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2666B -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2666B
CN105502666B CN201510893778.4A CN201510893778A CN105502666B CN 105502666 B CN105502666 B CN 105502666B CN 201510893778 A CN201510893778 A CN 201510893778A CN 105502666 B CN105502666 B CN 105502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areas
land
water
ca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37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2666A (zh
Inventor
蔡飞
谭德远
樊蓓莉
王婉清
翟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FANG LIHE LANDSCAP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 LIHE LANDSCAP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 LIHE LANDSCAP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 LIHE LANDSCAP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937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2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2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2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Revetment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上划分种植区;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水陆两生且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种植于种植区构建植物群落,所述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黄花鸢尾、风车草、芦苇、美人蕉、千屈菜中的三种以上;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结合植物自身吸收污染物质的特性,并能兼顾营造优美的景观,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位,构建水陆两生植物群落系统,提高了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不引入外源污染物,减少了腐烂植物进入水体,更进一步的降低水体污染物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植被的建群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尤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手段成为了一种新的措施。一方面,植物的栽植可拦截部分污染物质,有效削减面源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另一方面,植物通过自身的吸收分解特性可降低水体污染物质含量。
但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常采用同一生态位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处理,未考虑到建立合理的水生植物群落,使得水体处理效果大大降低,另外,未考虑到水体排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少水甚至无水的干旱情况,导致水生植物在干旱时期死亡,影响净化效果,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价值。
专利号为CN201510450212.4的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原位修复的人工湿地植物群落,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所述挺水植物为金叶石菖蒲和黄花水龙,所述浮水植物为荇菜和田字萍,所述沉水植物为马来眼子菜和苦草。本发明提供了一组氨氮、总氮、磷酸盐去除率高的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及其应用,对改善河水质量、改善水域环境、提高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发明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无水干旱的条件均无法正常生长,是真正的水生植物人工群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采用具有净化吸收功能的植物构建植物群落,利用对土壤或水体中污染物具有净化、吸收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构建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群落,水陆两生植物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净化、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 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多个种植区;
步骤B: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种植于种植区,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构建植物群落;
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
本发明提出的该方法选择多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根据植物的不同生态位配置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并能兼顾营造优美的景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B中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黄花鸢尾、风车草、芦苇、美人蕉、千屈菜中的三种以上。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骤B中的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水陆两生且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选用芦竹、黄花鸢尾、美人蕉构建植物群落。芦竹、黄花鸢尾、美人蕉三种植物的高度交错分布,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建群并净化水体,建群后生态位稳定,景观效果较好。根据植物的不同生态位配置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分解等作用,利用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结合植物自身吸收污染物质的特性,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得到降低,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并能兼顾营造优美的景观,所选用的植物种类是适合在水生和旱生环境下均能生长良好的植物,通过构建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持续稳定的改善水体环境,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位,构建水陆两生植物群落系统,提高了净化水体的效果。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骤A中,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B区、C区。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种植区A区、B区、C区依次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15%。黄花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耐阴植物。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也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可旱生。株高0.6~1m。黄花鸢尾具有较强的N、P吸收能力,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8%。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0%。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2%。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4%。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间距为20cm×25c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0%~25%。采用块茎繁殖,将老根茎挖出,分割成块状,每块根茎上保留2~3个芽,并带有根须,栽入土壤中10 cm深左右,株距保持40~50cm。美人蕉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喜光植物,在光照不足情况也可正常生长,且开花期向后延迟。多年生湿生或陆生草本植物,适宜湿生地环境,同时耐旱性极强,也是陆生植物。株高1~1.8m。美人蕉能有效降低N、P等污染物的含量,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吸收水体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3%。