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875B -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7875B
CN105247875B CN201480027542.6A CN201480027542A CN105247875B CN 105247875 B CN105247875 B CN 105247875B CN 201480027542 A CN201480027542 A CN 201480027542A CN 105247875 B CN105247875 B CN 105247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nit
control system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75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7875A (zh
Inventor
笠谷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41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923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89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28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47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7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8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36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media transcoding, e.g. video is transformed into a slideshow of still pictures or audio is converted into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0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transcoding between formats or standards, e.g. from MPEG-2 to MPEG-4 or from Quicktime to Real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25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client display capabilities, e.g. screen resolution of a mobile 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04N21/266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video stream, e.g.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6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by alter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e.g. for displaying on a connected PD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04N21/4728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or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ROI], e.g. for requesting a higher resolution version of a selected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25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4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graphical data, e.g. 3D object, 2D graphics
    • H04N21/8153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graphical data, e.g. 3D object, 2D graphics comprising still images, e.g. texture, background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6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executable data, e.g. software
    • H04N21/8173End-user applications, e.g. Web browser, g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发控制系统包括:生成单元,配置为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转换单元,配置为将所述静止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数据;以及发送单元,配置为将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

Description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诸如个人计算机和电子黑板这样的通信终端的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云计算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云计算是如下的服务使用模式:其中,用户通过使用连接至因特网的通信终端来使用由因特网上的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云服务),并且为该服务付费。
为了响应于各种需要,因特网上承载的web内容趋于丰富。结果,为了通过因特网利用服务器而使用通信终端访问丰富的内容涉及如下问题:通信终端上的负荷较高,这是不利的。
作为用于减小通信终端上的负荷的技术,存在一种称为瘦客户端(thin client)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7-221229号)。该瘦客户端技术允许使用因特网环境以基于web的方式在通信终端上执行各种应用。
即使通过该瘦客户端技术,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在通信终端上施加高负荷以访问丰富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发控制系统,其包括:生成单元,配置为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转换单元,配置为将静止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数据;以及发送单元,配置为将视频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面对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分发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当加密狗(dongle)附接至通信终端时的概念视图。
图3是示出基本分发方法的概念图。
图4是多播的概念图。
图5是多显示的概念图。
图6是通过分发控制系统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复合分发的概念图。
图7是分发控制系统、通信终端、终端管理系统和web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图。
图8是加密狗的硬件配置图。
图9是主要示出分发控制系统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10是主要示出通信终端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11是示出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12是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屏幕的概念图。
图13是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4是可用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5是编码器桥单元的详细图。
图16是示出转换器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17是示出分发控制系统的基本分发处理的序列图。
图18是示出通过分发控制系统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9是示出时间调整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0是示出对从分发控制系统发送至通信终端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1是示出对从通信终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2是示出多显示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3是示出多显示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4是示出多显示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25是示出手势转换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描述的是根据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下文详细描述的是一种发明,该发明使得web浏览器(在下文中称为“浏览器”)和编码器两者均通过云计算在云中彼此合作地执行,并且该发明将视频数据、声音数据等发送至通信终端。
在下文中,“图像”包括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视频”基本上意味着运动图像,并且还包括被停止为静止图像的运动图像。“静止图像(声音)”表示至少静止图像和声音中的任一个。“图像(声音)”表示至少图像和声音中的任一个。“视频(声音)”表示至少视频和声音中的任一个。
实施例的概述
