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2559A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62559A CN105262559A CN201410336025.9A CN201410336025A CN105262559A CN 105262559 A CN105262559 A CN 105262559A CN 201410336025 A CN201410336025 A CN 201410336025A CN 105262559 A CN105262559 A CN 105262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ransmitting power
- carrying
- upward
- percen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用以提升现有技术中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该方法包括: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传输两个TB,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上行子帧只能传输一个TB相比,大大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通信系统的上行传输中,如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上行传输中,数据的发送通常采用正交的发送方式,即,对于单天线终端来说,仅支持在一个时频资源(如一个子帧)上传输一个数据符号。对于LTETDD(TimeDivision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来说,由于其除了具备上行调制编码方式低于下行调制编码方式、以及上行发送天线数目少于下行发送天线数目等特点之外,还具备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占用不同的时隙发送的特点,因此使得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受限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更高的上行调制编码方式,如从16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提升到64QAM。但是,由于若终端采用更高的上行调制编码方式进行信道发送,则对于发送端EVM(ErrorVectorMagnitude,信道误差)的要求会更高。例如,当上行调制编码方式为16QAM时,EVM的指标为12.5%,而当上行调制编码方式提升为64QAM时,EVM的指标将会进一步提升为8.75%,这将会极大地增加终端的成本。再有,除了可采用提升上行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来提高上行数据传输速率之外,还可采用多流传输,即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式。也就是说,在终端侧采用2个甚至4个天线的方式提高频谱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上行数据传输速率,但是,这要求终端上行具有多个发送通道,对于实际终端的实现较为困难。
由上述内容可知,目前所采用的提高上行数据传输速率的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终端具备特定的能力,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方式突破局限性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可选的,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具体包括:
在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之前的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具体包括:
在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之前的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可选的,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生成所述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sk为所述上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
所述s1,k为所述第一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所述s2,k为所述第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
所述α1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所述α2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或者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所诉RRC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接收点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根据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
基于所述TB1,生成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将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根据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根据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具体包括:
对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1。
可选的,根据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具体包括:
对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具体为:
最大比合并MRC信号处理;或者
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号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信号叠加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信号叠加单元生成的上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公式生成所述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sk为所述上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
所述s1,k为所述第一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所述s2,k为所述第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
所述α1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所述α2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或者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所诉RRC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接收点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中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解码单元中得到的TB1,生成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删除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删除单元得到的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所述第一解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1。
可选的,所述第二解码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具体为:
最大比合并MRC信号处理;或者
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号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然后将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最后将该上行信号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从而实现了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传输两个TB,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上行子帧只能传输一个TB相比,大大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终端处理单TB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处理TB1和TB2的方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处理TB1和TB2的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处理双TB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端处理TB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该技术方案中,首先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然后将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最后将该上行信号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从而实现了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传输两个TB,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上行子帧只能传输一个TB相比,大大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侧设备,如图2所示,为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由于现有的终端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只能处理一个TB,因此为了使终端能够在一个上行子帧上传输多个TB,可以增强终端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TB,也可以利用终端富裕的处理时间在不同的时刻分别处理多个TB。
可选的,步骤21可以但不限于按照下述方式实现:
第一种实现方式:
如图3a所示,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第二种实现方式:
如图3b所示,在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其中,图3a和图3b中的DL表示下行链路(Downlink),UP表示上行链路(Uplink)。
步骤22,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
具体的,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
其中,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可以是终端侧预先设置,也可以是从网络侧设备的信令中获取,具体的获取方式在下文中进行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3,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该上行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传输两个TB,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上行子帧只能传输一个TB相比,大大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首先,终端在t1时刻开始同时准备TB1和TB2,其中“准备”的含义包括终端经过如图1所示的上行链路处理流程,最终分别生成承载TB1的第一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以及承载TB2的第二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其中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产生的第一SC-FDMA信号和第二SC-FDMA信号在缓存中存储;
然后,终端在t2(t2>t1)时刻,将承载TB1的第一SC-FDMA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SC-FDMA信号按照一定的功率分配叠加,最终生成同时承载TB1和TB2的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其中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产生的SC-FDMA信号在缓存中存储。
具体的,可以按照如下公式(1)生成SC-FDMA信号:
其中,α1和α2分别是承载TB1的第一SC-FDMA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SC-FDMA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如图4所示,为终端对TB1和TB2的处理流程;
最后,终端在t3(t3>t2)时刻,将存储中的SC-FDMA信号{sk|k=1,2,3,…n}通过射频链路发送出去。
实施例2
首先,终端在t1时刻开始准备TB1,其中“准备”的含义包括终端经过如图1所示的上行链路处理流程,最终生成的承载TB1的第一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其中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产生的第一SC-FDMA信号在缓存中存储;
然后,终端在t2(t2>t1)时刻开始准备TB2,即TB2在TB1之后准备,经过如图1所示的上行链路处理流程,最终生成第二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其中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产生的第二SC-FDMA信号在缓存中存储;
其次,终端在t3(t3>t2)时刻,将承载TB1的第一SC-FDMA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SC-FDMA信号按照一定的功率分配叠加,最终生成同时承载TB1和TB2的SC-FDMA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其中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产生的SC-FDMA信号在缓存中存储。
