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967B -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967B
CN105388967B CN201510624750.0A CN201510624750A CN105388967B CN 105388967 B CN105388967 B CN 105388967B CN 201510624750 A CN201510624750 A CN 201510624750A CN 105388967 B CN105388967 B CN 105388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display area
func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4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967A (zh
Inventor
高岩
夏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47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8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预定姿态,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各种电子设备日益流行。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大部分的电子设备的产品形态较为单一,为平板状。即便存在具有非平板状的其他姿态的电子设备,其显示方式和显示内容也是比较单一的,其显示内容不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其提供了一种包含非平板状的姿态的新颖的产品,从而丰富了用户选择,改进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其能够根据要使用的功能而在两个显示区域中选择适当的显示区域来显示相应的页面,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进一步改进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预定姿态,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包括: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响应于所述指令, 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以及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确定单元,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以及显示处理单元,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过连接部分所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至少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设置显示单元,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的预定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所包含的两个显示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由此,提供了一种包含非平板状的姿态的新颖的产品,从而丰富了用户选择,改进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中,能够根据要使用的功能而在两个显示区域中选择适当的显示区域来显示相应的页面,从 而方便用户浏览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进一步改进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A至1D是示意性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装置的主要配置的框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A到5C是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7A到7C是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配置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1A和11B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配置有传感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的子输入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输入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的子显示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四姿态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子输入单元的立体图;
图22A到22C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三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2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图2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示例,而图2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另一示例;以及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A-1D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A-1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此外,在此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40。
具体地,所述第一部分10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连接部分30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分20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稍后还将结合图4-图24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物理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预定姿态。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特定夹角的具体度数不限,例如,可以为90度、120度等等。可选地,设计所述特定夹角,使得在所述预定姿态下,能够通过水平支撑面支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而维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稳定。换言之,在所述预定姿态下,可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整体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某一点。
此外,由于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连接部分是可弯曲的,因此,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的事实可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由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所组成的面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如图1B所示。在第二种情况下,所述连接部分以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两个子部分,由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子连接部所组成的面与由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二 子连接部所组成的面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如图1C所示。在第三种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由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组成的面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如图1D所示。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4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并且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40仅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40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也相应具有三种划分情况。在如上所述的第一种情况下,即,在由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所组成的面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在如上所述的第二种情况下,即,在由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子连接部所组成的面与由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二子连接部所组成的面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的情况下,如图1C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在如上所述的第三种情况下,即,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由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组成的面之间具有所述特定夹角的情况下,如图1D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未示出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中的至少一个中,用于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一个,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另一个。
具体地,所述第一界面可以对应第一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可以对应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不同。例如,所述第一功能可以为视频通话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可以为文字编辑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可以为街景(实景)地图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可以为平面地图功能;等等。所述第一功能与 所述第二功能可以是同一应用中的不同功能,也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仅可以将显示区域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并分别显示不同功能所对应的界面,而且可以根据所支持的功能的性质的不同而适应性地确定使用哪个显示区域来显示相应的界面。下面,将结合几个具体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区域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一示例中,考虑通常用户习惯于在水平状态的界面上进行诸如字符输入等的操作,此外,考虑到某些功能适合于在水平界面上浏览或其界面本身为平视效果的界面,而某些功能适合于在垂直或近似垂直界面上浏览或其界面本身是俯视效果的界面,因此,在此示例中,根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空间朝向来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具体地,在此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单元和第二传感单元。在第一种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和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可以为例如重力传感器等的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
在第二种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可以为例如重力传感器等的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可以为如后所述的弯曲检测单元等的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
由此,无论哪种具体实现方式,都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和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的感测而确定第一部分的朝向和第二部分的朝向,例如,所述第一部分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部分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感测结果,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需要指出的是,如上所述的基准面可以为水平面,也可以为与水平面具 有一定角度的面,如倾斜面或垂直面,等等。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无需字符输入的功能,例如视频通话功能等。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支持字符输入的功能,例如,短消息功能等。或者,所述第一界面为适于平视或为平视效果的界面,例如街景地图界面等。所述第二界面为适于俯视的界面或为俯视效果的界面,例如平面地图界面等。可选地,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基准面为水平面。
