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313A -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313A
CN105406313A CN201510799980.0A CN201510799980A CN105406313A CN 105406313 A CN105406313 A CN 105406313A CN 201510799980 A CN201510799980 A CN 201510799980A CN 105406313 A CN105406313 A CN 105406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tator
seal face
hook portion
commutator segment
camber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9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开锋
赵吉峰
许刚位
陈至坚
张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99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63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6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换向器绕线时易断线的问题。本改良的换向器包括:本体;换向片,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本体外周侧面均匀分布,换向片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钩部且该钩部与换向片合围形成耳状结构,在该弯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漆包线的凹槽。本发明具有绕线质量高且接触良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的换向器,特别是一种带凹槽的钩型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俗称整流子,是直流永磁串激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换向器安装在电机上再配以电刷能够将外加直流电源转换为电枢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使电磁转矩的方向恒定不变。
换向器是由多个换向片按照圆形轨迹合围形成的一个圆柱型部件,换向片分别连接转子上的每个抽头。换向器按照其形状结构可分为平面型换向器、槽型换向器、钩型换向器等。在电机转子的实际生产中,钩型换向器使用得较为广泛,钩型换向器中的换向片一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钩部,生产时需要将漆包线绕接在换向器的钩部上并压钩,然后进行后续的点焊等工艺过程。
换向器绕线作为电机转子生产的五大重点工艺之一,大多数的换向器采用普通的钩部设计,在生产转子时,使用特种材质漆包线进行绕线并压钩,容易出现断线的现象,产品报废率较高。此外,漆包线在这样的结构上进行绕线、压钩之后,在后续的点焊等加工过程中,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也容易发生虚焊、漆包线断裂的现象。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换向器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绕线质量高且接触良好的改良的换向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绕线质量高且接触良好的改良的换向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包括:
本体;
换向片,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本体外周侧面均匀分布,换向片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钩部且该钩部与换向片合围形成耳状结构,在该弯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漆包线的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所述凹槽位于钩部与换向片外侧面之间,且钩部与换向片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所述凹槽包括位于钩部上的第一压紧面、位于换向片上的第二压紧面以及位于凹槽底部的弧面,所述弧面位于第一压紧面与第二压紧面之间且弧面两侧分别平整过渡至第一压紧面、第二压紧面。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在同一横截面上,第一压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压紧面的长度。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在钩部上还设有与第一压紧面垂直设置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一压紧面远离弧面一侧且第一台阶面与第一压紧面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在换向片上还设有与第二压紧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第二压紧面远离弧面一侧且第二台阶面与第二压紧面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中,当钩部压紧在换向片外侧面上时,漆包线的外周侧面分别与第一压紧面、第二压紧面以及弧面紧密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凹槽的设置能够减小在压钩时钩部以及换向片对漆包线的压力,漆包线不易断线,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压钩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本体;20、换向片;30、钩部;40、漆包线;50、凹槽;51、第一压紧面;52、第二压紧面;53、弧面;54、第一台阶面;55、第二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改良的换向器包括:
本体10;
换向片20,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本体10外周侧面均匀分布,换向片20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钩部30且该钩部30与换向片20合围形成耳状结构,在该弯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漆包线40的凹槽50。
现有的钩型换向器,大多数采用普通的钩部30设计,即换向片20一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钩部30,换向片20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到钩部30,这样的结构在对漆包线40进行绕线并压钩(将钩部30压紧至换向片20的外侧面)时,钩部30以及换向片20对漆包线40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断线的现象,产品报废率较高。
此外,漆包线40在这样的结构上进行绕线、压钩之后,在后续的点焊等加工过程中,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也容易发生虚焊、漆包线40断裂的现象。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漆包线40断裂的改良的换向器,在钩部30与换向片20之间的弯折处开设了凹槽50,为漆包线40提供了绕线位置,增大了漆包线40的活动空间,减小了在压钩时钩部30以及换向片20对漆包线40的压力,使得漆包线40不易断线。
优选地,凹槽50位于钩部30与换向片20外侧面之间,且钩部30与换向片20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凹槽50开设在钩部30与换向片20外侧面之间,漆包线40在绕线时是绕接在换向器外部的,钩部30与换向片20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则方便了压钩的进行,用力小,不会对换向器造成损坏。
优选地,凹槽50包括位于钩部30上的第一压紧面51、位于换向片20上的第二压紧面52以及位于凹槽50底部的弧面53,弧面53位于第一压紧面51与第二压紧面52之间且弧面53两侧分别平整过渡至第一压紧面51、第二压紧面52。
弧面53的设置相较平面来说,增大了钩部30与换向片20弯折处的空间,在进行压钩时,不会对漆包线40有太大的压迫力。弧面53两侧分别平整过渡至第一压紧面51、第二压紧面52,具体地,弧面53分别与两压紧面相切设置,这样设计,钩部30与换向片20之间的连接依然稳定,并不会因为凹槽50的开设而在压钩时导致钩部30断裂。
