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225B -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225B
CN105392225B CN201510890920.XA CN201510890920A CN105392225B CN 105392225 B CN105392225 B CN 105392225B CN 201510890920 A CN201510890920 A CN 201510890920A CN 105392225 B CN105392225 B CN 10539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double
ring layer
wound
wound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09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225A (zh
Inventor
汪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wang K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RON S&T Ltd.
Original Assignee
汪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汪沛 filed Critical 汪沛
Priority to CN2015108909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和方法,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该装置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内单绕线圈层包括单绕线圈,单绕线圈单向绕制于内导管的外表面,外双绕线圈层包括双绕线圈,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且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双绕线圈利用电磁抵消原理消除电磁辐射,实现电磁屏蔽隔离。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加热方式是电阻加热方式和电磁加热方式。电阻加热方式是指电阻导体接通电流后利用焦耳效应直接加热被加热物质或间接加热被加热物质的方式,电阻加热方式由于采用例如电阻丝等发热加热被加热物质,普遍热能损耗大,且大量损失的热能散失至周围,致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增加温室效应进一步产生的可能性,并且增加需要额外配备设施对升温的周围环境进行再降温的可能性,造成极大的成本与资源浪费;此外,电阻导体的使用寿命短,安全隐患高,因此维护及维修成本增加,不利于电阻加热方式的推广使用。电磁加热方式是指电磁感应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加热方式,由于其一般采用专用的耐高温高压的电磁感应线圈,绝缘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使用寿命长,因此电磁加热方式逐渐取代电阻加热方式成为主流加热方式,但是,现有的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磁加热装置,或者没有设置屏蔽层,极易产生泄漏电流,而且电磁波外泄造成电磁污染,导致较高的安全隐患;或者设置的屏蔽层无法保证屏蔽性能要求,因此无法满足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并且不合理的屏蔽层设置还致使电磁加热装置结构复杂,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电磁加热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安全隐患高和成本预算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采用单绕线圈实现电磁加热且采用双绕线圈消除电磁辐射,同时实现电磁屏蔽隔离,该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进而降低成本预算,实现了高效节能的电磁加热功能,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所述内单绕线圈层包括单绕线圈,所述单绕线圈单向绕制于内导管的外表面,所述外双绕线圈层包括双绕线圈,所述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所述内单绕线圈层还包括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设置于单绕线圈的外层,所述外双绕线圈层的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屏蔽层的外表面并覆盖内单绕线圈层。
所述外双绕线圈层还包括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设置于双绕线圈的外层。
所述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
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
所述内屏蔽层为金属膜制作而成。
所述外屏蔽层为金属膜制作而成。
还包括电源线路和控制器,所述单绕线圈连接电源线路,所述电源线路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电源线路上还设置有变频器,所述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
和/或,还包括工质容器,所述工质容器具有穿过内导管的通孔并在穿过内导管后所述工质容器为密封结构的保温容器且工质容器内储存有工质,所述电源线路引出至工质容器的外部并与控制器相连。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其特征在于,先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将所述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
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后,还在单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从而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内屏蔽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覆盖内单绕线圈层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还在双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外屏蔽层,从而建立外双绕线圈层。
采用的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
采用的双绕线圈为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
还采用了变频器和控制器,将所述变频器接通工频交变电流再通过电源线路与单绕线圈相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接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利用变频技术通过所述变频器改变工频交变电流频率,所述单绕线圈接通变频器输出的变频后的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以实现变频加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采用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实现电磁加热,加热效率高、加热方式节能环保,在内单绕线圈层外侧设置双绕线圈,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在工作时,将同一高频交变电流在双绕线圈上形成大小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进而形成两个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利用电磁抵消原理有效地消除了电磁辐射,防止电磁波外泄,提高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单绕线圈与双绕线圈之间优选设置的内屏蔽层实现了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一重屏蔽隔离功能,单绕线圈利用电磁抵消原理消除电磁辐射实现了第二重屏蔽隔离功能;双绕线圈外侧优选设置的外屏蔽层实现了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三重屏蔽隔离功能,该三重屏蔽隔离功能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外泄,隔离电磁辐射,进一步增强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本发明提出的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预算低,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
