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1435A -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1435A
CN105381435A CN201510882949.3A CN201510882949A CN105381435A CN 105381435 A CN105381435 A CN 105381435A CN 201510882949 A CN201510882949 A CN 201510882949A CN 105381435 A CN105381435 A CN 105381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medicine
outer treat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29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英娟
王露霖
贾振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829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1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1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属于中药领域。它要解决现有调养人体的方药成分多,口服给药毒副作用大的问题。中药散1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附子、干姜、肉桂和吴茉萸组成。中药散2由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白芍、何首乌、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知母和芦根组成。制备:称取原料;混合后粉碎,加温开水调制成糊状并涂覆在布上。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辩阴阳、虚实、寒热,配伍合理,从病理上进行根治。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采用外敷具有直接渗透,起效快,治疗效果好,伤不到肝、胆、脾和肾,无副作用的优点,达到了祛病延年、保健养生的双重作用。

Description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透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而人们也是透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症候是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例概况,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疾病的发走趋势,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为中药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应用中药调养人体,可以保持阴阳平衡,发挥正常功能,所以选用中药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分清寒热虚实,脏腑阴阳,因证施药,合理选用温、热、寒、凉之性和益气、补血、补阳,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作法。
目前,调养人体的方药成分多,且均采用口服给药,单一的给药途径造成,日积月累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因此亟待寻求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中药,真正达到祛病延年、保健养生的双重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调养人体的方药成分多,口服给药毒副作用大的问题,而提供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内病外治中药散由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组成。
内病外治中药散由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组成。
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中各成分的主要作用:
人参——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肺气虚弱,心气虚衰,体虚多汗,津亏,血虚,眩晕,肾虚阳萎,尿频。
黄芪——功能主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白术——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淫羊藿——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强心力。
巴戟天——功能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杜仲——功能主治: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附子——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干姜——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肉桂——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吴茉萸——功能主治:助阳止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当归——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生地黄——功能主治: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
白芍——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何首乌——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沙参——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百合——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麦冬——功能主治: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用于肺阴不足,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
石斛——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知母——功能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芦根——功能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附子、干姜、肉桂和吴茉萸组成;此方为调阳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
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由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白芍、何首乌、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知母和芦根组成;此方为调阴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
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辩阴阳、虚实、寒热,配伍合理,通过体表,透过腠理,作用于经络、气血、脏腑、人体百骸,调整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祛除体内疾患,从病理上进行根治。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本发明内病外治中药散采用外敷具有直接渗透,起效快,治疗效果好,伤不到肝、胆、脾和肾,无副作用的优点,达到了祛病延年、保健养生的双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由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组成为调阳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如:头痛加川芎;治痰加陈皮;风痰加天南星;治胆加柴胡;肝经热加龙胆草;心火加黄连;食积气滞加莱菔子;眩晕加天麻;尿血血淋加小蓟蒲黄;便秘加大黄;热毒血痢加白头翁。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人参、15g的黄芪、9g的白术、4g的甘草、5g的淫羊藿、7g的巴戟天、11g的杜仲、5g的附子、5g的干姜、2g的肉桂和2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6g的人参、20g的黄芪、10g的白术、6g的甘草、8g的淫羊藿、10g的巴戟天、12g的杜仲、8g的附子、8g的干姜、3g的肉桂和2.9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8g的人参、25g的黄芪、11g的白术、8g的甘草、12g的淫羊藿、13g的巴戟天、14g的杜仲、10g的附子、9g的干姜、4.2g的肉桂和4g的吴茉萸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由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组成为调阴药方,可随症加减药味和药量使用,适当加入引经药;如:头痛加川芎;治痰加陈皮;风痰加天南星;治胆加柴胡;肝经热加龙胆草;心火加黄连;食积气滞加莱菔子;眩晕加天麻;尿血血淋加小蓟蒲黄;便秘加大黄;热毒血痢加白头翁。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当归、15g的熟地黄、11g的生地黄、8g的白芍、15g的何首乌、6g的沙参、8g的百合、8g的麦冬、8g的石斛、8g的知母和18g的芦根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或七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6g的当归、20g的熟地黄、12g的生地黄、10g的白芍、20g的何首乌、7g的沙参、9g的百合、9g的麦冬、10g的石斛、10g的知母和22g的芦根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8g的当归、25g的熟地黄、14g的生地黄、13g的白芍、25g的何首乌、8g的沙参、11g的百合、11g的麦冬、12g的石斛、12g的知母和25g的芦根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人参、15g的黄芪、9g的白术、4g的甘草、5g的淫羊藿、7g的巴戟天、11g的杜仲、5g的附子、5g的干姜、2g的肉桂和2g的吴茉萸组成。
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按上述称取原料;二、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的组成为调阳药方,给予50例亚健康患者使用,均为28-70岁的患者,其中40例长期伴有头痛、眩晕、便秘及烦躁不宁的症状;10例有胸闷、食积气滞及痰症;
应用:采用贴服在患处相应的穴位上,40分钟后取下,10天为一疗程。
结果:10后35例患者的头痛、眩晕、便秘及烦躁不宁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余5例,症状减轻;8例胸闷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食积气滞症状消失;其余2例胸闷症状减轻,食积气滞症状及痰症消失;50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可见对亚健康患者使用,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6%。
实施例2
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当归、15g的熟地黄、11g的生地黄、8g的白芍、15g的何首乌、6g的沙参、8g的百合、8g的麦冬、8g的石斛、8g的知母和18g的芦根组成。
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按上述称取原料;二、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的组成为调阴药方,给予50例亚健康患者使用,均为28-70岁的患者,其中40例面色晃白、长期大便稀溏的症状;10例恶寒、肢冷蜷卧的症状;
应用:采用贴服在患处相应的穴位上,40分钟后取下,10天为一疗程。
结果:10后36例患者的面色红润、大便成形,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余4例,症状减轻;9例恶寒、肢冷蜷卧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余1例症状减轻;50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可见对亚健康患者使用,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90%。