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6%。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7%。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0%。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3%。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4%。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间距为40cm×50c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种植芦竹,4月份,采用分株繁殖方式种植芦竹,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40%~85%。芦竹为禾本科,芦竹属,阳生植物。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适宜湿生地或浅水生长,也可旱生。株高3~4m。芦竹能有效吸收水体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45%。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0%。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5%。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60%。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65%。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70%。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75%。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8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种植芦竹,保持株行距为1m×1m。单个芦竹种植的地方即为芦竹种植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种植的芦竹在5月初需进行中耕,疏松芦竹根系周围,中耕过程中在C区种植美人蕉,采用分株或分株丛方法,将美人蕉种植在美人蕉种植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种植的芦竹在5月初需进行中耕,疏松芦竹根系周围,中耕过程中在C区种植美人蕉,采用分株或分株丛方法,将美人蕉种植在美人蕉种植位,所述美人蕉种植位位于四株芦竹种植位的中心位,美人蕉之间株行距为1m×1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5月初种植的美人蕉在9月份长势良好,可为黄花鸢尾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采用分株繁殖方式将黄花鸢尾4种植于黄花鸢尾种植位。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C区在5月初种植的美人蕉9月份长势良好,能够为黄花鸢尾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采用分株繁殖方式将黄花鸢尾4种植于黄花鸢尾种植位,黄花鸢尾种植位位于C区水平线上两相邻芦竹种植位连线的中间位置,株行距为70cm×70c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骤C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包括在植物的枯萎期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采挖,确保不同植物之间生态位稳定,形成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骤C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包括采用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确保不同植物之间生态位稳定,形成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在植物的枯萎期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采挖,为防止植物枯萎腐烂沉积于水中,需对枯萎的植物进行收割,芦竹和美人蕉在11月~12月进行水面部分100%收割,由于黄花鸢尾的耐寒特性,在零下15度的低温下仍能保持半常绿,所以对黄花鸢尾进行常规的养护收割。对美人蕉采取全部挖出,第二年4月再种植,芦竹却仍能正常生长,从而保持群落的稳定。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位,构建水陆两生植物群落系统,提高了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不引入外源污染物,减少了腐烂植物进入水体,更进一步的降低水体污染物含量。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采用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包括修剪、打尖、打叉等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取代人工打尖,抑制新梢生长,不仅整形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少修剪次数,压缩生产用工,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多个种植区;步骤B: 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分别种植于不同种植区构建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建群并净化水体;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所述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黄花鸢尾、风车草、芦苇、美人蕉、千屈菜中的至少三种,本发明提出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选择多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根据植物的不同生态位配置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并能兼顾营造优美的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如下:
1:A区;2:B区;3:C区;4:黄花鸢尾; 5:美人蕉; 6:芦竹; 7:美人蕉种植位;8:黄花鸢尾种植位;9:芦竹种植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利用对土壤或水体中污染物具有净化、吸收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构建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群落,水陆两生植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富营养物净化、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上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1、B区2、C区3,所述A区1、B区2、C区3依次设置;
步骤B: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种植于种植区构建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净化水体;
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6、黄花鸢尾4、美人蕉5三种。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A区1种植黄花鸢尾4,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4,种植间距为20cm×25cm,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B区2种植美人蕉5,4月份将美人蕉5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间距为40cm×50cm,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0%。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C区3种植芦竹6,4月份,采用分株繁殖方式种植芦竹6,保持株行距为1m×1m,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40%。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C区3种植的芦竹6在5月初需进行中耕,疏松芦竹根系周围,中耕过程中在C区3种植美人蕉6,采用分株或分株丛方法,将美人蕉6种植在美人蕉种植位7,美人蕉种植位7位于四株芦竹种植位9的中心位,美人蕉6之间株行距为1m×1m左右,如图2所示。