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2113B - 隧道挖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挖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22113B CN105422113B CN201510339060.0A CN201510339060A CN105422113B CN 105422113 B CN105422113 B CN 105422113B CN 201510339060 A CN201510339060 A CN 201510339060A CN 105422113 B CN105422113 B CN 1054221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 housing
- face
- ground
- cutterhead
- rota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针对通过将刀盘抵压于地基的同时进行旋转以对地基进行挖掘的装置,能够低成本地防止刀盘的损伤。一种用于在地基中水平地挖掘隧道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隧道挖掘装置,该隧道挖掘装置的前端部具有通过围绕该隧道挖掘装置的中心轴旋转,对地基进行挖掘的刀盘,该刀盘包括设置于平面状的前端面的挖掘刀片,以及突状部,其自该前端面突出设置,当该刀盘旋转时,所述突状部保持由于该挖掘刀片削切地基所产生的沙土,并使所述沙土覆盖所述前端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地基中挖掘隧道的隧道挖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在地基中挖掘隧道的方法,基于圆筒状的挖掘装置,先对隧道的外环部对应位置的地基进行圆环状的挖掘,再对残留在挖掘装置的内侧的圆柱状地基进行挖掘的隧道构筑方法已被提出。
作为用于以这样的方法挖掘隧道的挖掘装置,该案申请人提出了在装置的前方具有安装有多个挖掘刀片的圆环状刀盘,通过将该刀盘抵压于地基的同时使其旋转,对地基进行圆环状挖掘。(参考发明文献1)
发明文献1:特开2014-5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在上述挖掘装置中,刀盘时常处于抵压地基的状态,以1分钟转3圈左右的速度旋转。为此,特别是在对基岩等坚硬的地基进行挖掘时,刀盘会由于与地基,特别是与坚固的基岩或岩石的摩擦而减速,出现破洞。这样,刀盘出现了破洞,就无法保持挖掘工作所必要的强度,需要将挖掘工作暂停以修补刀盘,导致挖掘工作的延迟。
为了防止这样的刀盘破损,人们考虑到增加构成刀盘的钢板的厚度,或将刀盘的材料变更为耐磨性高的材料。然而,这些方法会造成刀盘的制造费用高昂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通过将刀盘抵压于地基的同时使其旋转以对地基进行挖掘的装置,能够低成本地防止刀盘的损伤。
本发明的挖掘装置为用于在地基中水平地挖掘隧道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隧道挖掘装置,该隧道挖掘装置的前端部具有通过围绕该隧道挖掘装置的中心轴旋转,对地基进行挖掘的刀盘。该刀盘具备:设置于平面状的前端面的挖掘刀片;突状部,其自该前端面突出设置,当该刀盘旋转时,该突状部保持该挖掘刀片削切地基所产生的沙土并使其覆盖该前端面。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刀盘的前端面是平面状的,通过设置在刀盘的前端面的突状部而使沙土覆盖前端面,因此可防止基岩和岩石直接对刀盘的前端面进行撞击,由此,防止刀盘的损伤。此外,本发明中,只需设置突状部,因此能压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地,突状部是沿径向延伸的突状肋。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结构,突状肋沿径向延伸,也就是说,垂直于刀盘的旋转方向,在刀盘旋转时能够切实地保持沙土。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地,隧道挖掘装置为圆筒状,刀盘为圆环状。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地,突状部相对于前端面的高度,比挖掘刀片相对于前端面的高度低。
根据本申请发明,针对通过将刀盘抵压于地基的同时使其旋转以对地基进行挖掘的装置,能够低成本地防止刀盘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挖掘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挖掘装置的沿长度方向竖直截断的截面图;
图3为图7中沿III-III的截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挖掘装置的正面图;
图5为图4中沿V-V的截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挖掘装置的刀片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为图2中沿VII-VII的截面图;
