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799A - 透镜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799A
CN105319799A CN201510419773.8A CN201510419773A CN105319799A CN 105319799 A CN105319799 A CN 105319799A CN 201510419773 A CN201510419773 A CN 201510419773A CN 105319799 A CN105319799 A CN 105319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coupled
shell
elastic component
lin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97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799B (zh
Inventor
吕寅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898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5662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898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5662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57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4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20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out arm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支撑驱动磁体;线筒,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处于所述驱动磁体中的线圈,并在所述外壳中沿第一方向移动;底座,布置在所述线筒下方,与所述线筒隔开预定距离;上弹性件,布置在所述线筒上方,并包括耦合至所述线筒的内骨架和耦合至所述外壳的外骨架;以及支撑件,其下部耦合至所述底座,该支撑件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向上突出,并在其至少一部分处弯曲,所述伸出部的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耦合至所述上弹性件。

Description

透镜移动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7月16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14-0089877和2014年7月16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14-0089878的优先权,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述结合在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全文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移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学图像稳定效果得到提高的透镜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一直在积极开发包含超紧凑数码相机的信息技术产品,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安装在小型电子产品(比如智能电话)中的相机模块在使用期间会经常遭受冲击。另外,由于摄影期间使用者手的颤抖之故,相机模块会发生微小抖动。因此,非常需要能够在相机模块中安装光学图像稳定器的技术。
为了进一步改善这样的光学图像稳定器,需要通过沿光轴的焦距调节或提供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来获得透镜移动装置的结构性改善。
发明内容
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图像稳定效果得到提高的透镜移动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支撑驱动磁体;线筒,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处于所述驱动磁体中的线圈,并在所述外壳中沿第一方向移动;底座,布置在所述线筒下方,与所述线筒隔开预定距离;上弹性件,布置在所述线筒上方,并包括耦合至所述线筒的内骨架和耦合至所述外壳的外骨架;以及支撑件,其下部耦合至所述底座,该支撑件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向上突出,并在其至少一部分处弯曲,所述伸出部的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耦合至所述上弹性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支撑驱动磁体;线筒,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处于所述驱动磁体中的线圈,并在所述外壳中沿第一方向移动;底座,布置在所述线筒下方,与所述线筒隔开预定距离;以及支撑件,该支撑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该支撑件的上部耦合至所述外壳,其下部耦合至所述底座,该支撑件支撑所述线筒和所述外壳,使得所述线筒和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第三方向上可移动,其中在该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键合部。
附图说明
可以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配置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为示意透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
图2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
图3为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外壳;
图4为后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外壳;
图5为平面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上弹性件150;
图6为平面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下弹性件;
图7为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在透镜移动装置的支撑件;
图8为正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9为正视图,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10为部分透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将支撑件耦合至上弹性件的方式;
图11为侧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将支撑件耦合至上弹性件的方式;
图12为放大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将支撑件耦合至上弹性件的方式;
图13为剖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耦合结构,其中支撑件通过焊料键合至上弹性件;
图14A为正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14B为正视图,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14C为正视图,示出了安装在外壳上的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14D为正视图,示出了安装在外壳上的所述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
图15A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键合部布置在支撑件上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5B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键合部布置在支撑件上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6A和图16B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键合部布置在支撑件上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17为示意平面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键合部布置在支撑件上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即使这些元件画在不同的附图中也是如此。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当结合于此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公开的主题非常不清楚时,则将其省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图中的一些特征被放大、缩少或简化,附图及其元素并不都是以适当的比例显示。
