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3961B -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3961B
CN105303961B CN201510712582.0A CN201510712582A CN105303961B CN 105303961 B CN105303961 B CN 105303961B CN 201510712582 A CN201510712582 A CN 201510712582A CN 105303961 B CN105303961 B CN 105303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reaction
water
discoloration
counterfeit structur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25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3961A (zh
Inventor
周永生
吴盾
陈思佳
顾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125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3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3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3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3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39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1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本发明引入了反应介质子组合物B,将室温下的液态水固态化成为盐的结晶水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原理、温度低于B的熔点时不存在水溶液相的防伪造标识结构,当加热该结构使其温度达到或高于B的熔点时,B的熔体同识别涂层中的化学反应变色物质A发生化学反应,使涂在涂层基底上的识别涂层的文字、数码或图案显示或变色;这种由化学反应导致识别图层的文字、数码或图案显示或变色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这种防伪标识不能再次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背景技术
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防伪技术是防范假冒的一种手段。研制防伪技术可以为净化市场提供制作唯一的、难以伪造的、能准确识别产品真伪的标识,保护真品产销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防伪技术的发展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及电子学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大多数防伪产品采用了物理学防伪技术,其中基于光学原理的防伪技术产品占比最大,例如在紫外或红外光激发下的发光现象及激光全息技术等,这类防伪标识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单独使用时不能在使用后自行失效,这就可能被回收用于假冒伪劣商品。化学防伪技术依据化学反应,一旦反应按热力学自发过程启动后,在不改变外界的反应条件下,直到平衡而不能自发地逆转,这是化学防伪技术的优势。已知的产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已经累积了大量资料,将这些资料和防伪技术相结合,跨学科发展化学防伪技术存在很大空间。已发表的专利件数可以说明化学防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远不如物理防伪或光学防伪技术,我们曾分别以“光学防伪”和“化学防伪”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的“中外专利”栏目检索得到的专利数(截至2015年2月8日),前者为66件,而后者仅为6件,其比值大于10。据估计,技术成熟、有可能应用的物理发光材料与用于化学防伪的变色组合物的比率远小于1/10。因此,在化学防伪领域存在巨大的研究开发空间。
化学防伪技术相关资料不仅量少,而且涉及面很窄,绝大多数为碘和淀粉的反应,这说明研究人员对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关注不够。例如:①授权公告号CN2213691Y,实用新型,名称:碘盐防伪袋;②授权公告号CN 2408059,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加碘盐防伪包装袋;③授权公告号CN 2552854Y,实用新型,名称:食用加碘盐防伪包装袋;④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0810016065X,一种变色防伪材料及其制作。前3件专利在产品包装袋中带有溶液试剂小袋,溶液试剂在储运过程中容器有破损而失效的可能。最后一件专利利用唾液使碘-淀粉络合物由“蓝色”变为“无色”,该方案不够卫生,且需对淀粉进行改性。事实上即便不对淀粉改性也可以用碱性溶液(如纯碱或小苏打溶液等)推动碘的歧化反应,很容易使碘-淀粉络合物从“蓝色”变为“无色”。由于上述化学反应都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在室温下将水这一反应介质固态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本发明引入了反应介质子组合物B(以下简称B),将室温下的液态水固态化成为盐的结晶水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原理、温度低于B的熔点时不存在水溶液相的防伪造标识结构,当加热该结构使其温度达到或高于B的熔点时,B的熔体同识别涂层中的化学反应变色物质A(以下简称A)发生化学反应,使涂在涂层基底上的识别涂层的文字、数码或图案显示或变色。本技术不需要另外附带鉴定物质,使用更方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包括透明密闭的外壳和位于其内部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识别涂层、基底层和铺垫层;
所述识别涂层由一种或几种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色的物质A和成膜剂D组成,所述A和所述D的溶液混合后涂覆于所述基底层表面并烘干得到所需形状的标识;
