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0665A -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0665A
CN105430665A CN201510862888.4A CN201510862888A CN105430665A CN 105430665 A CN105430665 A CN 105430665A CN 201510862888 A CN201510862888 A CN 201510862888A CN 105430665 A CN105430665 A CN 105430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ndard
address
data bag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28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0665B (zh
Inventor
吴巧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28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0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changing topologies, e.g. ad-ho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通过本发明,能够解决多种制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中不同制式基站的接入汇聚问题。

Description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长期演进(LTE)技术,LTE在通信技术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GSM做为目前现网中用户数最多的通信网也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数据流量需求飞速增长,室内数据业务已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如何有效实现GSM、TD-SCDMA、WCDMA、TD-LTE以及FDD-LTE等多种制式的组合混合规模组网引起了业内积极的关注。
所谓的混合规模组网,即两种以上不同制式的基站汇聚接入到一个多模本地网关后,通过多模本地网关分别接入到各自对应的不同制式的核心网。例如,由TD-LTE和GSM基站、TD-LTE和GSM双模本地网关、GSM系统网关、GSM核心网、EPC核心网组成的TD-LTE和GSM混合规模组网。
多模混合规模组网可有效的节省硬件成本与工程成本,如何实现多模本地网关对不同制式基站的接入汇聚,是混合规模组网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多种制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中不同制式基站的接入汇聚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包括:
业务汇聚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业务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核心网接入模块,用于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实施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使得不同制式基站能接入汇聚到多模本地网关后,再分别接入到不同制式的核心网,从而解决了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等多种模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里不同制式基站接入汇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硬件环境;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包括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实施例,还包括相应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网关实施例,以及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实施例。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硬件环境,包括第一制式基站(例如TD-LTE基站)、第二制式基站(例如TD-SCDMA基站)、多模本地网关、第一制式核心网(例如4G核心网)、第二制式网关(例如TD-SCDMA系统网关)和第二制式核心网(例如3G核心网)。其中,多模本地网关通过第二制式网关与第二制式核心网连接。此外,上述第二制式可还为GSM,对应的第二制式网关为GSM系统网关,第二制式核心网为2G核心网。
基于上述硬件环境,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是基于多模本地网关的角度,对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进行的说明,故本实施例下述步骤S101-S103以及步骤S104-S106的执行主体可为多网混合规模组网中的多模本地网关。各步骤详细说明如下:
S101,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可预先通过制式1基站(即第一制式基站)的操作维护终端设置制式1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即第一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制式1基站的业务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同理,可通过制式2基站(即第二制式基站)的操作维护终端设置制式2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即第二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制式2基站的业务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制式2网关供制式2基站接入的IP地址。
S102,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基于上述的数据包的地址设置,当多模本地网关检测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自己SCTP服务端IP地址时,则认为是来自制式1基站的数据包(即第一基站数据包);
S103,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具体的,若多模本地网关确定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则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一制式核心网的IP地址;然后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后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类似的,若多模本地网关确定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则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的IP地址;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后发往第二制式网关。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在执行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步骤之后,还需保存该数据包对应的连接记录(即与上述制式1基站的连接),例如记录发送该数据包的基站的业务IP地址、以及接收该数据包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以区分不同的制式1基站的数据包;其中,多模本地网关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第一制式基站或第二制式基站。
基于此,上述步骤S103中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时具体可为:若多模本地网关确定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则把此类数据包的源IP地址修改为多模本地网关与制式1核心网(即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本端IP地址,目的地址修改为制式1核心网的IP地址,并加入和保存本次连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通过端口信息以区分不同的制式1基站;最后打上和制式1核心网通信的VLANID发往制式1核心网。
类似的,上述步骤S103中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具体可为:若多模本地网关确定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则把此类数据包的源IP地址修改为多模本地网关跟制式2网关(即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本端IP地址,目的地址换成制式2网关供制式2基站接入的IP地址;并加入和保存本次连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以区分不同的制式2基站;最后打上和制式2网关通信的VLANID发往制式2网关,通过制式2网关接入制式2核心网(即第二制式核心网)。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还可包括步骤:
S104,接收到由核心网返回的数据包,返回的数据包包括由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带有第一标记的数据包,以及第二制式核心网通过第二制式网关发送的带有第二标记的数据包;
S105,根据数据包的标记信息确定返回的数据包为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或者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
S106,若为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一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若为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二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
即当多模本地网关收到制式1核心网或制式2网关来的数据包时,先去掉数据包的VLANID,然后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或者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以转发给对应的制式1或者制式2基站。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或者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的原理为:通过之前保存的连接记录中的端口信息确定该数据包的转发目标,再根据所述转发目标进行数据包目的地址的转换,具体可为: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或者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多模本地网关通过大部分模块属于共用模块,不同制式的业务模块单独处理,使得不同制式基站能接入汇聚到多模本地网关后,再分别接入到不同制式的核心网从而解决了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多种模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里不同制式基站接入汇聚的问题。
