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6428A -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6428A
CN105396428A CN201510727649.8A CN201510727649A CN105396428A CN 105396428 A CN105396428 A CN 105396428A CN 201510727649 A CN201510727649 A CN 201510727649A CN 105396428 A CN105396428 A CN 10539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ower
tower
desorber
control valv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76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维秋
刘鹏
徐先阳
周旭红
刘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276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6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6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2/00Absorbents, i.e. solvents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gas absorption
    • B01D2252/20Organic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8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系统主要包括:风机、吸收塔、溶剂泵、吸附塔A、吸附塔B、精吸附塔、解吸塔、回收塔、真空泵等,针对回收效果不理想、能耗大、尾气排放浓度较高等问题,本发明主要采用“吸收+吸附+精吸附”集成回收方法,采用二次吸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尾气浓度,且本系统采用节能流程和一般流程两种方法交替运行,有效地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到将吸收法和吸附法集成,形成节能、高效的油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产品在装车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油气蒸气与空气混合气。如果该混合气体被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特别是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危害程度极大,该类物质成分复杂,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直接性破坏,对环境污染严重;同时还会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此外,该类物质还会对动植物生长、人体健康等造成中毒、致癌、致畸、突变等危害。
本发明主要针对油品装车过程中形成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油气将被送到回收塔中,使其得以重新利用。这将不仅可以减少油气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火灾等安全隐患,以达到极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本发明技术特点检索了国内外数据库,经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油气回收的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中国专利CN104196705A提出一种涉及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过程中真空泵的控制方法;中国专利CN103539060A提出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和油气回收方法,主要用于回收汽车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汽油;中国专利CN102350079A提出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用于储油库、炼油厂、加油站等的油气环保处理;中国专利CN104096452A提出了一种冷却油预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中国专利CN101462687提出了一种移动吸收冷凝与吸附变频油气回收法,特指一种采用带吸收、冷凝油气回收设备的油罐车和加油站吸附油气回收设备相结合的变频油气回收法。上述方法均涉及油气回收领域,但回收效果并不理想,能耗大,尾气排放浓度较高,为达到国家最新要求标准,提出本发明理论。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主要是为油气回收领域开发出一种高效、集成、超低排放浓度的油气回收系统,使得油气回收效率达到国家最新要求标准。本系统主要采用“吸收+吸附+精吸附”集成回收方法,采用二次吸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尾气浓度,且本系统采用节能流程和一般流程两种方法交替运行。节能流程运行时,系统只进行吸收、吸附和精吸附操作,不进行解吸及回收操作,一般流程运行时,系统的吸收、吸附、精吸附、解吸及回收操作全部运行。系统根据运行时间或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来选择流程方式。采用节能流程和一般流程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较少能源浪费,降低成本。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确定如下: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主要包括:风机、流量计、吸收塔、溶剂泵、吸附塔A、吸附塔B、精吸附塔、解吸塔、回收塔、真空泵、富溶剂泵、贫溶剂泵、阻火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球阀、止回阀以及管道等配件。
①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风机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来变频调节风机转速大小。
②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流量计用来记录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与累积体积流量。
③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吸收塔塔体内可以是板式塔和填料塔,吸收塔的主体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的高度一般根据处理量而定,通常高度可为1~15m,直径为0.5~2.5m。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内吸收剂为汽油、煤油、轻柴油、AbsFOV-Ⅱ、ABS-1、ABS-2等。
