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423A -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423A
CN105446423A CN201410442561.7A CN201410442561A CN105446423A CN 105446423 A CN105446423 A CN 105446423A CN 201410442561 A CN201410442561 A CN 201410442561A CN 105446423 A CN105446423 A CN 105446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sheath
load bearing
section
protect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25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423B (zh
Inventor
任祖荫
刘人豪
陈志达
施贯中
王耀葳
吴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46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77Arrangements for enabling portable transceivers to be used in a fixed position, e.g. cradles or boos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用来可旋转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其包含一护套、一承载座以及一信号传输线。该承载座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形成一凹槽且用来承载该携带式电子装置。该承载座的透孔结构连通该凹槽且穿设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且其弧形结构设置于该第二面以可旋转地套接该护套的转轴部。部分信号传输线连接该护套的第一连接器且设置于该凹槽内,另一部分连接该护套的第二连接器且埋设于该护套内,中间部分以可弯折扭曲方式通过该透孔结构以电连接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本发明能够避免平板电脑在彼此近距离场合中信号的相互干扰。

Description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尤指一种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板电脑因为其携带方便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以供娱乐、教育或学习使用。平板电脑使用触控屏幕作为预设的输入介面,可以减少装置体积提高携带便利性。但是将平板电脑应用在娱乐以外的教育或学习用途时,触控输入会有操作不顺畅、虚拟键盘占用屏幕显示空间的缺点,故使用者通常会外接一个实体键盘当作辅助的输入介面。由于平板电脑的屏幕即使在未使用状态上仍外露而易受损,故多数消费者在使用平板电脑时通常还会再配置一个保护套,防止触控屏幕被异物刮伤或因不慎摔落而撞伤机壳;而多数的保护套还另提供支撑平板电脑站立在桌面以维持特定视角的功能。为让平板电脑在有需要时能扩充成为类似笔记本电脑的多功能运作,越来越多的附加装置(如外接键盘、外接电源、保护套等等)将可能造成携带上的不便,若能将这些附加装置整合在一起,让使用者可以简便地将平板电脑依所需方式连接到附加装置上,便为相关产业的重点克服目标。
现今市场上已可见与键盘整合在一起的保护套,也就是呈书本状的保护套具有相连接的下板与上板,下板可安置有键盘(也可不设置)而上板则可供平板电脑可拆式地固定。在一些产品中,上板可另设有一硬质套壳以供平板电脑可拆式地嵌固其中,甚至在另一些产品中,该硬质套壳还可以相对于上板自由旋转,以使平板电脑可呈现直立或横摆的使用状态。但是,上述不论何种产品,其上板上的平板电脑均利用无线蓝牙协议方式与下板上的键盘进行无线连接以传递信息,但是在一些场合,例如当在教室或是会议室等使用者间彼此近距离相邻的场合,彼此的蓝牙信号将有可能相互干扰,因此如何能不牺牲使用便利性但又可以避免相互信号干扰将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平板电脑在彼此近距离场合中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揭露一种用来可旋转地承载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其包含一护套、一承载座、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以及一信号传输线。该护套包含一转轴部。该承载座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形成一凹槽,且该第一面用来承载该携带式电子装置。该承载座包含一透孔结构以及一弧形结构。该透孔结构连通于该凹槽且穿设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且该弧形结构设置于该第二面以可旋转地套接该转轴部。该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面,用来电连接该携带式电子装置。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护套上,用来电连接一外部输入装置。该信号传输线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三段。该第一段连接该第一连接器且设置于该凹槽内。该第二段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且埋设于该护套内。该第三段以可弯折扭曲方式通过该透孔结构,且该第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段和该第二段。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透孔结构具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该入口连通该凹槽,且该出口为该弧形结构的未封闭处。该信号传输线的该第三段的一长度实质大于该入口和该出口的一间距。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信号传输线的该第三段环绕设置于该弧形结构内。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透孔结构包含一支撑部、一第一容置部以及一透孔。该第一容置部内凹形成于该支撑部且朝向该第一面。部分的该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该第一容置部内,并经由该透孔从该第一面穿过该第二面。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透孔结构还具有一第二容置部,内凹形成于该支撑部且朝向该第二面。