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798B -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798B
CN105406798B CN201510956239.0A CN201510956239A CN105406798B CN 105406798 B CN105406798 B CN 105406798B CN 201510956239 A CN201510956239 A CN 201510956239A CN 105406798 B CN105406798 B CN 105406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ly focused
focused dish
dish
annual
sola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62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6798A (zh
Inventor
马迎召
王可
谭新华
侯湘庆
许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62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6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6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6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7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列聚光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大于或等于L1;其中,L1=h1/tanθ1,h1=H+D/2×cosθ1;其中,θ1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H为所述聚光碟的立柱高度,D为所述聚光碟的开口直径,h1为所述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L1为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上述碟式太阳能发电站,能够加快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的设计进程、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的利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太阳能热发电包括三种方式:塔式太阳能、槽式太阳能和碟式太阳能,其中碟式太阳能有很高的利用系数和光热转化效率,模块化部署能力较强,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是由很多单台聚光碟发电系统组成的,每个单碟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的,它们按照控制程序跟踪太阳,聚集太阳热能,使发电机组输出电能。由于聚光碟的高度、曲面开口直径很大(直径至少8m以上),其产生的投影面积和区域也会很大。那么,多台聚光碟的排列布局的好坏将会影响整个电站的运行。
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在国内外尚处于科研、示范阶段,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先例。因此,还没有一种系统的、简洁有效的关于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优化布局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该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可以解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列聚光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大于或等于L1;其中,L1=h1/tanθ1,h1=H+D/2×cosθ1
其中,θ1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H为所述聚光碟的立柱高度,D为所述聚光碟的开口直径,h1为所述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L1为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设置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利用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聚光碟的开口直径D以及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h1计算得出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L1,从而将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列聚光碟之间的间歇设置为大于等于L1;这样一来,能够加快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的设计进程、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
优选地,还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列聚光碟,全部第二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并且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根据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L1、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
其中,L2=h2/tanθ2,h2=H+D/2×cosθ2;θ2是指当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
优选地,还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N列聚光碟;N≥3;第N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N-1列的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
优选地,全部所述聚光碟的大小尺寸均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以及开口直径D;获取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
根据公式L1=h1/tanθ1以及h1=H+D/2×cosθ1计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L1
将所述聚光碟沿南北方向设置为第一列,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L1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年均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计算所述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θ2
根据所述θ2、L2=h2/tanθ2以及h2=H+D/2×cosθ2计算得到L2值;
根据所述L1、所述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第一列中全部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沿南北方向设置第S列聚光碟;S≥2;第S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中单台聚光碟在全年正午时刻的最大投影区域图;
图2为图1中的聚光碟在θ2的角度下所对应的全年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
图3为图1中的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列聚光碟的布局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列聚光碟以及第二列聚光碟的布局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该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合理、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中单台聚光碟在全年正午时刻的最大投影区域图;图2为图1中的聚光碟在θ2的角度下所对应的全年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图3为图1中的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列聚光碟的布局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列聚光碟以及第二列聚光碟的布局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列聚光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大于或等于L1;其中,L1=h1/tanθ1,h1=H+D/2×cosθ1
其中,θ1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H为所述聚光碟的立柱高度,D为所述聚光碟的开口直径,h1为所述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L1为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
具体来说,我们能够已知聚光碟的尺寸信息,包括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聚光碟的开口直径D;此外,还需要测量碟式太阳能发电站所在地的地理信息,包括测量当地经、纬度,地表坡度;
