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7860A - 一种梨果有机肥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梨果有机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47860A CN105347860A CN201410415868.8A CN201410415868A CN105347860A CN 105347860 A CN105347860 A CN 105347860A CN 201410415868 A CN201410415868 A CN 201410415868A CN 105347860 A CN105347860 A CN 105347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tilizer
- soil
- organic
- crop
- po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一种梨果有机肥采用生物技术及电解技术互相配合,以微生物及矿化物质作添加剂,加上营养配方(氮、磷、钾、硫、镁、钙、硅、硼、锌、铁、钼及菌体蛋白、氨基酸、腐殖质、植物核酸、B族维生素、活性酶类、促进作物生长未知因子),除可为长物供应充足养分,更可令土壤改造,使其有利于种植有机作物,透过生物技术,将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注入肥料。微生物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活化,分解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农药、化肥、重金属残毒及矿物质,改变氮、磷、钾的含量。透过电解技术,矿化物添加剂使土壤对水份及供氧产生连锁反应,逐渐改变土壤中离子的电荷、增加泥土供氧量、改善水份的渗透能力及加强微生物活动的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梨果的有机肥。
背景技术
在罗马时代,农民就发现在以前作为豆科植物的大田里种植谷类作物时,其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就注意到细菌能增富农业土壤中的营养。直至19世纪,德国的苜蓿种植者和美国的一些大豆种植者,他们利用苜蓿田或大豆田的土壤,转移接种至新的农田,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布森高(J.B.Boussingault)发现了豆科植物能固定氮。并于1843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对各种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和成分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分析。
1886-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尔里格尔(H.Hellriegal)在砂培条件下证明,豆科植物只有形成根瘤菌才能固定大气中的氮。1888年荷兰学者贝叶林克(M.W.Beijerinck)分离了根瘤菌,这是微生物肥料方面的突破。现已明确那是根瘤菌的作用。这些细菌的发现,促使了第一家美国公司纳特尔公司于1898年生产和销售了土壤细菌接种剂。自此以后,就有诸多的细菌制剂用于土壤和农作物种子的拌种和包衣。
20世纪20年代,又有一些新的微生物制剂用于大田土壤和农作物,但效果不甚理想。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业部颁发了生物杀虫剂许可证,至今已有2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产品为这一目的而使用。
1937年,苏联微生物学家克拉西尼科夫和密苏斯金研制了“固氮菌剂”。从而开创了细菌肥料的先河,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微生物肥料都先后停止了大规模生产。1940年前后,亚洲研制了一种以蓝细菌(藻类)为主而用于稻田的生物肥料。其在持续农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管生物肥料的历史如何,微生物制剂仍继续向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用于环境和农作物的生物肥料,其原因是这类产品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公害和消除环境的污染。因此,要研制出一种既具有肥料功能,又具有消除环境污染的能力,就十分困难。其难点在于:
(1)一种微生物具有提供植物营养功能(如固氮基因等),但不一定能具有分解污染的能力(即分解物质的基因)。要实行基因转移十分困难,还要巨大的投资;
(2)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现已有105种以上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用105种微生物混合一起来做成制剂。基因转移更难以达到;
(3)生物杀虫剂和生物除莠剂等的原理和菌种差异十分巨大,原则上为一菌一种用途。所以只能制成单一的菌剂。而且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
(4)生物肥料中的菌剂有些不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当其制成菌剂施入土壤后难以成活,而且在使用前通常也只能保持3个月的货架期。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广义上的有机肥:
俗称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
另外还包括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等);堆肥;沤肥;厩肥;沼肥;绿肥等。
主要是以供应有机物质为手段,借此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
部分“广义上的有机肥”品种:
堆肥:各类秸秆、落叶、青草、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为原料,按比例相互混合或与少量泥土混合进行好氧发酵腐熟而成的一种肥料。