其中,SC-FDMA信号的生成过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终端在t4(t4>t3)时刻,将存储中的SC-FDMA信号{sk|k=1,2,3,…n}通过射频链路发送出去。
下面对上述涉及到的α1和α2的获取方式做具体介绍。
获取方式1:
可以在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中获得。具体的,当该信息在DCI中占用N比特时,其可以有2N个取值,每种取值对应一种功率分配方式,如果采用等间隔的指示方式,当N=3时,每个值对应的α1如下表1所示:
表1:
N=3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α1 | 6.25% | 18.75% | 31.25% | 43.75% | 56.25% | 68.75% | 81.25% | 93.75% |
当N=4时,每个值对应的α1如下表2所示:
表2:
由于α1和α2的和值为1,所以α2的取值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之前,首先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然后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最后将该上行信号在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到来时发送,从而实现了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传输两个TB,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上行子帧只能传输一个TB相比,大大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进一步的,由于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相应的上行频谱效率也随之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既可以应用在TDD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在FDD系统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由于终端侧发送的上行信号同时承载TB1和TB2,因此基站侧接收端至少需要两个接收点(TransmissionPoint,TP)才能将终端发送的承载TB1和TB2的上行信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InterferenceCancellation,SIC)接收机解码出来。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实现示意图,包括下述处理流程:
步骤51,通过至少两个TP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也就是说,在用于接收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通过至少两个TP接收承载有TB1和TB2的上行信号;
步骤52,根据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TB1;
其中,为了增加上行信号接收的可靠性,本步骤52中,可以首先对每个TP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然后再对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TB1。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取若干种不同的信号处理策略,比如:
1、最大比合并(MRC,MaximumRatioCombining)信号处理;
2、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MeanSquareError,MMSE)信号处理。
步骤53,基于得到的TB1,生成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步骤54,将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步骤55,根据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TB2。
其中,为了增加上行信号接收的可靠性,本步骤55中,可以首先对每个TP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然后再对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TB2。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取若干种不同的信号处理策略,比如:
1、最大比合并(MRC,MaximumRatioCombining)信号处理;
2、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MeanSquareError,MMSE)信号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两个TP为例,这两个TP可以但不限于是:
方式1:两个基站的两个天线;
方式2:一个基站上的两个天线,如一个基站上两个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
考虑到这两种方式具有雷同性,下面的描述主要以方式1作为主要的说明对象,方式2的接收方法与之类似。
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流程:
步骤1,基站在时刻t1开始接收第一接收点TP1和第二接收点TP2上的上行信号,经过射频接收滤波后到基带进行处理,解调制后在频域的信号分别为{r1,k|k=1,2,3,…n}和{r2,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
步骤2,对TP1和TP2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信号{rk|k=1,2,3,…n}。这可以采取若干种不同的信号处理策略,如:
A、对TP1和TP2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MRC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为{r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
B、对TP1和TP2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MMSE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为{r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
步骤3,将处理后的上行信号{rk|k=1,2,3,…n}按照图6中所示的步骤进行处理,直到解出TB1(假设TB1先被解出)为止,然后继续步骤4。如果无法解出TB1,那么接收TB1和TB2均失败。
其中,图6中的步骤从右至左依次为:时域信号到频域信号的转换,解资源映射,解预编码,解调制映射,解扰。
步骤4,在时刻t2,基站将TB1根据如图1所示的步骤生成TB1在TP1和TP2的接收信号{s1,k|k=1,2,3,…n}和{s2,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将这两个信号按照下述公式(2)从TP1和TP2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删除后的信号为{r′1,k|k=1,2,3,…n}和{r′2,k|k=1,2,3,…n},其中:
r′i,k=ri,k-si,k,i=1,2;(2)
步骤5,对TP1和TP2删除后的上行信号即{r′1,k|k=1,2,3,…n}和{r′2,k|k=1,2,3,…n}进行信号处理,这可以采取若干种不同的信号处理策略,如:
A、对TP1和TP2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MRC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为{r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
B、对TP1和TP2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MMSE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为{r′k|k=1,2,3,…n},其中n为上行子载波个数。
步骤6,将处理后的上行信号{r′k|k=1,2,3,…n}按照图6中所示的步骤进行处理,直到解出TB2为止,如果无法解出TB,2,那么接收TB2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既可以应用在TDD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在FDD系统中。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如图7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信号生成单元71,用于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信号叠加单元72,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71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发送单元73,用于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信号叠加单元72生成的上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单元71,具体用于: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单元71,具体用于:
在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叠加单元72,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71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叠加单元72,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公式生成所述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sk为所述上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
所述s1,k为所述第一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所述s2,k为所述第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
所述α1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所述α2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或者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所诉RRC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基于上述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如图8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接收单元81,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接收点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81中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
信号生成单元8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解码单元82中得到的TB1,生成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删除单元84,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83生成的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单元85,用于根据所述删除单元84得到的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所述第一解码单元82,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821,用于对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模块822,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模块821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1。
可选的,所述第二解码单元85,具体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851,用于对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模块852,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模块851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2。
可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具体为:
最大比合并MRC信号处理;或者
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号处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具体包括: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具体包括:
在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生成所述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sk为所述上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
所述s1,k为所述第一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所述s2,k为所述第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
所述α1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所述α2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或者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所诉RRC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7.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接收点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根据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
基于所述TB1,生成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将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根据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具体包括:
对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具体包括:
对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2。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具体为:
最大比合并MRC信号处理;或者
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号处理。
1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承载第一传输块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第二传输块TB2的第二信号;
信号叠加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发送所述信号叠加单元生成的上行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在不同时频资源上,依次生成承载TB1的第一信号和承载TB2的第二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叠加,生成同时承载有所述TB1和所述TB2的上行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公式生成所述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sk为所述上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k|k=1,2,3,…n},n为一个数据符号中的采样点数目;
所述s1,k为所述第一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1,k|k=1,2,3,…n},所述s2,k为所述第二信号,其表达式为序列{s2,k|k=1,2,3,…n};
所述α1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所述α2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或者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所诉RRC信令中携带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功率占总发射功率的百分比。
17.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接收点接收承载有第一传输块TB1和第二传输块TB2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中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1;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解码单元中得到的TB1,生成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
删除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TB1在每个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从对应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删除,得到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删除单元得到的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解码得到所述TB2。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个接收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一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1。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码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个接收点删除后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上行信号;
第二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TB2。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具体为:
最大比合并MRC信号处理;或者
最小均方误差MMSE信号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6025.9A CN105262559A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6025.9A CN105262559A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62559A true CN105262559A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510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36025.9A Pending CN105262559A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62559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4835A (zh) * | 2017-05-05 | 2017-09-1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9922477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061817A (zh) * | 2018-01-17 | 2019-07-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WO2019154199A1 (zh) * | 2018-02-12 | 2019-08-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30382A1 (en) * | 2006-03-30 | 2007-10-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data streams in a MIMO system |
CN101291313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信号发射方法、系统及移动台 |
CN101615981A (zh) * | 2008-06-27 | 2009-12-30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对复合无线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相应的接收机 |
CN101931445A (zh) * | 2009-06-19 | 2010-12-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于空分多址接入的参考信号与数据叠加的方法与设备 |
CN103220118A (zh) * | 2007-05-29 | 2013-07-2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空中链路资源的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220015A (zh) * | 2013-04-18 | 2013-07-2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导频叠加的快跳频发射机、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
-
2014
- 2014-07-15 CN CN201410336025.9A patent/CN1052625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30382A1 (en) * | 2006-03-30 | 2007-10-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data streams in a MIMO system |
CN101291313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信号发射方法、系统及移动台 |
CN103220118A (zh) * | 2007-05-29 | 2013-07-2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空中链路资源的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15981A (zh) * | 2008-06-27 | 2009-12-30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对复合无线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相应的接收机 |
CN101931445A (zh) * | 2009-06-19 | 2010-12-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于空分多址接入的参考信号与数据叠加的方法与设备 |
CN103220015A (zh) * | 2013-04-18 | 2013-07-2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导频叠加的快跳频发射机、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4835A (zh) * | 2017-05-05 | 2017-09-1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7154835B (zh) * | 2017-05-05 | 2020-05-1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9922477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9922477B (zh) * | 2017-12-12 | 2021-04-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061817A (zh) * | 2018-01-17 | 2019-07-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CN110061817B (zh) * | 2018-01-17 | 2022-06-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US11956181B2 (en) | 2018-01-17 | 2024-04-09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ignal,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19154199A1 (zh) * | 2018-02-12 | 2019-08-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0167154A (zh) * | 2018-02-12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0167154B (zh) * | 2018-02-12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870727B2 (en) | 2018-02-12 | 2024-01-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96987B2 (ja) | 時分割複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応答信号の伝送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
US20170063586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baseband unit bbu and remote radio unit rru,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US2012030061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Over Wireless Backhaul Link | |
CN102281593B (zh) |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13541869B (zh) |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 |
CN110049564B (zh) | 一种蜂窝网中的laa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1713059B (zh) | 共享的无许可传送辅助的第五代新无线电上行链路复用 | |
CN107196689B (zh) | 一种上行mu-mimo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170264464A1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Network Node, and Terminal | |
CN107517503B (zh) | 一种处理装置、bbu、rru及天线校正方法 | |
CN102725984A (zh) | 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 |
TW202143789A (zh) | 反覆運算參考訊號符號重建和通道估計 | |
WO2020142911A1 (zh) |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9923812A (zh) |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用于动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834748B2 (en) | Indicat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5G systems with legacy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CN116709536A (zh) | 用于前传接口的控制消息的传送的装置 | |
WO2021211462A1 (en) | Peak suppression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uplink shared channel | |
CN105262559A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5187157A (zh) | 一种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7083821A (zh) | 具有重复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 | |
KR101995882B1 (ko) | 시분할 이중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474405A (zh) | 多载波系统中的计数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323861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0351009A (zh) | Dci传输和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 |
CN105262560A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