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4976B -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4976B
CN105434976B CN201510457967.7A CN201510457967A CN105434976B CN 105434976 B CN105434976 B CN 105434976B CN 201510457967 A CN201510457967 A CN 201510457967A CN 105434976 B CN105434976 B CN 105434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atigue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79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4976A (zh
Inventor
林贤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ame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5104579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4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4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4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4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4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黄芪13~62份,乌贼干48~102份,白芍7~32份,北五味子7~32份,香附3~17份,山药7~32份,淫羊藿7~32份,薏苡仁10~52份,炙甘草1~17份。该中药复合物具有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佐以疏肝的功效,达到五脏阴阳气血共调,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疲劳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几乎各种急慢性病证,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或疲劳。关于疲劳人群的状况,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预测CFS(Chronic FatigueSyndrome简称CFS,慢性疲劳综合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尚无针对CFS的大规模研究,但是已有一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FS人群中有较高的分布,尤其是脑力劳动者,CFS更为普遍。据有关流行病学数字显示,20~50岁疲劳的发生率占55%。根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十大城市组织开展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显示:各城市人群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10%~25%之间。随着社会发展加速,信息变化快、城市的生活节奏较快,带给人们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人正受到CFS的困扰,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疲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因疲劳致产业效率低下造成经济损失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高效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表现为精神倦怠、情绪低沉、嗜睡懒动、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失眠多梦、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办事无条理性、记忆力减退、或见心烦意乱、心悸怔忡、头晕耳鸣等症,多见于20~50岁的脑力工作者,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有病毒感染说、内分泌异常说、免疫异常说、代谢异常说、自律神经失调等。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饮食、营养不合理、生活不规律以及应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我们的感受的疲劳感,由于运动疲劳又由于脑疲劳。比如平时我们所进行的肌肉运动,实际上动员了脑的许多部位参与调节。也就是说,肌肉疲劳,常伴有脑神经系统的疲劳。总之,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者一起组成三位一体的调节系统,调节着人体的健康,若此系统调节出现紊乱,功能低下,就会导致疲劳的发生。
疲劳感是人们对疲劳的主观感受。疲劳感和倦怠感本是同发烧和疼痛一样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体验过的机体自身稳定性紊乱的一种重要警戒信号。CFS患者是疲劳(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医疗手段的早期干预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进一步发展为疾病状态(CFS)。重视亚健康状态的防范并调治亚健康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概念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随着疲劳疾病发病率升高,易感人群不断增多,预防治疗疲劳的食药更具显得重要。
疲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镇痛、抗抑郁、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另外国内的抗疲劳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大多是“用免疫调节来消除疲劳”,或用牛磺酸为主要成分。没有针对具体的症状,过于空泛,大多的抗疲劳功能食品成为增加免疫食品。
临床观察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以气血阴阳的亏虚为主,病程长,进程缓慢,属于中医“虚劳”、“虚损”等范畴,故治疗主张从虚劳论治。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对疲劳有较多的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把疲劳证候放在《虚劳候》条目的五劳六极七伤中论述,认为五劳者,为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方》中称为“疲劳”),又为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的概念;指出了这些虚劳证候是由血气、精髓虚竭、脾胃气弱或肾气不足、或阴不足、阳有余等原因引起。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此阴阳虚之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说:“脾主四肢,若劳力辛苦,伤其四肢,则根本竭矣。或因饮食不调,或专因劳力过度,或饮食不调之后加之劳力,或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故皆谓之内伤元气不足之证,而宜用补药也”。《类证治裁》中还有“凡虚损起于脾胃,穷必及肾”的记载,说明脾肾在虚劳证候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对疲劳的认识,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主要集中在形体(疲)劳、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三个方面,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的辩证思维。
