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640A -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640A
CN105301640A CN201510707118.2A CN201510707118A CN105301640A CN 105301640 A CN105301640 A CN 105301640A CN 201510707118 A CN201510707118 A CN 201510707118A CN 105301640 A CN105301640 A CN 105301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ismic
seismic trace
superposi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7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1640B (zh
Inventor
詹仕凡
万忠宏
陶春峰
李磊
赵波
赵佳瑜
冉贤华
白雪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7071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1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1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确定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根据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获取用户在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根据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本发明解决了对道集数据做一次全叠加需要很长时间且用户无法定义不规则叠加范围的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数据叠加效率和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中,地震勘探资料经处理软件处理后形成叠前地震道集,叠前地震道集一般需要经过叠加后形成叠后数据才能交付给解释软件。一般在同一个工区中,叠加方法只能由处理人员选择某一个固定的方位角范围、入射角(或偏移距)范围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叠后数据(一套或多套)交付给解释人员。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解释人员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层、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叠加参数进行叠加,即,在同一套叠后数据中,不同位置使用的叠加参数不一样,这样才能得到精度较高的叠加数据。
随着宽方位采集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叠前地震道集的数据量可以达到TB数量级,对地震道集数据做一次全叠加需要很长时间(最少也要几个小时),用户无法定义不规则叠加范围,当用户希望对某特定区域、特定目的层进行多种叠加效果分析时,分析周期会很长,效率低下,因此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生产进度。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以达到有效提高数据叠加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包括:
逐道搜索地震道集,将与所述点选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像素值的地震道集作为与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
从所述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其中,所述地震道信息包括:方位角和偏移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包括:
对该地震道集中的各个地震道进行统计,以确定最大偏移距;
确定显示窗口的中心点位置和最大显示半径;
根据所述最大偏移距、所述最大显示半径和各个地震道的偏移距,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各个地震道的方位角和显示半径,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根据所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生成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Ri=Di*Rmax/Dmax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Xs,Ys)=(X0+Ri*cos(Az),Y0+Ri*sin(Az))
(Xr,Yr)=(X0-Ri*cos(Az),Y0-Ri*sin(Az))
其中,Ri表示第i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Di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偏移距,Rmax表示最大显示半径,Dmax表示最大偏移距,X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横坐标,Y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纵坐标,X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横坐标,Az表示方位角,Y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纵坐标,X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横坐标,Y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纵坐标,i表示地震道道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包括:
获取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
将所述调整操作调整后的扇面信息对应的参数作为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其中,所述叠加参数包括:开始方位角、结束方位角、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半径以修改开始方位角和结束方位角;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圆弧以调整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转动扇面,以整体调整方位角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包括:目的层层位、目的层时间偏移和目的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包括:
从所述索引文件中逐道读取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
根据读取的各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与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进行对比,从所述各道集点中确定出在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所限定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将确定出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作为叠加道集点;
根据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确定目的层范围;
对所述叠加道集点在所述目的层范围内的地震道振幅求平均,将求平均后的结果作为叠加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选定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提取时间切片、提取均方根振幅、提取方差、提取相似相关、提取相似相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叠加装置,以达到有效提高数据叠加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该装置包括:
点选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地震道信息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分布视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叠加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用户设定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叠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属性提取模块,用于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通过索引文件建立该点选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获取用户在该分布视图上设定的叠加参数、目的层参数和计算方法等,对用户在工区底图上选取的道集点进行叠加,并对叠加后结果进行属性提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道集数据做一次全叠加需要很长时间且用户无法定义不规则叠加范围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数据叠加效率和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数据叠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区道集平面图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索引文件存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加参数模板显示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工区底图上选择要计算的点后的工区底图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行叠加计算和属性提取后的工区底图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数据叠加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发明人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在地震数据叠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道集数据做一次全叠加需要很长时间且用户无法定义不规则叠加范围。对此,发明人考虑到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定义道集的叠加参数,并可以通过底图数据刷的方式快速叠加不规则范围内的道集数据并提取常用的属性。
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所谓的工区底图就是的道集数据示意图,可以是统计整个工区道集的坐标范围,然后根据确定的范围在工区底图上使用特定的缩放比例,从而将道集数据的工区分布位置在显示界面上显示处理。工区底图允许用户对其进行放大、缩小以及移动等操作。
具体地,在用户对工区底图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是通过鼠标对工区底图进行操作,也可以是通过触摸屏上手指的滑动进行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按照需求选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用户需要进行道集数据叠加处理的时候,就可以在如图2所示的工区底图上进行点选,以实现对底图上的地震点的选取。用户可以采用对鼠标进行双击的方式选取某一位置,即,如果检测到用户双击了工区底图上的某个点,那么就确定该点是用户选取的点。
步骤102: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即,在用户在工区底图上选取了某个点后,可以首先从索引文件中读取位置新想,以逐道搜索距离用户点选的位置最近的道集,作为与该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可以包括:逐道搜索地震道集,将与所述点选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像素值的地震道集作为与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从所述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其中,所述地震道信息包括:方位角和偏移距。
例如,当距离最近的道集和鼠标双击的位置距离小于6个像素点时,就认为该道集即为用户选定的当前道集,那么就可以从索引文件中匹配读取出该道集的方位角和偏移距等信息,同时可以将这些信息加载至内存后,以便后续计算时候调用。
其中,上述索引文件都是预先建立的,例如,可以是扫描SEG-Y格式的道集文件得到的,该道集文件可以是共中心点(CommonMiddlePoint简称CMP)道集,也可以是共反射点(CommonReflectionPoint简称CRP)道集。在扫描的过程中,将每一道所在的坐标、线道号、方位角和偏移距(CMP道集为偏移距、CRP道集为入射角)提取出来,并和地震道所在文件中的偏移位置一起保存到索引文件中。因此,索引文件每一条记录可以存储有线号、道号、东西坐标、南北坐标、该道集内每一地震道的方位角、偏移距和对应地震道数据所在位置。该索引文件提供快速提取道集内方位角、偏移距信息,并能快速定位并读取实际地震资料的功能。其中,索引文件的结构可以如图3示。
步骤103: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在确定出用户选的当前道集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内部的运算就可以生成该当前地震道集所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具体地,可以包括:
S1:对该地震道集中的各个地震道进行统计,以确定最大偏移距;
S2:确定显示窗口的中心点位置和最大显示半径;
S3:根据所述最大偏移距、所述最大显示半径和各个地震道的偏移距,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S4: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各个地震道的方位角和显示半径,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S5:根据所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生成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例如,以极坐标方式将道集显示在道集方位角分布视图中,对于偏移距为Di,方位角为Az的地震道的位置用极坐标表示为:(Di,Az),假设统计得到的当前道集的最大偏移距为Dmax,计算窗口中心点为(X0,Y0),可以取窗口长或宽两者中较小值的一半作为最大显示半径:
Rmax=min(width,height)/2
那么当前地震道集中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可以表示为:
Ri=Di*Rmax/Dmax
相应地,按照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位置:
(Xs,Ys)=(X0+Ri*cos(Az),Y0+Ri*sin(Az))
(Xr,Yr)=(X0-Ri*cos(Az),Y0-Ri*sin(Az))
其中,Ri表示第i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Di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偏移距,Rmax表示最大显示半径,Dmax表示最大偏移距,X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横坐标,Y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纵坐标,X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横坐标,Az表示方位角,Y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纵坐标,X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横坐标,Y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纵坐标,i表示地震道道号。
根据确定出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位置坐标,就可以在显示窗口中绘制激发点和接收点,以形成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步骤104: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用户在设定叠加参数的时候,仍旧可以采用交互的方式进行,用户可以通过对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大小、方位等进行调整的方式来设定叠加参数,例如,获取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将所述调整操作调整后的扇面信息对应的参数作为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其中,所述叠加参数包括:开始方位角、结束方位角、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具体地,可以对如图4所示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进行叠加参数设定,即对如图5所示的扇形区域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叠加参数的调整。例如:用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调整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对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进行调整:
1)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扇面的两个半径以修改开始方位角和结束方位角;
2)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扇面的两个圆弧以调整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3)用户通过鼠标转动扇面,以整体调整方位角的范围,即,在保证扇面的角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转动扇面。
