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4066B -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4066B
CN105334066B CN201510828180.7A CN201510828180A CN105334066B CN 105334066 B CN105334066 B CN 105334066B CN 201510828180 A CN201510828180 A CN 201510828180A CN 105334066 B CN105334066 B CN 105334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comfort
evaluate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utomoti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81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4066A (zh
Inventor
谢书港
方锐
李红运
党雪芒
崔东
栗国
梁铭丰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281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4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4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4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4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4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待评价座椅上放置压力传感器;获取评价人员的体压分布数据,并让评价人员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重复上述步骤,测得不同评价人员、不同类型座椅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结果,建立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依据座椅舒适性数据库,采用相关数学方法,建立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测得新座椅评价人员体压分布,通过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得新座椅的座椅舒适性评价结果。装置包括:传感器放置模块、汽车座椅调整模块、客观性评价模块、主观性评价模块以及舒适性评价模块。本发明使座椅舒适性的评价工作流程清晰操作简单,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舒适性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越来越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问题越来越重要,乘坐舒适性可以有效提升乘员的乘坐体验,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舒适的驾驶姿势,能够有效减缓汽车驾驶员的疲劳,逐渐成为国际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汽车座椅与各种操纵装置,例如,驾驶室的转向盘、踏板等的设计决定了驾驶员的姿势舒适性,因而,乘坐舒适性主要是指汽车座椅舒适性。
乘员坐在汽车座椅上后,乘员与座椅接触面的压力分布将影响乘员臀部的血液流动,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其中,乘员与座椅中坐垫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该压力分布的关键因素,而乘员与坐垫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座椅骨架结构、坐垫材料力学特性以及乘员的坐姿和肌肉骨骼有关。研究表明,对于长期开车的汽车驾驶员,如果汽车座椅设计不当,驾驶员由于不能获得舒适坐姿,很容易感到不舒适和疲劳,进而可能导致汽车驾驶员长期的腰痛,并容易导致汽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从而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因此,提升汽车座椅舒适性,是降低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方法。
提升汽车座椅舒适性,首先需要对汽车座椅舒适性进行评价。现有技术中,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其中,主观评价法是通过问卷调查、主观量表等记录汽车驾驶被试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并对这些不同程度的主观心理感受进行分级,用于确定舒适性程度。客观评价法是通过记录汽车驾驶被试者在驾驶过程中的人体行为、生理参数及与人体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考量人体的舒适度程度。
欧洲工业界传统的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主要依靠对有经验的主观评价专家进行实车试验。记录其客观评价指标,例如,人-椅接触面的压力分布以及试验者(主观评价专家)的主观评价,以主观评价专家的评价结果为准。但该主观评价法,评价结果受主观评价专家个人经验的影响较大,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可靠性较低,不利于设计经验的推广和积累,且需要通过实车方式进行座椅舒适性评价,费时且成本较高。
常用的客观评价法包括:体压分布评价法、人体肌电测试评价法、脑电图分析法、心电图分析法、姿态分析法等。国外学术界的研究表明,体压分布评价法是比较直接反应座椅舒适性的客观因素,广泛应用于座椅舒适性评价。
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进行汽车座椅新产品研发时,一般也采用体压分布评价法,并采用欧美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体压分布数据的测量,但由于欧美国家的座椅舒适性研究是基于欧美人群,鉴于人种、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而,将欧美评价方法和标准显然难以直接用于东亚人群,如果直接应用,将导致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可靠性较低,不能满足东亚人群对座椅舒适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以提升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包括:
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
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测得不同评价人员、不同类型座椅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结果,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采用相关数学方法,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优选地,在所述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之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包括:座椅座垫位置、座椅靠背位置以及座椅头枕位置,所述体征包括:身高、体型以及体重。
优选地,所述方位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
优选地,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前后位置、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角度。
优选地,在所述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滤除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
优选地,所述体压分布数据包括: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包括:
模拟驾驶平台模块、传感器放置模块、汽车座椅调整模块、客观性评价模块、主观性评价模块以及舒适性评价模块,其中,
模拟驾驶平台模块,用于提供汽车座椅的安装位置,并模拟驾驶员的驾驶环境和空间,该模拟驾驶平台模块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参数调整,适应不同座椅的安装环境;
传感器放置模块,用于在模拟驾驶平台模块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
汽车座椅调整模块,用于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客观性评价模块,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主观性评价模块,用于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
舒适性评价模块,用于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客观性评价模块包括:姿态调整单元、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以及客观性评价单元,其中,
姿态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
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姿态调整单元调整好评价人员姿态后,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客观性评价单元,用于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对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客观性评价模块进一步包括:
滤除单元,用于对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进行滤除后,输出至客观性评价单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转向管柱调整模块,用于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优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拆卸模块,用于在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后,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数据库模块、评价模型构建模块以及输入响应模块,其中,
数据库模块,用于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评价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输入响应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将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相结合,通过获取汽车座椅体压分布数据,同时,结合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对汽车座椅进行主观评级,构建一适应中国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以及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再通过获取预设汽车座椅体压分布数据,利用预先设置的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可以直接获得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性,又避免了欧美的客观评价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东亚人群的难题,提升了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
