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2327B -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2327B
CN105262327B CN201510408877.9A CN201510408877A CN105262327B CN 105262327 B CN105262327 B CN 105262327B CN 201510408877 A CN201510408877 A CN 201510408877A CN 105262327 B CN105262327 B CN 105262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external power
voltag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88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2327A (zh
Inventor
李东升
林光峯
林家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mpow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powe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power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6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2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2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23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6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 H02M1/0022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the disturbance parameters being input voltage fluctu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与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之间,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一电流传感器、一升压电路、一控制电路及一储能组件。电流传感器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输出端。升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外部电源,压电且升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控制电路与该电流传感器连接。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电压默认值,该控制电路将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该储能组件的输出电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降低电源转换电路与储能组件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一种电源转换电路,特别是一种用于具有高尖峰负载特性的装置的电源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硬盘(Hard Disk)是现今各式计算机非常重要的数据储存载体,随着技术发展硬盘的容量也日渐提高。而硬盘相较于光盘具有大容量且传输方便的优点,因此行动硬盘成为现今一种非常常见的装置。
而行动硬盘中3.5时的硬盘因为容量大及耐用性佳,故也有不少爱用者。然而3.5时的硬盘因为体积较大且耗电,除了USB接头的5V电压,还需要额外输入约12V的电压来启动马达,3.5时硬盘才能运作。因此,许多3.5时的行动硬盘都需要携带额外电源供应器来提供电源,从而让使用者于携带上造成不便。另外,当USB接头输出较高电流来驱动马达时,USB接头的输出电压便会降低,此时可能发生输出电流虽足以驱动马达,但输出电压却不足够启动行动硬盘中的启动电路,导致行动硬盘仍无法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专利申请号101135837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在外壳内部加装一个电池,并且由电池来供应硬盘启动瞬间所需要的能量。此一方法虽然可让3.5时行动硬盘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电源供应器,但是却需要一个容量与体积较大、并具低内阻特性的电池,而这类电池的成本也较高。
因此,要如何让3.5时硬盘只使用USB的5V而不需要外接电源,且能够用较低成本的方式启动,便是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值得去思量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并装置于一个具有高尖峰电流
负载特性的装置,使该电源转换电路不再需要更大的输入电源来启动具有高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该装置,可降低电源转换电路与储能组件的整体成本。
基于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与至少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之间,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一升压电路、一控制电路、一储能组件、一充电电路、及一放电电路。电流传感器连接于外部电源的一输出端,适于传感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升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外部电源,且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控制电路与该升压电路并联,该控制电路适于传感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该控制电路中具有一第一电压默认值与一电流默认值。充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放电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储能组件的一输出端连接放电电路之一输入端与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出端。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电压默认值,该控制电路将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该储能组件的输出电压。而电源转换器在限制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负载瞬间所需能量的不足处,则由储能组件补充供给。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一开关组件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外部电源。储能组件的一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充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且充电电路的一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放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且放电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其中,当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0时,第一开关组件呈断路,当外部电源输入电压至电源转换电路时,第一开关组件呈导通。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至少一开关电路模块,开关电路模块包括一第二开关组件与一监控电路,其中第二开关组件是电性连接于升压电路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间,且监控电路则是电性连接于升压电路与第二开关组件间,当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超出一第二电压预定值,第二开关组件呈导通。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中监控电路设定一预定时间,当电源转换电路接受外部电源的供应电源后经过预定时间,第二开关组件导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与至少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之间,该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一升压电路、一控制电路、一充电 电路、一放电电路、一储能组件及一降压电路。升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外部电源,且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控制电路与该升压电路并联,该控制电路适于传感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该控制电路中具有一第一电压默认值与一电流默认值。充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放电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储能组件的一输出端连接放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出端。