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7272B -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7272B
CN105297272B CN201510573006.2A CN201510573006A CN105297272B CN 105297272 B CN105297272 B CN 105297272B CN 201510573006 A CN201510573006 A CN 201510573006A CN 105297272 B CN105297272 B CN 105297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eeding
magneto
electric magnet
feeding position
knitt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30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7272A (zh
Inventor
张成俊
左小艳
张弛
吴晓光
杨涛
戴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730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7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7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7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7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7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先将横机机头座沿针板的轴向向右侧移动,电磁铁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时,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永磁式织针从浮线高度依次上升至接针高度、集圈高度、成圈高度、喂纱位置,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电磁铁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时,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永磁式织针从喂纱位置下降至浮线高度,至此形成第一路喂纱位置,然后重复第一路喂纱位置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增加路喂纱位置,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本设计不仅横机机头装置单位长度内喂纱路数多且可调式、工作效率高,而且成本低、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增加机头单位长度内的喂纱路数,提高设备的编织效率。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是一种利用多路喂纱的机头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控制内部的机械式凸轮或选针刀片与针板上的织针组件接触,实现服装面料高效编织的纺织设备。横机机头的总长度约为喂纱路数与单路喂纱机头长度的乘积,其编织效率约为单路喂纱横机效率与机头喂纱路数的商,由此可见,横机的喂纱路数越多,横机机头和床身的长度越长,编织效率越高,制造成本越高。随着横机机头喂纱路数的增多,机头的重量增加,所需的驱动电机的功率、横机床身的长度、加工制造成本等因素均会增加。因此,国际上大多数的横机机头喂纱路数为1–4路。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393386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月15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双系统机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支架、导轨、导轨滑动座、机头及针板,机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选针器、第二选针器,第一马达与第一选针器电连接,第二马达与第二选针器电连接。该实用新型的电脑横机机头采用双系统设计,虽然能提高电脑横机的工作效率,可以实现编织复杂花型的纺织布,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该实用新型的电脑横机机头装置采用双系统设计,电脑横机机头装置单位长度内的喂纱路数少且不可调式,工作效率较低;
其次,该实用新型为了实现更多喂纱工作,横机机头装置采用双系统设计,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横机机头装置单位长度内喂纱路数少且不可调式、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横机机头装置单位长度内喂纱路数多且可调式、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
所述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
步骤a:先将横机机头座沿针板的轴向向右侧移动,以使一号电磁铁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浮线高度上升至接针高度;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保持在接针高度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与接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接针高度上升至集圈高度,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保持在集圈高度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集圈高度上升至成圈高度,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与成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保持在成圈高度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与成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成圈高度上升至喂纱位置;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八号电磁铁与喂纱位置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喂纱位置下降至集圈高度,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九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保持在集圈高度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右侧移动,以使十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下降至接针高度,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一号电磁铁与接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保持在接针高度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二号电磁铁与接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下降至浮线高度,至此形成了第一路喂纱位置;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与接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接针高度上升至集圈高度,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集圈高度上升至成圈高度,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与成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成圈高度上升至喂纱位置;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与喂纱位置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喂纱位置下降至集圈高度,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与集圈高度的永磁式织针对正,永磁式织针从集圈高度下降至浮线高度,至此形成第一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完成后,重复控制方法A,从而形成增加路喂纱位置;
最终,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路数为一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体至二十四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体至十二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个数为三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先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至十二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至六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再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铁至十八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至六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三路喂纱位置,然后将横机机头座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九号电磁铁至二十四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至六号电磁铁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四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三路喂纱位置、第四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路数大于等于1。
所述永磁式织针保持高度不变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为零,以使永磁式织针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永磁式织针上升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的永磁体极性相同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之间产生的斥力推动永磁式织针向上运动。
所述永磁式织针下降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之间产生的吸力使得永磁式织针向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发明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横机机头座沿针板的轴向向右侧移动,通过电磁铁控制器根据位置实时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利用电磁铁和永磁式织针间的励磁作用,使得永磁式织针从浮线高度依次上升至接针高度、集圈高度、成圈高度、喂纱位置,通过控制电磁铁产生电磁力大小,从而控制永磁式织针上升至喂纱位置的时间,从而在横机机头座内形成不同路数的喂纱位置,在固定长度的横机机头座内部,完成多路喂纱位置的动态调整,其调整过程在机头座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快速实现,效率和功能高。因此,本发明不仅横机机头装置单位长度内的喂纱路数多且可调式,而且工作效率高。