图8为图2中沿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为图2中沿IX-IX的截面图;
图10为挖掘地基时的图4中沿V-V的截面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挖掘装置中运送挖掘土的方法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挖掘装置及隧道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挖掘装置10,图1为立体图,图2为沿长度方向竖直截断的截面图,图3为图7中沿III-III的截面图,图4为正面图,图5为图4中沿V-V的截面图,图6为刀片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为图2中沿VII-VII的截面图,图8为图2中沿VIII-VIII的截面图,图9为图2中沿IX-IX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挖掘装置10包括圆筒状的壳体12、设置于壳体12的挖掘进行方向(以下称为前方)的前端的挖掘机构14、用于将挖掘地基时产生的挖掘土排出的挖掘土排出机构16,以及用于推进挖掘机构14的推进机构18。
壳体12由从前方依次相连的旋转部壳体20、第一固定部壳体22、第二固定部壳体24以及第三固定部壳体26构成。
旋转部壳体20具有形成前端面的圆环状前端面部20A、自前端面部20A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筒体20B以及自前端面部20A的内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内筒体20C。
此外,第一固定部壳体22、第二固定部壳体24和第三固定部壳体26分别由与旋转部壳体20的外筒体20B大致同径形成的圆筒状的外筒体22B、24B和26B;设置在外筒体22B、24B和26B内的,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0C大致同径形成的圆筒状的内筒体22C、24C和26C;及连结内筒体22C、24C、26C与外筒体22B、24B、26B的多个支撑部件(图未示)构成。这些壳体20、22、24和26均由钢材制成。并且,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之间形成间隙20D,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位于比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
构成旋转部壳体20、第一固定部壳体22、第二固定部壳体24和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内筒体20C、22C、24C、26C和外筒体20B、22B、24B、26B与下文将详细描述的挖掘机构14的旋转轴同心同轴地设置,这样,内筒体20C、22C、24C、26C和外筒体20B、22B、24B、26B之间形成环状空间。支撑部件为棒状或板状的钢材,其数量可支撑外筒体20B、22B、24B和26B承受作用于外筒体的土的压力,并以内筒体20C、22C、24C和26C的中心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在圆周方向和轴方向具有适当的间隔,通过这样的设置将内筒体20C、22C、24C、26C和外筒体20B、22B、24B、26B连结。并且,推进机构18收容于内筒体20C、22C、24C、26C和与外筒体20B、22B、24B、26B之间的环状空间。
旋转部壳体20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旋转。且旋转部壳体20和第一固定部壳体22之间,设有轴承等介于其中以提高滑动能力的元件。
此外,第二固定部壳体24的内筒体24C和外筒体24B的前端部收容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和外筒体22B的后端部之间的空间内。基于这样的结构,第二固定部壳体24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在轴方向上滑动。
与此相同,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内筒体26C和外筒体26B的前端部收容于第二固定部壳体24的内筒体26C和外筒体26B的后端部之间的空间内。基于这样的结构,第三固定部壳体26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壳体24,在轴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固定部壳体22与第二固定部壳体24的连接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壳体24与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连接部也可以设有引导轴方向滑动的引导部件。
如图2所示,挖掘机构14具备形成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具有多个挖掘刀片的刀片部(刀盘)30、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壳体22内的减速机32以及电动机34。