我们知道,每天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聚光碟的投影长度及面积最小。一年中,总有一天相比其他天数中的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是最小的,则聚光碟的投影长度及面积最大。我们将其称之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其投影称之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例如,我们将聚光碟安装在在北回归线以北某地,其纬度为北纬38°,则在冬至日前后,全年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小,聚光碟全年正午时刻的投影最大。
因此,根据经纬度信息,可以计算出当地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根据θ1,可算出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即
h1=H+D/2×cosθ1
再根据h1和θ1的值,可算出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
L1=h1/tanθ1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中单台聚光碟在全年正午时刻的最大投影区域图。
也就是说,将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列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L1,这样一来,能够加快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的设计进程、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即,使得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聚光碟在最大程度吸收太阳光的前提下,还能够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成本。
上述针对第一列聚光碟的设置方式给出了具体实施例,下面对于第二列聚光碟的设置方式进行进一步介绍。
本文优选采用下述方式对第二列聚光碟进行设置;第二列聚光碟同样在南北方向上设置,全部第二列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列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并且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根据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L1、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
其中,L2=h2/tanθ2,h2=H+D/2×cosθ2;θ2是指当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
我们知道,相对于地球表面一点,每天太阳有规律的东升西落,全年中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轨迹也是一个规律变化的轨迹。例如,在北纬38°某地,全年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大致是这样的:夏至日,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轨迹方位范围最大,东偏北30°日出,西偏北30°日落;冬至日,太阳运动轨迹方位范围最小,东偏南30°日出,西偏南30°日落。
对于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尤其对于斯特林发电系统,集热腔的温度大于设定阀值时,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才能正常工作。集热腔温度取决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NI),即当一天当中,日出后,当DNI均值大于阀值时,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聚光碟才有开始跟踪太阳的必要;同样的,日落前,当DNI均值小于阀值时,聚光碟就无继续跟踪工作的必要了。
根据当地气象参数,可以知道当地年均DNI值,进而可以估算出DNI达到阀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θ2,即,θ2是指当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从而可以确定当地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每天的工作起、停时间点;即当太阳高度角大于等于θ2时,聚光碟开始跟踪,当太阳高度角小于θ2时,聚光碟停止跟踪。
上述θ2在太阳全年运动轨迹中,每天都有两个对应的方位角度Φ,全年中变化的Φ组成了θ2在全年太阳运动轨迹中对应的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的聚光碟在θ2的角度下所对应的全年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
根据θ2,可算出聚光碟的h2高度,即,
h2=H+D/2×cosθ2
再根据θ2和h2,可算出在θ2时,聚光碟的投影长度L2,即,
L2=h2/tanθ2
根据L1、L2和ξ的值,可算出聚光碟全年最大阴影变化区域,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图3为图1中的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通过上述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L2为附图2和附图3中的半径,而L1决定了附图3中朝向北方的凹点位置;当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根据L1、L2和ξ的值可以得到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通过以上步骤,计算出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变化区域。下一步进行多碟布局,多碟布局的基本原则为:聚光碟相互布置在其最大投影变化区域的边界上。先进行南北方向第一列的布局,两台聚光碟的最小间距为L1,依次布置第一列其他聚光碟。
接着进行第二列的布局;即,将第二列聚光碟设置在两台聚光碟全年最大投影变化区域的交点处,且在两台聚光碟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列聚光碟以及第二列聚光碟的布局图。
与上述类似地,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第N列聚光碟;N≥3;第N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N-1)列的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此外,本文优选将全部聚光碟的大小尺寸均一致。
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在知晓聚光碟的尺寸以及当地太阳日照等前提下,能够快速对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的进行布置,并且采用上述方式能够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以及开口直径D;获取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
步骤102);根据公式L1=h1/tanθ1以及h1=H+D/2×cosθ1计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L1
步骤103);将所述聚光碟沿南北方向设置为第一列,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L1
首先,在步骤101)中,获取得到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以及开口直径D,并且根据聚光碟所在的地理位置,得到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
其次,在步骤102)中,根据步骤101)中得到的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开口直径D以及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进行计算,通过公式L1=h1/tanθ1以及h1=H+D/2×cosθ1得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L1
最后,在步骤103)中,聚光碟沿南北方向设置为第一列,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L1
采用上述布局方法,使得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聚光碟在最大程度吸收太阳光的前提下,还能够节省土地面积,提高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成本。
此外,为了对第S(S≥2)列聚光碟进行布局,本文采用如下步骤;
根据年均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计算所述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θ2
根据所述θ2、L2=h2/tanθ2以及h2=H+D/2×cosθ2计算得到L2值;
根据所述L1、所述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第一列中全部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沿南北方向设置第S列聚光碟;S≥2;第S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通过上述对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描述可知,根据L1、L2和ξ的值,可算出聚光碟全年最大阴影变化区域,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图3为图1中的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通过上述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L2为附图2和附图3中的半径,而L1决定了附图3中朝向北方的凹点位置;当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根据L1、L2和ξ的值可以得到单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从而根据第1列聚光碟的位置关系,得到第S列聚光碟(S≥2)的位置。