另一部分的该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内,并经由该弧形结构的未封闭处连接该第二段。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承载座另包含一限位件,结合于该弧形结构以相向夹持该转轴部。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限位件利用一固定元件设置于该承载座上。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保护装置另包含一装饰件,设置于该承载座的该第一面以遮蔽该凹槽。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护套包含可彼此弯折相连的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第三本体。该转轴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以连接该承载座。该承载座在使用状态时抵靠于该第二本体。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三本体,用来可拆卸地结合该外部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护套还包含至少一磁力元件,设置于该第三本体,用以通过磁吸效应结合该外部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护套还包含一第一止挡部,设置于该转轴部。该承载座还包含一第二止挡部,设置于该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相对该转轴部旋转时,该第一止挡部抵靠于该第二止挡部以停止该护套和该承载座的相对旋转。
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另揭露该承载座和该护套的相对旋转范围实质小于一百三十度。
本发明的保护装置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设在护套的不同本体上,并利用实体的信号传输线连结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可避免现有技术的携带式电子装置与外部输入装置在信号传输过程的无线干扰缺点。另外,本发明的部分信号传输线(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透孔结构和弧形结构内,承载座相对护套旋转时,信号传输线的第三段可在透孔结构及弧形结构的包覆保护下扭曲变形,不会被过度拉扯导致信号传输线的损伤。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保护装置使用实体信号传输线以避免造成无线传输或接点式传输常发生的信号中断错误,且经由透孔结构和弧形结构的保护,能防止实体信号传输线在承载座与护套的转动过程中受到损伤,可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于不同视角的元件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在横躺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与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躺模式的保护装置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在直立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与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立模式的保护装置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携带式电子装置与外部输入装置在未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为直立模式的保护装置、携带式电子装置与外部输入装置的组立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保护装置
12携带式电子装置
14外部输入装置
16护套
18承载座
20第一连接器
22第二连接器
24信号传输线
26装饰件
28第一本体
30第二本体
32第三本体
34转轴部
36磁力元件
38第一面
40第二面
42凹槽
44透孔结构
46弧形结构
48限位件
49固定元件
50第一段
52第二段
54第三段
56入口
58出口
60支撑部
62第一容置部
64第二容置部
66透孔
68第一止挡部
70第二止挡部
72拘束部
L1长度
L2间距
R1顺时针方向
R2逆时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10于不同视角的元件爆炸图。保护装置10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12,使携带式电子装置12在旋转过程中仍可保持和外部输入装置14的电连接关系。携带式电子装置12通常为具有触控屏幕的平板电脑、数字相框、智能手机等。外部输入装置14则是外接式键盘或手写板等输入设备。保护装置10则是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携带式电子装置12和/或外部输入装置14的防磨折迭皮套。其中,携带式电子装置12能通过保护装置10相对外部输入装置14(或承载桌面)旋转以切换成直立模式或横躺模式。
保护装置10包含护套16、承载座18、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22、信号传输线24以及装饰件26。护套16包含可彼此弯折相连的第一本体28、第二本体30与第三本体32。第二本体30弯折地连接在第一本体28与第三本体32之间。护套16还包含转轴部34与至少一个磁力元件36。转轴部34设置于第一本体28,用以连接承载座18。磁力元件36设置于第三本体32,让第三本体32可通过磁吸效应定位外部输入装置14。相应地,外部输入装置14需设置适配的磁铁或磁吸单元。承载座18具有相对的第一面38以及第二面40。第一面38上可形成用来容置信号传输线24的凹槽42。装饰件26则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面38,用以遮蔽凹槽42提供美观外型。
承载座18包含透孔结构44、弧形结构46与限位件48。透孔结构44连通凹槽42且穿设第一面38和第二面40。弧形结构46设置于第二面40,并环绕于透孔结构44周围。弧形结构46可旋转地套接转轴部34,并结合限位件48以相向夹持转轴部34;例如弧形结构46从转轴部34的其中一侧插入转轴部34的孔洞,限位件48再由转轴部34的另一侧锁附结合弧形结构46,使得承载座18可相对护套16自由旋转而切换成直立模式或横躺模式。一般来说,限位件48利用固定元件49锁附在承载座18上。