所述铺垫层包括反应介质子组合物B,所述B的熔体的pH值为1.0~13.5,所述B包括含结晶水的无机盐H,所述H的熔点为32~75℃,且在温度低于所述熔点时所述H的结晶水处于稳定状态;
在低于所述熔点温度时,所述A对所述B不变色。
本方案中的多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识别涂层、基底层和铺垫层,也可在铺垫层下方再依次设置一层基底层和识别涂层,按所需形状将识别涂层涂覆于基底层表面,识别涂层的涂覆形状可以为文字、数码或图案等。
B中只要有少量的H和C存在,即可保证在H的熔点温度以下,B中不出现水溶液相;H与C的质量比可根据H是否易在室温下潮解来调节,如果H易潮解,取小比值为宜;如果H不易潮解,则以取大比值为宜;如果H不潮解,可免除C。由于H决定了B的熔点和熔体的pH值,故B的熔点范围为33℃±1℃~74℃±1℃,B的熔体pH值范围为1.5±0.5-13.0±0.5。B的上述性质可保证在温度低于熔点时体系中不发生变色化学反应,而当温度达到或高于B的熔点时,A和B的熔体发生反应。这种由化学反应导致识别图层的文字、数码或图案显示或变色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这种防伪标识不能再次使用。
进一步,所述A和所述D的质量比为1:100~2:1,所述D溶液的浓度为0.01g/mL~0.30g/mL。
进一步,所述D溶液为其水溶液或醇水混合溶液,所述D为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B还包括水溶液相消除剂C,所述C为所述H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后的无机盐L或硅胶,所述C的加入不影响所述H的熔点;所述B中所述H和所述C的质量比为1000:1~10: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底层为纸或布,所述识别涂层涂覆于所述基底层表面后整体厚度为10~23μ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B的粒度为100目以下;所述铺垫层为片状、厚度为30~80μ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铺垫层为B的粉料直接压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铺垫层还包括支撑材料F,所述F为具有惰性的多孔薄片,所述B的粉料与所述F一起压片或将所述B熔化后浇铸于所述F上再进行压片。
其中,F可以为筛网、具孔的布等;铺垫层的作用在于B熔化后渗过基底层后与识别涂层反应,显示出识别涂层涂覆的形状标识;对于含有两层的基底层和识别涂层,则正、背面同时显示形状标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A为甲基红、甲基橙、百里酚蓝、溴甲酚绿、溴百里酚蓝、酚红、酚酞、百里酚酞或氯酚红;
或PVPI;
或碘与可溶性淀粉的混合物,或碘盐、碘酸盐和可溶性淀粉(或淀粉)的混合物;
或二价铜盐、镍盐、镉盐或铅盐。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H为Na2CO3·10H2O、Na3PO4·12H2O、Na2HPO4·12H2O、NaH2PO4·2H2O、KF·2H2O、Na2S2O3·5H2O、Na2S·9H2O、Na2SO4·10H2O、K4Fe(CN)6·3H2O或NaHSO4·H2O。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耐内外压差0.03MPa,所述外壳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聚氯乙烯,所述外壳分为上罩和下底,所述上罩和下底通过胶粘合或熔化结合。
本方案的化学反应变色可以是由酸碱中和反应、络合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变色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由于变色的化学反应不可逆转,因此这种防伪标识只能一次性使用,防止造假者回收利用;2)可以利用的变色化学反应很多,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络合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3)防伪结构可以在正反两面设计不同的图案;4)化学反应所需的水被“固化”,便于保存和运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说明:本发明中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色的物质简称为A,具体的每种物质用A1、A2……Ai表示,反应介质子组合物简称为B,水溶液相消除剂简称为C,成膜剂简称为D,支撑材料简称为F,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简称为H。
本发明不在反应的本身,而在于将水溶液中已知化学反应变色体系分组成A、B两个子组合物;B将室温下的液态水固态化为H的结晶水。因为这类反应太多,下面就酸碱反应体系中的A的典型例子列于表1,B的典型例子列出于表2,表3列出其他反应中A和B的典型例子。本发明还涉及其他未在表1中列出的A、其他未在表2中列出的B和其他未在表3中列出的其他反应的A和B。
表1酸碱反应体系中A的典型例子
表2B的典型例子
H L或C1 熔点 熔体pH
Na2CO3·10H2O Na2CO3 33±1 13.0±0.5
Na3PO4·12H2O Na3PO4 74±1 12.5±0.5
Na2HPO4·12H2O Na2HPO4 33±1 8.8±0.5
NaH2PO4·2H2O NaH2PO4 62±1 3.5±0.5
KF·2H2O KF 41±1 8.8±0.5
Na2S2O3·5H2O Na2S2O3 47±1 6.5±0.5
Na2S·9H2O Na2S 48±1 10.5±0.5
Na2SO4·10H2O Na2SO4 33±1 6.5±0.5
NaHSO4·H2O SiO2·xH2O 58±1 1.5±0.5
表3其他反应的典型例子
以下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酸碱中和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在常压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酚红;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30:70);D/溶剂=1g/100mL;A/溶剂=0.1g/100mL;A与D质量比=1/10;厚度=0μm。
基底层:白纸,厚度=10μm。