由此,当感测到所述第二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阈值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另一方面,当感测到所述第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阈值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所述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适当地设置。示例性地,所述阈值可以设置为10度、15度,等等。
在此示例中,根据电子设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空间朝向的不同而在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最适合的功能界面,从而符合用户生理构造特点和使用习惯,便利了用户浏览和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第二示例中,考虑到某些功能会调用特定的功能单元,因此,在此示例中,根据特定功能单元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设置来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具体地,在此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用于执行相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单元例如可以为摄像头、麦克风等。由此,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功能单元的设置,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需要调用所述功能单元的功能,例如摄像功能、语音输入功能等。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无需调用所述功能单元的功能。由此,当所述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当所述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在此示例中,根据电子设备特定功能单元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设 置而在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最适合的功能界面,使得功能界面的显示与其硬件模块(即,功能单元)的设置相一致。例如,在功能单元麦克风设置在第二部分的情况下,在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需要调用麦克风的功能的界面,从而用户可在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位置进行语音输入,这显然是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三示例中,考虑到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大小可能不同、并且不同功能所需显示的信息量不同,因此,在此示例中,根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大小来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具体地,在此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能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
此外,在此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感单元例如为如下所述的弯曲单元。由此,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所感测的第一位置划分成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大小,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更具体地,在此示例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可以是显示信息量大的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可以是显示信息量小的功能。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所述第二功能可以是显示索引信息的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可以是显示详细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功能对所显示的索引信息进行选择可以改变所述第一功能中所显示的详细信息。从又一个角度而言,所述第二功能可以是显示控制信息的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可以是显示控制结果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功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操作,可以将相应的控制结果通过所述第一功能来显示。例如,在此示例中,所述第二功能可以是显示通知列表的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可以是显示通知信息详情的功能。通过从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所显示的通知列表中选择相应的通知,可以在所述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中显示相应的通知信息详情。
由此,当所述第一本体大于所述第二本体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另一方面,当所述第一 本体不大于所述第二本体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在此示例中,根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大小的不同而在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最适合的功能界面,从而以最适当的尺寸显示了所述功能界面,便利了用户浏览和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上面的描述中,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时,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如上所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并且用于显示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本体并且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功能不同的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
此外,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具有另一预定姿态,在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二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三子连接部,所述第四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四子连接部,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和所述第四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四本体。
换言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沿所述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为界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本体。在第一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与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不同的第三功能所对应的第三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与第一功能至第三功能不同的第四功能所对应的第四界面。也就是说,所述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与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之间完全不同。即,可以通过改变连接部分的折叠位置而将电子设备两个显示区域各自显示的两个界面全部切换为不同的界面。由此,用户可通过沿不同的位置折叠所述连接部分而实现全部两个显示界面切换为不同显示界面的效果,操作非常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二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功能和所述第二功能不同的第三功能对应的第三界面。也就是说,所述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与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之间有部分相同。 由此,用户可通过沿不同的位置折叠所述连接部分而实现两个显示界面中之一切换为不同显示界面的效果,操作非常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三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三本体上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四本体上显示第二界面。也就是说,所述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与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两个本体所显示的界面之间是相同的,但是其显示比例会由于显示界面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由此,用户可通过沿不同的位置折叠所述连接部分而实现两个显示界面之间显示比例的变化,操作非常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均可包括未示出的处理单元和传感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为微处理器等。所述传感单元例如为如后所述的弯曲检测单元等。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中,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预定姿态还是所述另一预定姿态。
由此,例如,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现方式下,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预定姿态下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一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二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当所述传感单元感应到从所述预定姿态改变为所述另一预定姿态的操作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三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四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除了所显示的界面不同之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现方式和第三实现方式下所述处理单元的操作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重复。
此外,在上面的描述中,所述预定姿态可以定义为第五姿态,并且所述另一预定姿态可以定义为第六姿态。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具有第一姿态至第四姿态。
具体地,在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并且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未被遮盖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
在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未被遮盖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未被遮盖,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大于阈值,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
在第四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相对。
稍后还将详细描述所述第一姿态至所述第四姿态及在相应姿态下的操作。
以上,参照图1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所包含的两个显示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由此,提供了一种包含非平板状的姿态的新颖的产品,从而丰富了用户选择,改进了用户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能够根据要使用的功能而在两个显示区域中选择适当的显示区域来显示相应的页面,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进一步改进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开始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如上所述的预定姿态。如图2所示,首先,在步骤S210,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具体地,所述第一界面可以对应第一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可以对应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不同。例如,所述第一功能可以为视频通话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可以为文字编辑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可以为街景(实景)地图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可以为平面地图功能;等等。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可以是同一应用中的不同功能,也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
