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1554B -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1554B
CN105471554B CN201510622085.1A CN201510622085A CN105471554B CN 105471554 B CN105471554 B CN 105471554B CN 201510622085 A CN201510622085 A CN 201510622085A CN 105471554 B CN105471554 B CN 105471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transmission
network
down link
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2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1554A (zh
Inventor
叶向荣
吴之尧
吴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1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1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一传输,包含有一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该处理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在一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一子帧中,使用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一第一传输到一网络端;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二子帧的一第一控制通道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是用来响应该第一传输,其中该第一子帧及该第二子帧间的一距离大于四个子帧;以及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三子帧中,根据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一第二传输到该网络端。

Description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分组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包含有由多个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用来与多个用户端(user equipments,UEs)进行通信。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含有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执照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等先进技术,以增加峰值数据传输率(peak data rate)及输出率(throughput)。
网络业者计划卸载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网络流量到非执照频带中,以减轻网络端流量的负载。举例来说,演进式基站通过非执照频带提供服务给用户端。然而,在处于非执照频带中的时间点上,用户端可能无法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例如是因为在该时间点,由于非执照频带的载波是忙碌的或被占用的,演进式基站未能在非执照频带的载波中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也就是说,因为非执照频带中的资源的不确定性,用户端在非执照频带中的运作可能不会被正常地执行。相对应地,在处于非执照频带中的时间点上,演进式基站可能无法在对应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时间点接收新传输或重传,例如是因为在该时间点上,由于非执照频带的载波是忙碌的或被占用的,用户端未能在载波中传送新传输或重传。因此,演进式基站的运作也可能会被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传输/接收以及非执照频带中对应的传输(重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非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中的一传输(transmission),包含有一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该处理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在一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一子帧(subframe)中,使用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来执行一第一传输到一网络端;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二子帧的一第一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其是用来响应该第一传输,其中该第一子帧及该第二子帧间的一距离大于四个子帧;以及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三子帧中,根据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一第二传输到该网络端。
本发明另公开一网络端,用来停止一重传(retransmission),包含有一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该处理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在一第一子帧(subframe)中,执行来自于一通信装置的一接收(reception);若该网络端未成功地检测该接收,在一第二子帧中,传送一收讫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到该通信装置以停止一重传;以及在一第三子帧的一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中,传送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该通信装置执行该重传。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辨识(recognizing)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包含有一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该处理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在一第一子帧(subframe)中,执行一传输(transmission)到一网络端;在一第二子帧的一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来响应该传输的一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其中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指示符(indicator);以及根据该指示符,决定该传输是否成功。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接收一非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中的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包含有一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该处理装置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当该通信装置在被排定用于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的一第一子帧(subframe)中接收到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及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请求一新上行链路(uplink,UL)传输(transmission)时,重设(resetting)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计数器(counter)的一数值(value);当该通信装置未在被排定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二子帧(subframe)中接收到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时,增加(increasing)该计数器的该数值;以及当该计数器到达一数值或者当该通信装置的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被重设时,停止接收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其简略地由包含有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通过一或多个执照频带(licensed band)的载波(carrier)和/或非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的载波进行通信。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同时通过多个小区(例如多个载波)来进行通信,其中该多个小区可包含有一主要小区(例如主要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及一或多个次要小区(例如次要分量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述小区可运作在相同或不同多工模式,即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及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举例来说,主要小区可运作在一或多个执照载波(licensed carrier)上,而次要小区则运作在一或多个非执照载波(unlicensed carrier)上。
在图1中,网络端和通信装置简单地被用来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实际上,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或先进长期演进的进阶版本中,网络端可为包含有至少一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eNB)和/或至少一中继(relay)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演进式基站或中继可被视为基站。
