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449A -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449A
CN105191449A CN201480016489.XA CN201480016489A CN105191449A CN 105191449 A CN105191449 A CN 105191449A CN 201480016489 A CN201480016489 A CN 201480016489A CN 105191449 A CN105191449 A CN 105191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ransmitted power
communicator
radio communic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64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1449B (zh
Inventor
山本尚武
增田洋一
菱川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91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1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目的在于,在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多条天线中确定能够以更小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的天线。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每当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时就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每当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用于发送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发送分集方法,涉及控制在使用多条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这样的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以扩大通信区域或者抑制干扰波的影响等为目的,通信装置使用多条天线进行通信(该技术有时被称为分集技术)。
在这样由具有多条天线的主站和多个子站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主站在与多个子站进行通信时,需要从多条天线中选择用于与子站进行数据通信的天线。
此时,在主站通过天线向子站发送数据时,期望选择发送功率较小的天线。这是为了能够降低主站的功耗,并且抑制干扰波对其它网络的影响。
以往,关于有关决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公开了这样的方法,检测在主站接收的数据的接收电平的大小,根据该接收电平决定发送功率(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9010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具有多条天线的通信装置以较小的发送功率向对象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方法、或者在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的确定方法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具有多条天线的通信装置在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从多条天线中确定能够以更小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的天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接收部,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天线控制部,每当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发送控制部,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能够从多条天线中确定能够以更小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的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结构的具体应用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功能单元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概要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发明效果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分别观测到的接收电平的变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认识)
(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接收部,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天线控制部,每当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发送控制部,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根据本方式,每当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用的发送功率。因此,能够从多条天线中确定能够以更小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的天线。
(2)在(1)中也可以是,每当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所述发送控制部就增加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另外,在切换多条天线进行数据发送的发送分集方式中,在不使用所有天线、而是使用某一条天线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这一条天线的发送功率越高时,功耗就越大,因而需要确定能够以更小的发送功率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天线。
此时,在与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这一条天线以及用于确定其发送功率的搜索时间越长时,频带占用率就越大,其结果是产生功耗和通信业务量增大的问题。
因此,期望减少用于从多条天线中确定能够与其它通信装置通信的天线以及在使用该天线时所需要的发送功率的搜索时间。
(3)因此,在(2)中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以第一发送功率发送所述发送请求从而所述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设定第二发送功率,该第二发送功率是比该第一发送功率小的功率,而且是比为了使用该一条天线发送所述请求信号而在前一次设定的发送功率大的功率,所述发送部使用该一条天线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根据本方式,能够比以往缩短在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的确定时间,而且极力地将该天线的发送功率设定为较小。因此,能够抑制频带占用率增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功耗及通信业务量。
(4)在(3)中也可以是,所述接收部检测所接收到的所述响应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发送控制部在所述信号强度越大时就设定越小的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5)在(3)或(4)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接收部使用所述一条天线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后由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天线控制部连续地设定所述一条天线而不切换为所述另一条天线。
(6)在(3)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接收部通过所述一条天线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尚未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另一条天线时设定的最近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7)在(3)~(6)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发送部通过所述一条天线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请求信号而所述接收部未能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在所述接收部能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天线控制部将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8)在(1)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接收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期间,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所述发送控制部就减少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9)在(8)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哪条天线都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所述接收部能够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时最后设定的发送功率,决定为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