沤肥:沤肥所用原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
厩肥:指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沤制成的肥料。
沼气肥: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豆科的绿豆、蚕豆、草木樨、田菁、苜蓿、苕子等。非豆科绿肥有黑麦草、肥田萝卜、小葵子、满江红、水葫芦、水花生等。
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作物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N、P、K、Ca、S等。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些元素经过矿化再回到土壤中,为作物吸收利用。
纯天然矿物质肥,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天然硫酸钾镁肥等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天然物质。此类产品要通过有机认证,并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才可用于有机农业。
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等。
泥肥: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
狭义上的有机肥:
专指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废弃物)和植物残体(饼肥类;作物秸秆;落叶;枯枝;草炭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堆制;高温;厌氧等),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病虫卵害、杂草种籽等)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NY525-2012)及法规的一类肥料。
有机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农业废弃物
比如秸秆、豆粕、棉粕等。
畜禽粪便
比如鸡粪、牛羊马粪、兔粪;
工业废弃物
比如酒糟、醋糟、木薯渣、糖渣、糠醛渣等;
生活垃圾
比如餐厨垃圾等;
城市污泥
比如河道淤泥、下水道淤泥等。有机肥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分类大全:蚕沙、蘑菇菌渣、海带渣、磷柠檬酸渣、木薯渣、蛋白泥、糖醛渣、氨基酸腐植酸、油渣、草木灰、贝壳粉、花生壳粉等。
现代理化和生物加工
比如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由畜禽粪有效萃取物、多种元素有机复合物、植物皂苷有机活性剂、磁铁矿粉等成分科学配方混合,干燥,粉碎过筛,再经过频率为10MHz高频电场处理制成。这种有机肥张勇飞和赵冰等专家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研制成功的一种有机肥。这种有机肥首次将多维场能原理引进肥料生产,增加了肥料组分的分子场能,它首先体现了高频电场和磁铁矿粉对多种元素复合物的磁化作用,从而提高作物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率;其次也体现了在植物皂苷有机活性剂以水溶状态将具有植物营养作用的肥料元素富集到作物的根系,便于植株的吸收利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思想。施用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不但有效提高植物产量,同时还有效提高作物产品品质。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可作作物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肥。
本发明采用生物技术及电解技术互相配合,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微生物、有机质及矿化物质。施用此肥料能改变在土壤里面离子的电荷,从而改变土壤的氧气反应,透过物理反应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及缓和长期单一使用化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微生物的有机肥料,专门应用于有机农作物的生产。其丰富的有机质能有效改善泥土的结构、增加泥土的保水能力,从而建立优厚的条件供微生物反应及作物生长。其无机养分根据一般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所需,精心配制出一合理的专用配方,既能满足作物每个生长期基本所需的养分,又能减少养分的浪费,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其矿化物质含适量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质量尤其有效。其微生物种群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得以活化,并有效发挥一连串的生物化学作用,从而均衡地释放养分,预防缺肥。
本发明含有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透过生物技术,将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注入肥料。肥料混入土壤后,这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机酸如乳酸、草酸、柠檬酸和多种活性酶等。此有基酸及酶能有效分解土壤中及核酸中较难溶解的磷酸盐及钾酸盐,从而减少施用无机磷及无机钾的份量;同时又能分解各种动植物残体、农药、化肥、重金属残毒及矿物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采用生物技术及电解技术,以微生物及矿化物质作添加剂,加上营养配方,包含氮、磷、钾、硫、镁、钙、硅、硼、锌、铁、钼及菌体蛋白、氨基酸、腐殖质、植物核酸、B族维生素、活性酶类、促进作物生长未知因子,除可供应充足养分为长物生长所需外,更可令土壤改造,使其有利于种植。