在脏系证类中最常见的证候是脾胃功能失调证。在疲劳的治疗中,我们强调以脾胃为中心,涉及他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四肢肌肉失养而产生疲劳,气血两虚出现乏力、心悸、头晕、夜寐欠安等症状,加之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克脾土,加重病情变化;肝气不疏,郁而化火伤阴,肝肾同源,形成气阴两虚兼夹肝郁之证,临床常见疲乏无力,腰酸,健忘,不寐头痛,情绪急躁易怒,舌质淡红,舌苔少或薄,脉象弦或弦细。日久则精血气津液生化乏源,出现精神萎靡、头晕眼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体疲乏力、气短声低等虚弱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营养材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脾气虚则出现倦怠、消瘦等症状;脾虚失运,气血生化无源致心血不足而心神失养,出现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脾虚及肺则气短、喘促、声低懒言、倦怠肢软乏力、因脾虚致肝气虚、肝胃不和,肝气虚会出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抑郁不快、思维迟钝等情绪及思维活动的改变。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以充肾,肾气虚弱,出现神疲、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眩晕等脾虚肾弱的症状。
《医宗必读·虚劳》:“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举脾胃者,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景岳全书·虚劳》:“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六伤,证有营卫脏腑。然总之则人赖以生者,惟有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治疗当以脾为主,重视肾脏,顾及他脏,增补气血阴阳,使机体趋于健康平衡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中药复合物具有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佐以疏肝的功效,达到五脏阴阳气血共调,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黄芪13~62份,乌贼干48~102份,白芍7~32份,北五味子7~32份,香附3~17份,山药7~32份,淫羊藿7~32份,薏苡仁10~52份,炙甘草1~17份。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黄芪15~60份,乌贼干50~100份,白芍9~30份,北五味子9~30份,香附5~15份,山药9~30份,淫羊藿9~30份,薏苡仁12~50份,炙甘草3~15份。
一实施例中:每一剂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相当于原料药121~360g。
一实施例中: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或煎膏剂。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一实施例中: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5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该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即为汤剂,用时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服。
一实施例中: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浸膏均匀混合,加入常规辅料,制粒,制得颗粒剂;或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清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清膏均匀混合,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使用方法,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后服用。
一实施例中: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5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液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时服用。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在制备抗疲劳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乌贼干即为乌贼(干),为乌贼的干制品。
本发明所述各原料药、试剂、方法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之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建立了治疗以健脾补肾、滋调气血阴阳为主、佐以疏肝安神的治疗方法,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之效,治一切气虚血亏证;乌贼补气、补血、滋阴,活血化瘀;以黄芪和乌贼为主药,起健脾、补气、补血、滋阴的功能;淫羊藿有补肾壮阳之功,补充主药的益阳功用不足;炙甘草助黄芪生血,“加以甘草大能生血”能补益心脾,且能化痰;白芍有养血、柔肝敛阴、平肝之功,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香附理气解郁,五味子补脾益肺、补肾宁心;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为淫羊藿的使药;薏苡仁有利湿健脾之功,水湿为患用之,辅助主药以助脾运化水湿,使脾健运。以上诸药共奏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佐以疏肝的功效,达到五脏阴阳气血共调,使疾病痊愈。本发明之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其具有安定的效果,使用中止后不会有反弹,且不含咖啡因,没有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30g,乌贼(干)50g,白芍9g,北五味子9g,香附5g,山药9g,淫羊藿9g,薏苡仁12g,炙甘草9g。
另加:党参9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如下:
取上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加入400~500ml水,浸泡20~30min,煎煮15~30min至药液体积为20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加水300~400ml,煎煮15~20min至药液体积为15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再次加水300ml,煎煮15~20min至药液体积为15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时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其他可接受的剂型,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散剂等,例如,取上述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及药渣中乌贼干,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分装,制得口服液;或取上述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浸膏均匀混合,加入常规辅料,制粒,制得颗粒剂;或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清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清膏均匀混合,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便于服用。
实施例2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30g,乌贼(干)50g,白芍20g,北五味子10g,香附9g,山药20g,淫羊藿15g,薏苡仁20g,炙甘草9g。
另加:鸡血藤15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3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30g,乌贼(干)90g,白芍20g,北五味子20g,香附12g,山药20g,淫羊藿20g,薏苡仁30g,炙甘草9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4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30g,乌贼(干)50g,白芍9g,北五味子9g,香附5g,山药9g,淫羊藿9g,薏苡仁12g,炙甘草9g。
另加:远志9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验例5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60g,乌贼(干)90g,白芍30g,北五味子15g,香附5g,山药30g,淫羊藿20g,薏苡仁30g,炙甘草9g。