如图2和图4所示,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上,圆周方向上间隔形成多个开口36,外部与旋转部壳体20内的空间20E通过开口36连通。
如图4所示,刀片部30包括在旋转部壳体20的平面状前端面部20A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滚动片38、设置在形成于前端面部20A的开口36的边缘的板状削孔片40、以及安装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突状肋39。
突状肋39为,例如,SS400(旧JIS规格的SS41)等钢材制成的角棒。如图4至图6所示,突状肋39在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大致沿径向自内缘延伸至外缘,并且在旋转部壳体20的侧面的前方部沿轴方向延伸。而且,该突状肋39,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将挖掘产生的沙土以覆盖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表面的状态保持。
本实施例中,突状肋39为宽30mm且高30mm的角棒,以圆周方向上邻接的突状肋39之间间隔200mm的状态设置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此外,这些突状肋39与旋转部壳体20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垂直。为了将沙土以覆盖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表面的状态保持,突状肋39相对于径向的角度最好为30°以下。也就是说,突状肋39的相对于旋转方向(圆周方向)的角度最好为60°~120°。并且,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的突状肋39垂直于滚动片38的旋转方向延伸,其他突状肋39平行于削孔片40而延伸。
而且,突状肋39相对于前端面部20A的高度低于滚动片38的高度,且低于削孔片40的高度。这是因为,在突状肋39相对于前端面部20A的高度高于滚动片38和削孔片40的情况下,突状肋39抵触要挖掘的地基,导致无法通过这些刀片挖掘地基。另外,一般的滚动片38和削孔片40的高度为50mm,突状肋39的高度需要在50mm以下。此外,为了能在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表面上保持足以保护旋转部壳体20的厚度的沙土,突状肋39的高度最好在10mm以上。
另外,如图2所示,旋转部壳体20的后端部经由环33安装有销齿条35。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内的电动机34与减速机32相连,减速机32上安装有小齿轮37。安装于减速机32的小齿轮37与安装于旋转部壳体20的销齿条35相互咬合。这样,电动机34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减速机32增大扭矩传送到旋转部壳体20,旋转部壳体20以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一~第三固定部壳体22、24和26旋转。
各滚动片38被设置在半径方向的不同位置。这样,旋转部壳体20在圆周方向旋转时,各个滚动片38经过的轨迹呈在半径方向大致等间隔的同心圆,能够不考虑直径地进行均匀的挖掘。
此外,削孔片40的前端为锐利的刀片,在旋转部壳体20旋转时,将由滚动片38切割后的切割面整理平坦。
如图9所示,挖掘土排出机构16具备:将旋转部壳体20内的空间20E沿圆周方向分割成多个腔室20F的,设置于旋转部壳体20内的空间20E内的多个板材42;固定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部,以向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延伸的形式安装的闭锁板块44;以及用于向地基喷射水,其喷出口设置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表面的喷射管(图未示)。
各板材42的前端分别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削孔片40的安装处的背面相连,垂直于前端面部20A设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板材42虽然垂直于前端面部20A设置,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为越往后方越倾向旋转部壳体20的圆周方向。这样,通过在旋转部壳体20内设置板材42,提高了旋转部壳体20的刚性。
闭锁板块44被设置为,将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之间的间隙20D的圆周方向的最低处到规定的高度的部分(本实施例中,最低处到圆周方向两侧分别约120°的部分)封闭起来。
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推进机构18由前方轴向千斤顶52、后方轴向千斤顶50、前方径向千斤顶54、后方径向千斤顶56以及用于辅助的推进千斤顶57构成。
