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8599A -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8599A
CN105448599A CN201510809099.4A CN201510809099A CN105448599A CN 105448599 A CN105448599 A CN 105448599A CN 201510809099 A CN201510809099 A CN 201510809099A CN 105448599 A CN105448599 A CN 105448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il
parts
armatu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90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沪
钱和伟
钱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zhou Yonglin Electro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zhou Yonglin Electro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zhou Yonglin Electro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zhou Yonglin Electro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090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8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8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85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属于机械继电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继电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包括:主体;外壳,其设置于主体外;静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静触头;动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动触头;线圈,其安装于主体上,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产生磁场;衔铁,其设置于主体上,在衔铁与线圈之间存在间隙,当线圈通电时,衔铁能被磁场磁化;连接件,其安装于主体上,连接件的一端与动固定端子相连,且所述动触头设置于连接件前端;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带动连接件移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并使静固定端子和动固定端子导通。本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工作灵敏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改良结构的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一般包括动静簧片、主体、轭铁、线圈、衔铁、弹片等零部件,其中,动静簧片、轭铁、衔铁、线圈、弹片等零部件均是安装在主体上的。现有技术的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衔铁是铆接在轭铁上的。因此,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
1)由于衔铁是铆接在轭铁上的,铆接后衔铁对轭铁的配合力是不能很准确的控制的,换句话说,铆接时衔铁与轭铁的相对位置并不能很好很准确地控制,因此,衔铁与推板相抵紧的一端会出现往前倾或者往后倾的现象:对于衔铁前倾来说,会造成推板也往前倾,这样,推板的行程就会缩短,导致动簧片的触点与静簧片的触点相对靠近,从而使改良结构的继电器的工作不灵敏;对于衔铁后倾来说,会使推板与衔铁松开,这样会造成碰撞从而产生异响,而且同样也会影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的工作灵敏性;
2)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动弹簧片和弹片之间接触不良,而使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寿命长、工作灵敏性高的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包括:
主体;
外壳,其设置于主体外;
静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静触头;
动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动触头;
线圈,其安装于主体上,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产生磁场;
衔铁,其设置于主体上,在衔铁与线圈之间存在间隙,当线圈通电时,衔铁能被磁场磁化;
连接件,其安装于主体上,连接件的一端与动固定端子相连,且所述动触头设置于连接件前端;
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带动连接件移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并使静固定端子和动固定端子导通。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推动块和动簧片,所述推动块安装于衔铁上,所述动簧片的一端游离且与动触头相连,动簧片的另一端与动固定端子相连,所述推动块能随衔铁移动并带动动簧片远离衔铁一端向上翘起,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在线圈中部穿设有贯穿线圈的磁芯,在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磁芯的前端设置于安装座上,磁芯的后端与主体相连,衔铁磁化后能与磁芯相互吸引。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在主体上设置有轭铁,所述轭铁的一端抵靠于安装座上,轭铁的另一端于磁芯相连,所述衔铁与轭铁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该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组成:Al:110-150份,Si:0.1-0.45份,Fe:0.46-0.65份,Cu:4.5-8份,Mn:0.45-0.8份,Mg:15-25份,Cr:1.8-4.5份,Zn:1.5-2.3份,Ti:0.8-1.3份,Zr:2.5-3.8份,PbS:1.5~3份,稀土元素:15-28份。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低,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且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灯具的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氧化性。其中,Al-Mg-Si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可成型性、可焊接性、可机加工性,同时具有中等强度,在退火后仍能维持较好的操作性,但是其强度和导热性略显不够,影响成品的表面质量、导热性能以及成品灯具工作的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优选采用Al-Mg-Si系合金制备灯的外壳,但是,本发明该铝合金的基础上,先对铝合金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进行了上述的调整,以获得导热性、电镀性等综合性能更好的铝合金材料。