当然,通过上述方式布局完成后,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地形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行正常以及布局合理。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列聚光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大于或等于L1;其中,L1=h1/tanθ1,h1=H+D/2×cosθ1
其中,θ1为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H为所述聚光碟的立柱高度,D为所述聚光碟的开口直径,h1为所述聚光碟的阴影实际高度,L1为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列聚光碟,全部第二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并且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根据第一列所述聚光碟的L1、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
其中,L2=h2/tanθ2,h2=H+D/2×cosθ2;θ2是指当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南北方向上设置的第N列聚光碟;N≥3;第N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N-1列的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聚光碟的大小尺寸均一致。
5.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聚光碟的立柱高度H以及开口直径D;获取全年正午时刻最小高度角值θ1
根据公式L1=h1/tanθ1以及h1=H+D/2×cosθ1计算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正午时刻最大投影长度L1
将所述聚光碟沿南北方向设置为第一列,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聚光碟之间的中心间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L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布局方法,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年均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计算所述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阈值时的太阳高度角均值θ2
根据所述θ2、L2=h2/tanθ2以及h2=H+D/2×cosθ2计算得到L2值;
根据所述L1、所述L2以及太阳方位角变化区域ξ计算得出第一列中全部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沿南北方向设置第S列聚光碟;S≥2;第S列所述聚光碟的中心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的交点处,第S-1列所述聚光碟的阴影边界是指所述聚光碟的全年最大投影的变化区域。
CN201510956239.0A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6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239.0A CN105406798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239.0A CN105406798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798A CN105406798A (zh) 2016-03-16
CN105406798B true CN105406798B (zh) 2017-08-08

Family

ID=5547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62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6798B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679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11987A (ja) * 2013-11-07 2015-06-18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設計方法
CN105099359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聚光分光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3135B (zh) * 2008-05-12 2014-10-22 亚利桑那大学董事会 用于抛物面太阳能反射器的球面成像透镜的光伏发电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11987A (ja) * 2013-11-07 2015-06-18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設計方法
CN105099359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聚光分光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镜场和CPC及屋顶CPV设计研究;郭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060915(第09期);第68-80页,图5-8 *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群干扰效应数值仿真研究;王亚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50315(第03期);第23-37页,图4.2-4.3、5.1-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798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eddy et al. Viability analysis of solar parabolic dish stand-alone power plant for Indian conditions
Sun et al. An optimized tracking strategy for small-scale double-axis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
CN103823927B (zh) 跟踪式光伏设备的阵列式排布方法
CN112166554A (zh) 减少光伏发电厂中的遮挡的方法
CN103310283B (zh) 一种风光互补电站的选址方法
CN105469160B (zh) 塔式太阳能的扇形定日镜场布置方法
Blakers Sustainable energy options
Lovegrove et al. Introduction to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technology
Zhen et al. The effects of inclined angle modification and diffuse radiation on the sun-tracking photovoltaic system
US20130042903A1 (en) Solar energy generator
CN103151962A (zh) 一种具有追光传感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Krothapalli et al. Concentrated solar thermal power
Liu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optimal tilt angle for PV/T hybrid collector
CN105406798B (zh) 一种碟式太阳能发电站及其布局方法
Ahsan et al. Simulation of solar angles for maximizing efficiency of solar thermal collectors
CN206626824U (zh) 太阳能聚光器
Mehos et al. Planting the seed
CN203782788U (zh) 一种太阳能电站水收集装置
CN20162247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太阳光跟踪装置
Monedero et al. Minimizing energy shadow losses for large PV plants
CN210624976U (zh) 一种感光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沼气系统
CN202472105U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电厂的光场集热系统
CN203164772U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的反射镜系统控制电路
CN201917709U (zh) 太阳能聚光装置
Zhang et al. Cosine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of heliostats field of solar thermal power tower pla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