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0704A -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0704A
CN105430704A CN201510906113.2A CN201510906113A CN105430704A CN 105430704 A CN105430704 A CN 105430704A CN 201510906113 A CN201510906113 A CN 201510906113A CN 105430704 A CN105430704 A CN 10543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escribed target
sgw
data channel
ep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61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0704B (zh
Inventor
师进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61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0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包括:目标PGW建立与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及目标SGW建立与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目标基站建立与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目标SGW建立与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及目标基站建立与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目标SGW建立与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源PGW建立与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目标SGW向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目标SGW在接收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本申请避免了源PGW发生故障时,导致切换到目标线路的车载终端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每条地铁线路或铁路线路均有自己专用的EPC(EvolvedPacketCore,移动通信网络)网络并且每个铁路局均有自己专用的EPC网络,地铁或火车上的车载UE(终端,UserEquipment)将所属地铁线路或铁路线路的专用EPC网络作为归属网络。当车载UE在跨线、跨局运营时,为了职责明确,同其他制式的轨道交通数据网络互联互通,减少归属网络故障对其他线路或铁路局造成的影响,当车载UE从源线路(即车载UE所属的地铁线路或铁路线路)的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后,需要目标线路上EPC全权接管车载UE的行为。
然而,目前LTE3GPP23.401协议规定车载UE在跨EPC切换时,采用归属地路由方式,导致车载UE从源线路EPC切换到目标线路EPC后,在保持数据链路不中断的情况下,目标线路上EPC不能全权接管车载UE的行为,车载UE仍然需要与源线路EPC中的源PGW保持连接(其中,切换到目标线路EPC后,车载UE的数据通道为UE←→目标eNB(基站,evolvedNodeB)←→目标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源PGW(PDN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以进行数据传输,然而若源PGW发生故障,将导致切换到目标线路的车载UE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目标线路的正常运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以达到实现目标线路对车载终端的全权接管,避免源线路的源PGW发生故障时,导致切换到目标线路的车载终端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应用在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移动通信网络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时,包括: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分组数据网网关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服务网关SGW的下行数据通道,及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及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所述源PGW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
所述目标SGW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分组数据网网关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服务网关SGW的下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PGW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建立会话请求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
所述目标PGW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优选的,所述目标SGW建立与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SGW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建立会话响应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所述目标SGW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还包括: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和所述目标SGW控制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
所述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用于所述目标PGW建立承载的上下文信息,并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应用服务器建立IP会话。
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系统,应用在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移动通信网络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时,包括: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P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用于建立与所述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源P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优选的,所述目标PGW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优选的,所述目标SGW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对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进行改进,使目标SGW与源PGW之间建立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的基础上,还能够使目标SGW与目标PGW之间建立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建立得到车载终端的数据通道: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实现目标线路对车载终端的全权接管,避免了源线路的源PGW发生故障时,导致切换到目标线路的车载终端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对目标线路的运营造成干扰。
进一步的,在目标PGW向目标SGW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后,才向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关闭目标SGW与源PGW的数据通道,避免了通信数据的丢失,实现了车载终端通信的无缝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切换后的数据通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的一种子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的另一种子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改进后的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切换后的信令通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系统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PGW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SGW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应用在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时,其中,源线路为车载终端所属的地铁线路或铁路线路,目标线路为除源线路之外的某一条地铁线路或某一条铁路线路。
请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步骤S12: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步骤S13: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