作为参考,在各个附图中,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指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为了方便起见,光轴(z轴)方向可以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称为第二方向,y轴方向可以称为第三方向。
图1为示意透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图2为分解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图3为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外壳140。图4为后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外壳140。图5为平面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弹性件150。图6为平面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下弹性件160。
手抖校正装置用于移动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中的紧凑型相机模块,它是指一种用于防止静态图像摄影所摄图像的轮廓因使用者手抖引起的振动而不清楚的装置。另外,自动聚焦装置用于在图像传感器的表面上自动聚焦主体图像。手抖校正装置和自动聚焦装置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手抖校正和/或自动聚焦操作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沿第一方向或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由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模块。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可移动单元100。可移动单元100可以实现透镜的自动聚焦和手抖校正功能。
如图2所示,可移动单元100可以包括线筒110、线圈120、第一磁体130、外壳140、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
线筒110可以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线圈120,线圈120则布置在第一磁体130中,因此线筒110可以安装在外壳140内部的空间中,以通过第一磁体130与线圈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沿第一方向作往复运动。由于线筒110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线圈120,因此,在线圈120与第一磁体130之间会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线筒110可以由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弹性支撑,使得自动聚焦功能通过线筒1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得以实现。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线筒110可以包含透镜镜筒(未示出),该透镜镜筒包括安装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安装在线筒110中。
例如,透镜镜筒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耦合至线筒110:在线筒110的内表面形成阴螺纹部,而在透镜镜筒的外表面形成对应于所述阴螺纹部的阳螺纹部以与其啮合。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在线筒110的内表面形成螺纹部以进行螺纹啮合之外的其他方法在线筒110中直接安装透镜镜筒。或者,至少一个透镜也可以与线筒110一体形成而没有透镜镜筒。
与透镜镜筒耦合的透镜可以由单个透镜构成,或由组成光学系统的两个或多个镜头构成。
自动聚焦功能可以通过电流方向来控制,并且可以通过沿第一方向移动线筒110来实现。
例如,当施加正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从初始位置向上移动,而当施加反向电流时,线筒110可以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另外,通过控制在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量,可以增加或减少线筒110从初始位置沿该方向的移动距离。
线筒110在其上、下表面可以设置有上支撑突出113(见图7)和下支撑突出(未示出)。上支撑突出113可以配置为圆柱形状或多角柱形状,使得上弹性件150的内骨架151与线筒110耦合或从线筒110脱离。
根据本实施例,内骨架151可以具有形成在与上支撑突出113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通孔151a。
上支撑突出113可以通过热熔合或粘合材料(比如环氧树脂)插入第一通孔151a中。上支撑突出113可以包括多个上支撑突出。各个上支撑突出113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能够避免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扰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具体地说,上支撑突出113可以围绕线筒110的中心以恒定间隔对称地排列,或以不恒定间隔排列,以相对于穿过线筒110中心的特定虚拟线对称。
所述下支撑突出可以配置为与上支撑突出113相似的圆柱形状或多角柱形状,使得下弹性件160的内骨架161与线筒110耦合或从线筒110脱离。
根据本实施例,内骨架161可以具有形成在与下支撑突出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通孔161a。下支撑突出可以通过热熔合或粘合材料(诸如环氧树脂)插入第三通孔161a。下支撑突出可以包括多个下支撑突出。
各个下支撑突出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能够避免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扰的范围内适当确定。换句话说,下支撑突出可以围绕线筒110的中心以恒定间隔对称地排列。
外壳140可以配置为近似矩形柱形状,用于支撑第一磁体130。根据本实施例,外壳140可以配置为八角柱形状,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4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41和第二表面142。第一表面141旨在让第一磁体130安装在其上,第二表面142旨在让支撑件220安装在其上。
第一表面141可以形成在角落区域。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表面141可以配置为其表面积等于或大于与第一磁体130对应的表面积。第一磁体130可以安装在形成在第一表面141的内表面处的第一磁体安装部141a中。
第一磁体安装部141a可以配置为具有与第一磁体130对应的尺寸,并在三个表面处(也就是,在其两个侧面和上表面处)面对第一磁体130。
尽管通过粘合剂可以将第一磁体130附着至第一磁体安装部141a,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粘合件(比如双面胶带)。或者,取代如图4所示的凹部,第一磁体安装部141a可以配置成安装孔,第一磁体130部分插入或露出该安装孔。
外壳140可以在其上表面处设置有多个向上突出的第三限制件143。第三限制件143可以限制外壳140的向上运动。
另外,第三限制件143也用于引导上弹性件150的安装位置。为此,上弹性件150可以具有引导凹槽155,该引导凹槽155形成在与第三限制件143对应的位置处,并具有与第三限制件14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如图5所示。
尽管第一表面141可以形成为平行于盖子部件300的侧面,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另外,第一表面141可以配置为具有比第二表面142更大的表面。
如图3和4所示,第二表面142可以设置有具有预定深度的脱离凹槽142a。根据本实施例,脱离凹槽142a可以具有敞开的下表面。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脱离凹槽142a可以具有敞开的上表面,或其下表面和上表面都可以敞开。
通过设置脱离凹槽142a,避免了连接件153、163与线筒110之间的空间干扰,从而当线筒110相对于外壳14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更容易地引起连接件153、163的弹性形变。另外,脱离凹槽142a的下部可以用于防止支撑件220下部的耦合部224与外壳140产生干扰。另外,如图4所示,脱离凹槽142a的上部可以设置有台阶部142b,以支撑支撑件220的上部。
