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0498B -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0498B
CN105450498B CN201410390942.5A CN201410390942A CN105450498B CN 105450498 B CN105450498 B CN 105450498B CN 201410390942 A CN201410390942 A CN 201410390942A CN 105450498 B CN105450498 B CN 105450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rson
user
network
network user
acc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09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0498A (zh
Inventor
刘树成
何健飞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09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0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0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还公开了相应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互联网,无论是发布、阅读信息,还是与好友通讯,都是与自己的用户关系紧密相关的。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服务使用私有的架构保存与维护用户的用户关系,这导致用户的用户关系信息分散地保存在各个服务提供商(SP)之中,对用户使用互联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例如,用户添加一个好友需要分别在各个SP的平台进行操作;如果操作的SP使用双向好友的机制,被添加好友的用户也不得不分别在多个SP平台上分别同意用户的请求。
当前有不少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都提供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允许用户复用自己已有的用户关系,以显得更为开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用户:
允许用户手动导入、导出自己的用户关系(如电子邮箱、手机通讯录等);
允许第三方应用/服务在得到用户授权后,访问用户的用户关系。
然而,现有技术无法支持用户关系的统一化管理,现有技术都是建立在某一个用户网络之上,只单一地支持单向或双向好友,而不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好友关系。因此,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复杂的用户网络环境。如Facebook、腾讯、Skype的双向好友关系,与Twitter、微博、通讯录等单向好友的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好友关系,两者无法直接互通。
综上所述,需要解决如何实现不同网络的用户关系的统一化管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以实现不同网络的用户关系的统一化管理。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包括:
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不包含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若确定的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具体为:
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设置单元,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发送单元,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以及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不包含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及
若确定的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示例的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
图3为示例的建立新添加的联系人的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示例的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
图6为示例的另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示例的又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S102,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或使用邮箱服务等时,一般都会将自己的联系人进行分组,如图2示例的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将n个联系人分为五个组:关注的名人、家人、同学、同事和陌生人,但是因为隐私等问题,用户并不希望将所有的联系人都提供给用户的所有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因此,首先建立预设的联系人分组与用户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可以是用户在多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注册的用户账号标识,也可以是用户在一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注册的多个用户账号标识,这样,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拥有多个用户账号,并为这多个账号分配不同的联系人范围。如图2所示,新浪微博ID只与三个联系人分组关联,这三个联系人分组分别是关注的名人、同学、陌生人,而关注的名人联系人分组只有联系人1,同学联系人分组只有联系人2,新浪微博ID最终只与联系人1、2关联。
该用户关系由关系提供设备统一进行管理,关系提供设备独立于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用户可以在关系提供设备上添加全部的联系人,然后,设置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一个联系人可以设置属于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如图2所示,联系人2既属于同学,也属于同事,方便用户灵活的进行设置。由于联系人分组已经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因此,联系人最终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建立了间接的关联关系。
以图3所示的建立新添加的联系人的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为例:
第1步(对应图3中的序号1):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也可以称设置关系策略:
用户Alice可以直接连接到其指定的关系提供商设置关系策略。关系策略的设置,实际为控制某个联系人分组与某个网络ID的关联与断开。
第2步(对应图3中的序号2):用户添加联系人
用户Alice可以按需添加联系人,并设置其分组关系。例如用户添加了“联系人2”为自己的联系人,并同时设置其分组为同学、同事。
第3步(对应图3中的序号3):输出添加联系人的效果
联系人2被添加到同学、同事两个分组后,由于同学分组与微博、微信、私人E-mail账号相关联,而同事分组与工作E-mail账号相关联,故联系人2就自动成为了Alice的微博、微信、私人与工作E-mail账号的好友。此处体现了联系人的统一化管理,Alice只添加一次联系人,其就自动成为Alice多个网络账号的好友。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S202,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S201、S202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S101、S1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3,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步骤S204,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步骤S205,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步骤S206,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步骤S203-S206体现了该方法可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即为用户的不同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不同的联系人。
现有技术不支持对不同的社交网络输出不同的好友列表。例如,用户的Facebook好友包括自己的父母,上司,以及各类朋友。用户在玩游戏时,可能希望只与自己的一部分Facebook好友比分。但此需求在现有技术中是无法实现的。
用户通过某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相应的网络,需要获取该用户的联系人,因此,网络向关系提供设备发送联系人请求,该请求携带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由于存在先前已建立的第一关联关系,即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与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因此,通过该第一关联关系,可以确定与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然后,由于存在各联系人分组与用户的联系人的第二关联关系,因此,根据第二关联关系,可以确定属于该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最后,将确定的联系人信息返回网络。
以图5所示的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为例,说明如何为用户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不同的联系人:
第1步(对应图5中的序号4):Alice的微博账号获取Alice的联系人列表
