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526B -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526B
CN105468526B CN201510863520.XA CN201510863520A CN105468526B CN 105468526 B CN105468526 B CN 105468526B CN 201510863520 A CN201510863520 A CN 201510863520A CN 105468526 B CN105468526 B CN 105468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unit
subtest
detected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35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526A (zh
Inventor
李道平
杨冬冬
闻建中
方敏
姜继周
彭大卫
辛安见
曲本连
王博
马广玉
纪蓉
吴阿明
梁平
杨玲玲
刘倩
石竹青
丁勇
李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Sino Wealth Electronic Co., Ltd.
Whirlpool China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35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本黑盒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测试单元、辅助测试单元以及被检测控制器单元,计算机测试单元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之间通过仿真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和辅助测试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辅助测试单元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本测试系统不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源程序代码,杜绝了软件泄密的风险,安全性好;本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测试过程,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真实、准确,且测试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均较好。

Description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软件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行的软件评估标准要求,目前检测机构针对安全软件评估测试普遍采用白盒测试的方式,白盒测试是一种把测试数据引入到程序的系统测试方法,即对控制器的组件如寄存器、时钟、贮存器、输入输出外围等进行考核、检测。目前软件测试采用白盒测试方式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不同的家用或类似用途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控制器,相同的家用或类似用途产品可能采用不同控制器,同一种控制器也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编写软件软件,因此软件评估的可重复性差,每次评估都相当于量身定制,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这是企业和检测机构都难以承受的。
此外,部分企业的控制器是在国外研发生产,从评估过程来说,如果软件安全测试全部采用白盒测试,往往需要安排在国外的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测试,测试成本非常高。
2、白盒测试要求企业提供核心源程序代码和核心资料,才能让检测人员对源程序进行动态和静态检查测试并考核相关措施软件是否起作用。而这种做法由于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核心软件和技术泄密的潜在风险,而让企业非常顾虑和担心,以至于企业和检测机构之间难以配合。
3、软件评估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但是软件控制是微观的行为,其软件逻辑存在多种多样的组合,其程序功能和硬件机构紧密集合,也千差万别,还要考虑到控制器的组件的工作情况,如寄存器、时钟、贮存器、输入输出外围是否会发生故障,会发生什么故障。因此对软件的分析、设置和检查是一件很困难和复杂的工作。这就需要专业的系统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但是即使再专业,对于整个测试过程中,毕竟是用人为的方式来检查,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软件都符合标准的要求,所提供的措施方法都很恰当、合适、有效。
4、家电软件评估涉及的标准多而且复杂,包括电气、电子、软件,既包括家电的整机安全标准,也包括零部件标准;既要通用标准要求,也要考虑特殊标准要求。这么多标准中,绝大多数只有要求没有方法,这给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方式以及测试结果的判定造成一定的难度。也可能会造成不同的检查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会造成不同的判定结果,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本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测试过程,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真实、准确,且测试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均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本系统包括计算机测试单元、辅助测试单元以及被检测控制器单元,计算机测试单元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之间通过仿真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和辅助测试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辅助测试单元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测试控制装置,用于接收被检测控制器单元运行所需要的机器码程序,还用于接收自输入输出装置输入的试错数据信息,测试控制装置将接收到的所述机器码程序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仿真器通讯装置、仿真器传送至被检测控制器单元中的被检测控制器中,测试控制装置并将接收到的试错数据信息存储至数据存储装置中;所述测试控制装置还与辅助测试通讯装置均构成双向通信连接;
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接收测试控制装置发送来的试错数据信息,并将试错数据信息发送至仿真器通讯装置,同时将仿真器通讯装置传送来的试错反馈数据信息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
数据存储装置,与测试控制装置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存储自测试控制装置发送来的试错数据信息和试错反馈数据信息;
辅助测试通讯装置,与辅助测试单元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在测试控制装置和辅助测试单元之间传输信息;
仿真器通讯装置,与仿真器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在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和仿真器之间传输信息;
输入输出装置,用于向测试控制装置中输入试错数据信息,并接收测试控制装置传输来的试错反馈数据信息。
优选的,所述辅助测试单元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辅助测试微处理器,与所述辅助测试通讯装置双向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测试控制装置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发送来的指令和数据信息,并将收到的指令和数据信息转送至被检测控制器单元;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还将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硬件状态信息和处理数据经辅助测试通讯装置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
输出控制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被检测控制器单元转送自测试控制装置发来的指令和数据信息;
输入捕捉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辅助测试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将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硬件状态信息和处理数据经辅助测试通讯装置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
