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7176A -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7176A
CN105407176A CN201510976176.5A CN201510976176A CN105407176A CN 105407176 A CN105407176 A CN 105407176A CN 201510976176 A CN201510976176 A CN 201510976176A CN 105407176 A CN105407176 A CN 105407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server
point
file
serve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6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隽
韩鹏
丁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rp filed Critical TC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9761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71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7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7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9Firewall traversal, e.g. tunnelling or, creating pinho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87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cross-functional networking aspects
    • H04L67/1091Interfacing with client-server systems or between P2P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网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服务器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本发明,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可以通过点对点的通道直接传输共享文件或者本地文件至对方,不再需要云服务器进行中转,实现了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局域网,将家人的照片、视频及重要文件存放其中,可以方便访问。而一旦自己出门在外,想要访问这些资源,该怎么办呢?比较通用的办法是,先将这些资源上传至云服务器,当需要的时候,再从客户端进行访问。这种办法的缺点是:一、对个人而言,免费的云存储空间是有限的;二、云服务器是公用的,不适宜存放私密文件;三、这种方式不能做到实时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需要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上通过云服务器进行中转,不能实现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服务器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服务器端通过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为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客户端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并通过RTCDataChannel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传输,所述RTCDataChannel建立在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上。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
第一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第二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文件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通信的发起和结束,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所述通道建立单元通过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为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web服务器,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客户端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并通过RTCDataChannel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传输,所述RTCDataChannel建立在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上。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还包括:
客户端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还包括:
服务器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客户端,所述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服务器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道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共享文件或者本地文件至对方,使得客户端之间需要共享数据时,不再需要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上通过云服务器进行中转,可以实现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中,两个客户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中,两个客户端之间使用ICE框架进行NAT穿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中,两个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中,同步服务器对客户端数据进行同步的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中,客户端对同步服务器进行数据更新同步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服务器端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共享的系统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端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在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后,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共享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端可以部署在一台电脑PC上。服务器端安装并配置有Web服务器,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服务器端还可以配置同步服务器、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安装并配置好各个服务器后,可以打开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浏览器登陆Web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进入管理界面,管理界面上将显示各个服务器可以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服务状态、网络中的所有的客户端、共享文件和同步文件。服务器端可以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登录请求,当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登录请求时,服务器端验证客户端的身份,身份验证通过后,才能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为了描述简单,将发送连接请求的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将第一客户端请求与之建立连接的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
客户端安装有跨平台的客户端软件,具体的,客户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PC等多种计算机设备。
用户打开客户端软件后,输入Web服务器的网络地址,用户名和密码之后,进入应用界面,应用界面中可以显示网络中所有的客户端、共享文件和同步文件。
当第一客户端需要与第二客户端建立点对点的连接时,可以选择要连接的第二客户端,发送一个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至服务器端。
在步骤S102中,服务器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建立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的点对点的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端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后,根据该连接请求在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具体的,服务器端配置有信令服务器,服务器端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后,可以通过信令服务器在客户端之间传递信令,从而为两个客户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道,信令中包含的信息有:session信息、网络配置信息及媒体适配信息。其中,两个客户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道的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信令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传递的信令是offer信令和answer信令,建立通道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连接互联网时,由于用户大多都处于防火墙后面或者配置私有子网的家庭路由器后面,这时建立点对点的通道时,就需要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穿越技术。服务器端配置有防火墙打洞服务器,可以通过防火墙打洞服务器建立客户端之间的点对点的通道。WebRTC使用RTCPeerConnection在浏览器之间传递流数据,在RTCPeerConnection中,使用ICE框架来保证RTCPeerConnection能够实现NAT穿越。两个客户端之间使用ICE框架进行NAT穿越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进行NAT穿越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3中,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用户选择要连接的第二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建立点对点的通道后,还可以选择从第二客户端获取某个共享文件,比如,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的某个音乐文件。
另外,第一客户端用户选择要连接的第二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建立点对点的通道后,还可以获取某个本地文件,比如,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的某个音乐文件,传输所述音乐文件至第二客户端。
在步骤S104中,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用户选定的共享文件或者第一客户端用户选定的本地文件后,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开始通过步骤S102建立的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其中,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服务端可以对传输过程进行管理。其中,可以使用RTCDataChannelAPI在客户端浏览器之间传输任意数据,包括音频、视频、文件等等。RTCDataChannel是建立在RTCPeerConnection上的,不能单独使用,可以先将要传输的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来通过RTCDataChannel进行传输。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如图4所示,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并划分成碎片后,客户端A可以通过建立在RTCPeerConnection上的RTCDataChannel传输数据至客户端B。
优选地,在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结束后,服务器端可以通知客户端用户,如果传输失败,也要通知客户端用户。
优选地,服务器端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具体的,客户端用户选择一个同步文件,比如联系人文件后,发送获取联系人文件的请求至服务端,服务端可以通过同步服务器将最新的联系人文件同步至客户端,实现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其中,同步服务器对客户端数据进行同步的时序图如图5所示。优选地,服务器端可以返回同步成功或者失败的通知至客户端。
优选地,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具体的,当客户端用户在本地修改了一个同步文件,并发送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至服务器端后,服务器端可以将客户端的修改更新到同步服务器。优选地,服务器端可以返回同步成功或者失败的通知至客户端。其中,客户端对同步服务器进行数据更新同步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道后,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共享文件或者本地文件至对方,使得客户端之间需要共享数据时,不再需要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上通过云服务器进行中转,可以实现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实施例二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服务器端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服务器端7包括:第一请求接收单元71、通道建立单元72、第二请求接收单元73和文件传输控制单元74。
