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8859A -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8859A CN105328859A CN201410404260.5A CN201410404260A CN105328859A CN 105328859 A CN105328859 A CN 105328859A CN 201410404260 A CN201410404260 A CN 201410404260A CN 105328859 A CN105328859 A CN 105328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nut
- hot
- die assembly
- manufa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中的工艺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螺母构件是设备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机械构件,其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中。螺母构件通常由金属螺母及热融于金属螺母外表面的塑胶部分构成。在制造螺母构件的时候不但要考虑用于制造塑胶部分的材料的可成形性,还要考虑整体紧固度,以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在现有技术中,高刚性材料因其良好的刚性和较为合适的成本被广泛使用,其化学配方主要由塑胶和短切玻璃纤维为主,具有刚性高且脆性高的特点,不能承受瞬间急剧增加的剪切应力变化。
为了实现金属螺母和塑胶部分间紧固装配,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用热融塑胶材料制造出螺母构件的塑胶工件,成型的塑胶工件中包含有用于埋入螺母的螺母柱;
其次,将热熔机的金属压柄靠电加热至80~90摄氏度,与金属螺母接触,使金属螺母的温度升高;
然后,将加热后的金属螺母压入塑胶工件中;
最后,退出压柄,冷却后,金属螺母便与塑胶工件合为一体,从而得到了螺母构件。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加热热压的方式熔入螺母的过程会造成成型塑胶工件中螺母柱的二次热变化重结晶,使得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有限,尤其,当螺母构件的厚度较薄时,有限的拉拔力和扭断力给紧固装配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即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若植入的螺母尺寸太小,而塑胶孔太大,螺母埋入塑胶工件后与塑胶孔壁的咬合深度太浅,产生扭拉力不足的现象;若螺母的尺寸太大,而塑胶孔太小,则会引起热融后塑胶液体从螺母四周溢出或者塑胶孔爆裂的现象,损坏塑胶工件;即现有技术中存在当螺母与塑胶工件的塑胶孔的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就会造成螺母无法植入塑胶孔或者即使植入塑胶孔,其拉拔力和扭断力也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改变螺母柱的脆性,最大限度的优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当前温度值加热至预设温度值。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之后,及在所述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闭合所述第一模具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包括与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和固定部件。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具体为:
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或者PC、PC/ABS类塑胶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件具体为热熔螺母;所述第一部件具体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热熔螺母外表面的成型塑胶工件;所述固定部件具体为顶针。
可选的,所述顶针具有第一轴心,所述热熔螺母具有第二轴心,其中,所述第一轴心与所述第二轴心间的轴心距离为0.02-0.05mm。
可选的,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顶面与所述成型塑胶工件的工件顶面齐平,或者所述螺母顶面低于所述工件顶面0.2mm-0.4mm。
可选的,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底面的上方0.5-1.0mm。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首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然后才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这样,在利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第一设备时,由于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只进行了一次结晶过程,不存在将所述第二部件植入所述第一部件时,使所述第一部件的螺母柱二次结晶,减少了二次热效应带来的塑胶变脆的情况,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改变螺母柱的脆性,最大限度的优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首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然后才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这样,在利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第一设备时,一步成型,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当螺母与塑胶工件的塑胶孔的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就会造成螺母无法植入塑胶孔或者即使植入塑胶孔,其拉拔力和扭断力也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螺母与塑胶工件之间较好的匹配的技术效果。
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当前温度值加热至预设温度值,这样,在所述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时,不存在由于突遇到温度较低的所述第二部件,导致所述第一热融材料的热应力增加,减小所述第一部件的螺母柱的拉拔力与扭断力的情况,所以,实现了最大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改变螺母柱的脆性,最大限度的优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上述制造方法通过首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然后才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这样,在利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第一设备时,由于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只进行了一次结晶过程,不存在将所述第二部件植入所述第一部件时,使所述第一部件的螺母柱二次结晶,减少了二次热效应带来的塑胶变脆的情况,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改变螺母柱的脆性,最大限度的优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
步骤S102: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
步骤S103: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包括与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含有热熔螺母的手机外壳,也可以是别的含有热熔螺母的构件,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所述第一设备为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时,所述第二部件为热熔螺母,所述第一部件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热熔螺母外表面的成型塑胶工件,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包括笔记本外壳模具和顶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所述第一设备是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采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笔记本外壳时,首先执行步骤S101,即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01,具体实现方式为:获得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对应的笔记本外壳模具和顶针。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2,即: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