铺垫层:B=Na2CO3·10H2O+Na2CO3(质量比为100:1);mp=33℃;pH=13;B过100目;F=筛网,厚度=50μm;将B熔化浇铸于F后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酸碱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34℃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黄。
酸碱反应后图案颜色:A—红。
注:识别涂层厚度为0μm代表识别涂层完全渗透在基底层中,下同。
实施例2
采用酸碱中和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在常压力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1=酚酞;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50:50);D/溶剂=1g/100mL;A1/溶剂=0.1g/100mL;A1与D质量比=1/10;
A2=百里酚酞;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50:50);D/溶剂=1g/100mL;A2/溶剂=0.1g/100mL;A2与D质量比=1/10,层厚=0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10μm。
铺垫层:Na3PO4·12H2O+Na3PO4(质量比为100:5);mp=74℃;pH=12.5;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50μm。
该酸碱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74℃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1—无色;A2—无色。
酸碱反应后图案颜色:A1—玫瑰;A2—蓝。
实施例3
采用酸碱中和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无色透明,上罩和下底常压下熔化结合。
内部为五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Ⅰ:A1=甲基红;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0:90);D/溶剂=1g/100mL;A1/溶剂=0.5g/100mL;A1与D质量比=1/2;A2=溴百里酚蓝;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D/溶剂=1g/100mL;A2/溶剂=1g/100mL;A2与D质量比=1/1;层厚度=0μm。
基底层Ⅰ:滤纸,厚度=10μm。
铺垫层:B=Na3PO4·12H2O+Na3PO4(质量比为100:5);mp=74℃;pH=12.5;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50μm。
基底层Ⅱ:滤纸,厚度=10μm。
识别涂层Ⅱ:A3=甲酚红+百里酚蓝(质量比为1:3);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D/溶剂=1g/100mL;A3/溶剂=1g/100mL;A3与D质量比=1/1;A4=溴甲酚绿+氯酚红(质量比为1:1);D=PVP;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D/溶剂=1g/100mL;A4/溶剂=1g/100mL;A4与D质量比=1/1;层厚度=0μm。
该酸碱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74℃时变色。
识别涂层Ⅰ的初始图案颜色:A1—红,A2—黄;酸碱反应后图案颜色:A1—黄,A2—蓝。
识别涂层Ⅱ的初始图案颜色:A3—玫瑰,A4—蓝绿;酸碱反应后图案颜色:A3—紫,A4—蓝紫。
实施例4
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在常压力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PVPI;D=PVP;溶剂=水;D/溶剂=30g/100mL;A/溶剂=1g/100mL;A与D质量比=1/30;层厚度=2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20μm。
铺垫层:B=Na2S2O3·5H2O+Na2S2O3(质量比为50:1);mp=47℃;pH=6.5;B过100目;F=筛网,厚度=50μm;将B的粉末与F一起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氧化还原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47℃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棕。
氧化还原反应后图案颜色:A—无。
实施例5
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在常压力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碘化钠+碘酸钠+淀粉(质量比为40:5:1000);D=PVP;溶剂=水;D/溶剂=10g/100mL;A/溶剂=1/1;A与D质量比=1/1;层厚=20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15μm。
铺垫层:B=NaH2PO4·2H2O+NaH2PO4(质量比为99:1);mp=62℃;pH=6.5;B过100目;F=筛网,厚度=50μm;将B的粉末和F一起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氧化还原和络合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62℃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无色。
氧化还原和络合反应后图案颜色:A—棕。
实施例6
采用沉淀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在-0.03MPa压力下熔化结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五水硫酸铜;A/水=5g/100mL;D=PVA;D/水=5g/100mL;A与D质量比=1/1;层厚度=3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20μm。
铺垫层:B=K4Fe(CN)6·3H2O+K4Fe(CN)6(质量比为20:1);mp=70℃;B过100目;F=筛网,厚度=50μm;将B的粉末和F一起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沉淀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70℃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浅蓝。
