CN105514569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4569A
CN105514569A CN201410490660.2A CN201410490660A CN105514569A CN 105514569 A CN105514569 A CN 105514569A CN 201410490660 A CN201410490660 A CN 201410490660A CN 105514569 A CN105514569 A CN 105514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area
sen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module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06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凯
胡兆伟
沈小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06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45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4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4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外壳;馈电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馈电模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所述传感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所述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不少便利。人们高速网络的需求愈加强烈,4GLTE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更能更好地满足人们通信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普及。在LTE网络中,电子设备为了实现无线通信,就需要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天线。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里通常设置有P-sensor传感器,P-sensor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远近,进而通过P-sensor传感器检测数据实现电子设备对屏幕亮度的控制。再者,电子设备在通过天线产生电池波进而实现信息传递时,会产生辐射。并且,当天线的发射功率越高,产生的辐射越强。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P-sensor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远近,天线的发射功率可根据P-sensor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来实现变化,进而减小电子设备对用户的辐射。具体的,当用户距离电子设备越远,天线的发射功率越高,当用户距离电子设备越近,天线的发射功率越低。但由于P-sensor传感器和天线是分离的且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不同位置,并且具备LTE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天线尺寸较大,为此,电子设备为了容置天线,就需要留置较大的容置空间,而这是不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要求的,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通过利用P-sensor传感器来控制天线的发射功率,由于P-sensor传感器主要设置在天线的低频分支区域,由于要满足小型化天线的涉及要求,会减小低频分支区域的面积,进而减小P-sensor传感器的传感区域面积,这样会对P-sensor传感器检测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天线的低频带宽。因此,现有技术存在P-sensor传感器性能差,以及天线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
馈电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馈电模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
传感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所述传感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所述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
可选的,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段中的任一频率。
可选的,所述传感模组还用于采集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传感模组和所述馈电模组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当前距离,并基于所述当前距离控制所述馈电模组的输出功率。
可选的,所述传感模组上具有一传感区域,所述传感区域由第一传感矩形区域、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第四传感矩形区域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向右延伸而成,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向左延伸而成,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围成形成有一容置区域与一开口区域。
可选的,所述馈电模组上具有一馈电区域,所述馈电区域大致呈倒L形,由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及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馈电矩形区域组成,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在所述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传感区域以第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馈电矩形区域在所述开口区域内以第二间隔设置,在所述馈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处设置有一馈电端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一长度小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一宽度小于第一预设宽度;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二长度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宽度小于第二预设宽度;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三长度小于第三预设长度,第三宽度小于第三预设宽度;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的第四长度小于第四预设长度,第四宽度小于第四预设宽度;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五长度小于第五预设长度,第五宽度小于第一预设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的第六长度小于第六预设长度,第六宽度小于第六预设宽度;所述第二馈电矩形区域的第七长度小于第七预设长度,第七宽度小于第七预设宽度。
可选的,所述馈电区域与所述传感区域处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馈电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相连,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线能够接收来自所述馈电模组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传感模组的第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馈电模组通过能量耦合对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使得传感模组能基于射频激励正常工作。并且,馈电模组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谐振电磁场和第二谐振电磁场可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进而实现了天线功能。因此,电子设备不用额外设置用来容置天线的空间。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传感模组设置在能接收到馈电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的第二位置处,传感模组的传感区域只受限于容置天线的空间以及馈电模组的馈电区域。在容置天线的空间确定的情况下,可减小馈电区域面积,增大传感区域面积,且由于传感模组对距离的检测精度与传感区域面积成正比,所以,当传感区域面积增大,传感模组的距离检测精度随之提高。因此,能确保传感模组具有足够尺寸的传感区域来准确采集获取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保证了传感模组的距离检测精度。同时,由于传感模组能通过传感区域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当传感区域增大,第二频段的范围随之扩宽,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二谐振电磁场发送或接收更多的低频无线信号。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P-sensor传感器性能差,以及天线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同时保证P-sensor传感器的性能以及天线的性能的技术效果。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馈电模组能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能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所以,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谐振电磁场及第二谐振电磁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从而实现了支持双频段的天线设计的技术效果。