尽管脱离凹槽142a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置于外壳140的侧面,但也可以根据支撑件220的形状和/或位置置于外壳140的角落。
外壳140可以在其上表面设置多个上骨架支撑突出144,上弹性件150的外骨架152耦合至该上骨架支撑突出144。上骨架支撑突出144可以多于上支撑突出113,因为外骨架152比内骨架151更长。
外骨架152可以具有第二通孔152a,第二通孔152a形成在与上骨架支撑突出144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可以具有与上支撑突出144对应的形状。上骨架支撑突出144可以通过粘合剂或热熔合方式插入第二通孔152a中。
如图4所示,外壳140可以在其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下骨架支撑突出145,下弹性件160的外骨架162与该多个下骨架支撑突出145耦合。下骨架支撑突出145可以多于下支撑突出,因为下弹性件160的外骨架162比内骨架161更长。
外骨架162可以具有第四通孔162a,第四通孔162a形成在与下骨架支撑突出145对应的位置处,并具有与下骨架支撑突出145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下骨架支撑突出145可以通过粘合剂或热熔合方式插入第四通孔162a中。
外壳140可以进一步在其下表面处设置有第四限制件147。第四限制件147可以用于限制外壳140的向下移动距离。因此,第四限制件147可以防止外壳140的底面与底座210和/或印刷电路板250碰撞。
在最初阶段或在正常运行中,第四限制件147可以保持在与底座210和/或印刷电路板250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中。通过这种结构,外壳140既可以与布置在其下面的底座210隔开,又可以与布置在其上面的盖子部件300隔开,这样外壳140可以在第一方向保持在恒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上障碍物和下障碍物干扰。因此,外壳140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和第三方向上进行移动。
如图5和6所示,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可以柔性地支撑线筒110在第一方向向上和/或向下运动。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可以由片簧构成。
布置在线筒110上方的上弹性件150这样配置:内骨架151耦合至线筒110,外骨架152耦合至外壳140。布置在线筒110下方的下弹性件这样配置:内骨架161耦合至线筒110,外骨架162耦合至外壳140。
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可以包括耦合至线筒110的内骨架151、161;耦合至外壳140的外骨架152、162;以及分别连接在内骨架151、161和外骨架152、162之间的连接件153、163。
连接件153、163可以弯曲至少一次以形成预定图案。通过连接件153、163的位置变化和微小形变,可以柔性(或弹性)地支撑线筒110在第一方向向上和/或向下运动。
根据本实施例,上弹性件150具有形成在外骨架152中的多个第二通孔152a和形成在内骨架151中的多个第一通孔151a,如图5所示。
第二通孔152a可以匹配在外壳140上表面的上骨架支撑突出144上,而第一通孔151a或凹槽可以匹配在线筒110上表面的上支撑突出113上。换句话说,外骨架152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52a固定地耦合至外壳140,内骨架151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51a或凹槽固定地耦合至线筒110。
连接件153可以将内骨架151连接到外骨架152,使得内骨架151在第一方向相对于外骨架152在预定范围内可弹性形变。
上弹性件150的内骨架151和外骨架15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端件251,第一端件251与线筒110的线圈120和印刷电路板250中的至少一者导电连接。
如图6所示,下弹性件160具有形成在外骨架162中的多个第四通孔162a或孔和形成在内骨架161中的多个第三通孔161a或凹槽。
匹配凹槽162a或孔可以匹配在下骨架支撑突出145上,第三通孔161a或凹槽可以匹配在线筒110下表面的下支撑突出上。换句话说,外骨架162可以通过匹配凹槽162a或孔固定地耦合至外壳140,而内骨架161可以通过第三通孔161a或凹槽固定地耦合至线筒110。
连接件163可以将内骨架161连接至外骨架162,使得内骨架161在第一方向相对于外骨架162在预定范围内可弹性地形变。
如图5所示,上弹性件150可以包括第一上弹性件150a和第二上弹性件150b,它们彼此相互分开。由于这种双分隔结构,不同的极性电流或不同的电力可以施加于上弹性件150的第一上弹性件150a和第二上弹性件150b。
具体地说,内骨架151和外骨架152分别耦合至线筒110和外壳140,然后,焊接部设置在与线筒110上的线圈120的两个末端相对应的位置处。随后,在该焊接部设置导电连接(比如焊料),由此,不同极性电流或不同的电力可以施加于第一上弹性件150a和第二上弹性件150b。另外,第一上弹性件150a导电连接至线圈120的两个末端之一,第二上弹性件150b导电连接至第二上弹性件150b,从而能够使外部电流和/或电压施加于其上。
上弹性件150和下弹性件160可以通过利用热熔合和/或粘合剂进行的键合过程装配到线筒110和外壳140上。在某些情况下,装配操作包括热熔合和之后通过粘合剂进行的键合,以这样的顺序进行。
在它的一个变型中,下弹性件160可以配置为双分隔结构,而上弹性件150可以配置为一体结构。
下弹性件160的内骨架161和外骨架16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导电连接至线筒110的线圈120和印刷电路板250中的至少一者。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件251,第一端件251可以导电连接至所述弹性件。
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耦合至底座210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具有通孔,支撑件安装凹槽214通过该通孔露出。
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设置有一个表面,弯曲的第一端件251安装在该表面上。根据本实施例,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设置有一弯曲表面,单个第一端件251安装在该表面上。在安装有第一端件251的表面上可以布置多个终端,以便提供电力,电力从外部提供给线圈120。所述终端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部件而增加或减少。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弯曲表面和附加的端件。
底座210布置在线筒下面。如图2所示,底座210可以配置成近似矩形形状,并且可以在其一个平坦表面上设置由其支持的支撑件220。底座210可以设置有台阶部211,当将盖子部件300粘附至其上时,在其上施加粘合剂。台阶部211的底面可以与盖子部件300的一端接触。
底座210可以具有支撑凹槽,该支撑凹槽形成在面对印刷电路板250的第一端件251的表面处,并具有与第一端件251对应的尺寸。该支撑凹槽可以从底座210的外表面缩进预定深度,使得第一端件251的从底座210突出的部分可以消除或控制为预期量。
台阶部211可以引导安装在底座210上的盖子部件300。盖子部件300可以安装在底座210上,使得盖子部件300的一端与底座210以表面接触方式结合。台阶部211和盖子部件300的所述端可以彼此粘附,或通过例如粘合剂进行封闭。
底座210可以在其上表面的角落处设置有支撑件安装凹槽214,支撑件220插入其中。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设有粘合剂,以便牢固地固定支撑件220。
支撑件220的末端可以插入或布置在支撑件安装凹槽214中,然后可以通过粘合剂等方式固定在该凹槽中。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形成在安装支撑件220的平坦表面处的支撑件安装凹槽。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具有近似矩形形状。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底座210中:在每个平坦表面上设置两个支撑件安装凹槽214。支撑件安装凹槽214的数量可以根据支撑件220的形状增加或减少,在每个平坦表面上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支撑件安装凹槽214。
盖子部件300可以配置为能够容纳可移动单元100、印刷电路板250和底座210的近似盒子形状。如图1等所示,盖子部件300可以具有形成在与底座210的台阶部211对应的位置处的脱离部或凹槽,如此可以通过该脱离部或凹槽注入粘合剂等。
就此而言,粘合剂设为具有较低粘度,使得通过所述脱离部或凹槽注入的粘合剂能够渗入台阶部211与盖子部件300的末端之间的接触区域。施加到所述脱离部或凹槽的粘合剂通过该脱离部或凹槽填入盖子部件300与底座210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使盖子部件300密闭地耦合到底座210。
