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0795B - 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0795B
CN105450795B CN201410408811.5A CN201410408811A CN105450795B CN 105450795 B CN105450795 B CN 105450795B CN 201410408811 A CN201410408811 A CN 201410408811A CN 105450795 B CN105450795 B CN 105450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module
receiving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subscriber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8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0795A (zh
Inventor
胡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Mi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88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0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0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子系统,其包含:电子装置及接口转接结构。电子装置包含:移动通信模块、处理器及用户身份模块(SIM)插槽。用户身份模块插槽的通信电极片电性连接移动通信模块,而用户身份模块插槽的扩充电极片则电性连接处理器的异步收发传输接口。当接口转接结构置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时,接口转接结构的接收电极片与发送电极片分别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的扩充电极片接触,以致异步收发传输端口与异步收发传输接口电性导通来以外接方式提供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的数据接口给电子装置。将现有的用户身份模块(SIM)插槽的数据接口切换成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的数据接口,借以供另一电子装置电性耦接,以致使电子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相互通信。

Description

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系统,尤指经由SIM卡插槽作为UART传输使用的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手机在研发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测试与修正错误,此时利用通用异步传输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接口以传递信号。其中,通常利用通用异步传输器的接口分别连接外部主机与手机,借此外部主机得以输出除错信号至手机,经由手机运算后产生运算信号,再利用通用异步传输器接口回传至外部主机,借此外部主机得以分析手机的运行是否为正确。
然而于测试与修正手机时,需要大量且不同的除错信号,经常会遇到仅有一个通用异步传输器接口不够使用的状态,然而设置另一通用异步传输器接口又会影响手机愈来愈轻薄短小的趋势。
关于上述问题,实有必要提出一解决方案以提升除错效率,并能维持移动装置愈来愈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系统,提升除错效率,并能维持移动装置愈来愈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系统,其包含:电子装置及接口转接结构。电子装置包含:移动通信模块、处理器及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处理器包括:处理单元及异步收发传输接口。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移动通信模块。异步收发传输接口连接处理单元,异步收发传输接口包括接收端口以及发送端口。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具有若干通信电极片以及若干扩充电极片,其中各通信电极片电性连接移动通信模块,各扩充电极片分别电性连接接收端口与发送端口。接口转接结构包括接收电极片、发送电极片及异步收发传输端口。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电性连接接收电极片与发送电极片。其中,当接口转接结构置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时,接收电极片与发送电极片分别与各扩充电极片接触。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系统能在不额外增加电子装置的面积与体积的情况下,将现有的用户身份模块(SIM)插槽的数据接口切换成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的数据接口,借以供另一电子装置电性耦接,以致使电子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相互通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与接口转接结构的一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一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接口转接结构的一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的电子系统的一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又一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与接口转接结构20的一结合示意图。请参阅第1-3图所示,电子系统包含:电子装置10及接口转接结构20。接口转接结构20为设于电子装置10内。
请参阅图1,电子装置10包含:移动通信模块12、处理器14及用户身份模块(SIM)插槽16。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电性耦接于移动通信模块12及处理器14之间。其中,本实施例仅为以得无线通信的手机作为例子说明,因此本实施例的用户身份模块为习知的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作为例子,故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即是习知通信装置现有的SIM卡插槽,惟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
另外,电子装置10可为智能型手机、平板或其他具有用户身份模块插槽的通信装置,电子装置10的类型于本发明中并非为限制。
处理器14包括:处理单元142及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处理单元142电性连接移动通信模块12,并且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2进行无线通信,以致使电子装置10得以与另一电子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例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语音通话、视讯通话、简讯收发、移动数据传输或其他沟通类型。
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电性连接处理单元142。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包括接收端口1442以及发送端口1444。于此,处理单元142电性连接接收端口1442以及发送端口1444。
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具有若干通信电极片162以及若干扩充电极片164。于此,虽然图1仅为用二个通信电极片162及二个扩充电极片164作为示意,但电极片的数量于本发明中并非为限制,得视需求增减。举例来说,当电子装置10为手机时,通信电极片162为6个且扩充电极片164为2个,如第2及3图所示。于此,扩充电极片164的原本功用是用以替代通信电极片或用以提供扩充功能。
