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7329A -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7329A
CN105357329A CN201510659319.XA CN201510659319A CN105357329A CN 105357329 A CN105357329 A CN 105357329A CN 201510659319 A CN201510659319 A CN 201510659319A CN 105357329 A CN105357329 A CN 105357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server
service server
destination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93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7329B (zh
Inventor
徐子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go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aiguo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aiguo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aiguo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593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7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7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7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7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7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中转地址与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返回至第二业务服务器;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获取与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上述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能提升业务数据的传输速度和业务处理速度。

Description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工具上网普及率大大提升,为了满足用户之间的通讯需求,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即时通讯应用和社交网络应用,如QQ、微会等,并且,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端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络软件的用户越来越多,实时在线人数甚至可以达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从而会产生海量的、高并发量的业务请求,这就要求相应的后台对业务进行拆分,最终分解到不同的服务进程去并行实现,并且,在不同的服务进程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互。通常情况下,这些服务进程往往会分布在不同地点的IDC(InternetData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从而导致服务进程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是跨IDC网络环境的。
传统技术中的IDC在传输数据时,同一IDC中的服务器传输数据速度较快,而异地的IDC之间传输数据因为需要在不同的ID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其数据的传输速度较慢。而即时通信应用和社交网络应用中的业务数据通常是跨IDC传输的,这就造成了即时通信应用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后台处理过程的速度受到了异地IDC传输速度较慢的影响,也变得较慢或容易出现掉线等错误,因此,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特提供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
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有与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对应的集群标识;
所述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
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的步骤为:
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可选的,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
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
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特提供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器注册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地址查询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数据包转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有与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对应的集群标识;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注册模块还用于: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可选的,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特提供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调度服务器、第一业务服务器以及第二业务服务器,其中:
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用于向调度服务器上传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用于向调度服务器上传地址查询请求;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发送数据包;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调度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和中转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所述中转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可选的,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之后,业务服务器在向不同IDC机房中的其他业务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的过程,是通过调度服务器的中转服务来实现的,即发送方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发送给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再将该业务数据转发给目的业务服务器,避免了异地IDC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速度较慢从而造成后台业务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升了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了后台业务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向调度服务器查询目的服务器的地址时,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是与该目标服务器对应的中转地址,发送方对应的服务器只需要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该中转地址即可,也就是说,对发送方对应的服务器来讲,中转的过程是透明的。并且对调度服务器来讲,只需要在每个业务服务器向其进行注册的过程中,分配相应的中转地址,并且业务服务器向其查询其他业务服务器的地址时,将该中转地址返回给该业务服务器即可。整个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无需在原来的传输方案上增加大量的工作量即可实现高效的跨IDC服务进程之间的通讯,降低了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成本,提高了该跨IDC网络下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的交互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的交互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特提供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机制,如图1所示,图1展示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系统,该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机制基于如图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具体的,该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系统包括业务数据的发送者对应的第二业务服务器10(该业务服务器又包含多个业务进程11、12、13、14、15)、负责分配中转地址和进行业务数据中转的调度服务器20以及业务数据的接收者对应的第一业务服务器30(该业务服务器又包含多个业务进程31、32、33、34、35)。
所述业务数据的发送者对应的第二业务服务器10以及业务数据的接收者对应的第一业务服务器30为设置在IDC机房中的业务服务器,例如一个即时通讯系统下的分布在不同的IDC的两个业务服务器。所述负责分配中转地址和进行业务数据中转的调度服务器20为部署在多线机房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应用的服务器设备。
