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2035B -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2035B
CN105432035B CN201480041597.2A CN201480041597A CN105432035B CN 105432035 B CN105432035 B CN 105432035B CN 201480041597 A CN201480041597 A CN 201480041597A CN 105432035 B CN105432035 B CN 105432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dle channel
transmitting terminal
channel
retrans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5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2035A (zh
Inventor
李波
杨博
李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3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2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2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2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发送模块,用于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重新发送该数据;若是,则指示确定模块继续执行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该数据为止;若否,则指示发送模块不再发送该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和信道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应用变得日益普遍,人们对网络的可靠性和通信带宽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目前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以下简称WiFi)标准中,由于802.11a/b/g技术所能够提供的数据吞吐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为了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以下简称IEEE)工作组推出802.11n标准,将WiFi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和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
众所周知,增加网络容量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增加通信带宽,然而传统的无线技术只能局限在几个20MHz频宽的信道中的选择一个信道(该信道频宽为20MHz)上传送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在802.11n标准中,引入了信道绑定的技术,即结合两个相邻的20MHz信道使得通信带宽增加了一倍。但由于WiFi的2.4GHz只有3个不重叠的20MHz信道,因而802.11n中最多可绑定两个20MHz的信道,以形成40MHz的信道资源。由于WiFi的5GHz频率上可以利用的信道数量较多,因而IEEE通过工作在5GHz频带上的802.11ac来进一步地优化了802.11n,即将信道绑定从802.11n标准中的20MHz和40MHz提高到80MHz,甚至是160MHz,这使得可用频谱越来越宽、可用的信道也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中,802.11ac中定义了基于信道绑定技术的增强请求发送(Request ToSend,以下简称RTS)和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以下简称CTS)协议,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在传输数据时必须选择包含主信道在内的20MHz、40MHz、80MHz或160MHz几种固定的带宽;另一方面,无论选择的传输带宽有多大,整个带宽仅能作为一个通道用来传输一个数据。具体为:发送端在可用的带宽内(假设可用带宽为80MHz,包括4个绑定的20MHz的信道)将RTS帧以20MHz为单位的方式复制3次后充满80MHz,在该80MHz带宽上发送,即同时在4个20MHz的信道上发送4个RTS帧;之后,接收端检测其可用的信道和带宽,如果可用带宽的一部分正在被使用,那么接收端只在未被使用的另一部分可用带宽上回复CTS帧给发送端,并在CTS帧中报告接收端当前可用的带宽(如当前可用的带宽为40MHz,该40MHz必须包含主信道);发送端在这40MHz上发送一个数据,使得接收端在相应的信道上回复块确认(BlockACK,以下简称BA)帧,以使发送端确认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但是,现有技术虽然缩短了数据的传输时间,但是无法提升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并且在传输数据时必须选择包含主信道在内的几种固定的带宽,因此限制了信道使用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鲁棒性低,并且信道使用不够灵活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发送模块,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以使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模块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则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则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为一组数据;并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BAR帧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块确认BA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BA帧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若所述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所述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请求发送-允许发送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空闲信道。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所述发送端确定自身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以使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
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
若是,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
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
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若否,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
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为一组数据;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BAR帧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块确认BA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BA帧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
若所述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若所述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自身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请求发送-允许发送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空闲信道。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通过发送端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端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六;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接入时序示意图七;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还可以是基站设备,还可以是无线接入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本申请中涉及的基站,可以是WLAN的接入点(Access Point),还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若该通信设备为用户设备,则与该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端可以为基站设备或无线接入点;若该通信设备为基站设备或无线接入点,则与该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端可以为用户设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设备可以适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以下简称WLAN)中数据传输的场景,且该通信设备具备感知多个信道的忙闲状态以及可以在多个信道上并行发送或接收数据的能力。本发明实施例以WLAN中的数据传输为例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0和发送器11.其中,处理器10,用于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发送器11,用于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处理器10,还用于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处理器1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具体的,处理器10预先与接收端约定未来传输数据时可能需要的可用信道,这里的可用信道可以是WLAN系统中的所有信道(每个信道的带宽为20MHz),还可以为处理器10与接收端通过某种约定方式确定下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用信道。
处理器10执行确定操作,以在上述可用信道上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这里的第一空闲信道可以是处理器10通过竞争等操作确定的未来在发送数据时不会和其他通信设备发生冲突的空闲信道。上述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可以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包括主信道;这里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是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则这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是连续的,即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空闲信道不做限制,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之后,处理器10指示发送器11在上述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以使接收端对该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并且,处理器10还可以累计该数据的发送次数,若是在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发送该数据,则表明数据发送了1次,若是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该数据,则表明数据发送了多次。