本案在Al-Mg-Si系铝合金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的基础上,提高了Cu元素、Mg元素以及Zn元素的含量,并优选将(Cu元素+Mg元素)/Zn元素的质量比控制在13-14.3,使Cu元素能配合Zn元素使铝合金材料获得高强度、强耐蚀性和较好的塑性等性能,Cu元素和Al元素在合金中能形成足够量的强化相CuAl2,同时Mg元素和Zn元素在合金中能形成足够量的强化相MgZn2,进一步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强度。
在本案中,还进一步减少了Si元素和Fe元素的含量,减少合金中难溶或不溶的AlFeSi等脆性相的存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铝合金材料的断裂韧性等性能。进一步的,在合金中还加入了能够细化晶粒的PbS,控制冷加工前的晶粒大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弹性模量以及疲劳强度。
此外,本发明在对铝合金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的调整中,较为明显的是,本发明在Al-Mg-Si系铝合金的组成成分中添加了Zr元素和稀土元素。
其中:微量元素Zr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很强的耐腐蚀性,有效地提高了外壳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添加上述微量的Zr元素可以抑制再结晶,提高铝合金再结晶温度,改善铝合金的强度、断裂韧性、抗应力腐蚀以及抗剥落(或层状)腐蚀性能。
具体的,Zr元素与Al元素生成高密度的亚稳Al3Zr,高密度的亚稳Al3Zr细小弥散,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强化弥散体和再结晶抑制剂,从而对合金再结晶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以获得具有完全非再结晶组织的各类半成品,使变形过程中产生的高密度位错和纤维组织得以保留下来。而非再结晶组织的存在使合金半成品具有更优良的抗腐蚀性能,Al3Zr的强化弥散则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断裂韧性和强度,因而Zr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铝合金的综合性能。
而由于本发明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了适量的Zr元素,可以部分代替Cr元素和Mn元素,因此,本发明可以适当的降低了Cr元素和Mn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而降低Cr元素在铝合金材料中的含量可以降低AIFeCrSi相,提高合金中Mg2Si相的含量,从而也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
在本案中,为使得成品后的外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保证内部灯芯等机构的稳定工作,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了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加入不仅可以起到微合金化的作用,还能与氢等气体和许多非金属有较强的亲和力,能生成熔点高的化合物,有一定的除氢、精炼、净化作用。同时,稀土元素化学活性极强,可以在长大的晶粒界面上选择性地吸附,阻碍晶粒的生长,使晶粒细化,有变质的作用,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耐热性、可塑性及可锻性。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外壳的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组成:Al:120份,Si:0.2份,Fe:0.5份,Cu:6份,Mn:0.6份,Mg:20份,Cr:3份,Zn:1.8份,Ti:0.9份,Zr:3份,PbS:2份,稀土元素:23份。
上述铝合金材料的技术方案是外壳铝合金材料的优化技术方案,通过上述优化配比,本案中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导热性能更佳,表面质量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稀土元素为La元素和/或Ce元素和/或Nd元素和/或Yb元素和/或Y元素和/或Sc元素。即是说,本案中增加的稀土元素优选为选自La元素、Ce元素、Nd元素、Yb元素、Y元素、Sc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使得组成的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成型加工性能。
相对于现有的铝合金而言,由于本案中铝合金材料合理的组成,更由于特定稀土元素的加入,使得由该铝合金材料成型后的外壳导热性能提高20%以上,同时还获得了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稀土元素为Yb元素。经研究后,作为优选方案,在铝合金材料中添加Yb元素时,其铝合金的导热性能提高高达36%,而且该组成的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也有所改变。进一步的,加入Yb元素后,会形成含Yb共格弥散相,基体保持形变回复组织,基体内未形成明显的亚晶组织,抑制了基体再结晶,提高了韧性。
具体的,未溶于基体的Yb主要以A1CuYb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些富稀土化合物多沿晶界分布,该富稀土化合物在300℃环境中能稳定存在于晶界,提高合金高温下晶界强度;而且Yb+Cr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还会析出一些弥散相粒子,这些弥散相含有Cr、Mn等元素,其中还有少量Al20Cr2Yb粒子;弥散相在合金中起到弥散强化作用,既能阻碍合金中位错滑移,也能强化合金高温下晶界强度,对提高合金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均有贡献。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稀土元素为Yb元素和Sc元素,且Yb元素的重量份数是Sc元素重量份数的1.5倍-2倍。
进一步的,为提高导热性和稳定性,经研究后,在铝合金材料中进一步添加Sc元素时,并且控制Yb元素和Sc元素的重量比为1.5-2,Sc元素能与铝反应形成Al3Sc相,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在高温下仍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有利于提高铝合金材料的韧性、强度等性能。而且,在合金中同时添加Sc和Zr元素,由于两者物理、化学性质相近,Zr元素能代替Al3Sc化合物中的部分Sc原子而形成Al3(Sc,Zr)化合物,不仅继承了Al3Sc化合物的全部有益的性质,而且热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外壳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上述外壳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
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20-150L/min,压射压力为90-110MPa;
将制成的外壳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520℃,保温时间为13-15h。