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将电子设备本身具有的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设计来实现天线功能,因此,电子设备不用额外设置天线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所以,能降低因额外设置天线而产生的成本。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设置控制模块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实现满足容置空间的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馈电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馈电模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所述传感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所述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馈电模组通过能量耦合对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使得传感模组能基于射频激励正常工作。并且,馈电模组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谐振电磁场和第二谐振电磁场可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进而实现了天线功能。因此,电子设备不用额外设置用来容置天线的空间。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是别的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将以所述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10;
馈电模组20,设置于设备外壳10内的第一位置,所述馈电模组20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
传感模组30,设置于设备外壳10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传感模组30基于所述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传感模组30给予的射频激励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设备外壳10即为手机外壳,馈电模组20,如:金属馈盘,或者为金属馈片,设置在手机外壳内的第一位置,如:设置在手机外壳内手机听筒的两侧、手机外壳内电路板的上方的相应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馈电模组20的设置位置,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当馈电模组20处于通电状态时,会产生频率较高的振荡,进而在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具体可以为2010MHz~2025MHz、2570MHz~2620MHz、2300MHz~2400MHz、2370MHz~2390MHz或者2635MHz~2655MH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传感模组30具体可以为:距离传感器P-sensor或者光学式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手机外壳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如:设置在手机外壳内手机听筒的两侧与馈电模组20对应的位置、手机外壳内电路板的上方与馈电模组20对应的位置。当馈电模组20产生的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传感模组30给予射频激励时,传感模组30能产生较低频率的振荡,进而在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频段具体可以为:700MHz~800MHz、1755MHz~1785MHZ、1850MHz~1880MHz或者1900MHz~1920MH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馈电模组20形成的第一频段中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段中的任一频率。比如:馈电模组20形成的第一频段为2370MHz~2390MHz的第一谐振电磁场,第一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为2390MHz,传感模组形成的第二频段为1755MHz~1785MHZ的第二谐振电磁场,第一频段中的最大频率2390MHz大于所述第二频段1755MHz~1785MHZ中的任一频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感模组30不仅要基于射频激励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30还用于采集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所述手机,传感模组30为距离传感器P-sensor时,P-sensor传感器采用红外脉冲距离检测方式时,P-sensor传感器中的感应区域发出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用户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检测时间来计算与物体之间的距离。P-sensor传感器检测方式还可以为光学式位移检测、线性接近位移检测、超声波位移检测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传感模组的检测方式,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如图2所示,为了能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控制模块40,与传感模组30和馈电模组20连接,控制模块40用于接收所述当前距离,并基于所述当前距离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
具体来讲,传感模组30将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发送给控制模块40,当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为第一功率,当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为第二功率等等。比如:当传感模组30将采集到的当前距离为6cm,电子设备中预设的第一阈值为5cm时,控制模块40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为第一功率为20dBm。又如:当传感模组30将采集到的当前距离为12cm,电子设备中预设的第二阈值为10cm时,控制模块40控制馈电模组20的输出功率为第二功率为29dB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控制模块40控制馈电模组20输出功率的控制方式,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传感模组30与馈电模组20的具体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传感模组30上具有一传感区域,所述传感区域由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组成;其中,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由沿垂直于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向右延伸而成,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由沿垂直于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向下延伸而成,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由沿垂直于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向左延伸而成,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由沿垂直于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向下延伸而成;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围成形成有一容置区域与一开口区域。
馈电模组20上具有一馈电区域,所述馈电区域大致呈倒L形,由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及与沿垂直于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组成,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在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传感区域以第一间隔设置,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在开口区域内以第二间隔设置,在所述馈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处设置有一馈电端口203。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所述手机时,传感模组30为P-sensor传感器时,为了能准确检测获取当前用户与手机的当前距离,P-sensor传感器具体设置为具有一感应区域的P-sensor金属薄片,并且将P-sensor金属薄片的整个表面作为感应区域。为了满足能接收到馈电模组20给予的射频激励,且满足手机对天线容置空间的要求,P-sensor金属薄片设置在馈电模组20的四周的相应位置上,感应区域由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组成。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围成形成有一容置区域与一开口区域。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所述手机时,馈电模组20为了能产生振荡,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以给予传感模组30射频激励,馈电模组20具体设置为一具有馈电接口的金属馈盘,并将金属馈盘的整个表面作为馈电区域。金属馈盘的形状大致呈倒L形,由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及与沿垂直于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组成。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在容置区域内并与传感区域以第一间隔设置,第一间隔可设置为1mm、2mm。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在开口区域内以第二间隔设置,第二间隔可设置为1mm、2mm。金属馈盘还设置有一馈电端口203来给予金属馈盘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的具体数值,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满足手机对天线容置空间的要求,对传感区域与馈电区域的具体尺寸作进一步限制。