④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沿吸附塔A、吸附塔B、精吸附塔的主体上分别分布着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吸附塔B的高度范围为1~8m,直径为0.5~2.5m,精吸附塔的高度范围为1~5m,直径为0.3~1.5m。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吸附塔B内吸附剂为活性炭、硅胶、疏水硅胶、AdsFOV-Ⅱ、沸石及分子筛沸石、氧化铝、复合吸附剂等,精吸附塔内吸附剂为AdsFOV-Ⅲ。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在开闭不同阀门的条件下,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⑤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回收塔、解吸塔的主体上分布着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解吸塔的高度范围为1~10m,直径为0.5~2.5m。
进一步,所述回收塔的高度范围为1~8m,直径为0.5~1.5m。
进一步,所述回收塔内吸收剂为汽油、煤油、轻柴油、AbsFOV-Ⅱ、ABS-1、ABS-2等。
⑥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溶剂泵为变频防爆溶剂泵,通过吸收塔、解吸塔的液位来变频控制溶剂泵的流量。
⑦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富溶剂泵、贫溶剂泵为变频防爆溶剂泵,通过回收塔的液位来变频控制富溶剂泵、贫溶剂泵的流量。
⑧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真空泵为变频防爆真空泵,通过解吸塔、吸附塔A、吸附塔B和精吸附塔的真空度来变频控制抽气量。
(2)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①现场来气(来自槽罐车或汽车槽车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气体温度为常温,即环境温度,气体流量为50~1000Nm3/h,油气浓度为0~50%(按轻石脑油计)),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阻火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流量计等从吸收塔下端入口进入吸收塔内。
②混合气体在吸收塔内自下而上流动,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接触并被充分吸收,该吸收剂是由溶剂泵打到吸收塔顶部的。在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底部入口间的阀门开启,吸收塔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从解吸塔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
③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含少量油气的混合气在管线作用下经控制阀通过吸附塔A(或B)主体下端的混合气入口进入吸附塔A(或B)内进行吸附回收处理。
④经过吸附塔A(或B)的吸附作用后,含极少量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从吸附塔A(或B)顶部经过控制阀,进入精吸附塔进行二次精吸附处理。
⑤从精吸附塔顶部出来的气体,经过控制阀、阻火器,直接达标排放到大气中。
⑥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真空泵、富溶剂泵、贫溶剂泵处于关闭状态,能够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3)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当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运行到设定时间或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或手动切换为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①现场来气(来自槽罐车或汽车槽车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气体温度为常温,即环境温度,气体流量为50~1000Nm3/h,油气浓度为0~50%(按轻石脑油计)),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阻火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流量计等从吸收塔下端入口进入吸收塔内。
②混合气体在吸收塔内自下而上流动,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接触并被充分吸收,该吸收剂是由溶剂泵打到吸收塔顶部的。在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关闭,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开启,吸收塔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从解吸塔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
③吸收剂从解吸塔顶部流下时,由于此时解吸塔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解吸塔的真空度是由真空泵抽气来实现的。
④在解吸塔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可对吸附塔A(或吸附塔B)进行解吸,此时吸附塔B(或吸附塔A)、精吸附塔进行吸附,吸附后尾气排放到大气,吸附塔A(或吸附塔B)解吸方法为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真空泵之间的控制阀开启、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吸收塔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对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关闭真空泵与吸附塔A(或吸附塔B)之间的控制阀,打开氮气与吸附塔A(或吸附塔B)之间的控制阀,向吸附塔A(或吸附塔B)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吸附塔A、吸附塔B可以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从而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连续运行。吸附塔A、吸附塔B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抽气来实现的。
⑤系统运行较长时间或系统停止运行时,可单独对精吸附塔进行解吸,开启真空泵,开启精吸附塔与真空泵之间的控制阀,关闭精吸附塔与吸附塔A、吸附塔B之间的控制阀,关闭精吸附塔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对精吸附塔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精吸附塔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关闭真空泵与精吸附塔之间的控制阀,打开氮气与精吸附塔之间的控制阀,向精吸附塔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
⑥从解吸塔、吸附塔A、吸附塔B和精吸附塔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进入回收塔底部,该油气在回收塔中自下而上流动时,被来自贫溶剂泵的吸收剂所吸收,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经富溶剂泵输出,未被吸收剂吸收的少量油气回到吸收塔而被循环吸收。
⑦当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进行一定时间后或根据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可以重新手动或自动切换到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4)本发明可达到的技术效果