前方轴向千斤顶52从第一固定部壳体22跨至第二固定部壳体24,收容于内筒体22C、24C和外筒体22B、24B之间,前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支撑部件,后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壳体24的支撑部件。
后方轴向千斤顶52从第二固定部壳体24跨至第三固定部壳体26,收容于内筒体24C、26C和外筒体24B、26B之间,前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壳体24的支撑部件,后端固定于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支撑部件。
这些前方的轴方向千斤顶52和后方轴向千斤顶50与其他部件不相互干涉,以适合的间隔在圆周方向上多个设置。
前方径向千斤顶54收容于第一固定部壳体22内。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外筒体22B在对应前方径向千斤顶54的位置形成开口,前方径向千斤顶54能够伸缩,从而可通过这个开口向挖掘装置10的径方向外部突出。
后方径向千斤顶56收容于第三固定部壳体26内。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外筒体26B在对应后方径向千斤顶56的位置形成开口,后方径向千斤顶56能够伸缩,从而可通过这个开口向挖掘装置10的径方向外部突出。
推进千斤顶57设置于挖掘装置10的后端部下方,能够向挖掘装置10的后方伸缩。
另外,这些前方轴向千斤顶52、后方轴向千斤顶50、前方径向千斤顶54、后方径向千斤顶56以及用于辅助的推进千斤顶57与控制装置(图未示)相连,通过控制装置得到油压供给。
架台70水平地保持在挖掘装置10的内侧空间的后部。
此外,如图2所示,挖掘系统1的挖掘土排出机构16,包括挖掘土接收板100、筛子机构102、料斗104、岩石粉碎机106和传送带81。
挖掘土接收板100为自旋转部壳体20的内侧向后方水平延伸的板材。挖掘土接收板100与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内面的下端等高设置,具有使旋转部壳体20和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0C、22C之间不产生间隙的宽度。
筛子机构102与挖掘土接收板100的后端相连并向后方水平延伸。筛子机构102以规定的间隔呈格子状或者平行地设置有钢板,使规定的大小(例如,25cm以下)的岩石和沙土掉落其下方,这个大小以上的岩石无法落下。筛子机构102的前端与挖掘土接收板100的后端相连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此外,挖掘土接收板100和筛子机构102设置在高度低于架台70的位置。
传送带81的前端位于筛子机构102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另外,第一固定部壳体22、第二固定部壳体24和第三固定部壳体26的内筒体22C、24C和26C的下方有规定的宽度的缺口,传送带81设置在这个缺口部分。传送带81向后方延伸,在挖掘装置10的后部向斜上方倾斜,后端位于后方的传送带81的上方。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挖掘装置的内侧空间不仅限于内筒体22C、24C和26C的内侧,还包括上述这样内筒体22C、24C和26C被切开而形成的向装置中心开口的空间。
料斗104位于筛子机构102的正下方,并且,位于传送带81的上方,具有越往下面其横截面积越小的形状。通过筛子机构102落下的挖掘土,被料斗104引导并落在传送带81上。
粉碎机106是具有螺杆形状的粉碎片的二轴式粉碎机。这样的粉碎机,例如,可以采用MMD公司制造的筛分碎石机(sizer)。粉碎机106的前部上端与筛子机构102的后端相连,后端位于架台70的下方,设置于传送带81的正上方。另外,粉碎机106的后方位于比前方位高的位置,例如,以10度左右的倾斜设置。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利用隧道挖掘系统构筑隧道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首先,利用挖掘装置10水平地以圆环截面状对地基进行挖掘,然后,用碎石机62挖掘残留的中心部的地基,这样来构筑圆形截面的隧道。
下面,将对利用挖掘装置10对地基进行圆环截面状挖掘的方法进行说明。
挖掘地基时,利用推进机构18推进挖掘装置10,旋转部壳体20相对于固定部壳体22、24和26旋转,同时,利用挖掘土排出机构16将挖掘土排出。
为了推进挖掘装置10,首先,使后方径向千斤顶56沿径向朝外方伸长以抵压周围的地基。其后,利用周围的地基对后方径向千斤顶56的反作用力,使后方轴向千斤顶50伸长。这样,相对于第三固定部壳体26,旋转部壳体20、第一固定部壳体22和第二固定部壳体24向前方推出。这时,通过旋转部壳体20的旋转,利用滚动片38和削孔片40对地基进行圆环状挖掘。
也就是说,在利用推进机构18将旋转部壳体20的刀片部30抵压在地基上的状态下,使挖掘机构14的电动机34旋转。电动机34的旋转力由减速机32传递后扭矩增大,通过小齿轮37和销齿条35使旋转部壳体20旋转。旋转部壳体20旋转时,首先,地基的截面被刀片部30的滚动片38挖掘成断面锯形状,继而,利用削孔片40将表面的凹凸部分削平。这样就能圆环形地挖掘地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上设有向径向延伸的突状肋39。另外,因为旋转部壳体20向前方抵压,因此旋转部壳体20旋转以挖掘地基时产生的挖掘土82,如图10所示,进入突状肋39之间。然后,这样进入突状肋39之间的挖掘土82在旋转部壳体20旋转时,以覆盖前端面部20A的状态由突状肋39保持,与旋转部壳体20一起旋转。