进一步优选地,在同一横截面上,第一压紧面51的长度小于第二压紧面52的长度。实际上钩部30只是换向片20的一个向外的延伸段,长度只要能够满足压钩的需求就可以了,不宜过长,因此开设在钩部30上的第一压紧面51的长度不会很长。另外,第一压紧面51的长度小于第二压紧面52的长度更方便压钩的进行,压钩效果好。
优选地,在钩部30上还设有与第一压紧面51垂直设置的第一台阶面54,第一台阶面54位于第一压紧面51远离弧面53一侧且第一台阶面54与第一压紧面51相连。
优选地,在换向片20上还设有与第二压紧面52垂直设置的第二台阶面55,第二台阶面55位于第二压紧面52远离弧面53一侧且第二台阶面55与第二压紧面52相连。
第一台阶面54与第二台阶面55的设置,呈现了完整的凹槽50的结构形状,由于两台阶面的存在,在压钩时,增大了漆包线40所在的空间,避免钩部30以及换向片20对漆包线40的压迫,实现减小对漆包线40的压力,漆包线40不易断裂,从而提高了成品率。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当钩部30压紧在换向片20外侧面上时,漆包线40的外周侧面分别与第一压紧面51、第二压紧面52以及弧面53紧密相连。
漆包线40与第一压紧面51、第二压紧面52以及弧面53紧密相连能够保证漆包线40的稳定性,不易松动,利于后续点焊工作的进行。
压钩时一方面需要保证漆包线40与换向片20的连接,便于后续点焊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漆包线40断裂的现象发生,因此,设置合适的凹槽50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凹槽50的尺寸大小则需要根据所绕的漆包线40的直径大小来设置合适的数值,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换向器中的换向片20上的钩部30凹槽50的尺寸不同。
本改良的换向器设计合理,在绕线时,将漆包线40绕接在凹槽50内,然后将钩部30压紧在换向片20的外侧面上即可,绕线方便高效且绕线质量好,实用性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换向片,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本体外周侧面均匀分布,换向片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钩部且该钩部与换向片合围形成耳状结构,在该弯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漆包线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钩部与换向片外侧面之间,且钩部与换向片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位于钩部上的第一压紧面、位于换向片上的第二压紧面以及位于凹槽底部的弧面,所述弧面位于第一压紧面与第二压紧面之间且弧面两侧分别平整过渡至第一压紧面、第二压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横截面上,第一压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压紧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在钩部上还设有与第一压紧面垂直设置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一压紧面远离弧面一侧且第一台阶面与第一压紧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在换向片上还设有与第二压紧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第二压紧面远离弧面一侧且第二台阶面与第二压紧面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当钩部压紧在换向片外侧面上时,漆包线的外周侧面分别与第一压紧面、第二压紧面以及弧面紧密相连。
CN201510799980.0A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Pending CN105406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9980.0A CN105406313A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9980.0A CN105406313A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313A true CN105406313A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9980.0A Pending CN105406313A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63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7782A (zh) * 2017-03-28 2017-06-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换向片、换向器和电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7798A1 (en) * 2000-05-12 2003-03-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mmutator assembly for motor
CN101950905A (zh) * 2010-09-19 2011-01-19 温州科奇比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钩型换向器的换向片
CN205104733U (zh) * 2015-11-19 2016-03-23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7798A1 (en) * 2000-05-12 2003-03-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mmutator assembly for motor
CN101950905A (zh) * 2010-09-19 2011-01-19 温州科奇比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钩型换向器的换向片
CN205104733U (zh) * 2015-11-19 2016-03-23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7782A (zh) * 2017-03-28 2017-06-23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换向片、换向器和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04733U (zh)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CN105406313A (zh) 一种改良的换向器
CN205791831U (zh) 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粗线电机定子
CN104883022A (zh) 串激电机
CN209516775U (zh) 转子v型槽楔
CN207542537U (zh) 一种具有弹簧衬套的钩型换向器
CN204045239U (zh) 一种用于绕线的平行多股线
CN211089266U (zh) 一种电机分体线圈
CN206313558U (zh) 一种车用水泵马达磁环
CN204332600U (zh) 一种网络变压器
CN105515233A (zh) 一种电机骨架及电机
CN208904783U (zh) 一种定子铁芯拼装结构
CN101894658A (zh) 一种旋转变压器的接线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5719A (zh) 一种塑封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CN204481613U (zh) 电机碳刷接线片改良结构
CN203840102U (zh) 一种马达接线端子
CN204633102U (zh) 换向器
CN204349632U (zh) 一种分体式凸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线圈
CN204652066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结构
CN208874371U (zh) 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的风扇电机
CN211089246U (zh) 新型快速门电机的定子
CN203026323U (zh) 一种具有凸台过线槽的新型变压器骨架
CN204721130U (zh) 电机定子绕组间的连接结构
CN202563985U (zh) 一种铠装机
CN203289206U (zh) 一种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