该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机制包括运行于调度服务器20的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且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上。该计算机程序为运行于调度服务器20上的跨IDC业务数据传输应用的服务器程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机制的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运行于调度服务器20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可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调度服务器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为实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通讯,首先就需要每个业务服务器都可以获取到其他业务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如IP地址,才能实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通讯。因此,每一个业务服务器都需要在调度服务器上进行注册,以使其他业务服务器在需要向该业务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时候,能从调度服务器上获知作为目的地的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从而向该目的地址发送数据,完成整个通信的过程。
具体的,在第一业务服务器向调度服务器发送了服务器注册请求之后,调度服务器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并进行注册。在该服务器注册请求中,携带有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服务器标识与业务服务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与注册地址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上述三者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可以通过查找三者中的任意一个信息,获取与之对应的其他信息。
在调度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后,为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即为建立注册服务器标识、注册地址、中转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且该映射关系为一一映射。
在上述映射关系建立以后,根据中转地址与注册地址之间映射关系,在已知其中一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获取另外一项的相关信息,如,在已知中转地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所有中转地址中查找目标信息,从而获取与之对应的注册地址。
进一步地,为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的步骤还包括: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预设的IP地址是调度服务器为实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中转服务而预先设置的,并且该IP地址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IP地址的数目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每一个业务服务器都可以被分配有一个IP地址作为中转地址。但是,IP地址资源是有限的和宝贵的,直接针对每一个中转线路,都使用不同的IP地址来作为中转地址,是对IP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可以使用协议端口来节省IP资源。具体的,在预设的IP地址下,为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对应的端口号,该预设的IP地址和端口号共同组成中转地址,并跟据该预设的IP地址和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其他业务服务器可以直接根据该IP地址和端口号将数据发往该业务服务器。
步骤S104:调度服务器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发送者的第二业务服务器在发送数据之前,根据已知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向调度服务器发送地址查询请求,查询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地址,及需要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第二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地址之后,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该地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调度服务器返回给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为中转地址,并且,该中转地址所对应的为调度服务器中的中转服务所对应的地址,因此,在第二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包发送至接收到的目标中转地址之后,该数据包会被发送至调度服务器,由调度服务器进行中转从而将该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所在的地址。
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后,提取在该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因为每一个业务服务器均在调度服务器进行注册过,所以可以通过在所有注册信息中的注册服务器标识项中查找该目标服务器标识,从而获取与该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的为与该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该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第二业务服务器,以使第二业务服务器可以将需要发送给目标服务器的数据发送至该目标中转地址。
可选的,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第一业务服务器向调度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中携带的注册信息还包括有相应的集群标识,即业务服务器所在的机房的集群标识,如IDC标识。在本实施例中,集群标识用来区别多个业务服务器是否在同一个群集中,如IDC标识用来区分多个业务服务器是否在同一个IDC机房中。从而可以根据业务服务器是否在相同的IDC机房进行不同的数据传输方案。
进一步地,在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第二业务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第一集群标识和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中转地址的步骤,反之,则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第二业务服务器。
具体的,根据地址查询请求的发起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的集群标识来判断二者是否在同一个群集中,若在同一个群集中,则可以直接将相关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而不用经过调度服务器的中转;若二者在不同的群集中,则需要调度服务器的中转来实现数据的传输,所以,在上述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即在地址查询请求的发起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不在同一个群集时,调度服务器返回给第二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为中转地址,在该判断结果为是时即在地址查询请求的发起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在同一个群集时,返回给第二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为目标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即注册地址。
例如,作为数据发送方的第二业务服务器所在的IDC标识为“1”时,当获取的目标服务器的IDC标识为“1”时,即表示二者在同一个IDC,而且同一个IDC中的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较快,并不需要跨IDC传输数据,不会受到异地IDC传输速度较慢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若数据的传输还是经过调度服务器的中转来实现的话,无疑是增加了调度服务器的中转数据工作量,并且将原本可以在同一个IDC中直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工作,转变成了需要经过IDC以外的调度服务器的一次中转才能回到该IDC机房的目标服务器,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数据发送方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和数据接收方对应的业务服务器二者在同一个IDC时,根据上述地址查询请求返回给数据发送方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即第二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为目标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再例如,作为数据发送方的第二业务服务器所在的IDC标识为“1”时,当获取的目标服务器的IDC标识为“2”时,即表示目标服务器与第二业务服务器不再同一个IDC机房,二者之间的通信需要跨IDC网络,此时,根据上述地址查询请求返回给第二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为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中转地址。
步骤S106:调度服务器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在步骤S104中,第二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目标服务器对应的地址之后,将数据包直接发送至该地址。在本实施例中,目标中转地址对应调度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因此,在第二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包发送至与目标服务器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之后,调度服务器会接收到该数据包。在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后,可以获取包含在该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即对应的中转地址。在所有的服务器注册信息中的中转地址项中查找上述目的地址,从而获取该目的地址对应的服务器注册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指获取注册信息中的注册地址,即目标服务器所在的地址,该地址为该数据传输的最终地址。
在上述数据包中,修改报头中的目的地址,将原来的中转地址修改为对应的注册地址,在不修改报头信息中的发送地址的前提下,将该数据包转发至上述与数据包包含的目的地址对应的注册地址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从而完成整个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过程。