Alice的微博账号(网络服务提供商)自身不管理Alice的微博联系人,而是由Alice指定的用户关系提供商管理。故微博账号会按需向Alice的关系提供商请求Alice的联系人列表。
第2步(对应图5中的序号5):应用关系策略,即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与联系人分组的第一关联关系:
Alice的关系提供商收到来自Alice微博账号的请求后,会应用Alice所设置的关系策略,检查与该账号相关联的联系人分组(关注的名人、家人、同学三个分组)。
第3步(对应图5中的序号6):返回Alice的微博联系人列表
Alice的关系提供商把隶属于关注的名人、家人、同学三个分组的联系人返回给Alice的微博账号。
第4步(对应图5中的序号7):Alice的工作E-mail账号获取Alice的联系人列表
Alice的工作E-mail账号按需向Alice的关系提供商请求Alice的联系人列表。
第5步(对应图5中的序号8):返回Alice的工作E-mail联系人列表
Alice的关系提供商收到来自Alice工作E-mail账号的请求后,会应用Alice所设置的关系策略,检查与该账号相关联的联系人分组(同事、生意伙伴两个分组),并把隶属于这两个分组的联系人返回。
步骤S207,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步骤S208,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若是,转至步骤S209;否则,转至步骤S210。
步骤S209,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
步骤S210,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步骤S207-S210说明可以自动判断每个联系人在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下的单向/双向好友关系。
现有技术都是建立在某一个社交网络之上,只单一地支持单向或双向好友,而不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好友关系。因此,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复杂的社交网络环境。如Facebook、腾讯、Skype的双向好友关系,与Twitter、微博、通讯录等单向好友的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好友关系,两者无法直接互通。
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A的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例如微博ID可以对应多个联系人,对于每个联系人,例如联系人B,在其用户关系管理中,假设该联系人B的微博ID也关联该用户A,则认为用户A和联系人B是双向关系或双向好友关系;如果联系人B的微博ID没有关联该用户A,则认为用户A和联系人B是单向关系或单向好友关系。
以图6示例的另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
第1步(对应图6中的序号13):Bob的微信账号获取Bob的双向联系人列表。
微信内的社交关系不同于微博、E-mail,要求是双向好友关系。当Bob的微信账号向Bob的关系提供商获取Bob的微信双向好友时,需要指定请求的联系人类型为双向联系人。
第2步(对应图6中的序号14):应用关系策略
Bob的关系提供商根据Bob所制定的关系策略,找到Bob有两个微信单向好友(联系人1与Alice)。
第3步(对应图6中的序号15):联查联系人对Bob公开的社交网络ID
Bob的关系提供商进一步检查这些微信单向好友向Bob公开的社交网络ID,发现只有Alice向Bob公开了微信账号,而联系人1没有向Bob公开。由此得出,Bob的微信双向好友只有Alice一人。
第4步(对应图6中的序号16):返回双向联系人
Bob的关系提供商向微信返回Bob的微信双向好友。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可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为用户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不同的联系人;且可以自动判断每个联系人在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下的单向或双向好友关系。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第一关系提供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S302,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S301、S302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S101、S102或步骤S201、S2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S304,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如果是,转至步骤S305;否则,转至步骤S306。
步骤S305,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步骤S306,返回不存在对应所述任一联系人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步骤S307,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步骤S303-S307说明可以向不同的联系人展示自己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现有技术普遍要求存在一个“主”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与腾讯)和一系列“子”社交网络(如各类调用主社交网络关系的应用程序)。其中,“主”社交网络拥有用户的全部社交关系,而子社交网络的社交关系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子集。这会迫使用户选择一个好友最多的平台作为自己的“主”社交网络账户,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用用户关系管理架构由多个用户关系提供商提供,每个用户关系提供商独立于互联网中的社交服务提供商与个人用户,可以由任何机构设立。这些用户关系提供商相互独立,但也遵循标准的通讯协议,在必要时会相互交换信息。每名个人用户可以任选一个用户关系提供商为其提供关系服务,供社交网络提供商或社交网络APP调用。所以步骤S303中,用户A的用户关系可以由第一关系提供设备管理,而用户A的联系人B的用户关系则可以由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当然也可以由第一关系提供设备管理,由于第一和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是标准接口,因此,第一关系提供设备通过该接口可以接收第二关系提供设备发送的任何请求,这体现了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
对于用户A的联系人B,用户A可以只向其呈现用户A的部分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以限制联系人B只能在这些网络添加用户A为好友,首先,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联系人B所属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然后,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该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对应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最后,将确定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给联系人B。
以图8所示的又一个用户关系管理的示意图为例,介绍如何向任一联系人提供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第1步(对应图8中的序号9):用户Bob添加Alice为联系人
另一名用户Bob向自己的关系提供商请求添加Alice为联系人,并把Alice分配到好友与家人两个联系人分组。
第2步(对应图8中的序号10):远程获取联系人信息(体现了去中心化与开放式架构)
由于Bob使用了一个与Alice不同的关系提供商,故Bob的关系提供商会通过标准接口,向Alice隶属的关系提供商请求获取Alice的基本信息。
第3步(对应图8中的序号11):根据关系策略返回信息
Alice的关系提供商收到来自Bob的关系提供商的请求后,发现Bob已经是Alice的联系人了,故会查阅Alice所定义的关系策略,并根据策略,返回Alice的微博账号、微信账号、私人E-mail账号给Bob的关系提供商。
第4步(对应图8中的序号12):Bob发送E-mail给Alice(满足了用户对不同社交网络账号的差异化需求)
Bob把Alice添加为联系人后,便自动从Alice的关系提供商处获得了Alice的三个账号(微博、微信、私人E-mail)。此时Bob要给Alice发送邮件时,由于Bob只知道Alice的私人E-mail账号,故就会把邮件发往此私人E-mail账户。同理,Alice的工作伙伴给其发送邮件时,只会发往Alice的工作E-mail账户。此处的处理很好地满足了Alice对不同社交网络账号的差异化需求。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用户可以向不同的联系人展示自己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增强用户的主动权和保护用户的隐私。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该装置1000包括:
建立单元11,用于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设置单元12,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或使用邮箱服务等时,一般都会将自己的联系人进行分组,如图2示例的用户关系管理示意图,将n个联系人分为五个组:关注的名人、家人、同学、同事和陌生人,但是因为隐私等问题,用户并不希望将所有的联系人都提供给用户的所有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因此,建立单元11首先建立预设的联系人分组与用户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可以是用户在多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注册的用户账号标识,也可以是用户在一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注册的多个用户账号标识,这样,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社交网络或邮箱中拥有多个用户账号,并为这多个账号分配不同的联系人范围。如图2所示,新浪微博ID只与三个联系人分组关联,这三个联系人分组分别是关注的名人、同学、陌生人,而关注的名人联系人分组只有联系人1,同学联系人分组只有联系人2,新浪微博ID最终只与联系人1、2关联。