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且该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则连接到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电压默认值,该控制电路将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该储能组件的输出电压。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第一开关组件,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且该第一开关组件是连接于该放电电路的该输入端及该充电电路的该输出端,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0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断路,当该外部电源输入电压至该电源转换电路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导通。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至少一开关电路模块,该开关电路模块包括一第二开关组件与一监控电路,其中该第二开关组件是电性连接于该升压电路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间,且该监控电路则是电性连接于该升压电路与该第二开关组件间,当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超出一第二电压默认值,该第二开关组件呈导通。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中该监控电路还能够设定一预定时间,当该电源转换电路接受该外部电源的供应电源后经过该一定时间,该第二开关组件导通。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中该放电电路为二极管或具有开关的放电控制电路。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中充电电路是以定电压定电流充电模式为该储能组件充电。
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与该升压电路之间,该电流传感器适于感测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需注意的是,所附图式中的各组件仅是示意,并未按照各组件的实际比例进行绘示。
附图说明
图1A所绘视为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能量补偿模块的细部架构图。
图1C所示为开关电路模块的细部架构图。
图1D所示为电源转换电路应用于不具装置控制电路的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A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3B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3C所绘是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4所绘是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图1A所示为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10的示意图。电源转换电路10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20与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之间。外部电源20例如为个人计算机的USB输出端,并提供一电压5V的电源。一般而言,USB输出端会有一个标准输出电压范围与输出电流的规范,但USB能够输出的电流会比规范值高出许多,然而随着电流的增加,输出电压也会随之降低。例如USB 3.0标准规范为4.75V~5.25V/0.9A,然而实际上USB3.0可以提供的电流远超过0.9A,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3.5时行动硬盘。因此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中具有一马达31及一装置控制电路32,马达31是与电源转换电路10连接,装置控制电路32则是与外部电源20连接,当马达31接受12V的输入电压的同时,装置控制电路32也须接受5V 的输入电压(也就是由USB输出端提供),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方能启动。
电源转换电路10包括一升压电路11、一控制电路12、一电流传感器121、一能量补偿模块14。电流传感器121是连接于外部电源20的输出端,电流传感器121适于传感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流。升压电路11的输入端是连接于电流传感器121,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则连接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中的马达31。当外部电源20输出的5V电压经由升压电路11会被升压到12V~12.6V之间的电压,以对应马达31所需的12V电压。
请参阅图1B,图1B所示为能量补偿模組14的細部架構圖(批注与上述图示说明名称不同),能量补偿模块14中设有一储能组件141、一第一开关组件142、一放电电路143、及一充电电路144。储能组件141例如为锂电池或电容组,可输出电压12.6V的电源。储能组件141是连接于一第一开关组件142,当外部电源20的电压源输入电源转换电路10时,第一开关组件142便会呈现导通状态,反之当外部电源20的电压为0时,第一开关组件142则会呈现断路状态。因此,当外部电源20未供电时,第一开关组件142呈现断路,可以避免储能组件141所储存的能源在电路中因为漏电流而消耗殆尽。
当外部电源20输入电压至电源转换电路10,第一开关组件142导通,让储能组件141能够正常充放电。放电电路143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142,输出端则连接于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充电电路144的输入端连接于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充电电路144之输出端则连接于第一开关组件142。其中,放电电路143是一种单向阻断电路,当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电压大于储能组件141的电压,放电电路143就不会导通,让储能组件141能够通过充电电路144充电,而放电电路143的单向阻断电路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二极管(如图1B所示)或通过具有开关的放电控制电路等。充电电路144则是会以定电压定电流充电模式对储能组件141充电,充电电路144也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限流电阻或线性稳压器等方式。上述放电电路143与充电电路144的设计方式为释例,但并不限于此,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放电电路143与充电电路144的设计方式。之所以将放电电路143与充电电路144个别设计成独立电路,是因为若仅采用一个限流电阻作为充放电电路,储能组件141的 充电与放电的效率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例如:若采用电阻值较小的限流电阻,储能组件141虽然能够快速的放电,但充电速度也会很快,使储能组件141的寿命造成影响,并且加重了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流,也就限制了能提供给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运作的电流;若采用较大的限流电阻尝试降低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也会降低而限缩电源转换电路10可提供的尖峰电流的能力。因此,本发明个别设计放电电路143及充电电路144,使储能组件141能够使得设备在需要尖峰电流的瞬间快速放电以支持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并能够在常态的运转下慢速稳定的充电,确保储能组件141的使用寿命。
电源转换电路10的组件关系说明如上,以下将介绍电源转换电路10的运作方式。当外部电源20输入一5V的电压至电源转换电路10,分别输入升压电路11与第一开关组件142。当第一开关组件142接受外部电源20输出的5V电压,便会呈现导通状态,使储能组件141与放电电路143及充电电路144连接。同时,升压电路11会将外部电源的5V电压升压至12~12.6V,并由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输出12~12.6V的电压。
