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0708B -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0708B
CN105260708B CN201510623864.3A CN201510623864A CN105260708B CN 105260708 B CN105260708 B CN 105260708B CN 201510623864 A CN201510623864 A CN 201510623864A CN 105260708 B CN105260708 B CN 105260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area
detection
light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3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0708A (zh
Inventor
郑效盼
邹成刚
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38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0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60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0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0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0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06V40/1359Extracting features related to ridge properties; Determining the fingerprint type, e.g. whorl or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光学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速度块,精度高等优点,为此基于光学检测技术制作的光学检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如,生物纹理采集与识别。
本申请发明人在发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光学检测装置存在结构单一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光学检测装置存在结构单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光学检测装置的多样化设计的技术效果。
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
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其中,所述反射光束是由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
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可选地,在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内的所述第三区域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第三区域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外的第四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夹角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所述第二区域外的第五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五区域的夹角为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可选地,所述接收组件包括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一光接收器;其中,所述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一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一光接收器的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可选地,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反射镜,第二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二光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光束,所述反射镜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光接收器的第四光束,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混合光束的照射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所在区域之间的第四区域,以使所述混合光束透射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形成具有一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束。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一光线准直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光学组件所在区域之间的第五区域,用于接收所述单色光束,并将所述单色光束进行光线准直处理,以使所述单色光束透射所述光线准直组件,形成所述初始光束,其中,所述初始光束中M个初始光线中每两个初始光线间平行,M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反馈光束由N个反馈光线组成,其中,所述N个反馈光线中每两个反馈光线间的光强差小于一预设光强差阈值,N为大于1的整数。
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在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图像处理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本体;
固定体,与所述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和/或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和/或所述固定体上,且所述固定体用于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所述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四,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
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光学组件上设置衍射件将光束约束在介质单元内部传播,从而实现了对光线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进一步实现了光学检测装置的多样化设计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检测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初始光束沿垂直于第二面的方向入射光学组件20传播前后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初始光束沿非垂直于第二面的方向入射光学组件20传播前后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初始光束沿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入射光学组件20传播前后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初始光束沿非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入射经光学组件20传播前后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接收组件30具体为第二种形式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接收组件30基于第二种形式下未设置反射镜303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检测装置功能的只包括一个棱镜的另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具体为形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b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固定体63与本体62以第一种连接方式连接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光学检测装置存在结构单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光学检测装置的多样化设计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
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其中,所述反射光束是由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
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光学组件上设置衍射件将光束约束在介质单元内部传播,从而实现了对光线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进一步实现了光学检测装置的多样化设计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的功能框图。
该检测装置可以是单独的光学检测装置,比如指纹检测等,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指纹检测功能的检测装置,比如具有指纹采集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手机、身份证等。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纹理检测,比如文物器件的纹理检测等。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发光组件10,用于发射初始光束;