参考图1描述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述。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的示意图。
系统配置的概述
首先描述的是分发系统1的配置的概述。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包括分发控制系统2、多个通信终端(5a至5f)、终端管理系统7、以及web服务器8。在下文中,通信终端(5a至5f)之中的任一通信终端均可以称为“通信终端5”。分发控制系统2、终端管理系统7、以及web服务器8全部通过服务器计算机实现。
通信终端5是接收分发系统1的服务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通信终端5a是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PC)。通信终端5b是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通信终端5c是将复印、扫描、打印和传真的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外设/打印机/产品(MEP)。通信终端5d是投影仪。通信终端5e是具有相机、麦克风和扬声器的TV(视频)会议终端。通信终端5f是能够电子地转换由用户绘制的图画等的电子黑板(白板)。
通信终端5不仅是如图1中所示的这些终端,而且还可以是可通过诸如因特网这样的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包括手表、自动售货机、汽车导航设备、游戏机、空调、照明器材、单独的相机、单独的麦克风、以及单独的扬声器。
分发控制系统2、通信终端5、终端管理系统7、以及web服务器8可以通过包括因特网和局域网(LAN)的通信网络9彼此通信。通信网络9的示例可以包括诸如第三代(3G)、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以及长期演进(LTE)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
例如,通信终端5中的通信终端5d不具有通过通信网络9与其它终端或系统通信的功能。然而,如图2中所示,用户将加密狗99插入到通信终端5d的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或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这样的接口中,由此使得通信终端5d能够与其它终端和系统通信。图2是当加密狗附接至通信终端时的概念视图。
分发控制系统2在云中具有浏览器20,并且,通过浏览器20中的渲染的功能,获取以特定描述语言描述的单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并对内容数据进行渲染,由此生成帧数据,所述帧数据包括诸如由红色、绿色和蓝色(RGB)组成的位图数据这样的静止图像数据、以及诸如脉冲编码调制(PCM)数据这样的声音数据(即,静止图像(声音)数据)。内容数据是从web服务器8、任一通信终端等获取的数据,并且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层叠样式表(CSS)形式的图像(声音)数据、MP4(MPEG-4)形式的图像(声音)数据、以及高级音频编码(AAC)形式的声音数据。
分发控制系统2在云中具有编码单元19,并且编码单元19扮演编码器的角色,由此将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转换为诸如H.264(MPEG-4AVC)、H.265和运动JPEG这样的压缩编码格式的视频(声音)数据。
终端管理系统7对通信终端5进行登录认证(login authentication),并管理通信终端5的合同信息等。终端管理系统7具有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服务器的功能。终端管理系统7可以被实现为例如云服务上开发的虚拟机(IaaS:作为服务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as a infrastructure))。期望以复用方式(multiplexedmanner)操作终端管理系统7以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提供服务连续性。
浏览器20实现实时通信/协作(RTC)。分发控制系统2包括以下所述的图16中的编码单元19,并且编码单元19可以对由浏览器20输出的帧数据进行实时编码,并且输出通过与H.264标准等兼容的转换所生成的视频(声音)数据。结果,分发控制系统2的处理例如不同于在DVD播放器不读取和分发DVD中记录的实时视频(声音)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
不仅分发控制系统2、而且通信终端5也可以具有浏览器。在此情况下,更新分发控制系统2的浏览器20消除了启动各个通信终端5的浏览器的需要。
各种分发方法的概述
接下来描述的是各种分发方法的概述。
基本分发
图3是图示基本分发方法的概念图。在分发系统1中,如图3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的浏览器20从web服务器8获取作为图像(声音)数据的web内容数据[A]并对其进行渲染,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A]。包括编码单元19的编码器桥单元(encoderbridge unit)30对帧数据[A]进行编码等,由此将它们转换为诸如H.264这样的压缩编码格式的视频(声音)数据[A](发送数据的示例)。分发控制系统2将所转换的视频(声音)数据[A]分发至通信终端5。
因此,分发控制系统2可以在将甚至丰富的web内容数据从HTML等形式的web内容数据转换为云中的H.264等形式的经压缩的视频(声音)数据的同时,将所述web内容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结果,通信终端5可以流畅地再现web内容,而无需用于添加最新的浏览器或并入高规格中央处理单元(CPU)、操作系统(OS)、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的时间和成本。
未来web内容的丰富化将仅需要在云中的分发控制系统2中的更高规格的浏览器20、CPU等,而无需更高规格的通信终端5。
应用上述分发方法,如图4至图6中所示,分发系统1还可以将web内容数据作为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多个站点(site)。以下描述的是图4至图6中所示的分发方法。
多播
图4是多播的概念图。如图4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的单个浏览器20从web服务器8获取作为图像(声音)数据的web内容数据[A]并其进行渲染,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A]。编码器桥单元30编码帧数据[A],由此将它们转换为视频(声音)数据。分发控制系统2然后将视频(声音)数据[A](发送数据的示例)分发至多个通信终端(5f1、5f2、5f3)。
因此,在多个站点再现同一视频(声音)。在此情况下,通信终端(5f1、5f2、5f3)不需要具有相同水平的显示再现能力(例如,相同的分辨率)。如此的分发方法例如称为“多播”。
多显示
图5是多显示的概念图。如图5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的单个浏览器20从web服务器8获取作为图像(声音)数据的web内容数据[XYZ]并对其进行渲染,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XYZ]。编码器桥单元30将每个帧数据[XYZ]分割为多个帧数据([X]、[Y]、[Z]),然后对它们进行编码,由此将它们转换为多个视频(声音)数据([X]、[Y]、[Z])。然后,分发控制系统2将视频(声音)数据[X](发送数据的示例)分发至通信终端5f1。类似地,分发控制系统2将视频(声音)数据[Y](发送数据的示例)分发至通信终端5f2,并将视频(声音)数据[Z](发送数据的示例)分发至通信终端5f3。
因此,例如,甚至对于横向web内容[XYZ],也由通信终端5以分割方式再现视频(声音)。结果,当将通信终端(5f1、5f2、5f3)安装在一条线上时,可以获得与一个大视频的再现相同的效果。在此情况下,通信终端(5f1、5f2、5f3)需要具有相同水平的显示再现能力(例如,相同的分辨率)。如此的分发方法例如称为“多显示”。
复合分发
图6是通过分发控制系统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复合分发的概念图。如图6中所示,在第一站点(图6中的右侧)使用作为电子黑板的通信终端5f1和作为电话会议终端的通信终端5e1,而在第二站点(图6中的左侧)类似地使用作为电子黑板的通信终端5f2和作为电话会议终端的通信终端5e2。在第一站点,电子笔P1用于在通信终端5f1上通过笔画(stroke)来绘制字符等。在第二站点,电子笔P2用于在通信终端5f2上通过笔画来绘制字符等。
在第一站点,由通信终端5e1获取的视频(声音)数据通过编码单元60被编码,并且然后被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之后,所述视频(声音)数据通过分发控制系统2的解码单元40被解码,并且然后被输入至浏览器20。指示通过电子笔P1在通信终端5f1上绘制的笔画的操作数据(在此情况下,为通信终端5f1的显示器上的坐标数据等)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以被输入至浏览器20。而且,在第二站点,由通信终端5e2获取的视频(声音)数据通过编码单元60被编码,并且然后被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之后,所述视频(声音)数据通过分发控制系统2的解码单元40被解码,并且然后被输入至浏览器20。指示通过电子笔P2在通信终端5f2上绘制的笔画的操作数据(在此情况下,为通信终端5f2的显示器上的坐标数据等)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以被输入至浏览器20。
浏览器20例如从web服务器8获取作为在通信终端(5f1、5f2)的显示器上显示的背景图像的web内容数据[A]。浏览器20将web内容数据[A]、操作数据([p1]、[p2])以及视频(声音)内容数据([E1]、[E2])相结合并对它们进行渲染,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其中以期望布局布置内容数据([A]、[p1]、[p2]、[E1]、[E2])。编码器桥单元30编码帧数据,并且分发控制系统2将指示同一内容([A]、[p1]、[p2]、[E1]、[E2])的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两个站点。在第一站点,由此在通信终端5f1的显示器上显示视频([A]、[p1]、[p2]、[E1(视频部分)]、以及[E2(视频部分)]),并且从通信终端5e1的扬声器输出声音[E2(声音部分)]。而且,在第二站点,在通信终端5f2的显示器上显示视频([A]、[p1]、[p2]、[E1(视频部分)]、以及[E2(视频部分)]),并且从通信终端5e2的扬声器输出声音[E1(声音部分)]。在第一站点,由于通信终端5f1的回声消除功能,所以不输出该站点自身的声音[E1(声音部分)]。在第二站点,由于通信终端5f2的回声消除功能,所以不输出该站点自身的声音[E2(声音部分)]。
因此,在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可以进行远程共享处理,其在远程站点实时共享相同信息,因此使得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在电话会议等中是有效的。