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低成本装置(例如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装置对装置(device-to-device,D2D)通信装置、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及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等装置。此外,根据方向(即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或网络端,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可包括一处理装置200、一存储单元2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220。处理装置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单元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214,处理装置200可通过存储单元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存储单元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B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storage device)、非易失性存储单元(non-volatile storage unit)、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体媒体(介质)(tangiblemedia))等。通信接口单元2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号、讯息或分组)。为了简化,以下实施例中的用户端可被视为通信装置。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范围未限于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用户端中,用来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在一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一子帧(subframe)中,使用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来执行一第一传输到一网络端。
步骤304: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二子帧的一第一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其是用来响应该第一传输,其中该第一子帧及该第二子帧间的一距离大于四个子帧。
步骤306:在该非执照频带的一第三子帧中,根据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一第二传输到该网络端。
步骤308:结束。
根据流程30,用户端可在非执照频带的第一子帧中(例如在第一载波上),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一传输(例如分组)到网络端。接着,用户端可在非执照频带的第二子帧(例如在第二载波上)的第一控制通道中,从网络端接收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是用来响应第一传输,其中第一子帧及第二子帧间的距离大于四个子帧。因此,用户端可在非执照频带的第三子帧(例如在第一载波上)中,根据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二传输到网络端。也就是说,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的传输在子帧n被执行后,用户端可在子帧(n+k)(其中k>4,例如k=7)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是用来响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的传输,即原始的(n+4)规则未被使用。接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的重传(retransmission)(或新传输)可在子帧(n+k+4)被执行。第一载波及第二载波可为相同或不同。因此,非执照频带中的不确定性可被克服。
在一实施例中,流程30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用来识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identification,ID),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是用来执行第一传输及第二传输。进一步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可被具有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Uplink DCI format)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栏位所指示,或者可被具有现存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位所指示。在一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新数据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NDI),其是用来指示对应于第一传输的第二传输是新传输或是重传。在一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上行链路允量(grant),其是用来指示用来执行第二传输的资源。也就是说,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用户端用来执行第二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新数据指示符和/或上行链路允量。因为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网络端不会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通道(例如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以响应(acknowledge)或负面响应(negatively acknowledge)网络端在非执照频带的非执照载波中所接收的传输。换句话说,用户端不会被设定去接收用来响应非执照载波中的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端可动态地决定流程30中所述的距离。网络端可根据先听后传(listen-before-talk,LBT)的结果决定距离。也就是说,当网络端检测到非执照频带中的载波不是忙碌的或是未被占用时,网络端可决定在该载波中用来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子帧。距离的最大值可被网络端所设定(例如通过信令)、可为预先决定数值(例如3GPP标准所规范),且未有所限。在一实施例中,控制通道可包括(或仅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DCCH,EPDCCH)。也就是说,用户端可在第二子帧的任何控制通道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可通过第一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被执行,以及第二传输可通过第三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被执行。也就是说,上述的传输(重传)可为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被传送的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可进一步在执照频带的第四子帧(例如在第三载波上)中,使用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三传输到网络端。接着,用户端可在执照频带的第五子帧(例如在第四载波上)的另一控制通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从网络端接收用于该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另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是用来响应第三传输,其中第四子帧及第五子帧间的距离大于四个子帧。第三载波及第四载波可为相同或不相同。该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未包含有用来识别该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或者,用户端可在执照频带的第五子帧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通道中,从网络端接收用来响应第三传输的未收讫确认,其中第四子帧及第五子帧间的距离大于四个子帧。因此,用户端可在执照频带的第六子帧(例如在第三载波上)中,根据该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未收讫确认,使用该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四传输到网络端。也就是说,在传输在子帧n被执行后,用户端可在子帧(n+4)中接收该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未收讫确认,以响应该传输,即原始的(n+4)规则被使用。换句话说,在非执照频带中用来接收该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规则与在执照频带中所用的规则不相同。此外,非执照频带中的第一传输及第二传输可通过网络端的第一小区被执行,以及执照频带中的第三传输及第四传输可通过网络端的第二小区被执行。第一小区及第二小区可属于(即受控制于)网络端的相同的基站或不相同的基站。