(10)在(9)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而所述接收部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通过另一条天线以与在发送该发送请求时使用的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发送请求,在所述接收部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之前,通过该另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而不切换为所述一条天线,并且,每当通过所述另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时就降低所述发送功率。
(11)在(1)~(10)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施工登记时设定的功率。
(12)在(2)~(7)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最小功率。
(13)在(8)~(10)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14)在(1)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发送功率的中间值。
(15)在(1)中也可以是,在相应于以所述初始值的发送功率发送了所述请求信号而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每当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减少所述发送功率,而在未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每当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所述发送功率。
(16)在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发送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天线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发送步骤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发送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天线控制步骤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17)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具有: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接收部,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天线控制部,每当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发送控制部,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18)实施方式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该程序包括:发送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天线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发送步骤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发送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天线控制步骤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仅是一例,其主旨不是限定本发明。并且,关于下面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没有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具有两条通信天线,适当设定与多个其它通信装置即多个子站进行无线通信时的发送功率的方法。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的设定方法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标准规格。例如,能够应用于IEEE802.15.4,但不限于此。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所示的系统包括主站101、子站A111、子站B112、子站C113、和子站D114。
主站101具有至少两条天线,通过切换天线与子站A111、子站B112、子站C113及子站D114进行无线通信。
子站A111~子站D114既可以是仅具有一条天线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多条天线的结构。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结构的应用例的图。
图2所示的系统200通过在普通家庭内构建的家庭内网络210,将主站220与太阳能发电装置230、蓄电池240、燃料电池250、空调260及电视机270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230、蓄电池240、燃料电池250、空调260及电视机270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子站的一例。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功能单元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此,以通信装置是图1或者图2所示的主站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具有第一天线2、第二天线3、切换部4、发送部5、接收部6、天线控制部7、通信电平取得部8、发送控制部9、存储部10、和判定部11。
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分别发送及接收有关无线通信的电波。
切换部4切换在数据的发送时和接收时使用的天线。即,切换部4是在发送部5的数据发送或者接收部6的数据接收中切换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的切换开关。该切换控制由天线控制部7进行。
另外,切换部4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不能同时进行发送部5的发送和接收部6的接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一方切换为发送用的天线、将另一方切换为接收用的天线,还可以同时进行发送部5的发送和接收部6的接收。
发送部5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向各个子站发送数据。即,在图2中,发送部5向太阳能发电装置230、蓄电池240、燃料电池250、空调260、电视机270发送规定的数据。在此,该规定的数据例如是指在子站连接无线网络210时使用的数据。
接收部6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从各个子站230~270接收数据。
例如,在子站接收到通过发送部5单播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接收部6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接收从该子站发送的响应信息即ACK(Acknowledgement)。
当然,除ACK以外,如果发送部5发送的数据例如是请求功耗量的数据,则接收部6接收从子站发送的表示功耗量的数据作为针对该请求的响应。即,接收部使用多条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数据。
天线控制部7按照从发送部5发送的请求信号或者在接收部6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控制切换部4,由此切换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
通信电平取得部8按照第一天线2、第二天线3取得接收部6从各个子站230~270接收到ACK时的接收电平。表示该接收电平的值例如是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
发送控制部9控制发送部5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的发送功率。发送控制部9在每当天线被切换时增加或者减少发送功率。
关于是否增加或者减少发送功率,由判定部11根据在存储部10中存储的天线表的信息进行决定。即,例如判定部11将在通信电平取得部8取得的从各个子站230~270接收到的ACK的RSSI、与预先在存储部10中存储的任意的功率阈值进行比较,在RSSI低于阈值电平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子站位于较远处,使发送功率增加。另一方面,在超过阈值电平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子站位于较近处,使发送功率减少。
判定部11将预先在存储部10中存储的任意的功率阈值与在通信电平取得部8得到的RSSI进行比较,决定使发送功率增加或者减少时的初始值,并决定是否增加或者减少发送功率。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下面将通信装置1作为图1所示的主站101或者图2所示的主站220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信装置1中,判定部11设定发送功率P=初始值P0(S100)。
