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5846A -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5846A
CN105305846A CN201510344491.6A CN201510344491A CN105305846A CN 105305846 A CN105305846 A CN 105305846A CN 201510344491 A CN201510344491 A CN 201510344491A CN 105305846 A CN105305846 A CN 105305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output
diod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44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刘伏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444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58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5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58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源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该电路包括:保护单元,用于实现过压/过流保护、后级短路保护和防干扰功能;整流滤波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平滑的高压直流电;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高压直流电生成两路相同的驱动信号;开关转换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具有两个开关管和两个变压器,用于根据两路驱动信号同时驱动两个开关管,实现双路电压转换,并生成检测电流反馈给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本发明通过两个变压器驱动两个开关管,将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从而使电源功率大大增加,有效的节约了元器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高新技术领域中都离不开电源的应用,其中反激结构的电源由于与正激结构相比具有成本低、调试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小功率电源产品中。
现在,一般的反激结构的电源功率最多只能做100多瓦,功率再大其性能就不太好了,包括温升、效率等都是无法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现有反激电源功率低,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保护单元,用于实现过压/过流保护、后级短路保护和防干扰功能,所述保护单元的两输入端连接交流电;
整流滤波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平滑的高压直流电,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两输入端与所述保护单元的两输出端连接;
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高压直流电生成两路相同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开关转换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具有两个开关管和两个变压器,用于根据两路驱动信号同时驱动两个开关管,实现双路电压转换,并生成检测电流反馈给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反馈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环路补偿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两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AC-DC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个变压器驱动两个开关管,将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从而使电源功率能够达到300W以上,并且效率可以高达87%,本发明提供的电路架构简单,功率可以做到很大,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元器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中开关转换单元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个变压器驱动两个开关管,将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从而使电源功率大大增加,有效的节约了元器件成本。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该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可以应用于任何反激式电源中,该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包括:
保护单元11,用于实现过压/过流保护、后级短路保护和防干扰功能,保护单元11的两输入端连接交流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保护单元11可以由保险、防雷、防浪涌电流及EMI(电磁兼容性)元件组成,起到后级短路保护,抑制外界干扰源及阻碍电源自身产生的干扰源流向交流电网等作用。
整流滤波单元12,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平滑的高压直流电,整流滤波单元12的两输入端与保护单元11的两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整流滤波单元12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通过滤波电容得到平滑的直流电。
驱动控制单元13,用于根据高压直流电生成两路相同的驱动信号,驱动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驱动控制单元13将生成的驱动信号进行增强,使之能够驱动后面的开关管。
开关转换单元14,该开关转换单元14具有两个开关管和两个变压器,用于根据两路驱动信号同时驱动两个开关管,实现双路电压转换,并生成检测电流反馈给驱动控制单元13,开关转换单元14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开关转换单元14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转换单元14的第一、第二控制端与驱动控制单元13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开关转换单元14的反馈输出端与驱动控制单元13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开关转换单元14的隔离输出端与驱动控制单元13的环路补偿端连接,开关转换单元14的两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变压器来增加电源功率,采用两个相同的驱动信号驱动两个开关管,并且每一开关管对应一个变压器,可以将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从而使电源功率能够达到300W以上,并且效率可以高达87%。
同时,将两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MOS管的源极)均与检测电阻连接,将从检测电阻获取的检测电流反馈给驱动控制单元13,驱动控制单元13通过检测电流去控制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由于两个驱动信号是相同的,是由同一个驱动电路生成的,因此两个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必然相同,此时再去驱动两个开关管(MOS管),就不会出现一个变压器功率很大,另一个变压器功率很小的现象。并且,通过选用内阻比较小的MOS管及选用散热效果好的散热片来解决温升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该保护单元11包括:
保险丝F1、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第一激励线圈LF1、第二激励线圈LF2、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Y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
保险丝F1的一端为保护单元的一输入端,保险丝F1的另一端同时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和第一激励线圈LF1的初级同名端连接,热敏电阻RT1的一端为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入端,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同时与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和第一激励线圈LF1的次级同名端连接,第一激励线圈LF1的初级异名端同时与电容CX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与第一激励线圈LF1的次级异名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还同时与电阻R3的一端和第二激励线圈LF2的初级异名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X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还与第二激励线圈LF2的次级异名端连接,第二激励线圈LF2的初级同名端为保护单元的一输出端通过电容CY1接地,第二激励线圈LF2的次级同名端为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出端通过电容CY2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单元11的输入端还可以连接接口CON1以便于插接应用,在保护单元11中,若输入的交流电电流过大可以通过熔断保险丝F1的方式实现保护,热敏电阻RT1在电路温度过高时通过增大阻值切断电流,压敏电阻RV1可以对电路起到瞬间过压保护的作用,避免雷电信号和浪涌电流对电路造成的损害。
整流滤波单元12包括:
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整流桥BR1;
整流桥BR1的两输入端(3、2)为整流滤波单元的两输入端,整流桥BR1的一输出端1为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同时与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的另一端与整流桥BR1的另一输出端4同时接地。
驱动控制单元13包括:
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24、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和驱动芯片U1;
