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9861A -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9861A
CN105329861A CN201510898289.8A CN201510898289A CN105329861A CN 105329861 A CN105329861 A CN 105329861A CN 201510898289 A CN201510898289 A CN 201510898289A CN 105329861 A CN105329861 A CN 10532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sulfur
sulfuric acid
temperature
techni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8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9861B (zh
Inventor
赵小平
熊孟
曹鑫
杨峰
顾井丽
钟晓城
罗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DONGHU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15108982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29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2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9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9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9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其包括: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RTO),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尾气中H2S、CS2、COS和S等转化为SO2、CO2和水,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尾气中的SO2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其中,所述含硫尾气包括H2S、CS2、COS、S和SO2。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能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企业产生的含硫尾气处理中,将尾气中的低浓度含硫化合物转化为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并使H2S的转化率可达到99.2%;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工艺,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含硫尾气经催化氧化后得到的含SO3的工艺气在H2O的存在下生成硫酸的工艺。
背景技术
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原料的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含硫气体的产生,如果不经处理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对人自身造成伤害。过去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多将含H2S尾气加工成硫磺,如Claus工艺等。1934年德国鲁奇公司开发了直接由含H2S气体制取硫酸的工艺,从此由含硫废气直接制酸的工艺也受到广泛应用。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对工业含硫尾气制酸工艺的改进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含硫尾气制酸工艺与传统的制酸工艺相比,含硫尾气制酸工艺中的原料多为含一定量的H2S、CS2、COS、S、SO2等硫化物的工业废气,经催化氧化反应后转变成含SO3的气体,SO3在H2O的存在条件下水合冷凝制酸,而传统的硫酸工业采用硫磺、硫铁矿、冶炼烟气等原料焚烧产生含SO2的气体,经净化干燥后,催化氧化成SO3,在制酸塔中采用浓硫酸吸收来制得浓硫酸。
托普索湿法制酸工艺(WSA)是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含硫废气制酸技术,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其特有的硫酸冷凝器,是一种管壳式降膜冷凝器,用多根玻璃管组成,含SO3和H2O的工艺气走管程,冷空气走壳层,管中的SO3不断水合冷凝生成硫酸,从管子下部流出。硫酸冷凝器前设有酸雾控制单元,管子上方悬有PTFE细线,均有助于硫酸的冷凝。但该工艺具有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使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成SO3后进一步转化成硫酸冷凝下来,净化后的尾气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的工艺可同时实现设备投资低、较低能耗、稳定生产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内进行热氧化反应,以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SO3、CO2和水,再经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尾气中的SO2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
(2)将步骤(1)中的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
本发明主要采用蓄热陶瓷可以回收利用部分热量,反应后的热气体可以加热冷原料气,从而减少了燃料消耗。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含硫尾气包括H2S、CS2、COS、S和SO2,也可以包含其它含硫化合物,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的进口温度为30~80℃,例如可以是30℃、35℃、40℃、45℃、50℃、55℃、60℃、65℃、70℃、80℃,出口温度为50~180℃,例如可以是50℃、55℃、60℃、65℃、80℃、90℃、100℃、120℃、140℃、160℃、18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燃烧室的温度为600~1200℃,例如可以是600℃、650℃、700℃、750℃、800℃、900℃、1000℃、1050℃、1100℃、1200℃;所述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为350~550℃,例如可以是350℃、400℃、420℃、480℃、500℃、510℃、520℃、530℃、540℃、550℃。
通过对蓄热陶瓷的温度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将催化剂放置在适宜温度区间内,既可以有效利用热量,减少燃料消耗,又可以使SO2充分转化为SO3。此处所指的适宜温度区间是指催化剂有较高活性的温度区间。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50~100℃,例如可以是50℃、60℃、70℃、80℃、90℃、95℃、100℃,操作压力为0~50kPa。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可以采用旋转式或固定两床、三床或多床式催化氧化反应器。根据含硫尾气量的多少,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床层型式,一般来说多床(五床、七床)>三床>两床。在尾气流量较大时采用旋转式反应器经济性更好。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冷凝器配有电除雾或丝网除雾设备。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床层用到的催化剂为钒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或贵金属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采用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提高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提高硫酸回收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内进行热氧化反应,以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SO3、CO2和水,再经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尾气中的SO2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其中,所述含硫尾气包括H2S、CS2、COS、S和SO2;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的进口温度为30~80℃,出口温度为50~180℃;所述燃烧室的温度为600~1200℃,所述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为350~550℃;所述催化剂床层用到的催化剂为钒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或贵金属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2)将步骤(1)中的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50~100℃,操作压力为0~50k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于其它含硫尾气制酸工艺,本发明工艺能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企业产生的含硫尾气处理中,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与其它含硫尾气制酸工艺相比,适用的原料气中硫化物和烃类物质的浓度范围更大,可将原料气中难处理的硫化物、恶臭气体H2S等污染物处理达标,同时获得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不消耗燃料、运行费用低,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将尾气中的低浓度含硫化合物转化为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并使H2S的转化率可达到99.2%;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业含硫尾气制硫酸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旋转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结构简图;