但是,发送器1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是否成功传输或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能否正确解码,关系到处理器10需不需要指示发送器11对该数据进行重新发送。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成功传输,处理器10还需要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可选的,当发送器1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成功时,处理器10可以判断不需要发送器11重新发送数据;若发送器1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传输失败时,处理器10判断发送器11可能需要重新发送数据。若处理器10确定发送器11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时,则处理器10会返回重新执行确定操作,以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并指示发送器11重新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给接收端发送上述数据,直至处理器10判断发送器11不再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为止。若处理器10确定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时,则处理器10指示发送器11不再向接收端发送上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器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器11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端可以同时在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并行接收数据。即,发送端在哪一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接收端就在该信道上接收该数据,当然,接收端还具有在其他信道上接收其他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能力。
接收端可以对来自不同第一空闲信道上的同一数据进行单独解码,也可以将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合并进行联合解码,以降低接收端的误包率。当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均采用相同冗余版本时,可借鉴HARQ中的跟踪合并作为联合解码的方式,即接收端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当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分别采用不同冗余版本时,可借鉴HARQ中的增量冗余作为联合解码的方式,即接收端对来自不同信道上冗余版本不同的数据进行合并,由于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之间可能包含对方没有的额外校验比特,因而合并后的码字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器11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1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发送器1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处理器1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器1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器11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0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在不超过传输总次数限制的情况下,处理器10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中选择第一空闲信道,并指示发送器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若此时第二空闲信道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在第二空闲信道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即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例如,参照图2,图2中选取2个第一空闲信道,即信道1与信道2,发送器11在信道1和信道2上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并行发送同一个数据。若第二空闲信道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仅选取1个空闲信道,参见图3中的信道1,发送器11在信道1上发送一个数据,并且该数据在重新发送时,处理器10选择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也可以选择一个第一空闲信道)。
处理器10判断上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处理器10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机制,还可以接收端的ACK响应来判断);若是,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否,则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处理器1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处理器10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图3中重传时确定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是2个),并指示发送器1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重新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如果传输成功,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传输不成功,则继续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处理器10确定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器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器11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1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发送器1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另一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处理器1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器1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所述处理器10,具体用于判断发送器11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器11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0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处理器10判断发送器11当前发送该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即,若发送器11当前是重新发送数据(即数据的重传),则处理器10会选择1个或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供发送器11使用,图4中示出的是发送器11在首次传输时选择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在重新发送该数据时选择的是多个第一空闲信道的例子。
假设当前发送器11是首次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则处理器10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中选择1个第一空闲信道,并指示发送器在该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10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若是,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否,则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处理器1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处理器10重新判断发送器11当前是否为首次传输(当然,处理器10重新执行确定操作,意味着发送器11第一次发送的数据传输失败,则发送器11此时已经不是首次传输了),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此时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指示发送器1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重新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如果传输成功,则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传输不成功,则继续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处理器10确定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判断发送器当前发送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在第二空闲信道中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器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器11采用多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1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发送器1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处理器1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器1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器11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0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不用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只需要直接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超过传输总次数,则处理器10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处理器1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处理器10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参见图5和图6),并指示发送器1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处理器10确定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其中,图5所示的例子是处理器10在数据在首次传输时选择2个第一空闲信道(处理器10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则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为2个,即信道1和信道2),在发送器11再次发送该数据(后续传输阶段)时,处理器10重新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也是2个(因为处理器10重新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即信道1和信道3;图6所示的例子是处理器10在数据在首次传输时选择1个第一空闲信道(因为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1),在发送器11再次发送该数据(后续传输阶段)时,处理器10选择的是3个空闲信道(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因为处理器10在发送器11再次发送该数据时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器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器11采用组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一组数据时,处理器11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发送器1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处理器1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器1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器11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多个接收端发送一组数据时,处理器10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处理器1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图7中示出的是当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时,在发送器11首次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0选择2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1和信道3),并在信道1和信道3上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连续并行发送同一组数据,包括数据(Data)1、Data2和Data3。