另加:党参10g,香薷6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6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60g,乌贼(干)100g,白芍30g,北五味子30g,香附5g,山药10g,淫羊藿30g,薏苡仁30g,炙甘草9g。
另加:党参15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7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45g,乌贼(干)50g,白芍30g,北五味子30g,香附15g,山药30g,淫羊藿9g,薏苡仁20g,炙甘草9g。
另加:苍术9g(后入)。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8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60g,乌贼(干)100g,白芍20g,北五味子30g,香附12g,山药20g,淫羊藿15g,薏苡仁30g,炙甘草9g。
另加:党参10g,远志9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9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60g,乌贼(干)100g,白芍20g,北五味子30g,香附5g,山药30g,淫羊藿15g,薏苡仁50g,炙甘草9g。
另加:苍术9g(后入)。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10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60g,乌贼(干)80g,白芍30g,北五味子30g,香附15g,山药20g,淫羊藿30g,薏苡仁30g,炙甘草9g。
另加:党参10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11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15g,乌贼(干)60g,白芍15g,北五味子18g,香附8g,山药15g,淫羊藿25g,薏苡仁40g,炙甘草3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12
处方:
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黄芪50g,乌贼(干)70g,白芍25g,北五味子25g,香附10g,山药25g,淫羊藿12g,薏苡仁25g,炙甘草15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当本发明的技术参数在如下范围内变化时,可以预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黄芪13~62份,乌贼干48~102份,白芍7~32份,北五味子7~32份,香附3~17份,山药7~32份,淫羊藿7~32份,薏苡仁10~52份,炙甘草1~17份。
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黄芪15~60份,乌贼干50~100份,白芍9~30份,北五味子9~30份,香附5~15份,山药9~30份,淫羊藿9~30份,薏苡仁12~50份,炙甘草3~15份。
每一剂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相当于原料药121~360g。
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或煎膏剂。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5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该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即为汤剂,用时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服。
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浸膏均匀混合,加入常规辅料,制粒,制得颗粒剂;或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清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清膏均匀混合,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使用方法,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后服用。
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5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液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时服用。
上述之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在制备抗疲劳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实施例均可实现下述实验例之效果:
实验例1
患者1,男,25,岁。因神疲乏力等不适就诊,症见神疲乏力,时时思睡,夜寐虽安,睡后疲乏无缓解,浑身不适,头晕,健忘,对事物无兴趣等,食欲不振,上腹胀闷不舒,大便解,小便可。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本发明实施例1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党参9g。3剂,水煎,日1剂,分3次服。服3帖后患者诉神疲乏力大减,6个月后随访,获悉患者诸症皆除,精神、食纳、睡眠皆佳。
实验例2
患者2,女,42岁。因全身疲乏,四肢无力3天就诊。患者诉近期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疲倦乏力,休息后也不缓解,近日下肢乏力尤为明显,无视物旋转,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紧。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本发明实施例2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鸡血藤15g。3剂,水日1剂,每剂三次,煎服。3日后疲乏症状大减。
实验例3
患者3,男,39岁。因全身乏力半月就诊。患者自述近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四肢倦怠无力,下午甚,休息后亦无能缓解,纳呆,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本发明实施例3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3剂,水煎服,日1剂。服用后疲乏症状消失。
实验例4
患者4,女,41岁。就诊时自诉身疲乏力,四肢倦怠,头晕,神疲善忘,多梦易醒,易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本发明实施例4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远志9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三服。嘱患者注意调节情志,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服药2剂后,疲劳感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实验例5
患者5,女,52岁,就诊时自诉于七天前因感受风寒之邪,全身疲乏无力,倦怠懒动,纳可,眠浅易醒,小便频数,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本发明实施例5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党参10g、香薷6g。3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三次。疲劳感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
实验例6
患者6,男,35岁。以疲劳2周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觉疲劳感较重,休息后不能缓解,心悸,心烦,情绪低落,畏冷,纳少,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疲乏,治宜健脾补肾,调和阴阳,疏肝解郁。予本发明实施例6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党参15g。3剂,水煎服。随访患者自觉疲劳感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实验例7
患者7,男,53岁。就诊时自诉神疲乏力、浑身酸楚不适,常不自觉叹息,易怒,头晕,纳呆,心悸,中医辨证:疲乏,治宜健脾补肾、调和气血阴阳,疏肝解郁。予本发明实施例7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苍术9g(后入)。3剂,水煎服。随访患者自觉疲劳感消失。