请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1021: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步骤S1022: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当前温度值加热至预设温度值;
步骤S1023:闭合所述第一模具组合。
继续以所述第一设备为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为例,对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
首先,采用机械手将所述热熔螺母固定在所述顶针上,使得所述热熔螺母与所述笔记本外壳模具及所述顶针之间形成第一模腔。采用机械手的方式可以实现在量产生产中,不产生额外成本,且不影响生产率的效果。其中,所述顶针具有第一轴心,所述热熔螺母具有第二轴心,所述顶针的第一轴心与所述热熔螺母的第二轴心间的轴心距离为0.02-0.05mm,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热熔螺母在所述笔记本外壳模具中可靠定位,使所述热熔螺母在后续注塑过程中,在高压热融材料冲击下不偏移、不漏料、不脱落。同时,将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底面设置在所述顶针所在位置的底面的上方0.5-1.0mm,用以缓冲高压热融材料的冲击力。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顶面设置在与所述笔记本外壳模具顶面齐平,或者所述螺母顶面设置为低于所述模具顶面0.2mm-0.4mm,在本申请实施中,所述热熔螺母不仅包括标准的热熔螺母,也可以是一些深螺纹或者复杂花纹的螺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热熔螺母加工为下宽上窄的倒扣形状,用这种梯形结构来增强拉拔力和扭断力,在实际测试中,采用这种倒扣形状的热熔螺母可以提高拉拔力和拗断力6-10倍。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热熔螺母加工成任何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在本申请中就不一一举例了。
然后,对所述热熔螺母进行加热处理,使得所述热熔螺母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为所述第一热融材料的熔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需将所述热熔螺母的温度加热至接近所述第一热融材料的熔点即可,这样在所述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时,不会由于突遇到温度低的所述热熔螺母,导致所述第一热融材料的热应力增加,减小塑胶工件的螺母柱的拉拔力与扭断力。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热融材料具体可以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或PC、PC/ABS类塑胶材料,当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此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为255℉左右;第一热融材料具体还可以为PC、PC/ABS类塑胶材料,此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为176℉~212℉。
最后闭合由所述笔记本外壳模具和所述顶针组成的所述第一模具组合。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3,即: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继续以所述第一设备为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为例,对步骤S103的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
首先,将用于制造所述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对应的所述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由所述热熔螺母和所述第一模具组合构成的所述第一模腔内,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或者PC、PC/ABS类塑胶材料。对于注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般使用螺杆式注塑机来完成,首先将所述塑胶材料在注塑机的料筒内加热达到流动状态,然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将所述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注塑压力的大小一般为40~130Mpa,用于克服所述热融材料的流动阻力,保证一定的充模速率;注塑结束之后,还要进行保压处理,使所述笔记本外壳塑件工件成型,待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冷却之后,打开模具,便得到了所述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外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时,冷却时间一般为8~10个小时;当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C、PC/ABS类塑胶材料时,冷却时间一般为6~8个小时。同时为了保证所述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的耐用性,在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固定成型之后,还可以进行退火和调湿的处理。将所述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放在一定温度的红外线或循环热风烘箱、液体介质中一段时间,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将所述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放入100℃~120℃的热水中,隔绝空气,进行防氧化处理,达到吸湿平衡,调湿后缓冷至室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设备为含有热熔螺母的笔记本电脑外壳为例,具体实现过程为:首先获得所述笔记本外壳塑胶工件对应的笔记本外壳模具和顶针构成的模具组合,然后用机械手将需要埋入的热熔螺母固定在所述顶针位置上,使得所述热熔螺母与所述第一模具组成间构成第一模腔,并对所述热熔螺母进行加热处理,随后闭合固定有所述热熔螺母的所述模具组合,最后将制作笔记本外壳的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模具组合中的所述第一模腔内,待所述热融材料冷却后,便得到本申请方案中所述的螺母构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首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然后才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这样,在利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第一设备时,由于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只进行了一次结晶过程,不存在将所述第二部件植入所述第一部件时,使所述第一部件的螺母柱二次结晶,减少了二次热效应带来的塑胶变脆的情况,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存在使螺母柱变脆,导致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降低,甚至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改变螺母柱的脆性,最大限度的优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效果。