沉淀反应后图案颜色:A—暗红。
实施例7
采用沉淀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氯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常压下胶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五水硫酸铜;A/水=5g/100mL;D=PVA;D/水=5g/100mL;A与D质量比=1/1;层厚度=3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20μm。
铺垫层:B=Na2S·9H2O+Na2S(质量比为20:1);mp=48℃;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沉淀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48℃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浅蓝。
沉淀反应后图案颜色:A—黑。
实施例8
采用沉淀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深色不透明,上罩和下底常压下胶粘合。
内部为三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A1=五水硫酸铜;A1/水=2g/100mL;D=PVA;D/水=1g/100mLA1与D质量比=2/1;
A2=七水硫酸镍;A2/水=1g/100mL;D=PVA;D/水=1g/100mL;A2与D质量比=1/1;
A3=八水硫酸镉;A3/水=1g/100mL;D=PVA;D/水=1g/100mL;A3与D质量比=1/1;
A4=三水醋酸铅;A4/水=2g/100mL;D=PVA;D/水=1g/100mL;A4与D质量比=2/1;
层厚度=0μm。
基底层:滤纸,厚度=10μm。
铺垫层:B=Na2S·9H2O+Na2S(质量比为10:1);mp=48℃;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该沉淀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介于48~53℃时变色。
识别涂层的初始图案颜色:A1—浅蓝;A2—浅绿;A3—无色;A4—无色;
沉淀反应后图案颜色:A1—黑;A2—黑;A3—黄;A4—黑。
实施例9
采用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无色透明,上罩和下底常压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五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Ⅰ:A1=PVP I;溶剂=水;A1/水=1g/100mL;D=PVP;D/水=2g/100mL;A1与D质量比=1/2;
A2=七水硫酸镍;溶剂=水;A2/水=1g/100mL;D=PVA;D/水=2g/100mL;A2与D质量比=1/2;
A3=八水硫酸镉;溶剂=水;A3/水=1g/100mL;D=PVA;D/水=2g/100mL;A3与D质量比=1/2;
A4=甲基橙;溶剂=水;A4/水=0.1g/100mL;D=PVP;D/水=10g/100mL;A4与D质量比=1/100;
层厚度=0μm。
基底层Ⅰ:滤纸,厚度=10μm。
铺垫层:B=Na2S·9H2O+Na2S(质量比为10:1);mp=48℃;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基底层Ⅱ:滤纸,厚度=10μm。
识别涂层Ⅱ:A5=三水醋酸铅;A5/水=2g/100mL;D=PVA;D/水=1g/100mL;A1与D质量比=2/1。
A6=百里酚蓝;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A6/溶剂=1g/100mL;D=PVA;D/溶剂=1g/100mL;A6与D质量比=1/1。
A7=甲酚红+百里酚蓝(质量比为1:3);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A7/溶剂=1g/100mL;D=PVA;D/溶剂=1g/100mL;A7与D质量比=1;
层厚度=0μm。
该多类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48℃时变色。
识别涂层Ⅰ的初始图案颜色:A1—棕;A2—浅绿;A3—无色;A4—橙;反应后图案颜色:A1—无色;A2—黑;A3—黄;A4—浅黄。
识别涂层Ⅱ的初始图案颜色:A5—无色;A6—黄;A7—玫瑰;反应后图案颜色:A5—棕黑;A6—浅蓝;A7—浅紫。
实施例10
采用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变色防伪结构。
外壳材料为聚丙烯,外壳上罩无色透明,外壳下底无色透明,上罩和下底常压下熔化粘合。
内部为五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识别涂层Ⅰ:A1=溴甲酚绿+氯酚红(质量比1:1);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0:80);A1/溶剂=1g/100mL;D=PVA;D/溶剂=10g/100mL;A1与D质量比)=1/10;
A2=溴甲酚绿;溶剂=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0:90);A2/溶剂=1g/100mL;D=PVA;D/溶剂=10g/100mL;A2与D质量比=1/10;
A3=甲基橙;溶剂=水;A3/溶剂=0.1g/100mL;D=PVA;D/水=10g/100mL;3与D质量比=1/100;
层厚=3μm。
基底层Ⅰ:滤纸,厚度=10μm。
铺垫层:B=NaHSO4·H2O+硅胶(质量比1000:1);mp=58℃;pH=1.5;B过100目;无F;直接将B的粉末进行压片成形,厚度=80μm。
基底层Ⅱ:滤纸,厚度=10μm。
识别涂层Ⅱ:A4=碘化钠+碘酸钠+淀粉(质量比为40:5:1000);溶剂=水;A4/溶剂=10g/100mL;D=PVP;D/溶剂=10g/100mL;A4与D质量比=1/1。
A5=碘化钠+碘酸钠+可溶性淀粉(质量比为40:5:1000);溶剂=水;A5/溶剂=10g/100mL;D=PVP;D/溶剂=10g/100mL;A5与D质量比=2/1。
A6=五水硫酸铜;溶剂=水;A6/溶剂=5g/100mL;D=PVA;D/溶剂=5g/100mL;A6与D质量比=1/1。
层厚=3μm。
该多类反应变色的防伪标识的图案在温度高于58℃时变色。
识别涂层Ⅰ的初始图案颜色:A1—蓝紫;A2—蓝;A3—橙;反应后图案颜色:A1—蓝绿;A2—黄;A3—红。
识别涂层Ⅱ的初始图案颜色:A4—无色;A5—无色;A6—蓝;反应后图案颜色:A4—棕;A5—蓝;A6—蓝。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密闭的外壳和位于其内部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识别涂层、基底层和铺垫层;