发送器11在上述选择的第一空闲信道(例如图7中的信道1和信道3)上分别给所有的接收端以单播形式发送BAR帧,以使各个接收端向该通信设备回复BA帧。处理器10根据所回复的多个BA帧,判断该组内的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若该组内的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处理器10指示发送器11不再发送该组数据;若该组内的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处理器1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器11不需要重新发送该组内的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图8中示出的是在发送器11首次传输该组数据时,处理器10选择了1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3),在该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图8中的Data2)传输失败时,处理器10为发送器11重传这些失败的数据选择了2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2和信道3),发送器11在信道2和信道3上传输Data2,并且还在这两个信道上传输BAR帧。
可选的,在上述所有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器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处理器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确定模块20、发送模块21和判断模块22。其中,确定模块20,用于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发送模块21,用于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判断模块22,还用于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指示确定模块2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具体的,通信设备预先与接收端约定未来传输数据时可能需要的可用信道,这里的可用信道可以是WLAN系统中的所有信道(每个信道的带宽为20MHz),还可以为通信设备与接收端通过某种约定方式确定下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用信道。
确定模块20执行确定操作,以在上述可用信道上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这里的第一空闲信道可以是确定模块20通过竞争等操作确定的未来在发送数据时不会和其他通信设备发生冲突的空闲信道。上述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可以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包括主信道;这里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是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则这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是连续的,即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空闲信道不做限制,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之后,发送模块21在上述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以使接收端对该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并且,上述确定模块20还可以累计该数据的发送次数,若是在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发送该数据,则表明数据发送了1次,若是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该数据,则表明数据发送了多次。
但是,发送模块2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是否成功传输或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能否正确解码,关系到判断模块22需不需要指示发送模块21对该数据进行重新发送。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成功传输,判断模块22还需要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可选的,当发送模块2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成功时,判断模块22可以判断不需要发送模块21重新发送数据;若发送模块21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传输失败时,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可能需要重新发送数据。若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时,则指示确定模块20返回重新执行确定操作,以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并指示发送模块21重新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给接收端发送上述数据,直至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不再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为止。若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时,则判断模块22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向接收端发送上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确定模块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模块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21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端可以同时在对应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并行接收数据。即,发送端在哪一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接收端就在该信道上接收该数据,当然,接收端还具有在其他信道上接收其他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能力。
接收端可以对来自不同第一空闲信道上的同一数据进行单独解码,也可以将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合并进行联合解码,以降低接收端的误包率。当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均采用相同冗余版本时,可借鉴HARQ中的跟踪合并作为联合解码的方式,即接收端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当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的数据分别采用不同冗余版本时,可借鉴HARQ中的增量冗余作为联合解码的方式,即接收端对来自不同信道上冗余版本不同的数据进行合并,由于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之间可能包含对方没有的额外校验比特,因而合并后的码字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模块21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模块2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模块21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通信设备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等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在不超过传输总次数限制的情况下,确定模块20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中选择第一空闲信道,并指示发送模块21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若此时第二空闲信道个数大于1,则确定模块20在第二空闲信道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即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例如,参照图2,图2中选取2个第一空闲信道,即信道1与信道2,发送模块21在信道1和信道2上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并行发送同一个数据。若第二空闲信道个数等于1,则确定模块20仅选取1个空闲信道,参见图3中的信道1,发送模块21在信道1上发送一个数据,并且该数据在重新发送时确定模块20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也可以选择一个第一空闲信道)。
判断模块22判断上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判断模块22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机制,还可以接收端的ACK响应来判断);若是,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否,则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确定模块2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确定模块20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图3中重传时确定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是2个),并指示发送模块2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重新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如果传输成功,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传输不成功,则继续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判断模块22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确定模块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模块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模块21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另一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模块2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上述判断模块22,具体用于判断发送模块21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模块21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通信设备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当前发送该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即,若发送模块21当前是重新发送数据(即数据的重传),则确定模块20会选择1个或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供发送模块21使用,图4中示出的是发送模块21在首次传输时选择一个第一空闲信道,在重新发送该数据时选择的是多个第一空闲信道的例子。