可选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后,检测和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具体的,在调度服务器将数据包转发至目标服务器的过程可能出现转发失败,若出现转发失败的情况,则需要通知数据包的发送方重新进行数据发送。并且,该数据包的转发失败可能是因为中转线路出现问题,无法完成该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因此,需要在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数据包之前,就对中转路线进行检测,在中转线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避免将数据包经过该中转线路进行传输,而是直接将数据包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即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
在本实例中,检测中转线路是否能够连接成功的过程,可以是调度服务器发送一个检测请求或者检测数据给目标服务器,若能成功接收目标服务器返回的确认消息,则表明该中转线路能连接成功,可以将数据经过该中转线路进行传输,即将相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发送给数据包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二业务服务器;若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检测失败消息,或者在一定的时间阈值内没有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确认信息,则表明该中转线路存在问题,无法连接成功,不能利用该中转线路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转而通过双方的地址直接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即将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返回给数据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二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展示了一种跨IDC网路环境下业务数据传输的交互过程。在该交互过程中,调度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和中转服务器,并且,管理服务器负责业务服务器的注册、中转地址分配,并负责业务服务器的地址查询,中转服务器负责接收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并转发至目标服务器。也就是说,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对应的,中转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业务处理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提出了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服务器注册模块102、地址查询模块104以及数据包转发模块106,其中:
服务器注册模块102,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中转地址与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地址查询模块104,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第二业务服务器;
数据包转发模块106,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有与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对应的集群标识;所述地址查询模块10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址查询模块104还用于:在第一集群标识和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与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第二业务服务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注册模块102还用于: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地址查询模块104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之后,业务服务器在向不同IDC机房中的其他业务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的过程,是通过调度服务器的中转服务来实现的,即发送方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发送给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再将该业务数据转发给目的业务服务器,避免了异地IDC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速度较慢从而造成后台业务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升了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了后台业务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向调度服务器查询目的服务器的地址时,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是与该目标服务器对应的中转地址,发送方对应的服务器只需要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该中转地址即可,也就是说,对发送方对应的服务器来讲,中转的过程是透明的。并且对调度服务器来讲,只需要在每个业务服务器向其进行注册的过程中,分配相应的中转地址,并且业务服务器向其查询其他业务服务器的地址时,将该中转地址返回给该业务服务器即可。整个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无需在原来的传输方案上增加大量的工作量即可实现高效的跨IDC服务进程之间的通讯,降低了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成本,提高了该跨IDC网络下的资源利用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有与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对应的集群标识;
所述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
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的步骤为:
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
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
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6.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器注册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地址查询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数据包转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有与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对应的集群标识;
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
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注册模块还用于:
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查询模块还用于:
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
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
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11.一种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调度服务器、第一业务服务器以及第二业务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业务服务器用于向调度服务器上传服务器注册请求,所述服务器注册请求携带有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和注册地址;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用于向调度服务器上传地址查询请求;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发送数据包;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和中转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服务器上传的服务器注册请求,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中转地址,并建立所述中转地址与所述注册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地址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在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中查找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并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所述中转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服务器发送至所述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在所述分配的中转地址中查找所述目的地址,若查找到,则获取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与所述与目标注册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上传的地址查询请求,提取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标识;
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一集群标识,以及所述业务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第二集群标识,判断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是否匹配,若否,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中转地址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集群标识和所述第二集群标识匹配时,获取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
