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405B -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405B
CN105301405B CN201510783603.8A CN201510783603A CN105301405B CN 105301405 B CN105301405 B CN 105301405B CN 201510783603 A CN201510783603 A CN 201510783603A CN 105301405 B CN105301405 B CN 105301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mponent
phase
torsion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3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1405A (zh
Inventor
陈磊
王茂海
王文婕
宁剑
闵勇
侯金鸣
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83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1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1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1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requencies, Analyzing Spect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根据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根据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根据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在判断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设备为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本发明利用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能够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扰动源所在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次同步振荡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次同步振荡是指电力系统中频率低于基频50Hz,且高于低频振荡频率(0.1~2.5Hz)的振荡。在早期,次同步振荡主要由串联补偿电容的谐振引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力系统,由电力电子装置引发的次同步振荡越发频繁。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特性与机电暂态特性交互影响,从而导致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与传统电网有较大的差别。此外,调度运行人员对大电网复杂动态响应特性的特征感知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对扰动起因给出准确地判断。以高压直流输电(HVDC)为例,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HVDC系统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但是,在不恰当的控制方式下,会引起HVDC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造成发电机轴系扭振的不稳定、甚至扭振的破坏,严重影响发电机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为保障机组本身及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实时对次同步振荡进行检测和模态辨识,进而采取有效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监测主要依靠现场的机组扭振保护装置。机组扭振保护装置主要依靠对转子机械转速的监测分析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已发生次同步振荡。作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中枢的调度中心,只能在机组扭振保护装置动作后,并经现场人员上报后,才能在事后了解次同步振荡的相关信息。对调度人员来说,现有的次同步振荡的监测保护无法及时起到全局预警的作用。因此,找到快速准确地确定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平息振荡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振荡事件平息后的事后分析和设备缺陷检查,也需要查找扰动源,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有效的用于定位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利用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不仅能够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扰动源所在位置,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平息振荡,而且还能够用于事后分析和设备缺陷检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其中,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包括: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
其中,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包括: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其中,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包括:对任一相电压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以及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其中,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包括: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其中,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对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以及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集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根据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根据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在判断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设备为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不仅能够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在电力系统开始次同步振荡后快速准确的定位扰动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平息振荡,而且还能够用于次同步振荡事件平息后的事后分析和设备缺陷检查。进一步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在线分析和控制技术水平,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基于复转矩系数法,利用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在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判断电力系统中设备的阻尼特性。若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之间的相位相差小于90度时,功率中具有和角频率同相的分量,该设备对次同步振荡有阻尼效果,若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之间的相位相差大于90度时,设备表现为负阻尼。因此,本发明根据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分别计算出设备在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然后根据设备在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和相位计算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便可定位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对于功率分量,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其幅值和相位,但是,角频率分量较难获得,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法,从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中计算得到角频率分量。
假设角频率Δω=Aωcos(Ωt+φω),其中Ω=2πft,根据同步发电机的原理,发出的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表示为其中ω0=2πf0对u进行展开可得:
其中ω-=2πf-,ω+=2πf+
对u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基频处、次同步频率处和超同步频率处的分量分别为U0cos(ω0t+θ0),U-cos(ω-t+θ-),U+cos(ω+t+θ+),分别和上式的3项对应。
根据可得:
根据可得:
利用上面的公式即可从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的傅里叶变换中辨识出角频率分量。
因此,本发明特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包括:在步骤S101中,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接着,在步骤S102中,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具体地,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更为具体地,在所述电力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情况下,在预设的时间内,采集电力系统中设备两端的三相电压与注入设备的三相电流的瞬时值,利用傅立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中辨识出基频f0、次同步频率f-以及超同步频率f+,并根据公式ft=f0-f-计算得到扭振频率。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电网中的基频是标准的,如我国电网为50Hz,但实际电网中可能有微小的频率偏移,在任一相电流的傅里叶变换中识别50Hz附近幅值最大的分量,其对应的频率即为基频f0。在频率低于基频的范围内寻找幅值最大的分量,对应的频率即为次同步频率f-。在频率高于基频的范围内寻找幅值最大的分量,对应的频率即为超同步频率f+。在电力系统中,次同步频率和超同步频率满足关系f0-f-=f+-f0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具体地,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然后,在步骤S104中,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具体地,对任一相电压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其中,由于相角具有2π的周期性,应用时要通过加减2π的整数倍将计算获得的φω变换到(-π,π]的区间,便于应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一般存在微小的差异,可以取两个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藉此,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更加精确。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在实际应用中,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一般存在微小的差异,可以取两个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藉此,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更加精确。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θ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_,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紧接着,在步骤S105中,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具体地,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最后,在步骤S106中,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更为具体地,阻尼特性指标S反映的是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中同相的分量,显然,两者相位相差小于90度时,S>0,相位相差大于90度时,S<0。S<0时表示该设备表现出负阻尼特性,该设备为次同步振荡的扰动源。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包括:采集单元10,用于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第一计算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第二计算单元30,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第三计算单元40,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第四计算单元50,用于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确定单元60,用于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具体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20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
具体地,所述第二计算单元30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具体地,所述第三计算单元40用于对任一相电压的瞬时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以及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具体地,所述第四计算单元50用于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还涉及的具体细节已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中作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利用设备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的瞬时值,识别设备的阻尼特性,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及时准确的判定扰动源所在位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平息振荡,保证电网安全性,也可用于次同步振荡事件平息后的事后分析和设备缺陷检查,以及重新检查整定扰动源设备的参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