通信控制电路,与辅助测试微处理器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被检测控制器,与仿真器双向通信连接,被检测控制器的输入端还与输入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被检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用于贮存所述机器码程序并按照机器码程序设定的程序运行;
输入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电路异常信息;
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入捕捉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并转发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的硬件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还包括通信控制器,所述被检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被检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通信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黑盒测试系统不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源程序代码,彻底解决了家电企业对软件知识产权的担忧,也是未来安全软件评估测试的发展方向。
2)、测试安全性好,由于企业不再需要提供家电产品控制器的源程序代码,而是将源代码编译后的可执行程序文件下载或烧录入控制器中,将被检测的控制器提供给检测机构,由检测人员根据提供的信息资料,由测试系统自动测试。企业可以用不用担心由于公开源程序代码带来的泄密风险。
3)、易用性好,由于测试系统自动完成对控制器的故障植入检查,检查人员不需要再打开源程序代码检查,对控制器的内部分析、软件检查、设置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这样对检查人员的检查工作量要求减少、专业化的要求程度会降低、误检查几率几乎为零,检查的结果可以直接打印。
4)、一致性好,由于测试系统按照标准建制,检测人员统一按照作业指导书条款测试,对于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的判定则由测试系统自动完成,因此不会因为测试人员对标准理解不同,造成测试结果的不一致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软件方式植入故障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硬件方式植入故障的端口测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硬件方式植入故障的通信测试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计算机测试单元 11—测试控制装置 12—数据存储装置
13—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 14—辅助测试通信装置
15—仿真器通讯装置 16—输入输出装置 20—辅助测试单元
21—辅助测试微处理器 22—输出控制电路 23—输入捕捉电路
24—通信控制电路 30—被检测控制器单元
31—被检测控制器 32—输入电路 33—输出电路
34—通信控制器 40—仿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黑盒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测试单元10、辅助测试单元20、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和仿真器40。
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10包括测试控制装置11、数据存储装置12、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仿真器通讯装置15和输入输出装置16,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分别与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数据存储装置12双向连接,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的输出端通过通信接口与输入输出装置16中的打印机相连,检测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中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相应信息和查看检测结果;所述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和仿真器通讯装置15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仿真器通讯装置15通过通信接口与仿真器40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通过通信接口与辅助测试单元20双向连接。
所述辅助测试单元20包括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输出控制电路22、输入捕捉电路23和通信控制电路24,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与所述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的输出端与输出控制电路22的输入端与相连,输出控制电路22的输出端与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捕捉电路23的输入端与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通信控制电路24与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双向通信连接。
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包括被检测控制器31、输入电路32、输出电路33和通信控制器34,所述被检测控制器31与仿真器40双向通信连接,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入端还与输入电路32的输出端相连,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3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被检测控制器3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控制器3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被检测控制器3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24的信号输出端,所述通信控制器3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24的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中黑盒测试系统共有两种植入故障测试方法,其中一种为软件植入故障测试方法,另一种为硬件植入故障测试方法,下面分别说明其测试步骤:
1.对于软件植入故障测试方法
S1、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和测试控制装置11,首先下载或接收需要测试的机器码程序,然后将机器码程序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传送并贮存在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中;
S2、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选择机器码程序的待检测软件项目,然后在待检测软件项目中输入检测措施程序入口地址、保护措施程序入口地址、待检测软件项目的起止地址和试错数据信息,上述输入信息通过测试控制装置11保存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2中;
S3、运行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同时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将数据存储装置12中的试错数据信息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按照所述待检测软件项目的起止地址写入被检测控制器31的待检测软件项目中,测试控制装置11记录被检测控制器31在写入试错数据信息之前以及写入试错数据信息之后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息;
特别说明的是,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控制机器码程序单步运行,即机器码程序每运行一步,测试控制装置11均将数据存储装置12中的试错数据信息按照所述待检测软件项目的起止地址写入被检测控制器31的待检测软件项目中,确保写入的试错数据信息在检测措施程序进行比较判定前不会被修改,直至机器码程序运行跳转至保护措施程序或者机器码程序运行至检测措施程序的出口。
S4、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判断被检测控制器31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设定程序;
S5、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运行信息和判断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导出形成测试记录。