上述外壳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易上手,成型后的外壳质量稳定。在最后,本发明对外壳坯件进行了最重要的表面处理,优选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经过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后得到最终成品,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表面硬度,超过热处理后的高碳钢、高合金钢和高速工具钢的硬度。此外,经等离子微弧氧化处理后的外壳在坯件原位生长陶瓷膜,结合牢固且致密均匀,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耐热性和抗腐蚀性,有效解决了外壳在使用过程中易磨损及腐蚀的问题,提高了外壳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中,所述安装座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树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聚乙烯50-6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13-20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0-30份,石英粉15-20份,氢氧化铝2-4份,氢氧化镁1.5-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8-1.0份,防老剂3-4份,抗氧剂0.2-0.5份,交联剂1-2.5份,白炭黑1-2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主体、线圈以及动连接件,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吸引动连接件使主体上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导通,保证了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在主体外设置有外壳,避免继电器在使用或运输的过程中碰撞而影响继电器正常使用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省略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00、主体;200、静固定端子;210、静触头;300、动固定端子;310、动触头;400、外壳;500、线圈;510、磁芯;600、衔铁;700、推动块;710、动簧片;800、轭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主体100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包括:
主体100;
外壳400,其设置于主体100外;
静固定端子200,其设置于主体100上,其一端具有静触头210;
动固定端子300,其设置于主体100上,其一端具有动触头310;
线圈500,其安装于主体100上,当线圈500通电时线圈500能产生磁场;
衔铁600,其设置于主体100上,在衔铁600与线圈500之间存在间隙,当线圈500通电时,衔铁600能被磁场磁化;
连接件,其安装于主体100上,连接件的一端与动固定端子300相连,且所述动触头310设置于连接件前端;
当线圈500通电时线圈500能带动连接件移动,动触头310和静触头210接触并使静固定端子200和动固定端子300导通。
基于技术特征,在初始状态下,线圈500与衔铁600之间存在间隙,当线圈500通电时,线圈500能产生磁场并将衔铁600磁化,使得衔铁600与线圈500能相互吸引,从而衔铁600能转动至与线圈500接触,在衔铁600转动的过程中,衔铁600能带动连接件同步转动,使得静触头210和动触头310导通。
在主体100外表包覆有外壳400,使得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外壳400能对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内的元件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相邻两个改良结构的继电器的元件相互发生碰撞而导致元件的损伤,影响了改良结构的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改良结构的继电器的废品率。
上述衔铁600的形状呈弯折状,且弯折处抵靠于主体100上,在线圈500通电时,衔铁600能绕着弯折处转动,使得衔铁600的一端于线圈500接触,衔铁600的另一端向上翘起,上述连接件包括推动块700和动簧片710,推动块700安装于衔铁600上并能随着衔铁600同步转动,动簧片710位于推动块700的上方,同时动簧片710的一端游离,动簧片710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100上,动触头310设置于动簧片710的游离端上,在衔铁600转动的过程中,推动块700能随着衔铁600向上翘起,并能带动动簧片710上的动触头310与主体100上的静触头210接触而导通。
优选地,在线圈500中部穿设有贯穿线圈500的磁芯510,在主体100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座和固定座,磁芯510的前端设置于安装座上,磁芯510的后端穿设于固定座上,当线圈500通电时,线圈500产生的磁场能将衔铁600磁化,使衔铁600与磁芯510相互吸引,从而使得衔铁600绕着弯折处转动,衔铁600的一端与磁芯510相互吸引,衔铁600的另一端向上翘起,磁芯510的设置提高了线圈500产生磁场的强度,同时能与衔铁600相互吸引,保证了本发明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在主体100上设置有轭铁800,轭铁800的形状也成弯折状,轭铁800的弯折处抵靠于固定座的上端,轭铁800的一端抵靠于安装座上端面,轭铁800的另一端与固定座的端面接触,上述磁芯510的后端依次穿过固定座和轭铁800,轭铁800和衔铁600两者组合形成半包结构,线圈500位于半包结构的中部,使得轭铁800和衔铁600能形成封闭的磁路,将线圈500产生的磁场封闭,提高了磁场的利用效率。
本灯外壳400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该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组成:Al:110-150份,Si:0.1-0.45份,Fe:0.46-0.65份,Cu:4.5-8份,Mn:0.45-0.8份,Mg:15-25份,Cr:1.8-4.5份,Zn:1.5-2.3份,Ti:0.8-1.3份,Zr:2.5-3.8份,PbS:1.5~3份,稀土元素:15-28份。
表1: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外壳400的铝合金材料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
实施例1:
按照上述表1中实施例1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400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20L/min,压射压力为110MPa;将制成的外壳400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3h。
实施例2:
按照上述表1中实施例2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400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30L/min,压射压力为90MPa;将制成的外壳400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15℃,保温时间为14.5h。
实施例3:
按照上述表1中实施例3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400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40L/min,压射压力为100MPa;将制成的外壳400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10℃,保温时间为14h。
实施例4:
按照上述表1中实施例4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400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45L/min,压射压力为95MPa;将制成的外壳400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20℃,保温时间为15h。