然后,判定部11将发送功率P和发送功率的最大值Pmax进行比较(S101)。在S101,如果判定为发送功率P在Pmax以上(S101:否),通信装置1将该情况通知用户(S102),判定部11更新初始值P0。在此,Pmax是指搭载于通信装置1的无线IC(IntegratedCircuit)能够输出的最大发送功率或者法规限制的发送功率。
另外,也可以在通知用户(S102)后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S101,如果判定为发送功率P小于Pmax(S101:是),发送部5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以发送功率P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103)。
在发送数据(S103)后,判定接收部6是否接收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S104)。在此,如果未确认到ACK的接收(S104:否),天线控制部7将天线切换为另一条天线(S105)。
在切换天线(S105)后,发送控制部9对发送了数据的发送功率值加上任意的功率量ΔP(S106),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确认到ACK的接收(S104:是),通信装置1将此时的发送功率P1存储在存储部10中(S107)。
然后,发送控制部9设定从发送功率P1减去所述任意的功率量ΔP后得到的发送功率P2(S108)。
然后,发送部5使用该天线以发送功率P2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109)。
然后,接收部6判定是否从对象子站接收到ACK(S110)。如果未确认到ACK的接收(S110:否),判定部11决定以后使用该天线以在步骤S107存储的发送功率P1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111),并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认到ACK的接收(S110:是),判定部11决定以后使用该天线以发送功率P2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112),并结束该处理。
图5是表示在图4说明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概要的概念图。
图5所示的ANT1表示第一天线2,ANT2表示第二天线3。另外,曲线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发送功率。
在图5中,通信装置1例如在时刻T1使用第一天线以发送功率P0(初始值)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
在发送数据后,通信装置1等待在某个任意的时间T0期间接收来自对象子站的ACK。通信装置1如果未能接收到ACK,在时间T2将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对发送功率在P0加上任意的功率量ΔP,再次发送数据。
通信装置1反复该处理,一直到使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接收到ACK为止(图4的S101~S106)。
并且,通信装置1例如在时刻T2n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1发送数据,并接收到ACK。此时,在第一天线中确认到在时刻T2n-1以发送功率P2(=P1-ΔP)未能接收到ACK,而第二天线中未确认到是否以发送功率P2接收到ACK,因而在时刻T2n+1从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2发送数据。即,在时刻T2n之后,不将天线从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而在时刻T2n+1再次使用第二天线发送数据。
然后,如图5(a)所示,通信装置1在从对象子站能接收到了ACK的情况下,将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决定为P2,如图5(b)所示,在未能接收到ACK的情况下将发送功率决定为P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时刻T2n+1的第二天线的发送功率设为P2(使用第一天线发送数据时的最近的发送功率),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种情况。只要在时刻T2n+1的时间点使用了第二天线的发送功率,是大于图5的P3即在时刻T2n-2的时间点使用了第二天线的发送功率、而且小于P1的功率即可。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下面,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对于图6仅说明与图4不同的部分,省略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的说明。
图6与图4不同的处理在于,在通信电平取得部8取得来自对象子站的ACK的接收电平并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步骤(S113),以及在判定部11按照该ACK的接收电平调整功率量ΔP的大小的步骤(S114)。即,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信装置1当在图5的时刻T2n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1接收到ACK后,在时刻T2n+1再次使用第二天线发送数据时,以使用第一天线发送数据时的最近(时刻T2n-1)的发送功率P2发送数据。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当在时刻T2n+1再次使用第二天线发送数据时,不将该发送功率固定为在时刻T2n-1使用第一天线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P2,而是根据在时刻T2n接收到的ACK的接收电平变更该发送功率。
在S114,例如进行如下的调整,在ACK的接收电平较大的情况下,在发送功率P1和P2之间减少功率量ΔP,在ACK的接收电平较小的情况下增大功率量ΔP。即,通过按照ACK的接收电平调整使发送功率减少的功率量ΔP,能够将发送功率设定为极小的值。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下面,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概要的概念图。图7所示的ANT1表示第一天线2,ANT2表示第二天线3。另外,曲线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发送功率。
在本变形例中,在图7中交替地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这一点与图4、图5所示的处理相同,但是当在时刻T1使用第一天线发送数据后未能接收到ACK的情况下,在时刻T2以与在时刻T1使用的发送功率P0相同的发送功率、使用第二天线发送数据。并且,在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0也未能从对象子站接收到ACK的情况下,切换为第一天线,使发送功率增加P1(=P0+ΔP)来发送数据(时刻T3)。反复该步骤一直到能接收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为止。
在图7中,当在时刻T6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2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下,能够从对象子站接收到ACK,因而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2与对象子站进行无线通信。
(作用)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效果的概念图。图8(a)是用于将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和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的图。图8(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例,图8(c)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例。作为前提,假定第一天线由于衰减等的影响其性能劣于第二天线,使用第二通信以发送功率P2能够进行通信。因此,对由于衰减等的影响而产生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性能差的机理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在第一天线2及第二天线3分别观测到的接收电平的变动的一例的图。图9所示的一例是表示通信装置1沿任意方向移动时的接收功率的结果,横轴表示时间。根据其结果可知,对应于通信装置1的位置,在各条天线的接收功率并非始终一定,如果周边的电波的干扰等周边环境变化,接收功率从时间上讲至少以大致几十dB单位变动。对于发送也一样,在以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时,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对象子站的接收功率不同。
返回到图8进行说明,例如在通过第一天线发送时的对象子站的接收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如果周边环境不变,则有可能持续接收功率较小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a)所示,在进行仅使用第一天线增加发送功率并检测ACK的处理时,不能接收ACK的时间将持续较长时间。然后,即使将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并通过增加发送功率而能够接收到ACK时,天线及发送功率的确定也花费时间。
另一方面,如图8(b)和图8(c)所示,通过每当发送数据时就切换天线,即使是某一条天线的发送功率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快地确定能够与对象子站通信的天线和期望的发送功率。
在图8(b)中,在时刻T4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3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并接收到针对该数据发送的ACK,因而第二天线没有以在此前的时刻T3使用第一天线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P2发送数据。因此,在时刻T5,使用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2发送数据。并且,由于接收到针对时刻T5的数据发送了ACK,因而将天线及发送功率的组合决定为第二天线和P2。