需注意的是,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上行链路传输属于同步传输方式(synchronoustransmission scheme)。另一方面,流程30则提供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非同步传输方式(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scheme)。网络端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讯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或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将非同步传输设定给用户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可在非执照频带的另一子帧的另一控制通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接收第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下一传输为同步的。也就是说,即使用户端已在先前的子帧中执行非同步传输,网络端可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将未来的子帧的传输类型改为同步传输,即传输类型可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覆盖。
在一实施例中,流程30中的第一子帧可处于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循环的开启(on)期间,第二子帧可处于不连续接收循环的关闭(off)期间。接着,距离等于或大于四个子帧,以及小于一数值。也就是说,在关闭期间,用户端需要醒着(或醒来)以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直到特定数量的子帧(例如该数值减1)被经过。子帧的数量可根据网络端所传送的讯息被设定,或者可根据标准被预先决定。相关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0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关联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3的新传输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被准予。因此,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4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新传输。网络端未成功地接收该传输,以及在帧(n-1)的子帧9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指示该传输为不成功的。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3、用来指示重传的新数据指示符和/或用来指示用来执行重传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允量。新传输及用来指示重传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子帧间的距离为5,其大于4。接着,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原始的(n+4)规则),在帧n的子帧3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重传。网络端成功地接收传输,以及在帧n的子帧9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用来指示另一新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含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3、用来指示重传的新数据指示符和/或用来指示用来执行重传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允许。再一次地,重传及用来指示重传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子帧间的距离为6,其大于4。接着,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原始的(n+4)规则),在帧(n+1)的子帧3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新传输。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端在子帧n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传输(即新传输或重传)。接着,即使已达到网络端所设定的关闭期间,用户端未在多个子帧中转换至不连续接收循环的关闭期间,其中网络端可在该多个子帧中的一个子帧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关闭期间,用户端需要在(y-1)个子帧中醒着(或醒来),以从网络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就是说,在子帧(n-1)后的y个子帧中,用户端需要监测用来接收(即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数值y可等于或大于4、可被网络端所设定,或者可在3GPP标准中被预先决定。数值y可小于一数值(例如关闭期间的长度),使得用户端的接收器可转换成休眠模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网络端中,用来停止一重传。流程6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在一第一子帧中,执行来自于一用户端的一接收(reception)。
步骤604:若该网络端未成功地检测该接收,在一第二子帧中,传送一收讫确认到该用户端以停止一重传。
步骤606:在一第三子帧的一控制通道中,传送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到该用户端,其中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该用户端执行该重传。
步骤608:结束。
根据流程60,网络端可在第一子帧中,执行来自于用户端的接收(例如分组)。若网络端未成功地检测接收,网络端可在第二子帧中传送收讫确认到用户端以停止重传。稍后,网络端可在第三子帧的控制通道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到用户端,其中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用户端执行重传,例如当网络端决定通道质量变得可接受时,例如超过一特定临界值(threshold)。也就是说,网络端欺骗(cheat)用户端以停止重传。因此,因为通道质量所造成的不成功的重传可被避免,以及用户端将不会因为不成功的重传的数量大于限制,而放弃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传输。此外,因为在接收收讫确认后,用户端未清除缓冲区(即传输的数据被保留),重传可被再次恢复。因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程序将不会被传递给较高的协议层,以及通信的效率可被改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帧、第二子帧及第三子帧可在一非执照频带。上述的传输/接收(即流程60中的接收及重传)可为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同步传输。网络端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或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设定同步传输给用户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0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着,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4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新传输。网络端未成功地接收该传输。然而,网络端在帧(n-1)的子帧8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收讫确认以停止重传,例如因为不可接受的通道质量。用户端根据收讫确认(及原始的(n+4)规则),停止在帧n的子帧3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的重传。稍后,网络端可决定通道质量变得可接受,以及在帧n的子帧6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请求重传。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原始的(n+4)规则),在帧(n+1)的子帧0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重传。网络端成功地接收该传输,以及在帧(n+1)的子帧4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另一收讫确认,以指示另一新传输。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8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用户端中,用来辨识(recognize)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流程8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在一第一子帧中,执行一传输到一网络端。
步骤804:在一第二子帧的一控制通道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来响应该传输的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指示符(indicator)。
步骤806:根据该指示符,决定该传输是否成功。
步骤808:结束。
根据流程80,用户端可在第一子帧中,执行传输到网络端,以及可在第二子帧的控制通道中,从网络端接收用来响应该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指示符。接着,用户端可根据指示符,决定传输是否成功。也就是说,指示符可被新增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以指示传输是否成功。相反地,根据现有技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符仅指示新传输或重传,以及用户端不能根据新数据指示符得知传输是否成功。
在一实施例中,若指示符被设定为第一数值(例如位“1”),流程80中的用户端可决定传输为成功的,以及若指示符被设定为第二数值(例如位“0”),用户端可决定传输为不成功的。也就是说,网络端可用单一位指示传输是否成功。此外,若指示符被设定为第一数值以及新数据指示符未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被切换(not toggled),用户端可决定传输为成功的以及新传输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说,指示符及新数据指示符可共同被使用来指示更多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流程80中的第一子帧及第二子帧可在一非执照频带。在一实施例中,重传可为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同步传输,或者可被网络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或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设定给用户端。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90的流程图,用于图1中用户端中,用来接收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流程9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900:开始。