同时,相机模块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在底座210下面布置图像传感器和印刷电路板250,并在线筒110上装配透镜镜筒。或者,可以在底座210下面设置附加的图像传感器支架。另外,底座210可以向下延伸,安装有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板可以直接耦合至底座210的底面。该相机模块可以用于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
图7为透视图,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上安装的支撑件220。图8为正视图,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图9为正视图,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
支撑件220可以在其下部耦合至底座210,并可以包括向上延伸并至少一部分弯曲的伸出部226。伸出部226的弯曲部226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耦合至上弹性件150。
如图7所示,支撑件220可以分开布置在外壳140的第二表面142上,以便支撑外壳140处于与底座210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中。支撑件220的一端可以插入或布置在支撑件安装凹槽214中,然后可以使用粘合材料(比如环氧树脂)耦合至该凹槽。支撑件220的另一端包括伸出部226,用于将支撑件220耦合至上弹性件150。
支撑件220这样安置:伸出部226的弯曲部226a的下表面面对上弹性件150的上表面。上弹性件150和弯曲部226a可以通过导电耦合材料彼此耦合。导电耦合材料可以包括焊料(solder)、导电粘合剂、熔接(welding)等。
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设置在外壳140的第二表面142上,因此,全部的四个支撑件220可以对称地设置。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设置总共8个支撑件220,每个平坦表面上两个。支撑件220可以导电连接至上弹性件150,或者说上弹性件150的平坦表面。
由于支撑件220相对于上弹性件150单独构建,因此,支撑件220和上弹性件150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焊料、熔接等相互导电连接。因此,上弹性件150可以通过与其导电连接的支撑件220向线圈120施加电流。
具体地说,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可以包括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第一弹性变形部222、第二弹性变形部223和连接部225。
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可以包括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和弹性变形部。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变形部可以用作连接部。
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的第一耦合部221可以通过在其上设置的伸出部226耦合至上弹性件150。伸出部226从第一耦合部221伸出,并且伸出部226的一部分弯曲以用作弯曲部226a。弯曲部226a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焊料、熔接等耦合至上弹性件150。在下面的描述中,主要描述通过焊接实现耦合的实例。
在通过焊接耦合的情况中,施加焊料覆盖弯曲部226a之后,可以使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过程,也可以使用焊丝取代焊膏进行焊接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伸出部226可以与支撑件220一体形成,或者,弯曲部226a可以单独制备,然后耦合至支撑件220的上部。
当伸出部226相对于支撑件220单独制备时,进一步增加将伸出部226耦合至支撑件220的步骤。然而,由于弯曲部226a是在所述耦合过程之前形成在伸出部226的,所以可以防止由弯曲部226a的形成而引起的在整个支撑件220中的缺陷。
尽管伸出部226可以由单个伸出部构成,如图8所示,但它也可以由多个伸出部226构成,如图9所示。当设置多个伸出部226时,各个伸出部226可以弯曲,并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预定距离相互隔开。这里,伸出部226的数量可以考虑伸出部226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容易性、伸出部226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强度等来确定。
伸出部226和弯曲部226a可以具有相同宽度(W),该宽度考虑弯曲部226a在伸出部226上形成的容易性、弯曲部226a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强度、使用导电粘合剂或焊料等进行耦合工作的容易性等来确定。考虑到这些,伸出部226和弯曲部226a的宽度(W)(两者为相同的宽度)可以设为80μm到1000μm。
与弯曲部226a的宽度(W)类似,弯曲点(P)与弯曲部226a的末端之间的长度(L)也可以考虑弯曲部226a在伸出部226上形成的容易性、弯曲部226a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强度、使用导电粘合剂或焊料等进行耦合工作的容易性等来确定。考虑到这些,弯曲部226a的长度(L)可以设为100μm到1000μm。
第二耦合部224可以是耦合至底座210的部分,并且可以设置在支撑件220的一端。尽管第二耦合部224可以配置为比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更宽的板,但第二耦合部224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的宽度而没有限制。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耦合部224可以分为两个元件,并且可以插入或设置在支撑件安装凹槽214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耦合部224可以通过粘合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固定耦合至支撑件安装凹槽214,或可以耦合至没有支撑件安装凹槽的底座。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配置为与第二耦合部224对应,并且可以匹配第二耦合部224。第二耦合部224可以包括单个第二耦合部或者两个或多个第二耦合部。支撑件安装凹槽214可以根据第二耦合部224的数量形成在底座210中。
弹性变形部222和223可以弯曲至少一次以提供确定的图案。根据本实施例,弹性变形部可以包括第一和/或第二弹性变形部222、223。第一弹性变形部222从第一耦合部221延伸,并可以连接至连接部225。第二弹性变形部223可以从第二耦合部224延伸,并可以连接至连接部225。
弹性变形部222和223可以设置为连接部225位于其中间,并可以配置为对称形状。当第一弹性变形部222以Z字形方式配置为两个或多个弯曲部时,第二弹性变形部223也可以相应地配置。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弹性变形部222可以单独设置,或第二弹性变形部223可以配置为具有某种其他结构。
上述配置仅仅是一个实例,本实施例可以配置为具有各种图案,比如Z字形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只设置一个弹性变形部,而没有分成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而且该弹性变形部可以配置为具有悬线形状,而不是上述图案。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的直部可以近似平行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
当外壳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定义了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移动时,弹性变形部222和223会在外壳140的移动方向上或在支撑件220的纵向上弹性而微小地变形。
于是,由于外壳140可以沿第二和第三方向(这定义了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在第一方向上几乎没有位移)移动,因此可以提高手抖校正的准确度。这利用了能够在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的特性。术语“纵向”是指与第一和第二耦合部221和224之间的连接方向。
尽管如上所述连接部225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之间,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连接部225也可以连接至一个弹性变形部。