①本发明采用“吸收+吸附+精吸附”集成回收方法,采用二次吸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尾气浓度。
②本发明采用节能流程和一般流程两种方法交替运行,节能流程运行时,系统只进行吸收、吸附和精吸附操作,不进行解吸及回收操作,一般流程运行时,系统的吸收、吸附、精吸附、解吸及回收操作全部运行,系统根据运行时间或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来选择流程方式,采用节能流程和一般流程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较少能源浪费,降低成本。
③本发明中吸附塔A、吸附塔B在控制阀门条件下,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④本发明系统中采用的风机、溶剂泵、真空泵、富溶剂泵、贫溶剂泵均为防爆变频式,降低了能源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1、61—阻火器,2、9、19、25、27、32、43、50、56—压力传感器,3、10、20、26、28、33、44、51、57—温度传感器,4、7、15、18、23、31、37、40、41、42、46、47、48、49、53、54、55、59、60、62、63、64—控制阀,5—风机,6—流量计,8—吸收塔,11、13、14、17、30、35、36、39—球阀,12、22—止回阀,16—溶剂泵,21—解吸塔,24—真空泵,29—回收塔,34—富溶剂泵,38—贫溶剂泵,45—吸附塔A,52—吸附塔B,58—精吸附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当现场来气(来自槽罐车或汽车槽车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气体温度为常温,即环境温度,气体流量为500Nm3/h,油气浓度为45%(按轻石脑油计)),经回收处理后,要求尾气处理效率达95%以上,(尾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指标≤25g/m3,或按更严格的排放指标≤120mg/m3),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对其进行回收,通过附图1进行详细说明。
(1)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主要包括:风机(5)、流量计(6)、吸收塔(8)、溶剂泵(16)、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精吸附塔(58)、解吸塔(21)、回收塔(29)、真空泵(24)、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阻火器(1、61)、压力传感器(2、9、19、25、27、32、43、50、56)、温度传感器(3、10、20、26、28、33、44、51、57)、控制阀(4、7、15、18、23、31、37、40、41、42、46、47、48、49、53、54、55、59、60、62、63、64)、球阀(11、13、14、17、30、35、36、39)、止回阀(12、22)以及管道等配件。
①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风机(5)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2)来变频调节风机(5)转速大小。
②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流量计(6)用来记录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与累积体积流量。
③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吸收塔(8)塔体内是板式塔,吸收塔(8)的主体置有压力传感器(9)和温度传感器(10)。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8)的高度为10m,直径为1.5m。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8)内吸收剂为AbsFOV-Ⅱ。
④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沿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精吸附塔(58)的主体上分别分布着压力传感器(43、50、56)和温度传感器(44、51、57)。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的高度为6m,直径为1.5m,精吸附塔(58)的高度为4m,直径为1.2m。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内吸附剂为AdsFOV-Ⅱ,精吸附塔(58)内吸附剂为AdsFOV-Ⅲ。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A(45)和吸附塔B(52)在开闭不同阀门的条件下,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⑤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回收塔(29)、解吸塔(21)的主体上分布着压力传感器(27、19)和温度传感器(28、20)。
进一步,所述解吸塔(21)的高度为5m,直径为2m。
进一步,所述回收塔(29)的高度为7m,直径为1.2m。
进一步,所述回收塔(29)内吸收剂为汽油。
⑥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溶剂泵(16)为变频防爆溶剂泵,通过吸收塔(8)、解吸塔(21)的液位来变频控制溶剂泵(16)的流量。
⑦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为变频防爆溶剂泵,通过回收塔(29)的液位来变频控制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的流量。
⑧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的真空泵(24)为变频防爆真空泵,通过解吸塔(21)、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和精吸附塔(58)的真空度来变频控制抽气量。
(2)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中各设备连接方式如下:
①来气与风机(5)进气口连接,风机(5)出气口与吸收塔(8)底部进气口、放空管线连接。
②吸收塔(8)顶部出气口与吸附塔A(45)底部进气口、吸附塔B(52)底部进气口、放空管线连接。
③吸附塔A(45)顶部出气口、吸附塔B(52)顶部出气口分别与精吸附塔(58)底部进气口、氮气来气管线、放空管线连接。
④精吸附塔(58)顶部出气口与氮气来气管线、放空管线连接。
⑤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进气口、解吸塔(21)顶部进气口连接,解吸塔(21)底部出口与溶剂泵(16)入口连接,溶剂泵(16)出口与吸收塔(8)顶部入口连接。
⑥吸附塔A(45)底部出气口、吸附塔B(52)底部出气口、精吸附塔(58)底部出气口、解吸塔(21)顶部出气口均与真空泵(24)进气口连接,真空泵(24)出气口与回收塔(29)底部进气口连接,回收塔(29)顶部出气口与吸收塔(8)底部进气口连接。
⑦贫溶剂来液与回收塔(29)顶部入口连接,富溶剂管线与回收塔(29)底部出口连接。
(3)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①现场来气(来自槽罐车或汽车槽车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气体温度为常温,即环境温度,气体流量为500Nm3/h,油气浓度为45%(按轻石脑油计)),在风机(5)的作用下,经过阻火器(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控制阀(4)、流量计(6)等从吸收塔(8)下端入口进入吸收塔(8)内。
