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94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1941A
CN105281941A CN201410351509.0A CN201410351509A CN105281941A CN 105281941 A CN105281941 A CN 105281941A CN 201410351509 A CN201410351509 A CN 201410351509A CN 105281941 A CN105281941 A CN 105281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e
resource request
transmission state
request
preser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15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1941B (zh
Inventor
谢芳
卢忱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3515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194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1750 priority patent/WO20151174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1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类型通信(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终端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背景技术
机器与机器(M2M,MachinetoMachine)通信网络由多个M2M节点和承载网络组成。M2M节点通过承载网络实现互相通信,一个M2M节点至少包含一个应用实体(AE,ApplicationEntity)或者一个通用业务实体(CSE,CommonServiceEntity)。应用实体是执行实际M2M应用的逻辑单元,通用业务实体是对应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逻辑单元。图1为M2M系统基本架构图,该M2M系统包括:应用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基础节点,这里的应用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基础节点即为M2M节点;其中,应用节点是末端的执行节点,包括AE和CSE,实际应用中,所述应用节点可以是智能电表、或温度测控传感器、或火警报警器、或智能家电等等;中间节点是连接末端执行节点到网络侧服务器的中间件,包括AE和CSE,实际应用中,所述中间节点可以是网关等;基础节点通常是网络侧的服务器,包括CSE;所述基础节点还可以包括AE,这里的AE可以是指M2M服务商的管理平台,所述AE需要注册到基础节点上的CSE上。
其中,M2M应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CSE之间的交互来实现,M2M应用通过X接口连接到CSE,CSE之间通过Y接口进行通信,而通信的前提是M2M应用首先需要在本地CSE进行注册,然后才能通过CSE之间的通信实现M2M应用的交互;
在现有技术中,中间节点仅提供对数据中转的服务,即直接透传应用节点和基础节点之间的数据,而应用节点和基础节点无法对发送的数据状态进行跟踪,也就无法对发送错误的数据进行取消或修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或前向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后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第一CSE和中间CSE接收各自的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包括: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接收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各自的上一个CSE中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AE从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中获取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CSE,所述第一CSE包括: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后向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在所述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发送资源请求到下一个CSE后,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接收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间CSE,所述中间CSE包括: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CSE向第二CSE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CSE;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CSE本地的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CSE本地的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前向传输状态和/或后向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
当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后向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在所述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发送资源请求到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后,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二资源状态保存模块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接收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下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CSE,所述第二CSE包括: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三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向本地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本地的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本地的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前向传输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
当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三资源状态保存模块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所述第一CSE与第二CSE是未相互注册的两个CSE;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如此,能够便于了解传输路径上各CSE上数据(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以达到对数据的传输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的目的,也方便了后续对数据的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M2M系统基本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2M系统基本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CSE的基本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CSE的基本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CSE的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所述第一CSE与第二CSE是未相互注册的两个CSE;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
具体的,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传输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CSE与第二CSE是未相互注册的两个CSE;
这里,本地的CSE是指AE所注册到的CSE,也就是说第一CSE为第一AE所述注册到的CSE,第二CSE为第二AE所注册到的CSE;
具体的,这里的资源请求就是需要传输的数据;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等等。
步骤202: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由于第一CSE和第二CSE为未相互注册的两个CSE,因此,这两个CSE并不能直接通信,而是需要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CSE来实现通信,具体到该实施例,是指实现第一CSE向第二CSE之间资源请求发送。
具体的,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或前向传输状态;
所述后向传输状态包括:当前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下一个CSE后,该资源请求在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
所述前向传输状态包括:向当前CSE发送资源请求的前一个CSE上该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进一步的,上述后向和前向传输状态均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即,是否成功从当前CSE传输至下一个CSE;