光学组件20,其中,光学组件2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201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区域201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202的,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其中,所述反射光束是由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203反射后形成的;
接收组件3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第二区域202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光组件10可以是产生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也可以是激光光源,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以是单一波长的单色光束,也可以是包含有多种波长的混合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检测结果,所述初始光束主要为单色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过发光组件10得到的为混合光束时,可以在发光组件10和光学组件20之间设置各种滤波片。具体来讲,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光组件10发出的混合光束的照射区域与光学组件20所在区域之间的第四区域,以使所述混合光束透射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形成具有一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束。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束白光通过红色滤光片,射出的为一束红光,进而获得具有单一波长的单色光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得单一波长的单色光束之后,为了保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能够获得被采集对象较佳的纹理图像,通常需要将获得具有单一波长的单色光束进行准直处理。具体来讲,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一光线准直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和光学组件20所在区域之间的第五区域,用于接收所述单色光束,并将所述单色光束进行光线准直处理,以使所述单色光束透射所述光线准直组件,形成所述初始光束,其中,所述初始光束中M个初始光线中每两个初始光线间平行,也就是说,单色光束在经光线准直组件处理之后,将获得以平行光线入射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初始光束。此外,为了减小所述检测装置的厚度,进而实现所述检测装置的轻薄化设计,通过相应调整发光组件10,光学组件20与所述光学准直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所述初始光束垂直于光学组件20第一面内的第一区域201入射。在第一种情况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获得用于检测放置在光学组件20第三面上的被测介质体的纹理特征的检测光束,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2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201入射光学组件20形成检测光束。为了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光学组件20内,进而保证检测光束对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20上的被测介质体的检测结果。具体来讲,光学组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光学组件20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比如,可以是能够引导光波在其中传播的介质光波导。此外,为了将所述初始光束耦合进所述介质单元内部传播进而形成所述检测光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201内设置有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比如,能够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且能够将其耦合进介质光波导内部的透射式衍射光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检测光束对被测介质体进行检测后,为了获得能够检测出被测介质体表面特性的所述反馈光束。具体来讲,在第二区域202内设置一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比如,能够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且能够将其耦合进介质光波导内的透射式衍射光栅。其中,所述反射光束是由所述检测光束经光学组件20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发射后形成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接触在光学组件20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203上的介质不同,光学组件20对检测光束具体的反射情况将不同。具体来讲,在与光学组件20的所述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203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第三区域203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由第三区域203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第二区域202初涉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路具体为所述检测光束在第三区域203内发生全反射后所形成的光路。比如,在介质光波导为石英玻璃(折射率为1.46)时,所述第一介质与石英玻璃的材质相比为光疏介质,此时光束检测光束由光密介质入射至光疏介质。所述第二光路为所述检测光束在第三区域203上发生漫反射后所形成的光路,此时,所述第二介质与石英玻璃的材质相比为光密介质。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当被测用户的右手食指放置在第三区域203上时,所述检测光束在第三区域203的反射光属性与食指的脊线、谷线之间的深度以及皮肤之间的油脂、水分层息息相关,所述检测光束经光学组件20射到食指指纹的“谷”(“谷”与光学组件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所在的地方后,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棱镜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所述检测光束经由光学组件20的第三区域203形成第一光路。当所述检测光束射到食指指纹的“脊”处时,由于人体汗液或者油脂接触到光学组件20,汗液的折射率与水接近为1.33左右,与光学组件20中介质单元为棱镜的折射率1.414相比属于光疏介质。根据光线全反射原理可知,所述检测光束在射到食指指纹的“脊”处时不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因此,所述检测光束经由第三区域203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此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第三区域203散射或者漫反射到别的地方。此外,所述检测光束射到指纹“谷”处时,所述检测光束发生全反射后形成所述反射光束。所述反射光束经由所述第一光路从第二区域202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检测光束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的部分位置处发生全反射。可以依据所述第一衍射件以及所述介质单元对光线的反射特性来设计所述检测光束发生全反射的全反射角。在所述介质单元为折射率为1.414的透明棱镜时,在所述初始光束经衍射光栅后形成的所述检测光束以与所述第三面夹角θ(θ≤45°)入射“谷”处,此时,所述检测光束将在“谷”处发生全反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检测光束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的部分位置处发生全反射,对所述第一衍射件和所述第二衍射件的具体要求有以下两种情况,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具体为,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区域201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第二区域202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外的第四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第三区域203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夹角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光学组件20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第二区域20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为了保证所述检测光束能够在第三区域203发生全反射,衍射件所设置的位置以及对光线的反射特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仍然以所述介质单元为折射率为1.414的透明棱镜为例来举例说明。具体来讲,在第一区域201内所设置衍射光栅能够保证所述初始光束经衍射光栅出射形成的所述检测光束与第三区域203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45°,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夹角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45°。此时,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将被约束在透明棱镜的所述第二面上的除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外的未设置有衍射光栅的所述第四区域内传播,直到所述反射光束入射至第二区域202处衍射光栅,改变所述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将所述反射光束耦合出光学组件20外,形成所述反馈光束。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的第一种情况下,如图2a所示为所述初始光束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入射经光学组件20的传播前后的示意图。此外,在保证所述检测光束满足全反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初始光束还可以沿非垂直于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入射光学组件20,具体如图2b所示。此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用不同反射特性的衍射件,最终获得的所述反馈光束的传播方向可以是垂直于所述第二面,也可以不垂直于所述第二面。