电阻R8的一端为驱动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与驱动芯片U1的检测引脚CS连接,驱动芯片U1的检测引脚CS为驱动控制单元13的电流检测端通过电容C24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启动引脚HV连接,驱动芯片U1的输出频率设定引脚RT通过电阻R5接地,驱动芯片U1的环路补偿引脚COMP为驱动控制单元13的环路补偿端通过电容C4接地,驱动芯片U1的电源引脚VCC连接系统电源电压IC-VCC,驱动芯片U1的接地引脚GND接地,驱动芯片U1的不选引脚NC悬空,驱动芯片U1的输出引脚OUT同时与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的输入端和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的输出端和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的输出端分别为驱动控制单元13的第一、第二输出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5的阻值来改变输出频率。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包括:
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2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二极管D1;
电阻R21的一端为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的输入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输入端通过电阻R10与系统电源电压IC-VCC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电流输出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输入端还同时与电阻R1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为第一有源驱动模块131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包括:
电阻R20、电阻R22、电阻R2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二极管D5;
电阻R20的一端为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的输入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与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的控制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输入端通过电阻R22与系统电源电压IC-VCC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输出端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输入端还同时与电阻R2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为第二有源驱动模块132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优选地,第一三极管Q1和第四三极管Q4可以选择NPN型三极管实现;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三极管Q1和第四三极管Q4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三极管Q1和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三极管Q1和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输出端;
优选地,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五三极管Q5可以选择PNP型三极管实现;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五三极管Q5的控制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输入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驱动芯片U1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处理芯片。
参见图3,开关转换单元14包括:
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24-电阻R30、电阻R37-电阻R43、电容C5-电容C20、电容C22、电容CY3、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7、电感L1-电感L4、第三开关管Q3、第六开关管Q6、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系统供电模块141和反馈模块142;
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N1的同名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5、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与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N1的异名端和第三开关管Q3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第一控制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N2的同名端同时与电阻R16、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N2的同名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N2的异名端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7、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3、电容C15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同时与电感L3和电感L4的一端连接,电感L3和电感L4的另一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正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18、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N1的异名端也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20、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容C20、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28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同时与第二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N1的同名端和第六开关管Q6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第二控制端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N2的同名端同时与电阻R29、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容C22的一端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二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N2的同名端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N2的异名端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6接地,电容C22的另一端还同时与电感L1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和电感L2的另一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正输出端同时与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的一端连接,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的另一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负输出端接地;
电阻R37的一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反馈输出端,电阻R3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38-电阻R43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还同时与第三开关管Q3和第六开关管Q6的电流输出端连接;
系统供电模块141通过辅助线圈与第二变压器耦合连接,并输出系统电源电压;
反馈模块142的第一电流输入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反馈模块142的第二电流输入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负输出端,反馈模块142的输出端为开关转换单元14的隔离输出端,反馈模块142通过光电耦合输出光电转换信号。
优选地,二极管D3、二极管D4均可以采用肖特基二极管实现。
当然,还可以在开关转换单元14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接口JP1以便于插接应用。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系统供电模块141包括:
辅助线圈N3、电阻R26、电容C21、电容C25、电容C26、二极管D6、二极管D8和稳压管ZD1;
辅助线圈N3的同名端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21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和辅助线圈N3的异名端同时接地,二极管D6的阴极为系统供电模块141的输出端同时与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和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D1的阳极同时接地。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反馈模块142包括:
电阻R31-电阻R36、电容C23、稳压器U2和光耦OT1A-B;
电阻R31的一端为反馈模块142的第一电流输入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32的一端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OT1A的阳极连接,光耦的发光二极管OT1A的阴极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的耦合器件OT1B的输入端为反馈模块142的输出端,光耦的耦合器件OT1B的输出端接地,电阻R32的另一端还同时与电容C23的一端和稳压器U2的阴极连接,稳压器U2的阳极接地,电容C23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稳压器U2的参考端与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电阻R35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34和电阻R36接地,电阻R35的另一端为反馈模块142的第二电流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稳压器U2可以采用可调节精密并联稳压器实现。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开关转换单元14还可以包括电容CY3,该电容CY3的两端分别接地,该电容CY3作为EMI元件跨在变压器的初次级两端可以解决传导问题,对变压器里面的一些耦合杂波起到滤除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直流高压经过电阻R8、电阻R9分压后到达驱动芯片U1的启动引脚HV(第8脚),驱动芯片U1的输出引脚OUT(第5脚)就会输出方波信号,经过两个有源驱动模块分别去驱动第三开关管Q3和第六开关管Q6,由于是同一个方波输出到这两个MOS管上,所以他们的开通时间是一致的。当第三开关管Q3和第六开关管Q6导通后,高压直流电分别经过变压器T1、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N1及第三开关管Q3和第六开关管Q6后汇总流入过流检测电阻R38-R42后到地,这样就形成一个回路。