本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以下参考图7至图24详细描述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硬件配置
首先参考图7和图8描述的是本实施例的硬件配置。图7是分发控制系统、通信终端、终端管理系统和web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图。图8是加密狗的硬件配置图。因为与通信终端的通信有关的硬件配置与通信终端的硬件配置的部分相同,所以将省略其描述。
如图7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包括:CPU 201,其控制分发控制系统2的整体操作;只读存储器(ROM)202,其将诸如IPL这样的用于驱动CPU 201的程序存储在其中;RAM 203,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HDD 204,其将诸如程序这样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其中;硬盘控制器(HDC)205,其在CPU 201的控制下控制各种类型的数据从HDD 204的读取以及向HDD204写入;介质驱动器207,其控制从诸如闪存这样的存储介质206读取数据以及向诸如闪存这样的存储介质206写入数据;显示器208,其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接口(I/F)209,其通过通信网络9发送数据,并且加密狗99连接至接口(I/F)209;键盘211;鼠标212;麦克风213;扬声器214;图形处理单元(GPU)215;以及用于电连接如图7中所示的上述组件的、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总线220。如在作为投影仪的通信终端5d中,可以不提供GPU。因为终端管理系统7和web服务器8的硬件配置与分发控制系统2的硬件配置相同,所以将省略其描述。
接下来参考图8描述的是图2中所示的加密狗99的硬件配置。如图8中所示,加密狗99包括:CPU 91,其控制加密狗99的整体操作;ROM 92,其将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存储在其中;RAM 93,用作CPU 91的工作区域;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94,其在CPU 91的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GPU 95;接口I/F 96,用于连接至通信终端5的I/F 209;天线97a;通信单元97,其经由天线97a通过短距离无线技术进行通信;以及总线90,诸如用于电连接上述单元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短距离无线技术的示例包括近场通信(NFC)标准、Bluetooth(注册商标)、无线保真(WiFi)、以及ZigBee(注册商标)。因为加密狗99包括GPU95,所以即使当如在通信终端5d中那样不包括GPU时,通信终端5也可以通过如图2中所示附接的加密狗99来进行图形显示所需的计算处理。
本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参考图9至图16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分发控制系统的功能配置
首先参考图9描述的是分发控制系统2的功能配置。图9是主要示出分发控制系统的功能的功能框图。图9示出分发控制系统2将视频(声音)数据分发到通信终端5f1的功能配置,并且分发控制系统2具有相同的功能配置,其中分发目的地并非通信终端5f1。虽然分发控制系统2包括多个分发引擎服务器,但是下文描述了包括单个分发引擎服务器的情况,以便简化描述。
如图9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具有图9中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由图7中所示的包括CPU 201的硬件配置和程序实现。
具体地,分发控制系统2包括浏览器20、发送器/接收器21、浏览器管理单元22、发送先进先出(FIFO)缓冲器24、时间管理单元25、时间获取单元26、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编码器桥单元30、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FIFO 34、辨识单元35、延迟信息获取单元37a、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以及解码单元40。分发控制系统2还包括存储单元2000,其由图7中所示的HDD 204实现。该存储单元2000将从辨识单元35输出且通过浏览器管理单元22发送的辨识信息(下文描述)存储在其中。可以将由浏览器20获取的内容数据临时存储在作为高速缓存的存储单元2000中。
在上述功能组件之中,浏览器20是在分发控制系统2内操作的浏览器。浏览器20保持总是随着web内容的丰富化而更新。浏览器20包括媒体播放器、Flash播放器、JavaScript(注册商标)、CSS和HTML渲染器。JavaScript包括经标准化的产品并且其是分发系统1特有的。
媒体播放器是用于在浏览器20内再现诸如视频(声音)文件这样的多媒体文件的浏览器插件。Flash播放器是用于在浏览器20内再现flash内容的浏览器插件。特有的JavaScript是提供分发系统1特有的服务的应用编程接口(API)的JavaScript组。CSS是用于有效地定义以HTML描述的web页面的外观和风格的技术。HTML渲染器是HTML渲染引擎。
渲染器对诸如作为图像(声音)数据的web内容数据这样的内容数据进行渲染,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如图6中所示,渲染器也是布置多种类型的内容([A]、[p1]、[p2]、[E1]、[E2])的布局引擎。
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在分发控制系统2内提供浏览器20,并且从浏览器20选择用于在用户会话中使用的云浏览器。下文描述了提供单个浏览器20的情况,以便简化描述。
发送器/接收器21向终端管理系统7和web服务器8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各种类型的请求、各种类型的指令等,并且从终端管理系统7和web服务器8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各种类型的请求、各种类型的指令等。例如,发送器/接收器21从在web服务器8的内容站点获取web内容数据。发送器/接收器21将从终端管理系统7获取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输出至分发控制系统2内的功能组件,并基于从终端管理系统7获取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各种类型的请求、各种类型的指令等控制分发控制系统2内的功能组件。例如,对于浏览器20,发送器/接收器21将来自终端管理系统7的、用于切换分发模式的请求输出至浏览器管理单元22。然后,浏览器管理单元22控制在多个浏览器中从一个浏览器切换至另一个浏览器。基于来自终端管理系统7的用于切换分发的请求,发送器/接收器21进行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编码器桥单元30内的组件的组合的切换。
浏览器管理单元22管理浏览器20。例如,浏览器管理单元22指令浏览器20启动和退出,并且在启动或退出时编号编码器ID。编码器ID是浏览器管理单元22为了管理编码器桥单元30的处理而进行编号的标识信息。浏览器管理单元22每当浏览器20被启动时编号并管理浏览器ID。浏览器ID是浏览器管理单元22为了管理浏览器20的处理以识别浏览器20而进行编号的标识信息。
浏览器管理单元22通过发送器/接收器31从通信终端5获取各种类型的操作数据,并将它们输出至浏览器20。操作数据是通过通信终端5上的操作事件(通过键盘211、鼠标212等的操作、通过电子笔P的笔画等)生成的数据。当通信终端5提供诸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这样的各种传感器时,浏览器管理单元22获取包含来自通信终端5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信息,并将其输出至浏览器20。浏览器管理单元22还从辨识单元35获取图像(声音)数据并将其输出至浏览器20,并且从辨识单元35获取下文所述辨识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00中。浏览器管理单元22从接收FIFO缓冲器34获取视频(声音)数据并将其输出至浏览器20。
发送FIFO 24是将作为由浏览器20生成的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存储在其中的缓冲器。
时间管理单元25管理分发控制系统2特有的时间T。
时间获取单元26与下文所述的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控制器56协同地进行时间调整处理。具体地,时间获取单元26从时间管理单元25获取指示分发控制系统2中的时间T的时间信息(T),通过发送器/接收器31和发送器/接收器51从下文所述时间控制器56接收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t的时间信息(t),并且将时间信息(t)和时间信息(T)发送至时间控制器56。
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计算再现延迟时间U,并且计算诸如编码器桥单元30中的转换器10的帧速率和数据分辨率这样的操作条件。该再现延迟时间是用于通过缓冲数据直到数据被再现为止来延迟再现的时间。换言之,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和数据的大小(例如,比特数或字节数)来改变编码器桥单元30的操作。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基于由通信终端5的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所获取的多个发送延迟时间D1来指示频率分发信息。发送延迟时间D1指示从当视频(声音)数据被从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时的点到当该数据被通信终端5接收时的点的时间,并且发送延迟时间D1被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
编码器桥单元30将作为由浏览器20生成的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输出至下文所述编码器桥单元30中的转换器10。在此情况下,编码器桥单元30也基于由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所计算的操作条件来操作。将参考图15和图16更详细地描述编码器桥单元30。图15是编码器桥单元的详细图。图16是示出转换器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如图15中所示,编码器桥单元30包括创建/选择单元310、选择单元320、以及在它们之间提供的多个转换器(10a、10b、10c)。虽然这里示出了三个转换器,但是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转换器。在下文中,任一转换器称为“转换器10”。