连接部225可以配置成板状以用作阻尼器,并且可以具有多个形成在其中的孔或凹槽。因此,借助这些孔或凹槽,可以使用UV阻尼器在连接部225和外壳140处构建阻尼单元。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支撑件220具有一对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但第一和第二耦合部221和224可以一体构建,并且所述一对第一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2和223可以同时耦合至外壳140和底座210。
支撑件220在其两端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耦合部,在支撑件220的两端之间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弹性变形部。
图10是局部透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耦合至上弹性件150的方式。图11为侧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耦合至上弹性件150的方式。图12为放大透视图,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耦合至上弹性件150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226a通过焊料键合至上弹性件150。通过焊料形成的焊接部400可以包围弯曲部226a的至少一部分。焊接部400可以键合至上弹性件150,同时从上弹性件150向上凸起。
然而,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而不是通过焊料使支撑件220的弯曲部226a键合至上弹性件150。也就是说,只要能让电流流过,可以通过任何手段使弯曲部226a键合至上弹性件150。
弯曲部226a可以相对于上弹性件150的上部表面以-30°到30°的角度安置。该角度可以考虑弯曲部226a在伸出部226形成的容易性、弯曲部226a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强度、使用导电粘合剂或焊料进行耦合工作的容易性等来确定。
弯曲部226a可以形成为具有在0μm到300μm范围内的弯曲半径。与选择所述角度类似,该弯曲半径也可以考虑弯曲部226a在伸出部226形成的容易性、弯曲部226a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强度、使用导电粘合剂或焊料进行耦合工作的容易性等来确定。
当弯曲部226a通过焊料键合至上弹性件150时,正如本实施例中那样,焊接部400呈近似半球形状,从上弹性件150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并在呈半球形状的状态下固化,因为液态焊料具有表面张力。因此,焊接部400构成半球状的焊锡球,并且伸出部226被焊接部400包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借助焊料的形状便于进行将弯曲部226a键合至上弹性件150的耦合工作。另外,由于焊接部400的底面较大,因此,焊接部400可以牢固地耦合至上弹性件150,从而支撑件220与上弹性件150之间的耦合变得牢固。
因此,当使用具有本实施例所述结构的支撑件220进行焊接过程时,可以获得的优势是:便于进行焊接工作,并且显著改善了上弹性件150与支撑件220之间的耦合强度。
图13为剖视图,示出了支撑件220通过焊料键合至上弹性件150的实施例所述的耦合结构。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支撑件220的外表面与盖子部件30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变得等于支撑件220能够沿第二和/或第三方向朝着盖子部件300位移的距离(D1)。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支撑件220能够沿第二和/或第三方向朝着盖子部件300位移的距离(D1)可以大大地增加,从而支撑件220的移动空间得以拓宽,因此,通过支撑件220进行手抖校正能够更有效地实现。
图14A为正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图14B为正视图,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图14C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220,其安装在外壳140上。图14D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140,其安装在外壳140上。
支撑件220设置在外壳140的侧面上。支撑件220的上部耦合至外壳140,其下部耦合至底座210。支撑件220支撑线筒110和外壳140,使得线筒110和外壳140能够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第三方向上移动。支撑件220可以导电连接至线圈120,并可以在其至少一部分处设置有键合部226-1,用于控制阻尼系数。
支撑件220的一端可以插入或设置在支撑件安装凹槽214中,然后通过粘合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固定在该凹槽中,支撑件220的另一端可以耦合至外壳140的侧壁的上端。
具体地说,所述一个实施例中的支撑件220可以包括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第一弹性变形部222、第二弹性变形部223、连接部225和控制板227。所述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220可以包括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和连接部225。该连接部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控制板,或可以用作弹性变形部。
所述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耦合部221可以是耦合至外壳140的第二表面142的部分,并且可以牢固地匹配或设置在与第二表面142处形成的耦合突出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凹槽中。
连接部225可以包括一对连接部,该对连接部对称设置,将第一弹性变形部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223彼此连接。
控制板227分别耦合至所述一对连接部225。支撑件220的键合部226-1至少部分地耦合至控制板227。控制板227配置为根据支撑件220的变形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发生转动。控制板227可以配置为相互面对,并可以通过键合部226-1相互固定或耦合。
控制板227可以用于控制支撑件的阻尼系数。具体地说,控制板227可以通过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转动使支撑件220形状变形来控制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会随着支撑件220的形状变形而变化。更具体地说,在控制板227发生转动并定位使得支撑件220的形状变形到预定程度、从而支撑件220具有期望的阻尼系数之后,将键合部226-1置于支撑件220上并硬化,以保持支撑件220和控制板227的变形状态。
这里,由于阻尼系数按正比于控制板227相对于弹性变形部222和223的位移来确定,因此,能够在设计步骤中通过控制控制板227的位置、旋转角度等来选择使控制特性得以优化的最佳阻尼系数。
当未设置控制板227或者即使设置了控制板227,但键合部226-1布置在除控制板227之外的区域(例如,在弹性变形部222和223和/或连接部225)时,不可能改善阻尼系数以满足或超过期望值,因为弹性变形部222和223与连接部225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得比预定范围要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获得期望的阻尼系数,这会导致支撑件220控制特性的恶化。
键合部226-1可以由热固化材料、紫外线固化材料等制成,以便于其布置操作,并且可以是阻尼件。该阻尼件可以由凝胶型材料制成,诸如紫外线阻尼器或阻尼硅树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227可以配置成板状,并可以设置有多个通孔227a或凹槽。尽管为了说明清楚在附图中示出了通孔227a,但是控制板227可以设置有凹槽来取代通孔227a,或者可以一起设置有通孔227a和凹槽。
当液态的键合部226-1引入通孔227a或凹槽中并就地硬化时,可以提高键合部226-1与支撑件220的耦合强度。具体地说,当键合部226-1由热固化材料或紫外线固化材料制成时,红外线或紫外线能够容易地通过通孔227a进入键合部226-1,从而提高键合部226-1的硬化速率。
布置在支撑件220上的键合部226-1的存在能够控制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通过控制该阻尼系数可以控制支撑件220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频率等。
应适当地选择阻尼系数,以便有效控制支撑件22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并避免由支撑件220的驱动或振动引起的共振现象。
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的适当选择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在支撑件220的多个位置布置多个数量的键合部226-1。
下文中,将参考各个附图描述关于键合部226-1的布置和数量的各种实施例。