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具体为,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201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第二区域202外的第五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第三区域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五区域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光学组件20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第二区域202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为了保证所述检测光束能够在第三区域203发生全反射,衍射件所设置的位置以及对光线的反射特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仍然以所述介质单元为折射率为1.414的透明棱镜为例来举例说明。具体来讲,在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201处所设置的衍射光栅能够保证所述初始光束经第一区域201内的衍射光栅透射后所形成的检测光束与所述第一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此时,所述检测光束与第三区域203的夹角小于等于45°,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五区域的夹角小于等于45°,此时,所述检测光束在第二区域202满足全发射的同时,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被约束在透明棱镜的所述第二面上未设置有衍射光栅的区域内传播,直到所述反射光束入射至第二区域202所述第二衍射件时改变所述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将所述反射光束耦合出光学组件20外,形成所述反馈光束。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的第二种情况下,如图3a所示为所述初始光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入射经光学组件20的传播前后示意图。此外,在保证所述检测光束满足全反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初始光束还可以沿非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入射光学组件20,具体如图3b所示。此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用不同反射特性的衍射件,最终获得的所述反馈光束的传播方向可以是垂直于所述第二面,也可以不垂直于所述第二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还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定不同反射特性的衍射件,进而获得不同传播方向的光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光学组件20得到所述反馈光束之后,进一步地,通过一接收组件30来接收所述反馈光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组件30有以下两种形式,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形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相应的改进。
第一种形式
在第一种形式中,接收组件30由透镜组合结构和第一光接收器组成。其中,所述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一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一光接收器的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具体来讲,所述第一接收器具体为CMOS或者CCD阵列。所述透镜组合结构具体为一个透镜,也可以是多个透镜组合在一起的结构,这些透镜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非球面镜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通过所述透镜组合结构一方面将所述反馈光束进行聚拢,进而降低了所述第一光接收器的接收成本,另一方面对接收到的所述反馈光束进行消像差,从而提高了所述反馈光束的检测质量,以使所述第一光接收器采集到较高质量的图像。
第二种形式
在第二种形式中,接收组件30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301,反射镜302,第二透镜组合结构303,以及第二光接收器304,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同一面且初始光束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入射第一区域201时的检测装置如图4a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组合结构301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第一透镜组合结构301,形成用于入射反射镜302的第二光束,反射镜302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第二透镜组合结构303的第三光束,第二透镜组合结构303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第二光接收器304的第四光束,第二光接收器304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第二光接收器304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具体来讲,第二光接收器304具体为CMOS或者为CCD阵列。第一透镜组合结构301和第二透镜组合结构303具体可以为一个透镜,也可以是多个透镜组合在一起的结构,这些透镜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非球面镜等,根据具体的需要来设定。无论是第一透镜组合结构301还是第二透镜组合结构303都是为了一方面对接收到所述反馈光束进行聚拢,另一方面,为了减小在降低装置体积的同时所带来的像差。反射镜302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反射形成第三光束。通过反射镜302改变接收到的光束的传播方向,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所述检测装置的厚度,实现了所述检测装置的轻薄化设置,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摆放反射镜302,可以进一步增大所述检测装置设计的灵活性。
如图4b所述为接收组件30基于第二种形式下未设置反射镜302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同一面且所述初始光束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入射第一区域201时,也就是说,在第一种形式下的所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果要保证所述检测装置的轻薄化设计,较佳地采用如图4a中的第二种形式的接收组件30。当然可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棱镜集合中的棱镜块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为了保证光学组件20的所述第三面的第三区域203得到均匀照明,进一步保证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所述检测光束的光强以及所述反馈光束的光强分别为一固定值。具体来讲,所述反馈光束由N个反馈光线组成,其中,所述N个反馈光线中每两个反馈光线间的光强差小于一预设光强差阈值。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反馈光线是有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介质单元内部发生全反射后的反射光束经衍射件后出射形成的,且光束在全反射的过程中的光强值基本上未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当介质体放置在第三区域203时,所述介质体与第三区域203所接触的表面将得到均匀的照明,进一步保证了对介质体诸如纹理特征等生理特性的精确检测。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组件20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第一厚度d1小于第二厚度d2,其中,第一厚度d1是在所述第一面的垂直向上的距离,第一厚度d1如图4a中所示,第二厚度d2为能够实现所述检测装置功能的只包括一个棱镜40的另一检测装置,如图5所示,且在所述另一检测装置中的另一发光组件50放置在棱镜40的一顶角处时,所述顶角处对应的顶角所在的顶点到与介质体接触的棱镜40的第四面间的垂直距离。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6,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该电子设备例如是包括光学检测装置的笔记本电脑、手机、身份证、穿戴式设备等。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60,其中,检测装置60包括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在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