步骤105: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即,用户可以首先设定目的层并选择计算方法,其中,设定目的层可以是对目的层的以下参数进行设定:目的层层位、时间偏移、和目的层厚度等。选择的计算方法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多种:时间切片、均方根振幅、方差、相似相关、相似相干等。所谓选择计算方法,主要是选择后续进行属性提取的时候提取哪些属性。
在设定完目的层并选择完计算方法后,用户就可以在工区底图上进行涂抹,涂抹时统计鼠标经过的每一个点,根据用户预先定义的交互敏感半径(或者叫选择半径)形成一个个的圆形区域,并选择每个圆形区域内的地震道集点,将这些道集点作为要进行计算的点进行存储。进一步的,可以同时修改工区底图上的这些道集点的显示颜色,以表示该点已被加入计算序列,如图6所示,即为在工区底图上选择要计算的点后的工区底图示意图。
其中,道集指的是地震道集合,位于同一个位置的地震道形成一个道集,而这个位置就是道集点。
步骤106: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在道集选择完毕,需要设定的目的层参数等都已经设定完毕后,就可以根据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具体地,可以从索引文件中逐道读取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然后,根据读取的各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与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进行对比,从各道集点中确定出在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所限定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将确定出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作为叠加道集点;然后,根据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确定目的层范围;对所述叠加道集点在所述目的层范围内的地震道振幅求平均,将求平均后的结果作为叠加结果。
即,处理器中的计算模块可以从索引文件中逐道读取道集,使用道集的方位角、偏移距判断是否在用户定义的模板参数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参与叠加。其中,此处用户定义的模板参数指的就是上文中扇形区域所限定的范围,对于道集内某个地震道来说在平面上都具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对于道集来说,道集点所在平面上的坐标系形成一个二维坐标系,道集内的地震道在平面上又形成一个二维坐标系,如果再加上垂直方向的采样时间,总共是五维。模板参数就是某个道集点内部的坐标系内的一个扇形区域,因此,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就是选中扇形区域内的地震道,使用这些地震道进行叠加。
叠加的时候,可以是根据线道号读取目的层位置时间t0,根据目的层时间偏移td,目的层厚度th,计算目的层范围:[t0+td-th,t0+td+th],根据目的层计算出地震道的采样索引范围,对范围内的每个采样点从上述步骤中选择的地震道相应采样点出读取地震道采样振幅值,并求平均,并将这些平均值作为叠加结果。
步骤107: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常用的属性有:时间切片、均方根振幅、方差、相似相关、相似相干等,这些是用户在选定计算方法时候选取的,在计算结束后,可以将计算结果在平面图上以彩色图形式显示出来,如果已有计算结果,则需要用新的结果覆盖已有结果,如图7所示,即为进行叠加计算和属性提取后的工区底图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扫描SEG-Y格式道集文件,将每一线道号位置的道集中的方位角和偏移距(或者是入射角)提取出来,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规则存储到索引文件中,然后,由用户通过交互形式定义叠加参数,通过数据刷形式定义需要进行叠加的工区范围,最后,通过定义的叠加参数和定义的需要计算的工区范围对数据进行快速道集叠加和常规属性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彩色图形式呈现给用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交互式道集叠加参数定义,通过底图数据刷方式快速叠加不规则范围内的道集数据并提取常用属性的功能,可以通过该方法快速分析目的层并完成各种参数试验,为进一步的详细资料解释提供指导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整体解释的工作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叠加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地震数据叠加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地震数据叠加方法相似,因此地震数据叠加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地震数据叠加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数据叠加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点选位置获取模块801、地震道信息获取模块802、分布视图生成模块803、叠加参数获取模块804、用户设定参数获取模块805、叠加模块806和属性提取模块807,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点选位置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地震道信息获取模块802,用于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分布视图生成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叠加参数获取模块804,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用户设定参数获取模块805,用于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叠加模块806,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属性提取模块807,用于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地震道信息获取模块802可以包括:逐道搜索单元,用于逐道搜索地震道集,将与所述点选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像素值的地震道集作为与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其中,所述地震道信息包括:方位角和偏移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布视图生成模块803可以包括:统计单元,用于对该地震道集中的各个地震道进行统计,以确定最大偏移距;中心点和最大显示半径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显示窗口的中心点位置和最大显示半径;显示半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偏移距、所述最大显示半径和各个地震道的偏移距,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激发和接收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各个地震道的方位角和显示半径,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分布视图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生成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半径计算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Ri=Di*Rmax/Dmax
激发和接收点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Xs,Ys)=(X0+Ri*cos(Az),Y0+Ri*sin(Az))
(Xr,Yr)=(X0-Ri*cos(Az),Y0-Ri*sin(Az))