步骤S14: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
步骤S15: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步骤S16: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步骤S17:所述源PGW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步骤S18:所述目标SGW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
步骤S19:所述目标SGW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进行改进,使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网关及基站能够按照改进后的LTE3GPP23.401协议为车载终端建立数据通道,建立的数据通道分别为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源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和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其中,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源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建立完毕后即可进行数据的传输,而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则需要在目标SGW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后,才能开始传输数据,并且目标SGW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关闭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源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的数据通道,使用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的数据通道。
其中“←→”表示双向通信。
步骤S13至步骤S17与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网关及基站按照现有技术中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进行数据通道建立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后的数据通道为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如图2所示。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所述目标PGW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建立会话请求)消息。
步骤S32:所述目标PGW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其中,目标PGW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建立下行数据通道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目标SGW建立与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所述目标SGW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CreateSessionResponse(建立会话响应)消息。
步骤S42:所述目标SGW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其中,目标SGW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与现有技术中建立上行数据通道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还包括: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APN(APNAccessPointName)、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QualityofService)参数、签约APN-AMBR(APNAggregateMaximumBitRate)、和所述目标SGW控制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
其中,所述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用于所述目标PGW建立承载的上下文信息,并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应用服务器建立IP会话。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改进后的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如下:
1:源eNodeB决定进行基于S1的切换,源eNodeB向源MME发送HandoverRequired消息,该消息中包括消息类型、切换类型、目标eNBID、目标TAI及需要转发的EPS承载等信息。
2:源MME选定合适的目标MME,通过S10接口发送ForwardRelocationRequest消息给目标MME,包含主要内容有UEEPSPDNConnections,此信元携带有该UE的所有PDN连接信息包含:UEID、UE安全上下文、UE网络能力、源SGW控制面的地址和TEID、APN、PDNaddress、目标eNBID、目标TAI、LinkedEPSBearerID(默认承载的ID)以及与LBI关联的所有专用承载的BearerContexts等。
在专用承载Contexts中,包含上行用户面的源SGW的地址和TEID以及源PGW上行用户面的地址和TEID。
3:目标MME选定相应的目标SGW,发送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到目标SGW,消息中包含每个承载的上下文(包括上行数据面源PGW的地址和TEID),目标MME控制面的TEID,Handover指示、目标PGW的地址(本发明新增加)等。
4:目标SGW根据目标MME发送来的承载信息,在本地建立承载相关的上下文(默认和专用承载),发送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到目标PGW,消息中携带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TEID(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以及控制面的TEID。
5:目标PGW根据目标SGW发送会话建立消息中的承载信息,在本地建立所有承载(默认和专用)上下文信息,与应用服务器建立IP会话,因为UE的IP为静态分配,此处PGW不给UE分配新的IP地址(动态IP分配方式,目标PGW会给UE分配新的PDNIP地址),目标PGW进行UE相应专用承载的filterID与远端服务器的IP的filterID绑定。目标PGW给目标SGW发送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携带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TEID,以及控制面的TEID,专用承载ID和Qos等参数,此步骤后,目标PGW可以给目标SGW发送下行用户面数据(此时还未得到目标eNB的用户面IP地址和TEID,下行数据还无法送出),目标SGW也可以给目标PGW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
6:目标SGW返回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给目标MME,携带目标SGW侧上行用户面地址和TEID(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以及控制面的TEID。
7:目标MME发送HandoverRequest消息给目标eNB,其中包括要建立的EPS承载的列表等内容,每个EPS承载的信息包括目标SGW的上行用户面IP地址和TEID值,EPS承载的Qos等。
8:目标eNB收到上述消息后会建立UE上下文,包括承载的信息,安全上下文等。目标eNB也回复HandoverRequestAck消息给目标MME,其中包含EPS承载建立结果的信息。对于每个成功建立的EPS承载,其信息包括下行数据在目标eNB侧的数据面IP地址和TEID值。如果目标eNB和源eNB之间不存在X2接口,需要通过S1接口来转发数据的话,那么目标eNB也需要将数据转发隧道的地址和TEID值上报给目标MME。
9:目标MME发送CreateIndirectDataForwardingTunnelRequest消息给目标SGW,将下行数据转发通道的地址和TEID值(目标eNB侧)通知目标SGW,转发通道从目标SGW到目标eNB间已经建立。目标SGW回复CreateIndirectDataForwardingTunnelResponse消息。包含了前转Tunnel在目标SGW侧的IP地址和TEID值。
10:目标MME发送ForwardRelocationResponse消息给源MME,将EPSBearersSetupResult通知源MME。在有前转Tunnel的情况下,前转通道在目标SGW侧的IP地址和TEID值也会在此消息中通知源MME。
11:在有前转隧道情况下,源MME发送CreateIndirectDataForwardingTunnelRequest消息给源SGW,携带转发通道在目标SGW侧的IP地址和TEID值通知源SGW。转发通道从源SGW到目标SGW间已经建立。源SGW回复CreateIndirectDataForwardingResponse,将转发通道在源SGW侧的IP地址和TEID值通知源MME。源MME将会把此信息转发给源eNB。
12:源MME发送HandoverCommand消息给源eNB,将目标eNB分配的需要转发的所有承载的地址和TEID通知给源eNB。
13:源eNB发送eNBStatusTransfer消息,此消息经源MME,目标MME,最终到达目标eNB。此消息将无损切换的EPSBearer的PDCP的状态通知目标eNB。
14:源eNB此时可以经过IndirectDataForwardingTunnel将下行数据转发给目标eNB。下行数据经源PGW和源SGW到达源eNB后,源eNB发现需要将数据向目标eNB转发,源eNB首先将数据发送到源SGW,源SGW转发数据到目标SGW,目标SGW将数据最终转发到目标eNB。
15:UE与目标eNB建立上下行同步后,发送HandoverConfirm消息给目标eNB,此时目标eNB可以将从源eNB转发过来的下行数据发送给UE,UE也开始发送上行数据,经目标eNB到目标SGW最后到源PGW。