第一连接器20设置于第一面38,用来电连接携带式电子装置12。第二连接器22设置于护套16的第三本体32,用来电连接外部输入装置14。第一连接器20在第一面38的位置对应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2的连接端子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第一面38的侧边;第二连接器22在护套16的位置对应于外部输入装置14的连接端子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第三本体32的对称两侧,于此不再详加列举说明。信号传输线24主要由相连接的第一段50、第二段52与第三段54。第一段50电连接第一连接器20且设置于凹槽42内。第二段52电连接第二连接器22且埋设在护套16内,例如嵌入第三本体32内,并依序延伸嵌合于第二本体30及第一本体28内。第三段54的两端可弯折地分别连接第一段50以及第二段52,且第三段54以可弯折扭曲方式穿过透孔结构44,避免在承载座18相对护套16旋转时,信号传输线24被拉扯损毁而断讯。
请参阅图3至图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10在横躺模式的示意图,图4与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躺模式的保护装置10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10在直立模式的示意图,图7与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立模式的保护装置10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透孔结构44具有供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通过以连接第一段50及第二段52的入口56以及出口58。入口56连通凹槽42,位于承载座18的第一面38。出口58为弧形结构46的未封闭处,举例来说,弧形结构46可为C型环,出口58即为C型环的缺口。特别一提的是,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的长度L1实质大于入口56和出口58的间距L2。第三段54可以是图中所示的环型,也可为其它诸如对折、交迭等样式。承载座18相对护套16旋转时,透孔结构44拉扯信号传输线24造成其扭曲变形,长度L1大于间距L2的结构特征可确保第三段54有足够的变形容许量,防止信号传输线24在承载座18的旋转过程被拉断。为此,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较佳环绕设置在弧形结构46并由限位件48包覆保护,以防止信号传输线24脱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孔结构44包含支撑部60、第一容置部62、第二容置部64以及透孔66。透孔66形成于支撑部60和承载座18主体之间。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从入口56进入透孔结构44后,可直接经由透孔66伸向出口58、或在透孔结构44内形成一环型单元才伸向出口58。第一容置部62与第二容置部64选择性设置在支撑部60上。第一容置部62和第二容置部64内凹形成于支撑部60且分别朝向第一面38及第二面40。部分的第三段54连接第一段50且活动容置在第一容置部62内,并经由透孔66从第一面38穿向第二面40;另一部分的第三段54也活动容置在第二容置部64内,并经由弧形结构46的未封闭处(例如:C型环缺口)连接第二段52。这样一来,支撑部60及容置部62,64可用以辅助第三段54在透孔结构44内维持成曲率相近弧形结构46的环型单元,无论护套16与承载座18的旋转角度为何都不会压迫到信号传输线24。
如图5与图8所示,护套16还可包含第一止挡部68,设置在转轴部34。承载座18还可包含第二止挡部70,设置在弧形结构46。第一止挡部68可为凸块,第二止挡部70可为弧形滑槽,且第一止挡部68(凸块)可滑动地位于第二止挡部70(弧形滑槽)内。第一止挡部68抵靠在第二止挡部70内的两端壁面时可停止护套16和承载座18的相对旋转。此外,第一止挡部68也可为弧形滑槽且第二止挡部70为对应凸块;或者,第一止挡部68与第二止挡部70还可以是其它样式的限位机构。止挡部的形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端视设计需求而定。
如图3至图5所示,承载座18切换到横躺模式,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一段50静止停留在凹槽42内,并经由凹槽42与入口56的连通空间结合于第三段54的一端。第三段54从入口56伸向第一容置部62,并穿过透孔66延伸地放置在第二容置部64内,再从出口58伸出弧形结构46。另外,第二段52埋设在护套16内(例如护套16的皮层内部),经由出口58(如弧形结构46的未封闭处)连接到第三段54的另一端。此实施例中,支撑部60是一个十字形结构,第一容置部62与第二容置部64分别形成于十字形结构枝干的不同相对面上,且第一容置部6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容置部64的数量为两个,然不限于此。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环绕地跨越十字形结构的四个枝干而形成约略四分之三圈的环型单元,第三段54较佳地不会碰触到透孔结构44和/或弧形结构46的内壁,以提供扭曲变形所需的容许裕度。
如图6至图8所示,承载座18沿着顺时针方向R1实质旋转九十度以切换到直立模式。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一段50固定在凹槽42内维持不动。位于透孔结构44内的第三段54可随着承载座18的旋转产生扭曲变形。由于第一容置部62与第二容置部64的拘束,第三段54整体上仍维持略小于四分之三圈的环型单元,第三段54的曲率相较于横躺模式时稍有变化。因为信号传输线24的扭曲变形,有部分的第三段54更接近甚或实质碰触到透孔结构44和/或弧形结构46的内壁。然而限位件48已将第三段54完整包覆在弧形结构46,信号传输线24既不致被拉扯变形,也不会被保护装置10的其它元件挤压断裂,仍可保有极佳的信号传输品质。若要将保护装置10从直立模式切回横躺模式,将承载座18沿着逆时针方向R2反向旋转九十度即可轻松完成。因为第一止挡部68与第二止挡部70的组合限制,承载座18的旋转方向及范围较佳地被限制在本发明所述的特定参考值,才能避免信号传输线24的第三段54因过度拉扯而断裂。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装置10、携带式电子装置12与外部输入装置14在未结合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为直立模式的保护装置10、携带式电子装置12与外部输入装置14的组立图。第一连接器20可为单针弹簧连接器(Pogopin)或插头式连接器,用来于第一面38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12时结合携带式电子装置12的连接端子。护套16较佳包含复数个磁力元件36,对称设置在第三本体32的各侧边及/或各端角;外部输入装置14也需在其壳体底部的对应位置安装相适配的磁铁或磁吸单元。第二连接器22可为单针弹簧连接器或插头式连接器,外部输入装置14利用磁力元件36定位在护套16的第三本体32时,外部输入装置14的连接端子可电连接于第二连接器22,携带式电子装置12与外部输入装置14便能通过保护装置10建立信号传输通道。