假设当前发送模块21是首次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则确定模块20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中选择1个第一空闲信道,并指示发送模块在该第一空闲信道上发送数据。并且,判断模块22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若是,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否,则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确定模块2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判断模块22重新判断发送模块21当前是否为首次传输(当然,确定模块20重新执行确定操作,意味着发送模块21第一次发送的数据传输失败,则发送模块21此时已经不是首次传输了),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此时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指示发送模块2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重新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如果传输成功,则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传输不成功,则继续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判断模块22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确定模块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判断模块判断发送模块当前发送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以在第二空闲信道中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模块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判断模块还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模块21采用多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模块2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模块21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通信设备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模块22不用判断该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只需要直接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超过传输总次数,则判断模块22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若未超过传输总次数,则指示确定模块20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即,判断模块22指示确定模块20重新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参见图5和图6),并指示发送模块21重新发送该数据;并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传输总次数,直到判断模块22判断该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达到传输总次数时,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数据为止。其中,图5所示的例子是确定模块20在数据在首次传输时选择2个第一空闲信道(确定模块20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则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为2个,即信道1和信道2),在发送模块21再次发送该数据(后续传输阶段)时,确定模块20重新确定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也是2个(因为确定模块20重新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即信道1和信道3;图6所示的例子是确定模块20在数据在首次传输时选择1个第一空闲信道(因为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1),在发送模块21再次发送该数据(后续传输阶段)时,确定模块20选择的是3个空闲信道(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因为确定模块20在发送模块21再次发送该数据时确定的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k大于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确定模块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模块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发送模块21采用组播的方式向接收端发送一组数据时,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个数以及判断模块22判断发送模块21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的具体过程。进一步地,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确定上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该第二空闲信道,确定发送模块21发送数据的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具体的,当发送模块21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向多个接收端发送一组数据时,通信设备执行并行侦听退避,当退避过程结束之后,检测到有至少一个第二空闲信道。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模块20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图7中示出的是当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时,在发送模块21首次发送数据时,确定模块20选择2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1和信道3),并在信道1和信道3上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连续并行发送同一组数据(包括Data1、Data2和Data3)。
发送模块21在上述选择的第一空闲信道(例如图7中的信道1和信道3)上分别给所有的接收端以单播形式发送BAR帧,以使各个接收端向该通信设备回复BA帧。判断模块22根据所回复的多个BA帧,判断该组内的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若该组内的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判断模块22指示发送模块21不再发送该组数据;若该组内的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判断模块22指示确定模块22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发送模块21不需要重新发送该组内的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图8中示出的是在发送模块21首次传输该组数据时,确定模块20选择了1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3),在该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图8中的Data2)传输失败时,确定模块20为发送模块21重传这些失败的数据选择了2个第一空闲信道(信道2和信道3),发送模块21在信道2和信道3上传输Data2,并且还在这两个信道上传输BAR帧。
可选的,在上述所有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确定模块20可以通过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确定模块确定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第二空闲信道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使得发送模块在确定的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该数据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第一空闲信道上传输,并且在数据需要重新发送时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一空闲信道来发送,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鲁棒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空闲信道可以不包括主信道,也可以不是连续的信道,因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该发送端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发送端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S102:发送端在每个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S103: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上述数据;若是,则发送端继续执行上述确定操作,直至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上述数据为止;若否,则发送端不再发送上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通信设备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S101,具体可以为:发送端确定自身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可选的,发送端可以采用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空闲信道。
进一步地,上述S102,具体可以为: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以使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通信设备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S101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可选的,上述S101还可以包括:所述发送端判断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当发送端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时,上述S103具体包括: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当发送端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时,上述S103具体包括: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当所述发送端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该数据为一组数据),并且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BAR帧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块确认BA帧时,上述S103具体包括: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BA帧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若所述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所述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通信设备的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发送模块,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并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个数,确定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以使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模块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若是,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若否,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则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则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为一组数据;并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BAR帧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块确认BA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BA帧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若所述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指示所述发送模块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所述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指示所述确定模块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判断所述发送模块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请求发送-允许发送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空闲信道。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若是,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若否,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端执行确定操作,以确定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所述发送端确定自身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个数,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个数,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
