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543A -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543A
CN105301543A CN201510784131.8A CN201510784131A CN105301543A CN 105301543 A CN105301543 A CN 105301543A CN 201510784131 A CN201510784131 A CN 201510784131A CN 105301543 A CN105301543 A CN 105301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flip angle
time
flip
exc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4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1543B (zh
Inventor
周欣
钟俭平
邓鹤
孙献平
阮伟伟
刘买利
叶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7841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1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1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本发明以在受试者单次屏气中多个角度激发的方式,获得不同角度激发的信号;然后设定一组纵向弛豫时间T1值,由不同角度的信号拟合出初级角度θ′;利用θ′依次计算每个角度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再利用M和每个角度第一次激发的信号计算出次级角度在设定的一组T1值中,使得初级角度θ′与次级角度最接近的T1值就是最准确的纵向弛豫时间;然后用该T1值将所有角度算出,角度校准完毕。本方法操作简单,在一次屏气中同时完成多个角度的校准和T1的测量,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适用于超极化129Xe、3He、83Kr等超极化气体及超极化13C的磁共振成像,适用于相应共振核的鸟笼、表面、马鞍、相位阵列等形状的磁共振射频线圈。
背景技术
磁共振(MRI)气体造影剂(例如129Xe、3He、83Kr等惰性气体)经过光抽运后成为超极化状态,其探测灵敏度相对常规水平能增强103~105倍,已经在科研工作中成为肺部气体交换的可视化检测介质,有望推广到临床。
MRI中的射频线圈翻转角校准是扫描前必需的准备工作。无论在自旋回波(SE)还是平面回波(EPI)等常规扫描序列中,都需求精准的90度和180度激发。常规的质子MRI中,由于射频脉冲激发之后极化度可以恢复,每次激发之前的纵向磁化矢量相同,因而能轻松的校准角度。但在超极化气体MRI中,极化度不可再生,导致可用的纵向磁化矢量随着每一次射频脉冲激发而变少,从而无法用质子MRI中的方法进行角度校准。
超极化介质的纵向磁化矢量衰减率除了与射频脉冲翻转角大小相关外,还与纵向弛豫时间T1的长短相关,因而激发超极化介质获取的信号中同时包含了翻转角和T1的信息,所以校准射频脉冲的角度需要知道纵向弛豫时间T1的大小,才能消除其影响。此外,由于射频线圈中不同的样品(如不同体重的病人)对脉冲的吸收不同,从发射机发射的脉冲功率与最终激发的脉冲功率之间存在衰减,因此校准角度时需要校准多个不同大小的角度对该衰减进行修正。
现有的一些超极化射频线圈角度校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一次屏气只能校准一个角度(见Moller,H.E.等人的Measurementsofhyperpolarizedgaspropertiesinthelung.PartIII:He-3T-1.MagneticResonanceInMedicine,2001.45(3):p.421-430.等),校准角度时无法获取T1的大小从而只能忽略其影响(见Marshall,H.等人的K-spacefilterdeconvolutionandflipangleself-calibrationin2Dradialhyperpolarised3HelungMRI.NMRinBiomedicine,2012.25(2):p.389-399;等),需要多次呼吸和屏气才能既测得T1又校准角度(见Markstaller,K.等人的Flipangleconsiderationsin(3)Helium-MRI.NmrInBiomedicine,2000.13(4):p.190-193.)等。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目的是在一次屏气中同时完成多个角度的校准和T1的测量,通过在受试者屏气过程中连续激发多个不同大小的角度,然后用迭代算法算出准确的T1值,完成校准,为优化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技术背景中描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受试者吸入超极化气体并屏气;
步骤2,依次以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并采集核磁共振信号,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的次数依次为n1~nm次;设定翻转角θ对应的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为Sθ(1)~Sθ(N),θ∈{θ1~θm},m为翻转角θ的个数,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步骤3,设定弛豫时间组T1(1)~T1(H);设定弛豫时间T1(A)∈{T1(1)~T1(H)},H为校准步长;
步骤4,通过最小二乘法按定角激发公式由翻转角θ对应的核磁共振信号Sθ(1)~Sθ(N)拟合出T1(A)条件下的翻转角θ对应的初级角度θ′(T1(A));
其中,θ′(T1(A))∈{θ1′(T1(A))~θm′(T1(A))},θ1′(T1(A))~θm′(T1(A))分别对应翻转角θ1~θm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
步骤5,根据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θ1′(T1(A))~θm′(T1(A))的值计算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