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后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从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所有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具体的,所述下一个CSE在本地创建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用于承载数据(也就是资源请求)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从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所有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当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从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所有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以及,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的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接收各自的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资源请求在所述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所述资源请求在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包括: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接收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上一个CSE中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进一步的,当依据上述方案完成资源请求的传输过程之后,第一AE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所述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所有中间CSE中获取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第一AE也可以对已发送的资源请求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举例来说,当第一AE获知资源请求未最终传输至第二AE时,此时,第一AE可以通过第一CSE向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发送资源修改请求、或资源删除请求,此时,第一CSE及第二CSE之间的所有中间CSE、及第二CSE均依据所述资源修改请求、或资源删除请求对本地已经保存的资源请求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并依次将所述资源修改请求、或资源删除请求传输到目的CSE,由目的CSE执行所述资源修改请求或资源删除请求中请求的操作。
下面通过四个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详细介绍。
以下示例具体应用在如图3所示的小型M2M系统中,其中,AE1的本地CSE是CSE1,CSE1和CSE2之间相互注册,CSE2和CSE3之间相互注册,CSE3是AE3的本地CSE,其上有AE3的资源信息,AE3的应用数据存储在AE3的资源信息中;
以下示例以AE1读取AE3的应用数据为预设应用场景;
假设CSE1通过CSE2发送到CSE3的路径是预先配置在CSE1中的,且AE1已知AE3的资源地址。
示例一
该示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401:AE1发送获取数据请求给CSE1;
具体的,所述获取数据请求,包括:目标数据的地址;所述获取数据请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具体到本示例,所述目标数据的地址为AE3的资源地址,所述目标CSE的标识为CSE3的标识,所述目标CSE的地址为CSE3的地址;
这里的获取数据请求即为需要传输的数据;
S402:CSE1创建第一传输资源;
具体的,CSE1接收到所述获取数据请求后,首先判断目标数据的地址是否在CSE1上,确定不在CSE1上时,CSE1为该获取数据请求创建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包含以下属性:
1)Next-URI:用于保存下一个节点上传输资源的地址;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状态。
另外,如果AE1发送给CSE1的获取数据请求中不包括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则可以根据目标数据的地址解析出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方法如下:
通常目标数据的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前端部分是目标数据所在CSE的地址,其他部分是目标数据在该CSE内部的相对地址,因此可以通过目标数据的地址获得目标CSE的地址。
S403:CSE1创建第一数据传输请求;
CSE1创建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以下属性:
1)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设置为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data的值,也就是所述获取数据请求;
2)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设置为第一传输资源中属性target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获取数据请求中包括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则该数据传输请求中的target属性可以省略;
S404:CSE1将创建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发送给CSE2;
S405:CSE2创建第二传输资源;
CSE2验证CSE1具有创建传输资源的权限后,创建第二传输资源;具体的,CSE2可以通过查询CSE1中的权限列表来判断CSE1是否具有创建传输资源的权限;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包含以下属性:
1)Next-URI:用于保存下一个节点(CSE)上所述获取数据请求的保存地址;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所述获取数据请求的传输状态。
S406:CSE2创建第二传输资源后,发送响应消息给CSE1;
具体的,所述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
resource-URI:所述获取数据请求在CSE2上的保存地址,本示例中为第二传输资源的地址;
S407:CSE1设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
具体的,CSE1接收到CSE2发送的响应消息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设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将Next-URI设置为响应消息中的resource-URI的值;将delivery-status设置为已传输到CSE2,或设置为CSE2已接受传输。
S408:CSE2创建第二数据传输请求;
CSE2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请求后,检查目标CSE的标识或地址是不是CSE2的标识或地址,如果不是,则CSE2创建第二数据传输请求,该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以下信息:
1)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设置为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data的值;
2)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设置为第二传输资源中属性target的值;
S409:CSE2将创建的第二数据传输请求发送给CSE3;
S410:CSE3创建第三传输资源;
CSE3验证CSE2具有创建传输资源的权限后,创建第三传输资源,并为第三传输资源设置以下属性:
1)Next-URI:用于保存下一个节点(CSE)上数据(即,获取数据请求)的保存地址;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数据的传输状态。
S411:CSE3创建第三传输资源后,发送响应消息给CSE2;
具体的,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
resource-URI:数据在CSE3上的保存地址,本示例中为第三传输资源的地址;
S412:CSE2设置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
CSE2接收到CSE3发送的响应消息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设置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将Next-URI设置为所述响应消息中的resource-URI的值;将delivery-status设置为已传输到CSE3、或设置为CSE3已接受传输。
S413:CSE3执行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的操作;
CSE3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请求后,检查目标CSE的标识或地址是不是CSE3的标识或地址,确定是CSE3的标识或地址,CSE3执行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属性data中所包含的操作,具体到本示例为将AE1请求的应用数据反馈给AE1,其具体实现方法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该示例中,CSE1、CSE2及CSE3均对数据的后向传输状态进行了保存,即,除CSE3外,CSE1、CSE2均在本地创建的传输资源中保存了数据在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从而可以方便CSE1对数据的传输路径及状态进行查询,以方便后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示例二
在上述S401至S41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AE1发送的获取资源请求需要更新时,AE1发送删更新资源请求给CSE1,CSE1根据所述更新资源请求更新本地的第一传输资源;
步骤2:CSE1根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Next-URI,确认数据传输的下一个节点为CSE2,之后,发送更新资源请求给CSE2,请求更新CSE2中相应的传输资源的data属性。
步骤3:CSE2接收到所述更新资源请求后,根据更新资源请求中的信息更新第二传输资源中的data属性;
步骤4:CSE2根据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Next-URI,确认数据传输的下一个节点为CSE3,之后,发送更新资源请求给CSE3,请求更新CSE3中相应的传输资源的属性。
步骤5:CSE3根据所述更新资源请求更新相应传输资源的属性。
示例三:
在上述步骤401至41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AE1上发送的获取资源请求需要删除时,AE1发送删除资源请求给CSE1,CSE1根据所述删除资源请求删除本地的第一传输资源;
步骤2:CSE1根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Next-URI,确认数据传输的下一个节点为CSE2,之后,发送删除资源请求给CSE2,请求删除CSE2中相应的传输资源。
步骤3:CSE2接收到所述删除资源请求后,根据所述删除资源请求删除本地的第二传输资源;
