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6818A -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6818A
CN105416818A CN201510946972.4A CN201510946972A CN105416818A CN 105416818 A CN105416818 A CN 105416818A CN 201510946972 A CN201510946972 A CN 201510946972A CN 105416818 A CN105416818 A CN 105416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ee
combination pattern
mark
packaging belt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69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大洋
梅元斌
周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469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6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6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818A/zh
Priority to CN201610592893.2A priority patent/CN106882479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5/00Accessories for container 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5/02Locking devices; Means for discourag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of clo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5/00Accessories for container 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5/02Locking devices; Means for discourag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of closure
    • B65D55/026Locking devices; Means for discourag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of closure initial opening or unauthorised access being indicated by a visual change using indicators other than tearable means, e.g. change of colour, pattern or opac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裹封装装置,包括: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其中,在所述第一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在所述第二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包裹封装单元,将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缠绕于包裹,以使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收件人和供货商乃至快递公司都可以根据包裹上的原始组合图案和送达收件人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是否相同来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过,从而方便地对包裹是否拆封进行准确地判断。

Description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快递公司或商品卖家都会承诺物品封装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网上消费越来越多,网购者在网上订购商品之后,商家将该订单的货物通过快递以包裹的形式发送给网购者,使得包裹的封装急剧增加。
现有的包裹封装一般仅通过包装物或普通胶带将包裹缠紧封装好,然后邮寄给客户。在运输、中转过程中,包裹存在被打开、甚至被调换、被盗取的风险,使得网购者在收到快递件后,对网购商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由于难以辨识快递件在中途是否被打开或更换,由此给商家和网购者带来困扰,甚至引起纠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包裹进行封装以便验证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裹封装装置,包括:
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
其中,在所述第一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在所述第二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
包裹封装单元,将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缠绕于包裹,以使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组合图案以及所述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通信单元,根据所述收件人信息将所述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相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验证单元,用于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若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若不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优选地,在相邻的第一标识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在相邻的第二标识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
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还用于采集所述包裹的体积和形状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体积和形状信息确定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封装带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根据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第二封装带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以使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
优选地,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二维码或一维码,
其中,所述标识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包裹信息生成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将所述组合图案与包裹信息关联存储,以使收件人在扫描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后,根据包裹信息获取相应的组合图案。
优选地,所述第一标识还包括第一图案,其中,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带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带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带的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图案包括第二刻度线。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包括:
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根据所述收件人信息将所述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收件人信息对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接收收件人反馈的封装验证信息,以确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包括:
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
若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未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
若不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收件人和供货商乃至快递公司都可以根据包裹上的原始组合图案和送达收件人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是否相同来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过,从而方便地对包裹是否拆封进行准确地判断。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裹封装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封装带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封装带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原始组合图案的示意图;
图2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的组合图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裹封装装置10,包括:
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
其中,如图2A所示,在第一封装带11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110,如图2B所示,在第二封装带12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120;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大12的宽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中为了方便显示将两者的宽度设置为相同;
包裹封装单元13,将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缠绕于包裹,以使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在交叠处由第一标识110和第二标识120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130,如图2C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封装带可以是透明胶带,也可以是透明绳子等可以用于包装或封装的带状物。下面主要以透明胶带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述。