基于上述硬件环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主要从系统角度出发,对本发明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第一制式基站向多模本地网关发送第一基站数据包,第一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
S202,第二制式基站向多模本地网关发送第二基站数据包,第二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1、S202的执行不分先后顺序。
S203,多模本地网关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通过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S203中多模本地网关进行不同制式基站的接入汇聚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所述,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上述步骤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还可包括步骤:
S204,第一制式核心网向多模本地网关发送带有第一标记的数据包;
S205,第二制式核心网通过第二制式网关向多模本地网关发送带有第二标记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上述步骤S204、S205的执行不分先后顺序。
S206,多模本地网关接收到由核心网返回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标记信息确定返回的数据包为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或者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若为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一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若为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二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多模本地网关通过大部分模块属于共用模块,不同制式的业务模块单独处理,使得不同制式基站能接入汇聚到多模本地网关后,再分别接入到不同制式的核心网从而解决了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等多种模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里不同制式基站接入汇聚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以下对可用于执行上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的系统进行说明。图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6示例,本实施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包括业务汇聚模块410、业务识别模块420以及核心网接入模块430,其中:
业务汇聚模块41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业务识别模块420,用于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核心网接入模块430,用于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核心网接入模块430包括:
第一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一制式核心网的IP地址;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后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第二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的IP地址;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后发往第二制式网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制式可为TD-LTE,第二制式可为GSM;或者,所述第一制式可为TD-LTE,第二制式可为TD-SCDMA。
图7示例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包括业务汇聚模块410、业务识别模块420以及核心网接入模块430,此外还包括业务分发模块440.
其中,业务汇聚模块410、业务识别模块420以及核心网接入模块430的功能可参考上一系统实施例所述。
此外,所述业务汇聚模块410还用于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之后,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连接记录;所述连接记录包括基站的业务IP地址、以及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多模本地网关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第一制式基站或第二制式基站;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核心网接入模块430中,所述第一接入单元,还用于在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前,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一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所述第二接入单元,还用于在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前,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二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
本实施例的业务分发模块440,用于若接收到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一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若接收到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二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业务分发模块440可包括:
第一分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
第二分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基站。
根据在上述示例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实施例,通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使得不同制式基站能接入汇聚到多模本地网关后,再分别接入到不同制式的核心网,从而解决了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等多种模式的两两任意组合混合规模组网里不同制式基站接入汇聚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前述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出于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另外,在本发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任意实施例指定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指定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前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
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包括:
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一制式核心网的IP地址;
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后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所述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发往第二制式网关,包括:
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的IP地址;
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后发往第二制式网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之后还包括:
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连接记录;所述连接记录包括基站的业务IP地址、以及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多模本地网关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第一制式基站或第二制式基站;
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前还包括,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一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
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前还包括,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二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一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
若接收到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二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基站。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为TD-LTE,第二制式为GSM;
或者,所述第一制式为TD-LTE,第二制式为TD-SCDMA。
8.一种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汇聚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的SCTP服务端IP地址的第一基站数据包,以及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供第二制式基站接入的IP地址的第二基站数据包;
业务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为第一基站数据包或第二基站数据包;
核心网接入模块,用于若为第一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若为第二基站数据包,处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并发往第二制式网关,以通过第二制式网关接入第二制式核心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一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一制式核心网的IP地址;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后发往第一制式核心网;