保护装置10在使用状态时,无论承载座18为横躺模式(如图9所示)或直立模式(如图10所示),承载座18的一侧端都会抵靠在第二本体30,第二本体30利用摩擦力或其拘束部72限制承载座18相对于第二本体30的滑动,以使承载座18可平稳定位在预设视角。其中,拘束部72可为表面凸块或内凹式卡槽,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结构,端视设计需求而定。承载座18在横躺模式与直立模式之间切换时,承载座18的旋转范围约略相等于九十度;然为了提供更佳的使用裕度,本发明可进一步将承载座18和护套16的相对旋转范围放宽到一百三十度,以更方便使用者调整携带式电子装置12的操作情境。承载座18的旋转范围对应于第二止挡部70(弧形滑槽)的结构变化。举例来说,如图5与图8所示,只要第二止挡部70(弧形滑槽)在曲率不变的情况下延伸其长度,第一止挡部68(凸块)在第二止挡部70(弧形滑槽)内的滑动范围增加,承载座18和护套16的相对旋转范围即可相应放宽。
本发明的保护装置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设在护套的不同本体上,并利用实体的信号传输线连结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可避免现有技术的携带式电子装置与外部输入装置在信号传输过程的无线干扰缺点。另外,本发明的部分信号传输线(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透孔结构和弧形结构内,承载座相对护套旋转时,信号传输线的第三段可在透孔结构及弧形结构的包覆保护下扭曲变形,不会被过度拉扯导致信号传输线的损伤。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保护装置使用实体信号传输线以避免造成无线传输或接点式传输常发生的信号中断错误,且经由透孔结构和弧形结构的保护,能防止实体信号传输线在承载座与护套的转动过程中受到损伤,可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来可旋转地承载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护套,包含一转轴部;
一承载座,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具有一凹槽且用来承载该携带式电子装置,该承载座包含:
一透孔结构,连通于该凹槽且穿设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以及
一弧形结构,设置于该第二面以可旋转地套接该转轴部;
一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面,用来电连接该携带式电子装置;
一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护套上,用来电连接一外部输入装置;以及
一信号传输线,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三段,该第一段连接该第一连接器且设置于该凹槽内,该第二段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且埋设于该护套内,该第三段以可弯折扭曲方式通过该透孔结构,且该第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段和该第二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孔结构具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该入口连通该凹槽,该出口为该弧形结构的未封闭处,该信号传输线的该第三段的一长度实质大于该入口和该出口的一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传输线的该第三段环绕设置于该弧形结构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孔结构包含一支撑部、一第一容置部以及一透孔,该第一容置部内凹形成于该支撑部且朝向该第一面,部分的该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该第一容置部内,并经由该透孔从该第一面穿过该第二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孔结构还具有一第二容置部,内凹形成于该支撑部且朝向该第二面,另一部分的该第三段可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内,并经由该弧形结构的未封闭处连接该第二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另包含:
一限位件,结合于该弧形结构以相向夹持该转轴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利用一固定元件设置于该承载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一装饰件,设置于该承载座的该第一面以遮蔽该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套包含可彼此弯折相连的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以及一第三本体,该转轴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以连接该承载座,该承载座在使用状态时抵靠于该第二本体,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三本体,用来可拆卸地结合该外部输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套还包含至少一磁力元件,设置于该第三本体,用以通过磁吸效应结合该外部输入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套还包含一第一止挡部,设置于该转轴部,该承载座还包含一第二止挡部,设置于该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相对该转轴部旋转时,该第一止挡部抵靠于该第二止挡部以停止该护套和该承载座的相对旋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和该护套的相对旋转范围实质小于一百三十度。
CN201410442561.7A 2014-08-18 2014-09-02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Active CN105446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8339 2014-08-18