16:目标eNB发送HandoverNotify消息给目标MME。
17:目标MME发送ForwardRelocationCompleteNotification消息给源MME。
18:源MME回应ForwardRelocationCompleteAcknowledge消息,数据前转完毕,源MME和目标MME启动相应的定时器,以便在切换结束后,删除相应的资源。
19:目标MME发送ModifyBearerRequest消息到目标SGW,将目标eNB侧用户面的IP地址和TEID值通知目标SGW。这样切换后的下行数据通道在目标SGW到目标eNB之间已经建立。
20:目标SGW将在第4步已经分配好的目标SGW的IP地址和TEID值,通过ModifyBearerRequest消息给源PGW,这样切换后的下行数据通道在源PGW到目标SGW之间的部分建立了起来。这样整个的源PGW到目标eNB之间的下行通道就建立完毕。下行数据就可以从源PGW,经由目标SGW以及目标eNB到达UE了。
21:源PGW更新相应的上下文,分配相应的上行专用承载在源PGW的用户面IP地址和TEID值,通过ModifyBearerResponse消息给目标SGW。
22:目标SGW收到源PGW的回应后,上行通道在目标SGW到源PGW的部分已经建立,目标SGW返回ModifyBearerResponse消息给目标MME。
23:当目标eNB←→目标SGW←→源PGW的上下行用户面数据通道已经建立完毕的情况下,目标SGW通过消息ModifyBearerRequest通知目标PGW可以发送下行数据到目标SGW了。
24:目标PGW通过消息ModifyBearerResponse告诉目标SGW,已经开始发送下行数据。
25:目标SGW接收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通过消息DeleteSessionRequest,通知源PGW不需要再发送下行数据到目标SGW,源PGW接收到此消息后,将删除他与外部智能服务器的IP会话,并通过消息DeleteSessionResponse通知目标SGW。
26:目标SGW接收到源PGW发送的DeleteSessionResponse(删除会话应答)后,清除本地的与源PGW会话相关的上下文(默认承载、专用承载、源PGW数据面的IP地址和TEID及信令面的TEID等)。
其中,图3中UE表示车载终端,S-eNB表示源eNB,T-eNB表示目标eNB,S-MME表示源MME,T-MME表示目标MME,S-sGW表示源SGW,T-sGW表示目标SGW,S-pGW表示源PGW,T-pGW表示目标PGW,HSS为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ZC_S为源线路的EPC中的应用服务器,ZC_T为目标线路的EPC中的应用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4、消息5、消息23、消息24和消息25为在现有技术中LTE3GPP23.401协议的5.5.1.2部分的基础上新增加的消息,其中,消息4和消息5对应图1示出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中的步骤S11和步骤S15,消息23、消息24和消息25对应图1示出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中的步骤S18和步骤S19。其中,消息4中的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即步骤S31中的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消息5中的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即步骤S41中的第二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消息1至消息22完成了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源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和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的建立。
消息1至消息25完成的车载终端的信令通道为车载终端←→目标基站←→目标MME←→目标SGW←→目标PGW←→目标线路的应用服务器,如图6所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示出的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系统,请参见图7,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系统包括:目标PGW71、目标SGW72、目标基站73和源PGW74。
目标PGW71、目标SGW72和目标基站73均属于目标线路的EPC,源PGW74属于源线路的EPC。
目标PGW71,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SGW72的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72,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PGW71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73的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74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向所述目标PGW71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71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72,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71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74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74停止向所述目标SGW72发送数据。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73,用于建立与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SGW72的上行数据通道。
源PGW74,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SGW72的下行数据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PGW71的具体结构可以为:第一接收单元81和第一建立单元82,如图8所示。
第一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
第一建立单元82,用于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SGW72的具体结构可以为:第二接收单元91和第二建立单元92,如图9所示。
第二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第二建立单元92,用于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移动通信网络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时,包括: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分组数据网网关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服务网关SGW的下行数据通道,及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及所述目标基站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所述源PGW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
所述目标SGW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分组数据网网关PGW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服务网关SGW的下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PGW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建立会话请求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
所述目标PGW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SGW建立与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的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SGW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建立会话响应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所述目标SGW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还包括: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和所述目标SGW控制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
所述IMSI、APN、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的ID和Qos参数、签约APN-AMBR用于所述目标PGW建立承载的上下文信息,并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应用服务器建立IP会话。
5.一种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在车载终端从源线路的移动通信网络EPC切换到目标线路的EPC时,包括: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P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所述目标S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源线路的EPC中的源PGW的上行数据通道,及向所述目标PGW发送下发数据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目标PGW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目标SGW,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目标PGW已经发送下行数据的指示后,向所述源PGW发送删除会话消息,以使所述源PGW停止向所述目标SGW发送数据;
