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3213A -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3213A
CN105413213A CN201510968790.7A CN201510968790A CN105413213A CN 105413213 A CN105413213 A CN 105413213A CN 201510968790 A CN201510968790 A CN 201510968790A CN 105413213 A CN105413213 A CN 105413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midification
state
channel
dehyd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87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3213B (zh
Inventor
袁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al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687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3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3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3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6Multiple-effect evap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30Accessories for evaporators ;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和系统,方法通过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两个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所述加湿/除湿装置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由传热壁分开,蒸发通道内具有载有溶液SW的载体;该系统和方法具有生产能力大,不容易泄露,热效率高等特点,既可以利用热量、又可以利用冷量,还可以利用干燥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除湿/加湿原理实现溶液组分分离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溶液组分分离,如海水淡化,主要有膜法和热法,热法可以采用真空蒸馏方法,利用除湿加湿原理的方法也属于热法,但是现有的除湿加湿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如下缺点,由于采用空气作为介质且两股空气,除湿和加湿空气需进行换热,常规的装置不能处理大风量,两股风流不易布置,因此其处理能力有限,如海水淡化装置产淡水能量小;其二,由于两股空气,同时还包括溶液原液和冷凝液,换热装置溶液产生泄漏,导致溶液原液和冷凝液混合。其三,由于不同温度的空气其饱和含湿量和焓值不同,同样温差的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的焓差不同,理想传热传质匹配,要求空气量随温度变化,即高温空气对应小风量,低温空气对应大风量,而现有的除湿加湿原理的海水淡化一般采用固定风量,这样导致其热效率大大降低。其四,目前的除湿加湿原理的海水淡化均以热源为驱动,实际上也可以采用冷源驱动,如采用海水冷源驱动等。其五,环境干燥空气利用间接蒸发冷却原理,既可以得到焓值高于环境焓值的空气,也可以得到焓值低于环境焓值的空气,完全可以利用环境干燥空气实现溶液组分的分离,包括海水淡化等,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实践利用干燥空气实现溶液组分的分离,包括海水淡化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利用除湿/加湿原理实现溶液组分分离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第一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两个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所述加湿/除湿装置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由传热壁分开,蒸发通道内具有载有溶液SW的载体;实现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被除湿,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二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的加热;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提供给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
空气流动方向切换;
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被除湿,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一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的加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
第二种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被除湿,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溶液SW温度升高,空气状态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被加湿后的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二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的加热;
(2)空气流动方向切换;
(3)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被除湿,空气状态变为状态2;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溶液SW温度升高;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被加湿,同时,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一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的加热。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第二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第三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第三加湿/除湿装置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第一能量调节装置与蒸发通道、冷凝通道相连通;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由传热壁分开,状态1空气通过第三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被除湿,变为状态2;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被加湿,同时,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的状态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重新实现对第三加湿/除湿装置内溶液SW的加热和组分的提取。
进一步地,第一能量调节装置仅对部分状态2的空气进行能量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流动方向切换通过风机的状态变化或风阀FH切换实现,在空气流动方向切换的同时,通过流道阀片控制空气进入冷凝通道或蒸发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能量调节装置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装置提供冷量。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系统由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第二加湿/除湿装置以设置在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第二加湿/除湿装置之间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组成,第一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均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由传热壁分开,蒸发通道内有保持溶液SW的载体;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相连通,或分别与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系统还含有第二能量调节装置,第二能量调节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相连通,或分别与第二加湿/除湿装置的蒸发通道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的冷凝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系统由第三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组成,且第一能量调节装置为降温装置;第三加湿/除湿装置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由传热壁分开,蒸发通道内有保持溶液SW的载体;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系统还含有第二能量调节装置,第二能量调节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能量调节装置的一端与部分蒸发通道相连,另一端与部分冷凝通道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生产能力大,不容易泄露,热效率高,既可以利用热量、又可以利用冷量,还可以利用干燥空气。是一种简单、高效、环保、节能、可利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和低品位热能的溶液组分分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3为图1的侧视图1;
图4为图1的侧视图2;
图5为带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带有第二能量调节装置;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模式一;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模式二;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与蒸发冷却联合运行模式一;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与蒸发冷却联合运行模式二;
图12本发明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变型;
图14为图13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种切换方式状态一;
图16为本发明第一种切换方式状态二
图17为本发明第二种切换方式状态一;
图18为本发明第二种切换方式状态二;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图1、2)对应的焓湿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二、五种实现方式(图6、7、23)对应的焓湿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三、六种实现方式(图8、9、24)对应的焓湿图;