图15A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置在支撑件220上的键合部226-1的一个实施例。图15B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置在支撑件220上的键合部226-1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15A所示,根据所述一个实施例,布置单个键合部226-1,并且键合部226-1可以使控制板227与第一耦合部221彼此固定或耦合起来。
如图15B所示,根据所述另一实施例,布置一对键合部226-1,并且所述一对键合部226-1可以使控制板227、第一耦合部221和第一弹性变形部222彼此固定或耦合起来。
如上所述,在键合部226-1由热固化材料或紫外线固化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形成在控制板227上的通孔227a有助于提高键合部226-1与支撑件220的耦合强度,而且有助于提高键合部226-1的硬化速率。
这里所公开的键合部226-1的位置和数量仅仅是一个例子,键合部226-1可以在多个位置以及以多个数量来设置。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键合部226-1也可以只使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例如,键合部226-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控制板227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使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
图16A和图16B为正视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置在支撑件220上的键合部226-1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7为示意平面图,示出了所述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置在支撑件220上的键合部226-1的又一实施例。
如图16A所示,各个控制板227可以设置在由x和z轴确定的平面上,并处于绕y轴转动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这种配置状态中,可以设置单个键合部226-1,以使各个控制板227与第一耦合部221彼此固定或耦合。
如图16B所示,各个控制板227可以设置在由x和z轴确定的平面上,并处于绕y轴转动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这种配置状态中,可以设置两个键合部226-1,以使各个控制227板、第一耦合部221和第一弹性变形部222彼此固定或耦合。
由于支撑件220的配置使得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第一弹性变形部222、第二弹性变形部223、连接部225和控制板227对称地布置,因此各部件需要平衡地放置。为此,所述一对控制板227可以按彼此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得各个部件对称地布置。
这里所公开的键合部226-1的位置和数量仅仅是一个例子,键合部226-1可以在多个位置以及以多个数量来设置。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键合部226-1也可以只使键合部226-1的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正如上面所述的。例如,键合部226-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控制板227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使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
如图17所示,根据又一实施例,各个控制板227可以设置在由x和y轴确定的平面上,并处于绕z轴转动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这种配置状态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键合部226-1,以使各个控制板227与第一耦合部221彼此固定或耦合,或者使各个控制227板、第一耦合部221和第一弹性变形部222彼此固定或耦合。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键合部226-1也可以只使键合部226-1的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正如上面所述的。例如,键合部226-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控制板227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使控制板227彼此固定或耦合。
如上所述,由于支撑件220的配置使得第一耦合部221、第二耦合部224、第一弹性变形部222、第二弹性变形部223、连接部225和控制板227对称地布置,因此,各部件需要平衡地放置。为此,所述一对控制板227可以按彼此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得各个部件对称地布置。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键合部226-1可以在控制板227绕y和z轴立体地转动之后以上述方式来形成。
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可以根据键合部226-1的位置和数量、控制板227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等来确定。因此,为了获得期望的阻尼系数,也就是,能够使支撑件220的共振得以避免并使支撑件220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的期望移动速度或支撑件220的期望频率得以实现的阻尼系数,在多个位置处布置多个数量的键合部226-1,并测定支撑件220的阻尼系数。于是,能够使用具有期望阻尼系数的支撑件220。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键合部226-1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控制板227的旋转角度的方向可以改变阻尼系数。通过控制阻尼系数,能够避免支撑件220的共振,并确保支撑件220优异的控制特性。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支撑件220的构建使得其各个部件通过键合部226-1相互耦合,因此,即使支撑件220经历跌落或遭受外部冲击,它也不会发生急剧的整体或局部变形,从而确保了支撑件220控制的机械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产品,例如,相机模块。例如,相机模块可以用于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
所述实施例所述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耦合至线筒110的透镜镜筒、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印刷电路板250和光学系统。
透镜镜筒如上所述,而印刷电路板250是安装有图像传感器的部件,可以构成相机模块的底面。
光学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用于将图像传送至图像传感器。光学系统可以设置有能够实现自动聚焦和手抖校正功能的执行模块。用于实现自动聚焦功能的执行模块可以用不同方式构建,在执行模块中主要使用音圈单元电机。所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用作实现自动聚焦和手抖校正功能的执行模块。
相机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红外线滤波器(未示出)。红外线滤波器用于阻挡红外区域的光入射在图像传感器上。在图1所示的底座210中,红外线滤波器可以安装在与图像传感器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可以耦合至支架件(未示出)。底座210可以支撑所述支架件的下部。
底座21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电路板250导电连接的附加的端件,该端件可以使用表面电极一体形成。底座210可以用作传感器支架,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以沿着底座210的侧面向下形成伸出部,它不是主要部件。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在底座210下面可以布置附加的传感器支架,以用作所述伸出部。
尽管参考许多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方式,但应当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构思出落入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变型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说,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主题组合排列的部件和/或排列上,可以有各种变化和变型。除了在部件和/或排列上的变化和变型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替代使用也是明显的。