本步骤中,将用于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待评价汽车座椅,按照整车设计状态,固定在预先设置的模拟驾驶平台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模拟驾驶平台,可以依据各类汽车类型,按照整车设计状态固定待评价汽车座椅,从而无需进行实车测试,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成本。其中,关于设置适用于各类汽车类型的模拟驾驶平台为公知技术,在此略去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待评价汽车座椅上放置压力传感器,用以感测体压数据。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预定位置包括:座椅座垫位置、座椅靠背位置以及座椅头枕位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评价需要确定预定位置,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2,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本步骤中,在进行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时,评价人员到待评价汽车座椅(也可简称汽车座椅)上就坐,并根据评价人员的体征,例如,评价人员的身高、体型、体重等,适当调整汽车座椅的方位以使评价人员感觉舒适。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方位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其中,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前后位置、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角度等。也就是说,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为一三维可调座椅,可以实现待评价汽车座椅在X、Y、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靠背绕X、Y、Z轴方向转动的倾角调节。
步骤103,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本步骤中,如果评价驾驶员座椅,按照整车设计状态,调整转向管柱到预先设置的合适角度;
如果评价其他位置的座椅,该步骤可以省去。
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管柱与转向盘相连,组成三维可调转向盘机构。
步骤104,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本步骤中,根据舒适性需要,评价人员可以调整自身的姿态,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试验时,评价人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定。
本步骤中,通过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的压力传感器,感测评价人员的体压分布数据,体压分布数据随体征的不同而不同。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体压分布数据输入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以分析压力传感器感测的体压分布数据,得到该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即该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压力传感器感测的体压分布数据通过计算机接收,计算机随后将体压分布数据输入至启动的分析软件。
关于分析软件分析压力传感器感测的体压分布数据为公知技术,在此略去详述。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为了排除异常体压分布数据的影响,在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滤除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体压分布数据包括: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等。这样,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包括:
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分别对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局部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人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评价人员,对于同一待评价汽车座椅,可以得到不同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步骤105,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
表1
本步骤中,在测试完成后,评价人员根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对待评价汽车座椅进行主观评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试验评价表的参数包括体压分布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中,试验评价表的评价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新,例如,增删相关内容。整体舒适性为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可以是各局部舒适性的加权之和。
步骤106,依据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本步骤中,以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例,假设该评价人员的体征为体重70kg,身高170cm,获取的上背部的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如果该评价人员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则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如果该评价人员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则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本发明实施例中,体征、体压分布数据与舒适性评价结果具有映射关系。
步骤107,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本步骤中,当完成一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后,拆卸该待评价汽车座椅。
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重复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6,以收集大量不同级别的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评价人员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或者,在一评价人员完成一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后,更换为另一评价人员或多个评价人员,依次对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进行舒适性评价,并对舒适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作为该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加权舒适性评价,即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或,待评价汽车座椅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步骤108,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本步骤中,对测得的数据以及评价人员填写的试验评价表参数进行分析筛选,剔除不合理的奇异值后,根据汽车座椅类型、各评价人员体征等,将相关数据存储至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从而建立适应中国(东亚)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构建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这样,在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中,包含汽车座椅类型、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等参数,三者参数之间形成映射关系。例如,对于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中的一汽车座椅类型,可以包含多个体征分别映射的体压分布数据。
举例来说,仍以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例,假设有100个评价人员的体征为体重70kg上下,身高170cm上下,获取的上背部的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至60kPa,其中,80个评价人员在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至30kPa的情况下,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10个评价人员在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30kPa至40kPa的情况下,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一般舒适,8个评价人员在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40kPa至50kPa的情况下,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2个评价人员在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50kPa至60kPa的情况下,对上背部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不舒适,则在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中,存储上述信息。
步骤109,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本步骤中,基于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寻找体压分布数据、体征与座椅舒适性之间的联系,分析软件采用相关数学方法,如遗传算法或参数识别算法等,建立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例如,对于上述示例,在体重70kg上下,身高170cm上下,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至3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30kPa至4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一般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40kPa至5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50kPa至6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不舒适。