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采用的双绕线圈可以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者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这两种方案中的双绕线圈实质均为单根导线绕制。此外,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采用的双绕线圈还可以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者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这两种方案中的双绕线圈实质均为两根导线的特定绕制。除上述方案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求情况和安全可靠性要求,采用其它缠绕方式以及根数,仅需保证双绕线圈绕制后的两个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可以实现电磁抵消即可,方式灵活,易于实现。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先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建立内单绕线圈层,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实现电磁加热;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的双绕线圈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双绕线圈利用电磁抵消原理通过双绕线圈消除电磁辐射,且该方法优选在单绕线圈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以及优选在双绕线圈外侧设置外屏蔽层,通过内屏蔽层、双绕线圈和外屏蔽层实现三重电磁屏蔽隔离。本发明涉及的方法与上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相对应,可理解为是实现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所采用的电磁加热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电磁加热,且具有多重屏蔽设置,安全可靠,易于实现,适合于新型电磁加热系统的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内导管;2-单绕线圈;3-内屏蔽层;4-双绕线圈;5-外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内导管1内的工质加热,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内单绕线圈层包括单绕线圈2,单绕线圈2单向绕制于内导管1的外表面,内导管1可以采用非金属的绝缘保温材料,外双绕线圈层包括双绕线圈4,双绕线圈4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2且绕制后双绕线圈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当内单绕线圈层只有单绕线圈时,双绕线圈4绕制于单绕线圈2的外表面且覆盖单绕线圈2,优选完全覆盖单绕线圈2以强化屏蔽隔离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在双绕线圈4绕制后单绕线圈2可能无法从外面直观看到,故图1仅为示意图,是为便于观看,也可以理解为是进行局部剖视。其中,单绕线圈2可以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双绕线圈4可以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绕制而成,具体地,双绕线圈4可以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因为是单根导线对折形成双线故此时双线的电流是相反的,通过双线绕法绕制,绕向任意,绕制匝数也任意,只要盖住单绕线圈2即可;双绕线圈4也可以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2,比如单根导线正向绕制覆盖住单绕线圈2后再折返回来正向绕制或者反向绕制再次覆盖住单绕线圈2,最终体现的仍然是双绕形式,且此时的双线的电流也是相反的。这两种方案中形成双绕线圈4的单根导线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双绕线圈4也可以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此时通入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双绕线圈4还可以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此时通入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这两种方案中形成双绕线圈4的两根导线中的一根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双绕线圈4采用其它缠绕方式以及根数,比如可以是单根导线经过多次对折后再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或者是设置上述两根导线的整数倍的根数绕制等等,仅需保证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可以实现电磁抵消即可。
内单绕线圈层还可以包括内屏蔽层3,如图2所示优选结构,内屏蔽层3设置于单绕线圈2的外层,且外双绕线圈层的双绕线圈4绕制于内屏蔽层3的外表面且覆盖内屏蔽层3,内屏蔽层3可与单绕线圈2等长或略长于单绕线圈2,双绕线圈4优选完全覆盖内屏蔽层3(即完全覆盖单绕线圈2)以强化屏蔽隔离功能;外双绕线圈层还可以包括外屏蔽层5,如图2所示优选结构,外屏蔽层5设置于双绕线圈4的外层;内屏蔽层3和外屏蔽层5均可以采用金属膜制作的屏蔽层,例如金属材料紫铜膜制作而成的屏蔽膜(通常也称为紫铜膜),可以实现效果良好的电磁屏蔽且其本身无磁性、耐磨损。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采用单绕线圈2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双绕线圈4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后,将同一高频交变电流在双绕线圈4上形成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或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大小不同方向相反或大小不同方向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且通过优化双绕线圈4参数例如绕制匝数,进而形成两个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的电磁场),进而形成的两个电磁场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以有效地消除电磁辐射,防止电磁波外泄造成电磁污染,实现屏蔽隔离。单绕线圈2与双绕线圈4之间设置的内屏蔽层3实现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一重屏蔽隔离功能,单绕线圈2利用上述电磁抵消原理消除电磁辐射以实现第二重屏蔽隔离功能;双绕线圈4外侧设置的外屏蔽层5实现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三重屏蔽隔离功能,该三重屏蔽隔离功能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外泄,隔离电磁辐射,屏蔽性能好,增强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线路和控制器,单绕线圈2连接电源线路且同时电源线路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单绕线圈2与电源线路的连接与断开,即控制开启电源线路使单绕线圈2正常工作(即内导管1中的工质低于预设温度时单绕线圈2被开启正常工作),或控制断开电源线路使单绕线圈2停止工作(即内导管1中的工质高于预设温度时单绕线圈2被断开停止工作)。