实施例5:
按照上述表1中实施例5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400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50L/min,压射压力为105MPa;将制成的外壳400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5℃,保温时间为13.5h。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的外壳400采用普通Al-Mg-Si系铝合金材料制备得到。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中制备外壳400的铝合金材料中不含Zr元素。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中制备外壳400的铝合金材料中不含稀土元素。
对比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5中制备得到的外壳400没有经过表面处理(即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制成的螺纹式管接头外壳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实施例1-5外壳400性能测试结果
表3:对比例1-4外壳400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2和表3可知,采用普通Al-Mg-Si系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外壳400和采用对比例2-3配方制成的外壳400的综合性能均不及本申请。而从对比例4可知,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外壳400不经过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由于铝合金材料本身的硬度(HB)较低,其表面硬度(HV)也较低。
优选地,上述安装座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树脂材料各组分为:聚乙烯50-6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13-20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0-30份,石英粉15-20份,氢氧化铝2-4份,氢氧化镁1.5-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8-1.0份,防老剂3-4份,抗氧剂0.2-0.5份,交联剂1-2.5份,白炭黑1-2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中,聚乙烯的化学性能稳定,具有无毒且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在聚乙烯中加入氯化聚氯乙烯树脂,氯化聚氯乙烯树脂高温时的收缩率小,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耐热性能,使得两者混合产物的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抗冲击性能和防水性能,同时也平衡生产成本。
在上述基础上加入改性聚苯氧基树酯进一步地提高护套的防腐蚀性能,上述基料与过苯甲酸叔丁酯共同作用,制备的而成的护套材料不仅柔软性能好,材料的耐水性能优异,抗冲击性能强;通过添加金属助剂,材料的耐水性能优异,与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混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护套材料的阻燃性能;选用石英粉并添加少量的抗氧剂和交联剂,使护套材料具有良好的外观及阻燃性能,保证护套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防老剂对护套材料的酸碱腐蚀、氧化以及温度影响具有防护作用,使得护套材料对氧化、温度以及酸碱性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提高了护套材料的使用寿命。
上述白炭黑能较好的分散于共混物中,分散较好的白炭黑一方面能提高了共混物中各混合物的相互作用,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使得各共混物之间能更好的承担、传递和均化应力,另一方面白炭黑的粒径极小,能填补各混合物之间的空隙,减少材料整体孔隙率,提高共混物的抗拉强度和抗张强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以下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其原料重量份包括:聚乙烯5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30份,氯磺化聚乙烯15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5份,石英粉16份,氢氧化铝2份,氢氧化镁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9份,防老剂3份,抗氧剂0.4份,交联剂2份,白炭黑1.8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重量比组分如下的材料混合搅拌均匀,聚乙烯5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30份,氯磺化聚乙烯15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5份,石英粉16份,氢氧化铝2份,氢氧化镁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9份;
(2)熔化,将混合材料加温至144-155℃,然后加入剩余成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热熔,保温时间11-16min;
(3)成型,将经热熔后的混合材料通过设有通孔的模具挤出,形成条形半成品;成型温度为170-180℃;
(4)冷却,将条形半成品通入水槽,冷却至20-30℃,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切割,形成碎料;
在上述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65℃。
实施例2: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其原料重量份包括:聚乙烯55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25份,氯磺化聚乙烯17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5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3份,氢氧化镁2.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9份,防老剂3.5份,抗氧剂0.4份,交联剂2份,白炭黑1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重量比组分如下的材料混合搅拌均匀,聚乙烯55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25份,氯磺化聚乙烯17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5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3份,氢氧化镁2.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9份;
(2)熔化,将混合材料加温至144-155℃,然后加入剩余成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热熔,保温时间11-16min;
(3)成型,将经热熔后的混合材料通过设有通孔的模具挤出,形成条形半成品;成型温度为170-180℃;
(4)冷却,将条形半成品通入水槽,冷却至20-30℃,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切割,形成碎料;