在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中,输入数据为:汽车座椅类型、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等参数,输出数据为:汽车座椅类型、体征以及舒适性评价结果,该舒适性评价结果为汽车座椅类型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或者,体征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当然,实际应用中,输出数据也可以为:汽车座椅类型以及舒适性评价结果,该舒适性评价结果为汽车座椅类型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步骤110,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本步骤中,通过执行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4,可以获得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将该数据输入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可以由自动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输出该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从而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效率。例如,以上述示例为例,如果某一评价员体重72kg,身高172cm,在该汽车座椅类型的上背部测试中,获取的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32kPa,则将该数据输入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后,由自动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输出该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为一般舒适,无需再由用户依据试验评价表的评价内容进行打分,然后再进行计算,可以有效提升测试效率。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将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相结合,通过获取汽车座椅体压分布数据,构建一适应中国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以及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再通过获取预设汽车座椅体压分布数据,利用预先设置的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可以直接获得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同时,利用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对汽车座椅进行主观评级,使得主观评级更趋于客观,能够有效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性。从而既避免了主观评价法严重依赖主观评价专家的弊端,又避免了欧美评价方法和标准难以直接用于东亚人群的难题,提升了座椅舒适性评价的可靠性。该方法简单易用,用于指导舒适性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对汽车座椅实物进行重复设计的次数,降低开发成本。
如图2所示,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包括:
传感器放置模块201、汽车座椅调整模块202、客观性评价模块203、主观性评价模块204以及舒适性评价模块205,其中,
传感器放置模块201,用于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拟驾驶平台为一三维可调驾驶室模拟平台,可以包括位置和角度均可调的三维可调汽车座椅、三维可调转向盘以及三维可调踏板,从而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类型的汽车座椅以及不同类型的汽车配置,满足不同评价人员的不同驾姿操作。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预定位置包括:座椅座垫位置、座椅靠背位置以及座椅头枕位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评价需要确定预定位置,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感测的体压分布数据通过计算机接收,计算机随后将体压分布数据输入至启动的分析软件。
汽车座椅调整模块202,用于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人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体征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型、体重等。
方位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其中,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前后位置、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角度等。
客观性评价模块203,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体压分布数据包括: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等。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客观性评价模块203包括:姿态调整单元、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以及客观性评价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
姿态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
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姿态调整单元调整好评价人员姿态后,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客观性评价单元,用于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对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客观性评价单元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分别对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局部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客观性评价模块20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滤除单元,用于对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进行滤除后,输出至客观性评价单元。
主观性评价模块204,用于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试验评价表的评价内容与体压分布数据包含的内容相同,即对应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试验评价表的评价内容为上背部舒适性评价。
舒适性评价模块205,用于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舒适性评价模块205也可以利用待评价汽车座椅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与待评价汽车座椅对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得到待评价汽车座椅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转向管柱调整模块206,用于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拆卸模块207,用于在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后,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数据库模块208、评价模型构建模块209以及输入响应模块210,其中,
数据库模块208,用于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评价模型构建模块209,用于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中,输入数据为:汽车座椅类型、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等参数,输出数据为:汽车座椅类型、体征以及舒适性评价结果,该舒适性评价结果为汽车座椅类型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或者,体征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当然,实际应用中,输出数据也可以为:汽车座椅类型以及舒适性评价结果,该舒适性评价结果为汽车座椅类型对应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输入响应模块210,用于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模拟驾驶平台模块211,用于提供汽车座椅的安装位置,并模拟驾驶员的驾驶环境和空间,该模拟驾驶平台模块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参数调整,适应不同座椅的安装环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为一三维可调座椅,可以实现待评价汽车座椅在X、Y、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靠背绕X、Y、Z轴方向转动的倾角调节;
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所述方位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
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滤除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
所述体压分布数据包括:上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中背部压力分布数据、腰部压力分布数据、下背部压力分布数据、侧背部压力分布数据、坐骨结节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中部压力分布数据、大腿前端压力分布数据、大腿侧面压力分布数据、座高压力分布数据以及座深压力分布数据;
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测得不同评价人员、不同类型座椅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结果,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所述预定位置包括:座椅座垫位置、座椅靠背位置以及座椅头枕位置,所述体征包括:身高、体型以及体重;、
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采用相关数学方法,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所述舒适性评价模型具体包括:在体重70kg上下,身高170cm上下,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至30kPa,舒适性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30kPa至4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一般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40kPa至5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50kPa至6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不舒适;
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自动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在所述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之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位置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前后位置、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姿态包括待评价汽车座椅角度。
4.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放置模块、汽车座椅调整模块、客观性评价模块、主观性评价模块、舒适性评价模块以及转向管柱调整模块,其中,