电源线路上还可以设置变频器且同时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将变频器接通工频交变电流再通过电源线路与单绕线圈2相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接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利用变频技术通过变频器改变工频交变电流频率,单绕线圈2接通变频器输出的变频后的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以实现变频加热。该优选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适合于进一步实现变频电磁加热系统,且适应新一代高效、节能、安全的变频电磁加热技术市场的发展与推广。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工质容器,工质容器具有穿过内导管1的通孔并在穿过内导管1后工质容器为密封结构的保温容器且工质容器内储存工质,与单绕线圈2相连接的电源线路引出至工质容器的外部并可以与控制器相连接以控制控制单绕线圈2与电源线路的连接与断开。此时,可理解为将图1或图2所示的结构穿入工质容器,内导管1穿过工质容器,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均留在工质容器中,单绕线圈2直接或间接与工质容器内的工质接触。这样,单绕线圈2在工作时除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外,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加热工质容器中的工质,内导管1内的工质被加热后可进入与外界连通的循环管路,工质容器内的工质被加热后进行保温储存以备后续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该电磁加热方法与上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相对应,可理解为是实现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所采用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将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
基于上述一种基本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本发明涉及的优选方法是,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后,还在单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从而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内屏蔽层的外表面绕制的双绕线圈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还在双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外屏蔽层,从而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双绕线圈利用电磁抵消原理通过双绕线圈消除电磁辐射,且可以同时实现内屏蔽层、双绕线圈和外屏蔽层的三重电磁屏蔽隔离;此外,优选地采用的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采用的双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绕制而成。
双绕线圈的几种优选的绕制方法说明如下:
将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将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这两种绕制方法的绕向任意,绕制匝数也任意,只要盖住单绕线圈2即可。形成双绕线圈4的单根导线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
或,将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也就是说,两根导线分别朝向互为相反的方向绕制而成且正向绕制和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此时朝向互为相反的方向绕制的导线分别连接方向相同的电流;形成双绕线圈4的两根导线中的一根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
或,将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也就是说,两根导线分别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且正向绕制和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此时朝一个方向绕制的导线分别连接方向相反的电流;形成双绕线圈4的两根导线中的一根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
更优选地,还可以设置大小不同方向相反或大小不同方向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且通过优化双绕线圈4参数例如绕制匝数,进而形成两个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的电磁场。
还可以采用变频器和控制器,即将变频器接通工频交变电流再通过电源线路与单绕线圈相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接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利用变频技术通过变频器改变工频交变电流频率,单绕线圈接通变频器输出的变频后的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以实现变频加热。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15)

1.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所述内单绕线圈层包括单绕线圈,所述单绕线圈单向绕制于内导管的外表面,所述外双绕线圈层包括双绕线圈,所述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单绕线圈层还包括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设置于单绕线圈的外层,所述外双绕线圈层的双绕线圈绕制于内屏蔽层的外表面并覆盖内单绕线圈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双绕线圈层还包括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设置于双绕线圈的外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
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
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所述双绕线圈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层为金属膜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层为金属膜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线路和控制器,所述单绕线圈连接电源线路,所述电源线路与控制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线路和控制器,所述单绕线圈连接电源线路,所述电源线路与控制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路上还设置有变频器,所述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
