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1336B -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1336B
CN105291336B CN201510441319.2A CN201510441319A CN105291336B CN 105291336 B CN105291336 B CN 105291336B CN 201510441319 A CN201510441319 A CN 201510441319A CN 105291336 B CN105291336 B CN 105291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upport
main body
support part
lateral branch
sid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13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1336A (zh
Inventor
金泳台
林艺勋
洪裕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j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98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7111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91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1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该荷载分配构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Description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减小辊筒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压力偏差的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通常的薄膜生产装置1的主视图。
薄膜生产工艺可以由卷对卷(roll to roll)工艺来实现。此外,所述薄膜生产装置1可以用于薄膜的延伸工艺以及/或者层压(lamination)工艺。
参照图1,所述薄膜生产装置1包括固定辊筒10和加压辊筒20。在此,薄膜通过所述固定辊筒10和所述加压辊筒20之间。施加辊筒间压力的工艺是通过向加压辊筒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个端部分别施加径向的荷载来实现。
在施加辊筒间压力的工艺中,长度方向上的辊筒间压力的均匀化很重要。如果在长度方向上的压力不均匀,会导致粘贴不良或者延伸性能变差的问题。
目前使用的是使辊筒的表面具有曲率以使压力均匀化的方法。然而,当施压条件以及辊筒的结构出现变化时,需要重新计算并采用合适的曲率。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辊筒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压力偏差的辊筒(Roll)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薄膜不良率,并且能够生产厚度小于现有薄膜厚度的薄膜的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与所述内侧主体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可以包括: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此外,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可以形成为一体。
此外,分别施加于至少两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连接部传递到一个外侧支撑部上。
此外,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连接部分配到至少两个外侧支撑部上。
此外,所述连接部以规定的曲率在长度方向上弯曲。
此外,多个外侧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此外,多个内侧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
此外,各外侧支撑部以及各内侧支撑部可以沿着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别形成闭合曲线。
此外,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可以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
此外,所述法兰可以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
此外,第二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可以等于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
此外,各内侧支撑部的厚度可以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此外,由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所述内侧支撑部。
此外,各内侧支撑部可以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内侧主体上,各外侧支撑部可以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外侧主体上。
此外,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可以等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为基准在长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
此外,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可以等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此外,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可以大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此外,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可以小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此外,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
此外,所述辊筒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密封套,分别密封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多个轴颈,分别设置在所述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多个荷载分配构件,所述多个荷载分配构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各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此外,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分别插入于所述内侧主体和所述外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在所述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着规定角度配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该荷载分配构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并且,使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多个内侧支撑部,与内侧主体接触;多个外侧支撑部,与外侧主体接触。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使施加于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连续地分配后,传递到外侧主体支撑部上。
此外,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生产装置包括:加压辊筒,被施加规定的压力;以及固定辊筒,与所述加压辊筒隔着规定间距以使薄膜通过。
其中,所述固定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内侧主体以及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配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并且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外侧主体的一个区域。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能够减小辊筒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压力偏差。
此外,本发明的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能够降低薄膜不良率,并且能够生产厚度小于现有薄膜厚度的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通常的薄膜生产装置的主视图。
图2及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图4及图5是图3所示的辊筒的纵截面图。
图6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辊筒的表面压力分布的图表。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荷载分配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
1:薄膜生产装置
100:辊筒
110:内侧主体
120:轴颈
130:外侧主体
200:荷载分配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与图的编号无关,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图示的各构件的大小以及形状有可能被放大或者缩小。
图2及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辊筒100的横截面图。其中,图2是辊筒100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3是辊筒100的详细截面图。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薄膜生产装置1(参照图1)可以包括固定辊筒10和加压辊筒20。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辊筒100可适用于所述固定辊筒10以及所述加压辊筒20中的至少一个辊筒。
此外,本发明的薄膜生产装置1不但可以用于薄膜的延伸工艺以及/或者层压(lamination)工艺,也可以适用于薄膜的生产所需的所有的卷对卷工艺。例如,可以适用于用来进行水洗、染色、清洗等的卷对卷工艺。
本实施例涉及的辊筒100包括内侧主体110、外侧主体130以及荷载分配构件200。
所述内侧主体110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内侧主体110起到内侧辊筒的作用,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外侧主体130围绕所述内侧主体110。具体来说,所述外侧主体130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110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110。所述外侧主体130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侧主体130可以具有空心筒的形状。所述外侧主体13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在此,所述外侧主体130和所述内侧主体11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此外,所述辊筒100可以包括多个轴颈120,分别设置在所述内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通过所述轴颈120向所述辊筒100施加荷载。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配置在所述内侧主体110和所述外侧主体130之间。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110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将与所述内侧主体110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130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特别是,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将与所述内侧主体110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130的中央部接触的区域。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使与所述内侧主体110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配到与外侧主体130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另一方面,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而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和所述内侧主体11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参照图2及图3,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包括:与所述外侧主体130接触的多个外侧支撑部211、213、215。