Claims (10)

1.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它由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人参、15g的黄芪、9g的白术、4g的甘草、5g的淫羊藿、7g的巴戟天、11g的杜仲、5g的附子、5g的干姜、2g的肉桂和2g的吴茉萸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6g的人参、20g的黄芪、10g的白术、6g的甘草、8g的淫羊藿、10g的巴戟天、12g的杜仲、8g的附子、8g的干姜、3g的肉桂和2.9g的吴茉萸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8g的人参、25g的黄芪、11g的白术、8g的甘草、12g的淫羊藿、13g的巴戟天、14g的杜仲、10g的附子、9g的干姜、4.2g的肉桂和4g的吴茉萸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3~9g的人参、9~30g的黄芪、6~12g的白术、2~10g的甘草、3~15g的淫羊藿、5~15g的巴戟天、10~15g的杜仲、3~15g的附子、3~10g的干姜、1~4.5g的肉桂和1.5~4.5g的吴茉萸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6.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它由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4g的当归、15g的熟地黄、11g的生地黄、8g的白芍、15g的何首乌、6g的沙参、8g的百合、8g的麦冬、8g的石斛、8g的知母和18g的芦根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6g的当归、20g的熟地黄、12g的生地黄、10g的白芍、20g的何首乌、7g的沙参、9g的百合、9g的麦冬、10g的石斛、10g的知母和22g的芦根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病外治中药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由8g的当归、25g的熟地黄、14g的生地黄、13g的白芍、25g的何首乌、8g的沙参、11g的百合、11g的麦冬、12g的石斛、12g的知母和25g的芦根组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取2~10g的当归、10~30g的熟地黄、10~15g的生地黄、5~15g的白芍、10~30g的何首乌、4.5~9g的沙参、6~12g的百合、6~12g的麦冬、6~12g的石斛、6~12g的知母和15~30g的芦根作为原料;
二、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涂覆在200×300的棉纱布上,即完成内病外治中药散的制备。
CN201510882949.3A 2015-12-03 2015-12-03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381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949.3A CN105381435A (zh) 2015-12-03 2015-12-03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949.3A CN105381435A (zh) 2015-12-03 2015-12-03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1435A true CN105381435A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1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2949.3A Pending CN105381435A (zh) 2015-12-03 2015-12-03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143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310A (zh) * 2010-11-19 2011-08-31 李德儒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制备方法
CN102579945A (zh) * 2011-01-14 2012-07-18 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16527A (zh) * 2014-03-24 2014-05-28 姜丽莎 一种治疗心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310A (zh) * 2010-11-19 2011-08-31 李德儒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制备方法
CN102579945A (zh) * 2011-01-14 2012-07-18 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16527A (zh) * 2014-03-24 2014-05-28 姜丽莎 一种治疗心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云峣等: "《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 31 March 1992, 文汇出版社 *
武荣芳等: "《中药方剂学》", 31 January 2013,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404B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41004B (zh) 一种治疗月经后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93879B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47304A (zh) 一种治疗虚寒性胃肠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67244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足浴组合物
CN103536758A (zh) 一种治疗阴虚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83390A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
CN105362650A (zh)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CN103110762A (zh) 一种治疗骨折久不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49676B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08504B (zh) 一种调节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25508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559A (zh) 一种治疗血滞型月经减少及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31421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中药
CN103463397B (zh) 一种治疗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40885A (zh) 一种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中药
CN104547553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内分泌紊乱的中药
CN101116710A (zh) 一种治疗产后小便不通的中药制剂
CN105267630A (zh) 一种治疗耳鸣病中药
CN103877489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
CN103432422B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CN103623270B (zh) 一种治疗脾虚型发热的中药
CN103845690A (zh) 一种治疗老年抑郁症的药物
CN103656565A (zh)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肌梗死的药物
CN105381435A (zh) 内病外治中药散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