若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1,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以使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当前发送所述数据是否为首次传输;
若是,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等于1;
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第一空闲信道的个数大于等于1,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闲信道的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单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
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若否,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多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
则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判断所述数据的累计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传输总次数;若是,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若否,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为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组播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为一组数据;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第一空闲信道上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以使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BAR帧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块确认BA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判断是否重新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BA帧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全部传输成功;
若所述数据全部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不再发送所述数据;
若所述数据部分传输成功,则所述发送端继续执行所述确定操作,直至所述发送端判断不需要重新发送所述数据中的传输失败的数据为止。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确定所述自身当前能够接入的第二空闲信道,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请求发送-允许发送RTS-CTS握手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空闲信道。
CN201480041597.2A 2014-02-28 2014-02-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05432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2728 WO2015127658A1 (zh) 2014-02-28 2014-02-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2035A CN105432035A (zh) 2016-03-23
CN105432035B true CN105432035B (zh) 2019-05-03

Family

ID=5400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597.2A Active CN105432035B (zh) 2014-02-28 2014-02-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1550B2 (zh)
CN (1) CN105432035B (zh)
WO (1) WO2015127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8397B2 (en) * 2016-07-02 2019-10-15 Intel IP Corporation Channel bond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0063035A (zh) * 2016-12-19 2019-07-2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WO2020064730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Sony Corporatio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CN113067664B (zh) * 2019-12-16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551A (en) * 1995-11-28 1998-08-0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WO2001039452A1 (en) * 1999-11-29 2001-05-31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for common downlink transport channels
GB2369961B (en) * 2000-12-09 2003-04-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20020181637A1 (en) * 2001-05-31 2002-12-05 Sumie Nakabayashi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transmission rate at every other party
EP1635518B1 (en) * 2003-06-18 2019-07-3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IL158158A (en) * 2003-09-29 2012-05-31 Bamboo Mediacasting Ltd Distribution of multicast data to users
US7646758B2 (en) * 2005-09-27 2010-01-12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adjacent channel transmissions on multiple radio nodes
EP2282435B1 (en) * 2009-07-30 2014-12-3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ignal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835163A (zh) * 2010-02-10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设备
CN102843220B (zh) * 2011-06-21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错误恢复方法、接入点设备、站点设备及其系统
CN102802234A (zh) * 2012-07-06 2012-11-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信道无线Ad hoc网络的信道选择方法
US8892091B2 (en) * 2012-09-05 2014-11-1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US9438385B2 (en) * 2012-09-13 2016-09-06 First Principles, Inc. Data stream division to increase data transmission rates
CN102917402B (zh) * 2012-11-07 2016-12-21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客户端的WiFi控制应用系统及其通讯控制方法
US9241275B2 (en) * 2013-02-28 2016-01-19 Cisco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processing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582150B (zh) * 2013-11-05 2018-03-16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接入802.15.4网络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路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1550B2 (en) 2020-03-24
US20160373214A1 (en) 2016-12-22
WO2015127658A1 (zh) 2015-09-03
CN105432035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3218B (zh) 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US201801237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21508205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US10064229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301710A (zh) 无线局域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CN10543203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034864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925520A (zh) 用于协作接收中的响应帧的技术
CN1092179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170288742A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US201602188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more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topology with limited harq processes
WO2018184471A1 (zh) 一种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JP5460743B2 (ja) 無線機器
US94022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code block
CN116367359A (zh) 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30554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EP3790213B1 (en) Mac-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N103312472A (zh) 网间语音数据包自动重传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eNB
CN10984290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7738A (zh) 数据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0169185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4510A (zh) 基站、蜂窝通信系统、基站的控制方法以及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427963A (zh) 一种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460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05661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