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6164A -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6164A
CN105306164A CN201410281171.6A CN201410281171A CN105306164A CN 105306164 A CN105306164 A CN 105306164A CN 201410281171 A CN201410281171 A CN 201410281171A CN 105306164 A CN105306164 A CN 105306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ti
down channel
frame
cou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1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6164B (zh
Inventor
夏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11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0975 priority patent/WO20151925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6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6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触发点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

Description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专用信道(DCH,DedicatdChannel)业务过程中,网络侧通过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dPhysicalChannel)承载下行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用户终端(简称为终端)侧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承载上行控制信息,通过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PhysicalDataCHannel)承载上行业务数据。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技术中引入新的下行信道,包括:增强绝对授权信道(E-AGCH,EnhancedAbsoluteGrantCHannel)、增强相对授权信道(E-RGCH,EnhancedRelativeGrantCHannel)、以及增强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E-HICH,EnhancedDCH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其中,网络侧通过E-AGCH和E-RGCH动态通知终端侧的增强专用信道(E-DCH)信道所占用的物理资源信息,终端侧根据E-AGCH和E-RGCH承载的控制信息进行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Enhanced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的发送、以及用于承载上行业务数据的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EnhancedDedicatedPhysicalDataCHannel)的发送,并接收增强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E-HICH,EnhancedDCH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的接收,E-HICH用于承载网侧是否成功接收上行E-DPDCH信道的ACK/NACK反馈信息。
HSUPA相关技术中,E-DPCCH和E-DPDCH的发送时刻的计算取决E-DCH的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即在每个TTI内计算发送E-DPCCH和E-DPDCH的发送时间点,计算频次和复杂度高,消耗过多的计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计算上行信道发送时序频次高和复杂度高、消耗过多计算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触发点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
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
当TTI为2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在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专用物理信道(DPCH)相对于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优选地,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在所述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TTI计数器模块,用于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
下行信道帧尾判决模块,用于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触发器模块,用于在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用于在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优选地,所述触发器模块包括:
第一触发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以及所述TTI计数器模块;
第二触发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当TTI为2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优选地,所述触发器模块还包括:
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一触发器子模块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所述查询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二触发器子模块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优选地,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以上所述的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触发点触发查询下行信道是否接收完成,并根据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确定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这样在,在连接帧的TTI计数达到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时,可以发送上行信道;相较于相关技术在每个TTI计算发送上行信道的时刻,能够明显降低计算频次和计算复杂度,节省计算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的触发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发送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HUSUPA业务场景,在接收到HSUPA下行信道(E-AGCH、E-RGCH和E-HICH中的一个以上)后,根据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连接帧的TTI计数,确定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上行信道(E-DPDCH和E-DPCCH)的发送时刻,并在所计算出的发送时刻发送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记载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触发点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
步骤102,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步骤103,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发点为E-DCH帧头(也即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当TTI为2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在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PhysicalCHannel)相对于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CommonControlPhysicalChannel)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的一个示例如公式(1)所示。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之前,还可以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这里,由于连接帧与上行信道(即待发送的上行信道)的TTI是对齐的,因此,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上行信道(即待发送的上行信道)帧头的距离,等同于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上述映射关系的一个示例如表1和表2所示。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在所述第二触发点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如图2a所示,包括:
TTI计数器模块21,用于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
下行信道帧尾判决模块22,用于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触发器模块23,用于在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TTI计数器模块21,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24;
查询模块24,用于在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21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b所示,所述触发器模块23包括:
第一触发器子模块231,用于在所述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24以及所述TTI计数器模块21;
第二触发器子模块232,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24;其中,
所述第一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当TTI为2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2c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所述查询模块24,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一触发器子模块231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21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二触发器子模块232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21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25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实际应用中,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中的模块可以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一种终端,包括图2a或图2c所示的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
下面结合上行信道发送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一种上行信道发送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HSUPA业务被激活时,使能TTI计数器模块。
步骤302,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计算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作为一个示例,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
NoDlChanInit={[(τDownlink,n–τDPCH×2560+38400)modL E-DCHTTI]+d×2560+LDlFrame–1024]}/LE-DCHTTI(1)
其中,NoDlChanInit表示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LE-DCHTTI表示E-DCHTTI长度,d表示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包括E-DPDCH和E-DPCCH)帧头的距离,LDlFrame表示下行信道帧长度,τDPCH是DPCH相对于P-CCPCH帧偏移与2560的比值,单位为码片(码片),也τDPCH代表τDPCH×2560个码片;由于上行信道与连接帧的TTI是对应的,因此,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帧头的距离,等于下行信道帧尾超前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由于E-DPDCH和E-DPCCH是同步发送的,因此,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E-DPDCH帧头的距离,与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E-DPCCH帧头的距离一致。
τDownlink,n的取值与下行信道的类型有关,在HSUPA业务场景中下行信道包括:E-HICH、E-RGCH和E-AGCH;相应地,τDownlink,n采用公式(2)至(4)表示,
τDownlink,n=τE-HICH,n,下行信道为E-HICH(2)
τDownlink,n=τE-RGCH,n,下行信道为E-RGCH(3)
τDownlink,n=τE-AGCH,n,下行信道为E-AGCH(4)
下面对τDownlink,n对应不同下行信道的取值进行说明:
1)下行信道为E-HICH时,确定τE-HICH,n
当E-DCHTTI采用10ms时,E-HICH帧长度为8ms,E-HI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E-HICH是τE-HICH,n,τE-HICH,n的单位采用码片,其中,
τDPCH,n表示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τDPCH,n=Tn×256(码片),Tn∈{0,1,…,149}。
当E-DCHTTI是2ms时,E-HICH帧长度为=2ms,E-HI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是τE-HICH,n,其中,
τDPCH,n表示DPCH相对于P-CCPCH帧偏移,τDPCH,n=Tn×256(码片),Tn∈{0,1,…,149}。
2)下行信道为E-RGCH时,确定τE-RGCH,n
a)当给终端发送E-RGCH的小区属于E-DCH服务链路集时,
当E-DCHTTI采用10ms时,E-RGCH帧长度为8ms,E-RG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是τE-RGCH,n,其中,
τDPCH,n表示DPCH相对于P-CCPCH帧偏移,τDPCH,n=Tn×256(码片),Tn∈{0,1,…,149}。
当E-DCHTTI采用2ms,即LE-DCHTTI为2ms时,E-RGCH帧长度是2ms,E-RG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是τE-RGCH,n,其中,
τDPCH,n表示DPCH相对于P-CCPCH帧偏移,τDPCH,n=Tn×256(码片),Tn∈{0,1,…,149}。
b)当给终端发送E-RGCH的小区不属于E-DCH服务链路集时,E-RGCH帧长度是10ms,E-RG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是5120(码片)。
3)下行信道为E-AGCH时,确定τE-AGCH,n
E-AGCH帧长度与E-DCHTTI长度一致,E-AG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τE-AGCH,n是5120(码片)。
下面对确定下行信道帧尾到(也即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包括E-DPCCH和E-DPDCH)帧头的距离d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连接帧(ConnectionFrame)TTI与上行信道的TTI时对应的,因此,下行信道帧尾到(也即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包括E-DPCCH和E-DPDCH)帧头的距离时间,等同于下行信道帧尾到(也即超前)连接帧的帧头的距离。
作为一个示例,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可以通过表1和表2确定:
表1
表2
表1所示为10msE-DCHTTI场景中不同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表2所示为2msE-DCHTTI场景中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表1和表2中的dE-RGCH、dE-HICH、dE-AGCH对应表示E-RGCH、E-HICH、E-AGCH的帧尾到E-DPDCH帧头的距离与2560的比值(单位为码片),表1和表2中示出了不同τDPCH取值范围内dE-RGCH、dE-HICH、dE-AGCH,这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τDPCH的取值以及TTI的长度(2ms或10ms),结合表1和表2快速确定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E-DPDCH和E-DPDCH总是同步发送,因此,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CCH帧头的距离,与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一致。
在10msE-DCHTTI场景中,E-DCHTTI长度也即LE-DCHTTI为38400(码片),在2msE-DCHTTI场景中,E-DCHTTI长度也即LE-DCHTTI为7680(码片)。
下面以10msE-DCHTTI场景为例,,对确定NoDlChanInit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a)10msE-DCHTTI场景中,以τDPCH,n为5120(码片)为例,根据公式(2),公式(1)中的τDownlink,n取值为τE-HICH,n,HSUPA下行信道E-HICH相对于P-CCPCH帧偏移τE-HICH,n可以根据公式(6)确定,即:
(码片)
b)τDPCH=τDPCH,n/2560=2(ms);
c)E-DCHTTI=10ms时,根据相关技术的协议规定,E-DCHTTI长度也即LE-DCHTTI为38400码片;
d)下行信道E-HICH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可以根据表1确定,参见表1,当LE-DCHTTI=10ms,τDPCH=2时,根据表1中第2行第4列,可以确定E-HICH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即dE-HICH=8.4+(τDPCH–1)=8.4+(2–1)=9.4(单位为码片),也即dE-HICH代表dE-HICH×2560个码片;