其中,Mθ(T1(A))∈{Mθ(T1(1))~Mθ(T1(H))},Mθ(T1(1))~Mθ(T1(H))为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1)~T1(H)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
步骤6,定义θc∈{θ2~θm},其中c∈{2~m},由翻转角θ(c-1)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c-1)(T1(A))及翻转角θc对应的第一次激发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Sθc(1)根据激发角公式计算在T1(A)条件下的各个次级角度定义
步骤7,求取T1(A)依次为T1(1)~T1(H)时对应的各个拟合误差Q,拟合误差Q为在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2′(T1(A))~θm′(T1(A))与次级角度 之间的误差和或者误差平方和,选取拟合误差Q最小时对应的T1(A)作为最精确的弛豫时间,该最精确的弛豫时间条件下的初级角度即为最终的校准结果。
如上所述的步骤2中,翻转角θ1~θm不大于40度。
如上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T1(1)~T1(H)通过以下公式获得:T1(x)=x×50/H,x=1,2,…,H;
其中,H为校准步长。
如上所述的步骤4中定角激发公式基于以下公式:
S θ ( k ) = S θ ( 1 ) · [ c o s θ · exp ( - T R T 1 ( A ) ) ] k - 1 , k = 1 , 2 , ... , N
其中,翻转角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T1(A)∈{T1(1)~T1(H)},TR为两次激发之间的间隔时间。
如上所述的步骤5中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的计算公式为:
Mθ(T1(A))=Sθ(N)·cotθ,
其中,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Sθ(N)是翻转角θ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时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
如上所述的步骤6中次级角度是基于以下公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方法同时计算了T1,在校准角度时考虑了T1的影响,因此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校准的准确度更高。
2、由于本方法在单次屏气中同时获取了角度和T1值,而现有方法需要多次屏气才能既完成角度校准又测量T1,超极化气体的T1值又是一个能够反应肺部氧分压信息的参数,因而本方法能在校准角度的同时获取肺部功能信息。
3、由于本方法只需单次测量,因此能够节约时间并且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流程图,在本流程图中仅介绍了单次屏气内2个角度激发的流程。
图2是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流程图,在本流程图中介绍了单次屏气内m个角度(m≥2)激发的流程。
图3是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中多角度激发阶段的时序图,在本图中,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的激发次数都设为了8次。
图4(a)是基于图3的方法获得的信号强度S与激发次数之间的关系图;而图4(b)是基于图3的方法获得的每次脉冲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与激发次数之间的关系图。从信号强度S的大小可以明显区分出不同角度激发的信号,如图中就一共用了m=14个不同的角度激发。图4(b)表明,对应图4(a)中角度大小、角度数量、激发次数等的设置,能够有效利用纵向磁化矢量,即使到最后一次激发,依然能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对纵向磁化矢量的利用率接近90%。
图5是加入噪声后的仿真信号和使用了本专利的角度校准方法后的拟合信号。图中的仿真信号是将图4(a)的信号放大100倍并加入0.5%的随机噪声后的信号,更贴近于实际情况。当完成了拟合计算阶段之后,准确的T1值和角度已经获取,然后代入设定条件拟合所有的激发信号,便是图中的拟合信号。图5表明,拟合信号和仿真信号非常贴近,这显示出校准结果的准确性,计算出的T1值和角度与仿真时的设定值基本吻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多角度激发阶段、拟合计算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受试者吸入超极化气体并屏气。超极化气体为129Xe或3He或83Kr等。
受试者可以是病人,也可以是科研用的动物;吸气和屏气过程可以是主动吸入并屏住,也可以是通过呼吸机被动吸入并屏住。受试者吸入超极化气体之前,就已经处于超极化磁共振射频线圈中,射频线圈可以是鸟笼、表面、马鞍、相位阵列等形状的线圈。
步骤2,依次以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并采集核磁共振信号,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的次数依次为n1~nm次;设定翻转角θ对应的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为Sθ(1)~Sθ(N),θ∈{θ1~θm},m为翻转角θ的个数,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即,依次以翻转角为θ1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n1次、以翻转角为θ2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n2次、…、以翻转角为θm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nm次。每个翻转角θ均获得对应的核磁共振信号Sθ(1)~Sθ(N),其中,翻转角θ∈{θ1~θm},m为翻转角的θ个数,N为翻转角为θ的射频脉冲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射频脉冲的翻转角是通过控制发射机发射的脉冲电压(或功率)而实现控制的,比如可以设定射频脉冲为1ms长度的方波,以30dB的功率激发n1次,紧接着以25dB的功率激发n2次,从而实现了依次以翻转角θ1激发n1次、以翻转角θ2激发n2次。在步骤2中,需要控制θ1~θm不大于40度,以避免因翻转角太大造成的极化度迅速衰减。单个翻转角的激发次数(如n1~nm)直接影响步骤4中的拟合结果,激发次数越多,拟合结果越准确;但过多的激发会增加测量时间,一般单个翻转角的激发次数大于或等于6即可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每两次激发之间的间隔时间是TR。由于超极化磁共振中无需等待磁化矢量恢复,因此TR可以设为仪器能承受的最短时间,比如10~50ms之间。翻转角数量m可以设为2~18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值。步骤2结束后,多翻转角激发阶段结束。此后的拟合计算阶段不需要受试者屏气,因而受试者可以正常呼吸。