另外,系统供电模块141为驱动芯片U1及有源驱动模块中的三极管Q1、Q2、Q4、Q5供电。当第三开关管Q3和第六开关管Q6截止后,第一变压器T1与第二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N2由初级耦合的能量经过二极管D3、二极管D4整流后,再向电容C7—C16充电,充电后再向负载提供能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耦在初次级之前反馈,通过光电转换,起到即隔离又能通讯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的AC-DC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个变压器驱动两个开关管,将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次级分开来整机,从而使电源功率能够达到300W以上,并且效率可以高达87%,本发明提供的电路架构简单,功率可以做到很大,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元器件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保护单元,用于实现过压/过流保护、后级短路保护和防干扰功能,所述保护单元的两输入端连接交流电;
整流滤波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平滑的高压直流电,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两输入端与所述保护单元的两输出端连接;
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高压直流电生成两路相同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开关转换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具有两个开关管和两个变压器,用于根据两路驱动信号同时驱动两个开关管,实现双路电压转换,并生成检测电流反馈给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并联,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反馈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环路补偿端连接,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两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
保险丝、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第一激励线圈、第二激励线圈、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Y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
所述保险丝的一端为所述保护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激励线圈的初级同名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为所述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入端,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激励线圈的次级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激励线圈的初级异名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X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X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激励线圈的次级异名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激励线圈的初级异名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X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二激励线圈的次级异名端连接,所述第二激励线圈的初级同名端为所述保护单元的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Y1接地,所述第二激励线圈的次级同名端为所述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Y2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
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整流桥;
所述整流桥的两输入端为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两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一输出端为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另一输出端同时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
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24、第一有源驱动模块、第二有源驱动模块和驱动芯片;
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为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6与所述驱动芯片的检测引脚(CS)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检测引脚(CS)为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电流检测端通过所述电容C24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的启动引脚(HV)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频率设定引脚(RT)通过所述电阻R5接地,所述驱动芯片的环路补偿引脚(COMP)为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环路补偿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OUT)同时与所述第一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为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驱动模块包括:
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21、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二极管D1;
所述电阻R2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0与系统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还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有源驱动模块包括:
电阻R20、电阻R22、电阻R23、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二极管D5;
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2与系统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还同时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为PWM处理芯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转换单元包括:
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24-电阻R30、电阻R37-电阻R43、电容C5-电容C20、电容C22、电容CY3、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7、电感L1-电感L4、第三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系统供电模块和反馈模块;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所述电阻R12、所述电阻R14、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所述电阻R12、所述电阻R14、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6、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7、所述电容C9、所述电容C11、所述电容C13、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感L3和所述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和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正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8、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异名端也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0、所述电阻R25、所述电阻R27、所述电阻R2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所述电阻R25、所述电阻R27、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同时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9、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8、所述电容C10、所述电容C12、所述电容C14、所述电容C16接地,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正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7、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7、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负输出端接地;
所述电阻R37的一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反馈输出端,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38、电阻R43接地,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连接;
所述系统供电模块通过辅助线圈与所述第二变压器耦合连接,并输出系统电源电压;
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负输出端,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开关转换单元的隔离输出端,所述反馈模块通过光电耦合输出光电转换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供电模块包括:
辅助线圈、电阻R26、电容C21、电容C25、电容C26、二极管D6、二极管D8和稳压管;