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C区3在5月初种植的美人蕉6于9月份长势良好,能够为黄花鸢尾4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采用分株繁殖方式将黄花鸢尾4种植于黄花鸢尾种植位8,黄花鸢尾种植位8位于C区水平线上两相邻芦竹种植位9连线的中间位置,株行距约70cm×70cm,如图2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多个种植区;步骤B::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分别种植于不同种植区构建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净化水体;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所述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黄花鸢尾、风车草、芦苇、美人蕉、千屈菜中的三种以上,本发明提出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选择多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根据植物的不同生态位配置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分解等作用,利用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结合植物自身吸收污染物质的特性,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得到降低,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并能兼顾营造优美的景观,所选用的植物种类是适合在水生和旱生环境下均能生长良好的植物,通过构建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及植物自身的净化水体能力,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削减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持续稳定的改善水体环境,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位,构建水陆两生植物群落系统,提高了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不引入外源污染物,减少了腐烂植物进入水体,更进一步的降低水体污染物含量。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步骤B中的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上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1、B区2、C区3,所述B区2、A区1、C区3依次设置。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2.1不同的是,步骤B中的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上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1、B区2、C区3,所述C区3、B区2、A区1依次设置。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2.2不同的是,步骤B中的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1、B区2、C区3,所述C区3、A区1、B区2依次设置。
实施例3.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2种植黄花鸢尾采用块状茎繁殖,种植深度为土球顶部距离土表7~10 cm为佳,种植时间为春季4~5月份,秋季9~10月份。
实施例4.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2种植风车草,风车草可采用扦插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可剪取健壮顶生茎段3~5 cm,对伞状总包叶略加修剪,将茎部插入沙床。分株繁殖则将大丛株分切成数丛。扦插繁殖种植时间为7~9月份,分株繁殖种植时间为5~9月份。
实施例5.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C区3种植芦苇,芦苇取苗后,去掉顶端叶片,保留至30cm,根部保留10~15 cm的根茎。上端露出地面2~3 cm。芦苇以分株繁殖为主,种植时间为4~9月。
实施例6.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 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构建生态护岸,划分多个种植区;步骤B: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水陆两生且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分别种植于不同种植区构建植物群落,所述水陆两生植物为芦竹、黄花鸢尾、风车草、芦苇、美人蕉、千屈菜中的至少三种;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
实施例7.1
与实施例6.1不同的是,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水陆两生且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芦竹6、黄花鸢尾4、美人蕉5构建植物群落,直接将芦竹6种植于C区3、黄花鸢尾4种植于A区1、美人蕉5种植于B区3,无需建立生态护岸,直接种植于沟渠13或河道岸边,5月初,在C区3芦竹种植位中间再种植美人蕉5,待美人蕉5长势良好,能够为黄花鸢尾4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采用分株繁殖方式将黄花鸢尾4种植于C区3水平线上两相邻芦竹种植位连线的中间位置,株行距约70cm×70cm,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高度特点等优势,建立稳定的生态群落,不仅景观效果好,还具有净化水体的功效。
实施例8.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包括在植物的枯萎期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采挖和采用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确保不同植物之间生态位稳定,形成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
实施例9.1
与实施例8.1不同的是,在植物的枯萎期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采挖,为防止植物枯萎腐烂沉积于水中,需对枯萎的植物进行收割,芦竹和美人蕉在11月~12月进行水面部分100%收割,由于黄花鸢尾的耐寒特性,在零下15度的低温下仍能保持半常绿,所以对黄花鸢尾进行常规的养护收割。对美人蕉采取全部挖出,第二年4月再种植,芦竹却仍能正常生长,从而保持群落的稳定。
实施例10.1
与实施例8.1不同的是,采用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包括修剪、打尖、打叉等方法。
实施例11.1
与实施例8.1不同的是,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取代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抑制新梢生长,不仅整形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少修剪次数,压缩生产用工,降低成本。
实施例12.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8%。
实施例12.2
与实施例12.1不同的是,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0%。
实施例12.3
与实施例12.1不同的是,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2%。
实施例12.4
与实施例12.1不同的是,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4%。
实施例12.5
与实施例12.1不同的是,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5%。
实施例13.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3%。
实施例13.2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6%。
实施例13.3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7%。
实施例13.4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0%。
实施例13.5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3%。
实施例13.6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4%。
实施例13.7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25%。
实施例14.1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45%。
实施例14.2
与实施例14.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0%。
实施例14.3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5%。
实施例14.4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60%。
实施例14.5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65%。
实施例14.6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70%。
实施例14.7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75%。
实施例14.8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80%。
实施例14.9
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面积约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8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采用具有净化吸收功能的植物构建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利用对土壤或水体中污染物具有净化、吸收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构建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群落,水陆两生植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富营养物净化、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平行于河道,在水陆交错带划分为三个种植区,分别为A区、B区、C区;