Claims (10)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外壳,该外壳支撑驱动磁体;
线筒,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处于所述驱动磁体中的线圈,并在所述外壳中沿第一方向移动;
底座,布置在所述线筒下方,与所述线筒隔开预定距离;
上弹性件,布置在所述线筒上方,并包括耦合至所述线筒的内骨架和耦合至所述外壳的外骨架;以及
支撑件,其下部耦合至所述底座,该支撑件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向上突出,并在其至少一部分处弯曲,所述伸出部的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耦合至所述上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的配置使得所述伸出部的所述弯曲部的下表面面对所述上弹性件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弹性件用导电键合材料耦合至所述弯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键合材料由焊料或导电粘合剂制成,
其中,所述焊料形成焊接部,该焊接部牢固地包围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从所述上弹性件向上凸起,所述焊接部布置在所述上弹性件上并与其耦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围绕所述线筒的多个支撑件,所述伸出部包括多个伸出部,该多个伸出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预定距离相互隔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伸出部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件上,或单独形成以具有所述弯曲部,并且耦合至所述支撑件的上部。
6.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外壳,该外壳支撑驱动磁体;
线筒,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处于所述驱动磁体中的线圈,并在所述外壳中沿第一方向移动;
底座,布置在所述线筒下方,与所述线筒隔开预定距离;以及
支撑件,该支撑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该支撑件的上部耦合至所述外壳,其下部耦合至所述底座,该支撑件支撑所述线筒和所述外壳,使得所述线筒和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第三方向上可移动,其中在该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处设置键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耦合部,耦合至所述外壳;
第二耦合部,耦合至所述底座;
一对第一弹性变形部,从所述第一耦合部延伸并相对于彼此对称布置;
一对第二弹性变形部,从所述第二耦合部延伸并相对于彼此对称布置;
一对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一弹性变形部与所述一对第二弹性变形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连接部包括一对控制板,所述一对控制板耦合至所述支撑件的所述键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并根据所述支撑件的变形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有转动,
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板彼此面对地布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键合部由热固化材料或紫外线固化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进一步包括一对连接部,该对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一弹性变形部与所述一对第二弹性变形部之间,并相对于彼此对称地布置。
CN201510419773.8A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Active CN105319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5715.1A CN113204091A (zh)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9878A KR102256626B1 (ko) 2014-07-16 2014-07-16 렌즈 구동장치
KR1020140089877A KR102256625B1 (ko) 2014-07-16 2014-07-16 렌즈 구동장치
KR10-2014-0089877 2014-07-16
KR10-2014-0089878 2014-07-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715.1A Division CN113204091A (zh)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799A true CN105319799A (zh) 2016-02-10
CN105319799B CN105319799B (zh) 2020-11-10

Family

ID=5367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715.1A Pending CN113204091A (zh)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CN201510419773.8A Active CN105319799B (zh)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5715.1A Pending CN113204091A (zh) 2014-07-16 2015-07-16 透镜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64775B2 (zh)
EP (1) EP2975443B1 (zh)
CN (2) CN1132040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041A (zh) * 2017-01-26 2019-09-13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Af模块、相机模块和电子装置
CN114415313A (zh) * 2016-05-10 2022-04-2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设备、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199B (zh) 2013-05-29 2019-04-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791713B2 (en) 2014-07-24 2017-10-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EP3040753B1 (en) 2014-12-30 2024-02-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6814432B (zh) * 2015-12-01 2019-1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
US11106000B2 (en) * 2017-05-17 2021-08-31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USD902982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2980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CN109108113A (zh) * 2018-06-28 2019-01-01 江阴市龙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矫直机的安装结构
WO2020100601A1 (ja) * 2018-11-14 2020-05-22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4130836A3 (en) * 2018-12-27 2023-05-24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5344A1 (en) * 2006-08-31 2008-03-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00002301A1 (en) * 2008-07-03 201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stabilizer
