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3113A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3113A
CN105513113A CN201510866588.3A CN201510866588A CN105513113A CN 105513113 A CN105513113 A CN 105513113A CN 201510866588 A CN201510866588 A CN 201510866588A CN 105513113 A CN105513113 A CN 105513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line
dynamic image
area
unique poin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65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3113B (zh
Inventor
王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65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3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3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3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2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在动态图像中加入白线生成呈现3D效果的动态图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自动分析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背景图像,并加入白线生成3D动态图像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GIF(GraphicsInterchangeFormat,图形交换格式)是一种网络上常用的一种图片存储格式。和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PNG(PortableNetworkGraphics,便携网络图形)等格式的区别之一是GIF图像可以储存多帧以实现动态的播放。3DGIF(ThreeDimensionsGraphicsInterchangeFormat,三维图形交换格式)图像即是利用了GIF图像可以动态播放的特性,在一小段具有不同景深的动态图中加入白线以衬托和突出图中的前景、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动态图播放的时候可以实现视觉上的立体感受。在现有技术中,3DGIF图像要依赖于人为交互完成。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需要手动在动态图像中加入白线生成呈现3D效果的动态图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在动态图像中加入白线生成呈现3D效果的动态图像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
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
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存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模块;
至少一个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从所述存储单元中获得并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用于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的技术手段。这样,在一段具有不同景深的动态图像中,通过选取特征点,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分析出在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在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之间加入白线。所以,实现了通过自动分析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背景图像,并加入白线生成3D动态图像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的技术手段。这样,可以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确定出运动强度大的第一类特征点。所以,实现了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确定出前景图像中的特征点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的技术手段。这样,对第一类特征点进行统计分析,将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确定为前景图像。所以,实现了根据特征点确定出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的技术手段。这样,根据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确定出合适的插入白线的位置,并在背景图像中插入白线。所以,实现了在动态图像中准确插入白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在动态图像中加入白线生成呈现3D效果的动态图像,导致制作过程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自动分析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背景图像,并加入白线生成3D动态图像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
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
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的技术手段。这样,在一段具有不同景深的动态图像中,通过选取特征点,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分析出在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在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之间加入白线。所以,实现了通过自动分析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背景图像,并加入白线生成3D动态图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具有虚拟机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当光线通过人的眼球在视网膜上成像时,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个体之所以能够知觉到事物的立体性以及深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线索:一是双眼线索,包括双眼视差(左右眼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图像不一样,因此大脑可以根据这种差别来还原立体性)、视轴辐合的角度(看位于两眼之间的物体时,两边的眼睛都会往中间看,这样就会变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度会随着物体远近不同而变化,而不同角度下眼睛的肌肉感觉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分辨远近)等;二是单眼线索,包括:纹理差别(例如近处的物体比较清楚、远处的物体比较模糊);大小差别(近处的物体比较大、远处的物体比较小);遮挡(被遮住的物体位于远处)等。利用深度知觉的原理,在一小段具有不同景深的动态图像中加入两条白色竖线以衬托和突出图中的前景、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动态图播放的时候可以实现视觉上的立体感受。但是现有技术中3DGIF图像要依赖于人为交互完成。
当面临上述问题时,便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请参考图1,包括:
S101: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检测动态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判断该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的颜色或者亮度的差值是否大于一个预设的值,提取出这些颜色或者亮度与周围点的差异较大的点,确定这些点为特征点。
S102: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
在具体实施例中,标记提取出的特征点,利用特征点跟踪法,追踪这些特征点在动态图像中的运动,确定这些特征点在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征点跟踪法包括光流跟踪算法、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和Camshift(ContinuouslyAdaptiveMean-SHIFT,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跟踪算法等,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选择,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S103: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基于特征点的运动轨迹,计算出动态图像中每个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运动轨迹的长度越大就表明特征点的运动强度越强,当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值时,确定该特征点为第一类特征点。
S104: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获得前景图像中的特征点之后,通过统计分析算法对这些特征点进行分析,确定出动态图像中运动强度大的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即第一区域)。
S105: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确定前景图像之后,即可确定出动态图像中与前景图像不同的区域为背景图像(即第二区域)。
S106: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在具体实施例中,两条白色竖线的位置应该最大限度的处在运动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中间。直观地理解为:如果两条白色竖线根本没有被前景图像遮挡,或者一直被前景遮挡,那么它能产生的视觉差异感都不足够大。所以,一个合理的白色竖线位置应该是被前景图像遮挡和不被遮挡的时间相似,即两条白色竖线被前景图像遮挡的长度之和等于不被前景图像遮挡的长度之和。所以,在具体实施例中,确定两条白线的位置的实现方式为: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了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改变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在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第一竖线与前景图像重叠部分的长度和第二竖线与前景图像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背景重叠部分的长度和第二竖线与背景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
检测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当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相等时,确定此时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的位置为被遮挡和不被遮挡的时间相似的位置,即为最合适的插入白色竖线的位置。
在背景图像中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的位置处添加白线。白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动态图像宽度的四分之一。当加入两条白色竖线之后,这两条白色竖线被当做了参照物,遮盖住白线的图像是前景图像,其余的图像是背景图像。在动态图像播放时,由于深度知觉,会认为白线相对于背景图像离我们更近,所以白线能挡住后面的图像。而当前景图像盖住白线以后,就会立刻给人前景图像越过了白线向我们飞来的错觉,被我们的视觉系统知觉为一个从远到近的过程,从而产生了立体感。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201;