获取预设的IP地址,为所述注册服务器标识分配端口号,根据所述预设的IP地址和所述分配的端口号生成中转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IDC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
检测与所述目标中转地址对应的中转线路是否连接成功;
若连接成功,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中转地址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的步骤;
若连接不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注册地址并返回至所述第二业务服务器。
CN201510659319.XA 2015-10-12 2015-10-12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5357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9319.XA CN105357329B (zh) 2015-10-12 2015-10-12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9319.XA CN105357329B (zh) 2015-10-12 2015-10-12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7329A true CN105357329A (zh) 2016-02-24
CN105357329B CN105357329B (zh) 2019-01-25

Family

ID=5533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9319.XA Active CN105357329B (zh) 2015-10-12 2015-10-12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732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298A (zh) * 2019-03-19 2019-06-28 全链通有限公司 访问服务器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33487A (zh) * 2019-08-08 2019-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581893A (zh) * 2019-09-18 2019-12-17 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路由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34955A (zh) * 2020-09-23 2020-12-2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2491943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096A (zh) * 2010-03-22 2010-08-18 北京大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规模异地局域网间屏幕共享及控制的方法
CN102404227A (zh) * 2011-12-09 2012-04-04 徐州医学院 一种层次型穿越内网的路由系统
US20130227164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Yaho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layer seven traffic shaping and schedu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096A (zh) * 2010-03-22 2010-08-18 北京大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规模异地局域网间屏幕共享及控制的方法
CN102404227A (zh) * 2011-12-09 2012-04-04 徐州医学院 一种层次型穿越内网的路由系统
US20130227164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Yaho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layer seven traffic shaping and schedu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光宏 等: "应用系统跨域信息传输解决方案",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298A (zh) * 2019-03-19 2019-06-28 全链通有限公司 访问服务器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33487A (zh) * 2019-08-08 2019-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433487B (zh) * 2019-08-08 2022-0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491943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581893A (zh) * 2019-09-18 2019-12-17 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路由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581893B (zh) * 2019-09-18 2022-05-06 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路由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34955A (zh) * 2020-09-23 2020-12-2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2134955B (zh) * 2020-09-23 2024-03-2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7329B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0896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41189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
CN105357329A (zh) 跨idc网络环境下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710776B1 (en) Anonymous signalling
US785370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device presence
CN102209302A (zh)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信息推送的系统及方法
CN103973461A (zh) 一种通知消息的推送方法及消息服务器
CN104270302B (zh) 在线订单的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CN102355417A (zh) 一种数据中心二层互联方法和装置
RU2008138577A (ru) Сетевая система
CN106331187A (zh) 一种nat穿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52292A (zh) 应用账户的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4348848A (zh) 管理图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N102917082B (zh) 穿透网络地址转换的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0012107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38019B (zh) 设备信息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JP6402077B2 (ja) 中継システム、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91592A (zh) 同人身份维护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4125310B (zh) 基于半永久地址的消息发送方法
CN110602143B (zh) Pc端与远程设备实现通讯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9885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365790B (zh)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级联组网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84729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309154B (zh) 报文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传输系统
CN105656994A (zh) 一种业务加速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South Village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79 Wanbo Second Road Wanbo Business District Wanda Business Square North District B-1 25 floors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AIGUO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42 25 floors, B-1 Building, North Wanda Commercial Plaza, Wanbo Business District, 79 Wanbo Second Road, Nancun Town, Pany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BAIGUO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3

Address after: 31a, 15 / F, building 30, maple mall, bangrang Road, Brazil,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Baiguoyua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South Village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79 Wanbo Second Road Wanbo Business District Wanda Business Square North District B-1 25 floors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BAIGUO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