步骤4:CSE2根据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Next-URI,确认数据传输的下一个节点为CSE3,之后,发送删除资源请求给CSE3,请求删除CSE3中相应的传输资源;
步骤5:CSE根据所述删除资源请求删除相应传输资源。
示例四
该示例仍然以图4为例进行介绍;
S401:AE1发送获取数据请求给CSE1;
具体的,所述获取数据请求,包括:目标数据的地址,即目标AE上目标数据的保存地址;所述获取数据请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即目标AE所注册到的目标CSE的标识或地址;具体到本示例,所述目标数据的地址为AE3上所述数据的保存地址,所述目标CSE的标识为CSE3的标识,所述目标CSE的地址为CSE3的地址;
S402:CSE1创建第一传输资源;
具体的,CSE1接收到所述获取数据请求后,首先判断目标数据的地址是否在CSE1上,确定不在CSE1上时,CSE1为该获取数据请求创建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包含以下属性:
1)Prev-URI:用于保存上一个节点上传输资源的地址;由于当前CSE1为发起获取数据请求的实体,因此,该属性值可以设置为空、或设置为所述获取数据请求的相关信息,例如该请求的操作执行状态;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状态。
另外,如果AE1发送给CSE1的获取数据请求中不包括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则可以根据目标数据的地址解析出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方法如下:
通常目标数据的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前端部分是目标数据所在CSE的地址,其他部分是目标数据在该CSE内部的相对地址,因此可以通过目标数据的地址获得目标CSE的地址。
S403:CSE1创建第一数据传输请求;
CSE1创建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以下信息:
1)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设置为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data”的值;
2)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设置为第一传输资源中属性target1的值;
3)resource-URI:CSE1上所述获取数据请求的保存地址,具体到本实施例即第一传输资源的地址;
S404:CSE1将创建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发送给CSE2;
S405:CSE2创建第二传输资源;
CSE2验证CSE1具有创建传输资源的权限后,创建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包含以下属性:
1)Prev-URI:用于保存上一个节点(CSE)上数据的保存地址;该示例中,设置为接收到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中的resource-URI属性的值;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状态。
S406:CSE2创建第二传输资源后,发送响应消息给CSE1;
具体的,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请求传输成功;
S407:CSE1设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
具体的,CSE1接收到CSE2发送的响应消息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设置第一传输资源的属性:将delivery-status设置为已传输到CSE2,或设置为CSE2已接受传输。
S408:CSE2创建第二数据传输请求;
CSE2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请求后,检查目标CSE的标识或地址是不是CSE2的标识或地址,如果不是,则CSE2创建第二数据传输请求,该请求中包含以下信息:
1)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设置为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data的值;
2)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设置为第二传输资源中属性target的值;
3)resource-URI:CSE2上传输资源的地址,本实施例即第二传输资源的地址;
S409:CSE2将创建的第二数据传输请求发送给CSE3;
S410:CSE3创建第三传输资源;
CSE3验证CSE2具有创建传输资源的权限后,在本地创建第三传输资源,并为第三传输资源设置以下属性:
1)Prev-URI:用于保存上一个CSE上传输资源的地址;具体的,将该属性值设置为接收到的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resource-URI的值。
2)data:用于保存传输的数据,具体到本示例,即为AE1发送的获取数据请求;
3)target:用于保存数据传输的目标CSE的标识、或目标CSE的地址;
4)delivery-status:用于保存数据的传输状态。
S411:CSE3创建第三传输资源后,发送传输数据响应给CSE2;
具体的,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传输成功;
S412:CSE2设置第二传输资源的属性;
CSE2接收到CSE3发送的响应消息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将delivery-status设置为已传输到CSE3,或设置为CSE3已接受传输;
S413:CSE3执行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的操作;
CSE3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请求后,检查目标CSE的标识或地址是不是CSE3的标识或地址,确认是CSE3的标识或地址时,CSE3执行第二数据传输请求中“data”中所包含的操作,具体到本示例为将AE1请求的应用数据反馈给AE1,其具体实现方法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该示例中,CSE1、CSE2、CSE3均对传输数据的前向传输状态进行了保存,即,除CSE1外,CSE2、CSE3均保存了传输数据在上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从而可以方便CSE3对该传输数据的历史传输路径及状态进行追溯和查询。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第一CSE,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CSE包括:资源请求接收模块51、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52以及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3;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
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52,用于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3,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4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后续传输状态,包括:
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3,在所述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52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到下一个CSE后,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4保存下一个CSE上的传输资源地址及数据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3接收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资源请求在所述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2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资源请求在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中间CSE,如图6所示,所述中间CSE包括: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61、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62和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第一CSE向第二CSE发送的资源请求;
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62,用于通过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CSE;
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或前向传输状态;
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后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保存所述第二资源请求的后向传输状态,包括: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在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62发送资源请求到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后,保存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保存所述第二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在接收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当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在接收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在发送资源请求到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后,保存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保存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包括: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4接收所述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资源请求在所述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4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资源请求在所述下一个CSE上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所述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二资源状态保存模块63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CSE,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CSE包括:
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71和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72;其中,
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向本地发送的资源请求;
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72,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本地的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本地的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前向传输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72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当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71接收到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72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具体的,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所述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三资源状态保存模块72,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一台CSE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既可能作为一次数据传输的第一CSE,也可能作为一次数据传输的中间CSE,还可能作为一次数据传输的第二CSE;那么实际网络架构中的一台CSE可以同时具备上述第一CSE、中间CSE及第二CSE这三者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需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51、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52、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61、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62及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71可以由CSE内部的通信功能芯片来实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53、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63及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72可以由CSE内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ing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以及CSE内部的存储芯片来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CSE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SE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和/或前向传输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后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状态为前向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在发送资源请求到各自的下一个CSE后,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第一CSE和中间CSE接收各自的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CSE和中间CSE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各自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在接收到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保存各自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包括: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接收各自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中间CSE和第二CSE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各自的上一个CSE中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AE从所述第一CSE、第二CSE及中间CSE中获取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9.一种第一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SE包括: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的第一AE向第二AE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中间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AE本地的第二CSE;其中,所述中间CSE是指所述第一CSE至第二CSE之间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CSE;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CSE,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后向传输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后向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在所述第一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发送资源请求到下一个CSE后,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接收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3.一种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CSE包括: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CSE向第二CSE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给第二CSE;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第二CSE本地的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第二CSE本地的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前向传输状态和/或后向传输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
当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后向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在所述第二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发送资源请求到传输路径上的下一个CSE后,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上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二资源状态保存模块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间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接收下一个CSE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下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及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所述第二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解析,并保存解析到的下一个CSE上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资源的保存地址和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19.一种第二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SE包括: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第三资源请求发送模块及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向本地发送的资源请求;
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传输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二CSE,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包括:获取本地的第二AE中应用数据的请求及向本地的第二AE发送应用数据的请求;所述传输状态包括:前向传输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二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资源请求的前向传输状态,包括:
当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资源请求时,所述第三传输状态保存模块,保存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二CS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资源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资源请求、及所述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
所述第三资源状态保存模块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出所述传输路径上的上一个CSE上所述资源请求的保存地址,并保存所述地址。