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并与所述内侧主体110接触的多个内侧支撑部221、222。
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包括:连接外侧支撑部211、213、215和内侧支撑部221、222的多个连接部230。
在此,分别施加于至少两个内侧支撑部221、222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连接部230传递到一个外侧支撑部211上。
并且,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例如,221)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连接部230分配并分别传递到至少两个外侧支撑部(例如,211及213)上。
此外,多个内侧支撑部221、222和多个外侧支撑部211、213、215以及多个连接部230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连接部230可以具有规定的曲率以在辊筒100的长度方向上弯曲。所述连接部230可以呈具有规定曲率的曲管形状。
另一方面,多个外侧支撑部211、213、215可以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位于外侧主体130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215,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此外,多个内侧支撑部221、222可以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221,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21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222,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211和第三外侧支撑部215之间。
另一方面,各内侧支撑部221、222的厚度可以等于所述连接部230的厚度。此外,可以由所述连接部230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各内侧支撑部221、222。即,连接部230中与所述内侧主体110接触的区域可以形成内侧支撑部。
此外,所述辊筒100可以包括密封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和内侧主体110之间的空间的密封套180。并且,所述辊筒100可以包括密封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215和内侧主体110之间的空间的密封套180。所述密封套180起到防止异物或者流体流入辊筒100内部的作用。此外,所述密封套180可以由橡胶材料(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来形成。
此外,在所述轴颈120和所述密封套180之间可以设有辊筒套170。所述辊筒套170与所述轴颈1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来形成。此外,所述辊筒套170可以呈环形。
此外,参照图3,在内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可以设有法兰160,用于连接内侧主体110和外侧主体130。所述法兰160起到分别支撑内侧主体110以及外侧主体130的中央部的作用。此外,所述法兰160可以呈环形。并且,所述法兰160可以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130。
在此,所述法兰160可以焊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上。
另一方面,第二外侧支撑部213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可以等于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215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
此外,各内侧支撑部221、222可以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内侧主体110上,各外侧支撑部211、213、215可以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外侧主体130上。
参照图2,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可以等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的间隔。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为基准在长度方向L上对称的形状。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呈“w”字形。
具体而言,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等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同样,连接第二内侧支撑部222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等于连接第二内侧支撑部222和第三外侧支撑部215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此外,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接触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接触面积。此时,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接触面积可以等于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215的接触面积。
图4及图5是图3所示的辊筒的纵截面图。
参照图4,各外侧支撑部211、213、215以及各内侧支撑部221、222沿着内侧主体110的圆周方向分别形成闭合曲线。一实施例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空心筒的形状,其直径沿着内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变化。
参照图5,所述辊筒100可以包括多个荷载分配构件200。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200分别插入于所述内侧主体110和所述外侧主体130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多个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沿着所述内侧主体110的圆周方向彼此隔着规定角度配置。
另一方面,所述外侧主体130的外周面(薄膜接触面)上可以设有由EPDM等橡胶材料形成的保护层140。
图6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辊筒的表面压力分布的图表。具体来说,图6是辊筒的长度方向上的辊筒的表面压力分布的示意图。
参照图6,可以确认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现有的延伸辊筒的表面压力偏差为1,而所述辊筒100的表面压力偏差为0.241。分析结果,可以确认表面压力偏差减小了约75%。特别是,可以确认,对于现有的延伸辊筒来说辊筒的两个端部和辊筒的中央部的表面压力的偏差较大,而当采用本发明的呈“W”字形的荷载分配构件100时,能够有效地减小辊筒100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压力偏差。尤其是,在内侧主体与外侧主体不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荷载分配构件200来分配荷载,从而有效地减小表面压力偏差。
具体来说,当荷载分配构件200受到来自外部的荷载时,荷载分配构件200通过弹性变形来传递荷载。施加于多个内侧支撑部221、222上的荷载传递到各外侧支撑部所接触的外侧主体130的区域。此时,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上也可以发生形状变形。例如,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两个边缘区域在实质上保持与外侧主体130的接触点,而与外侧主体130接触的区域的中间的部分则向内侧主体110侧弯曲。这种弯曲的程度可以随着施加于内侧主体110侧的荷载的大小而变化,然而向外侧主体130传递荷载的点(例如,与外侧主体130接触的区域的边缘部分)并不随着施加于内侧主体110的荷载的大小而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表面压力偏差。即,通过能够有效减小表面压力偏差的特定的点来向外侧主体130传递荷载,从而即便向辊筒100施加的荷载的大小出现变化,也无需改变荷载分配构件200的结构就能减小表面压力偏差。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7,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为基准在长度方向L上对称的形状。
只是,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大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以长度方向L为基准,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的间隔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8,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为基准在长度方向L上对称的形状。
只是,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小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以长度方向L为基准,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
图9是示出荷载分配构件300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的外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300。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使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参照图9,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可以包括:与内侧主体(未图示)接触的多个内侧支撑部311、312;与外侧主体接触(未图示)的多个外侧支撑部321~325。
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使施加于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至少两次向两个以上的方向连续地分配并传递到外侧主体支撑部上。即,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荷载分配构件300可以具有多层重叠的形状。在此,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例如,311)上的荷载可以至少两次向两个以上的方向分配。即,荷载可以向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一次分配后,继而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二次分配,然后传递到外侧支撑部(例如321)上。
以上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出于例示的目的而公开,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之内进行各种修改、变形以及添加,而这些修改、变形以及添加都应视为属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
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形成为一体,
多个外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多个内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
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