步骤3,设定弛豫时间组T1(1)~T1(H);设定T1(A)∈{T1(1)~T1(H)};
超极化气体在肺部的纵向弛豫时间一般为0~50s之间。在步骤3中,可以设定一系列弛豫时间组T1(1)~T1(x):
T1(x)=x×50/H,x=1,2,…,H。
其中,H为校准步长,反映的是校准的精度,H越大,校准的精度越高。
步骤4,通过最小二乘法按定角激发公式由翻转角θ对应的核磁共振信号Sθ(1)~Sθ(N)拟合出T1(A)条件下的翻转角θ对应的初级角度θ′(T1(A));其中,θ′(T1(A))∈{θ1′(T1(A))~θm′(T1(A))},θ1′(T1(A))~θm′(T1(A))分别对应翻转角θ1~θm在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T1(A)∈{T1(1)~T1(H)}。
即用最小二乘法按定角激发公式分别由核磁共振信号Sθ1(1)~Sθ1(n1)拟合出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1′(T1(A));由核磁共振信号Sθ2(1)~Sθ2(n2)拟合出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2′(T1(A));…;由核磁共振信号Sθm(1)~Sθm(nm)拟合出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m′(T1(A))。
由超极化的核磁理论可知,以翻转角θ连续激发N次依次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与翻转角θ、T1(A)之间的关系(即定角激发公式)为
S θ ( k ) = S θ ( 1 ) · [ c o s θ · exp ( - T R T 1 ( A ) ) ] k - 1 , k = 1 , 2 , ... , N - - - ( 1 )
其中,翻转角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T1(A)∈{T1(1)~T1(H)}。
对应每一个选定的T1(A)值,根据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Sθ(k)、都可将公式(1)中的翻转角θ作为未知数利用公式(1)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翻转角θ1~θm在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θ1′(T1(A))、θ2′(T1(A))、…、θm′(T1(A));
步骤5,根据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θ1′(T1(A))、θ2′(T1(A))、…、θm′(T1(A))的值计算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其中,θ∈{θ1~θm}。
以翻转角θ激发N次后,翻转角θ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的计算公式为
Mθ(T1(A))=Sθ(N)·cotθ,(2)
其中,Mθ(T1(A))∈{Mθ(T1(1))~Mθ(T1(H))},Mθ(T1(1))~Mθ(T1(H))为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1)~T1(H)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
其中,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Sθ(N)是翻转角θ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时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如Sθ1(n1)是翻转角θ1对应的最后一次即第n1次激发时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Mθ(T1(A))是翻转角θ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如Mθ1(T1(1))是翻转角θ1在T1(1)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即第n1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可获得Mθ(T1(1))~Mθ(T1(H)),设Mθ(T1(A))∈{Mθ(T1(1))~Mθ(T1(H))},其中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步骤6,定义θc∈{θ2~θm},其中c∈{2~m},由前一个翻转角θ(c-1)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c-1)(T1(A))及当前翻转角θc对应的第一次激发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Sθc(1)根据激发角公式计算在T1(A)条件下的各个次级角度定义 与θ2′(T1(A))~θm′(T1(A))依次一一对应。
即用Mθ1(T1(1))和Sθ2(1)计算T1(1)条件下的次级角度用Mθ2(T1(1))和Sθ3(1)计算T1(1)条件下的次级角度…,用Mθ(m-1)(T1(1))和Sθm(1)计算T1(1)条件下的次级角度
由超极化的核磁理论可知,如果翻转角θc当前激发获取的第一个核磁共振信号为Sθc(1),当前激发的上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为Mθ(c-1)(T1(A)),那么
即,当上一次激发是翻转角θ1对应的第n1次激发,当前激发是翻转角θ2对应的第1次激发时,在T1(1)条件下,公式(3)中的T1(A)和Mθ(c-1)(T1(A))则分别为Sθ2(1)、T1(1)和Mθ1(T1(1)),将对应的Sθ2(1)、T1(1)和Mθ1(T1(1))代入公式(3)中即可计算出当前激发的激发角,即次级角度同理,可以依次计算次级角度