各通信电极片162分别电性连接移动通信模块12。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用以提供一SIM卡插设。当SIM卡插设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移动通信模块12能经由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取得SIM卡内存的用户身份数据,并依据取得的用户身份数据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认证。于通过认证后,移动通信模块12即可通过远程的服务器所提供的电信网络与另一电子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
各扩充电极片164分别电性连接接收端口1442与发送端口1444,以将输入信息传送至接收端口1442,或自发送端口1444接收输出信息。
接口转接结构20包括接收电极片22、发送电极片24及异步收发传输端口(UARTport)26,并且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电性连接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其中,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一对一对应于扩充电极片164。
参照第2至3图,当接口转接结构20设置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接收电极片22与扩充电极片164中之一接触而构成电性连接,而发送电极片24与扩充电极片164中另一个接触而构成电性连接。此时,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经由接收电极片22与扩充电极片164电性连接至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的发送端口1444,而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经由发送电极片24与扩充电极片164电性连接至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的接收端口1442,借此处理器14与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之间得构成信号传递回路,亦即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得传送信号至处理器14,或处理器14得传送信号至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也就是说,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将接收到的一输入信息依序经由发送电极片24、扩充电极片164及接收端口1442传送给处理单元142,以致使处理单元142根据此输入信息进行运算并据以控制电子装置10的运行。再者,处理单元142产生一输出信息,并且将此输出信息依序经由发送端口1444、扩充电极片164及接收电极片22传送给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以经由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将此输出信息输出给另一电子装置30。于此,处理单元142所产生的输出信息可为处理单元142根据此输入信息进行运算后的结果。如此即可达到电子系统利用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与接口转接结构20的组合以异步方式相互与另一电子装置传递信号。
于此,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的总数量为对应于扩充电极片164的总数量。举例来说,当电子装置10为手机时,扩充电极片164的数量得为二个,如第1至3图所示。于此,电极片的数量并非本发明的限制,于实施上可视需求而增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能提供与另外一电子装置30的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另一电子装置30得为除错装置,以下说明皆以除错装置作为说明。
电子装置30得输出除错信号,经由与发送电极片24传送至各扩充电极片164,再经由接收端口1442转传送至处理单元142,借此电子装置10的处理器14得依据除错信号进行错误修正,而处理器14再经发送端口1444将修正结果回传至接收电极片22,再经由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传送至电子装置30,以供电子装置30分析判断电子装置10的修正结果的正确性。再者,电子装置30亦可由电子装置10的原UART端口传送除错信号至处理器14,借以测试电子装置10;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接结构20可额外提供将电子装置30输出的除错信号传送至电子装置10的处理器14,并进行电子装置10的测试,借以搭配原UART传输器传送除错信号至电子装置10,亦即电子装置30同时经由原UART传输器及接口转接结构20传送除错信号至处理器14,借此可使除错过程的更有效率。
另外,电子装置30亦可传送测试信号至电子装置10,亦即电子装置30得输出测试信号,以供电子装置10的处理器14接收并对电子装置10的各组件进行测试运算,接着处理器14再将其测试运算结果回传至电子装置30,电子装置30得借以分析判断测试运算的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与电子装置30的信号电位不同时,电子装置10内能额外设计一升降压电路。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一架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所示,电子装置10内设有升降压电路40,且各扩充电极片164经由升降压电路40分别电性连接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的接收端口1442以及发送端口1444。升降压电路40为用以调升或调降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收发的信号位准,换言之,异步收发传输接口144输出或输入的信号位准需经由升降压电路40调整,以令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之间传递的信号得以供处理器14及电子装置30避免误判信号的位准。也就是说,通过升降压电路40的调升或调降得以避免处理器14及电子装置30判断信号位准为0或1时发生错误。
于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转接结构20还包含一基板21,如图2所示,且基板21的大小为对应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于此,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分别位于基板21上,并且其基板21上的配置位置是对应于各自对应的扩充电极片164在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的的配置位置。因此,当基板21插设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会分别对应接触各自对应的扩充电极片164,借以构成电连接。
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内额外设计的升降压电路40能改设计在接口转接结构20内。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接口转接结构20的一架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示,接口转接结构20内设有升降压电路40,且升降压电路40设于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与接收电极片22及发送电极片24之间,也就是说,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为经由升降压电路40电连接接收电极片22及发送电极片24。升降压电路40为用以调升或调降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收发的信号位准,也就是说,接收电极片22自电子装置10接收信号后,经升降压电路40调整信号位准后再转传送至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相同地,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输出的信号位准需升降压电路40调整,再经由发送电极片24传送至电子装置10,借以避免处理器14及电子装置30避免误判信号的位准。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的电子系统的一架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局部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又一局部剖面图。
