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操作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摸屏操作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各类电子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PC、电视终端、大屏幕互动终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具有触摸屏的电子终端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例如银行、机场、车站、酒店、旅游点、商场等地的各类自动查询终端,以及自动销售POS机,游艺厅中的游戏机,大多都是采用触摸屏。此外,各类手持式终端,如智能大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等,也都采用触摸屏,继而微软Window8操作系统的推出,使得PC和笔记本电脑也可支持触摸屏。
大屏幕虽然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但是却给触摸操作带来很多不便。最典型地,因为采用的屏幕越来越大,很多手持终端的用户发现很难再用单手完成对屏幕全区域的触摸操作;如果改用双手操作,又会大幅削弱终端的便携优势,而且双手操作还会屏幕造成更多遮挡,影响用户观感。典型地,当用户手持触摸设备操作时,单手拇指控制的范围有限,且因为拇指灵活度稍差和触碰面积较大,很容易引发误操作;而双手操作时,因当前触摸设备均采用窄边框设计,握持手的手掌边缘等区域也会因较为靠近触摸区而引发误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大尺寸触摸屏中减少误操作并增强操控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S1,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一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转入步骤S2;若否则转入步骤S3;
S2,暂不执行任何操作,等待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二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二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直接执行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若否则转入步骤S3;
S3,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由下向上逐渐形成,则转入步骤S4;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S4,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在向上形成过程中面积缩小,则转入步骤S5;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S5,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再发生由上向下的运动,则执行预设的第二操作;否则执行预设的第三操作。
优选地,所述方法的步骤S2还包括:
S21,若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则忽略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或直接执行所述第一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摸屏下侧方边角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为普通触摸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与所述第二操作或所述第三操作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或所述第三操作为预设的特殊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与所述第三操作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一种触摸屏操作装置,包括:
掌缘识别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一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转入第一手势识别模块处理;若否则转入第二手势识别模块处理;
第一手势识别模块,暂不执行任何操作,用于等待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二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二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直接执行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若否则转入第二手势识别模块处理;
第二手势识别模块,用于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由下向上逐渐形成,则转入第三手势识别模块处理;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第三手势识别模块,用于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在向上形成过程中面积缩小,则转入第四手势识别模块处理;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第四手势识别模块,用于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再发生由上向下的运动,则执行预设的第二操作;否则执行预设的第三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势识别模块还包括:
超时处理模块,用于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触摸输入时,忽略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或直接执行所述第一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摸屏下侧方边角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为普通触摸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与所述第二操作或所述第三操作不同。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操作设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操作或所述第三操设置为预设的特殊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与所述第三操作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区分了用户的误操作与实际操作,对触摸屏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细致的识别,既不直接忽略相关操作,也不将简单的拇指按压动作错误识别为运动轨迹,同时在正确识别普通输入的情况下还可提供特定组合的快捷手势输入,从而提高了输入准确率和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的左手持机掌缘接触触摸屏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常见的左手持机掌缘接触触摸屏且拇指按压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摸屏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操作的特定手势识别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操作的特定手势识别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描述是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大屏幕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但与此同时也增大了用户在全屏幕区域输入的难度,在大屏幕上进行准确高效的操作又成了一项新的挑战。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对大屏幕边缘区域尤其是左上或右上侧进行触摸操作时,会自然地试图伸长手指(拇指),这经常会导致拇指与手腕连接处的手掌边缘(拇短展肌)接触到屏幕的下侧角。如图1所示,其中的第一区域101是用户伸长左手拇指时最容易不小心触碰到的位置,普通设备会将其直接识别为长按或单击操作,但这种操作往往并不是用户预期的,因此成为误操作。为避免出现这类误操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避免掌缘与屏幕的接触,这又会导致手部疲劳。现有技术中通常会进一步通过判断接触面积将手掌触摸的误操作忽略,但这又可能造成另一种误操作。如图2所示,用户使用左手拇指触摸操作时,掌缘接触处的第一区域101为误操作,拇指接触处的第二区域201为实际操作,若不加处理则两处接触会被识别为多点触摸;若忽略面积较大的操作,则由于拇指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实际操作也会被忽略,进而使用户无法进行有效输入。
本发明为了有效区分用户的误操作与实际操作,对触摸屏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细致的识别,从而提高了输入准确率和操作效率。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摸屏操作方法包括步骤:
S1,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一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转入步骤S2;若否则转入步骤S3;
S2,暂不执行任何操作,等待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二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二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直接执行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若否则转入步骤S3;
S3,检测当前触摸输入(步骤S1为否时的第一触摸输入或步骤S2为否的第二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由下向上逐渐形成,则转入步骤S4;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S4,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在向上形成过程中面积缩小,则转入步骤S5;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S5,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再发生由上向下的运动,则执行预设的第二操作;否则执行预设的第三操作。
其中,第一区域为触摸屏下侧方边角区域。
步骤S2中,若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则忽略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或直接执行所述第一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具体是忽略还是执行可以根据面积判定或用户需求而预设或调整,一般情况下,若其感应区域面积超过某一阈值,则认定其为掌缘的误操作而将其忽略。在接收到第二触摸输入的情况下则直接将第一触摸输入忽略。
优选地,步骤S2-S4中的第一操作为普通触摸操作,具体根据识别的感应时间和运动轨迹而执行单击、长按或滑动等操作或其组合,执行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打开指定程序、点击UI控件(如图标、按钮、物体等)、调整显示内容(如翻页、滚屏等)、调整图片/界面大小、返回上级、返回桌面、多任务切换、打开菜单、打开通知栏(通知中心)、打开控制中心等。步骤S5中的第二操作或第三操作为预设的特殊操作,通常设定为全屏下拉至预定位置或屏幕整体向左下方移动并悬停等,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设定为常用的点击操作或自定义操作的快捷方式等,通常两操作不同。全屏下拉便于触摸屏顶端区域内的触摸操作;屏幕整体移动便于用户观察屏幕顶端显示的内容。当然,该第二操作或第三操作的具体形式也可由用户自由指定或调整,比如设定为刷新页面、滚动屏幕、翻页等等均可,在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
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法所针对的应用场景做进一步的分析说明。仍以图1、2中的左手拇指触摸为例,将用户的完整动作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初始阶段,用户伸长并探出拇指,此时掌缘可能会接触屏幕左下角的第一区域101;随后拇指碰触屏幕并下压,在屏幕上感应到第二区域201,此时用户为触及屏幕较远区域往往拇指翘起,然后从拇指指骨底弯曲整个拇指前指节由底到顶部依次压向屏幕,因而第二区域的形成是由下向上(即由靠近屏幕底端区域的低位向靠近屏幕顶端区域的高位)依次感应得到。其中,第一区域101在形成第二区域201的过程中可能会消失(用户掌缘抬起);又或者在初始阶段用户注意到或操作习惯较好,第一区域101也可能不会出现。第一区域101这种时有时无的状况是造成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此外,拇指按压的动作会使第二区域201的形成有自下而上的过程,该过程是拇指按压的必然情况,但由于跟标准的点击操作有明显区别,往往会被识别为滑动轨迹,也是常见的误操作。
本发明对上述两种误操作进行了区分,在感应到第一区域的触摸输入时并不直接执行,在感应到非第一区域的触摸输入时对具体的触摸过程进行判断,既不直接忽略相关操作,也不将简单的拇指按压动作错误识别为运动轨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误操作的出现。此外,本发明中对拇指的按压及后续动作进行了识别,在正确识别普通输入的情况下还可提供特定组合的快捷手势输入,进一步提高了输入效率。
如图4所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图2的动作可能会有后续动作,即在拇指持续向上按压的过程中,感应到的第二区域201的面积会逐渐退缩为一个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三区域301(与此同时掌缘接触的第一区域通常会消失)。本发明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识别,并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自由定义的手势操作(第三操作),该手势对应为用户拇指根部与手掌连接部离开触摸屏,拇指前部大部分离开触摸屏,拇指前端与触摸屏接触。该手势操作执行的功能如前所述,可以有预设的默认方式也可由用户自行定义或调整,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图4的动作还可与其他操作进一步结合,即当拇指按压到顶端后再进行向下的滑动操作,图5中感应区域从第三区域301向下滑动到第四区域401。本发明对这种情况也进行了识别,并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自由定义的手势操作(第二操作),该手势对应为用户拇指按压完成后,拇指前端保持接触屏幕并下滑。该手势操作执行的功能如前所述,通常为调整屏幕显示:屏幕整体下移悬停或屏幕整体向左下方移动并悬停等。但如前所述,具体的手势功能可以有预设的默认方式也可由用户自行定义或调整,因此不应理解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中,步骤S1识别是否有掌缘接触,步骤S2识别掌缘接触是否为误操作(若非误操作则识别为第一种手势),步骤S3识别是否有拇指按压(若有识别为第二种手势),步骤S4识别拇指按压是否持续(若是识别为第三种手势),步骤S5识别拇指按压的后续动作(如有识别为第四种手势)。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手势执行普通触摸操作;第三种和第四种手势执行预设的特殊操作(通常定义为不同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各步骤,而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碟、光盘、存储卡等。因此,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与本发明的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还同时包括一种触摸操作装置,与上述方法步骤一一对应地,该装置包括:
掌缘识别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一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一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转入第一手势识别模块处理;若否则转入第二手势识别模块处理;
第一手势识别模块,暂不执行任何操作,用于等待接收用户在触摸屏上的第二触摸输入,判断所述第二触摸输入是否落在所述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内;若是则直接执行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若否则转入第二手势识别模块处理;
第二手势识别模块,用于检测当前触摸输入(掌缘识别模块判定为否时的第一触摸输入或第一手势识别模块判定为否的第二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由下向上逐渐形成,则转入第三手势识别模块处理;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第三手势识别模块,用于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在向上形成过程中面积缩小,则转入第四手势识别模块处理;否则直接执行当前触摸输入对应的第一操作;
第四手势识别模块,用于进一步检测当前触摸输入的感应区域的轨迹,若所述感应区域再发生由上向下的运动,则执行预设的第二操作;否则执行预设的第三操作。
作为与上述方法一一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均有对应的功能模块执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可采用当前已知的任何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硬件、固件或其结合等,在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区分了用户的误操作与实际操作,对触摸屏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细致的识别,既不直接忽略相关操作,也不将简单的拇指按压动作错误识别为运动轨迹,同时在正确识别普通输入的情况下还可提供特定组合的快捷手势输入,从而提高了输入准确率和操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