图3为两床式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结构简图;
图4为三床式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结构简图;
图5为冷凝器结构简图;
其中,1-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2-冷凝器,3-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工业含硫尾气制硫酸工艺的工艺流程为: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RTO反应器)1,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将尾气中的H2S、CS2、COS和S转化为SO2、CO2和水,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2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使用某装置排放的含硫废气数据,经测定该尾气的气量为2000kmol/h,温度为60℃,压力为10kPa,摩尔组成为:H2S0.1%,N285.75%,O23.0%,CO210.6%,SO20.05%,H2O0.5%。
如图2所示,含硫尾气和空气进入旋转式反应器1,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燃烧室温度控制在800℃,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400~405℃,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反应器1出口温度控制在80℃,之后进入冷凝器2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硫酸,冷凝器2出口温度控制在60℃,操作压力控制在5kPa,催化剂为钒系催化剂,H2S的转化率为99.0%。
经测定,冷凝器2流出的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50~70%,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使用某装置排放的含硫废气数据,经测定该尾气的气量为2000kmol/h,温度为50℃,压力为10kPa,摩尔组成为:H2S0.2%,N284.65%,O24.0%,CO210.6%,SO20.05%,H2O0.5%。
如图3所示,含硫尾气和空气进入固定两床式反应器1,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燃烧室温度控制在800℃,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400~410℃,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反应器1出口温度控制在90℃,之后进入冷凝器2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硫酸,冷凝器2出口温度控制在60℃,操作压力控制在5kPa,催化剂为铁系催化剂和钒系催化剂,H2S的转化率为99.0%。
经测定,冷凝器2流出的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60~80%,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使用某装置排放的含硫废气数据,经测定该尾气的气量为2000kmol/h,温度为40℃,压力为10kPa,摩尔组成为:H2S0.3%,N284.5%,O24.0%,CO210.6%,SO20.05%,H2O0.5%,CS20.05%。
如图4所示,含硫尾气和空气进入固定三床式反应器1,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燃烧室温度控制在1000℃,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380~400℃,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反应器1出口温度控制在100℃,之后进入冷凝器2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硫酸,冷凝器2出口温度控制在70℃,操作压力控制在5kPa,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和钒系催化剂,H2S的转化率为99.0%。
经测定,冷凝器2流出的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70~90%,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CS2≤20mg/Nm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使用某装置排放的含硫废气数据,经测定该尾气的气量为2000kmol/h,温度为30℃,压力为10kPaG,摩尔组成为:H2S0.5%,N284.35%,O24.0%,CO210.5%,SO20.05%,H2O0.6%。
含硫尾气和空气进入固定五床式反应器1,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中进行热氧化反应,燃烧室温度控制在1000℃,尾气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370~400℃,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反应器1出口温度控制在130℃,之后进入冷凝器2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硫酸,冷凝器2出口温度控制在70℃,操作压力控制在5kPa,催化剂为铁系催化剂和钒系催化剂,H2S的转化率为99.2%。
经测定,冷凝器2流出的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80~90%,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
图5是冷凝器的示意图,冷凝器上部增加电除雾或丝网除雾设备,进冷凝器的气体夹带有大量硫酸雾,经冷凝得到硫酸,从冷凝器底部排出,净化气经除雾设备捕集酸雾后排放。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将尾气中的低浓度含硫化合物转化为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并使H2S的转化率可高达99.2%;净化尾气中其它组分含量为:SO2≤50mg/Nm3,酸雾≤30mg/Nm3,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内进行热氧化反应,以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SO3、CO2和水,再经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尾气中的SO2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
(2)将步骤(1)中的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硫尾气包括H2S、CS2、COS、S和SO2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的进口温度为30~80℃,出口温度为50~18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燃烧室的温度为600~1200℃,所述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为350~550℃;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50~100℃,操作压力为0~50kP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采用旋转式或固定两床、三床或多床式热氧化反应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冷凝器配有电除雾或丝网除雾设备。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床层用到的催化剂为钒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或贵金属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含硫尾气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经蓄热陶瓷加热后在燃烧室内进行热氧化反应,以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SO3、CO2和水,再经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催化剂床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尾气中的SO2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其中,所述含硫尾气包括H2S、CS2、COS、S和SO2;所述蓄热式热力氧化反应器的进口温度为30~80℃,出口温度为50~180℃;所述燃烧室的温度为600~1200℃,所述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为350~550℃;所述催化剂床层用到的催化剂为钒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或贵金属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2)将步骤(1)中的尾气再经过蓄热陶瓷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分离得到净化尾气和质量分数为50~90%的硫酸;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50~100℃,操作压力为0~50kPa。
CN201510898289.8A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Active CN105329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8289.8A CN105329861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8289.8A CN105329861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9861A true CN105329861A (zh) 2016-02-17
CN105329861B CN105329861B (zh) 2018-06-26