所述目标线路的EPC中的目标基站,用于建立与所述车载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和下行数据通道,及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上行数据通道;
源PGW,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PGW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S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SGW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目标SGW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一CreateSessionRequest消息;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SGW侧下行用户面的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SGW的下行数据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SGW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PGW发送的携带有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第二CreateSessionResponse消息;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目标PGW上行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符,建立与所述目标PGW的上行数据通道。
CN201510906113.2A 2015-12-09 2015-12-09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430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6113.2A CN105430704B (zh) 2015-12-09 2015-12-09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6113.2A CN105430704B (zh) 2015-12-09 2015-12-09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704A true CN105430704A (zh) 2016-03-23
CN105430704B CN105430704B (zh) 2019-02-12

Family

ID=5550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6113.2A Active CN105430704B (zh) 2015-12-09 2015-12-09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070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756A (zh) * 2016-01-11 2016-06-08 平顶山学院 车载lte ue跨epc切换时的网络移交方法
CN106697001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线路条件的列车移动授权处理方法
CN108702673A (zh) * 2016-02-12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减少由于切换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CN110167053A (zh) * 2019-07-11 2019-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上行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4071606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及控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3GPP TS 23.401(V13.4.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access (Release 13)》", 22 September 2015 *
HUAWEI: "Mobile Relay PGW Relocation for Path Optimization(R3-121656)", 《3GPP TSG RAN WG3 #77 MEETING》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756A (zh) * 2016-01-11 2016-06-08 平顶山学院 车载lte ue跨epc切换时的网络移交方法
CN105657756B (zh) * 2016-01-11 2018-10-09 平顶山学院 车载lte ue跨epc切换时的网络移交方法
CN108702673A (zh) * 2016-02-12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减少由于切换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CN108702673B (zh) * 2016-02-12 2021-09-17 苹果公司 用于减少由于切换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CN106697001A (zh) * 2016-12-21 2017-05-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线路条件的列车移动授权处理方法
CN106697001B (zh) * 2016-12-21 2018-10-30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跨线路条件的列车移动授权处理方法
CN110167053A (zh) * 2019-07-11 2019-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上行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0167053B (zh) * 2019-07-11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双通移动终端上行通道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4071606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及控制设备
CN114071606B (zh) * 2020-08-06 2023-10-27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及控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704B (zh)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667B (zh) 一种实现基站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基站装置
CN105430704A (zh) 车载终端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3096404B (zh) 支持组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JP6164219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21155B (zh) 一种实现流迁移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61205A (zh) 一种网关更新信息通知方法及控制器
KR20150000781A (ko) SDN 기반 LTE Network 구조 및 동작 방안
CN105657756B (zh) 车载lte ue跨epc切换时的网络移交方法
KR101017458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5409285B (zh) 一种控制承载切换的设备和控制方法
US10154407B2 (en) IP aggregation for LTE-based mobile networks
CN103686908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直连通讯终端会话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131251A (zh) 一种进行数据前转的方法
CN105517073A (zh) Lte组网架构及核心网跨线切换信令与数据通信方法
CN104853344B (zh) 一种选择分流网关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7251611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3517357A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98370B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的释放系统及方法
CN103546985A (zh) 一种ue发起承载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3379569A (zh) 流迁移的触发方法及装置
CN105611590B (zh) 一种车载接入单元的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083051B (zh) 一种业务通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56326B (zh) 一种实现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41657A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的释放方法和mrn
CN103313327A (zh) 支持中继节点切换的方法、供者基站和中继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