2.对于硬件植入故障测试方法
硬件项目包括外部通信部件、输入输出外围部件、检测装置和比较器部件、常规集成块部件,当然,有些被测控制器单元中没有外部通信部件,那就可以不做外部通信部件检测项目的测试。
2.1对于硬件中的输入输出外围、检测装置和比较器、常规集成电路部件
S1、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和测试控制装置11,首先下载或接收需要测试的机器码程序,然后将机器码程序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传送并贮存在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中;
S2、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选择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入输出外围、检测装置和比较器、常规集成电路部件中的检测项目,在该检测项目中输入检测措施程序入口地址、保护措施程序入口地址、控制异常电路的通道,该输入信息通过测试控制装置11保存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2中;
S3、运行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同时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数据存储装置12中的控制异常电路的通道信息,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控制命令给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依次通过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2、所述输入电路32开启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相应电路异常设置;测试控制装置11记录被检测控制器31在异常电路通道设置之前以及异常电路通道设置之后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息;
S4、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判断被检测控制器31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设定程序;
S5、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运行信息和判断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导出形成测试记录。
2.2对于硬件中的外部通信部件
S1、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和测试控制装置11,首先下载或接收需要测试的机器码程序,然后将机器码程序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传送并贮存在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中;
S2、利用输入输出装置16选择机器码程序的外部通信部件中的检测项目,在该检测项目中输入检测措施程序入口地址、保护措施程序入口地址、切换通讯电路的通道以及试错通讯数据信息,该输入信息通过测试控制装置11保存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12中;
S3、运行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同时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数据存储装置12中的输入信息,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控制命令给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通过所述通信控制电路24开启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切换通讯电路的通道,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4捕捉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与通信控制器34之间的通信数据,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将收到的通信数据加入所述试错通讯数据信息得到混合试错数据,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将所述混合试错数据发送至被测控制器31;测试控制装置11记录被检测控制器31在异常电路通道设置之前以及异常电路通道设置之后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息;
S4、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判断被检测控制器31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设定程序;
S5、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运行信息和判断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导出形成测试记录。
通常来说,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10中的数据存储装置12,共对控制器的9个组件项目检测,分别为CPU项、中断处理与执行项、时钟项、贮存器项、内部数据路径项、外部通信项、输入/输出外围项、检测装置和比较器项、常规集成块项,这些组件又分别设置了,不可变贮存器项、可变贮存器项、E2PROM项、程序计数器项、中断处理与执行项、时钟项、外部通信数据项、数字I/O项等,这9项组件中的前1-7项通过软件植入故障的方式进行检测,而后2项则需要通过硬件植入故障的方式进行检测。这9项组件均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看,并通过测试控制装置11进行植入相应试错数据信息或设置错误的配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软件植入故障和硬件植入故障的方法进行分别说明。
实施例1软件植入故障测试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部件中可变贮存器检测项目对洗衣机控制器的可变贮存器检测项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
1)将安装有测试软件的计算机测试单元10通过仿真器40连接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
2)在计算机测试单元10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下载生产用的机器码,点击“下载程序”,打开需要下载的机器码即被测试程序,点击“打开”,如果测试程序成功下载到控制器中,系统显示“下载程序成功”,否则显示“下载失败”,在检测记录中会记录下载时间、下载文件名;此过程也即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机器码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下载到控制器中。
3)在检测项目一栏的复选框中点击,选择“检测项目”,本实施例中选择“可变贮存器”,点击“可变贮存器”,弹出“可变贮存器检测”配置页面,根据企业的资料,填写相对应的检测措施程序入口地址、保护措施程序入口地址、需要检测的可变贮存器的起止地址以及试错数据信息,选择可变贮存器会出现的“故障类别”,点击“保存”,该配置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12中。
4)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开始运行,按照被检测控制器31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设备进入脱水模式,被检测控制器31负载输出,人机交互界面显示输出状态,启动检测程序,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控制机器码程序单步运行,即机器码程序每运行一步,测试控制装置11均调取数据存储装置12中已配置的试错数据信息,送到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中,由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对试错数据信息进行逻辑控制与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试错数据传递给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通讯装置15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仿真命令,再将这些仿真命令转化为通信数据,通过USB接口与仿真器40通信,由仿真器40传送到控制器的可变贮存器区,并按照需要检测的可变贮存器的起止地址写入可变贮存器区;当试错数据信息写入可变贮存器区以后,机器码程序继续运行;测试控制装置11一直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直到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或者机器码程序跳转到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或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后,测试控制装置11就释放监控,机器码程序也就退出单步运行状态。
对于周期检查的检查措施软件,机器码程序会循环运行直到再次进入检测措施软件,重复以上的操作。