步骤B:选择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水陆两生植物芦竹、黄花鸢尾、美人蕉种植于种植区,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位构建植物群落,A区种植黄花鸢尾,B区种植美人蕉,C区种植芦竹,C区种植美人蕉,C区种植黄花鸢尾,将C区美人蕉种植在美人蕉种植位,美人蕉种植位位于四株芦竹种植位的中心位,C区种植的美人蕉能够为C区的黄花鸢尾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将C区的黄花鸢尾种植于黄花鸢尾种植位,黄花鸢尾种植位位于C区水平线上两相邻芦竹种植位连线的中间位置;
步骤C: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A区、B区、C区依次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4月份,采用分株法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面积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5%~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种植黄花鸢尾,种植间距为20cm×25c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4月份将美人蕉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块带2~3个芽,种植面积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10%~2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区种植美人蕉,种植间距为40cm×50c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区种植芦竹,4月份,采用分株繁殖方式种植芦竹,种植面积占水陆交错带面积的40%~8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区种植芦竹,保持株行距为1m×1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区种植的芦竹在5月初需进行中耕,疏松芦竹根系周围,中耕过程中在C区种植美人蕉,采用分株或分株丛方法,将美人蕉种植在美人蕉种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区美人蕉种植位位于四株芦竹种植位的中心位,美人蕉之间株行距为1m×1m。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区在5月初种植的美人蕉9月份长势良好,能够为C区黄花鸢尾提供一定荫蔽环境时,采用分株繁殖方式将黄花鸢尾种植于黄花鸢尾种植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C区黄花鸢尾种植位位于C区水平线上两相邻芦竹种植位连线的中间位置,株行距为70cm×70c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包括在植物的枯萎期对枯萎植物进行收割采挖,确保不同植物之间生态位稳定,形成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进行管理,包括采用人工调控生长势的方法,确保不同植物之间生态位稳定,形成稳定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
CN201510893778.4A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Active CN105502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3778.4A CN105502666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3778.4A CN105502666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666A CN105502666A (zh) 2016-04-20
CN105502666B true CN105502666B (zh) 2018-05-15

Family

ID=5571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3778.4A Active CN105502666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2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1745B (zh) * 2016-07-13 2019-10-11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测定功能群幼苗在光资源轴上生态位分化的方法
CN107215962B (zh) * 2017-07-31 2023-05-19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入水深度的生态浮床
CN108840438A (zh) * 2018-06-14 2018-11-20 青海大学 一种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CN109661983A (zh) * 2018-12-21 2019-04-23 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CN110357265A (zh) * 2019-07-15 2019-10-22 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CN113087163A (zh) * 2021-05-12 2021-07-09 江苏三维园艺有限公司 适用于周年美化和净化华东地区水体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CN113979543B (zh) * 2021-10-25 2023-04-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一种水陆两生净化水体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CN114747433A (zh) * 2022-03-14 2022-07-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蓝绿护岸构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6910A1 (de) * 2009-09-07 2011-03-10 Tetra Gmbh Kontinuierliche reinigung von mit wassertieren und/oder wasserpflanzen besetztem hälterungswasser
CN102296567A (zh) * 2011-06-17 2011-12-28 暨南大学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CN103548529A (zh) * 2013-10-28 2014-02-0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螺贝与水生植物合理混搭构建生态护坡的方法
CN104620838A (zh) * 2015-03-06 2015-05-20 陈洪凯 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6910A1 (de) * 2009-09-07 2011-03-10 Tetra Gmbh Kontinuierliche reinigung von mit wassertieren und/oder wasserpflanzen besetztem hälterungswasser
CN102296567A (zh) * 2011-06-17 2011-12-28 暨南大学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CN103548529A (zh) * 2013-10-28 2014-02-0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螺贝与水生植物合理混搭构建生态护坡的方法
CN104620838A (zh) * 2015-03-06 2015-05-20 陈洪凯 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666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2666B (zh) 一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陆两生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CN1922987B (zh) 多穗石柯的矮化快繁方法
CN103636470B (zh) 一种用于高山杜鹃古树桩迁地移植的栽培基质
CN104620932A (zh) 石漠化生态恢复方法
CN101715711A (zh) 一种无公害水上蔬菜栽培方法
CN104737893A (zh) 一种优质茶树的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4067916B (zh) 一种欧洲红豆杉的温室扦插方法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04335792A (zh) 金银花集药用和观赏功能的盆栽方法
CN104885842A (zh) 一种欧洲红豆杉扦插繁育的方法
CN104938279A (zh) 一种紫薇嫩枝塑膜棚扦插育苗方法
CN105210788B (zh) 干旱区大果沙棘良种长枝扦插快速育苗方法
CN102792831B (zh) 红豆杉高效快繁技术
CN102124886A (zh) 一种利用能源柳2号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5830751A (zh) 一种侧柏粗枝嫁接制作仿古桩盆景的方法
CN108990675A (zh) 一种桐花树扦插繁育的方法
CN110720341A (zh) 一种樱桃树的种植方法与樱桃树种植设备
CN107155656B (zh) 一种康定木兰的高桩枝接方法
CN103392523B (zh) 一种提高青提葡萄着果率的整穗方法
CN103004552B (zh) 西北干旱区防雪林配置方法
CN109006154A (zh) 一种乔木状蜡梅树形枝组和培育方法
CN104986859B (zh)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7722B (zh) 一种利用三白草地上茎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06888782A (zh) 一种湖滨湿地挺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CN113229023A (zh) 一种美国红枫移植及其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