请参阅第6至图7,电子系统还包含用户身份模块卡50(即为习知的SIM卡),且接口转接结构20还包含薄膜卡28。用户身份模块卡50具有若干个金属接脚52及若干个扩充接脚54,如用户身份模块卡50具有6个金属接脚52及2个扩充接脚54。其中,各金属接脚52分别对应于各通信电极片162,各扩充接脚54为对应于各扩充电极片164,亦即用户身份模块卡50插设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各金属接脚52为与各通信电极片162导通(如图8所示),各通信电极片162为通过导电件283与各金属接脚52电性连接,各扩充接脚54因薄膜卡28阻隔则与各扩充电极片164未构成电性导通(如图9所示)。再者,本实施例中相较于前述各实施例为还包含用户身份模块卡50及薄膜卡28,而电子装置10及接口转接结构20则与前述雷同。
再者,于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身份模块卡50仅具有6个金属接脚52(图中未示),亦即用户身份模块卡50未具有扩充接脚54。于此,用户身份模块卡50插设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这些扩充电极片164并未与用户身份模块卡50的金属接脚52有任何接触。
薄膜卡28包含第一表面281及第二表面282,第一表面281相对于第二表面282。接口转接结构20的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设置在薄膜卡28的第一表面281上,且薄膜卡28的第二表面282贴附于用户身份模块卡50的各金属接脚52上,也就是说,薄膜卡28的第二表面282遮盖这些用户身份模块卡50的各金属接脚52。
又薄膜卡28具有若干个导电件283,各导电件283分别对应于各金属接脚52,各导电件283贯穿且嵌设在薄膜卡28中。因此,当用户身份模块卡50插设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内时,薄膜卡28位在用户身份模块卡50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之间,且接收电极片22与发送电极片24分别与各扩充电极片164耦接构成电连接,金属接脚52分别经由各导电件283与各通信电极片162耦接构成电连接,亦即各金属接脚52分别对应于这些通信电极片162,以与移动通信模块12形成电连接。
图10为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一局部剖面图。请参阅图10所示,相较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薄膜卡28具有若干个贯孔284以替代导电件283,各贯孔284一对一地对应用户身份模块卡50的各金属接脚52,借此,使各金属接脚52得一对一地对应各通信电极片162。也就是说,用户身份模块卡50置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时,各金属接脚52经由对应的贯孔284与对应的通信电极片162接触而形成电性导通,亦即通信电极片162分别穿过贯孔284,以进一步直接与通信电极片162接触而构成电连接。如此一来,于本实施例中亦可不影响原用户身份模块卡50插设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的功能,而可将现有的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的数据接口切换呈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的数据接口,借以与另一电子装置30电性耦接,以进一步传送除错信号或测试信号至电子装置10以进行除错或测试。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系统得以不额外增加电子装置10的面积与体积的情况下,将现有的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的数据接口切换呈异步收发传输端口26的数据接口,借以与另一电子装置30电性耦接,致使电子装置10得以与另外一电子装置30得以相互通信,如此一来,原UART传输器搭配接口转接结构20得同时经电子装置30输出除错信号至处理器14,进而可同时测试电子装置10中的不同组件,借此提升除错效率。再者,因通过接口转接结构20设于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亦即仅需通过电子装置10原有的用户身份模块插槽16即可供处理器14与电子装置30连接,也就是说电子装置10无须额外增加组件,即可额外提供异步传输方式的信号传输模式。

Claims (12)

1.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电子装置,包含:
一移动通信模块;
一处理器,包括:
一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该移动通信模块;以及
一异步收发传输接口,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该异步收发传输接口包括一接收端口以及一发送端口;以及
一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具有若干通信电极片以及若干扩充电极片,其中这些通信电极片电性连接该移动通信模块,以及这些扩充电极片分别电性连接该接收端口与该发送端口;以及
一接口转接结构,包含:
一接收电极片;
一发送电极片;以及
一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电性连接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
其中,当该接口转接结构置入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时,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分别与这些扩充电极片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升降压电路,这些扩充电极片经由该升降压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该接收端口与该发送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升降压电路,该异步收发传输端口经由该升降压电路电性连接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压电路用以调整在该异步收发传输端口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之间传递的信号的位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接口转接结构还包括:一基板,用以插设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内,其中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设置在该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用户身份模块卡,用以插设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内;
其中,该接口转接结构还包括一薄膜卡,且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设置在该薄膜卡的一第一表面上;及