接下来,在步骤S220,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
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可以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或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以获得感测结果。然后,可以根据所述感测结果,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在第二示例中,可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哪一个上,以获得确定结果。然后,可以根据所述确定结果,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能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由此,可以感测所述第一位置,然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确定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大小,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此后,所述显示处理方法进行到步骤S230。在步骤S230,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
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装置。
图3是示意性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装置的主要配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装置300主要包括:接收单元310、确定单元320和显示处理单元330。
所述接收单元310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
所述确定单元320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处理单元330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320包括:感测单元,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或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以获得感测结果;显示区域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感测结果,确定第一 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320包括:模块设置单元,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哪一个上,以获得确定结果;显示区域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确定结果,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能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确定单元320包括:感测单元,感测所述第一位置;显示区域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确定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大小,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以上,参照图2和图3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和显示处理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和显示处理装置中,能够根据要使用的功能而在两个显示区域中选择适当的显示区域来显示相应的页面,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进一步改进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物理结构。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的电子设备。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电子设备1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换句话说,所述电子设备1中除了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外的其他部分为连接部分30。所述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连接部分30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所述第三端31与所述第二端12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五端21和第六端22,所述第五端21与所述第四端32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转动。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配置,所述连接部分30可以 由多个转动部件以及其间的非转动部件构成,其中实现所述连接部分3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以及所述连接部分3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连接的转动部件将统一视为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成部件。换句话说,所述电子设备1中除了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外的部分都被视为所述连接部分30。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术语“端”指的是距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的各端面一定范围内的部分。
以下,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在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1的姿态切换过程。
图5A到5C是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5A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图5C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姿态,而图5B则图示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
如图5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如图5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的覆盖包括完全覆盖以及部分覆盖。具体地,在所述述第二部分20足够短的情况下,在如图5C所示的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20仅覆盖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
如图5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下,由于构成所述连接部分30的各个部件之间存在阻尼,使得该任一姿态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基于相同的原因,在情况下,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同样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以及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可能是需要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
进一步地,如图5A到5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阈值L。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为垂直贯 穿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的直线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上的一对贯穿点。在如图5A到5C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以及其间任一姿态下都能够处于近似紧密贴合。即,所述第一阈值L可能为5mm或者更小。
在一种情况下,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经由所述任一姿态向所述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为所述第六端22上的任一点与其在所述第一部分10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之间执行切换时,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之间的距离同样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体相对平行滑动以执行姿态的切换。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说明不同姿态切换过程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的对应关系。
此外,在如图5A到5C所示的姿态切换过程中,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施加外力。具体地,在如图5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同样地,在如图5C所示所述第二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传递到所述连接部分30以克服所述连接部分3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阻尼。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说明导致所述电子设备姿态切换的外力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的对应关系。
图6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311-31n,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各个自身转 动轴311-31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个转动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311、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301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311转动。在此,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与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制造材料、制造工艺等条件相关。此外,当在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每一个上都不存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外力时,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相互之间可能由于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稳定,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如上参照图5A到5C所示,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用于导致姿态切换的外力是用于使得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个转动部件满足上述第二预定条件而围绕其自身转动轴转动。由于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外力向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个转动部件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由于方向不同(即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可能不同于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以及其他损失,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可以仅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3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转动部件302-30n)相应地转动。例如,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为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件,当一个齿轮部件转动时,将带动所有啮合的其他齿轮部件以相同的线速度(在为相同半径的情况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联动。可替代地,当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时,可能由于各个转动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损耗的不同,导致各个转动部件的转动速度(线速度和/或角速度)并不相同。此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3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不转动,即不是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而是存在至少一个非联动的转动部件。