和/或,还包括工质容器,所述工质容器具有穿过内导管的通孔并在穿过内导管后所述工质容器为密封结构的保温容器且工质容器内储存有工质,所述电源线路引出至工质容器的外部并与控制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路上还设置有变频器,所述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
和/或,还包括工质容器,所述工质容器具有穿过内导管的通孔并在穿过内导管后所述工质容器为密封结构的保温容器且工质容器内储存有工质,所述电源线路引出至工质容器的外部并与控制器相连。
12.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其特征在于,先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将所述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后,还在单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从而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内屏蔽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覆盖内单绕线圈层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还在双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外屏蔽层,从而建立外双绕线圈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单绕线圈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
采用的双绕线圈为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或,采用的双绕线圈为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并使得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采用了变频器和控制器,将所述变频器接通工频交变电流再通过电源线路与单绕线圈相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接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利用变频技术通过所述变频器改变工频交变电流频率,所述单绕线圈接通变频器输出的变频后的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以实现变频加热。
CN201510890920.XA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Active CN105392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920.XA CN105392225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920.XA CN105392225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225A CN105392225A (zh) 2016-03-09
CN105392225B true CN105392225B (zh) 2018-09-21

Family

ID=5542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0920.XA Active CN105392225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22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425A (zh) * 2007-10-18 2010-09-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流通式感应加热器
EP2333456A1 (en) * 2008-09-17 2011-06-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1941150U (zh) * 2011-02-22 2011-08-24 重庆捷成塑胶有限责任公司璧山县分公司 电磁辐射加热装置
CN104270846A (zh) * 2014-10-21 2015-01-07 天津赛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磁条屏蔽防护结构的电磁加热设备
CN205336568U (zh) * 2015-12-07 2016-06-22 汪沛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425A (zh) * 2007-10-18 2010-09-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流通式感应加热器
EP2333456A1 (en) * 2008-09-17 2011-06-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1941150U (zh) * 2011-02-22 2011-08-24 重庆捷成塑胶有限责任公司璧山县分公司 电磁辐射加热装置
CN104270846A (zh) * 2014-10-21 2015-01-07 天津赛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磁条屏蔽防护结构的电磁加热设备
CN205336568U (zh) * 2015-12-07 2016-06-22 汪沛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225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4605B (zh) 自动冷却电缆
CN101929729B (zh) 电磁感应式快速加热水装置
CN205336568U (zh)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
CN105392225B (zh) 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201652823U (zh) 电磁感应式快速加热水装置
CN201796616U (zh) 自动冷却电缆
CN203536041U (zh) 一种大功率传输电力电缆
CN204511377U (zh) 一种油井变频电磁加热装置
CN201697321U (zh) 节能加热水箱
CN210536971U (zh) 一种双层高效感应加热器
CN103017344A (zh) 电磁感应式加热水装置
CN204712396U (zh) 注塑机料筒防护节能型电磁加热器
CN207909512U (zh) 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铜包铝线
CN203010900U (zh) 电磁感应式快速加热水装置
CN205102380U (zh) 小型管道式微型热水器
CN207425411U (zh) 一种适应于高纬度地区的远红外耐寒电缆
CN206369251U (zh) 一种分段式远距离电磁加热暖气
CN205282238U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
CN211828378U (zh) 一种用于加强变压器性能的辅助装置
KHANG et al. Design and comparison of conductor size for inductino cooker coil
CN206293279U (zh) 换相电感及含有该换相电感的中频电源设备
CN210082341U (zh) 一种新型安全节能模温机加热装置
CN202663577U (zh) 工频、中高频感应加热线圈
CN203010936U (zh) 电磁感应式加热水装置
CN106486270A (zh) 整流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7

Address after: Room 1517,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Center, No. 48, Beisanh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wang K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RON S&T Ltd.

Address before: 100143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No. 8 Yuquanlu Road yuhaiyuan two 20-308

Patentee before: Wang 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