TW103128339A TWI536142B (zh) 2014-08-18 2014-08-18 用來可旋轉地承載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保護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423A true CN105446423A (zh) 2016-03-30
CN105446423B CN105446423B (zh) 2019-01-29

Family

ID=5530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2561.7A Active CN105446423B (zh) 2014-08-18 2014-09-02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55759B2 (zh)
CN (1) CN105446423B (zh)
TW (1) TWI5361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13550U (zh) * 2015-06-26 2015-12-01 Senseage Co Ltd 支撐板
US10579097B2 (en) 2015-09-04 2020-03-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tacts flush with housing
US9778705B2 (en) 2015-09-04 2017-10-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US9948018B2 (en) 2015-09-08 2018-04-17 Apple Inc. Low-profile power and data contacts
US10224661B2 (en) 2015-09-08 2019-03-05 Apple Inc. Low-profile spring-loaded contacts
US9893452B2 (en) 2015-09-08 2018-02-13 Apple Inc. Low-profile spring-loaded contacts
US9913388B1 (en) 2016-09-29 2018-03-06 Hamid Mchatet Universal magnetic mounting assembly
US10707627B2 (en) 2017-09-29 2020-07-07 Apple Inc. Hybrid connector
EP3735627A4 (en) * 2018-01-05 2021-1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 COVERS
JP6664735B1 (ja) * 2018-10-09 2020-03-13 陽斗子 是枝 携帯通信端末機器ケース
US11277929B2 (en) 2019-11-19 2022-03-15 Intel Corporation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covers having stands
USD991936S1 (en) * 2020-08-31 2023-07-11 Fintie Llc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multi-configuration stan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149A1 (en) * 2002-05-31 2003-12-04 Solomon Mark C. Tablet computer protective display cov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CN1499393A (zh) * 2002-11-11 2004-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737726A (zh) * 2004-08-17 2006-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
CN1902571A (zh) * 2003-12-26 2007-01-2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设备、保护面板及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156510A (zh) * 2010-09-17 2011-08-17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附件设备
CN201993680U (zh) * 2011-02-28 2011-09-28 黄刚 多功能ipad保护套
CN202472518U (zh) * 2012-03-19 2012-10-03 东莞市方振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多角度支撑平板电脑护套
US20140063715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Richard Hwa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Foldable Cover with a Built-in Membrane Key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3820U (en) 2004-04-02 2004-12-21 Vac Corp Flat-type computer assembly
JP4934710B2 (ja) * 2009-10-20 2012-05-16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火災報知設備用中継器
US9118195B2 (en) * 2010-02-24 2015-08-25 David A. Foste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ousing
US8201687B2 (en) * 2010-04-22 2012-06-19 Atoz Design Labs Co., Limited Tablet PC cover with stowable input device
TWM401147U (en) 2010-10-12 2011-04-01 Allen Ku Modular structure of keyboar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273630A1 (en) 2010-10-15 2012-11-01 Jon Simon Gillespie-Brown Multimedia device stand
US9335793B2 (en) * 2011-01-31 2016-05-10 Apple Inc. Cover attachment with flexible display