控制电路12是与电流传感器121连接,并与升压电路11并联而设置,且控制电路12是通过限制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流、输入电压或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流的原理来控制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另一方面可保护升压电路11不会因工作功率过大而受损。控制电路12是通过电流传感器121传感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流,且控制电路12还适于传感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压(即升压电路11的输入电压),控制电路12中设定有一电流默认值与一第一电压默认值。当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第一电压默认值,控制电路12便会降低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使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储能组件141的输出电压。上述通过限制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流、输入电压或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流的设计原理可延伸出更多不同的搭配组合,例如同时侦测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来进行限制,或仅采用限制输出电流的方法,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限制输入功率的组合方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马达31在启动瞬间所需要电流较大,而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出电流也就因此提高,导致来自 USB端的输入电压(即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压)会因为电流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若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源不足以驱动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装置控制电路32,尽管马达31能够转动,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会因为来自USB端的输入电压过低,导致装置控制电路32无法驱动而造成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无法正常运作。当外部电源20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第一电压默认值,或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电流默认值,此时控制电路12会立即让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快速降低,藉此将电源转换器11的输出功率限制于一定范围内,使得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压不低于该第一电压默认值,或使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流不大于该电流默认值,以达到限制最大的输入电流与限制最低输入电压的目的。当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降低到小于储能组件141输出电压时,放电电路143会导通,储能组件141开始放电,使升压电路11与储能组件141能共同对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输出电流,使具高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马达31能够顺利启动,同时确保能提供足够的输出电压来驱动装置控制电路32,使具高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能够正常运作。而经由限制电源转换电路10的最大的输入电流,便可保护外部电源20,避免外部电源20因输出电流过大进入过电流保护状态而停止供电;限制最低输入电压则能更确保装置控制电路32(或具高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能够正常运作。
接着,当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由启动程序逐渐进入稳定的运转,马达31所需的电流会逐渐降低,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也会逐渐远离控制电路12的第一电压默认值与电流默认值,控制电路12便会恢复升压电路11原本默认的输出电压值12~12.6V。此时,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将常态性大于储能组件141的电压,放电电路143两端产生逆偏压,放电电路143就不会导通,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会输入马达31供其稳态运转,同时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会经由充电电路144对储能组件141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1C及图1D,图1C所示为开关电路模块13的细部架构图。图1D所示为电源转换电路10应用于不具装置控制电路32的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3的示意图。上述实施例中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为3.5时行动硬盘,因此具有装置控制电路32,当输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能 量足以驱动马达31时,装置控制电路32取得开机命令马达31才会从电源转换电路10汲取输出电流。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都设置有装置控制电路32。因此,电源转换电路10中还设置有一开关电路模块13,开关电路模块13是连接于升压电路11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3之间,开关电路模块13中包括一监控电路131及一第二开关组件132。由于外部电源20所输出的5V电压,由升压电路11升压成12~12.6V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监控电路131会侦测升压电路11的输出端,当升压电路11所输出的电压达到一第二电压默认值,监控电路131会发送一信号至第二开关组件132,使第二开关组件132导通,让足够的电压输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3,让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3可以顺利启动。此外,监控电路131也可通过设定一预定时间的方式来控制第二开关组件132。举例而言,若升压电路11将电压从5V升压到12V需要2秒,便可将预定时间设定为2秒,亦即:将监控电路131设定成侦测到外部电压源送入电源转换电路后2秒后便发送信号至第二开关组件132,使第二开关组件132导通。
请参阅图2,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正常情况下,电源转换电路10能够接上5V的外部电源20而启动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中的装置控制电路32。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马达31启动所需的电流较大,外部电源20即便通过升压电路11来使马达31启动,但是外部电源20将无法额外输出稳定的5V电压来驱动装置控制电路32,使得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无法正常启动。因此,可在升压电路11输出端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装置控制电路32之间额外连接一降压电路15,将升压电路11输出的12~12.6V电压经过降压电路15降压成稳定的5V电压,以让装置控制电路32能够启动,使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能够正常运转。在本实施例中,降压电路15的输入端是连接于升压电路11与开关电路模块13之间,而降压电路15的输出端是连接于行动式储存装置30的装置控制电路32。但并不限与此,也能够将降压电路15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电路模块13与马达31之间,换言之,降压电路15的输入端可以连接在升压电路11与马达31之间的任何位置。
请参阅图3A,图3A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某些情况下,电源转换电路10可能需要驱动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例如3.5时硬盘的
磁盘阵列RAID。此时,便可将开关电路模块1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独立的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而外部电源20所输出的5V也可分别连接至独立的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如此一来,电源转换电路10就能够驱动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
请参阅图3B,图3B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10能够同时启动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然而,又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可能需要有不同的启动顺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都具有一个对应的开关电路模块13,利用每一个开关电路模块13中的监控电路131设定不同的时间,让每一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具有不同的启动时间,便可让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依序启动。
请参阅图3C,图3C所绘是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当外部电源20需要启动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外部电源20得承受更大的负载,可能无法稳定输出5V电压来驱动多个装置控制电路32。因此,可在升压电路11之后连接一降压电路15,并将降压电路15的输出端连接至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让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的装置控制电路32都能够接收稳定的5V电压。如此一来,便可使多个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正常启动。