转换器10将作为由浏览器20生成的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允许通过通信网络9将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的H.264等的数据格式。为了该目的,如图16中所示,转换器10包括修剪单元11、尺寸调整单元12、分割单元13、以及编码单元19。修剪单元11、尺寸调整单元12、以及分割单元13不对声音数据进行任何处理。
修剪单元11进行处理以剪掉静止图像的部分。尺寸调整单元12改变静止图像的比例。分割单元13如图5中所示地分割静止图像。
编码单元19对作为由浏览器20所生成的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进行编码,由此转换它们以通过通信网络9将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当该视频不在运动中时(当不存在帧间变化时),在此后插入跳帧直到视频移动为止以节省频带。
当通过渲染将声音数据与静止图像数据一起生成时,对两个数据均进行编码,并且,当仅生成声音数据时,仅进行编码以压缩数据而不进行修剪、尺寸调整和分割。
创建/选择单元310创建新的转换器10、或者选择作为要被输入到已经生成的转换器10的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在该创建中,创建/选择单元310创建能够根据通信终端5再现视频(声音)数据的能力进行转换的转换器10。在该选择中,选择已经生成的转换器10。例如,在除了向通信终端5a的分发之外还开始向通信终端5b的分发时,可以将与被分发至通信终端5a的视频(声音)数据相同的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b。在这样的情况下,此外,当通信终端5b具有与通信终端5a再现视频(声音)数据的能力相同水平的能力时,创建/选择单元310使用已经为通信终端5a生成的转换器10a,而不为通信终端5b创建新的转换器10b。
选择单元320从已经生成的多个转换器10中选择期望的一个。由创建/选择单元310和选择单元320进行的选择允许以如图6中所示的各种模式进行分发。
发送器/接收器31向通信终端5发送各种数据、请求等,以及从通信终端5接收各种数据、请求等。该发送器/接收器31通过通信网络9从云将各种数据、请求等发送至通信终端5,由此允许分发控制系统2将各种数据、请求等分发至通信终端5。例如,在通信终端5的登录处理中,发送器/接收器31向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发送用于向用户提示登录请求的认证屏幕数据。发送器/接收器31还经由基于安全套接层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服务器,通过分发系统1特有的协议,进行向通信终端5的用户应用和通信终端5的设备应用发送数据以及从通信终端5的用户应用和通信终端5的设备应用接收数据。该特有的协议是用于在分发控制系统2与通信终端之间实时地而不中断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基于HTTPS的应用层协议。发送器/接收器31还进行发送响应控制、实时数据创建、命令发送、接收响应控制、接收数据分析、以及手势转换。
发送响应控制是用以管理从通信终端5请求的用于下载的HTTPS会话以便从分发控制系统2向通信终端5发送数据的处理。用于下载的HTTPS会话的响应不立即结束,而是保持特定时间段(一至几分钟)。发送器/接收器31将要被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数据动态写入到响应的主体部分中。为了消除用于重新连接的成本,在前一会话结束之前允许从通信终端传入另一请求。通过使发送器/接收器31待命直到完成前一请求为止,即使当进行重新连接时也能够消除额外负担(overhead)。
实时数据创建是用以向由图16中所示的编码单元19所生成的经压缩的视频(和经压缩的声音)的数据赋予特有的报头并将其写入HTTPS的主体部分中的处理。
命令发送是用以生成要被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命令数据并将其写入针对于通信终端5的HTTPS的主体部分中的处理。
接收响应控制是用以管理从通信终端5请求的HTTPS会话以便分发控制系统2从通信终端5接收数据的处理。该HTTPS会话的响应不立即结束,而是保持特定时间段(一至几分钟)。通信终端5将要被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的数据动态写入到请求的主体部分中。
接收数据分析是用以按种类分析从通信终端5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递至必要的处理的处理。
手势转换是用以将由用户通过电子笔或者以手写方式输入到作为电子黑板的通信终端5f的手势事件转换为可由浏览器20接收的格式的数据的处理。
接收FIFO 34是将由解码单元40解码的视频(声音)数据存储在其中的缓冲器。
辨识单元35对从通信终端5接收的图像(声音)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地,例如,辨识单元35基于由相机62所拍摄的图像来辨识人或动物的面部、年龄、性别等用作标志(signage)。在工作场所中,辨识单元35基于由相机62所拍摄的图像来通过面部辨识来进行名称标签添加(name tagging)以及替换背景图像的处理。辨识单元35将指示所辨识的细节的辨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000中。辨识单元35通过用辨识扩展板进行处理来实现加速。
延迟信息获取单元37a用于上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并且对应于用于在下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中使用的通信终端5的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具体地,延迟信息获取单元37a从解码单元40获取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并且将其保持特定时间段,并且,当获取多个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时,将基于多个发送延迟时间d1将指示频率分发信息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输出至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指示发送延迟时间,其指示从当视频(声音)数据被从通信终端5发送时的点到该数据被分发控制系统2接收时的点的时间。
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用于上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并且对应于用于在下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中使用的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具体地,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来计算通信终端5的编码单元60的操作条件。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通过发送器/接收器31和发送器/接收器51将指示诸如帧速率和数据分辨率这样的操作条件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编码单元60。
解码单元40对从通信终端5发送的视频(声音)数据进行解码。解码单元40还将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输出至延迟信息获取单元37a。
通信终端的功能配置
参考图10描述通信终端5的功能配置。图10是主要示出通信终端的功能的功能框图。通信终端5是用作用于用户对分发系统1进行登录、开始和停止视频(声音)数据的分发等的接口的终端。
如图10中所示,通信终端5具有图10中的功能组件,其由图7中所示的包括CPU 201的硬件配置和程序实现。当通信终端5变为可以通过如图2中所示的加密狗99的插入经由通信网络9与其它终端和系统通信时,通信终端5具有由图7和图8中所示的硬件配置和程序实现的、图10中的功能组件。
具体地,通信终端5包括解码单元50、发送器/接收器51、操作单元52、再现控制器53、渲染单元5、时间控制器56、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显示单元58、以及编码单元60。通信终端5还包括由图7中所示的RAM 203所实现的存储单元5000。该存储单元5000将指示下文所述时间差△的时间差信息(△)以及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t的时间信息(t)存储在其中。
解码单元50对从分发控制系统2分发并从再现控制器53输出的视频(声音)数据进行解码。
发送器/接收器51向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以及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发送各种数据、请求等,以及从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以及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接收各种数据、请求等。例如,在通信终端5的登录处理中,发送器/接收器51响应于通过操作单元52对通信终端5的启动,进行至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的登录请求。
操作单元52进行处理以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操作,所述操作例如通过电源开关、键盘、鼠标、电子笔P等的输入和选择,并将它们作为操作数据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浏览器管理单元22。
再现控制器53缓冲从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的视频(声音)数据(实时数据的分组),并将其输出至解码单元50,其中将再现延迟时间U考虑在内。再现控制器53还计算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并将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输出至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指示从当视频(声音)数据被从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时的点到当该数据被通信终端5接收时的点的时间。
渲染单元55渲染由解码单元50解码的数据。
时间控制器56与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获取单元26协同地进行时间调整处理。具体地,时间控制器56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t的时间信息(t)。时间控制器56通过发送器/接收器51和发送器/接收器31向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获取单元26发出针对指示分发控制系统2中的时间T的时间信息(T)的请求。在此情况下,时间信息(t)和针对时间信息(T)的请求被同时发送。