US8887902B1 (en) * 2012-08-02 2014-11-18 Warren Liu Mobile device enclosure system
TWM449498U (zh) 2012-10-17 2013-04-01 fu-yi Xu 螢幕保護套
USD712413S1 (en) * 2013-02-22 2014-09-02 Brian H. Fukai Cover, keyboard, and stand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US20150205327A1 (en) * 2013-08-15 2015-07-23 Charles Augustus Daley, III Bag computer display panel mounts, telecommunications, wearable adaptations and accessories
TWM472374U (zh) * 2013-09-30 2014-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保護套
TWI532447B (zh) * 2013-12-27 2016-05-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保護套
TWM491367U (zh) * 2014-07-10 2014-12-11 Wistron Corp 用來可旋轉地承載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保護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149A1 (en) * 2002-05-31 2003-12-04 Solomon Mark C. Tablet computer protective display cov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CN1499393A (zh) * 2002-11-11 2004-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902571A (zh) * 2003-12-26 2007-01-2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设备、保护面板及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737726A (zh) * 2004-08-17 2006-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
CN102156510A (zh) * 2010-09-17 2011-08-17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附件设备
CN201993680U (zh) * 2011-02-28 2011-09-28 黄刚 多功能ipad保护套
CN202472518U (zh) * 2012-03-19 2012-10-03 东莞市方振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多角度支撑平板电脑护套
US20140063715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Richard Hwa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Foldable Cover with a Built-in Membrane Key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55759B2 (en) 2016-09-27
TWI536142B (zh) 2016-06-01
CN105446423B (zh) 2019-01-29
TW201608355A (zh) 2016-03-01
US20160049981A1 (en)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6423A (zh)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CN101388918B (zh) 电子设备
CN105900037A (zh)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US90921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609954B (zh) 一种双转轴旋转无线网卡
CN109841152A (zh) 电子装置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USD837255S1 (en) Display panel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P2924961B1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and cover for portable terminal
WO201804260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204014344U (zh)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KR102427504B1 (ko) 착탈 가능한 보조디스플레이장치를 가진 모바일기기용 보호케이스
TWM437594U (en) Wiring structure between main body and cover body of electronic object
EP379317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obile terminal
EP3550398A1 (en) Notebook computer
CN104750183A (zh) 保护套
CN104580587B (zh) 手机显示器扩展系统及手机保护套
KR102228094B1 (ko) 접이식 멀티미디어 단말기
KR102158297B1 (ko) 스위블 회전 및 틸트 각도 조절 가능한 보조디스플레이장치를 가진 스마트기기용 보호케이스
CN102799230B (zh) 移动式产品承载装置
US20140036436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tablet computer
US20200371550A1 (en) Tri-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KR20040044829A (ko) 2단 액정화면을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20070097395A (ko) 두 개의 모니터로 구성된 노트북 컴퓨터
KR20070077847A (ko) 모니터 및 모니터 제어방법
CN209803669U (zh) 具有多个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