所述识别涂层由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色的物质A和成膜剂D组成,所述A和所述D的溶液混合后涂覆于所述基底层表面并烘干得到所需形状的标识;
所述铺垫层包括反应介质子组合物B,所述B的熔体的pH值为1.0~13.5,所述B包括含结晶水的无机盐H,所述H的熔点为32~75℃,且在温度低于所述熔点时所述H的结晶水处于稳定状态;
所述B还包括水溶液相消除剂C,所述C为所述H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后的无机盐L或硅胶,所述C的加入不影响所述H的熔点;所述B中所述H和所述C的质量比为1000:1~10:1;
在低于所述熔点温度时,所述A对所述B不变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和所述成膜剂的质量比为1:100~2:1,所述成膜剂溶液的浓度为0.01g/mL~0.30g/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的溶液为其水溶液或醇水混合溶液,所述成膜剂为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纸或布;所述识别涂层涂覆于所述基底层表面后整体厚度为10~23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的粒度为100目以下;所述铺垫层为片状、厚度为30~8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垫层为B的粉料直接压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垫层还包括支撑材料,所述支撑材料为具有惰性的多孔薄片,所述B的粉料与所述支撑材料一起压片或将所述B熔化后浇铸于所述支撑材料上再进行压片。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甲基红、甲基橙、百里酚蓝、溴甲酚绿、溴百里酚蓝、酚红、酚酞、百里酚酞或氯酚红;
或PVPI;
或碘与可溶性淀粉的混合物,或碘盐、碘酸盐和可溶性淀粉(或淀粉)的混合物;
或二价铜盐、镍盐、镉盐或铅盐。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为Na2CO3·10H2O、Na3PO4·12H2O、Na2HPO4·12H2O、NaH2PO4·2H2O、KF·2H2O、Na2S2O3·5H2O、Na2S·9H2O、Na2SO4·10H2O、K4Fe(CN)6·3H2O或NaHSO4·H2O。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耐内外压差0.03MPa,所述外壳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聚氯乙烯,所述外壳分为上罩和下底,所述上罩和下底通过胶粘合或熔化结合。
CN201510712582.0A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3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2582.0A CN105303961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2582.0A CN105303961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3961A CN105303961A (zh) 2016-02-03
CN105303961B true CN105303961B (zh) 2018-07-17

Family

ID=5520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25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3961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3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869B (zh) * 2016-02-19 2021-01-01 株式会社常盘产业 氧检测用组合物和氧检测体
CN106057069A (zh) * 2016-08-10 2016-10-26 常州大学 一种借助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US10636327B2 (en) * 2016-08-31 2020-04-28 Tokiwa Sangyo Co., Ltd. Display medium
CN113327505B (zh) * 2021-05-08 2022-11-18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升华变色防伪标签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152A (zh) * 1997-12-26 1998-10-07 清华大学 变色核径迹微孔薄膜防伪标志及其鉴别方法
CN101284917A (zh) * 2008-05-21 2008-10-15 唐越 一种变色防伪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1665677A (zh) * 2009-09-01 2010-03-10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热敏变色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1944306A (zh) * 2009-07-03 2011-01-12 深圳市华德防伪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湿敏防伪标识及其印刷制作方法
CN102565054A (zh) * 2011-12-15 2012-07-11 湖北中信京华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遇湿快速变色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3694798A (zh) * 2013-12-06 2014-04-02 林友康 一种可逆压敏变色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7711A (zh) * 2014-12-02 2015-04-08 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日炫光昼发光可逆变色多重防伪油墨的制造与印刷方法