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并且将其保持特定时间段,并且,当获取到多个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时,通过发送器/接收器51和发送器/接收器31将基于多个发送延迟时间D1来指示频率分发信息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输出至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例如在一百个帧中发送一次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
显示单元58再现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数据。
编码单元60通过发送器/接收器51和发送器/接收器31将如下信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解码单元40:从内置麦克风213或外部附接的相机62和麦克风63获取并且被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E];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当前时间t0并且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时间信息(t0);以及指示在分发控制系统2与通信终端5之间的时间差△并且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时间差信息(△)。编码单元60基于由从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接收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所指示的操作条件,改变编码单元60的操作条件。编码单元60根据新的操作条件通过发送器/接收器51和发送器/接收器31将如下信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解码单元40:从相机62和麦克风63获取并且被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E];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当前时间t0并且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时间信息(t0);以及指示时间差△并且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时间差信息(△)。
内置麦克风213、外部附接的相机62和麦克风63等是输入单元的示例,并且是需要编码和解码的设备。除了视频(声音)数据之外,输入单元还可以输出触摸(touch)数据和气味(smell)数据。
输入单元包括诸如温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这样的各种传感器。
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参考图11描述终端管理系统7的功能配置。图11是示出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如图11中所示,终端管理系统7具有图11中的功能组件,其由图7中所示的包括CPU201的硬件配置和程序实现。
具体地,终端管理系统7包括发送器/接收器71a、发送器/接收器71b以及认证单元75。终端管理系统7还包括由图7中所示的HDD 204所实现的存储单元7000。存储单元7000将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数据、终端管理表7010和可用终端管理表7020存储在其中。
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是指示如图12中所示的这样的目的地选择菜单屏幕的数据。
如图13中所示,终端管理表7010彼此关联地管理通信终端5的终端ID、用户证书、当用户使用分发系统1的服务时的合同信息、通信终端5的终端类型、指示各个通信终端5的家庭统一资源定位器(locator)的设置信息、通信终端5的执行环境信息、共享ID、安装位置信息、以及显示器名称信息。执行环境信息包括每个通信终端5的“收藏夹”、“先前的Cookie信息”和“高速缓存文件”,它们在登录通信终端5之后与设置信息一起被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并且被用于在通信终端5上进行个性化(individual)服务。
共享ID是当每个用户将与被分发至他/她自己的通信终端5的视频(声音)数据相同的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其它通信终端5时使用的ID,由此进行远程共享处理,并且,该共享ID是识别其它通信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组的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t006”的共享ID是“v006”,终端ID“t007”的共享ID是“v006”,并且终端ID“t008”的共享ID是“v006”。当具有终端ID“t001”的通信终端5a发出用于与具有终端ID“v006”的通信终端(5f1、5f2、5f3)的远程共享处理的请求时,分发控制系统2将与被分发至通信终端5a的视频(声音)数据相同的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f1、5f2、5f3)。然而,当通信终端5a和通信终端(5f1、5f2、5f3)在显示单元58的分辨率上不同时,分发控制系统2相应地分发视频(声音)数据。
如图5中所示,例如,安装位置信息指示当并排布置通信终端(5f1、5f2、5f3)时的安装位置。显示器名称信息是指示图12中所示的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中的显示器名称的细节的信息。
如图14中所示,可用终端管理表7020与每个终端ID关联地管理共享ID,其指示通信终端或通信终端组,其中由终端ID所指示的通信终端5可以与该通信终端或该通信终端组执行远程共享处理。
参考图11描述功能组件。
发送器/接收器71a向通信终端5发送各种数据、请求等,以及从通信终端5接收各种数据、请求等。例如,发送器/接收器71a从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51接收登录请求,并将登录请求的认证结果发送至发送器/接收器51。
发送器/接收器71b向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各种数据、请求等,以及从分发控制系统2接收各种数据、请求等。例如,发送器/接收器71b从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针对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数据的请求,并将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数据发送至发送器/接收器21。
认证单元75基于从通信终端5接收的终端ID和用户证书搜索终端管理表7010,由此确定是否存在终端ID和用户证书的相同组合,由此认证通信终端5。
本实施例的操作和处理
参考图17至图24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和处理。这些处理由分发控制系统2、通信终端5、终端管理系统7和web服务器8的CPU根据存储在其中的相应程序来进行。
基本分发处理
参考图17描述图3中所示的基本分发方法中的特定分发处理。图17是示出分发控制系统的基本分发处理的序列图。虽然这里所述的是通过通信终端5a发出登录请求的情况,但是可以通过除了通信终端5a之外的通信终端5进行登录。
如图17中所示,当用户打开通信终端5a时,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向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发出登录请求(步骤S21)。发送器/接收器71a接收登录请求。该登录请求包括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和用户证书。然后,认证单元75获取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和用户证书。
认证单元75基于终端ID和用户证书搜索终端管理表7010,由此确定是否存在终端ID和用户证书的相同组合,由此认证通信终端5a(步骤S22)。以下描述如下情况:终端ID和用户证书的相同组合存在于终端管理表7010中,即,将通信终端5a确定为分发系统1中的有效终端。
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将分发控制系统2的IP地址发送至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3)。由终端管理系统7从分发控制系统2获取分发控制系统2的IP地址,并且将该IP地址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7000中。
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b向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发出浏览器20的启动请求(步骤S24)。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浏览器20的启动请求。浏览器管理单元22基于由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的启动请求启动浏览器20(步骤S25)。
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根据通信终端5a再现视频(声音)数据的能力(显示器等的分辨率)以及内容的类型,创建转换器10(步骤S26)。接下来,发送器/接收器21根据浏览器20的指令,向web服务器8发出针对内容数据[A]的请求(步骤S27)。响应于此,web服务器8从其自己的存储单元(未示出)读取所请求的内容数据[A](步骤S28)。然后,web服务器8将内容数据[A]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步骤S29)。
浏览器20渲染由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的内容数据[A],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并将它们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30)。转换器10对存储在发送FIFO 24中的帧数据进行编码,由此将它们转换为视频(声音)数据[A],以便被分发至通信终端5a(步骤S31)。