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的情况下,由于其中一个转动部件的转动将导致其他所有转动部件以相同或者不同的转动速度转动,从而在如图5A到5C的姿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能整体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动,而是会由于连接部分30中所有转动部件的转动 存在起伏。与此不同的是,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存在至少一个非联动的转动部件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仅仅所述连接部分30中折叠区域的转动部件转动,而所述连接部分30中其他区域的转动部件非联动,从而实现在如图5A到5C的姿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体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动。
图7A到7C是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7A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图7C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姿态,而图7B则图示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
类似于上述图5A到5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7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如图7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
同样地,类似于上述图5A到5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可以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或者需要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图7A到7C图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由上述图5A到5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同在于,由于其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不同与参照图6描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部分,所以从由图7A所示的第一姿态向由图7C所示的第二姿态的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紧密贴合地整体相对平行滑动,而是仅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近似贴合所述第一部分10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始终存在一定的第一夹角α,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始终存在一定的第二夹角β。
虽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紧密贴合地整体相对平行滑动,但是如图7A到7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同样小于第一阈值。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将大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例如在本发明的第 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为1cm,其具体长度主要取决于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非转动部件60。同样地,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经由所述任一姿态向所述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此外,在如图7A到7C所示的姿态切换过程中,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施加外力。具体地,在如图7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同样地,在如图7C所示所述第二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如上参照图5A到5C以及图6所已经描述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图8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40’和50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60。每个所述转动部件组40’和50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402、501和502。如前所述,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411和412(或者511和512),并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各个自身转动轴411和412(或者511和512)相互平行。同样地,例如,在一个转动部件4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411、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4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401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411转动。此外,当在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的40’和50的每一个转动部件上都不存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外力时,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的40’和50中每一个转动部件的相互之间可能由于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稳定,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同样地,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401或5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转动部件402或502)相应地转动。此外,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4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502不转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连 接部分30全部由转动部件构成不同,由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中存在非转动部件60,不论其中转动部件全部为联动转动还是存在非联动转动的转动部件,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都不会在整个姿态切换过程中保持整体的相互平行滑动。
图9A和图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示意图。具体地,图9A图示上述所述连接部分30仅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9B图示所述连接部分30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40’和50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60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如图9A和9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第三姿态,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或近似平面。具体地,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严格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充分相对转动到其间夹角为180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存在差别,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未充分相对转动,其间夹角小于180度(例如,在175-180度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近似平面。
图10A和10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0A和10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显示单元70,所述显示单元7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进一步地,如图10A和10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701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702的面积不同。
更进一步地,如图10A和10B所示,所述显示单元70为可形变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7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200所组成的区域上;或者所述显示单元70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面3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300所组成的区域上。在如上参照图5A到5C以及图7A到7C描述的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 70的一部分覆盖述所述显示单元70的另一部分。
图11A和11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传感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上参照图4到图10B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不同工作姿态(诸如,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并且如图10A和10B所示,在不同的工作姿态下,布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显示单元70会被不同地遮挡,从而存在不同的外露区域。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多种不同工作姿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式为所述显示单元70提供不同的显示内容。
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单元(未图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以及处理单元(未图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姿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A所示,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感光单元80,所述感光单元80包括与所述显示单元70的发光单元阵列对应设置的光线检测阵列,用于依据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区域,确定所述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从而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这是因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不同地遮挡,从而具有不同的外露区域。只有布置在所述外部区域下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将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进入,而被遮挡的光线检测阵列的另一部分感测到的光线不满足预定亮度阈值。因此,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即对应于所述显示单元70在当前姿态下的外露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B所示,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弯曲检测子单元9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部分30的状态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例如,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可以是一个角度传感器,其感测所述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通过预先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体尺寸,在感测到所述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后,可以据此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姿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子单 元(未图示),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从而为用户适应地提供最好地适配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的显示。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2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如上所述,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被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202。