图22为第三种实现方式与蒸发冷却联合运行(图10、11、25)的焓湿图;
图23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现方式;
图24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现方式;
图25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与蒸发冷却联合运行;
图中,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传热壁15、风机16、流道阀片17、风阀18、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蒸发通道21、冷凝通道22、载体211、膜212、冷凝器43、蒸发器44、压缩机45、节流装置46、冷媒管道4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典型应用是针对盐的水溶液,包括海水淡化,和溶液浓缩。对于水溶液,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为加湿,水分从空气中冷凝,为除湿。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水溶液,还包括其它溶液,如乙醇溶液等其他溶液,为了说明方便,其他溶液中的容易蒸发的组分进入到空气中,也称为加湿,从空气中冷凝,也称为除湿。此外,本发明也不仅仅限于空气,也可以采用其它气体。
如图1、图2所示,溶液组分分离系统由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组成,加湿/除湿装置包括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由可以传热的传热壁15分开,蒸发通道21内有保持溶液的载体211。
如图3、图4所示,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的底部分开,蒸发通道21上部有溶液流入管道,蒸发通道21下部有溶液流出管道,冷凝通道底部有冷凝液收集管道。载体211附于传热壁15上,载体211外侧有透气不透液的膜212,如图3所示。
图1中,状态的1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SW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变为状态4,冷凝通道22中得到冷凝液CW,冷凝热加热蒸发通道21中的溶液SW,其温度升高,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如图5所示,经过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后返回到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
经过一段时间后,空气流动方向切换到图2所示的状态,状态的1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变为状态4,冷凝热加热蒸发通道21中的溶液SW,其温度升高,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经过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后返回到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
图1、图2中未显示风机16,也未显示流道阀片17。
图15、图16显示了风机16和流道阀片17,图15、图16显示了流道阀片17的两种状态,通过风流反向和流道阀片17状态变化实现切换,风流反向可通过风机16的正反转来实现。
图1、图2的切换,可以通过图15,图16显示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图17,图18的方式实现切换,图17,图18中通过风阀18的切换,而不是通过风机16的正反转实现风量反向。
图1,图2中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输入热量H,包括蒸汽、热水或者热的溶液等,蒸汽、热水或者热的溶液可以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也可以间接换热,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使空气温度升高的同时,也可以时空气加湿,蒸汽、热水或者热的溶液可以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往往是同时加热加湿,采用间接换热方式时,可以另外输入水或者溶液实现加湿。
图6、图7显示了第二种实现方式,图1,图2中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输入的是热量,图6、图7中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输入的是冷量C,图1,图2中空气先经过蒸发通道21,图6,图7中先经过冷凝通道22。即:
图6中,状态的1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蒸发通道21中溶液SW温度升高,冷凝通道22中得到冷凝液CW,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1,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变为状态4,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空气中,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经过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图中未显示)后返回到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经过一段时间后,空气流动方向切换,状态的1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蒸发通道21中溶液SW温度升高,冷凝通道22中得到冷凝液CW,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变为状态4,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空气中,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经过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图中未显示)后返回到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蒸发通道中含有保持溶液的载体211。
图6、图7中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可以通过输入冷水、冷溶液、或者冷媒等对空气降温和除湿,也可以直接通入冷空气实现降温和除湿,如图8、图9所示,图8、图9中直接将冷空气输入,与状态2的空气混合得到被除湿降温的空气3。
图8对应图6,图9对应图7。
图10、图11显示冷空气来自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干通道,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是通道出口的空气作为加湿/除湿装置的入口空气1。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进口空气A来自环境。这样就可以利用环境干燥空气A,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与加湿/除湿装置联合使用实现盐水浓缩,盐水淡化等溶液组分分离过程。
图12在图5的基础上复合了热泵系统,即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为热泵的冷凝器,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为热泵的蒸发器,图中显示的热泵为压缩式热泵,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热泵,如吸收式热泵等,图中包括冷凝器(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蒸发器(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压缩机45,节流装置46,和冷媒管道47等。图12是一个闭合系统,由于热泵冷凝热量大于蒸发冷量,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调节能量平衡,图中未显示。
图13,图14与图1不同在于:图1中,蒸发通道21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是不变的,冷凝通道22也是如此,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与所有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相连通;而图13、图14中,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是不同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仅与部分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相连通,即空气是逐步流出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然后逐步流出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部分空气先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后,再流入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也就意味着,高温空气段空气量小,低温空气段空气量大。而图1、图2中,所有空气均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由于只有部分空气经过能量调节装置,所以相对图1、图2而言,图13、图14的热效率更高。
之所以只需部分空气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原因在于,单位质量空气,高温空气温度改变一度的焓值变化,较低温空气温度改变一度的焓值变化要大,所以从传热温差的理想匹配的角度来看,高温空气的流量可以小。
图14为图13的A-A剖面图。图14、图13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前面几种方式均有两个分离式的加湿/除湿装置,图23、图24采用整体式、非分离的除湿/加湿装置,其他常规的方式也大多采用整体式装置,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输入的是冷量,而其他常规方式均是输入热量。
如图23所示,溶液组分分离通过一个加湿/除湿装置和一个能量调节装置来实现,即状态的1空气通过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的除湿通道22被除湿,冷凝通道22中得到冷凝液CW,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变为状态4,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冷凝通道22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供溶液中蒸发组分蒸发所需的热量,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过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图中未表示)后返回到除湿通道22。
图23中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可以通过输入冷水、冷溶液、或者冷媒等对空气降温和除湿,也可以直接通入冷空气实现降温和除湿,如图24所示,图24中直接将冷空气输入,与状态2的空气混合后得到被除湿降温的空气(状态3的空气)。
图25显示冷空气来自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干通道,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是通道出口的空气作为加湿/除湿装置的入口空气(状态1的空气)。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的进口空气A来自环境。这样就可以利用环境干燥空气A,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与加湿/除湿装置联合使用实现盐水浓缩,盐水淡化等溶液组分分离过程。