步骤902:当该通信装置在被排定用于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一子帧中接收到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及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请求一新上行链路传输时,重设(resetting)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计数器(counter)的一数值。
步骤904:当该通信装置未在被排定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第二子帧中接收到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时,增加(increasing)该计数器的该数值。
步骤906:当该计数器到达一数值或者当该通信装置的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被重设时,停止接收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
步骤908:结束。
根据流程90,当用户端在被排定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第一子帧中接收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及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请求新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端可重设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计数器的数值。当用户端未在被排定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第二子帧中接收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时,用户端可增加计数器的数值。接着,当计数器到达数值或者当用户端的介质访问控制层被重设时,用户端可停止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也就是说,若其中一条件被满足:数值未被到达及介质访问控制层未被重设,用户端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数值(例如最大数值)可被网络端设定(例如通过信令)。在另一实施例中,数值可为预先设定数值(例如3GPP标准所规范)。因此,用户端的功率消耗可被降低。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0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着,用户端在帧(n-1)的子帧4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中执行新传输。网络端未成功地接收该传输,以及网络端未根据原始的(n+4)规则,在帧(n-1)的子帧8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通道中传送未收讫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接着,用户端增加计数器的数值(例如增加1),其是用于对应于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需注意的是,根据原始的(n+4)规则,用户端可能不会监测帧(n-1)的子帧1~7及9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及帧n的子帧0~5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用户端可仅监测帧(n-1)的子帧8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及帧n的子帧6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稍后,网络端可在帧n的子帧6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请求重传。在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后,用户端重设计数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举例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用户端的实施例产生网络端的新实施例,以及根据网络端的实施例产生用户端的新实施例。前述的陈述、步骤和/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其中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解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传输/接收以及非执照频带中对应的传输(重传)。因此,非执照频带的不确定性可被克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非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中的一传输(transmission),包含有:
存储单元,用来存储以下指令:
在非执照频带的第一子帧(subframe)中,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程序来执行第一传输到一网络端;
在该非执照频带的第二子帧的第一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其是用来响应该第一传输,其中该第一子帧及该第二子帧间的距离大于四个子帧;以及
在该非执照频带的第三子帧中,根据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二传输到该网络端;以及
处理装置,耦接于该存储单元,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单元中的该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用来识别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identification,I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识别是被具有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uplink DCI format)的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栏位所指示,或者是被具有现存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该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位所指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距离是被该网络端所设定,或者为预先决定数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传输是通过该第一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被执行,以及该第二传输是通过该第三子帧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通道被执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存储单元另存储以下指令:
在执照频带(licensed band)的第四子帧中,使用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三传输到该网络端;
在该执照频带的第五子帧的第二控制通道中,从该网络端接收用于该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是用来响应该第三传输,其中该第四子帧及该第五子帧间的距离大于四个子帧;以及
在该执照频带的第六子帧中,根据该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该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执行第四传输到该网络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非执照频带中的该第一传输及该第二传输是通过该网络端的第一小区被执行,以及该执照频带中的该第三传输及该第四传输是通过该网络端的第二小区被执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小区及该第二小区属于该网络端的相同的基站或不同的基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存储单元另存储以下指令:
在该非执照频带的第七子帧的第三控制通道中,接收第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下一传输为同步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子帧处于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循环的开启(on)期间,该第二子帧处于该不连续接收循环的关闭(off)期间,以及该距离是根据该网络端所传送的讯息被设定,或者是预定的。
CN201510622085.1A 2014-09-26 2015-09-25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Active CN105471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55668P 2014-09-26 2014-09-26
US62/055,668 2014-09-26
US14/862,160 2015-09-23
US14/862,160 US10057885B2 (en) 2014-09-26 2015-09-23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1554A CN105471554A (zh) 2016-04-06
CN105471554B true CN105471554B (zh) 2019-01-08

Family

ID=5419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2085.1A Active CN105471554B (zh) 2014-09-26 2015-09-25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7885B2 (zh)