CN104672733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湿敏变色防伪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1591B2 (ja) * 1999-10-05 2004-09-29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識別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CN204202775U (zh) * 2014-05-30 2015-03-11 赵新华 一种用于冷链追踪的温度敏感型智能物品编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152A (zh) * 1997-12-26 1998-10-07 清华大学 变色核径迹微孔薄膜防伪标志及其鉴别方法
CN101284917A (zh) * 2008-05-21 2008-10-15 唐越 一种变色防伪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44306A (zh) * 2009-07-03 2011-01-12 深圳市华德防伪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湿敏防伪标识及其印刷制作方法
CN101665677A (zh) * 2009-09-01 2010-03-10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热敏变色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2565054A (zh) * 2011-12-15 2012-07-11 湖北中信京华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遇湿快速变色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4672733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湿敏变色防伪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94798A (zh) * 2013-12-06 2014-04-02 林友康 一种可逆压敏变色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7711A (zh) * 2014-12-02 2015-04-08 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日炫光昼发光可逆变色多重防伪油墨的制造与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3961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3961B (zh)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CN205451663U (zh) 防伪装置
CN104672733B (zh) 一种湿敏变色防伪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65677B (zh) 一种热敏变色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US20150300958A1 (en) Adjustable colorimetric moisture indicators
CN105469701A (zh) 一种随机立体镜面图形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18375A (en) Oxygen det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xygen detector
Swathi et al. Single phased vivid red-emitting CaLa2ZnO5: Eu3+ nanophosphor: WLEDs, visualization of latent fingerprints and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
CN102803937A (zh) 溴化铜湿度指示卡
CN102020890A (zh) 具有变色或发光功能的且适宜用于贴膜上的油墨
Kang et al.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fingerprints based o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and quantum dots
CN104559821B (zh) 一种可逆日光变色防伪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8793A (zh) 一种光致可逆变色防伪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3288A (zh) 一种隐蔽型荧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057069A (zh) 一种借助化学反应变色的防伪结构
CN208562992U (zh) 一种保鲜保香防渗漏全息镭射防伪复合喷铝纸
MacKenzie et al. Inorganic polymers (geopolymers) containing acid–base indicators as possible colour-change humidity indicators
CN102304874A (zh) 设置有序非连续分布片状防伪材料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42217U (zh) 一种光致变色面料
CN105463943B (zh) 一种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Li et al. A novel photochromic complex based on a viologen ligand with rapid inkless and erasable printing, anti-counterfeiting and amine-selective responses
CN101603280A (zh) 一种透明易碎纸的加工方法
CN102382232B (zh) 防伪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WO2020067997A1 (en) An encapsulated particle and a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WO2008014529A1 (de) Fälschungssichere folie sowie blisterpackung umfassend diese fol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