在步骤S1202中,根据检测到的姿态,控制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203。
在步骤S1203中,根据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模式切换方法,其能够实现至少两个不同的工作姿态,从而在不同工作姿态下提供不同的显示区域,并且根据工作姿态,在不同的显示区域中执行相应的内容显示。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以及连接部分30分别具有互为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体而言,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连接部分30具有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2。由此,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构成电子设备1的第一外表面(正面);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以及连接部分30的第二面30-2构成电子设备1的第二外表面(背面)。应当注意,在本发明中,由于连接部分30是可形变的,因此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于连接部分30相对于第一部分10运动(例如向图13所示的A的方向或者B的方向转动),从而电子设备1能够在各种姿态之间切换。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各个输入 单元。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的子输入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在连接部分30上包括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用于采集用户的输入操作。优选地,在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上也可以分别具有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和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这样,电子设备1的处理单元(未图示)可以根据在各个子输入单元采集的输入操作,执行相应的处理。这些各个子输入单元优选是触摸传感器,但也可以是物理键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输入单元,只要能够采集用户的输入操作即可。典型地,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以及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同一个外表面上。图14中示出了各子输入单元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第一外表面上的例子,即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设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第二子输入单元230设置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并且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设置在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情况,至少一个子输入单元也可以设置在相应部分的第二面上,例如在连接部分30的第二面设置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此外,至少一个子输入单元还可以设置在相应部分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上,例如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第二面20-2分别设置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电子设备1的输入单元的优选实施例。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二输入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1还可以在第一外表面上具有第二输入单元1900,用于采集整个第一外表面上的输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以及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分别构成第二输入单元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第一外表面上整体地采集来自用户的输入,从而用户能够在更大空间内输入指令,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在具有采集用户的输入的功能外,还可以同时具有显示功能。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的子显示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可以包括第一子显示单元2010,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可以包括连接子显示单元2030,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也可以包括第二子显示单元2020。这样,各个子显示单元可以显示与电子设备1的处理单元执行的处理相关的内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情况,至少一个子显示单元也可以设置在相应部分的第二面上,例如在连接部分30的第二面30-2设置连接子显示单元2030。此外,至少一个子显示单 元还可以设置在相应部分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上,例如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第二面20-2分别设置第二子显示单元2020。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子显示单元、连接子显示单元、第二子显示单元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例如,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不在第二部分的第一面设置第二子显示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第一子显示单元2010、第二子显示单元2020以及连接子显示单元2030分别与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以及连接子输入单元3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从而实现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以及连接部分30的触摸屏的功能。
优选地,可以在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设置可形变的第一显示单元2100。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7所示,第一子显示单元2010、连接子显示单元2030以及第二子显示单元2020分别构成第一显示单元2100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显示单元2100也可以仅仅覆盖各个子显示单元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例如第一子显示单元2010、连接子显示单元2030作为第一显示单元210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第二子显示单元2020独立于第一显示单元2100。此时,第一显示单元2100能够随着连接部分30的发生形变,由此能够适应电子设备1的各种姿态。通过在第一外表面上设置第一显示单元2100,能够在电子设备1的第一外表面上大面积地显示相关的内容,例如播放视频等。另外,可以将第一显示单元2100与第二输入单元190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可以在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上整体实现触摸屏的功能。
电子设备1可以在存储单元(未图示)中多种不同的指令集,并且每一种指令集中的指令表示用户输入以及处理单元(未图示)执行的相应的处理内容的映射关系。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的不同姿态,依据不同的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以及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各自所采集的(或者第二输入单元1900整体采集的)输入操作。下面,以第三姿态以及第四姿态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电子设备1的处理单元的动作,这些步骤将构成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应当注意,下面以电子设备1的第三姿态以及第四姿态为例进行说明,但事实上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电子设备1的其他姿态。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8所示:
首先,判断电子设备1正在处于的姿态(步骤S1810)。正如上面所述,由于连接部分30是可形变的,因此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于连接部分30相对于第一部分10运动(例如向图13所示的A的方向或者B的方向转动),从而电子设备1能够在各种姿态之间切换。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1的连接部分30上设置传感器,并且根据连接部分30的形变状态判断电子设备1正在处于的姿态。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姿态时,依据第三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连接子输入单元采集的输入(步骤S1820)。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立体图。如图19所示,当电子设备1处于第三姿态时,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以及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0近似成为同一平面。此时,电子设备1给用户呈现的是整个第一外表面,因此第三指令集可以是使得连接子输入单元与第一子输入单元、第二子输入单元共同作为输入(或者使得第二输入单元作为输入)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从整个第一外表面采集用户的输入,实现各种宽范围的功能。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四姿态时,依据第四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连接子输入单元采集的输入(步骤S1830)。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四姿态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在第四姿态下,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与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相对。具体而言,第四姿态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与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接触的状态,也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与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的距离小于规定阈值的状态。第四指令集可以是使得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独立于第一子输入单元1810和第二子输入单元1820采集指令。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响应于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采集的输入控制第一子显示单元2010和/或第二子显示单元329的显示。例如,电子设备1在进行视频播放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的滑动调节音量;在进行图像显示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的滑动控制图片的缩放;在进行电子书阅读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1830的滑动控制翻页等。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的连接子输入单元的立体图。如图21所示,电子设备1在第四姿态时,连接部分被弯曲,从而面向用户的第一面会形成沿转轴方向的细条区域。此时,连接输入单元230优选包括触摸传感器,并且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判断所述触摸感应单元 的输入,当判断结果表明输入为沿转轴方向的滑动输入时,执行上述的各种处理。这样,可以仅识别沿转轴方向的滑动输入,从而能够避免误操作。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在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并且第二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运动,从而能够在各种姿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电子设备中,通过位于连接部分的连接子输入单元采集输入操作,由此子设备在各种姿态下都能有效利用空间而对电子设备进行灵活的控制。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如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电子设备1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这里,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