②混合气体在吸收塔(8)内自下而上流动,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接触并被充分吸收,该吸收剂是由溶剂泵(16)打到吸收塔(8)顶部的。在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21)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入口间的球阀(14)、控制阀(15)开启,吸收塔(8)底部的吸收剂从解吸塔(21)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21)。
③从吸收塔(8)顶部出来的含少量油气的混合气在管线作用下经控制阀(47)或控制阀(54)通过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主体下端的混合气入口进入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内进行吸附回收处理。
④经过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的吸附作用后,含极少量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顶部经过控制阀(42、59)或控制阀(49、59),进入精吸附塔(58)进行二次精吸附处理。
⑤从精吸附塔(58)顶部出来的气体,经过控制阀(55)、阻火器(61),直接达标排放到大气中。
⑥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真空泵(24)、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处于关闭状态,能够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4)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当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运行到设定时间或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或手动切换为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①现场来气和吸收塔进吸收剂方式同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②在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21)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入口间的球阀(14)、控制阀(15)关闭,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顶部入口间的球阀(13)开启,吸收塔(8)底部的吸收剂从解吸塔(21)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21)。
③吸收剂从解吸塔(21)顶部流下时,由于此时解吸塔(21)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解吸塔(21)的真空度是由真空泵(24)抽气来实现的。
④在解吸塔(21)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可对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进行解吸,此时吸附塔B(52)或吸附塔A(45)、精吸附塔(58)进行吸附,吸附后尾气排放到大气,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解吸方法为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真空泵(24)之间的控制阀(46)或控制阀(53)开启、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吸收塔(8)之间的控制阀(47)或控制阀(54)关闭、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41)或控制阀(48)关闭,对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24),关闭真空泵(24)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46)或控制阀(53),打开氮气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64、41)或控制阀(63、48),向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可以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从而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连续运行。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24)抽气来实现的。
⑤系统运行较长时间或系统停止运行时,可单独对精吸附塔(58)进行解吸,开启真空泵(24),开启精吸附塔(58)与真空泵(24)之间的控制阀(60),关闭精吸附塔(58)与吸附塔A(45)、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49、59)、关闭精吸附塔(58)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55),对精吸附塔(58)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精吸附塔(58)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24),关闭真空泵(24)与精吸附塔(58)之间的控制阀(60),打开氮气与精吸附塔(58)之间的控制阀(62),向精吸附塔(58)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
⑥从解吸塔(21)、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和精吸附塔(58)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进入回收塔(29)底部,该油气在回收塔(29)中自下而上流动时,被来自贫溶剂泵(38)的吸收剂所吸收,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经富溶剂泵(34)输出,未被吸收剂吸收的少量油气回到吸收塔(8)而被循环吸收。
⑦当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进行一定时间后或根据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可以重新手动或自动切换到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风机(5)、流量计(6)、吸收塔(8)、溶剂泵(16)、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精吸附塔(58)、解吸塔(21)、回收塔(29)、真空泵(24)、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阻火器(1、61)、压力传感器(2、9、19、25、27、32、43、50、56)、温度传感器(3、10、20、26、28、33、44、51、57)、控制阀(4、7、15、18、23、31、37、40、41、42、46、47、48、49、53、54、55、59、60、62、63、64)、球阀(11、13、14、17、30、35、36、39)、止回阀(12、22)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和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交替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的各