Claims (10)

1.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第一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两个加湿/除湿装置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所述加湿/除湿装置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由传热壁(15)分开,蒸发通道(21)内具有载有溶液SW的载体(211);实现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内溶液SW的加热;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22)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
(2)空气流动方向切换;
(3)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升高,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内溶液SW的加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
第二种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22)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溶液SW温度升高,空气状态变为状态2;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被加湿后的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内溶液SW的加热;
(2)空气流动方向切换;
(3)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空气状态变为状态2;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22)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蒸发通道中的溶液SW,溶液SW温度升高;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同时,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挥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并重新实现对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内溶液SW中组分的提取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内溶液SW的加热。
2.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第二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包括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与蒸发通道(21)、冷凝通道(22)相连通;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由传热壁(15)分开,状态1的空气通过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的冷凝通道(22)被除湿,变为状态2;除湿过程中产生冷凝液,附着在冷凝通道(22)中;冷凝热通过传热壁(15)提供给蒸发通道(21)中的溶液;状态2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其温度降低,变为状态3,状态3的空气再经过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被加湿,同时,溶液SW温度降低,溶液中的可挥发组分蒸发进入到空气中,空气的状态变为状态4,状态4的空气排出,或者状态4的空气经换热后变成状态1的空气,重新实现对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内溶液SW的加热和组分的提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仅对部分状态2的空气进行能量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流动方向切换通过风机的状态变化或风阀FH切换实现,在空气流动方向切换的同时,通过流道阀片(17)控制空气进入冷凝通道(22)或蒸发通道(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装置(19)提供冷量。
6.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由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以设置在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之间的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组成,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均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由传热壁(15)分开,蒸发通道(21)内有保持溶液SW的载体(211);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相连通,或分别与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含有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蒸发通道(21)和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冷凝通道(22)相连通,或分别与第二加湿/除湿装置(12)的蒸发通道(21)和第一加湿/除湿装置(11)的冷凝通道(22)相连通。
8.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由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和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组成,且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为降温装置;第三加湿/除湿装置(20)包括交错布置的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由传热壁(15)分开,蒸发通道(21)内有保持溶液SW的载体(211);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的两端分别与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含有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第二能量调节装置(14)的两端分别与蒸发通道(21)和冷凝通道(22)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调节装置(13)的一端与部分蒸发通道相连,另一端与部分冷凝通道相连。
CN201510968790.7A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413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8790.7A CN105413213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8790.7A CN105413213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3213A true CN105413213A (zh) 2016-03-23
CN105413213B CN105413213B (zh) 2017-07-11