其中,Ri表示第i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Di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偏移距,Rmax表示最大显示半径,Dmax表示最大偏移距,X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横坐标,Y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纵坐标,X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横坐标,Az表示方位角,Y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纵坐标,X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横坐标,Y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纵坐标,i表示地震道道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叠加参数获取模块804可以包括:调整操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叠加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调整操作调整后的扇面信息对应的参数作为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其中,所述叠加参数包括:开始方位角、结束方位角、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半径以修改开始方位角和结束方位角;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圆弧以调整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转动扇面,以整体调整方位角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可以包括:目的层层位、目的层时间偏移和目的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叠加模块806可以包括:逐道读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索引文件中逐道读取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对比单元,用于根据读取的各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与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进行对比,从所述各道集点中确定出在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所限定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将确定出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作为叠加道集点;目的层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确定目的层范围;叠加单元,用于对所述叠加道集点在所述目的层范围内的地震道振幅求平均,将求平均后的结果作为叠加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选定的计算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提取时间切片、提取均方根振幅、提取方差、提取相似相关、提取相似相干。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通过索引文件建立该点选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获取用户在该分布视图上设定的叠加参数、目的层参数和计算方法等,对用户在工区底图上选取的道集点进行叠加,并对叠加后结果进行属性提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道集数据做一次全叠加需要很长时间且用户无法定义不规则叠加范围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数据叠加效率和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包括:
逐道搜索地震道集,将与所述点选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像素值的地震道集作为与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
从所述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其中,所述地震道信息包括:方位角和偏移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包括:
对该地震道集中的各个地震道进行统计,以确定最大偏移距;
确定显示窗口的中心点位置和最大显示半径;
根据所述最大偏移距、所述最大显示半径和各个地震道的偏移距,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各个地震道的方位角和显示半径,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根据所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生成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
Ri=Di*Rmax/Dmax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各个地震道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Xs,Ys)=(X0+Ri*cos(Az),Y0+Ri*sin(Az))
(Xr,Yr)=(X0-Ri*cos(Az),Y0-Ri*sin(Az))
其中,Ri表示第i个地震道在显示窗口中的显示半径,Di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偏移距,Rmax表示最大显示半径,Dmax表示最大偏移距,X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横坐标,Ys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激发点的纵坐标,X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横坐标,Az表示方位角,Y0表示中心点位置的纵坐标,X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横坐标,Yr表示第i个地震道的接收点的纵坐标,i表示地震道道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包括:
获取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
将所述调整操作调整后的扇面信息对应的参数作为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其中,所述叠加参数包括:开始方位角、结束方位角、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对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的扇面的调整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半径以修改开始方位角和结束方位角;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拖动所述扇面的两个圆弧以调整开始偏移距和结束偏移距;
所述用户通过鼠标转动扇面,以整体调整方位角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包括:目的层层位、目的层时间偏移和目的层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包括:
从所述索引文件中逐道读取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
根据读取的各道集点的方位角和偏移距与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进行对比,从所述各道集点中确定出在所述用户设定的叠加参数所限定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将确定出的一个或多个道集点作为叠加道集点;
根据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确定目的层范围;
对所述叠加道集点在所述目的层范围内的地震道振幅求平均,将求平均后的结果作为叠加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选定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提取时间切片、提取均方根振幅、提取方差、提取相似相关、提取相似相干。
10.一种地震数据叠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选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
地震道信息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
分布视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
叠加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
用户设定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所述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
叠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所述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所述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
属性提取模块,用于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CN201510707118.2A 2015-10-27 2015-10-27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301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118.2A CN105301640B (zh) 2015-10-27 2015-10-27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118.2A CN105301640B (zh) 2015-10-27 2015-10-27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640A true CN105301640A (zh) 2016-02-03