在上述过程中,控制器反馈信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仿真器40传递给仿真器通讯装置15,再经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进入测试控制装置11,另一部分由输入捕捉电路传递给微处理器21,再经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进入测试控制装置11,由测试控制装置11存入数据存储装置12和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测试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打印;所述反馈信息既包括机器码程序的运行信息,也包括被检测控制器31执行的输出保护动作(如关闭所有输出或关闭脱水电机输出或程序复位)信息,测试控制装置11通过上述反馈信息判定该被检测控制器31的措施方法和措施程序是否合格。
5)检测进度和检测记录均有相应的显示,当测试通过时,检测记录有相应的显示,测试失败时,检测记录也有相应的显示,测试通过时,被检测控制器负载输出状态会显示设备关闭,检测记录和输出状态作为测试记录可以通过导出测试记录来存储或打印。
实施例2硬件植入故障测试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部件中的数字I/O检测项目对洗衣机控制器的门开关电路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
1)将安装有测试软件的计算机测试单元10通过仿真器40连接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
2)在计算机测试单元10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下载生产用的机器码,点击“下载程序”,打开需要下载的机器码即测试程序,点击“打开”,如果测试程序已经下载到控制器中,系统显示“下载程序成功”,否则显示“下载失败”,在检测记录中会记录下载时间、下载文件名;此过程也即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机器码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下载到控制器中。
3)在检测项目一栏的复选框中点击,选择“检测项目”,本实施例中选择数字I/O检测,对需要检测的数字I/O检测项目配置如下信息:检查措施软件的入口地址、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地址、控制异常电路的通道,点击“保存”,该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12中。
4)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开始运行,按照被检测控制器31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设备运行脱水模式,被检测控制器31负载输出,显示设备输出状态,启动检测程序,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人机交互界面中的配置信息,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控制命令给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依次通过输出控制电路22、输入电路32开启电路设置异常通道,即将被测控制器31的门开关的输入电路中有一路被设置为异常,如一路高电平输入信号、另一路被设置为低电平输入信号;在被检测控制器31运行检查措施软件期间,测试控制装置11一直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直到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或者机器码程序跳转到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或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后,测试控制装置11就释放监控。
对于周期检查的检查措施软件,机器码程序会循环运行直到再次进入检测措施软件,重复以上的操作。
在上述过程中,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通过输入捕捉电路23实时捕捉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出电路的状态信息(如关闭脱水电机输出),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并将捕捉到的状态信息由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传递给测试控制装置11,同时仿真器40将被检测控制器31的测试信息通过仿真器通讯装置15,再经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传递给测试控制装置(如进入措施保护程序或程序复位),由测试控制装置11存入数据存储装置12和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测试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打印;测试控制装置11通过上述状态信息判定该被检测控制器31的措施方法和措施程序是否合格。
5)检测进度和检测记录均有相应的显示,当测试通过时,检测记录有相应的显示,测试失败时,检测记录也有相应的显示,测试通过时,被检测控制器负载输出状态会显示设备关闭,检测记录和输出状态作为测试记录可以通过导出测试记录来存储或打印。
实施例3硬件植入故障测试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部件中的外部通信的数据检测项目对洗衣机控制器的通讯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
1)安装有测试软件的计算机测试单元10通过仿真器40连接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
2)在计算机测试单元10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下载生产用的机器码,点击“下载程序”,打开需要下载的机器码即测试程序,点击“打开”,如果测试程序已经下载到控制器中,系统显示“下载程序成功”,否则显示“下载失败”,在检测记录中会记录下载时间、下载文件名;此过程也即测试控制装置11将所述机器码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下载到控制器中。
3)在检测项目一栏的复选框中点击,选择“检测项目”,本实施例中选择外部通信中数据检测,对需要检测的外部通信中数据检测项目配置如下信息:检查措施软件的入口地址、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地址、控制异常电路的通道,点击“保存”,该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12中。
4)被检测控制器31中的机器码程序开始运行,按照被检测控制器31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设备运行脱水模式,被检测控制器31负载输出,显示设备输出状态,与此同时,测试控制装置11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程序的入口时,测试控制装置11根据人机交互界面中的配置信息,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控制命令给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开启切换通信电路的通道,实时捕捉被检测控制器31和通信控制器34之间的通信数据,并将捕捉到的通信数据加入人机交互界面设置的试错数据信息,然后依次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通信控制电路24发送给被检测控制器31;在被检测控制器31运行检查措施软件期间,测试控制装置11一直监视并控制机器码程序的运行,直到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或者机器码程序跳转到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当机器码程序运行到检测措施软件的出口保护措施软件的入口后,测试控制装置11就释放监控。
对于周期检查的检查措施软件,机器码程序会循环运行直到再次进入检测措施软件,重复以上的操作。
在上述过程中,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通过输入捕捉电路23实时捕捉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出电路的状态信息(如脱水电机停止输出),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将捕捉到的状态信息由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传递给测试控制装置11,同时仿真器40将被检测控制器31的测试信息通过仿真器通讯装置15,再经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传递给测试控制装置(如进入措施保护程序或程序复位),由测试控制装置11存入数据存储装置12和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测试结果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6打印;测试控制装置11通过上述状态信息判定该被检测控制器31的措施方法和措施程序是否合格。
5)检测进度和检测记录均有相应的显示,当测试通过时,检测记录有相应的显示,测试失败时,检测记录也有相应的显示,测试通过时,被捕捉的控制器负载停止输出,检测记录和输出状态作为测试记录可以通过导出测试记录来存储或打印。