传感器放置模块,用于在模拟驾驶平台上安装待评价汽车座椅,并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的预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安装的待评价汽车座椅为一三维可调座椅,可以实现待评价汽车座椅在X、Y、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以及,待评价汽车座椅靠背绕X、Y、Z轴方向转动的倾角调节;
汽车座椅调整模块,用于依据入座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评价人员的体征,调整待评价汽车座椅的方位;
客观性评价模块,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所述客观性评价模块包括:
滤除单元,用于对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体压分布数据中的异常体压分布数据进行滤除后,输出至客观性评价单元;
主观性评价模块,用于获取评价人员依据预先设置的试验评价表参数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
舒适性评价模块,用于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转向管柱调整模块,用于判断待评价汽车座椅是否为驾驶员座椅,如果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
数据库模块,用于依据待评价汽车座椅的各体征对应的体压分布数据以及相应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
评价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构建的汽车座椅舒适性数据库,建立包含体征以及体压分布数据映射的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
输入响应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汽车座椅的体压分布数据和体征,输入所述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模型,获取所述预设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结果;
所述舒适性评价模型具体包括:在体重70kg上下,身高170cm上下,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20kPa至30kPa,舒适性评价结果为非常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30kPa至4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一般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40kPa至5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比较不舒适,如果上背部体压分布数据为50kPa至60kPa,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为非常不舒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观性评价模块包括:姿态调整单元、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以及客观性评价单元,其中,
姿态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评价人员姿态;
体压分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姿态调整单元调整好评价人员姿态后,获取评价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体压分布数据;
客观性评价单元,用于利用预先设置的分析软件,对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评价人员的体征对应的舒适性客观评价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拆卸模块,用于在完成对待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后,拆卸所述待评价汽车座椅。
CN201510828180.7A 2015-11-24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34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180.7A CN105334066B (zh) 2015-11-24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180.7A CN105334066B (zh) 2015-11-24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4066A CN105334066A (zh) 2016-02-17
CN105334066B true CN105334066B (zh) 2018-08-31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36894B2 (en) 2021-10-08 2024-07-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adjust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3314A1 (en) * 1998-06-03 1999-12-09 Magna Interior Systems Inc. Method of pressure mapping for prediction of comfort in an automotive seat
CN101393433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浙江天成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安全性监测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02494889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汽车离合器舒适性的计算机评价方法
CN103364215A (zh) * 2013-07-19 2013-10-23 上海理工大学 座椅舒适性客观参数评价方法
CN104401285A (zh) * 2014-11-21 2015-03-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自动适应车内乘员类型的约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3314A1 (en) * 1998-06-03 1999-12-09 Magna Interior Systems Inc. Method of pressure mapping for prediction of comfort in an automotive seat
CN101393433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浙江天成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安全性监测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02494889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汽车离合器舒适性的计算机评价方法
CN103364215A (zh) * 2013-07-19 2013-10-23 上海理工大学 座椅舒适性客观参数评价方法
CN104401285A (zh) * 2014-11-21 2015-03-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自动适应车内乘员类型的约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36894B2 (en) 2021-10-08 2024-07-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adjust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lich A conceptual framework proposed to formalize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automobile seat comfort
Fazlollahtabar A subjective framework for seat comfort based on a heuristic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 and anthropometry
Kolich Using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to design a comfortable automotive driver seat
DE102015210496A1 (de) Justierbare Sitzanordnung
CN106166964A (zh) 可调节式座椅组件
CN106166965A (zh) 可调节式座椅组件
Kilincsoy et al. Application of ideal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utomobile seats
CN114026006A (zh) 用于车辆的运行辅助方法、控制单元和车辆
Varela et al. Engineering movement into automotive seating: Does the driver feel more comfortable and refreshed?
CN107521380A (zh)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和交通工具组件
CN104332031B (zh) 坐姿提醒方法及装置
Gust et al. Intelligent seating system with haptic feedback for active health support
Mohajer et al. On the simulation-based objective estimation of road vehicle ride comfort
CN106680013A (zh) 一种座椅耐久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334066B (zh)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DE102015210545A1 (de) Justierbare Sitzanordnung
CN105334066A (zh) 一种评价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方法及装置
Adler The relation between long-term seating comfort and driver movement
Lai et al. Product design evaluation model of child car seat using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CN114021412B (zh) 一种预测振动下人体生物力学响应的人体有限元建模方法
Stanglmeier et al. Effect of legroom proportion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for sitting with crossed legs: implications o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automated driving vehicles
Frohriep A Holistic Approach to Operator System Comfort
CN114611887B (zh) 一种汽车中控台及中央扶手高度设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Ren et al. An Integrated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Seat Comfort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of the Interface Pressures of Driver with Different Body Sizes
Li et al. Driving operation recognition using smart cushion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