所述电子设备1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具体地,如上文中所述,图5A至图5C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且图7A至图7C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可见,尽管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0的构造不同,但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方式相同。此外,图22A至图22C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三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在图22A-22C中,并未特别示出连接部分30的具体构造,换言之,在图22A-22C中,连接部分30既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的配置,也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配置。具体地,具体地,图22A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图22C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而图22B则图示所述第三姿态和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通过图5A至图5C、7A至图7B与图22A至图22C的比较可清楚地看出,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的运动方式不同。
接下来,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所述第一方式下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 第二部分20的不同的运动方式。
首先,可以从受力方式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第一面、且从第五端21指向第六端22方向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连接部分30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第一面、且从第六端22指向第五端21方向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可以通过第二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22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夹角(优选地,夹角为90°)、且从所述第六端22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转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三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22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 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夹角(优选地,夹角为90°)、且从所述第六端22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转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三姿态。
其次,可以从运动方向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对平行运动(实质上为完全平行或近似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平行地相对运动,从而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为0。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近似平行地相对运动,此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为α,当然α是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通过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相反方向的相对平行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可以通过第二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不断减小,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反方向的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
然后,还可以从运动过程中第六端22与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 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贴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进行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的切换,此时,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距离为0。又如,也可以在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接触而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其余部分不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保持接触,此时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一小值,且该小值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即小于第一预定阈值。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从第二预定阈值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具体来讲,在所述第三姿态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严格地共面,则通过所述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向所述第一姿态切换时,最初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0,即第二预定阈值为0。然后,随着第二部分20向着靠近第一部分10的方向转动,二者的距离逐渐增大至一最大值,例如,最大值出现在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垂直时,然后,二者的距离逐渐减小至第一预定阈值,即最小值出现在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完全贴合或基本贴合时。在所述第三姿态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非严格地共面,则通过所述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向所述第一姿态切换时,最初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一非零的小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从第一预定阈值以下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 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
在上文中,为了便于理解,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用于变换姿态的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任何其他可能的角度也可以类似地用来解释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
此外,在如图11A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感光单元80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逐渐增大还是急剧增大。如果所述感测单元80判断出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逐渐增大的,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一方式进行姿态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感测单元80判断出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急剧增大的,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二方式进行姿态切换。
在如图11B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此外,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还可以进一步检测所述连接部分30中包括的转轴的转动。具体来讲,如上文中所述,所述连接部分30可以包括多个转轴。例如,如果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检测到所述多个转轴之中仅部分转轴转动而其余转轴不转动,并且转动的转轴部分是依次变化的(如,当前时刻是311、312、313,而下一时刻是312、313、314),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一方式进行姿态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检测到所述多个转轴之中的全部转轴均转动,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二方式进行姿态切换。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姿态切换时显示内容切换的不同示例。
作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三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
由于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第一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一内容必然少于第二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三内容。这里,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 也就是说,第一内容虽然是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简单地对第三内容原样不动地裁切,而是对于第三内容中各项的重新精简组合。
例如,图23A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而图23B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如图23A和图23B所示,第三内容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的完整内容,而第一内容可以是仅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及播放进度条的精简内容。当然,在第一内容中,需要对播放控制按钮及播放进度条重新布局。
通常认为,用户在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由于显示单元执行显示的有效面积减小,因此变换显示到精简内容的显示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三内容。
作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四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
与第一示例中第一内容与第三内容相关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例如,图23A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图23C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另一示例。如图23A和图23C所示,第四内容也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的完整内容,而第二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通常认为,用户在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直接将电子设备切换到锁屏模式且显示单元显示锁屏界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二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一姿态 切换到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切换至显示第四内容。
在上文中,分别以两个独立的示例示出了通过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和通过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三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将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进行组合,即在一个示例中,包括通过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和通过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三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