另一方面,在图8(c)中,在时间T6以第二天线和发送功率P2的条件接收到ACK,但在时间T5以第一天线和发送功率P2的条件、以及在时间T4以第二天线和发送功率P1的条件都没能接收到ACK。因此,将天线和发送功率的组合决定为第二天线和P2。
其结果是,在图8(b)中,在时间T5决定天线和发送功率,而在图8(c)中,在时间T6进行决定。即,在这种情况下,图8(b)能够尽快地决定天线和所需要的发送功率。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及其通信方法(天线的决定方法及发送功率的决定方法)。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通信装置1的天线为两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通信装置1具有三条以上的天线的情况。
另外,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不仅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具有多条的主站101,而且也能够应用于具有多条天线的子站A111、子站B112。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如在图4中说明的那样,每当交替地切换天线时从初始值起增加发送功率。在实施方式2中,每当交替地切换天线时从初始值起减少发送功率。
下面,使用图10和图11说明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通信装置1中,判定部11将初始值设定为发送功率P=最大功率Pmax(S200)。关于Pmax,与实施方式1一样,是指安装于通信装置1的无线IC能够输出的最大发送功率或者法规限制的发送功率。
然后,判定部11判定发送功率P是否是发送功率的最小值Pmin(S201)。在S201,如果P=Pmin(S201:是),决定以后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以发送功率P=Pmin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202)。另一方面,如果不是P=Pmin(S201:否),发送部5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203)。在此,Pmin是指搭载于通信装置1的无线IC能够输出的最小发送功率或者法规限制的最小的发送功率。
然后,在发送数据(S203)后,判定接收部6是否接收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S204)。在此,如果确认到ACK的接收(S204:是),发送控制部9从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P减去功率量ΔP(S205),天线控制部7将天线切换为另一条天线(S206)。
然后,通信装置1反复该S201~S206的处理,一直到在S204确认不到ACK的接收为止。
然后,在步骤S204,如果未确认到ACK的接收(S204:否),天线控制部7将天线切换为另一条天线(S207)。
在S207之后,判定部11判定此时即未确认到ACK的接收时(S204:否)的发送功率Pa是否是最小发送功率Pmin(S208)。如果发送功率Pa是Pa=Pmin(S208:是),判定部11决定以后使用该天线以发送功率Pmin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202),并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Pa=Pmin(S208:否),发送部5使用该天线以发送功率Pa发送数据(S209),存储部10存储此时的发送功率Pa(S210)。
在S210之后,判定接收部6是否接收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S211)。在此如果确认到ACK的接收(S211:是),发送控制部9从发送功率Pa减去功率量ΔP(S212),返回步骤S208。另一方面,如果未确认到ACK的接收(S211:否),判定部11决定以后使用该天线以发送功率Pa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213),并结束该处理。
图11是表示在图10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概要的概念图。
图11所示的ANT1表示第一天线2,ANT2表示第二天线3。另外,曲线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发送功率。
在图11(a)中,通信装置1在时刻T1使用第一天线以发送功率Pmax(初始值)发送数据。然后,通信装置1等待在某个任意的时间T0期间接收来自对象子站的ACK。在接收到ACK后,通信装置1将使用的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在时间T2以从Pmax减去任意的功率量ΔP得到的发送功率Pmax-1发送数据。反复该处理一直到不能再接收到ACK为止。
在时间T2n从第二天线以发送功率Pmax-(2n)发送数据,由于在所述时间T0期间不能接收ACK,因而将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在时间T2n+1以发送功率Pmax-(2n)发送数据。
此时,由于能够接收ACK,因而通信装置1不将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而继续使用第一天线,并将发送功率减去ΔP进行发送,一直到不能再接收到ACK为止。
通信装置1在时间Ta+1不能再接收到ACK,因而判定在紧挨此前的时间Ta设定的发送功率Pa是能够与对象子站进行通信的最小的发送功率,将与对象子站进行通信时的发送功率决定为Pa。
另一方面,在图11(b)的时刻T2n-1,在使用第一天线以发送功率Pb发送了数据时能够接收到ACK,但是在时间T2n,在使用第二天线以从刚才的发送功率Pb减去ΔP后的发送功率发送数据时,未能接收到ACK。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第一天线中以从Pb减去ΔP后的发送功率Pc能够接收到ACK,因而通信装置1在时刻T2n+1以发送功率Pc发送数据。可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接收到ACK,因而决定将最后能够接收到ACK的第一天线和发送功率Pb进行组合,在以后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对于图12仅说明与图10不同的部分,省略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的说明。图12与图10不同的部分在于,按照来自对象子站的ACK的接收电平决定要减少的功率量ΔP的大小的步骤(S214和S215)。
在S214,例如在ACK的接收电平较大的情况下,判定为对象子站位于近处,将要减少的功率量ΔP设定为较大的值。另一方面,在ACK的接收电平较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对象子站位于远处,将要减少的功率量ΔP设定为较小的值。即,通过按照ACK的接收电平调整使发送功率减少的功率量ΔP,能够将发送功率设定为极小的值。
另外,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具有三条以上的天线的情况。
(实施方式3)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装置1中,判定部11将发送功率P的初始值P0设定为前述的Pmax和Pmin的中间值(Pmax+Pmin)/2(S300)。通过这样设定,能够尽快达到期望的发送功率的可能性增大。
然后,发送部5使用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中的某一条天线,以此时的发送功率P=P0向对象子站发送数据(S301)。然后,接收部6判定在数据发送(S302)后是否接收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S302)。在此,如果确认到ACK的接收(S302:是),进入图10的流程中的S205,通信装置1每当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时就减少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功率,并决定发送天线和发送功率(S304)。另一方面,如果未确认到来自对象子站的ACK的接收(S302:否),进入图4的流程中的S105,通信装置1每当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时就增加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功率,并决定发送天线和发送功率。
在此,关于图4的流程和图10的流程,已经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分别进行了说明,因而省略说明。
另外,图4的流程(S303)也可以是图6所示的流程。并且,图10的流程(S304)也可以是图12所示的流程。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关于实施方式1~3及其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以图1所示的主站101和图2所示的主站2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实施方式1~3及其变形例的通信装置1也能够应用于子站A111、子站B112。
另外,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以用于使在CPU和MPU中进行动作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并且,该程序也能够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和RAM(RandomAccessMemory)等存储介质中,或者也能够通过因特网等传输介质进行分发。