Claims (2)

1.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本系统包括计算机测试单元(10)、辅助测试单元(20)以及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计算机测试单元(10)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之间通过仿真器(40)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10)和辅助测试单元(20)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辅助测试单元(20)和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之间双向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测试单元(10)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测试控制装置(11),用于接收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运行所需要的机器码程序,还用于接收自输入输出装置(16)输入的试错数据信息,测试控制装置(11)将接收到的所述机器码程序依次通过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仿真器通讯装置(15)、仿真器(40)传送至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中的被检测控制器(31)中,测试控制装置(11)并将接收到的试错数据信息存储至数据存储装置(12)中;所述测试控制装置(11)还与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均构成双向通信连接;
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接收测试控制装置(11)发送来的试错数据信息,并将试错数据信息发送至仿真器通讯装置(15),同时将仿真器通讯装置(15)传送来的试错反馈数据信息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11);
数据存储装置(12),与测试控制装置(11)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存储自测试控制装置(11)发送来的试错数据信息和试错反馈数据信息;
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与辅助测试单元(20)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在测试控制装置(11)和辅助测试单元(20)之间传输信息;
仿真器通讯装置(15),与仿真器(40)双向通信连接,用于在数据及故障输入装置(13)和仿真器(40)之间传输信息;
输入输出装置(16),用于向测试控制装置(11)中输入试错数据信息,并接收测试控制装置(11)传输来的试错反馈数据信息;
所述辅助测试单元(20)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与所述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双向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测试控制装置(11)通过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来的指令和数据信息,并将收到的指令和数据信息转送至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还将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硬件状态信息和处理数据经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11);
输出控制电路(22),其输入端与所述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转送自测试控制装置(11)发来的指令和数据信息;
输入捕捉电路(23),其输入端与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将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硬件状态信息和处理数据经辅助测试通讯装置(14)发送至测试控制装置(11);
通信控制电路(24),与辅助测试微处理器(21)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控制电路(2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被检测控制器(31),与仿真器(40)双向通信连接,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入端还与输入电路(32)的输出端相连,被检测控制器(31)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33)的输入端相连;用于贮存所述机器码程序并按照机器码程序设定的程序运行;
输入电路(32),其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2)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电路异常信息;
输出电路(33),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入捕捉电路(23)的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并转发收到的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的硬件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控制器单元(30)还包括通信控制器(34),所述被检测控制器(3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控制器(3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被检测控制器(3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24)的信号输出端,所述通信控制器(3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信控制电路(24)的信号输入端。
CN201510863520.XA 2015-11-27 2015-11-2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Active CN105468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3520.XA CN10546852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3520.XA CN10546852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526A CN105468526A (zh) 2016-04-06
CN105468526B true CN105468526B (zh) 2018-01-12