在上述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65℃。
实施例3: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其原料重量份包括:聚乙烯53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16份,氯磺化聚乙烯16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2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2份,氢氧化镁2.5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8份,防老剂4份,抗氧剂0.4份,交联剂2份,白炭黑2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重量比组分如下的材料混合搅拌均匀,聚乙烯53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16份,氯磺化聚乙烯16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2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2份,氢氧化镁2.5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8份;
(2)熔化,将混合材料加温至144-155℃,然后加入剩余成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热熔,保温时间11-16min;
(3)成型,将经热熔后的混合材料通过设有通孔的模具挤出,形成条形半成品;成型温度为170-180℃;
(4)冷却,将条形半成品通入水槽,冷却至20-30℃,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切割,形成碎料;
在上述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65℃。
比较例1
聚乙烯7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35份,氯磺化聚乙烯35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32份,石英粉26份,氢氧化铝5份,氢氧化镁4份,过苯甲酸叔丁酯1.5份,防老剂5份,抗氧剂1份,交联剂4份,白炭黑3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重量比组分如下的材料混合搅拌均匀,聚乙烯7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35份,氯磺化聚乙烯35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32份,石英粉26份,氢氧化铝5份,氢氧化镁4份,过苯甲酸叔丁酯1.5份;
(2)熔化,将混合材料加温至144-155℃,然后加入剩余成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热熔,保温时间11-16min;
(3)成型,将经热熔后的混合材料通过设有通孔的模具挤出,形成条形半成品;成型温度为170-180℃;
(4)冷却,将条形半成品通入水槽,冷却至20-30℃,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切割,形成碎料;
在上述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65℃。
比较例2
聚乙烯4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15份,氯磺化聚乙烯10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18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1份,氢氧化镁1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4份,防老剂1份,抗氧剂0.2份,交联剂0.7份,白炭黑0.5份。
上述安装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重量比组分如下的材料混合搅拌均匀,聚乙烯4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15份,氯磺化聚乙烯10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18份,石英粉17份,氢氧化铝1份,氢氧化镁1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4份;
(2)熔化,将混合材料加温至144-155℃,然后加入剩余成分混合均匀并进行热熔,保温时间11-16min;
(3)成型,将经热熔后的混合材料通过设有通孔的模具挤出,形成条形半成品;成型温度为170-180℃;
(4)冷却,将条形半成品通入水槽,冷却至20-30℃,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切割,形成碎料;
在上述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65℃。
将上述制备的安装座树脂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表一:实施例试样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
将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2分别放置于酸性溶液(PH=0的酸性缓冲液)和碱性溶液(PH=14的碱性缓冲液)中120h,保持室温20摄氏度,并将上述的实验结果的护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表二:实施例耐腐蚀性能测试结果
由上述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生产的安装座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且物理机械性能等均有显著提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外壳,其设置于主体外;
静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静触头;
动固定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上,其一端具有动触头;
线圈,其安装于主体上,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产生磁场;
衔铁,其设置于主体上,在衔铁与线圈之间存在间隙;
连接件,其安装于主体上,连接件的一端与动固定端子相连,且所述动触头设置于连接件前端;
当线圈通电时线圈能带动连接件移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并使静固定端子和动固定端子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推动块和动簧片,所述推动块安装于衔铁上,所述动簧片的一端游离且与动触头相连,动簧片的另一端与动固定端子相连,所述推动块能随衔铁移动并带动动簧片远离衔铁一端向上翘起,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线圈中部穿设有贯穿线圈的磁芯,在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磁芯的前端设置于安装座上,磁芯的后端与主体相连,衔铁磁化后能与磁芯相互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该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组成:Al:110-150份,Si:0.1-0.45份,Fe:0.46-0.65份,Cu:4.5-8份,Mn:0.45-0.8份,Mg:15-25份,Cr:1.8-4.5份,Zn:1.5-2.3份,Ti:0.8-1.3份,Zr:2.5-3.8份,PbS:1.5~3份,稀土元素:15-28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数计)组成:Al:120份,Si:0.2份,Fe:0.5份,Cu:6份,Mn:0.6份,Mg:20份,Cr:3份,Zn:1.8份,Ti:0.9份,Zr:3份,PbS:2份,稀土元素:2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La元素和/或Ce元素和/或Nd元素和/或Yb元素和/或Y元素和/或Sc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Yb元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Yb元素和Sc元素,且Yb元素的重量份数是Sc元素重量份数的1.5倍-2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上述外壳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料、熔炼,熔炼成铝液后进行扒渣、除气精炼,静置预设时间后进行除渣;