图像处理装置61,与检测装置60连接,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检测装置60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图像处理装置61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所述电子设备为生物纹理识别的设备为例,当具有纹理信息的介质体的第一表面压在所述第三面时,通过基于实施例一中同样的发明构思的检测装置检测获得所述第一表面接触在第三面上的第三区域内纹理图形对应的第一图像。比如,用户右手大拇指指纹中的“脊”线和“谷”线在所述第三面上时所对应的指纹图像,图像处理装置61基于获得的指纹图像对该大拇指的指纹进行纹理识别。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不仅限于指纹图像,还可以是具有纹理信息的任何图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61连接,设置在所述本体和/或所述固定体上,用于存储通过检测装置60检测获得的所述第一图像。也就是说,可以将采集获得的纹理图像存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库内,以便更好地对纹理图像进行保存,此外,还可以将采集获得的纹理图像预先存储起来,以便后续的纹理识别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对检测获得的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纹理验证,具体来说,就是完成对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识别,进而验证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比如,采集到的指纹图像是否与存储在银行卡中的指纹密码对应的指纹图像匹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实现纹理识别,图像处理装置61具体用于对获得的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纹理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图像分割、方向图、图像二值化以及图像细化,目的是把纹理图像转为只有单像素的细节图像,便于细节特征的提取。然后,进行特征提取,具体是对细化后的纹理图像提取分叉点、端点和中心点等特征,建立对应的特征模板,以便进行纹理的匹配工作。其次,进行纹理匹配。基于纹理的细节特征来进行,将提取到的纹理特征与所述电子设备中预先建立的纹理图像库中存储的纹理特征相结合比对,完成对纹理图像的匹配,最后输出纹理匹配的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检测装置60可以设计的足够小,为此,可以将检测装置60设置于一穿戴式设备中,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在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穿戴式设备时,请参考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本体62;
固定体63,与本体62连接;
其中,检测装置60设置在本体62上和/或固定体63上,图像处理装置61设置在本体62上和/或固定体63上,且固定体63用于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所述穿戴式设备具体为腕带式设备时,检测装置60设置本体62上和/或固定体63上,固定体63用于维持所述腕带式设备与使用者腕部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固定体63至少具有固定状态,固定体63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相对固定(或围绕)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体63至少具有固定状态,也就是说,固定体63可以是固定状态,也可以是非固定状态。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形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设备时,固定体63为该设备的表带部分,本体62为该设备的表盘部分,如图7所示。且在固定体63是一个整体时,固定体63只有固定状态,而在固定体63由两个分开的部分组成时,固定体63具有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比如,形如智能手表的表带通过表扣连接时,固定体63为固定状态,表扣断开时,固定体63为非固定状态。如果是手镯式的固定体63,则此时固定体63就只有固定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固定体63和本体62有以下两种连接方式,但又不仅限于于以下两种连接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需要来进行设计。
第一种连接方式
固定体63和本体62的(相反)两端连接,使得所述固定体只是环状/近似环状空间的一部分;具体的,固定体63可以是由两个分开的部分组成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图7a和7b所示。
第二种连接方式
固定体63本身构成一个环状/近似环状空间,本体62设置在固定体63外表面上,面接触(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形如智能戒指的穿戴式设备的固定体63,其本身就能够构成环状/近似环状空间。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体63上可以开设有开口,但是所述开口需要小于柱状体的口径。所述柱状体可以是手腕,还可以是手臂,或者是手指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相对固定(或围绕)在柱状体的外围,所述柱状体需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该第二预设条件即为所述柱状体小于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的口径。在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和所述柱状体之间可以相对固定,所述柱状体的两端的口径要分别大于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的口径,所述柱状体位于所述两端之间的口径要小于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的口径。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形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设备且所述柱状体为用户的手臂时,为了使该穿戴式设备能够相对固定在用户的手臂上而不滑落,该手臂两端的口径就要大于该穿戴式设备环状空间的口径,中间小于该穿戴式设备环状空间的口径。再比如,如果要使腕带式设备能够相对固定在用户的手腕处,该手腕所在端的口径就需要大于该腕带式设备的口径。
实施例三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8,本申请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801: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S802: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所述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S803: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S804: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S805: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801至步骤S805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然后,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的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基于所述第一衍射件对光线的透射特性改变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所述检测光束,进而将所述检测光束引导入所述介质单元内部传播;由于所述光学组件中的介质单元对光束的约束特性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介质单元内部传播,直到所述反射光束入射到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衍射件时,基于所述第二衍射件对光线的透射特性改变所述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将所述反射光束引导到所述介质单元的外部传播,获得所述反馈光束。然后,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实施例四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二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9,本申请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901: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S902: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S903: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S904: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S905: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S906: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