所述法兰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与所述内侧主体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分别施加于至少两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通过连接部传递到一个外侧支撑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通过连接部分配到至少两个外侧支撑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以规定的曲率在长度方向上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外侧支撑部以及各内侧支撑部沿着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别形成闭合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内侧支撑部的厚度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所述内侧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内侧支撑部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内侧主体上,
各外侧支撑部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外侧主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为基准在长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等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大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小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密封套,分别密封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
18.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轴颈,分别设置在所述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各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分别插入于所述内侧主体和所述外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中,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在所述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着规定角度配置,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
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形成为一体,
多个外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多个内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
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
所述法兰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
19.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并且,使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与内侧主体接触的多个内侧支撑部;与外侧主体接触的多个外侧支撑部,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使施加于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连续地分配并传递到外侧主体支撑部上,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
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形成为一体,
多个外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多个内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
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
所述法兰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
20.一种薄膜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辊筒,被施加规定的压力;以及
固定辊筒,与所述加压辊筒隔着规定间距,以使薄膜通过,
其中,所述固定辊筒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内侧主体以及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配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并且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外侧主体的一个区域,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
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形成为一体,
多个外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多个内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
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
所述法兰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
CN201510441319.2A 2014-07-25 2015-07-24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Active CN105291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94773 2014-07-25
KR10-2014-0094773 2014-07-25
KR10-2015-0099824 2015-07-14
KR1020150099824A KR101671117B1 (ko) 2014-07-25 2015-07-14 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생산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336A CN105291336A (zh) 2016-02-03
CN105291336B true CN105291336B (zh) 2017-10-03

Family

ID=5518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1319.2A Active CN105291336B (zh) 2014-07-25 2015-07-24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133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03545A1 (de) * 1994-07-22 1996-02-08 Eduard Küsters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walze
CN1015258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宁波荣溢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上的压辊
CN102712144A (zh) * 2009-11-20 2012-10-03 吉凯恩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双蒙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4687B2 (en) * 2011-08-12 2015-02-03 Ihi Corporation Radial foil bearing
KR101290204B1 (ko) * 2011-10-28 2013-07-30 김수현 가압조절 및 수평유지 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03545A1 (de) * 1994-07-22 1996-02-08 Eduard Küsters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walze
CN1015258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宁波荣溢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上的压辊
CN102712144A (zh) * 2009-11-20 2012-10-03 吉凯恩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双蒙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336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9167B1 (en) Produc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composite stretchable member
CN108290471B (zh) 车辆用稳定器装置
CN105291336B (zh)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EP3072677A1 (en) Single facer
DE102012215098A1 (de) Achsträg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chsträgers
TW201632357A (zh) 基板之貼合裝置及貼合方法以及電子裝置之製造方法
CN109545796A (zh) 一种曲面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1451B (zh) 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
US11519532B2 (en) Fitting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pipes
US11925148B2 (en) Corrugated piping assembly and sleeve for same
JP2018537153A (ja) 皮膚創傷のための陰圧張力軽減縫合装置
CN205722867U (zh) 一种非规则母排
WO2011015345A3 (de) Verfahren zur und vorrichtungen mit verbindung zweier materiallagen
CN104567709B (zh) 一种王字形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贴片
CN102172802A (zh) 金属板带材及卷材层间固定方法
KR101671117B1 (ko) 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생산 장치
KR101666314B1 (ko) 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생산 장치
CN104295586B (zh) 一种u型螺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04732A (zh) 张力分布控制装置及带状体搬运装置
CN102922789B (zh) 一种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金属复合材料
AU2010364696B2 (en) Metal pipe having an elastomeric coating, a coupling device and a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material in mineral processing plants
CN204592717U (zh) 低温管道保温模块
PH12019550101A1 (en) Thick, long seam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ortion control and non 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of pipeline hot tap fittings
CN104670972A (zh) 覆保护膜装置
CN218078762U (zh) 涂胶装置及涂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3

Address after: Room 1, room 2, room 3, No. 2, Tangqiao Middle Road, Tangshi street,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ji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5

Address after: 215699 room 1 room 2 Room 3, No.2 Tangqiao Middle Road, Tangshi street,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j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699 room 1 room 2 Room 3, No.2 Tangqiao Middle Road, Tangshi street,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ji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