作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在第三示例中,关注的是在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下显示相同应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换到第一姿态后显示内容将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态下和第三姿态下都显示相同的应用,该相同应用的内容也将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和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例如,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用户在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用户在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对于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生成。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示例类似地,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即,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部分地相同。
另外,可替代地,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也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而生成,其中所述第六内容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所述第一应用为一购物应用,且在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为商品信息。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显示的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为对应该商品的条形码。
可见,在通过第一方式切换之后,第六内容可以与第五内容地相同,也可以完全地不同。但是,不论第六内容是否与第五内容相同,二者都是相关的。相比之下,在通过第二方式切换之后,与第八内容与第七内容不但不同而且无关。
作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
具体来讲,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如音乐播放器、导航等应用,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在所述精简界面中,选择完整内容的一部分显示。举例来讲,第一应用为音乐播放器,在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后,第一内容改变为从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完整内容中选择出的一部分内容,如播放控制按钮和播放进度条。或者,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五内容产生且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如果所 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举例来讲,第一应用为导航应用,在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后,第一内容改变为箭头导航,这里的箭头导航完全不同于之前显示的完整导航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1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非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非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作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与第四示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并且,基于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应用,但是当前并未执行持续型操作(如,执行音乐播放、执行导航等操作),那么仍将显示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
具体来讲,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持续型,如执行音乐播放、或执行导航等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或者,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五内容产生且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1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接下来,将参照图2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4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 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2402。
在步骤S2402中,根据检测到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2403。
在步骤S2403中,根据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作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三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
由于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第一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一内容必然少于第二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三内容。这里,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第一内容虽然是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简单地对第三内容原样不动地裁切,而是对于第三内容中各项的重新精简组合。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三内容。
作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四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
与第一示例中第一内容与第三内容相关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二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三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切换至显示第四内容。
作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 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在第三示例中,关注的是在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下显示相同应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换到第一姿态后显示内容将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态下和第三姿态下都显示相同的应用,该相同应用的内容也将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和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例如,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作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所述模式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作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与第四示例中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模式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并且,基于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应用,但是当前并未执行持续型操作(如,执行音乐播放、执行导航等操作),那么仍将显示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迄今为止,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 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在三种姿态之间切换,并且可以基于切换方式的不同来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从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灵活多变且用户的使用体验高。
以上,参照图1到图24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类似“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表述仅为了在描述时方便区分,而并不意味着其必须实现为物理分离的两个或多个单元。事实上,根据需要,所述单元可以整体实现为一个单元,也可以实现为多个单元。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元/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单元/模块并且实现该单元/模块的规定目的。
在单元/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单元/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预定姿态,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并且用于显示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本体并且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功能不同的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另一预定姿态,在所述另一预定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二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三子连接部,所述第四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四子连接部,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和所述第四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三本体并且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四本体并且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功能和所述第二功能不同的第三功能对应的第三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
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中,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预定姿态还是所述另一预定姿态;
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预定姿态下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一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二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当所述传感单元感应到从所述预定姿态改变为所述另一预定姿态的操作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三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与所述第四本体对应的部分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预定姿态下,能够通过水平支撑面支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而维持所述电子设备的稳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用于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用于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一个,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第一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不同;
第一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
第二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或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和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的感测,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无需字符输入的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支持字符输入的功能;或者,所述第一界面为适于平视或为平视效果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适于俯视或为俯视效果的界面;所述基准面为水平面;