并且对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包裹,可以采用不同的缠绕方式,例如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包裹,可以在包裹一个平面的中心位置开始缠绕第一封装带(当然也可以先缠绕第二封装带),缠绕一周后第一封装带在起点处搭接;接下来将包裹旋转90°,将第二封装带上的第二标识与某位置的第一封装带上的第一标识对准形成组合图案,以此为起点缠绕第二封装带一周完成封装,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包裹上均保持连续且无明显接缝。
如图2A、2B和2C所示,第一封装带11上的第一标识110各不相同,第二封装带12上的第二标识各不相同,可以保证通过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对包裹进行封装后,第一封装带11上的第一标识110和第二封装带12上的第二标识120能够交叠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130。由于该组合图案130是唯一的,因此在包裹被拆封后,难以再重现组合图案130。
例如在将第二封装带12从第一封装带11上撕下对包裹进行拆封,然后再将第二封装带12贴合至第一封装带11,那么形成新的组合图案130’如图2D所示。通过将图2C和图2D对比即可确定组合图案130和新的组合图案130’存在区别,从而确定包裹被拆封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收件人和供货商乃至快递公司都可以根据包裹上的原始组合图案和送达收件人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是否相同来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过,从而方便地对包裹是否拆封进行准确地判断。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14,用于采集组合图案以及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通信单元15,根据收件人信息将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相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通过将组合图案发送给收件人,收件人可以在收取包裹现场自己比对接收到的原始组合图案和送达收件人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是否相同。收件人可以通过手机以短信、微信或者快递相关的应用程序接收原始组合图案。
其中,请求信息可以是收件人通过扫描组合图案中的二维码或一维码上传的信息,也可以是收件人上传收件人身份信息。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验证单元16,用于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若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若不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收件人除了可以从网络侧(例如服务器)获取原始组合图案,也可以自己将送达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拍照,然后将组合图案上传至网络侧,由网后侧的后台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原始组合图案进行比较,相对于收件人通过肉眼判别更加准确。
如图2A和图2B所示,优选地,在相邻的第一标识11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在相邻的第二标识120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以便在将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缠绕在包裹上时,能够有冗余空间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将第一标识110和第二标识120对齐生成较为标准的组合图案。
优选地,图像采集单元14还用于采集包裹的体积和形状信息,
装置10还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17,用于根据体积和形状信息确定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根据第一间隔在第一封装带11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根据第二间隔在第二封装带12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以使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在交叠处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
根据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的包裹,可以形成不同间隔的第一标识以及不同间隔的第二标识,以保证在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从不同起点缠绕于包裹时,可以在交叠处形成组合图案。
如图2A所示,优选地,第一标识包括二维码或一维码111,
其中,标识生成单元17还用于根据包裹信息生成二维码或一维码,将组合图案与包裹信息关联存储,以使收件人在扫描二维码或一维码后,根据包裹信息获取相应的组合图案。
收件人可以通过扫描组合图案处的二维码或者一维码连接到网络侧,从而方便地查询到与包裹信息相关联的组合图案(例如存储于网络侧的云端服务器)。
需要理解的是,第二标识也可以包括二维码或一维码,用户可以选择扫描第一标识上的一维码或第二标识上的一维码上传请求信息进行查询。
优选地,第一标识包括部分二维码或一维码,第二标识包括另一部分二维码或一维码,组合图案包括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组合形成的完整的二维码或一维码。
若收件人收到的包裹非原始包装,那么两个标识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二维码或一维码,收件人通过扫描该组合图案无法连接到网络侧(或连接到错误的网络侧),据此也可以判定包裹是否被拆封过。
优选地,第一标识还包括第一图案112,其中,二维码或一维码111设置在第一封装带11的第一区域,第一图案112设置在第一封装带11的第二区域,
如图2B所示,第二标识包括第二图案121,设置在第二封装带12的第二区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封装带12中的第二区域是指在缠绕于包裹时,与第一封装带11上第二区域重合的区域)。
将第二图案121设置在第二区域,可以保证在将第一封装带11和第二封装带12缠绕于包裹时,第一图案112和第二图案121可以进行组合,并且第二图案121不会遮挡二维码或一维码111,以便收件人进行扫描识别。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第一图案除了图中所示的圆形、椭圆形也可以包括其他图形,第二图案除了图中所示的三角形,也可以包括其他图形,其他图形可以是数字、字符、花纹、条码等,乃至于三维的气孔、凸起泡状点等,还可以包括随机的物理场景,例如油纹、沙粒排布、褶皱等。
优选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刻度线,第二图案包括第二刻度线。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可以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显示的刻度线,例如在加热情况下、加湿情况下或者紫外光照情况才显示。
由于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被拆封后,拆封者可能根据原始组合图案再将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对齐。通过设置第二刻度线,拆封者则很难将两个刻度线恢复原始的位置关系,并且若两个刻度线在特定条件下才显示时,拆封者若要将两个刻度线恢复到原始位置关系,还需要营造该特定条件,恢复操作更加困难。据此,可以更好地保证拆封者无法恢复原始组合图案,保证收件人能够准确地确定包裹在送达前是否被拆封。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打印单元,用于在所述包裹上打印连续且随机的第三标识,其中,所述组合图案包括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形成的图案,还包括在所述交叠处以外预设范围内的第三标识(例如位于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四个夹角处的第三标识)。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三个标识形成组合图案,不仅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相对关系判定包裹是否为原始封装,还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三标识的相对关系、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的相对关系来判定包裹是否为原始封装,进一步提高了判定原始封装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包括:
A1,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A2,根据收件人信息将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收件人信息对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A3,接收收件人反馈的封装验证信息,以确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包括:
B1,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B2,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
B3,若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未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
B4,若不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现有技术中,收件人对于快递包裹是否拆封难以确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收件人和供货商乃至快递公司都可以根据包裹上的原始组合图案和送达收件人时包裹上的组合图案是否相同来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过,从而方便地对包裹是否拆封进行准确地判断。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指大于或等于二,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裹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
其中,在所述第一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在所述第二封装带上设置有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