在此,因为使刀片部30向地基加压,特别是在挖掘坚固的基岩的情况下,基岩会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接触。另外,由旋转部壳体20旋转产生的挖掘土包括未被滚动片38和削孔片40粉碎的岩石。若这样的岩石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碰撞,会造成前端面部20A破损。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突状肋39安装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因此挖掘基岩等形成的岩石与被突状肋39保持的沙土82接触。这样,能够防止基岩和岩石与前端面部20A直接碰撞而导致刀片部30的破损。
此外,使旋转部壳体20旋转而挖掘地基时,前方轴向千斤顶52分别以不同的长度伸长,能够调整挖掘装置10的挖掘进行方向。也就是说,例如,与位于装置上方的前方轴向千斤顶伸长的长度相比,位于装置下方的前方轴向千斤顶52伸长的长度更长,能使旋转部壳体20和第一固定部壳体22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壳体24朝向斜上方。
其次,前方径向千斤顶54沿径向朝外方伸长以抵压周围的地基。然后,在前方径向千斤顶54受到周围地基的反作用力的状态下,后方轴向千斤顶50收缩。这样,第三固定部壳体26被向第一固定部壳体22拉近。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挖掘装置10能够前进。
另外,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采用推进千斤顶57使挖掘装置10前进。也就是说,首先,前方和后方的径向千斤顶54和56回缩。在这样的状态下,推进千斤顶57在安装于已经挖掘完成的隧道内的内模的反作用力下伸长。通过这样,挖掘装置10前进。而后,前方和后方的径向千斤顶54和56中至少一边沿径向朝外方伸长以抵压周围的地基。接着,推进千斤顶57回缩,在推进千斤顶57的后方位置装入新的内模。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挖掘装置10能够前进。
在上述推进和挖掘进行的同时,由挖掘装置10的挖掘产生的挖掘土被送到装置的后方。
由刀片部30挖掘地基产生的挖掘土与从喷射管喷射出的水经过搅拌,提高了流动性。然后,挖掘土从在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处形成的开口36进入并收容于旋转部壳体20内的腔室20F。接着,收容于腔室20F内的挖掘土从间隙20D向挖掘装置10的内侧空间(即内筒体22C的内侧)排出。
这时,由于利用闭锁板块44,将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和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之间的间隙20D的自圆周方向的最低处到规定高度的部分封闭起来,所以旋转到规定高度的腔室20F内的挖掘土向内筒体的内侧空间排出。这样,被运送至装置内侧的挖掘土积聚在下方,能避免堵塞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后端和第一固定部壳体22的内筒体22C的前端之间的间隙20D。
此外,在利用上述挖掘装置10对地基进行圆环状的挖掘的同时,利用碎石机62挖掘由挖掘装置10进行了圆环状挖掘的部分的内侧的地基。
接下来,对将挖掘地基后产生的挖掘土运送往装置后方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运送挖掘土的方法的概要图。
如上所述,利用刀片部30对地基进行圆环状挖掘后,由挖掘产生的包括岩石等物的挖掘土110收容于旋转部壳体20内,从间隙20D的没有被闭锁板块封闭的部分落下,向挖掘装置10的内侧空间排出。
如上所述,由于滚动片38通过的轨迹为在半径方向上大致等间隔(例如8cm)的同心圆,这样,从旋转部壳体20排出的挖掘土110的大小约为8cm。而后,从旋转部壳体20排出的挖掘土110在挖掘土接收板100上堆积,在挖掘进行时被送至筛子机构102。
由于大部分被送至筛子机构102的挖掘土110的直径较小,挖掘土110的大部分通过筛子机构102落下,并且通过料斗104的引导落到传送带81上。
这样,从旋转部壳体20排出的挖掘土110的大部分通过筛子机构102落在传送带81上,由传送带81运至装置后方。
此外,利用刀片部30圆环状地挖掘地基后残留的圆柱状地基120由碎石机62进行破碎。另外,这样由碎石机62破碎地基120而产生的挖掘土包括直径约1m的岩石。然后,由碎石机62破碎地基120而产生的挖掘土被送至粉碎机106,并被粉碎至直径25cm以下。这样,由粉碎机106粉碎的挖掘土落在传送带81上,与通过筛子机构102落在传送带81上的挖掘土一同被送向后方。此外,这个时候,由碎石机62破碎地基120而产生的挖掘土也可通过筛子机构102落在传送带81上面。
进一步地,在挖掘装置10进行挖掘而前进时,残留的圆柱状地基120的端部(后端)到达粉碎机106。如上所述,由于粉碎机106的前端与旋转部壳体20的内筒体20C的高度相同,与前方相比,后方位于较高的位置地倾斜地设置,圆柱状的地基120的端部(后端)到达粉碎机106,利用粉碎机106粉碎圆柱状地基120的下端部,粉碎后的挖掘土落在传送带81上。