所述辅助线圈的同名端与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1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线圈的异名端同时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为所述系统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电容C26的一端和所述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2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和所述稳压管的阳极同时接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
电阻R31-电阻R36、电容C23、稳压器和光耦;
所述电阻R31的一端为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和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的耦合器件的输入端为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的耦合器件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和所述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的参考端与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34和所述电阻R36接地,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为所述反馈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
10.一种AC-DC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电源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
CN201510344491.6A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Pending CN1053058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491.6A CN10530584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491.6A CN10530584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5846A true CN105305846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4491.6A Pending CN10530584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58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868A (zh) * 2017-07-27 2017-12-01 上海亨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信号机控制系统
CN108336917A (zh) * 2018-04-13 2018-07-27 王晓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12238788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保障系统和供电保障方法
CN112238785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唤醒方法和唤醒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0288Y (zh) * 2005-10-17 2007-02-14 郑州大学 反激式电流型高压隔离驱动器
CN202043352U (zh) * 2011-05-16 2011-11-16 厦门玛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功率反激回路led驱动电源
CN103152920A (zh) * 2013-02-03 2013-06-12 佛山市华全电气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反激式led大功率驱动电路
CN203289341U (zh) * 2013-01-07 2013-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CN103427656A (zh) * 2013-07-11 2013-12-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led驱动电源及其pfm控制电路
CN103956924A (zh) * 2014-04-23 2014-07-30 苏州微盛特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反激谐振的光伏微型逆变器
CN204068728U (zh) * 2014-09-03 2014-12-31 深圳市茂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大功率开关电源电路
CN204928602U (zh) * 2015-06-19 2015-12-30 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0288Y (zh) * 2005-10-17 2007-02-14 郑州大学 反激式电流型高压隔离驱动器
CN202043352U (zh) * 2011-05-16 2011-11-16 厦门玛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功率反激回路led驱动电源
CN203289341U (zh) * 2013-01-07 2013-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CN103152920A (zh) * 2013-02-03 2013-06-12 佛山市华全电气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反激式led大功率驱动电路
CN103427656A (zh) * 2013-07-11 2013-12-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led驱动电源及其pfm控制电路
CN103956924A (zh) * 2014-04-23 2014-07-30 苏州微盛特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反激谐振的光伏微型逆变器
CN204068728U (zh) * 2014-09-03 2014-12-31 深圳市茂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大功率开关电源电路
CN204928602U (zh) * 2015-06-19 2015-12-30 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德印: "《进口液晶彩电电源板维修精讲》", 30 November 2014 *
梁奇峰等: "《开关电源原理与分析》", 31 October 2012,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868A (zh) * 2017-07-27 2017-12-01 上海亨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信号机控制系统
CN107426868B (zh) * 2017-07-27 2020-06-19 上海亨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信号机控制系统
CN108336917A (zh) * 2018-04-13 2018-07-27 王晓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12238788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保障系统和供电保障方法
CN112238785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唤醒方法和唤醒系统
US11171569B2 (en) 2019-07-16 2021-11-0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Wake-up method and wake-up system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12238785B (zh) * 2019-07-16 2022-03-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唤醒方法和唤醒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7167U (zh) 单火线触摸灯控开关
CN103326325B (zh) 开关电源输出短路和欠压保护电路
CN105305846A (zh)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CN204928602U (zh) 一种大功率反激电源电路及ac-dc电源
CN205212695U (zh) 反激式航空隔离开关电源
CN202424502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TW201526487A (zh) 開關電源
CN102810986B (zh) 一种串联拓扑led开关电源电路
CN203632222U (zh) 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CN107154737A (zh) 一种电动车专用的dc‑dc12v20a转换器
CN209486534U (zh) 一种超宽输入电压隔离反激恒压电路
CN107332435B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芯片的供电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6571743B (zh) 一种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电路
CN107154735A (zh) 一种电动车专用dc‑dc12v10a转换器
CN105490548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210137179U (zh) 一种恒功率保护电路
CN204669238U (zh) 一种紧凑型集成一体化电源变换器
CN105406733A (zh) 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转换器
TWI364908B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CN212367117U (zh) 高防雷信号转换电源适配器
CN203674995U (zh) 一种供应5v电压的电源电路
CN218678810U (zh) 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和空调器
CN212210853U (zh)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CN109412398A (zh) 冲击电流抑制模组、方法和电源装置
CN209627211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反馈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water Tamura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1 HKC 2, 3

Applicant after: Auca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water Tamura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1 HKC 2, 3

Applicant before: HKC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