透过电解技术,矿化物添加剂使土壤对水份及供氧产生连锁反应,逐渐改变泥土中离子的电荷、调整泥土酸碱值、增加泥土供氧量、改善水份的渗透能力及加强微生物活动的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含有微生物及矿化物质添加剂,因此比一般只有氮、磷、钾的肥料更有效于提高农作物利用肥料养分的效益,及改善泥土的结构和质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微生物的有机肥,其特征是由微生物种群及有机质组成的。
所述的微生物种群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每克肥料含有0.2亿个有效活菌数。
所述的有机质来源自畜禽粪便、木糠、酒糟、作物秸秆、红糖、生粉、粉丝渣,花生夫、花生壳。以肥料的重量计,有机质占百分之42。
所述的养分来自畜禽粪便、木糠、酒糟、作物秸秆、红糖、生粉、粉丝渣、花生夫、花生壳。以肥料的重量计,总养分占百分之6。
本发明涉及含微生物的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及含有微生物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过程:
首先,准备有机肥原材料,制定配方,原材料主要为鸡粪50%、木糠10%、酒糟5%、菌种5%、花生壳30%。
堆肥量为一吨,如大量堆肥,原材料量则根据堆肥量按比例而定。
将鸡粪堆放在一起,然后用铁耙、铁锹翻混均匀,平铺于堆肥场地之上,要求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根据其干湿度向里面加水,水含量达到50%左右,根据50%含水量的原则适当调整用水量。加水前将花生壳、酒糟、菌种均匀撒于原料堆之上,或加水后撒以防止加水时冲走造成的不均匀。各种原材料确定按比例加入以后,开始沿原材料一端或两端以铁耙、铁锹翻混,如翻混时感到水份不足,应及时添加,一般情况下翻混两至三次。
将混合均匀的原材料堆成宽1.5米-2米,高0.8米-1米的梯形堆,整理好边、顶再进行覆盖(覆盖采用通气性好的物料,如麻袋),覆盖好后用砖等重物将覆盖物压好,以防被风吹走。
把原材料堆放好后,用温度计观察其温度变化,每两小时测量一次。当温度达到40℃-60℃时,就进行第一次翻堆,当50℃左右时进行翻堆。如果48小时后堆肥温度还未达到40℃-60℃,则说明发酵失败(温度不上升且低于40℃),将重新堆肥。若温度有继续上升的迹象,可以适当延长翻堆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用铁锹从一段或两端开始翻混,翻混时尽量翻混均匀,翻混结束后,按堆放要求整理好原材料堆,然后覆盖。
第一次翻堆结束后,继续跟进温度,当堆内温度达到50℃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具体操作与第一次翻堆相同。翻堆结束后,继续观察、测温,当温度达到50℃-60℃,即进行翻堆。一般经过5-6次翻堆后,温度就不会上升至60℃,并出现降温现象,此时可进行下一步。
将发酵好的原材料,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平铺于场地之中,厚度不超过20厘米,晾至水份达到使用要求即成为半成品(一般粉肥水份小于30%,柱肥水份小于15%)。按照水份要求进行粉碎或造粒,得到的混合物称之为含微生物的有机肥。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透过深入研究作物的生长过程及特性,适当地配制针对生长发育的营养配方。从而重新调整泥土的养分、酸碱值和质地,使其环境有利于作物生产。
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质量。众多实验证明,本发明与含相同养分的其它肥料比较,作物平均增产28.5%。作物的质素,如颜色、形状、糖度等均有明显改善。
本发明更有效的减少土壤环境污染,预防作物病害及增强作物抗旱、抗寒及抗倒的能力。
改肥料施用在不同作物,均获得积极的效果:
在一亩西瓜露地施用基肥140公斤及追肥80公斤,发芽率和增产幅度均高于对照,发芽率增加7.9%,产量增加20.5%经过多次测量、观察,无论是叶片、株高、茎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西瓜质量更优越,糖度更高,口感更爽。
在一亩白菜露地施用基肥100公斤及追肥50公斤,白菜增产幅度高于对照,产量增加12.7%-18.8%。经过多次测量、观察,白菜的颜色浓绿,水份适中,气味芳香,食用口感极佳。每株的平均叶数比对照增加16.7%,雌花数比对照多30.2%。
在一亩大树菠萝露地施用基肥150公斤及追肥100公斤,平均株高和增产幅度均高于对照。经过多次测量、观察,大树菠萝长得更壮实、更鲜甜、质量更优越。
通过以上实施例充分说明了本发明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而其透过农业常规施肥之灌溉方式,使用者可根据建议的用量作基肥及追肥,直接供应养分及改善土壤的整体条件。
Claims (3)
1.有机肥,一种专用于种植有机作物的肥料,其特征是:采用生物技术及电解技术互相配合,以微生物及矿化物质作添加剂,并含有丰富有机质;
所述的微生物种群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每克肥料含有0.2-0.5亿个有效活菌数;
所述的有机质来源自畜禽粪便、棉柏、木糠、酒糟、作物秸秆、粉丝渣、花生夫、花生壳、磷矿粉、腐殖酸粉,以无机养份的重量计,总养分占百分之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有以下原料配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有以下生产方法:
将以上物料和菌种(每吨干基物加入5kg菌种)充分混合;
上堆发酵:
上堆后约36小时进行翻堆(根据温度情况,温度将会达到50-60℃):
以后每1-2天翻堆一次(如温度达到70℃以上必须进行翻堆);
整个过程大约翻堆5-7次;
大约10天(看肥堆的温度情况,如果持续高温)将堆肥摊晾;