其中,当该用户身份模块卡插设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内时,该薄膜卡位在该用户身份模块卡与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之间,该接收电极片与该发送电极片分别与这些扩充电极片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卡的一第二表面贴附于该用户身份模块卡,且该第二表面相对该第一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遮盖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的若干个金属接脚,这些金属接脚分别对应于这些扩充电极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卡包含若干个贯孔,这些贯孔一对一地对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的若干个金属接脚,这些金属接脚一对一地对应这些通信电极片,并且于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置入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时,各该金属接脚经由对应的该贯孔与对应的该通信电极片接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遮盖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的若干个金属接脚,这些金属接脚分别对应于这些通信电极片,该接口转接结构还包括:
若干个导电件,分别对应于这些金属接脚而贯穿且嵌设在该薄膜卡中,其中于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置入该用户身份模块插槽时,各该金属接脚经由对应的该导电件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通信电极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另一电子装置,耦接该异步收发传输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另一电子装置为一除错装置,以传送一除错信号至该电子装置。
CN201410408811.5A 2014-08-19 2014-08-19 电子系统 Active CN105450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8811.5A CN105450795B (zh) 2014-08-19 2014-08-19 电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8811.5A CN105450795B (zh) 2014-08-19 2014-08-19 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795A CN105450795A (zh) 2016-03-30
CN105450795B true CN105450795B (zh) 2019-04-02

Family

ID=5556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8811.5A Active CN105450795B (zh) 2014-08-19 2014-08-19 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079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545A (zh) * 2002-12-23 2004-07-07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耦合式串行传输适配卡
CN1535056A (zh) * 2003-04-01 2004-10-06 ���루���������޹�˾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无线通信模块
EP2509290A1 (en) * 2011-04-01 2012-10-10 TCT Mobi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mmunication module connectabl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such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modul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545A (zh) * 2002-12-23 2004-07-07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耦合式串行传输适配卡
CN1535056A (zh) * 2003-04-01 2004-10-06 ���루���������޹�˾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无线通信模块
EP2509290A1 (en) * 2011-04-01 2012-10-10 TCT Mobi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mmunication module connectabl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such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modul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795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8795B2 (ja) Usb標準aコネクタを介したベースバンドpd通信
US98606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foreign substances in connectors
CN107005267B (zh) 天线和通信装置
US7544089B2 (en) Adapter for USB and audio interface
CN111209026B (zh) 移动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其升级方法
JP2010524049A (ja) Simカードをpcカード上に実装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547573B2 (en) Serial communication ov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pin
EP2280489A1 (en) Contactless adaptor device
CN102723971B (zh) 一种蓝牙设备及其蓝牙配对方法
CN104347977B (zh) 卡托和设备
CN103597805A (zh) 用于促进附件与多个设备之间的交互操作的技术
EP2302568A2 (en) Antenna device
CN112232096A (zh) 卡检测器、读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971591B2 (en) Mobile terminal, power adapter, and upgrade method thereof
ES2846279T3 (es)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implementar tarjeta sim virtual y terminal móvil
CN106450650A (zh) 电子装置、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模块天线增益强化方法
CN105450795B (zh) 电子系统
CN10485020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复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478174A (zh) 用于可逆接口的开关
US20140200047A1 (en) Interface Card with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CN109921814B (zh) 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820509A (zh) 权限控制方法以及触控电子装置
CN109218880A (zh) 耳机充电二合一电路及控制方法、终端
CN114299534A (zh) 电路原理图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586755B (zh) 一种通信装置、通信存储装置、切换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