S907: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识别。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901至步骤S907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然后,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的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基于所述第一衍射件对光线的透射特性改变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所述检测光束,进而将所述检测光束引导入所述介质单元内部传播;由于所述光学组件中的介质单元对光束的约束特性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介质单元内部传播,直到所述反射光束入射到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衍射件时,基于所述第二衍射件对光线的透射特性改变所述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将所述反射光束引导到所述介质单元的外部传播,获得所述反馈光束。然后,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进一步地,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将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进一步地,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识别。从而实现了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对所述介质体表面的生物纹理检测与图像处理等操作,保证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多样化设计。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所画的介质体仅仅是为了将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描述清楚,其绘图大小并不能作为衡量介质体和光学组件大小及厚度间关系的依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光学组件上设置衍射件将光束约束在介质单元内部传播,从而实现了对光线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进一步实现了光学检测装置的多样化设计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
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其中,所述反射光束是由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
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其中: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反射镜,第二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二光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光束,所述反射镜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光接收器的第四光束,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在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内的所述第三区域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第三区域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外的第四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夹角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不为同一个面时,在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第一衍射件,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衍射件,且在所述第二面上除所述第二区域外的第五区域内未设置有衍射件;其中,在所述检测光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反射光束与所述第五区域的夹角为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阈值时,将所述检测光束和所述反射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组件包括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一光接收器;其中,所述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一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一光接收器的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混合光束的照射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所在区域之间的第四区域,以使所述混合光束透射所述至少一个滤光片,形成具有一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一光线准直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光学组件所在区域之间的第五区域,用于接收所述单色光束,并将所述单色光束进行光线准直处理,以使所述单色光束透射所述光线准直组件,形成所述初始光束,其中,所述初始光束中M个初始光线中每两个初始光线间平行,M为大于1的整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光束由N个反馈光线组成,其中,所述N个反馈光线中每两个反馈光线间的光强差小于一预设光强差阈值,N为大于1的整数。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初始光束;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的用于约束所述检测光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用于改变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所述检测光束的第一衍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用于改变在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以形成反馈光束的第二衍射件;接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照射区域内,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的所述反馈光束;其中,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反射镜,第二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二光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光束,所述反射镜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光接收器的第四光束,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图像处理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其中,在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内的所述第三区域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第三区域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本体;
固定体,与所述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和/或所述固定体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和/或所述固定体上,且所述固定体用于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其中:
在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内的所述第三区域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第三区域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反射镜,第二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二光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光束,所述反射镜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光接收器的第四光束,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1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装置中的发光组件发射初始光束;
至少部分的所述初始光束由所述检测装置中的光学组件的第一面内第一区域入射所述光学组件中的第一衍射件形成检测光束,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初始光束的照射区域内,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检测光束约束在所述光学组件内部传播的介质单元,所述第一衍射件和第二衍射件,所述第一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衍射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二面内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三面内的第三区域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
所述反射光束经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衍射件透射形成反馈光束;
所述检测装置中的接收组件接收所述反馈光束;
当介质体的具有至少一条凹陷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接触时,形成具有由所述至少一条凹陷处的第一介质和所述介质体的第二介质组成的第一接触图案的接触区域,所述检测装置获得与所述第一接触图案对应的第一图像;
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对所述第一图像识别;
其中,在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面内的所述第三区域接触的介质为第一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第一光路,在所述介质为与所述第一介质不同的第二介质时,所述检测光束经由所述第三区域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光路不同的第二光路;其中,所述检测光束经所述第三区域反射后的所述反射光束由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第二区域出射形成所述反馈光束;