粉肥或柱肥水份须小于15%,按照水份要求进行粉碎或造粒,得到的混合物称之为有机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15868.8A CN105347860A (zh) | 2014-08-22 | 2014-08-22 | 一种梨果有机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15868.8A CN105347860A (zh) | 2014-08-22 | 2014-08-22 | 一种梨果有机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47860A true CN105347860A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2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15868.8A Pending CN105347860A (zh) | 2014-08-22 | 2014-08-22 | 一种梨果有机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4786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46207A (zh) * | 2016-06-22 | 2016-11-23 | 覃福建 | 一种有效改善土壤板结现象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
CN108409405A (zh) * | 2018-06-21 | 2018-08-17 | 苏州蓝碧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天然环保绿色有机复合肥 |
CN111471548A (zh) * | 2020-04-18 | 2020-07-31 | 宁夏高源银色高地葡萄酒庄有限公司 | 土壤生物多样栽培的葡萄酒自然酵母发酵工艺 |
CN111937692A (zh) * | 2020-08-29 | 2020-11-17 | 河北农业大学 | 一种耐盐碱播种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8852A (zh) * | 2007-06-07 | 2008-12-10 | 华丰源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有机肥 |
-
2014
- 2014-08-22 CN CN201410415868.8A patent/CN10534786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8852A (zh) * | 2007-06-07 | 2008-12-10 | 华丰源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有机肥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46207A (zh) * | 2016-06-22 | 2016-11-23 | 覃福建 | 一种有效改善土壤板结现象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
CN108409405A (zh) * | 2018-06-21 | 2018-08-17 | 苏州蓝碧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天然环保绿色有机复合肥 |
CN111471548A (zh) * | 2020-04-18 | 2020-07-31 | 宁夏高源银色高地葡萄酒庄有限公司 | 土壤生物多样栽培的葡萄酒自然酵母发酵工艺 |
CN111937692A (zh) * | 2020-08-29 | 2020-11-17 | 河北农业大学 | 一种耐盐碱播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3479B (zh) | 一种以菌糠为原料制造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18400B (zh) | 一种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花卉基质的方法 | |
CN104177139B (zh) | 一种微生物发酵的鸡粪有机肥 | |
CN101215539B (zh) | 一种蓝藻生物菌发酵剂、含有其的营养物和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26610B (zh) | 一种竹炭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609997A (zh) | 人参生物有机肥的制作工艺及施用方法 | |
CN104446895B (zh) | 木霉生物腐植酸及其产物 | |
CN104926530A (zh) | 一种有机农作物高效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14320A (zh) | 一种缓解土壤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基质及制备方法 | |
CN101215199A (zh) | 一种堆肥生产方法 | |
CN103449886A (zh) | 一种水稻复合微生物肥料 | |
CN107082726A (zh) | 一种以蚯蚓粪为基质的烤烟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6242669A (zh) | 一种生物有机肥 | |
CN105272404A (zh) | 有机物料腐熟剂、腐殖酸高效生物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761339A (zh) | 一种水稻育秧用基质及制备方法 | |
CN106810302A (zh) | 一种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 | |
CN105565959A (zh) | 修复土壤生态系统有机肥 | |
CN104961579B (zh) | 一种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 |
CN101318852A (zh) | 有机肥 | |
CN107892635A (zh) | 一种土壤扩蓄增容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628886A (zh) | 一种黄桃专用微平衡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78752A (zh) | 一种矿物质有机肥 | |
CN105347860A (zh) | 一种梨果有机肥 | |
CN108911806A (zh) | 一种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46893A (zh) | 一种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