另外,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于在CPU和MPU中进行动作的软件结构,也可以以代表性的集成电路即LSI(LargeScaleIntegration)等硬件的方式来实现。这些LSI可以形成为独立的单片,也可以形成为包含全部结构或者一部分结构的单片。集成电路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super)LSI、特级(ultra)LSI等。并且,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利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采用可现场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能够重构架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配置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另外,如果伴随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或利用派生的其他技术替换当前的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问世,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单元的集成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抑制具有多条天线的通信装置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
标号说明
1通信装置;2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4切换部;5发送部;6接收部;7天线控制部;8通信电平取得部;9发送控制部;10存储部;11判定部;100系统;101主站;111子站A;112子站B;113子站C;114子站D;200系统;210家庭内网络;220主站;230太阳能发电装置;240蓄电池;250燃料电池;260空调;270电视机。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有:
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部,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
天线控制部,每当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
发送控制部,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每当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所述发送控制部就增加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以第一发送功率发送所述发送请求从而所述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设定第二发送功率,该第二发送功率是比该第一发送功率小的功率,而且是比为了使用该一条天线发送所述请求信号而在前一次设定的发送功率大的功率,
所述发送部使用该一条天线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部检测所接收到的所述响应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发送控制部在所述信号强度越大时就设定越小的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接收部使用所述一条天线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后由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天线控制部连续地设定所述一条天线而不切换为所述另一条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接收部通过所述一条天线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尚未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另一条天线时设定的最近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发送部通过所述一条天线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发送所述请求信号而所述接收部未能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在所述接收部能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天线控制部将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接收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期间,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所述发送控制部就减少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哪条天线都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将在所述接收部能够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时最后设定的发送功率,决定为在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而所述接收部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通过另一条天线以与在发送该发送请求时使用的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发送请求,在所述接收部不能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之前,通过该另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而不切换为所述一条天线,并且,每当通过所述另一条天线发送所述发送请求时就降低所述发送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施工登记时设定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最小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功率的初始值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输出的发送功率的中间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相应于以所述初始值的发送功率发送了所述请求信号而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控制部每当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减少所述发送功率,而在未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每当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所述发送功率。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步骤,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
天线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发送步骤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
发送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天线控制步骤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17.一种集成电路,具有:
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发送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部,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
天线控制部,每当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
发送控制部,每当所述天线控制部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18.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该程序包括:
发送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某一条天线向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步骤,对相应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所述请求信号而从所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响应信号进行接收;
天线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发送步骤发送所述请求信号时就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及
发送控制步骤,每当所述天线控制步骤切换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时,就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功率。
CN201480016489.XA 2013-03-21 2014-02-21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191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8632 2013-03-21
JP2013058632 2013-03-21
PCT/JP2014/000891 WO2014147954A1 (ja) 2013-03-21 2014-02-21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449A true CN105191449A (zh) 2015-12-23
CN105191449B CN105191449B (zh) 2018-11-27

Family