步骤7,到步骤6结束时,一共获得了在T1(A)条件下的2组校准的角度值,分别为初级角度θ1′(T1(A))~θm′(T1(A)),次级角度由于2组校准的角度值都是由同一个设定的T1(A)值推导而出,因此如果设定的T1(A)值是正确的,则2组校准的角度值一一相等,反之2组校准的角度值不相等。在实际测量中,误差的存在使得核磁共振信号会如图5中一样波动,导致2组校准的角度值难以完全一一相等,因而在本步骤中将以类似最小二乘法(或最小二乘法)的方式寻找相对最准确的T1(A)值。
求取T1(A)依次为T1(1)~T1(H)时对应的各个拟合误差Q,拟合误差Q为在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2′(T1(A))~θm′(T1(A))与次级角度之间的误差和或者误差平方和,选取拟合误差Q最小时对应的T1(A)作为最精确的弛豫时间,该最精确的弛豫时间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1′(T1(A))~θm′(T1(A))即为最终的校准结果。
具体为:
定义拟合误差
或者拟合误差
选取拟合误差Q最小对应的T1(A)作为精确的弛豫时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受试者吸入超极化气体并屏气;
步骤2,依次以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并采集核磁共振信号,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的次数依次为n1~nm次;设定翻转角θ对应的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为Sθ(1)~Sθ(N),θ∈{θ1~θm},m为翻转角θ的个数,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步骤3,设定弛豫时间组T1(1)~T1(H);设定弛豫时间T1(A)∈{T1(1)~T1(H)},H为校准步长;
步骤4,通过最小二乘法按定角激发公式由翻转角θ对应的核磁共振信号Sθ(1)~Sθ(N)拟合出T1(A)条件下的翻转角θ对应的初级角度θ′(T1(A));
其中,θ′(T1(A))∈{θ1′(T1(A))~θm′(T1(A))},θ1′(T1(A))~θm′(T1(A))分别对应翻转角θ1~θm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
步骤5,根据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θ1′(T1(A))~θm′(T1(A))的值计算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
其中,Mθ(T1(A))∈{Mθ(T1(1))~Mθ(T1(H))},Mθ(T1(1))~Mθ(T1(H))为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1)~T1(H)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
步骤6,定义θc∈{θ2~θm},其中c∈{2~m},由翻转角θ(c-1)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c-1)(T1(A))及翻转角θc对应的第一次激发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Sθc(1)根据激发角公式计算在T1(A)条件下的各个次级角度定义
步骤7,求取T1(A)依次为T1(1)~T1(H)时对应的各个拟合误差Q,拟合误差Q为在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2′(T1(A))~θm′(T1(A))与次级角度 之间的误差和或者误差平方和,选取拟合误差Q最小时对应的T1(A)作为最精确的弛豫时间,该最精确的弛豫时间条件下的初级角度即为最终的校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翻转角θ1~θm不大于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T1(1)~T1(H)通过以下公式获得:T1(x)=x×50/H,x=1,2,…,H;
其中,H为校准步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定角激发公式基于以下公式:
S θ ( k ) = S θ ( 1 ) · [ c o s θ · exp ( - T R T 1 ( A ) ) ] k - 1 , k = 1 , 2 , ... , N
其中,翻转角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T1(A)∈{T1(1)~T1(H)},TR为两次激发之间的间隔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的计算公式为:
Mθ(T1(A))=Sθ(N)·cotθ,
其中,θ∈{θ1~θm},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Sθ(N)是翻转角θ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时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次级角度是基于以下公式:
CN201510784131.8A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Active CN105301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4131.8A CN10530154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4131.8A CN10530154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543A true CN105301543A (zh) 2016-02-03
CN105301543B CN105301543B (zh) 2017-12-19

Family

ID=5519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4131.8A Active CN10530154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15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2769A (zh) * 2017-12-22 2018-06-12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极化气体波谱的角度和t1同时测量方法