该用户关系由关系提供设备统一进行管理,关系提供设备独立于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用户可以在关系提供设备上添加全部的联系人,然后,设置单元12设置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一个联系人可以设置属于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如图2所示,联系人2既属于同学,也属于同事,方便用户灵活的进行设置。由于联系人分组已经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因此,联系人最终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建立了间接的关联关系。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该装置2000包括:
建立单元21,用于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设置单元22,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建立单元21、设置单元22的功能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建立单元11、设置单元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收单元23,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确定单元24,用于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确定单元24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发送单元25,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本实施例可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即为用户的不同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不同的联系人。
现有技术不支持对不同的社交网络输出不同的好友列表。例如,用户的Facebook好友包括自己的父母,上司,以及各类朋友。用户在玩游戏时,可能希望只与自己的一部分Facebook好友比分。但此需求在现有技术中是无法实现的。
用户通过某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相应的网络,需要获取该用户的联系人,因此,网络向关系提供设备发送联系人请求,该请求携带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由于存在先前已建立的第一关联关系,即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与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因此,通过该第一关联关系,可以确定与该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然后,由于存在各联系人分组与用户的联系人的第二关联关系,因此,根据第二关联关系,可以确定属于该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最后,将确定的联系人信息返回网络。
确定单元24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确定单元24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以及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不包含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以上说明可以自动判断每个联系人在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下的单向/双向好友关系。
现有技术都是建立在某一个社交网络之上,只单一地支持单向或双向好友,而不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好友关系。因此,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复杂的社交网络环境。如Facebook、腾讯、Skype的双向好友关系,与Twitter、微博、通讯录等单向好友的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好友关系,两者无法直接互通。
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A的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例如微博ID可以对应多个联系人,对于每个联系人,例如联系人B,在其用户关系管理中,假设该联系人B的微博ID也关联该用户A,则认为用户A和联系人B是双向关系或双向好友关系;如果联系人B的微博ID没有关联该用户A,则认为用户A和联系人B是单向关系或单向好友关系。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可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为用户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不同的联系人;且可以自动判断每个联系人在任何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下的单向或双向好友关系。
仍以图10为例,提供又一个实施例描述该装置2000:
建立单元21,用于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设置单元22,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建立单元21、设置单元22的功能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建立单元11、设置单元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收单元23,用于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接收单元23具体用于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确定单元2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及
若确定的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发送单元25,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本实施例可以向不同的联系人展示自己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现有技术普遍要求存在一个“主”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与腾讯)和一系列“子”社交网络(如各类调用主社交网络关系的应用程序)。其中,“主”社交网络拥有用户的全部社交关系,而子社交网络的社交关系只能是其中的一个子集。这会迫使用户选择一个好友最多的平台作为自己的“主”社交网络账户,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通用用户关系管理架构由多个用户关系提供商提供,每个用户关系提供商独立于互联网中的社交服务提供商与个人用户,可以由任何机构设立。这些用户关系提供商相互独立,但也遵循标准的通讯协议,在必要时会相互交换信息。每名个人用户可以任选一个用户关系提供商为其提供关系服务,供社交网络提供商或社交网络APP调用。所以步骤S303中,用户A的用户关系可以由第一关系提供设备管理,而用户A的联系人B的用户关系则可以由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当然也可以由第一关系提供设备管理,由于第一和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是标准接口,因此,第一关系提供设备通过该接口可以接收第二关系提供设备发送的任何请求,这体现了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
对于用户A的联系人B,用户A可以只向其呈现用户A的部分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以限制联系人B只能在这些网络添加用户A为好友,首先,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联系人B所属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然后,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该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分组对应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最后,将确定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返回给联系人B。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通过建立联系人分组与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设置添加的联系人所属的联系人分组,用户一次添加联系人,即可使联系人与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用户通过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登录不同的网络,都可使用该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户关系的统一管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用户可以向不同的联系人展示自己不同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增强用户的主动权和保护用户的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两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两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根据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与所述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不包含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若确定的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具体为:
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5.一种用户关系管理装置,应用于第一关系提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一用户的预设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中每个联系人分组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两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设置单元,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添加请求时,设置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建立所述联系人与所述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联系人请求,所述联系人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两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所述其中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属于所述与所述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发送单元,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返回所述网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双向关系;以及
若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中不包含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针对所述第一网络用户账号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单向关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任一联系人是否属于所述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以及
若确定的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所述任一联系人所述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确定与所述任一联系人所属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分组关联的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用户账号标识发送给发送网络账号标识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关系提供设备与第二关系提供设备之间的接口,接收所述任一联系人发送的网络用户账号标识请求;
其中,由所述第二关系提供设备管理发送请求的所述任一联系人的所述第一、第二关联关系。
CN201410390942.5A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50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0942.5A CN105450498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0942.5A CN105450498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498A CN105450498A (zh) 2016-03-30
CN105450498B true CN105450498B (zh) 2018-09-28

Family

ID=55560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0942.5A Active CN105450498B (zh) 2014-08-08 2014-08-08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0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846B (zh) * 2017-04-28 2020-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群聊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069355B (zh) * 2019-04-22 2020-06-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显示、用户关系转变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312A (zh) * 2007-09-13 2008-02-0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一体化网络移动切换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1345994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络的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功能实体
CN101931642A (zh) * 2009-07-17 2010-12-29 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络控制系统通讯管理方法
CN10208277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10636A (zh) * 2012-05-29 2012-10-03 北京慧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 跨平台的社交聚合方法和系统及后台服务器
CN103166828A (zh) * 2011-12-12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的互操作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994A (zh) * 2007-07-12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网络的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功能实体
CN101119312A (zh) * 2007-09-13 2008-02-0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一体化网络移动切换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1931642A (zh) * 2009-07-17 2010-12-29 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络控制系统通讯管理方法
CN10208277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66828A (zh) * 2011-12-12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的互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2710636A (zh) * 2012-05-29 2012-10-03 北京慧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 跨平台的社交聚合方法和系统及后台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498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5497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human network management service in mobile terminal
CN102150443B (zh) 用于在即时消息用户和短消息服务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3248665B (zh) 一种用于分享第三方应用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JP6312795B2 (ja) 社交の通信システム
CN103516625B (zh) 带宽虚拟化
CN103095746A (zh) 一种通过微博向群用户发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00635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community federation
CN102571857A (zh) 一种实现登录xmpp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50498B (zh) 一种用户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1431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expert and non-expert users
CN102710540B (zh) 即时通信中设置发布频道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8809819A (zh) 一种跨平台即时通信系统
CN102244695A (zh) 联络人分组系统及方法
CN104184647A (zh) 社交化的电子邮件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247369B (zh) 即时通信中用户信息的表现方法、即时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03152249A (zh) 一种在客户端实现邮件收发和即时通讯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82759A (zh)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CN103312592B (zh) 一种在网页上批量向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信息的方法
CN102480461A (zh) 一种实现远程协同应用的方法与系统
CN102905232B (zh) 基于移动通讯终端通讯录联系人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287787A1 (en)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Create and Collect a Group of Contextual Contacts
CN101588313A (zh) 一种在在线客服里面用户自定义访客页面的方法和系统
CN104509028B (zh) 在通信系统中更新个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1720A (zh) 一种基于用户权限的web页面即时通讯系统及方法
US20200322291A1 (en) Management server,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anagement server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