Family

ID=5560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3520.XA Active CN105468526B (zh) 2015-11-27 2015-11-2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3948B (zh) * 2016-11-08 2020-07-21 广东华美骏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控制器的自动检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1389B1 (en) * 1999-04-27 2003-05-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ability and usability of a Java environment
CN102629229A (zh) * 2012-03-02 2012-08-08 南京大学 一种联合差异性随机测试方法
CN205139905U (zh) * 2015-11-27 2016-04-0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1389B1 (en) * 1999-04-27 2003-05-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ability and usability of a Java environment
CN102629229A (zh) * 2012-03-02 2012-08-08 南京大学 一种联合差异性随机测试方法
CN205139905U (zh) * 2015-11-27 2016-04-0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研究;顾博欣;《"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研究》;20120615;第48页第5.1节-第85页第5.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526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chmann et al. Protocol testing: review of methods and relevance for software testing
CN102662835B (zh) 一种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调试方法及嵌入式系统
CN106597947A (zh) 变电站设备测试方法、服务器、测试仪及系统
CN110032426A (zh) 一种可在线实时调试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3761185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Kormann et al. Automated test case generation approach for PLC control software exception handling using fault injection
CN106980576B (zh) 一种基于运行时验证技术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调试系统
CN109765860A (zh) 核反应堆dcs的验证方法、验证装置及验证系统
CN106199258A (zh) 一种微机继电保护自动测试系统
CN109186666A (zh) 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01554A (zh) 一种基于uds诊断的上位机执行方法
CN105446882B (zh)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
CN107966648B (zh) 一种基于相关性矩阵的嵌入式故障诊断方法
CN101594627A (zh) 一种模拟移动终端故障的装置和方法
CN112416676A (zh) 一种应用于测试芯片的测试工具
Yang et al. Efsm-based test case generation: Sequence, data, and oracle
CN105468526B (zh)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CN206476130U (zh) 一种jl9飞机功能模块化综合自动检测系统
CN105093096B (zh) 一种fpga的测试装置
CN104468279A (zh) 一种路由协议交互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CN108760285A (zh) 一种电磁阀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5139905U (zh)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软件评估黑盒测试系统
CN106445810A (zh) 一种交互式软件与设备兼容性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Bucchiarone et al. Architecting Fault-tolerant Component-based Systems: from requirements to testing
CN113691669B (zh) 安卓手机app控制车辆全流程测试分析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Daop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ucheng

Inventor after: Tong Huaijun

Inventor after: Qu Benlian

Inventor after: Xin Anjian

Inventor after: Fang Min

Inventor after: Jiang Jizhou

Inventor after: Ji Rong

Inventor after: Wu Aming

Inventor after: Xia Jianjun

Inventor after: Deng Xu

Inventor after: Yang Dongdong

Inventor after: Wen Jianzhong

Inventor after: Ge Yan

Inventor after: Xie Wenhai

Inventor after: Zhu Bing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Wenwu

Inventor before: Li Daoping

Inventor before: Ma Guangyu

Inventor before: Ji Rong

Inventor before: Wu Ami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P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Lingling

Inventor before: Liu Qian

Inventor before: Shi Zhuqing

Inventor before: Ding Yong

Inventor before: Li Lu

Inventor before: Yang Dongdong

Inventor before: Wen Jianzhong

Inventor before: Fang Min

Inventor before: Jiang Jizhou

Inventor before: Peng Dawei

Inventor before: Xin Anjian

Inventor before: Qu Benlian

Inventor before: Wang B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2

Address after: 230031 Hefei Changjia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Anhui, No. 888

Co-patentee after: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after: Hefei Universal Machinery Inst.

Co-patentee after: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Co-patentee after: Sino Wealth Electronic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Whirlpool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031 Hefei Changjia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Anhui, No. 888

Co-patentee before: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efei Universal Machinery Ins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31 Hefei Changjia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Anhui, No. 888

Co-patentee after: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after: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Co-patentee after: Sino Wealth Electronic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Whirlpool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031 Hefei Changjia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Anhui, No. 888

Co-patentee before: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 Inspect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efei Universal Machinery Inst.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Co-patentee before: Sino Wealth Electronic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Whirlpool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