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来气与风机(5)进气口连接;风机(5)出气口与吸收塔(8)底部进气口、放空管线连接;吸收塔(8)顶部出气口与吸附塔A(45)底部进气口、吸附塔B(52)底部进气口、放空管线连接;吸附塔A(45)顶部出气口、吸附塔B(52)顶部出气口分别与精吸附塔(58)底部进气口、氮气来气管线、放空管线连接;精吸附塔(58)顶部出气口与氮气来气管线、放空管线连接;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进气口、解吸塔(21)顶部进气口连接;解吸塔(21)底部出口与溶剂泵(16)入口连接;溶剂泵(16)出口与吸收塔(8)顶部入口连接;吸附塔A(45)底部出气口、吸附塔B(52)底部出气口、精吸附塔(58)底部出气口、解吸塔(21)顶部出气口均与真空泵(24)进气口连接;真空泵(24)出气口与回收塔(29)底部进气口连接;回收塔(29)顶部出气口与吸收塔(8)底部进气口连接;贫溶剂来液与回收塔(29)顶部入口连接,富溶剂管线与回收塔(29)底部出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5),其特征在于:风机(5)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2)来变频调节风机(5)转速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8),其特征在于:吸收塔(8)塔体内可以是板式塔和填料塔,吸收塔(8)的主体置有压力传感器(9)和温度传感器(10),吸收塔(8)的高度一般根据处理量而定,通常高度可为1~15m,直径为0.5~2.5m,吸收塔(8)内吸收剂为汽油、煤油、轻柴油、AbsFOV-Ⅱ、ABS-1、ABS-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精吸附塔(58),其特征在于:沿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精吸附塔(58)的主体上分别分布着压力传感器(43、50、56)和温度传感器(44、51、57),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的高度范围为1~8m,直径为0.5~2.5m,精吸附塔(58)的高度范围为1~5m,直径为0.3~1.5m,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内吸附剂为活性炭、硅胶、疏水硅胶、AdsFOV-Ⅱ、沸石及分子筛沸石、氧化铝、复合吸附剂,精吸附塔(58)内吸附剂为AdsFOV-Ⅲ,吸附塔A(45)和吸附塔B(52)在开闭不同阀门的条件下,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塔(29)、解吸塔(21),其特征在于:回收塔(29)、解吸塔(21)的主体上分布着压力传感器(27、19)和温度传感器(28、20),解吸塔(21)的高度范围为1~10m,直径为0.5~2.5m,回收塔(29)的高度范围为1~8m,直径为0.5~1.5m,回收塔(29)内吸收剂为汽油、煤油、轻柴油、AbsFOV-Ⅱ、ABS-1、ABS-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泵(16),其特征在于:溶剂泵(16)为变频防爆溶剂泵,通过吸收塔(8)、解吸塔(21)的液位来变频控制溶剂泵(16)的流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24),其特征在于:真空泵(24)为变频防爆真空泵,通过解吸塔(21)、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和精吸附塔(58)的真空度来变频控制抽气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来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经过阻火器(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控制阀(4)、流量计(6)从吸收塔(8)下端入口进入吸收塔(8)内;混合气体在吸收塔(8)内自下而上流动,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接触并被充分吸收,该吸收剂是由溶剂泵(16)打到吸收塔(8)顶部的;在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21)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入口间的球阀(14)、控制阀(15)开启,吸收塔(8)底部的吸收剂从解吸塔(21)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21);从吸收塔(8)顶部出来的含少量油气的混合气在管线作用下经控制阀(47)或控制阀(54)通过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主体下端的混合气入口进入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内进行吸附回收处理;经过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的吸附作用后,含极少量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顶部经过控制阀(42、59)或控制阀(49、59),进入精吸附塔(58)进行二次精吸附处理;从精吸附塔(58)顶部出来的气体,经过控制阀(55)、阻火器(61),直接达标排放到大气中;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真空泵(24)、富溶剂泵(34)、贫溶剂泵(38)处于关闭状态,能够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来气和吸收塔进吸收剂方式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在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中,解吸塔(21)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底部入口间的球阀(14)、控制阀(15)关闭,吸收塔(8)底部出口与解吸塔(21)顶部入口间的球阀(13)开启,吸收塔(8)底部的吸收剂从解吸塔(21)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21);吸收剂从解吸塔(21)顶部流下时,由于此时解吸塔(21)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解吸塔(21)的真空度是由真空泵(24)抽气来实现的;在解吸塔(21)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可对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进行解吸,此时吸附塔B(52)或吸附塔A(45)、精吸附塔(58)进行吸附,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解吸方法为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真空泵(24)之间的控制阀(46)或控制阀(53)开启、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吸收塔(8)之间的控制阀(47)或控制阀(54)关闭、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41)或控制阀(48)关闭,对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24),关闭真空泵(24)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46)或控制阀(53),打开氮气与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64、41)或控制阀(63、48),向吸附塔A(45)或吸附塔B(52)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