另外,从旋转部壳体20排出的挖掘土110中包含大块岩石等物的情况下,与由碎石机62破碎地基120而产生的挖掘土一同送至粉碎机106即可。
这样落在传送带81上的挖掘土由传送带81运送至装置后方,通过翻斗车等向隧道外排出。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为平面状,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上设有突状肋39,进行挖掘时产生的沙土以覆盖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状态被保持。这样,可以防止挖掘基岩产生的岩石直接与刀片部30(前端面部20A)碰撞,使刀片部30破损。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无需加厚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厚度,或更换强度较高的材料,只通过设置突状肋39来防止基岩和岩石的碰撞,能低成本地防止刀片部30的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突状肋39沿径向延伸,也就是说,由于刀片部的以横切旋转方向设置,能在刀片部旋转时切实地保持沙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将突状肋39设置为笔直地沿径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只要在刀片部旋转的情况下能切实保持沙土,也可以是弯折形或弯曲形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面部20A上设置的是肋状的突状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设置多个矩形等形状的突起部,也可以将沙土以覆盖旋转部壳体20的前端面部20A的状态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是对具有圆环状刀盘的圆筒状挖掘装置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具有圆形的刀盘的圆柱状挖掘装置。
符号说明
10 挖掘装置
12 壳体
14 挖掘机构
16 挖掘土排出机构
18 推进机构
20 旋转部壳体
20A 前端面部
20B、22B、24B、26B 外筒体
20C、22C、24C、26C 内筒体
20D 间隙
20E 空间
20F 腔室
22 第一固定部壳体
24 第二固定部壳体
26 第三固定部壳体
30 刀片部
32 减速机
33 环
34 电动机
35 销齿条
36 开口
38 滚动片
39 突状肋
40 削孔片
42 板材
44 闭锁板块
50 后方轴向千斤顶
52 前方轴向千斤顶
54 前面径向千斤顶
56 后方径向千斤顶
57 推进千斤顶
62 碎石机
70 架台
81 传送带
82 挖掘土(沙土)
100 挖掘土接收板
102 筛子机构
104 料斗
106 粉碎机
110 挖掘土
120 地基
Claims (4)
1.一种用于在地基中水平地挖掘隧道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隧道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挖掘装置的前端部具有通过围绕所述隧道挖掘装置的中心轴旋转,对地基进行挖掘的刀盘,
所述刀盘包括:
设置于平面状的前端面的挖掘刀片,及
突状部,其自所述前端面突出设置,当所述刀盘旋转时,所述突状部保持由于所述挖掘刀片削切地基所产生的沙土,并使所述沙土覆盖所述前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状部为沿径向延伸的突状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挖掘装置为圆筒状,所述刀盘为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状部到所述前端面的高度,比所述挖掘刀片到所述前端面的高度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3165A JP5702500B1 (ja) | 2014-09-09 | 2014-09-09 | トンネル掘削装置 |
JP2014-183165 | 2014-09-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22113A CN105422113A (zh) | 2016-03-23 |
CN105422113B true CN105422113B (zh) | 2016-09-14 |
Family
ID=5287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39060.0A Active CN105422113B (zh) | 2014-09-09 | 2015-06-17 | 隧道挖掘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02500B1 (zh) |
CN (1) | CN1054221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74859B2 (ja) * | 2016-07-28 | 2020-04-01 | 株木建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ッタ及び掘削装置 |