CN201410351509.0A 2014-07-23 2014-07-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Active CN105281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1509.0A CN105281941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PCT/CN2014/091750 WO2015117463A1 (zh) 2014-07-23 2014-11-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1509.0A CN105281941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941A true CN105281941A (zh) 2016-01-27
CN105281941B CN105281941B (zh) 2019-04-30

Family

ID=5377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1509.0A Active CN105281941B (zh) 2014-07-23 2014-07-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1941B (zh)
WO (1) WO201511746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785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实体创建资源和注册方法、通信节点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17193622A1 (zh) * 2016-05-12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84211A (zh) * 2016-06-08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1900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目标资源进行操作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终端装置
US11375354B2 (en) 2016-12-12 2022-06-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resource cre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application 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no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035A (zh) * 2002-12-13 2004-06-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WO2014042446A2 (ko) * 2012-09-12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특정 리소스에 대한 특정 권한 획득을 요청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9238B1 (ko) * 2003-12-19 2007-01-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라우팅 프로토콜 제공방법
CN101355588B (zh) * 2008-09-08 2012-08-01 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终端
JP5776161B2 (ja) * 2010-10-04 2015-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2340391B (zh) * 2011-11-14 2014-12-03 电子科技大学 分段arq自动重传方法
CN103107944B (zh) * 2011-11-14 2016-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内容定位方法和路由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035A (zh) * 2002-12-13 2004-06-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WO2014042446A2 (ko) * 2012-09-12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특정 리소스에 대한 특정 권한 획득을 요청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785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实体创建资源和注册方法、通信节点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7317785B (zh) * 2016-04-26 2021-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实体创建资源和注册方法、通信节点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17193622A1 (zh) * 2016-05-12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371151A (zh) * 2016-05-12 2017-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84211A (zh) * 2016-06-08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US10932171B2 (en) 2016-06-08 2021-0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cess point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375354B2 (en) 2016-12-12 2022-06-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resource cre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application 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no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81900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目标资源进行操作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终端装置
CN109819006B (zh) * 2017-11-22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目标资源进行操作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终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7463A1 (zh) 2015-08-13
CN105281941B (zh) 201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0632B2 (en) M2M application remote registration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8054195A1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基站
CN110602724B (zh) 网络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RU2725179C1 (ru) Связь машинного тип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услуги передачи мобильных исходящих коротких сообщений без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абонентского телефонного номера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CN1052819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第一cse、中间cse和第二cse
EP3337219B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201952697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ス選択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093118A (zh) 一种资源通告的方法、机器对机器节点和系统
WO2015034337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특정 요청 메시지의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00653A1 (zh) M2m应用的信息方法、cse及ae
CN105282682A (zh) 一种实现资源属性通告的方法和公共业务实体
EP3185598B1 (en) Applic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68981A1 (zh) 属性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025458A (zh) 一种资源通告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507054A (zh) 一种群组成员信息更新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656643A (zh) 一种基于网络配置协议进行兼容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01040A (zh) 资源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5050028A (zh) 一种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0110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局域网的数据组播方法和装置
CN110661850B (zh) 一种边缘计算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174322A1 (en) Method for deleting notification resource, and common service entity
CN110830540A (zh) 智能电视接入云服务器的方法、存储介质及应用服务器
CN105208679A (zh) 实现无线网络互通的设备及方法
CN104936199A (zh) 一种资源通告管理的方法及公共业务实体
EP3955524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emote storage device by means of managem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