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973A -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973A
CN105301973A CN201510730094.2A CN201510730094A CN105301973A CN 105301973 A CN105301973 A CN 105301973A CN 201510730094 A CN201510730094 A CN 201510730094A CN 105301973 A CN105301973 A CN 105301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module
ventilation
senso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00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小林
廖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ida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ida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ida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ida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00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19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1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包含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显示模块电气相连。控制模块根据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控制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工作,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采集的信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手动调节,全自动工作,使得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始终在人体舒适的范畴内,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英文:smarthome,home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TechnologiesBuildingSyst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
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正因为如此,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智能家居产业中的翘楚!
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
1.萌芽期/智能小区期(1994年-1999年)
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2.开创期(2000年-2005年)
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3.徘徊期(2006-2010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变得谨慎,市场销售也几年出来增长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2005年-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代理商结业转行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坚持下来的智能家居企业,在这几年也经历了缩减规模的痛苦。正在这一时期,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而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如罗格朗、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国内部分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天津瑞朗,青岛爱尔豪斯,海尔,科道等,用X10,深圳索科特做了空调远程控制,成为工业智控的厂家。
4.融合演变期(2011-2020年)
进入2011年以来,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而且大的行业背景是房地产受到调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
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将是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极为快速,但也是最不可琢磨的时期,由于住宅家庭成为各行业争夺的焦点市场,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承接平台成为各方力量首先争夺的目标。谁能最终胜出,我们可以作种种分析,但最终结果,也许只有到时才知。但不管如何发展,这个阶段国内将诞生多家年销售额上百亿元的智能家居企业。
进入到2014年以来,各大厂商已开始密集布局智能家居,尽管从产业来看,业内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显现,这预示着行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和参与已使得外界意识到,智能家居未来已不可逆转。
目前来看,智能家居经过一年多产业磨合,已正处爆发前夜。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随着合作企业已普遍进入到出成果时刻,智能家居新品将会层出不穷,业内涌现的新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现有的通风系统一般需要人为手动控制,不能自动工作。是否加湿一般也是由人为判断,需要加湿时,启动加湿器,对加湿多少、加湿多长时间也需要人为感受,不能很好的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包含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显示模块电气相连;
所述CO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CO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湿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CO浓度对比单元、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湿度对比单元、通风控制单元、湿度控制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CO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CO浓度与预设的CO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CO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CO浓度阈值,则判断室内有人,否则判断室内无人,并将判断结果分别传递给通风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发送通风指令给所述通风控制单元;
所述湿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湿度和预设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湿度大于预设的最高湿度阈值,发送去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如果室内的湿度小于预设的最低湿度阈值,发送加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通风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通风指令时控制通风模块工作;
所述湿度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加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工作、去湿模块停止工作,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去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停止工作、去湿模块工作;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室内的CO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
作为本发明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CO传感器的型号为OSTD-C100。
作为本发明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TGS4161。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全自动工作,使得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始终在人体舒适的范畴内,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包含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显示模块电气相连;
所述CO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CO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湿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CO浓度对比单元、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湿度对比单元、通风控制单元、湿度控制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CO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CO浓度与预设的CO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CO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CO浓度阈值,则判断室内有人,否则判断室内无人,并将判断结果分别传递给通风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发送通风指令给所述通风控制单元;
所述湿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湿度和预设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湿度大于预设的最高湿度阈值,发送去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如果室内的湿度小于预设的最低湿度阈值,发送加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通风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通风指令时控制通风模块工作;
所述湿度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加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工作、去湿模块停止工作,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去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停止工作、去湿模块工作;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室内的CO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
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优先采用AT89S52单片机。
所述CO传感器的型号为OSTD-C100。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TGS4161。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风模块、加湿模块、去湿模块、显示模块电气相连;
所述CO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CO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的湿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CO浓度对比单元、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湿度对比单元、通风控制单元、湿度控制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CO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CO浓度与预设的CO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CO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CO浓度阈值,则判断室内有人,否则判断室内无人,并将判断结果分别传递给通风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发送通风指令给所述通风控制单元;
所述湿度对比单元用于将室内的湿度和预设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室内的湿度大于预设的最高湿度阈值,发送去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如果室内的湿度小于预设的最低湿度阈值,发送加湿指令给所述湿度控制单元;
所述通风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通风指令时控制通风模块工作;
所述湿度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加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工作、去湿模块停止工作,在室内有人且接收到去湿指令时控制加湿模块停止工作、去湿模块工作;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室内的CO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O传感器的型号为OSTD-C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TGS4161。
CN201510730094.2A 2015-11-02 2015-11-02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Pending CN1053019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0094.2A CN105301973A (zh) 2015-11-02 2015-11-02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0094.2A CN105301973A (zh) 2015-11-02 2015-11-02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973A true CN105301973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9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0094.2A Pending CN105301973A (zh) 2015-11-02 2015-11-02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19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2565A (zh) * 2017-06-19 2017-08-18 王福军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及其调节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510A (zh) * 2014-08-05 2014-11-05 江苏高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变电站室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CN104329773A (zh) * 2014-10-29 2015-02-04 无锡悟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o检测的换气空调的控制方法
US20150050876A1 (en) * 2012-03-09 2015-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Ventilation fa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CN204256550U (zh) * 2014-12-11 2015-04-08 华东交通大学 地窖智能排放二氧化碳及除湿装置
CN204576312U (zh) * 2015-03-24 2015-08-19 苏州大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4925002A (zh) * 2015-05-20 2015-09-2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车内空气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0876A1 (en) * 2012-03-09 2015-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Ventilation fa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CN104133510A (zh) * 2014-08-05 2014-11-05 江苏高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变电站室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CN104329773A (zh) * 2014-10-29 2015-02-04 无锡悟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o检测的换气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4256550U (zh) * 2014-12-11 2015-04-08 华东交通大学 地窖智能排放二氧化碳及除湿装置
CN204576312U (zh) * 2015-03-24 2015-08-19 苏州大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4925002A (zh) * 2015-05-20 2015-09-2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车内空气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2565A (zh) * 2017-06-19 2017-08-18 王福军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及其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6118U (zh) 室内环境参数采集系统
CN105299834A (zh) 一种家用空气质量监控方法
CN205334209U (zh)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智能室内环境管理系统
CN205334211U (zh) 一种智能自动通风换气系统
CN105425596A (zh) 基于ZigBee的家用煤气智能监控系统
CN105299833A (zh) 一种家用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CN204758033U (zh) 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CN103968505A (zh)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调节系统
CN205375169U (zh)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106506301A (zh) 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CN204808032U (zh) 一种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03217961A (zh) 远程在线室内环境监测防治系统
CN105301973A (zh)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
CN105301974A (zh) 一种家用煤气智能监控方法
CN107544375B (zh) 一种家用住宅空气品质控制策略分析方法
CN106091293A (zh) 一种空气质量控制器
CN10732806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教室控制系统
CN105302203A (zh) 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方法
CN203323317U (zh) 一种具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功能的智能空调
CN105427411A (zh) 基于门磁感应和图像分析的智能监控方法
CN105336076A (zh) 基于门磁感应和图像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
CN206361879U (zh) 楼宇净化空气风量自动调节系统
CN204740246U (zh) 室内空气综合检测系统
CN204993444U (zh) 一种基于家庭环境安全监测模块的物联网服务系统
CN105301972A (zh) 基于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自适应衣帽间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