上述第三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是本发明电源转换电路10变化的范例,但不限于此,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将第三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的特征组合或调整,以对应每一种不同需求的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为3.5时行动硬盘,但不限于此,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也可为事务机、打印机或外接式光驱等,只要是需要瞬间较大尖峰电流的装置都可以装设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10。故电源转换电路10的驱动对象也不局限于马达,亦可为其他对象,例如:中央处理器等具有较大尖峰电流的电子组件。
借由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10,便能够在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启动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且相较于公知是使用电池来启动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30,因此需要体积较大的电池。而本发明的储能组件141是一个辅 助能量输出的组件,大部分的能量还是由外部电源20经由升压电路11供应,只有在外部电源20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储能组件141才会放电补充不足的能量。因此,储能组件141就能够选用体积较小的电池或电容,如此一来便能降低电源转换电路10整体的成本。
此外,在上述的全部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皆有包括电流传感器,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选择不设置电流传感器。请参照图4,升压电路11的输入端是直接连接于外部电源20。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意进行修改,均不会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与至少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一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且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
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该升压电路并联,该控制电路传感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该控制电路中具有一第一电压默认值与一电流默认值;
一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
一放电电路,且该放电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以及
一储能组件,该储能组件的一端子连接该放电电路的一输入端与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出端;
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第一电压默认值,该控制电路将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该储能组件的输出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开关组件,该储能组件是连接于该第一开关组件,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且该第一开关组件是连接于该放电电路的该输入端及该充电电路的该输出端,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0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断路,当该外部电源输入电压至电源转换电路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开关电路模块,该开关电路模块包括一第二开关组件与一监控电路,其中该第二开关组件是电性连接于该升压电路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间,且该监控电路侦测该升压电路的该输出端,当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超出一第二电压默认值,该监控电路会发送一信号至该第二开关组件,使该第二开关组件呈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监控电路设定一预定时间,当该电源转换电路接受该外部电源的供应电源后经过该预定时间,该第二开关组件导通。
5.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与至少一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一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且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
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该升压电路并联,该控制电路传感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该控制电路中具有一第一电压默认值与一电流默认值;
一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升压电路的一输出端;
一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的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于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
一储能组件,该储能组件的一端子连接该放电电路之一输入端与该充电电路的一输出端;以及
一降压电路,该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且该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则连接到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
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该电流默认值或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该第一电压默认值,该控制电路将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至小于该储能组件的输出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开关组件,该储能组件是连接于该第一开关组件,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输入端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且该第一开关组件是连接于该放电电路的该输入端及该充电电路的该输出端,其中,当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0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断路,当该外部电源输入电压至该电源转换电路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呈导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开关电路模块,该开关电路模块包括一第二开关组件与一监控电路,其中该第二开关组件是电性连接于该升压电路与该具尖峰电流负载特性的装置间,且该监控电路则是侦测该升压电路的该输出端,当该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超出一第二电压默认值,该监控电路会发送一信号至该第二开关组件,使该第二开关组件呈导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监控电路还能够设定一预定时间,当该电源转换电路接受该外部电源的供应电源后经过该预定时间,该第二开关组件导通。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放电电路为二极管或具有开关的放电控制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电路是以定电压定电流充电模式为该储能组件充电。
11.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连接于该外部电源与该升压电路之间,该电流传感器传感该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
CN201510408877.9A 2014-07-14 2015-07-13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2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4082 2014-07-14
TW103124082 2014-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2327A CN105262327A (zh) 2016-01-20
CN105262327B true CN105262327B (zh) 2018-05-08