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反射镜,第二透镜组合结构,以及第二光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馈光束的第二照射区域内,所述反馈光束入射所述第一透镜组合结构,形成用于入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光束,所述反射镜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的第三光束,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结构接收所述第三光束,形成用于入射所述第二光接收器的第四光束,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光束;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所占的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反馈光束所照射的区域面积。
CN201510623864.3A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260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864.3A CN10526070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864.3A CN10526070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0708A CN105260708A (zh) 2016-01-20
CN105260708B true CN105260708B (zh) 2020-07-24

Family

ID=5510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3864.3A Active CN10526070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0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4233B (zh) * 2016-03-21 2022-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TWI664578B (zh) * 2016-08-05 2019-07-01 Gingy Technology Inc. 取像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8241824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WO2018188670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8209660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光电传感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392160B (zh) * 2017-07-27 2021-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27039B (zh) * 2017-08-31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977627B (zh) * 2017-11-30 2023-12-08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纹路的光学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纹路的光学检测方法
CN108615005B (zh) * 2018-04-20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615004B (zh) * 2018-04-20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0113380A1 (en) * 2018-12-03 2020-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tegrated photo-sensing det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tegrated photo-sensing det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1230784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检测装置
CN113534477B (zh) * 2020-04-14 2023-12-26 北京意链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3534478A (zh) * 2020-04-14 2021-10-22 蒋晶 光学组件、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1505827B (zh) * 2020-05-22 2022-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显示组件和智能穿戴设备
WO202312532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活体指纹识别系统及其活体识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4171A (ja) * 1985-09-27 1987-04-04 Fujitsu Ltd 指紋センサ
CN1320847A (zh) * 2001-05-18 2001-11-07 清华大学 基于波导全息技术的指纹图像传感器及其采集指纹图像的方法
CN1491367A (zh) * 2001-10-02 2004-04-21 ���µ�����ҵ��ʽ���� 图像检测装置
CN201527663U (zh) * 2009-11-13 2010-07-14 上海理工大学 半导体激光全息透镜微型指纹采集器
CN102063223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指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751121A (zh) * 2015-03-05 2015-07-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光栅结构的光波导式指纹识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4171A (ja) * 1985-09-27 1987-04-04 Fujitsu Ltd 指紋センサ
CN1320847A (zh) * 2001-05-18 2001-11-07 清华大学 基于波导全息技术的指纹图像传感器及其采集指纹图像的方法
CN1491367A (zh) * 2001-10-02 2004-04-21 ���µ�����ҵ��ʽ���� 图像检测装置
CN201527663U (zh) * 2009-11-13 2010-07-14 上海理工大学 半导体激光全息透镜微型指纹采集器
CN102063223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指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751121A (zh) * 2015-03-05 2015-07-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光栅结构的光波导式指纹识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0708A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0708B (zh) 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7209858B (zh) 用于对象真实性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5812252A (en) Fingerprint--Acquisition apparatus for access control; personal weapon and other systems controlled thereby
US10613032B2 (en) Spectroscopy apparatus, spectroscopy method, and bio-signal measuring apparatus
EP3314532B1 (en) Field-of-view ocular and facial alignment guides
EP2755163A2 (en) Biometric information image-capturing devic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iometric information image-capturing device
WO201507745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extually processing imagery
CN103454768A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394529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using microlens
KR20160017419A (ko) 지문 인식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지문 인식 방법
US20180180530A1 (en) Polarized light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separating light from a surface of a sample its deeper diffuse layers
CN111095274B (zh) 屏下指纹识别模组、lcd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TWM553454U (zh) 生物辨識裝置
CN106291894B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573823U (zh) 屏下指纹识别模组、lcd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2203824A (zh) 生物信息获取装置,生物认证装置,导光体,和图像获取装置
US11275467B1 (en) Integrating optical fingerprinting into a front-facing smartphone camera
CN211044274U (zh) 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01751148A (zh) 一种不变形光斑的取像装置与方法
KR20160125688A (ko) 홍채인식용 카메라 모듈
JP2018005723A (ja) 生体認証装置
KR20160082859A (ko) 홍채인식장치용 광학계
CN215814196U (zh)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N111007669B (zh) 电子装置
US20190392284A1 (en)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items using unique optical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