当感测到所述第二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阈值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当感测到所述第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阈值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用于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一个,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第一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不同;
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用于执行相应的功能,其中,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功能单元的设置,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需要调用所述功能单元的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无需调用所述功能单元的功能,
当所述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当所述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用于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一个,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第一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与所述第二功能不同,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能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用于感测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感测的第一位置划分成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大小,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哪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显示控制结果的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控制信息的功能;
当所述第一本体大于所述第二本体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当所述第一本体不大于所述第二本体时,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预定姿态,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
其中,所述预定姿态为第五姿态,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第一姿态至第四姿态,在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并且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未被遮盖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
在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未被遮盖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能被观看者感知,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未被遮盖,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大于阈值,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
在第四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相对。
11.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包括:
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
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以及
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以用于显示,
其中,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或感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以获得感测结果;
根据所述感测结果,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12.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包括:
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
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以及
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以用于显示,
其中,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哪一个上,以获得确定结果;
根据所述确定结果,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第一功能为需要调用所述功能模块的功能,所述第二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为无需调用所述功能模块的功能,
当所述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时,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当所述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时,确定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二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第一界面。
13.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包括:
当电子设备处于预定姿态时,接收启动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指令;
响应于所述指令,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以及
将第一功能对应的第一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所确定的那一个显示区域,并将第二功能对应的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另一个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上;在所述预定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大于0度的特定夹角;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局部以用于显示,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能以所述连接部分中的第一位置为界划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分,
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感测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确定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大小,确定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分别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哪一个。
CN201510624750.0A 2015-09-25 2015-09-25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388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4750.0A CN105388967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4750.0A CN105388967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967A CN105388967A (zh) 2016-03-09
CN105388967B true CN105388967B (zh) 2019-07-26

Family

ID=5542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4750.0A Active CN105388967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896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67A (zh) * 1996-03-29 1997-12-31 摩托罗拉公司 电子包
CN10262205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苹果公司 磁附接单元
CN103620516A (zh) * 2011-06-03 2014-03-05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绕曲组件
CN10465677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515586U (zh) * 2015-01-14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5186A1 (ja) * 2010-03-16 2011-09-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67A (zh) * 1996-03-29 1997-12-31 摩托罗拉公司 电子包
CN10262205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苹果公司 磁附接单元
CN103620516A (zh) * 2011-06-03 2014-03-05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绕曲组件
CN10465677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515586U (zh) * 2015-01-14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967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4273B (zh) 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998146B2 (ja) ジェスチャで論理的表示スタックを移動することによるデスクトップの明示
CN106325373A (zh)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871117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AU2013360585B2 (en) Information search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JP6010036B2 (ja) タッチセンサ式ディスプレイに画像を表示する方法及び通信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6073792B2 (ja) ジェスチャを用いて積み重ねられた画面表示を閲覧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784047B2 (ja) マルチスクリーンのホールド及びページフリップジェスチャー
JP5726916B2 (ja) マルチスクリーンの縮小及び拡大ジェスチャー
JP4702187B2 (ja) 情報通信可能携帯型デバイス及び当該携帯型デバイスのプログラム
US10592071B2 (en) Multi-display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ent output method
US200301896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wsing images in a digital imaging device
CN102323874B (zh) 一种立体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法、系统及多媒体终端
US20110296351A1 (en) User Interface with Z-axis Interaction and Multiple Stacks
BR102014002492A2 (pt)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multitarefa
KR20140126327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의 썸네일-이미지 선택 기법
MX2013003247A (es) Metodo y sistema para ver pantallas de visualizacion de pantallas apiladas utilizando gestos.
CN10567708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处理方法
EP3657311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touch screen and screen change method thereof
US1078287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7028604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4808905A (zh)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325371A (zh)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CN106796810B (zh) 在用户界面上从视频选择帧
CN10632572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