Family

ID=5486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8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2327B (zh) 2014-07-14 2015-07-13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25343B2 (zh)
JP (1) JP6236591B2 (zh)
KR (1) KR101776800B1 (zh)
CN (1) CN105262327B (zh)
DE (1) DE102015110658A1 (zh)
SG (1) SG10201505288VA (zh)
TW (1) TWI544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4727B2 (en) * 2015-06-30 2019-03-05 Dong-Sheng Li Multi-functional hub integrated with AC power supply
US10386877B1 (en) * 2018-10-14 2019-08-20 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DO regulator with output-drop recovery
CN109654056B (zh) * 2019-01-30 2024-05-14 阿宜准(惠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马达风扇控制电路
CN113224831A (zh) * 2020-02-06 2021-08-06 硕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式不断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774A (zh) * 2006-07-24 200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源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01505067A (zh) * 2009-03-11 2009-08-12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供电系统、硬盘转接板及一种给硬盘供电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0634A (ja) * 1989-04-21 1990-11-16 Toshiba Corp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2002315228A (ja) * 2001-04-05 2002-10-25 Hitachi Maxell Ltd 電源装置
US7116294B2 (en) * 2003-02-07 2006-10-03 Whele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LED driver circuits
US7385373B2 (en) * 2003-06-30 2008-06-10 Gaia Power Technologies, Inc.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demand side power management
US20090018384A1 (en) * 2007-05-09 2009-01-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ortable, Modula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
US20090072779A1 (en) * 2007-09-14 2009-03-19 Kurt Kuhlmann Low Voltage Energy System
EP2325984A1 (de) 2009-11-24 2011-05-25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Zuschalten eines Photovoltaikfeldes mit hoher Leerlaufspannung
KR20120120940A (ko) * 2010-01-05 2012-11-02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부하에 펄스형 전류를 공급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136777B2 (en) 2010-02-18 2015-09-1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apacitively coupled power supply system
US9092207B2 (en) 2010-07-09 2015-07-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Circuit for supplementing electrical current to a peripheral device
DE112011105118T5 (de) * 2011-03-28 2014-0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Wechselstrom-Motorantriebsvorrichtung
TWI497271B (zh) 2012-05-31 2015-08-21 guang feng Lin Power supply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external mobile device
WO2015164399A1 (en) * 2014-04-22 2015-10-29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774A (zh) * 2006-07-24 200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源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CN101505067A (zh) * 2009-03-11 2009-08-12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供电系统、硬盘转接板及一种给硬盘供电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0201505288VA (en) 2016-02-26
TW201618442A (zh) 2016-05-16
KR20160008481A (ko) 2016-01-22
JP6236591B2 (ja) 2017-11-29
US20160013717A1 (en) 2016-01-14
KR101776800B1 (ko) 2017-09-08
TWI544727B (zh) 2016-08-01
CN105262327A (zh) 2016-01-20
DE102015110658A1 (de) 2016-01-14
US9525343B2 (en) 2016-12-20
JP2016021857A (ja)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7348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62327B (zh) 一种可承受高尖峰电流特性的负载的电源转换电路
CN102013272B (zh) 用于存储设备的可配置功率控制的系统、方法以及装置
CN100495876C (zh) 电子装置
US9092207B2 (en) Circuit for supplementing electrical current to a peripheral device
US11507165B2 (en)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US20080100143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arger/boost controller
US10203736B2 (en) Detachable computing system having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CN102299532B (zh) 充电装置
CN103457310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TW201416834A (zh) 電源管理電路及其方法
WO2005013111A3 (en) Voltage regulator with bypass for multi-voltage storage system
US20100133908A1 (en) Usb device with internal assisting power
CN105762862B (zh) 电源系统及电子装置及电池的充电方法及放电方法
US93501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supply control chip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CN104917198A (zh) 一种储能系统控制装置和方法
US20140091621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xternal mobile devices
CN202929610U (zh) 外接式储存装置
JP5613135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の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力の供給方法
CN102593922A (zh) 具有电池修复功能的移动电源
CN111293780B (zh) 电源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载信息系统
CN203339787U (zh) 电能表供电系统
CN202918041U (zh) 电子设备的后备供电电路
CN105703414A (zh) 服务机器人电源控制装置
CN11104922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管理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31

Address after: Taiwan City, Taipei China Neihu district Nanjing Road 6 No. 461 9 floor 1

Applicant aft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Taiwan City, Taipei China Neihu district Nanjing Road 6 No. 461 9 floor 1

Applicant before: Li Dongsheng

Applicant before: Lin Jiawei

Applicant before: Lin Guangfeng

Applicant before: Xiao Jingbao

Applicant before: Xiao Cenjie

Applicant before: Chen Yongsh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