US20120229926A1 (en) * 2009-11-18 2012-09-13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CN103091938A (zh) * 2011-10-28 2013-05-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相机模块
US20130120648A1 (en) * 2011-11-15 2013-05-16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30215511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Tdk Taiwan Corp.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having the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CN103649827A (zh) * 2011-08-12 2014-03-19 夏普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7506B2 (en) * 2004-07-02 2007-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ctuator device,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layback device
JP4974850B2 (ja) * 2007-10-31 2012-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1593999B1 (ko) 2009-10-30 2016-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의 흔들림 보정장치
JP5821356B2 (ja) 2011-07-15 2015-11-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329629B2 (ja) * 2011-09-26 2013-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1343197B1 (ko) 2012-09-07 2013-1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20240096631A (ko) 2012-12-20 2024-06-26 애플 인크. 음성 코일 모터 광학 이미지 안정화를 위한 액추에이터 모듈, 카메라 모듈, 다기능 장치, 시스템들 및 방법
CN111308639B (zh) * 2013-12-04 2022-04-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EP3926379A1 (en) * 2014-01-28 2021-12-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EP2916153B1 (en) * 2014-03-05 2021-04-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575020B (zh) * 2014-06-16 2018-11-20 菲尼萨公司 可插拔连接器
US9977219B2 (en) * 2014-07-11 2018-05-22 Lg Innotek Co., Ltd. Unit for actuat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9869881B2 (en) * 2014-09-05 2018-01-16 Apple Inc. Passive damping solution to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for voice control motors
US10451891B2 (en) * 2014-10-17 2019-10-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744125B (zh) * 2014-12-24 2020-06-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5344A1 (en) * 2006-08-31 2008-03-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00002301A1 (en) * 2008-07-03 201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stabilizer
US20120229926A1 (en) * 2009-11-18 2012-09-13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CN103649827A (zh) * 2011-08-12 2014-03-19 夏普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3091938A (zh) * 2011-10-28 2013-05-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相机模块
US20130120648A1 (en) * 2011-11-15 2013-05-16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30215511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Tdk Taiwan Corp.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having the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5313A (zh) * 2016-05-10 2022-04-2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设备、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CN110235041A (zh) * 2017-01-26 2019-09-13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Af模块、相机模块和电子装置
CN110235041B (zh) * 2017-01-26 2022-04-15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相机模块和电子装置
US11543621B2 (en) 2017-01-26 2023-01-03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AF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4091A (zh) 2021-08-03
EP2975443A1 (en) 2016-01-20
US20160018667A1 (en) 2016-01-21
CN105319799B (zh) 2020-11-10
US9964775B2 (en) 2018-05-08
EP2975443B1 (en)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799A (zh) 透镜移动装置
US1127525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JP734209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1256063B2 (en)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JP2022051799A (ja) 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197813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372785A (zh) 透镜移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CN105527691B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09073957A (zh) 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5301733A (zh) 透镜移动装置
KR20150024653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314038B2 (en) Optical module
KR101730268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11885976B2 (en) Optical module
KR102389885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69728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KR20160106377A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256625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KR102373580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59450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