实验例8
患者8,男,36岁。就诊时自诉自觉疲劳1月余,在家自煎草药服用效果不佳,平时工作压力大,入夏以来,气短乏力,倦怠懒动,口干心烦,动辄汗出,眠差多梦,纳差便溏,尿黄,舌红,苔白微腻,脉弦滑。现症以疲劳乏力为主,伴有心烦、失眠、多汗,并无低热、消瘦等苦夏表现,中医辨证:疲乏,治宜健脾调和气血阴阳,疏肝解郁。予本发明实施例8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党参10g、远志9g。3剂,水煎服。上药水煎煮日服3次。3剂后疲倦大减。一周后随访患者自觉疲劳感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实验例9
患者9,男,54岁。就诊时自述乏力5日并伴身痛,活动后加重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呆,周身酸楚疼痛,面色无华,目光暗淡,舌暗淡苔白薄腻,脉沉弦弱。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予抗疲劳组合物以药量稍加减。予本发明实施例9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苍术9g(后入)。3剂,水煎服。1日1剂,每日三次,服完3剂后神清气爽,自觉疲劳感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实验例10
患者10,男,35岁。因疲乏就诊。四肢倦怠一周为主诉,患者自觉疲劳感较重,休息后不能缓解,工作意欲低,心烦,情绪低落,懒动,饮食减少,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弱。中医辨证症属疲乏,治宜健脾补肾,调和阴阳,疏肝解郁。本发明实施例10之处方即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并加党参10g。3剂,水煎服。随访患者自觉疲劳感消失,想出海工作。随访半年未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黄芪13~62份,乌贼干48~102份,白芍7~32份,北五味子7~32份,香附3~17份,山药7~32份,淫羊藿7~32份,薏苡仁10~52份,炙甘草1~1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黄芪15~60份,乌贼干50~100份,白芍9~30份,北五味子9~30份,香附5~15份,山药9~30份,淫羊藿9~30份,薏苡仁12~50份,炙甘草3~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每一剂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相当于原料药121~360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或煎膏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5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该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即为汤剂,用时与药渣中乌贼干同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浸膏均匀混合,加入常规辅料,制粒,制得颗粒剂;或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清膏,另取药渣中乌贼干,粉碎,与清膏均匀混合,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在制备抗疲劳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457967.7A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5434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7967.7A CN105434976B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7967.7A CN105434976B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4976A CN105434976A (zh) 2016-03-30
CN105434976B true CN105434976B (zh) 2020-03-24

Family

ID=5554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7967.7A Active CN105434976B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4976B (z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启廷治疲劳综合征 健脾益气补肾养肝;www.21nx.com;《http://www.21.nx.com/21nx/html/mifang/baojianziyang/yijingfang/20140313/42291/html》;20140313;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4976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241B (zh) 一种缓解紧张情绪与调理亚健康的药物
CN1121811A (zh) 一组治疗神经症的药物配方及其制法
CN103800639A (zh)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功效的药物组合物
CN102526474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27699A (zh) 益元养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1305B (zh) 治疗肝郁脾虚湿盛型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11847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口服中药制剂
CN102406831B (zh) 一种用于失眠多梦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219A (zh) 强身解郁宁神合剂
CN103520640A (zh)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
CN103933370B (zh) 一种治疗气郁化火证型脑鸣的中药汤剂
CN112741890B (zh) 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61A (zh)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83420A (zh) 制备治疗失眠多梦药物制剂的方法
CN104383421A (zh) 用于失眠多梦的药物制剂
CN114224998A (zh) 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5434976B (zh)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441103B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
CN105168892A (zh) 一种用于治疗低血糖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36027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91293A (zh) 一种防治亚健康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8990A (zh) 一种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59921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汤剂
CN110151877B (zh) 一种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中药颗粒
CN10236661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气血虚、失眠引起月经不调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000 Guankou Middle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1999

Applicant after: Xiamen Medical College

Address before: Simi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Qianpu Rock Road No. 8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Medical Colleg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