发送器/接收器31将视频(声音)数据[A]发送至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32)。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A],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a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A],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33)。之后,扬声器61基于解码的声音数据[A]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A]再现视频(步骤S34)。
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复合分发的处理
下文参考图18描述通过分发控制系统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处理。图18是示出通过分发控制系统使用多个通信终端的分发处理的序列图。这里描述的是用于图6中所示的模式中的通信终端5的特定处理。因为这里的处理包括类似于步骤S21至S29的登录处理、浏览器启动等,所以描述以对应于步骤S29的处理开始。
如图18中所示,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从web服务器8接收内容数据[A](步骤S41)。浏览器20渲染内容数据[A],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并将它们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42)。
当通信终端5f1的编码单元60从相机62和麦克风63接收到作为视频(声音)数据[E]的内容数据的输入(步骤S43)时,编码单元60对内容数据[E]进行编码(步骤S44)。发送器/接收器51将由编码单元60所编码的内容数据[E]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45)。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内容数据[E]。
分发控制系统2的解码单元40对由发送器/接收器31所接收的内容数据[E]进行解码,并将其输出至接收FIFO 34(步骤S46)。浏览器20渲染存储在接收FIFO 34中的内容数据[E],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E],并将其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47)。在此情况下,浏览器20以如下布局输出该数据:在该布局中,内容数据[E]与已经获取的内容数据[A]相结合。
另外,当通信终端5f1的操作单元52接收到通过电子笔P1的笔画操作的输入(步骤S48)时,发送器/接收器51将指示由操作单元52接收的笔画操作的细节的操作数据[p]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49)。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操作数据[p]。浏览器管理单元22将由发送器/接收器31所接收的操作数据[p]输出至浏览器20。
浏览器20渲染操作数据[p],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p],并将其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50)。在此情况下,浏览器20以如下布局输出该数据:在该布局中,操作数据[p]与已经获取的内容数据([A]、[E])相结合。
转换器10对存储在发送FIFO 24中的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A]、[E]、[p])进行编码,由此将它们转换为视频(声音)数据([A]、[E]、[p]),以被分发至通信终端5f1和5f2(步骤S51)。
发送器/接收器31从包括转换器10的编码器桥单元30获取经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A]、[E]、[p]),并将其发送至通信终端5f1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52-1)。通信终端5f1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A]、[E]、[p]),并且通信终端5f1的再现控制器53从发送器/接收器51获取视频(声音)数据([A]、[E]、[p])。在通信终端5f1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A]、[E]、[p]),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53-1)。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A]、[E])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A]、[E]、[p])再现视频(步骤S54-1)。
对于通信终端5f2,正如步骤S52-1的情况,发送器/接收器31从编码器桥单元30获取经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A]、[E]、[p]),并将其发送至通信终端5f2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52-2)。通信终端5f2的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A]、[E]、[p])。在通信终端5f1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A]、[E]、[p]),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53-2)。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A]、[E])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A]、[E]、[p])再现视频(步骤S54-2)。
因此,与输出至通信终端5f1的视频(声音)相同的视频(声音)也被输出至通信终端5f2。
时间调整的处理
参考图19描述时间调整的处理。图19是示出时间调整的处理的序列图。
为了获取指示何时发送器/接收器51向分发控制系统2发出针对时间信息(T)的请求的时间,通信终端5的时间控制器56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信息(ts)(步骤S81)。发送器/接收器51向发送器/接收器31发出针对时间信息(T)的请求(步骤S82)。在此情况下,与针对时间信息(T)的请求同时地发送时间信息(ts)。
为了获取指示何时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到步骤S82的请求的时间,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获取单元26从时间管理单元25获取分发控制系统2中的时间信息(Tr)(步骤S83)。为了获取指示何时发送器/接收器31响应步骤S82的请求的时间,时间获取单元26还从时间管理单元25获取分发控制系统2中的时间信息(Ts)(步骤S84)。然后,发送器/接收器31将时间信息(ts、tr、Ts)发送至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85)。
为了获取指示何时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步骤S85的响应的时间,通信终端5的时间控制器56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信息(tr)(步骤S86)。
通信终端5的时间控制器56计算分发控制系统2与通信终端5之间的时间差△(步骤S87)。此时间差△由下面的等式(1)给出。
△=((Tr+Ts)/2)-((tr+ts)/2) (1)
时间控制器56将指示时间差△的时间差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步骤S88)。例如,有规律地每分钟进行时间调整的系列处理。
下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20描述的是对从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至通信终端5(下行)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图20是示出对从分发控制系统发送至通信终端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的序列图。
首先,分发控制系统2的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计算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所述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指示用于通过缓冲直到通信终端5的再现控制器53再现视频(声音)数据为止来延迟再现的再现延迟时间U,并且将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输出至编码器桥单元30(步骤S101)。
然后,发送器/接收器31从编码器桥单元30获取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并将其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102)。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编码器桥单元30例如将从时间管理单元25获取的、指示时间T0的时间信息(T0)作为时间戳添加至从发送FIFO 24获取的并且被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A](步骤S103)。发送器/接收器31将视频(声音)数据和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信息(T0)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104)。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信息(T0),并将视频(声音)数据和时间信息(T0)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中,基于在步骤S102获取的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在步骤S104获取的时间信息(T0)、以及在步骤S88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时间差信息(△),再现控制器53等待,直到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T0+U-△)为止,并且然后将在步骤S104所获取的视频(声音)数据输出至解码单元50。这使得扬声器61输出声音并且使得显示单元58通过渲染单元55再现视频(步骤S105)。这使得仅再现由通信终端5在由下文的等式(2)给出的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的范围内接收的视频(声音)数据,而在该范围之外的视频(声音)数据被过度延迟,并且被删除而不被再现。