EP (1) EP3001595B1 (zh)
JP (1) JP6147308B2 (zh)
CN (1) CN105471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75325B2 (en) * 2014-10-09 2020-02-25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service in unlicensed cell
WO2016072787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over an unlicensed band in cellular networks
WO201611920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csi ack feedback method over unlicensed carriers
JP6731413B2 (ja) * 2015-01-30 2020-07-2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データ送信を扱うための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方法
KR102658360B1 (ko) * 2015-04-09 2024-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7061662A1 (ko) * 2015-10-07 2017-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를 사용하여 재전송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959254B2 (en) * 2016-03-31 2021-03-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s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7295663B (zh) * 2016-04-01 2021-06-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32395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format signaling and contention access
CN109417811B (zh) * 2016-06-30 2023-02-1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02258B (zh) * 2016-08-0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rq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334581B2 (en) 2016-09-24 2019-06-25 Ofinno, Llc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WO2018058056A1 (en) * 2016-09-24 2018-03-29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EP3580879A4 (en) * 2017-03-27 2020-08-1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RQ AND ARQ DESIGN FOR URLLC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9005920A1 (en) * 2017-06-27 2019-01-03 Gang Xiong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AND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 FOR SHARE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WITHOUT AUTHORIZATION (PUSCH)
JP7453959B2 (ja) * 2018-08-17 2024-03-21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CN114650124B (zh) * 2020-12-18 2023-10-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US20240137947A1 (en) * 2021-02-05 2024-04-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Early 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727A (zh) * 2008-09-30 2011-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操作的技术
EP2613471A2 (en) * 2012-01-06 2013-07-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6871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370896A (zh) * 2010-12-06 2013-10-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4545B2 (en) 2010-03-31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KR101548067B1 (ko) 2011-03-21 2015-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41462A2 (ko) 2011-04-11 2012-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2090B (zh) 2011-04-22 2017-06-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
JP5724632B2 (ja) * 2011-05-25 2015-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TWI624184B (zh) * 2012-02-03 2018-05-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於相同頻譜中操作的無線傳輸/接收單元(wtru)間的共存的方法及裝置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727A (zh) * 2008-09-30 2011-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操作的技术
CN103370896A (zh) * 2010-12-06 2013-10-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EP2613471A2 (en) * 2012-01-06 2013-07-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6871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2979A (ja) 2016-05-09
EP3001595B1 (en) 2019-04-10
US10057885B2 (en) 2018-08-21
EP3001595A3 (en) 2016-06-15
EP3001595A2 (en) 2016-03-30
CN105471554A (zh) 2016-04-06
JP6147308B2 (ja) 2017-06-14
US20160095101A1 (en)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1554B (zh)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11343836B2 (en) Two-step signaling of uplink scheduling assignments
US9369980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TWI577151B (zh) 處理非執照細胞中的服務的通訊裝置
WO2017133285A1 (zh) 非授权载波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4348604B (zh) 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54711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送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EP321181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04283654B (zh) 传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
US1121205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s in bandwidth parts
JP6343682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03368710A (zh)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6102097B (zh) 处理非执照频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183294A1 (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2243532A (zh) 處理量測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CN109218002A (zh) 在频宽部分中执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JP7277492B2 (ja) 物理的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衝突を扱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768936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4283655B (zh) 传送及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
TWI784764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重新傳送的裝置
KR2016007700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 및 단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