第二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源IP地址设为多模本地网关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本端IP地址,将所述第二基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第二制式网关的IP地址;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后发往第二制式网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汇聚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之后,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连接记录;所述连接记录包括基站的业务IP地址、以及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多模本地网关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第一制式基站或第二制式基站;
所述第一接入单元,还用于在对第一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一制式核心网通信的第一标记之前,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一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
所述第二接入单元,还用于在对第二基站数据包打上标识与第二制式网关通信的第二标记之前,根据连接记录对第二基站数据包加入对应的多模本地网关的端口信息;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系统还包括,
业务分发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第一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一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若接收到第二制式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去掉数据包的第二标记,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
其中,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对应的第一制式基站;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处理所述数据包并发往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记录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制式基站的业务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为所述业务IP地址,将数据包发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基站。
CN201510862888.4A 2015-11-30 2015-11-30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430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2888.4A CN105430665B (zh) 2015-11-30 2015-11-30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2888.4A CN105430665B (zh) 2015-11-30 2015-11-30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665A true CN105430665A (zh) 2016-03-23
CN105430665B CN105430665B (zh) 2018-12-28

Family

ID=5550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2888.4A Active CN105430665B (zh) 2015-11-30 2015-11-30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06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52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ctp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110636527A (zh) * 2019-09-27 2019-12-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集中式son的方法及系统
CN114501595A (zh) * 2022-01-19 2022-05-13 陕西立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5g组网工程管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351A (zh) * 2006-11-20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及其信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1198150A (zh) * 2006-12-06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多制式无线网络中实现分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00067493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IMS Based Services for Legacy CS UE with Home Node B Access
CN102143498A (zh) * 2011-01-28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联合通信的方法、系统及无线网络控制设备
CN102695291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4349415A (zh) * 2013-08-01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22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351A (zh) * 2006-11-20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及其信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1198150A (zh) * 2006-12-06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多制式无线网络中实现分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00067493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IMS Based Services for Legacy CS UE with Home Node B Access
CN102143498A (zh) * 2011-01-28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联合通信的方法、系统及无线网络控制设备
CN102695291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4349415A (zh) * 2013-08-01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22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52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ctp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106713523B (zh) * 2016-12-16 2019-12-13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ctp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110636527A (zh) * 2019-09-27 2019-12-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集中式son的方法及系统
CN114501595A (zh) * 2022-01-19 2022-05-13 陕西立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5g组网工程管理系统
CN114501595B (zh) * 2022-01-19 2024-04-26 陕西立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5g组网工程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665B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2089B (zh) 消息推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208974A1 (en)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ntro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GB201308163D0 (e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322021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1662504A (zh)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26925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5430665A (zh)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54521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和系统
CN102238530A (zh) 一种为mtc设备扩展ue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79973A (zh) 一种虚拟集群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222370B (zh) 使用故障定位报文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87221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3037329B (zh) 短信功能测试平台和短信功能测试方法
CN104484619B (zh) 一种解决客户端多逻辑通道访问pkcs#15文件冲突的方法
CN105392155A (zh) 适用于移动网系仿真的虚实互联网关及其实现仿真的方法
CN104717640A (zh) 一种基于定位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2742317B (zh)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2938704A (zh) 接入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97306A (zh) 一种配网子站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9068313A (zh) 一种多模制式的网络切换方法与系统
CN106330787B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80113A (zh) 一种LTE基站(eNB)的模拟测试方法
CN106506176A (zh) 一种策略和计费规则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4023091A (zh) 一种多链路融合方法及设备
CN102761914A (zh) M2m平台、终端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4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9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