U≥(t0+△)-T0 (2)
再现控制器53从存储单元5000读取通信终端5中的当前时间t0(步骤S106)。该时间t0指示当通信终端5从分发控制系统2接收视频(声音)数据时在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再现控制器53还读取在步骤S88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指示时间差△的时间差信息(△)(步骤S107)。然后,再现控制器53计算发送延迟时间D1,所述发送延迟时间D1指示从当视频(声音)数据被从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时的点到当该数据被通信终端5接收时的点的时间(步骤S108)。通过下文的等式(3)进行该计算;当通信网络9变得拥塞时,发送延迟时间D1变长。
D1=(t0+△)-T0 (3)
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并将其保持特定时间段,并且,当获取多个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时,将基于多个发送延迟时间D1指示频率分发信息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输出至发送器/接收器51(S109)。发送器/接收器51将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110)。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并将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输出至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
分发控制系统2的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重新计算再现延迟信息U’,并且计算诸如转换器10的帧速率和数据分辨率这样的操作条件并将它们输出至编码器桥单元30(步骤S111)。换言之,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和数据的大小(例如,比特数;量或字节数量)改变编码器桥单元30的操作。
发送器/接收器31从编码器桥单元30获取指示在步骤S111计算的新的再现延迟时间U’的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并将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112)。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
编码器桥单元30的转换器10基于指示操作条件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改变转换器10的操作条件(步骤S113)。例如,当发送延迟时间D1过长并且根据发送延迟时间D1使得再现延迟时间U较长时,扬声器61和显示单元58的再现时间被过度延迟。结果,存在使得再现延迟时间U变长的限制。鉴于此,信道自适应控制器27不仅使得编码器桥单元30将再现延迟时间U改变为再现延迟时间U’,而且还使得转换器10减小视频(声音)数据的帧速率并且减小视频(声音)数据的分辨率,由此解决通信网络9的拥塞。如步骤S103那样,这使得编码器桥单元30根据改变后的操作条件将当前时间信息(T0)作为时间戳添加至视频(声音)数据[A](步骤S104)。视频(声音)数据因此被添加(步骤S114)。发送器/接收器31将视频(声音)数据和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信息(T0)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115)。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和分发控制系统2的时间信息(T0),并将视频(声音)数据和时间信息(T0)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中,基于在步骤S112获取的再现延迟时间信息(U’)、在步骤S115获取的时间信息(T0)、以及在步骤S88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时间差信息(△),再现控制器53等待直到通信终端5中的时间(T0+U’-△)为止,并且然后将视频(声音)数据输出至解码单元50,由此,如步骤S105那样,使得扬声器61输出声音并且使得显示单元58通过渲染单元55再现视频(步骤S116)。这之后是在步骤S106以及其后的处理。因此,连续地进行下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
上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21描述的是对从通信终端5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上行)。图20是示出对从通信终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的序列图。
首先,通信终端5的编码单元60对作为从相机62和麦克风63输入的视频(声音)数据[E]的内容数据进行编码(步骤S121)。在此情形中,编码单元60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当前时间t0的时间信息(t0)、以及指示时间差△的时间差信息(△),并且不对它们进行编码。发送器/接收器51将视频(声音)数据[E]、时间信息(t0)和时间差信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122)。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E]、时间信息(t0)和时间差信息(△)。
在分发控制系统2中,解码单元40从时间管理单元25读取指示何时在步骤S112接收到视频(声音)数据[E]等的时间T0(步骤S123)。然后,解码单元40计算指示从当视频(声音)数据被从通信终端5发送时的点到当该数据被分发控制系统2接收时的点的时间的发送延迟时间d1(步骤S124)。通过下文的等式(4)进行该计算;当通信网络9变得拥塞时,发送延迟时间d1变长。
d1=T0-(t0+△) (4)
如延迟信息获取单元57的情况那样,分发控制系统2的延迟信息获取单元37a从解码单元40获取指示发送延迟时间d1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并将其保持特定时间段,并且,当获取多个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1)时,将基于多个发送延迟时间d1指示频率分发信息的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输出至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步骤S125)。
基于发送延迟时间信息(d),信道自适应控制器37b计算编码单元60的操作条件(步骤S126)。发送器/接收器31将指示诸如帧速率和数据分辨率这样的操作条件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发送至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127)。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换言之,在图20中所示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下行)的情况下,将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输出至同一分发控制系统2内的编码器桥单元30,并且,相比之下,在图21中所示的信道自适应控制(上行)的情况下,通过通信网络9将信道自适应控制信号从分发控制系统2发送至通信终端5。
基于由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的操作条件,编码单元60改变编码单元60的操作条件(步骤S128)。然后,编码单元60基于新的操作条件进行与步骤S121相同的处理(步骤S129)。如步骤S122那样,发送器/接收器51将从相机62和麦克风63获取的并且被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E]、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指示通信终端5中的当前时间t0的时间信息(t0)、以及也从存储单元5000获取的指示时间差△的时间差信息(△)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130)。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E]、时间信息(t0)和时间差信息(△)。这之后是在步骤S123以及其后的处理。因此,连续地进行上行信道自适应控制的处理。
多显示的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22至图24描述多显示的处理。图22至图24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多显示的处理的序列图。
下文描述以分割方式也在通信终端(5f1、5f2、5f3)上再现正在通信终端5a上再现的视频(声音)[XYZ]的示例。
用于显示web内容的浏览器20称为“浏览器20a”,并且用于为用户显示设置屏幕的浏览器20称为“浏览器20b”。首先描述的是对应于图17中的步骤S30的处理。
首先,分发控制系统2的浏览器20a渲染从web服务器8获取的web内容数据[XYZ],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并将它们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201)。转换器10对发送FIFO 24中存储的帧数据进行编码,由此将它们转换为可分发至通信终端5a的数据格式的视频(声音)数据[XYZ](步骤S202)。
发送器/接收器31将由转换器10所转换的视频(声音)数据[XYZ]发送至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03)。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XYZ],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a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XYZ]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204)。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XYZ]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XYZ]再现视频(步骤S205)。