CN11273122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591A (zh) * 1998-04-09 2001-07-25 医疗物理有限公司 超极化气体在肺吸收氧气量的区域性变化的mri检测中的应用
CN102803941A (zh) * 2009-06-19 2012-11-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使用具有轨道角动量的光子的超级化设备的mri
CN104181483A (zh) * 2014-08-29 2014-12-03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定-变角优化激发的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591A (zh) * 1998-04-09 2001-07-25 医疗物理有限公司 超极化气体在肺吸收氧气量的区域性变化的mri检测中的应用
CN102803941A (zh) * 2009-06-19 2012-11-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使用具有轨道角动量的光子的超级化设备的mri
CN104181483A (zh) * 2014-08-29 2014-12-03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定-变角优化激发的超极化磁共振成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尤剑颖等: "测量T1值确定最佳翻转角的三激发角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李海东: "超级化129Xe动物肺部磁共振成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李海东等: "超极化气体肺部磁共振成像", 《波谱学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2769A (zh) * 2017-12-22 2018-06-12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极化气体波谱的角度和t1同时测量方法
CN112731222A (zh) * 2020-12-28 2021-04-3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543B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9965B (zh) 用于mri的b1映射和b1l匀场
US93167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eive sensitivity correction in MR imaging
US8198891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RF-field measurement
US75352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distortion in MR images caused by metallic implants
US9689945B2 (en) Virtual coil emulation in parallel transmission MRI
CN105556326A (zh) 具有dixon类型的水/脂肪分离的mr成像
US78475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flow velocity measurements in phase contrast imaging using magnetic field monitoring
US4694250A (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CN103424726B (zh) 连续校正磁共振测量序列的相位误差的方法和磁共振设备
CN103649765A (zh) 具有b1绘制的mr成像
CN103969610A (zh) 采集磁共振数据和确定b1磁场的方法及磁共振设备
US7570141B2 (en) Method of designing a shim coil to reduce field settling time
CN105301543A (zh) 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
JP2004105730A (ja) 線形セグメント勾配波形モデルを用いるb−値の計算及び補正
US831461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stant in spin echo imaging sequences
CN103969608A (zh) 采集磁共振数据和确定b1磁场的方法及磁共振设备
CN103645453A (zh) 一种获取消除标量耦合调制的单体素一维定域谱的方法
US5317262A (en) Single shot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to measure diffusion, flow and/or motion
EP1202072A2 (en) MRI phase error compensation
CN113197566B (zh) 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检测系统的体内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核磁共振检测系统
JPS60161552A (ja) Νmr検査装置の静磁場強度分布測定方法
CN110780249B (zh) 使用绝热射频脉冲测量射频b1场分布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JPH0549610A (ja) 磁気共鳴診断装置
CN115372873A (zh) 一种应用于杂核成像的k空间轨迹校正系统及方法
US732387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irectly measuring cross-axis eddy currents for MR scanner calib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