可以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吸附塔A(45)、吸附塔B(52)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24)抽气来实现的;系统运行较长时间或系统停止运行时,可单独对精吸附塔(58)进行解吸,开启真空泵(24),开启精吸附塔(58)与真空泵(24)之间的控制阀(60),关闭精吸附塔(58)与吸附塔A(45)、吸附塔B(52)之间的控制阀(49、59)、关闭精吸附塔(58)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55),对精吸附塔(58)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精吸附塔(58)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关闭真空泵(24),关闭真空泵(24)与精吸附塔(58)之间的控制阀(60),打开氮气与精吸附塔(58)之间的控制阀(62),向精吸附塔(58)内充入氮气使其破真空;从解吸塔(21)、吸附塔A(45)、吸附塔B(52)和精吸附塔(58)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进入回收塔(29)底部,该油气在回收塔(29)中自下而上流动时,被来自贫溶剂泵(38)的吸收剂所吸收,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经富溶剂泵(34)输出,未被吸收剂吸收的少量油气回到吸收塔(8)而被循环吸收;当一般流程回收油气方法进行一定时间后或根据油气空气混合气体体积,可以重新手动或自动切换到节能流程回收油气方法。
CN201510727649.8A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5396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7649.8A CN105396428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7649.8A CN105396428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6428A true CN105396428A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62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7649.8A Pending CN105396428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64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1125A (zh) * 2017-05-03 2017-08-18 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回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5760A (zh) * 2006-12-29 2007-08-15 江苏工业学院 利用吸收与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2166463A (zh) * 2011-03-21 2011-08-31 海湾石油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气体回收模拟试验装置
CN102380288A (zh) * 2011-09-22 2012-03-21 常州大学 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
WO2013166301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Mecs, Inc. Regenerative recovery of contaminants from effluent gas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5760A (zh) * 2006-12-29 2007-08-15 江苏工业学院 利用吸收与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2166463A (zh) * 2011-03-21 2011-08-31 海湾石油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气体回收模拟试验装置
CN102380288A (zh) * 2011-09-22 2012-03-21 常州大学 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
WO2013166301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Mecs, Inc. Regenerative recovery of contaminants from effluent gas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1125A (zh) * 2017-05-03 2017-08-18 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9064B (zh) 油气回收系统
CN105032112A (zh) 一种新型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
CN204056865U (zh) 一种氮气密封储罐的呼吸排放气体全回收装置
CN205730434U (zh) 一种新型集成油气深度回收与排放控制装置
CN1806894A (zh) 油气吸收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95966U (zh) 油气回收装置
CN105031962A (zh) 一种新型冷凝-吸附集成技术的甲醇废气回收系统
CN102489122B (zh) 一种含硫油气混合物回收方法及装置
CN202226647U (zh) 一种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
CN204637927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CN102764562B (zh) 吸附式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及其回收处理工艺
CN203935758U (zh) 一种冷却油预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
CN106310698A (zh) 一种油气回收方法
CN107837642A (zh) 一种油气回收及废气处理系统
CN201168455Y (zh) 一种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
CN202951274U (zh) 一种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
CN104548879B (zh) 一种炼油厂酸性水罐排放气治理方法和装置
CN102911704B (zh) 综合油气回收方法
CN103933828A (zh) 一种多级吸附式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及其回收处理工艺
CN105056713A (zh) 一种甲醇废气回收系统
CN105396428A (zh) 一种新型油气精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527186B (zh)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油气中溶剂油回收工艺及系统
CN105944498A (zh) 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CN102908870B (zh) 一种油气回收方法
CN205379781U (zh) 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