Family

ID=5549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8790.7A Active CN105413213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32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8647A (zh) * 2001-09-25 2003-04-09 袁一军 盐水脱盐产生淡水的方法
CN1601191A (zh) * 2004-10-20 2005-03-30 袁一军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方法
CN101457956A (zh) * 2008-11-24 2009-06-17 袁一军 空调车间新风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WO2014014660A1 (en) * 2012-07-16 2014-01-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rmodynamic balancing of combined heat and mass exchange devices
CN104709953A (zh) * 2014-12-15 2015-06-17 北京理工大学 热能梯级利用的多级回热加湿除湿海水淡化装置
CN205216234U (zh) * 2015-12-22 2016-05-11 袁一军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8647A (zh) * 2001-09-25 2003-04-09 袁一军 盐水脱盐产生淡水的方法
CN1601191A (zh) * 2004-10-20 2005-03-30 袁一军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方法
CN101457956A (zh) * 2008-11-24 2009-06-17 袁一军 空调车间新风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WO2014014660A1 (en) * 2012-07-16 2014-01-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rmodynamic balancing of combined heat and mass exchange devices
CN104709953A (zh) * 2014-12-15 2015-06-17 北京理工大学 热能梯级利用的多级回热加湿除湿海水淡化装置
CN205216234U (zh) * 2015-12-22 2016-05-11 袁一军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3213B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9895B1 (en)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JP6728130B2 (ja) 液体乾燥剤を使用した段階的プロセスを使用する空調方法
AU20062538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ater content in a fluid
US7305849B2 (en) Sorptive heat exchanger and related cooled sorption process
CN101435608B (zh)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溶液再生装置
CA2966046C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975421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膜式液体除湿与蓄能装置
CN103717976A (zh) 调湿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CN106839189A (zh) 蒸发式冷凝/转轮吸附除湿耦合制冷空调系统
CN102721133A (zh)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01811367U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膜式液体除湿与蓄能装置
CN10290887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除湿系统
CN106369722B (zh) 一种双模式溶液调湿新风空调机组及空气湿度调控方法
CN205216234U (zh)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系统
CN105413213A (zh) 一种溶液组分分离方法及系统
CN115164407A (zh) 一种热泵与太阳能耦合式热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6734347A (zh) 一种溶液除湿蒸发冷水机及溶液除湿空调
AU2010275353B2 (en) Method for reclaiming an evaporated liquid from an air stream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7606088A (zh) 空气处理装置、制冷装置及制冷系统
KR19980067581A (ko) 복합식 공기 열원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냉 난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3

Address after: 415000 3rd floor, Jinkun Business Hotel, Renmin Road, Liantang community, jiangjiazui Town, Hanshou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Yal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aoshan District 311215 North Street star garden 10 room 604

Patentee before: Yuan Yi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Assignee: Hanshou County Xinmeijia Decoration Co.,Ltd.

Assignor: Hunan Yal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697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parating solution component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