存储单元202,设置在所述壳体201内,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模块;
至少一个处理器203,设置在所述壳体201中,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03通过从所述存储单元202中获得并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用于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添加单元303,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添加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的技术手段。这样,在一段具有不同景深的动态图像中,通过选取特征点,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分析出在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在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之间加入白线。所以,实现了通过自动分析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背景图像,并加入白线生成3D动态图像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的技术手段。这样,可以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确定出运动强度大的第一类特征点。所以,实现了根据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确定出前景图像中的特征点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的技术手段。这样,对第一类特征点进行统计分析,将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确定为前景图像。所以,实现了根据特征点确定出动态图像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的技术手段。这样,根据动态图像中的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确定出合适的插入白线的位置,并在背景图像中插入白线。所以,实现了在动态图像中准确插入白线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可选的,步骤“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可选的,步骤“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的,步骤“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
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
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存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模块;
至少一个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从所述存储单元中获得并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用于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基于所述特征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动态图像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动态图像中与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同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动态图像中设置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改变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在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竖线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部分的长度之和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动态图像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检测到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相等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位置添加白线。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动态图像中第一帧图像中的特征点;
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特征点在所述动态图像中的运动轨迹;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动态图像的第一类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特征点的运动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类特征点从所述动态图像中确定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添加单元:在所述第二区域添加平行于所述动态图像两侧竖边框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使得添加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后的所述动态图像呈现3D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竖线和所述第二竖线的颜色为白色。
CN201510866588.3A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513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6588.3A CN105513113B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6588.3A CN105513113B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113A true CN105513113A (zh) 2016-04-20
CN105513113B CN105513113B (zh) 2019-09-24

Family

ID=5572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6588.3A Active CN105513113B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311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8290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Aepx Animation, Inc. Automatic compositing of 3D objects in a still frame or series of frames
JP201006122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Ntt Comware Corp 3次元動画像再生装置及び付加情報検索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04268917A (zh) * 2014-09-28 2015-01-07 厦门幻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3d动画转化为gif动态图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8290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Aepx Animation, Inc. Automatic compositing of 3D objects in a still frame or series of frames
JP201006122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Ntt Comware Corp 3次元動画像再生装置及び付加情報検索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04268917A (zh) * 2014-09-28 2015-01-07 厦门幻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3d动画转化为gif动态图的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鸿等: "静止背景下基于宏块的运动对象的提取", 《微计算机信息》 *
山爷WZS07: "让照片变3D的最快方法是,在背景加两条白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15/20/3328689_455372600.SHTML》 *
社会堂: "简单一招,让你成为GIF图片达人", 《HTTP://WWW.IFANR.COM/NEWS/401800》 *
陈淼等: "一种基于运动矢量的运动物体提取方法", 《电子设计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113B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5502B1 (ko) 복수의 사용자를 위한 라이트 필드 렌더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55411B1 (ko) 입체 영상 생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10090958A (ko) 이미지 속성들에 대한 오클루젼 데이터의 생성
KR100894874B1 (ko) 그물 지도를 이용한 이차원 영상으로부터의 입체 영상 생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10306413A1 (en) Entertainment device and entertainment methods
JP2012227924A (ja) 画像解析装置、画像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32210A (zh) 目标人脸跟踪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510975B (zh) 一种视频图像的提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660783A (zh) 虚拟现实视差校正
US9681122B2 (en) Modifying displayed images in the coupled zone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based on user comfort
US20130215105A1 (en) Storag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6598250B (zh) 一种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127714B1 (en) Spherical three-dimensional video rendering for virtual reality
WO2021081568A2 (en) Advanced stereoscopic rendering
US96287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reoscopic 3-D rendering
US10230933B2 (en)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 through selectively processing stereoscopic images
CN102799378A (zh) 一种立体碰撞检测物体拾取方法及装置
CN102693552A (zh) 数字内容的2d转3d的方法及装置
KR101121979B1 (ko) 입체 영상 변환 방법 및 입체 영상 변환 장치
CN102186093B (zh) 一种生成立体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13113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75179A (zh) 一种3d空间用户界面的操作对象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29838A (zh) 用于减少由视点相关的照明成分产生的假象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90686A (zh) 裸眼3d显示方法及系统
WO2018000610A1 (zh) 一种基于图像类型判断的自动播放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