ID=5157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489.XA Active CN105191449B (zh) 2013-03-21 2014-02-21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42100B2 (zh)
JP (1) JP6277529B2 (zh)
CN (1) CN105191449B (zh)
WO (1) WO20141479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9065A (zh) * 2019-01-31 2019-04-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智能开关和存储介质
CN112153514A (zh) * 2020-09-24 2020-12-29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0820B2 (en) * 2011-03-11 2020-04-21 Ilumi Solu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10321541B2 (en) 2011-03-11 2019-06-11 Ilumi Solutions, Inc. LED lighting device
KR20170125823A (ko) * 2015-03-06 2017-11-15 소니 주식회사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10339796B2 (en) 2015-07-07 2019-07-02 Ilumi Sulutions, Inc.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EP4131199A1 (en) 2015-07-07 2023-02-08 Ilumi Solu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11978336B2 (en) 2015-07-07 2024-05-07 Ilumi Solutions, Inc.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8093452A (zh) * 2018-02-1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365881B (zh) * 2018-02-11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446A (zh) * 2002-12-11 2006-03-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天线发射分集
CN1943134A (zh) * 2004-03-05 2007-04-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接收分集控制
EP2288051A1 (en) * 2009-08-20 2011-02-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f receive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2598810A (zh) * 2009-09-08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0109B2 (ja) 1997-11-18 2000-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04023674A1 (en) 2002-09-06 2004-03-18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
US7515877B2 (en) * 2004-11-04 2009-04-0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Communicating signals according to a quality indicator and a time boundary indicator
WO2008058219A2 (en) 2006-11-07 2008-05-15 Nonin Medical, Inc. Wireless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54715B2 (en) * 2008-10-24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mobile transmit divers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446A (zh) * 2002-12-11 2006-03-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天线发射分集
CN1943134A (zh) * 2004-03-05 2007-04-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接收分集控制
EP2288051A1 (en) * 2009-08-20 2011-02-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f receive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2598810A (zh) * 2009-09-08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9065A (zh) * 2019-01-31 2019-04-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智能开关和存储介质
CN112153514A (zh) * 2020-09-24 2020-12-29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449B (zh) 2018-11-27
US20160044612A1 (en) 2016-02-11
WO2014147954A1 (ja) 2014-09-25
US9642100B2 (en) 2017-05-02
JPWO2014147954A1 (ja) 2017-02-16
JP6277529B2 (ja)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449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Ju et al. Maximum transmission rate of PSR/TSR protocols in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DF-based relay networks
CN103026756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中继站、无线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488188A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及调节无线路由器发射信号的方法
KR102362888B1 (ko) 셀간 간섭 제어를 위한 빔 전송 전력 조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037197B2 (en) Mobile terminal,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454639B2 (en)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5048092A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3262591B (zh) 无线电基站和无线电单元的布置和方法
CN112490639B (zh) 天线装置、通信产品及天线方向图的重构方法
KR20130008026A (ko)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중소 규모 기지국
WO2014056162A1 (zh) 通过分布式天线阵列系统进行通信的方法及阵列系统
KR101971392B1 (ko)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인지 라디오 네트워크에서의 주변 후방산란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주변 후방산란 통신 방법
CN108632998A (zh) 一种寻呼方法、装置、发送端、接收端和系统
JPWO2014141453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局
KR20100081043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전류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60352484A1 (en)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Li et al. An energy-aware retransmission approach in SWIPT-based cognitive relay systems
Iqbal et al. GWINs: Group-based medium access for large-scale wireless powered IoT networks
CN204834873U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11586789A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202758A (zh) 小区联合调度方法及装置
JP201722090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仮想セル形成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41099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디지털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동시 전송 영역 설정 방법
KR101373560B1 (ko) 무선 통신 대역의 무선 신호를 이용한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