2、由于本发明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固定长度的横机机头座内部完成多路喂纱位置的调整,改变了电脑横机喂纱路数越多,电脑横机机头座长度、针板长度越长的情况,成本降低;另外,本发明采用了非接触的电磁力驱动织针方式,减小了电脑横机编织过程中的设备振动、噪音和能耗,易于推广使用。因此,本发明不仅成本低,而且结构简单、能耗小、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横机机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电脑横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双路喂纱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四路喂纱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永磁式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机机头座1、电磁铁2、一号电磁铁21、二号电磁铁22、三号电磁铁23、四号电磁铁24、五号电磁铁25、六号电磁铁26、七号电磁铁27、八号电磁铁28、九号电磁铁29、十号电磁铁210、十一号电磁铁211、十二号电磁铁212、十三号电磁铁213、十八号电磁铁218、十九号电磁铁219、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电磁铁安装座3、针舌开口刷4、针板5、永磁式织针6、织针体61、永磁体62、浮线高度7、接针高度8、集圈高度9、成圈高度10、喂纱位置11、横机机座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
所述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
步骤a:先将横机机头座1沿针板5的轴向向右侧移动,以使一号电磁铁21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浮线高度7上升至接针高度8;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成圈高度10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八号电磁铁28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九号电磁铁29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右侧移动,以使十号电磁铁210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接针高度8,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一号电磁铁211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二号电磁铁21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了第一路喂纱位置;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集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10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第一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完成后,重复控制方法A,从而形成增加路喂纱位置;
最终,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路数为一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体213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体21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个数为三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铁213至十八号电磁铁218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三路喂纱位置,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九号电磁铁219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四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三路喂纱位置、第四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路数大于等于1。
所述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为零,以使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
所述永磁式织针6上升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6的永磁体极性相同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6之间产生的斥力推动永磁式织针6向上运动。
所述永磁式织针6下降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6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6之间产生的吸力使得永磁式织针6向下运动。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1、横机机头装置:参见图1、图2,横机机头装置包括横机机头座1、电磁铁2,横机机头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铁安装座3,电磁铁安装座3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安装槽以与电磁铁2相配合,电磁铁安装座3的另一端设置有针舌开口刷4。
2、电脑横机装置:参见图1至图6,两块针板5通过安装螺丝将其固定于横机机座12上,两块针板呈90度分布,横机机头座1安装于呈90度的针板5的正上方,针板5上有均匀分布的针槽,每个针槽内均安装有一枚永磁式织针6,永磁式织针6在针槽内可上下自由移动,并由限位钢丝将永磁式织针6限制于针槽内,在编织时永磁式织针6向上移动过程中,由针舌开口刷4将针舌打开,垫入新的纱线。横机机头座1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沿针板5的轴向水平往复运动,在横机机头座1水平往复运动过程中,由电磁铁控制器根据位置实时控制电磁铁2的通电电流大小和方向,利用电磁铁2和永磁式织针6的永磁体间的励磁作用,使永磁式织针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针槽上升至不同的位置。
由于永磁式织针6从浮线高度7上升至喂纱位置11的距离较长,在横机机头座1水平移动过程中,利用多电磁铁逐步驱动永磁式织针6的方式,使永磁式织针6最终到达喂纱位置11。根据电脑横机机座1所处的位置,利用电磁铁控制器控制电磁铁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永磁式织针6的上升高度,通过控制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大小,从而控制永磁式织针6上升至喂纱位置11的时间,从而在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不同路数的喂纱位置。
3、永磁式织针6:参见图1至图6,永磁式织针6包括织针体61、永磁体62。所述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为零,以使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所述永磁式织针6上升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2产生与永磁体62极性相同的磁极,此时,电磁铁2与永磁体62之间产生的斥力推动织针体61向上运动。所述永磁式织针6下降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2产生与永磁体62极性相异的磁极,此时,电磁铁2与永磁体62之间产生的吸力使得织针体61向下运动。
实施例1: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个数为一。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
所述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
步骤a:先将横机机头座1沿针板5的轴向向右侧移动,以使一号电磁铁21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浮线高度7上升至接针高度8;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成圈高度10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八号电磁铁28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九号电磁铁29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右侧移动,以使十号电磁铁210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接针高度8,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一号电磁铁211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二号电磁铁21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了第一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包括以下步骤:
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体213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体21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最终,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实施例2: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个数为三。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
所述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
步骤a:先将横机机头座1沿针板5的轴向向右侧移动,以使一号电磁铁21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浮线高度7上升至接针高度8;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集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10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第一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铁213至十八号电磁铁218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三路喂纱位置,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九号电磁铁219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四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三路喂纱位置、第四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最终,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Claims (7)

1.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所述多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