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首先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然后才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这样,在利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制造所述第一设备时,一步成型,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当螺母与塑胶工件的塑胶孔的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就会造成螺母无法植入塑胶孔或者即使植入塑胶孔,其拉拔力和扭断力也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螺母与塑胶工件之间较好的匹配的技术效果。
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当前温度值加热至预设温度值,这样,在所述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时,不存在由于突遇到温度较低的所述第二部件,导致所述第一热融材料的热应力增加,减小所述第一部件的螺母柱的拉拔力与扭断力的情况,所以,实现了最大化螺母的拉拔力和扭断力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组合;
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间形成有第一模腔;
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当前温度值加热至预设温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之后,及在所述将用于制造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热融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腔内,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闭合所述第一模具组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包括与所述第一部件对应的第一模具和固定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具组合内的第一位置上,具体为:
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融材料具体为PPA尼龙、PPS类结晶性塑胶材料或者PC、PC/ABS类塑胶材料。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具体为热熔螺母;所述第一部件具体为一体成型在所述热熔螺母外表面的成型塑胶工件;所述固定部件具体为顶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具有第一轴心,所述热熔螺母具有第二轴心,其中,所述第一轴心与所述第二轴心间的轴心距离为0.02-0.05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顶面与所述成型塑胶工件的工件顶面齐平,或者所述螺母顶面低于所述工件顶面0.2mm-0.4mm。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螺母的螺母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底面的上方0.5-1.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260.5A CN105328859B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260.5A CN105328859B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8859A true CN105328859A (zh) | 2016-02-17 |
CN105328859B CN105328859B (zh) | 2019-03-29 |
Family
ID=5527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04260.5A Active CN105328859B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885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3711A (zh) * | 2019-07-22 | 2019-12-10 | 沈阳中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码盘托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9400A (zh) * | 2012-06-28 | 2012-10-17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a6/pa66合金与金属嵌件相结合的成型工艺 |
CN203141743U (zh) * | 2012-12-17 | 2013-08-21 | 山东万恒电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手机外壳螺母镶件的送放工具 |
-
2014
- 2014-08-15 CN CN201410404260.5A patent/CN1053288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9400A (zh) * | 2012-06-28 | 2012-10-17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a6/pa66合金与金属嵌件相结合的成型工艺 |
CN203141743U (zh) * | 2012-12-17 | 2013-08-21 | 山东万恒电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手机外壳螺母镶件的送放工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翟震等: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1 July 201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3711A (zh) * | 2019-07-22 | 2019-12-10 | 沈阳中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码盘托及其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8859B (zh) | 2019-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54886B1 (ko) | 곡면 형상을 갖는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곡면 형상을 갖는 유리판 | |
CN102348652A (zh) | 用于高温处理的玻璃调准 | |
EP3573808B1 (en) | Adaptive mold | |
CN109836030B (zh) | 一种3d玻璃热弯模具和3d玻璃成型方法 | |
EP331072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ly controlling warp | |
CN105328859A (zh) | 一种设备制造方法 | |
WO2021138975A1 (zh) | 玻璃产品成型模具、成型设备及加工方法 | |
JP6311873B2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 | |
US8957829B2 (en) | Antenna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207330729U (zh) | 模造立体玻璃模具 | |
KR20200006337A (ko) | 3d 프린터를 이용한 형상 적응형 냉각 채널이 형성된 몰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0999374B (zh) | 一种脱模方法 | |
CN211104429U (zh) | 一种导热硅胶垫的加工模具 | |
CN103922754B (zh) | 一种陶瓷管壳的制造方法 | |
CN103950189B (zh) | 用于嵌套结构塑料线材热弯成型的工艺 | |
KR101996309B1 (ko) | 유리성형을 위한 고주파 유도가열방식 흑연 몰드지그 | |
CN111170622B (zh) | 玻璃产品成型模具、成型设备以及加工方法 | |
CN101388366B (zh) | 包括连接的基片载体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240833B (zh) | 模制集成电路的方法 | |
CN214977175U (zh) | 一种钛合金深引伸件热成型模具 | |
CN204420938U (zh) | 用于led灯的散热器以及led灯 | |
CN111170621B (zh) | 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成型设备以及加工方法 | |
WO2017113698A1 (zh) | 一种USB Type C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062995U (zh) | 长寿命高精度模具螺纹型冷却结构 | |
CN221112755U (zh) | 一种减少产品形变的温控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