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的第一长度3011小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一宽度3012小于第一预设宽度;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的第二长度3021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宽度3022小于第二预设宽度;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的第三长度3031小于第三预设长度,第三宽度3032小于第三预设宽度;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的第四长度3041小于第四预设长度,第四宽度3042小于第四预设宽度;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的第五长度3051小于第五预设长度,第五宽度3052小于第一预设宽度。
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的第六长度2011小于第六预设长度,第六宽度2012小于第六预设宽度;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的第七长度2021小于第七预设长度,第七宽度2022小于第七预设宽度。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子设备为所述手机时,天线的容置空间为35mmx8mm时,第一传感矩形区域301的第一长度3011小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一宽度3012小于第一预设宽度。具体的,第一预设长度可为10mm,第一预设宽度可为8mm,第一长度3011可为9mm,第一宽度3012可为7cm。
第二传感矩形区域302的第二长度3021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宽度3022小于第二预设宽度。具体的:第二预设长度可为15mm,第二预设宽度可为4mm,第二长度3021为14mm,第二宽度3022为3mm。
第三传感矩形区域303的第三长度3031小于第三预设长度,第三宽度3032小于第三预设宽度。具体的,第三预设长度可为10mm,第三预设宽度可为5mm,第三长度3031可为9mm,第三宽度3032可为4mm。
第四传感矩形区域304的第四长度3041小于第四预设长度,第四宽度3042小于第四预设宽度。具体的,第四预设长度可为8mm,第四预设宽度可为2mm,第四长度3041可为7mm,第四宽度3042可为1.5mm。
第五传感矩形区域305的第五长度3051小于第五预设长度,第五宽度3052小于第一预设宽度,具体的,第五预设长度可为3mm,第五预设宽度可为1mm,第五长度3051可为2mm,第五宽度3052可为0.5mm。
第一馈电矩形区域201的第六长度2011小于第六预设长度,第六宽度2012小于第六预设宽度。具体的,第六预设长度可为12mm,第六预设宽度可为5mm,第六长度2011可为10mm,第六宽度2012可为4mm。
第二馈电矩形区域202的第七长度2021小于第七预设长度,第七宽度2022小于第七预设宽度。具体的,第七预设长度可为3mm,第七预设宽度可为8mm,第七长度2021可为2mm,第七宽度2022可为7mm。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馈电模组20与传感模组30的具体尺寸,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由于馈电模组20在谐振时,能将能量耦合到传感模组30上,因此馈电模组20与传感模组30的相对位置必须满足末端能量耦合的需要,不能超出能够实现耦合所需要的最大距离。因此,所述馈电区域与所述传感区域处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达到电子设备无源自适应切换的功能,实现不同使用模式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环境自动切换到不同的接收发送频段工作的设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信号传输线,与馈电模组20和传感模组30相连,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线能够接收来自馈电模组20的第一信号和来自传感模组30的第二信号。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馈电模组通过能量耦合对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使得传感模组能基于射频激励正常工作。并且,馈电模组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谐振电磁场和第二谐振电磁场可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进而实现了天线功能。因此,电子设备不用额外设置用来容置天线的空间。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因要容置天线,而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在实现天线功能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传感模组设置在能接收到馈电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的第二位置处,传感模组的传感区域只受限于容置天线的空间以及馈电模组的馈电区域。在容置天线的空间确定的情况下,可减小馈电区域面积,增大传感区域面积,且由于传感模组对距离的检测精度与传感区域面积成正比,所以,当传感区域面积增大,传感模组的距离检测精度随之提高。因此,能确保传感模组具有足够尺寸的传感区域来准确采集获取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保证了传感模组的距离检测精度。同时,由于传感模组能通过传感区域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当传感区域增大,第二频段的范围随之扩宽,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二谐振电磁场发送或接收更多的低频无线信号。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P-sensor传感器性能差,以及天线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同时保证P-sensor传感器的性能以及天线的性能的技术效果。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的设计,馈电模组能形成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传感模组能形成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所以,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谐振电磁场及第二谐振电磁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从而实现了支持双频段的天线设计的技术效果。
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将电子设备本身具有的馈电模组与传感模组结合设计来实现天线功能,因此,电子设备不用额外设置天线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所以,能降低因额外设置天线而产生的成本。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
馈电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的第一位置,所述馈电模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第一覆盖范围的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电磁场;
传感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且位于第一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位置,所述传感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频段谐振电磁场通过能量耦合对所述传感模组给予的射频激励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形成第二覆盖范围的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电磁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段中的任一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组还用于采集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当前用户的当前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传感模组和所述馈电模组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当前距离,并基于所述当前距离控制所述馈电模组的输出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组上具有一传感区域,所述传感区域由第一传感矩形区域、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第四传感矩形区域与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向右延伸而成,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向左延伸而成,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由沿垂直于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与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围成形成有一容置区域与一开口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模组上具有一馈电区域,所述馈电区域大致呈倒L形,由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及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向右延伸而成的第二