e)参见公式(6)的说明,当E-DCHTTI为10ms时,下行E-HICH帧长度即8ms,也即LDlFrame为30720(码片)。
将上述τE-HICH,n、τDPCH、LE-DCHTTI、LDlFrame、dE-HICH代入公式(1),得到NoDlChanInit=﹛[(-10240-2×2560+38400)mod38400]+9.4×2560+30720–1024﹜/38400=2(码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步骤303和步骤304为并行执行的步骤。
步骤303,下行信道帧尾判决器进行判决输出。
判断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帧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如果小于,则输出1;否则输出0。
判断下行信道帧尾超前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帧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E-DPDCH帧头的距离–1024)对E-DCHTTI长度进行取模预算,所得值如果小于一个时隙也即2560码片,则下行信道帧尾判决器输出1,否则,下行信道帧尾判决器输出0;其中,下行信道帧尾到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帧头的距离d在步骤302中已经进行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304,触发器子模块1和触发器子模块2进行初始化设置。
触发器子模块1将E-DCH帧头时间点(即连接帧第1024码片)作为触发器子模块1的触发条件;
当E-DCHTTI为10ms时,触发器子模块2将E-DCH帧内的特定时间点即连接帧第27904码片做为触发器子模块2的触发条件;当E-DCHTTI为2ms时,触发器子模块2将E-DCH帧内的以下时间点作为触发器子模块2的触发条件:连接帧第4864码片、连接帧第12544码片、连接帧第20224码片、连接帧第27904码片和连接帧第35584码片。
需要指出的是,当触发器子模块1和触发器子模块2每一次被触发时,都会触发TTI计数器的计数加1;当EDCHTTI为10ms时,TTI计数器的值达到连接帧周期即256时,TTI计数器将计数进行清0;当EDCHTTI为2ms时,TTI计数器的值达到连接帧周期1280时,TTI计数器将计数进行清0。
步骤305,触发器子模块1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触发检测模块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6,查询模块查询是否已经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信道(E-AGCH、E-RGCH和E-HICH中的一个以上),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查询模块查询TTI计数器当前的值NoCurTti,确定下行信道(即接收模块所接收的下行信道)控制的上行信道(包括E-DPDCH和E-DPCCH)的TTI计数值NoTti,并转入步骤311。
NoTti用于控制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当E-DCHTTI为10ms时,下行信道控制的E-DPDCHTTI计数值NoTti可以根据公式(9)确定:
NoTti=(NoCurTti+NoDlChanInit)mod256(9)
当E-DCHTTI为2ms时,上行信道(包括E-DPDCH和E-DPCCH)控制的下行信道的TTI计数值NoCurTti可以根据公式(10)确定:
NoTti=(NoCurTti+NoDlChanInit)mod1280(10)
其中,NoTti为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NoDlChanInit的确定已经在步骤302中进行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308,触发器子模块2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触发检测模块执行步骤309,否则,返回步骤305。
步骤309,查询模块查询是否接收下行信道完毕,下行信道包括网络侧的E-AGCH、E-RGCH和E-HICH中的一个以上,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10;否则,返回步骤305。
步骤310,查询模块查询TTI计数器的值当前计数NoCurTti,确定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包括E-DPDCH和E-DPCCH)的TTI计数值NoTti
NoTti为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以确定E-DPDCH的TTI计数值NoTti为例,当E-DCHTTI为10ms时,所接收到的下行信道对应的下行信道的TTI计数值NoCurTti可以根据公式(11)确定:
NoTti=(NoCurTti+NoDlChanInit–下行信道帧尾判决器的输出值)mod256(11)
当E-DCHTTI为2ms时,以确定E-DPDCH的TTI计数值NoTti为例,下行信道控制的E-DPDCHTTI计数值NoCurTti根据可以公式(12)确定:
NoTti=(NoCurTti+NoDlChanInit–下行信道帧尾判决器的输出值)mod1280(12)
步骤311,在TTI计数器值达到NoTti前,按照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值进行发送E-DPCCH和E-DPDCH的数据准备,在TTI计数器值NoCurTti增加到NoTti时,发送上行信道(包括E-DPCCH和E-DPDCH)。
步骤307中确定NoTti时所使用的NoCurTti为在触发器子模块1产生触发信号且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信道的时刻TTI计数器模块的计数值,TTI计数器模块的值NoCurTti后续会由于触发器模块1和触发器模块2的触发继续增长,当增长后的计数值NoCurTti与确定的NoTti一致时,发送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触发点触发查询下行信道是否接收完成,并根据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确定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这样在,在连接帧的TTI计数达到发送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时,可以发送上行信道;相较于相关技术在每个TTI计算发送上行信道的时刻,能够明显降低计算频次和计算复杂度,节省计算资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AM、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触发点对连接帧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计数;
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
当TTI为2毫秒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专用物理信道DPCH相对于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对连接帧TTI进行计数得到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在所述第二触发点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TTI计数值、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6.一种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时间间隔TTI计数器模块,用于对连接帧的TTI进行计数;
下行信道帧尾判决模块,用于根据下行信道的帧尾是否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预设距离,生成判决结果;
触发器模块,用于在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第一触发点和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用于在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或根据所述计数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模块包括:
第一触发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以及所述TTI计数器模块;
第二触发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触发点触发所述查询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1024码片;当TTI为2毫秒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4864码片、连接帧的第12544码片、连接帧的第20224码片、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以及连接帧的第35584码片;当TTI为10ms时,所述第二触发点为连接帧的第27904码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模块还包括:
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TTI的长度、下行信道帧长度、以及专用物理信道DPCH相对于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的帧偏移,确定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查询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一触发器子模块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以及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所述查询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第二触发器子模块触发,且查询到所述下行信道接收完成时,根据所述TTI计数器模块在所述上行信道接收完成时的计数值、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以及所述判决结果,确定发送与所述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时的TTI计数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道映射初始值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所述DPCH相对于P-CCPCH的帧偏移的取值范围与不同类型所述上行信道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道的帧尾超前所述连接帧帧头的距离。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信道发送控制装置。
CN201410281171.6A 2014-06-20 2014-06-20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5306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1171.6A CN105306164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4/090975 WO2015192592A1 (zh) 2014-06-20 2014-11-13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1171.6A CN105306164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164A true CN105306164A (zh) 2016-02-03
CN105306164B CN105306164B (zh) 2019-04-30

Family

ID=5493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1171.6A Active CN105306164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6164B (zh)
WO (1) WO201519259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5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app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US20070245216A1 (en) * 2006-02-24 2007-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of broadcasting channel in an asynchron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114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supa上下行帧/子帧控制定时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04891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上行链路发送时间维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5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app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US20070245216A1 (en) * 2006-02-24 2007-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of broadcasting channel in an asynchron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114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supa上下行帧/子帧控制定时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04891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上行链路发送时间维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晶,张艳,杨大成: "《WCDMA增强的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及性能分析》", 《移动通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164B (zh) 2019-04-30
WO2015192592A1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4817B2 (en) Adaptive preamble length for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transmission
US7787430B2 (en) Power control for g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8169973B2 (en) Power efficient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
KR20110118181A (ko) Cell_fach 상태 및 유휴 모드에서의 e-tfc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39117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553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ial burst transmissions to reduce uplink and downlink interference for td-scdma systems
CN101053169A (zh)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JP2004320240A (ja) 伝送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US9456426B2 (en) Determining a gain factor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enhanced uplink
US2017018119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Side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US10237831B2 (en)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5306164A (zh) 上行信道发送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612792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3326804A (zh) 传输时间间隔tti类型的指示和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365158A (zh) 数据块长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1998608B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453239B (zh) 一种多径门限的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6105049B (zh) 传输时延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和设备
JP5310603B2 (ja) 移動機、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WO2022205427A1 (en) Validation of timing adva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793416A1 (en) High spe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WO2009045134A1 (en) A method of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WO2013071665A1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Assignee: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44002003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p-channel sending control method, up-channel sending control device and termina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619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Room j4-02, block J, Zhongxing Industrial Park, No.10, Tangyan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5

Patentee after: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Factory building, Dameisha,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85

Patentee befor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