Family

ID=5528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8289.8A Active CN105329861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986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463A (zh) * 2006-04-25 2007-10-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恶臭废气的综合净化方法
CN102910593A (zh) * 2012-10-30 2013-02-06 美景(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酸性气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4879760A (zh) * 2015-05-08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圆筒状蓄热催化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463A (zh) * 2006-04-25 2007-10-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恶臭废气的综合净化方法
CN102910593A (zh) * 2012-10-30 2013-02-06 美景(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酸性气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4879760A (zh) * 2015-05-08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圆筒状蓄热催化燃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爱群等: "用硫化氢气体制造硫酸", 《硫酸工业》 *
马建锋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1 May 2013, 中国石化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9861B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2217B (zh) 一种酸性气预处理工艺
CN106621796B (zh) 一种同时脱除羰基硫、二硫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70223B (zh) 克劳斯法制硫尾气净化的旋流强化方法与装置
KR101998682B1 (ko) 탈황 가스의 재순환을 갖는 황산 제조
CN105435600B (zh) 一种污染气体的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3418223A (zh) 一种煤化工行业综合脱硫工艺
RU2009115178A (ru) Способ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серы из газов, содержащих серу, с высокой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ью
CN103072957A (zh) 一种制取硫酸的工艺
FI56320C (fi) Foerfarande foer att reducera den totala svavelhalten i avgaser vid en clausprocess
CA3025381C (en) A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oxygen from an industrial gas
CN106310943A (zh) 一种亚硫酸钠脱硫液再生及回收二氧化硫装置与应用
CN101641284B (zh) 生产硫酸的方法和实施所述方法的设备
BRPI0704106B1 (pt)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ácido sulfúrico
CN1339400A (zh) 利用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与硫磺联合制取高浓度硫酸
CN106185841B (zh) 工业含硫尾气制备浓硫酸工艺
CN202864915U (zh) 一种硫磺回收和尾气处理装置
CN205216581U (zh) 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烟气脱硫脱硝的装置
CN1034422C (zh) 高温煤气二步脱硫法
CA1296508C (en) Removal of water vapor diluent after regeneration of metal oxide absorbent to reduce recycle stream
CN105329860A (zh) 一种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CN105329861A (zh) 一种利用工业低浓度含硫尾气制备硫酸的工艺
CN112675669B (zh) 一种脱除高湿度烟气中硫氧化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12642396B (zh) 改性活性炭与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8287803U (zh) 一种用于活性炭再生的脱硫脱硝后烟气载气装置
CN208980334U (zh) 一种湿法制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Xiaoping

Inventor after: Xiong Meng

Inventor after: Yang F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Song

Inventor after: Gu Jingli

Inventor after: Zhong Xiaocheng

Inventor after: Luo Ying

Inventor before: Zhao Xiaoping

Inventor before: Xiong Meng

Inventor before: Cao Xin

Inventor before: Yang Feng

Inventor before: Gu Jingli

Inventor before: Zhong Xiaocheng

Inventor before: Luo Y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