包裹封装单元,将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缠绕于包裹,以使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组合图案以及所述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通信单元,根据所述收件人信息将所述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相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验证单元,用于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若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若不相同,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第一标识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在相邻的第二标识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还用于采集所述包裹的体积和形状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体积和形状信息确定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封装带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一标识,根据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第二封装带上形成连续且随机的第二标识,以使所述第一封装带和第二封装带在交叠处由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形成唯一的组合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二维码或一维码,
其中,所述标识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包裹信息生成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将所述组合图案与包裹信息关联存储,以使收件人在扫描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后,根据包裹信息获取相应的组合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还包括第一图案,其中,所述二维码或一维码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带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带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带的第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图案包括第二刻度线。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根据所述收件人信息将所述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或根据收件人的请求信息将收件人信息对应的组合图案发送至收件人;
接收收件人反馈的封装验证信息,以确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是否被拆封。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装置的包裹封装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组合图案和包裹上的收件人信息;
接收收件人发送的组合图案,根据收件人对应的收件人信息查询对应的组合图案,将收件人反馈的组合图案与对应的组合图案进行比较,
若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未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确认信息;
若不相同,判定包裹在送达收件人前被拆封,向收件人发送破损提示。
CN201510946972.4A 2015-12-16 2015-12-16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Pending CN105416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972.4A CN105416818A (zh) 2015-12-16 2015-12-16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N201610592893.2A CN106882479B (zh) 2015-12-16 2016-07-25 包裹封装装置、防拆包装物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972.4A CN105416818A (zh) 2015-12-16 2015-12-16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818A true CN105416818A (zh) 2016-03-23

Family

ID=5549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6972.4A Pending CN105416818A (zh) 2015-12-16 2015-12-16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N201610592893.2A Active CN106882479B (zh) 2015-12-16 2016-07-25 包裹封装装置、防拆包装物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2893.2A Active CN106882479B (zh) 2015-12-16 2016-07-25 包裹封装装置、防拆包装物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4168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479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于大洋 包裹封装装置、防拆包装物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N107539618A (zh) * 2017-08-23 2018-01-05 北京惠赢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箱的包装方法和系统
CN109592209A (zh) * 2019-01-21 2019-04-09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防调包和偷拆的物流包裹及制作、校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8507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递包裹原始封装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538187B (zh) * 2018-04-16 2021-06-01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荧光图案及其应用
CN108596323A (zh) * 2018-06-25 2018-09-28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防撕的rfid胶带
CN111516994A (zh) * 2020-04-02 2020-08-11 史旭东 一种物流快递件防拆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82387Y (zh) * 2005-03-22 2006-05-24 李锦� 重叠底纹防伪印章
KR100709624B1 (ko) * 2006-04-11 2007-04-19 정명성 지하매설물 탐지용 테이프
CN102001483A (zh) * 2010-10-14 2011-04-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包装纸盒的防伪标签结构
CN102737326A (zh) * 2012-07-24 2012-10-17 北京慧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生成防伪物品的方法和装置、防伪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4910826B (zh) * 2015-07-06 2017-09-01 重庆千人早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锯齿状防伪胶带
CN205345718U (zh) * 2015-12-16 2016-06-29 于大洋 一种包裹封装装置
CN105416818A (zh) * 2015-12-16 2016-03-23 于大洋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479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于大洋 包裹封装装置、防拆包装物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N107539618A (zh) * 2017-08-23 2018-01-05 北京惠赢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箱的包装方法和系统
CN107539618B (zh) * 2017-08-23 2019-04-30 北京惠赢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箱的包装方法和系统
CN109592209A (zh) * 2019-01-21 2019-04-09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防调包和偷拆的物流包裹及制作、校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2479B (zh) 2020-07-07
CN106882479A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6818A (zh) 包裹封装装置和包裹封装验证方法
CN107822208A (zh) 电子烟及电子烟激活系统
US20140122889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rking, verifying, and authenticating consumer products
KR102299039B1 (ko) 다중-인스턴스 감광성 인증을 위한 포장
CN104354939B (zh) 一种关联产品组信息和包装箱箱码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WO20190688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CN103975349A (zh) 集成包装认证系统及其方法
BR112016002792B1 (pt) Aparelho dispensador para dispensar um produto alimentício, sistema de dispensação, e método para dispensar um produto alimentício
CN102779282B (zh) 产品身份识别认证系统
CN109360008B (zh) 产品防伪认证更新方法和系统
WO2013075547A1 (zh) 产品的防伪方法和系统以及身份信息的产生方法和装置
CN104794627A (zh) 一种防伪和防中途拆包系统
CN105217074A (zh) 一种卷烟包装二维码的自动校对系统和方法
CN108537562A (zh) 绑定商品所有权转移路径的条码防伪方法及系统
CN205345718U (zh) 一种包裹封装装置
KR20140040231A (ko) 태그 인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94680A (zh) 数字标签车辆服务系统
CN114140132A (zh) 一种防伪溯源系统
CN105719148A (zh) 一种通过二次校验对产品进行防伪的方法
CN203269181U (zh) 纸卷入库包装系统
ITMI20101537A1 (it) Sistema per verificare l'autenticita' di articoli
US20170262792A1 (en) Supply chain life cycle validation
US8714438B2 (en) Method for interactive false checking of a product by using colored 2 dimensional bar codes and a system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20220122093A1 (en) Consume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14493623A (zh) 一种对供应链全程监管及溯源的系统及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