CN105301640B CN105301640B (zh) 2017-07-07

Family

ID=5519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7118.2A Active CN105301640B (zh) 2015-10-27 2015-10-27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164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470A (zh) * 2017-12-04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96300A (zh) * 2017-12-04 2018-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7117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55902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速度分析的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0019002A (zh) * 2017-08-22 2019-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前数据快速编目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5188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井震数据联合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180446A (zh) * 2019-07-04 202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叠加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322A (zh) * 2011-01-31 2013-07-17 雪佛龙美国公司 从多个炮检距叠加和/或角度叠加提取地质信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322A (zh) * 2011-01-31 2013-07-17 雪佛龙美国公司 从多个炮检距叠加和/或角度叠加提取地质信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DREAS RUGER: "Variation of P-wave reflectivity with offset and azimuth in anisotropic media", 《GEOPHYSICS》 *
D. LECERF ET AL.: "Azimuthal residual velocity analysis in offset vector for WAZ imaging", 《71ST EAG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
刘依谋,等: "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段文胜,等: "面向宽方位地震处理的炮检距向量片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詹仕凡,等: "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9002A (zh) * 2017-08-22 2019-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前数据快速编目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55902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速度分析的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8107470A (zh) * 2017-12-04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96300A (zh) * 2017-12-04 2018-06-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7117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71171B (zh) * 2018-09-21 2020-06-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5188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井震数据联合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180446A (zh) * 2019-07-04 202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叠加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640B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1640A (zh) 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
Dai et al. Deep learning for extracting dispersion curves
Hussain et al. The potential use of geophysical methods to identify cavities, sinkholes and pathways for water infiltration
US69124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mporaneous utilization of a higher order probe in pre-stack and post-stack seismic domains
US20130321407A1 (en) Spatial data services
CN106772592B (zh) 绕射波聚焦能量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RU2664488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структурн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из данных потенциального поля
US7236887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planar events from borehole or core images
GB2401453A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borehole and the region surrounding it
US762998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computer graphics techniques to gather histogram data
Zhang et al. Edge enhancement of potential field data using an enhanced tilt angle
CN106842193A (zh) 道路检测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Gold et al. A terrestrial lidar-based workflow for determining three–dimensional slip vectors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CN106772593B (zh) 绕射波的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8845358B (zh) 断层及构造异常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US9110177B1 (en) Generation and use of seismic survey designs violating Freznel zone constraints
Chen et al. A total error-based multiquadric method for surface modeling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Jin et al. Automatic seismic event tracking using a dynamic time warping algorithm
CN106054252B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39801A (zh) 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257309B (zh) 叠后地震数据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Watters Geovisu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the Catholme Ceremonial Complex
CN108051858B (zh) 优化的地震勘探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analysis of multi-source semi-airborne TEM systems using a TFEM
CN109752762A (zh) 单发多收观测装置瞬变电场数据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