其中,第一请求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通道建立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第二请求接收单元73,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文件传输控制单元74,用于控制通信的发起和结束,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7配置有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所述通道建立单元72通过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为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7配置有web服务器,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客户端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并通过RTCDataChannel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传输,所述RTCDataChannel建立在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上。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7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7还包括:
客户端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进一步地,服务器端7还包括:
服务器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端可以应用在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一中,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共享的系统的整体架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数据共享的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端。客户端可以通过Internet及路由器与服务器端连接,在图8中,手机、平板和笔记本均是客户端、Web服务器、同步服务器、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配置在服务器端中,服务器端可以内置于PC中。两个客户端通过服务器端建立点对点的通道后,即可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共享的系统可以应用在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一中,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服务器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服务器端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在服务器端的控制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服务器端通过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为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客户端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并通过RTCDataChannel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传输,所述RTCDataChannel建立在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6.一种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包括:
第一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为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第二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共享文件或者共享本地文件的请求,所述共享文件存储在第二客户端中,所述本地文件存储在第一客户端中;
文件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通信的发起和结束,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传输所述共享文件或者所述本地文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所述通道建立单元通过信令服务器和防火墙打洞服务器为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通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web服务器,所述文件传输单元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客户端将文件转换成DataURL,再将其分成多个碎片,并通过RTCDataChannel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传输,所述RTCDataChannel建立在所述点对点的通道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配置有同步服务器,服务器端还包括:
客户端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获取同步文件的请求时,通过同步服务器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同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端还包括:
服务器同步单元,用于接收到客户端要求更新同步文件的请求时,完成对同步服务器上数据的同步。
11.一种数据共享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端。
CN201510976176.5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Pending CN1054071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176.5A CN105407176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176.5A CN105407176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7176A true CN105407176A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2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6176.5A Pending CN105407176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71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0065A (zh) * 2018-01-04 2018-06-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数据共享系统及数据共享方法
CN108390941A (zh) * 2018-03-20 2018-08-10 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对端实时文件传输方法、系统及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CN109274634A (zh) * 2017-07-18 2019-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740642A (zh) * 2020-08-31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多接入边缘计算服务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436A (zh) * 2003-08-27 2004-07-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中音/视频分享的方法和系统
KR20040084421A (ko) * 2003-03-28 2004-10-06 주식회사 프리챌 P2p서비스 방법
CN1852105A (zh) * 2005-09-15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端到端文件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CN1860788A (zh) * 2003-05-16 2006-11-08 比卡萨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网络图像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24062A (zh) * 2012-12-24 2013-04-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3281192A (zh) * 2013-05-31 2013-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找回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8341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4902017A (zh) * 2015-05-20 2015-09-09 四川敬天爱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QoS的多屏同步显示的远程互动方法
CN105049474A (zh) * 2015-05-22 2015-11-11 马国强 一种新的个人私密信息分享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84421A (ko) * 2003-03-28 2004-10-06 주식회사 프리챌 P2p서비스 방법
CN1768335A (zh) * 2003-03-28 2006-05-03 株式会社福瑞查尔 P2p服务方法
CN1860788A (zh) * 2003-05-16 2006-11-08 比卡萨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网络图像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516436A (zh) * 2003-08-27 2004-07-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中音/视频分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852105A (zh) * 2005-09-15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端到端文件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24062A (zh) * 2012-12-24 2013-04-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3281192A (zh) * 2013-05-31 2013-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找回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8341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4902017A (zh) * 2015-05-20 2015-09-09 四川敬天爱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QoS的多屏同步显示的远程互动方法
CN105049474A (zh) * 2015-05-22 2015-11-11 马国强 一种新的个人私密信息分享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634A (zh) * 2017-07-18 2019-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274634B (zh) * 2017-07-18 2021-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1108570B2 (en) 2017-07-18 2021-08-31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200065A (zh) * 2018-01-04 2018-06-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数据共享系统及数据共享方法
CN108390941A (zh) * 2018-03-20 2018-08-10 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对端实时文件传输方法、系统及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CN112740642A (zh) * 2020-08-31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多接入边缘计算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7264B1 (en) Wireless Range Extender
CN102137395B (zh) 配置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50568A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6150327A1 (zh) 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1039310B (zh) 链路共享服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025786B (zh) 一种三网终端互控操作方法与系统
CN105407176A (zh)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端
US201702722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networks
CN101277248A (zh) 一种网络数据分发方法及系统
WO2016190726A1 (en) Enterprise-level secured instant messaging(im) system and method that supports cloud deployment
CN103442053A (zh) 基于云服务平台实现远程访问存储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25589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7020790A1 (zh) 多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210258280A1 (en) Sharing media among remote access clients in a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environment
CN104009925A (zh) 路由器的桥接建立方法、装置和路由器
US20160143033A1 (en) Multi-spectrum access node
CN103812900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56176A (zh) 设备控制方法、云平台、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795970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家庭网关
CN103888288A (zh) 一种注册方法、管理器、注册器与系统
CN106060186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038789A (zh) Led显示屏终端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1181904B (zh) 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3491109A (zh) 一种nfc终端数据交换方法
CN105429844A (zh) 网络系统、内网设备及内网设备的访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