将上述除渣后的铝液倒入压室内,在预设压射速度下填充进模具的型腔进行浇注,使铝液在预设压射压力下凝固成型为外壳坯件,其中:上述的压射速度为120-150L/min,压射压力为90-110MPa;
将制成的外壳坯件依次经过后处理、表面处理后得到成品,其中:上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处理,上述后处理包括均匀化退火处理,且均匀化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520℃,保温时间为13-15h。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树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聚乙烯50-60份,氯化聚氯乙烯树脂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13-20份,改性聚苯氧基树酯20-30份,石英粉15-20份,氢氧化铝2-4份,氢氧化镁1.5-3份,过苯甲酸叔丁酯0.8-1.0份,防老剂3-4份,抗氧剂0.2-0.5份,交联剂1-2.5份,白炭黑1-2份。
CN201510809099.4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Withdrawn CN105448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9099.4A CN105448599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9099.4A CN105448599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8599A true CN105448599A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5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9099.4A Withdrawn CN105448599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85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082A (zh) * 2017-04-27 2018-11-13 施耐德电气公司亚洲 用于电机继电器中的卡结构和包括该卡结构的电机继电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4456A (zh) * 2012-12-01 2013-04-03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耐腐蚀铝合金发泡模铸件的加工工艺
CN103788426A (zh) * 2014-01-21 2014-05-14 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油井用电缆护套材料
CN104701087A (zh) * 2015-01-14 2015-06-10 宁波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电流环境的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4456A (zh) * 2012-12-01 2013-04-03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耐腐蚀铝合金发泡模铸件的加工工艺
CN103788426A (zh) * 2014-01-21 2014-05-14 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油井用电缆护套材料
CN104701087A (zh) * 2015-01-14 2015-06-10 宁波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电流环境的继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082A (zh) * 2017-04-27 2018-11-13 施耐德电气公司亚洲 用于电机继电器中的卡结构和包括该卡结构的电机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7784B1 (ko) 다이캐스팅용 알루미늄 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다이캐스팅 방법
EP1212473B2 (en) Aluminum-magnesium-scandium alloys with zinc and copper
CN106834814A (zh) 一种高导耐热耐蚀的铝合金导线及制备工艺和应用
EP1866452B1 (en) Magnesium alloy
US20180087132A1 (en) Aluminum alloy for die cast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180920A1 (en) Aluminum zinc magnesium silver alloy
CN104862524A (zh) 一种高强度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523357A (ja) アルミニウム・シリコン合金の鋳造時にシリコンを球状化する方法
US20050236074A1 (en) Copper alloy
CN100532599C (zh) 一种抗疲劳的Cu-Ti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CN105525172A (zh) 一种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40050003A (ko) 구리 아연 합금
EP4036266A1 (en) Steel for allo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6048330A (zh) 可铸造的耐热铝合金
CN105448599A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继电器
CN101250648B (zh) 一种制作换热器用铝合金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4328313A (zh) 一种高强度的变形锌基合金材料
EP0972089A1 (en) Aluminum alloy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20070084246A (ko) 알루미늄 합금 및 이 합금으로 이루어진 주형 부품
EP3219819A1 (en) Magnesium allo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JP2010229427A (ja)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
CN105423164A (zh) 一种手电筒
CN105465666A (zh) 一种球灯泡
CN108220727B (zh) 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9714B (zh) 一种无铅的易切削镁铋黄铜合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