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
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
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
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所述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包括:
对任一相电压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
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以及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
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包括:
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
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包括:
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
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
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包括:
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
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
5.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电力系统中设备的三相电压值和三相电流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值中任一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和所述三相电流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值中任一相电压值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和角频率分量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以及
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阻尼特性指标小于零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设备为所述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对任一相电压值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角;根据公式φω=θ0-+π或φω=θ+0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以及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
其中,U0,U-,U+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幅值、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幅值,θ0-+分别表示基频处电压分量的相角、次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以及超同步频率处电压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f0,f-,f+分别表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ft表示扭振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利用傅里叶变换从任一相电流值中识别出基频、次同步频率以及超同步频率;以及将所述基频与所述次同步频率相减或所述超同步频率与所述基频相减得到所述扭振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根据公式p=uaia+ubib+ucic计算得到瞬时功率;以及对所述瞬时功率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得到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和相角,
其中,p表示所述瞬时功率,ua,ub,u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压值中每一相的电压值,ia,ib,ic分别表示所述三相电流值中每一相的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S=ApAωcos(φpω)计算得到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
其中,S表示所述设备的阻尼特性指标,A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幅值,A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幅值,φp表示扭振频率处的功率分量的相角,φω表示扭振频率处的角频率分量的相角。
CN201510783603.8A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01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3603.8A CN105301405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3603.8A CN105301405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405A CN105301405A (zh) 2016-02-03
CN105301405B true CN105301405B (zh) 2018-01-16

Family

ID=5519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3603.8A Active CN105301405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1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3150B2 (en) * 2017-08-28 2021-04-20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evaluating oscillations in an electrical power grid
CN109683057B (zh) * 2017-10-18 2021-09-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在线扰动源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1273103B (zh) * 2020-02-28 2021-07-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同步相量复数域频谱分析的电力系统振荡辨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5241A (en) * 1980-08-15 1982-10-19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ans for damping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in an AC power system including overload protection
CN1093171A (zh) * 1994-01-31 1994-10-05 清华大学 监测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及监测仪
CN101308182A (zh) * 2008-07-04 2008-11-19 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激发多台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同步扭振激励法
CN101409462A (zh) * 2008-07-30 2009-04-15 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综合发电厂和电网信息实现次同步振荡的监测和控制的多级监控方法
CN102122823A (zh) * 2011-02-23 2011-07-1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振荡扰动源定位的方法
CN10311754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振荡源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5241A (en) * 1980-08-15 1982-10-19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ans for damping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in an AC power system including overload protection
CN1093171A (zh) * 1994-01-31 1994-10-05 清华大学 监测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及监测仪
CN101308182A (zh) * 2008-07-04 2008-11-19 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激发多台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同步扭振激励法
CN101409462A (zh) * 2008-07-30 2009-04-15 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综合发电厂和电网信息实现次同步振荡的监测和控制的多级监控方法
CN102122823A (zh) * 2011-02-23 2011-07-1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振荡扰动源定位的方法
CN10311754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振荡源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双馈风电场阻尼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无功功率控制策略;李辉 等;《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1231;第34卷(第12期);第19-25页 *
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的阻尼特性分析;周长春 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1031;第23卷(第10期);第6-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405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3418B (zh) 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相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Hashemi et al. Fault detection during power swings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fundamental frequency phasors
Avdakovic et al. Wavelet transform applications in power system dynamics
Gao et al. Waveform-based method for fast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events
US95290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ut-of-step protection using the analysis of trajectories of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in state plane
Roscoe et al. A VSM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convertor control model suitable for RMS studies for resolving system operator/owner challenges
CN105301405B (zh) 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5984A (zh) 一种基于信号识别的自适应同步相量测量方法
CN102185283A (zh) 发电机次同步电流计算和次同步过电流及发散保护方法
Zhang et al. Synchrophasor measurement-based wind plant inertia estimation
So et al. Out-of-step detection algorithm using frequency deviation of voltage
Xia et al. A new method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velet Transform and 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for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detection
Gao et al. Identifying and ranking sources of SS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bsynchronous power
CN108321841A (zh) 宽频转子附加阻尼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7589299A (zh) 基于多频率相量模型的电力信号同步相量测量方法
Abdeen et al. Improved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detection method in a DFIG-based wind farm interfaced with a series-compensated network
Zweigle et al. Adding shaft angle measurement to generator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CN102117374A (zh) 一种基于扰动信号进行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态阻尼的计算方法
Wang et al. A study on fluctuations in 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ion frequencies of power systems
CN102130665A (zh) 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风电机组轴系模态信号的求取方法
Ma et al. A novel SSO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power grid with high proportion renewable energy using synchrophasor data
Cao et al. Research on main transformer protection of doubly-fed wind farm based on fault current frequency difference
CN108448989A (zh) 一种双馈感应发电机定子电流观测器构建方法
CN107480406A (zh)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电流计算的动态向量模型建立方法
DK3047291T3 (en)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IN A WINDMI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