馈电矩形区域组成,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在所述容置区域内并与所述传感区域以第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馈电矩形区域在所述开口区域内以第二间隔设置,在所述馈电区域的第三位置处设置有一馈电端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一长度小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一宽度小于第一预设宽度;所述第二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二长度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宽度小于第二预设宽度;所述第三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三长度小于第三预设长度,第三宽度小于第三预设宽度;所述第四传感矩形区域的第四长度小于第四预设长度,第四宽度小于第四预设宽度;所述第五传感矩形区域的第五长度小于第五预设长度,第五宽度小于第一预设宽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矩形区域的第六长度小于第六预设长度,第六宽度小于第六预设宽度;所述第二馈电矩形区域的第七长度小于第七预设长度,第七宽度小于第七预设宽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区域与所述传感区域处于同一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个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馈电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相连,通过所述信号传输线能够接收来自所述馈电模组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传感模组的第二信号。
CN201410490660.2A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5514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660.2A CN105514569A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660.2A CN105514569A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4569A true CN105514569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0660.2A Pending CN105514569A (zh) 2014-09-23 2014-09-23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45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7096A (zh) * 2017-10-19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
CN111903163A (zh) * 2017-08-04 2020-11-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磁场扰动的接近检测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6350A (zh) * 2003-08-15 2006-09-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以及配备有该天线装置的模块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02655267A (zh) * 2011-03-03 2012-09-05 Nxp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带天线
CN102916242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晶钛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与信号处理装置
CN103219592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便携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0351638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985956A (zh) * 2014-04-29 2014-08-13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环t形多频手机天线
CN104009281A (zh) * 2014-05-29 2014-08-27 东莞市信太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手机天线
CN104037502A (zh) * 2013-03-06 2014-09-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调频天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6350A (zh) * 2003-08-15 2006-09-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以及配备有该天线装置的模块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02655267A (zh) * 2011-03-03 2012-09-05 Nxp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带天线
CN102916242A (zh) * 2011-08-02 2013-02-06 晶钛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与信号处理装置
CN103219592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便携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0351638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4037502A (zh) * 2013-03-06 2014-09-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调频天线
CN103985956A (zh) * 2014-04-29 2014-08-13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环t形多频手机天线
CN104009281A (zh) * 2014-05-29 2014-08-27 东莞市信太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手机天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3163A (zh) * 2017-08-04 2020-11-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磁场扰动的接近检测
CN111903163B (zh) * 2017-08-04 2024-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磁场扰动的接近检测
CN109687096A (zh) * 2017-10-19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1512B2 (en) Multi-band antenna on the surfa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882278B2 (en)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CN103428314A (zh) 一种调整移动终端辐射方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240627B2 (en) Handheld device and planar antenna thereof
US20130135157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486742B (zh) 电子装置及其天线和用该电子装置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方法
CN104638344A (zh) 一种自适应切换的主、分集天线及通信终端
EP2503701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an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600417A (zh)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谐振频率的天线及通信终端
CN103187986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378420B (zh) 天线系统
CN105811123A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5191449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EP3106842B1 (en) Flow rat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671403B1 (en) Antenna assembly,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ntenna radiation performance
CN103972655A (zh) 可切换极化的微带天线收发器
CN106450650B (zh) 电子装置、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模块天线增益强化方法
KR101874421B1 (ko) 복수개의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CN10551456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5042211A1 (e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for a wireless device
CN211017410U (zh) 一种高隔离度pcb板天线结构
CN111009739A (zh) 一种mimo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78414A (zh) 多天线系统
CN104993235A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346822B (zh) 一种双辐射臂wifi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