所述第一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A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
步骤a:先将横机机头座(1)沿针板(5)的轴向向右侧移动,以使一号电磁铁(21)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浮线高度(7)上升至接针高度(8);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其对应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成圈高度(10)不变,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八号电磁铁(28)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九号电磁铁(29)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集圈高度(9)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右侧移动,以使十号电磁铁(210)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接针高度(8),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一号电磁铁(211)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保持在接针高度(8)不变,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二号电磁铁(21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了第一路喂纱位置;
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时,所述步骤b、步骤c为:
步骤b: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二号电磁铁(22)与接针高度(8)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接针高度(8)上升至集圈高度(9),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三号电磁铁(23)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上升至成圈高度(10),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四号电磁铁(24)与成圈高度(10)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成圈高度(10)上升至喂纱位置(11);
步骤c: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五号电磁铁(25)与喂纱位置(11)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喂纱位置(11)下降至集圈高度(9),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六号电磁铁(26)与集圈高度(9)的永磁式织针(6)对正,永磁式织针(6)从集圈高度(9)下降至浮线高度(7),至此形成第一路喂纱位置;
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控制方法B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完成后,重复控制方法A,从而形成增加路喂纱位置;
最终,第一路喂纱位置与增加路喂纱位置使得横机机头座(1)内形成多路喂纱位置,此时,控制方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双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路数为一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铁(213)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路喂纱位置为四路喂纱位置,增加路喂纱位置个数为三时:
所述控制方法B是指:先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七号电磁铁(27)至十二号电磁铁(212)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二路喂纱位置,再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三号电磁铁(213)至十八号电磁铁(218)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三路喂纱位置,然后将横机机头座(1)继续向右侧移动,以使十九号电磁铁(219)至二十四号电磁铁(224)的控制动作与一号电磁铁(21)至六号电磁铁(26)的控制动作相同,从而形成第四路喂纱位置,第二路喂纱位置、第三路喂纱位置、第四路喂纱位置即为增加路喂纱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路喂纱位置的路数大于等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为零,以使永磁式织针(6)保持高度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式织针(6)上升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6)的永磁体极性相同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6)之间产生的斥力推动永磁式织针(6)向上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式织针(6)下降是指:电磁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使电磁铁产生与永磁式织针(6)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的磁极,此时,电磁铁与永磁式织针(6)之间产生的吸力使得永磁式织针(6)向下运动。
CN201510573006.2A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297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3006.2A CN105297272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3006.2A CN105297272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7272A CN105297272A (zh) 2016-02-03
CN105297272B true CN105297272B (zh) 2017-03-08

Family

ID=5519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3006.2A Active CN105297272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7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7616B (zh) * 2018-04-27 2019-08-02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磁悬浮式横机机头运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46U (zh) * 1988-10-24 1989-10-11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内衣厂 防尘非接触式针舌控制装置
CN2483406Y (zh) * 2001-08-20 2002-03-27 杭州电脑绣花机厂 操针式磁保持选针装置
CN102242457A (zh) * 2011-04-20 2011-11-16 武汉纺织大学 磁悬浮驱动织针选针方法及装置
CN103451840A (zh) * 2013-08-30 2013-12-18 武汉纺织大学 高速磁悬浮式驱动提花织针圆纬机
CN204311199U (zh) * 2014-10-31 2015-05-0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4479B2 (ja) * 2011-09-22 2014-07-30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横編機のニードルベッ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46U (zh) * 1988-10-24 1989-10-11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内衣厂 防尘非接触式针舌控制装置
CN2483406Y (zh) * 2001-08-20 2002-03-27 杭州电脑绣花机厂 操针式磁保持选针装置
CN102242457A (zh) * 2011-04-20 2011-11-16 武汉纺织大学 磁悬浮驱动织针选针方法及装置
CN103451840A (zh) * 2013-08-30 2013-12-18 武汉纺织大学 高速磁悬浮式驱动提花织针圆纬机
CN204311199U (zh) * 2014-10-31 2015-05-0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7272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7828B (zh) 喷塑生产线的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下料装置
EP0235987A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flat knitted fabric,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a novel flat knitted fabric knitted by said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1559570A (zh) 一种弹簧端面磨床
CN204311199U (zh) 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CN111691056B (zh) 一种织针横机电磁阵列式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97272B (zh) 一种可调式多路喂纱电脑横机机头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727013B (zh) 一种电磁驱动织针选针装置
CN104727011B (zh) 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CN108842287B (zh) 一种舌针经编机的选针装置及方法
CN201268767Y (zh) 沉降三角控制机构
CN107400976B (zh) 一种横织机针板压虚线结构
CN105671772A (zh) 一种电机式三角底板
CN215163530U (zh) 一种的智跑纱嘴快速调节装置
CN101787615B (zh) 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
CN102363907A (zh) 磁悬浮圆织机
CN206232928U (zh) 一种基于单针驱动的针织立体编织机构
CN106521792B (zh) 一种无机头横机织针驱动机构、纺织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47152U (zh) 圆织机无接触式梭子装置
CN201447562U (zh) 高速编织机
CN212505282U (zh) 一种针织机的智跑纱嘴装置
CN203128799U (zh) 一种复合型花梳栉
CN201634840U (zh) 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
CN203393386U (zh) 一种电脑横机双系统机头装置
CN108978022B (zh) 一种多挡位贾卡导纱针系统
CN202279916U (zh) 经编机双面集成梳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