CN107387107B (zh) * | 2017-06-16 | 2023-09-15 | 南京吉才汇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顶管工程的掘进机 |
CN112682056B (zh) * | 2021-01-11 | 2021-11-09 | 湖南师范大学 | 一种用于极硬岩地层下的tbm刀盘 |
CN114033415A (zh) * | 2021-11-12 | 2022-02-11 | 济南华世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切式掘进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1493B2 (ja) * | 2003-05-12 | 2008-08-1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立坑掘削装置 |
CN103025999B (zh) * | 2010-05-26 | 2015-01-21 | 株木建设株式会社 | 隧道挖掘装置和隧道挖掘方法 |
WO2013084543A1 (ja) * | 2011-12-09 | 2013-06-13 | 株木建設株式会社 | トンネル掘削装置 |
-
2014
- 2014-09-09 JP JP2014183165A patent/JP5702500B1/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17 CN CN201510339060.0A patent/CN10542211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02500B1 (ja) | 2015-04-15 |
JP2016056570A (ja) | 2016-04-21 |
CN105422113A (zh) | 2016-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22113B (zh) | 隧道挖掘装置 | |
US8727450B2 (en) | Mining machine with driven disc cutters | |
EP0580585B1 (de) | Tunnelvortriebsmaschine | |
CN102143900A (zh) | 具有三个履带的可移动分级机的覆盖层去除系统 | |
US7984866B2 (en) | Relocatable oil sand slurry preparation system | |
US7721983B2 (en) | Crusher | |
US20040124691A1 (en) | Cutting roller for a continuously operating surface miner | |
JP6674859B2 (ja) | ディスクカッタ及び掘削装置 | |
CN108080099A (zh) | 污泥破碎机及其破碎方法 | |
JP2015155634A (ja) | トンネル掘削システム | |
US3332721A (en) |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knives for forming tunnels in soil | |
US2757463A (en) | Excav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20110227396A1 (en) | Mining system | |
CN210422612U (zh) | 一种用于人防工程掘进机的铲板 | |
Zvonarev et al. | Efficiency increase of process of loading of potash ore while working with heading and winning machine ‘Ural-20R’ | |
JP2006299759A (ja) | 破砕機構付きシールド掘進機 | |
JP2005188263A (ja) | 掘削土搬送用スクリュウコンベア | |
Levenson et al. |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non-explosive formation of free face in deep open pit mines | |
Grothen | Optimizing soft ground excavation: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EPB and slurry cutterheads | |
JPH09119289A (ja) | カッタヘッド及びトンネル掘削機 | |
CN218516797U (zh) | 一种煤矿采矿充填掘进装置 | |
US2840937A (en) | Excavating apparatus | |
US2757462A (en) | Rotary cutting wheel type excavating apparatus | |
Klishin et al. | Studies of two-stage coal discharge with stepped-type powered roof support | |
CN113153324A (zh) | 一种盾构用支撑泥气压开仓保压护壁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