由通信终端5a的用户将在显示单元58上显示的屏幕切换至菜单请求屏幕(未示出),并且操作单元52接收在菜单请求屏幕上对“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未示出)的按下(步骤S206)。这使得发送器/接收器51将用于切换至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请求发送至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步骤S207)。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a接收用于切换至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请求。该请求包括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
发送器/接收器71b将浏览器20b的启动请求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步骤S208)。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浏览器20b的启动请求,并向浏览器管理单元22发出浏览器20b的启动请求。
然后,浏览器管理单元22启动浏览器20b(步骤S209)。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将从浏览器20a到转换器10(例如,转换器10a)的输出切换至从浏览器20b到转换器10(例如,转换器10b)的输出(步骤S210)。当通信终端5a和另一通信终端5(例如,通信终端5b)共享转换器10(例如,转换器10a)以在步骤S203接收视频(声音)数据时,因为另一通信终端5(例如,通信终端5b)正在使用转换器10(例如,转换器10a)用于浏览器20a,所以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重新创建转换器10(例如,转换器10b)。
发送器/接收器21根据通过浏览器20b的指令将用于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请求发送至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b(步骤S211)。在此情形中,还发送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b接收针对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的请求,并将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输出至存储单元7000。
响应于此,终端管理系统7的存储单元7000基于终端ID搜索可用终端管理表7020,由此提取对应的共享ID(步骤S212)。该共享ID指示可用于通信终端5a进行远程共享处理的通信终端5。如图14中所示,因为通信终端5a的终端ID是“t001”,所以待提取的共享ID是“v003”和“v006”。
存储单元7000还基于所提取的共享ID搜索终端管理表7010,由此提取指示对应的显示器名称的显示器名称信息(步骤S213)。如图13中所示,对应于所提取的共享ID“v003”和“v006”的显示器名称分别是“东京总公司10F MFP”和“大阪展厅1F多显示”。
发送器/接收器71b将作为内容数据的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数据[M]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步骤S214)。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数据[M],并将其输出至浏览器20b。如图12中所示,该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数据[M]包括勾选框(check box)、共享ID、以及显示器名称。
如图23中所示,浏览器20b渲染从终端管理系统7获取的、指示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数据[M]的内容数据,由此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并将它们输出至发送FIFO 24(步骤S221)。转换器10对存储在发送FIFO 24中的图像(声音)数据[M]进行编码,由此将它们转换为可分发至通信终端5a的数据格式的视频(声音)数据[M](步骤S222)。
发送器/接收器31将由转换器10转换的视频(声音)数据[M]发送至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23)。通信终端5a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M],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a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M],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224)。之后,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XYZ],再现如图12中所示的视频(步骤S225)。
在图12中所示的分发目的地选择菜单中,当勾选共享ID“v006”的复选框、并且用户按下“OK”按钮时,操作单元52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操作(步骤S226)。
发送器/接收器51将作为操作数据的勾选结果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步骤S227)。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接收作为操作数据的勾选结果,并将其输出至浏览器20b。
浏览器20b从勾选结果选择共享ID(步骤S228)。发送器/接收器21根据通过浏览器20b的指令,将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请求发送至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b(步骤S229)。该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请求包括在步骤S227选择的共享ID。终端管理系统7的发送器/接收器71b接收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请求,并将共享ID输出至存储单元7000。然后,浏览器20b结束(步骤S230)。这使得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将从浏览器20b至转换器10的输出切换回至从浏览器20a到转换器10的输出(步骤S231)。
如图24中所示,在终端管理系统7的存储单元7000中,基于在步骤S229发送的共享ID搜索终端管理表7010,由此提取对应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步骤S241)。发送器/接收器71b将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指令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步骤S242)。该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指令包括在步骤S241提取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21接收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指令,并将用于添加分发目的地的指令输出至浏览器管理单元22。这里包括的是三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即,分别为“t006”和“左侧”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分别为“t007”和“中间”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以及分别为“t008”和“右侧”的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
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创建用于多显示的转换器10(步骤S243)。在此情况下,编码器桥单元30的创建/选择单元310从浏览器管理单元22获取终端ID和安装位置信息。
在步骤S243创建的转换器10的分割单元13分割在发送FIFO 24中存储的、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XYZ],并且编码单元19对所分割的帧数据进行编码(步骤S244)。
发送器/接收器31基于终端ID(“t006”)和安装位置信息(“左侧”),将由编码器桥单元30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X]发送至通信终端5f1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45-1)。通信终端5f1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X],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f1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X],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246-1)。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X]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X]再现视频(步骤S247-1)。
类似地,发送器/接收器31基于终端ID(“t007”)和安装位置信息(“中间”),将由编码器桥单元30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Y]发送至通信终端5f2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45-2)。通信终端5f2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Y],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f2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Y],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246-2)。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Y]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Y]再现视频(步骤S247-2)。
类似地,发送器/接收器31基于终端ID(“t008”)和安装位置信息(“右侧”),将由编码器桥单元30编码的视频(声音)数据[Z]发送至通信终端5f3的发送器/接收器51(步骤S245-3)。通信终端5f3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视频(声音)数据[Z],并将其输出至再现控制器53。
在通信终端5f3中,解码单元50从再现控制器53获取视频(声音)数据[Z],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246-3)。之后,扬声器61基于经解码的声音数据[Z]再现声音,并且显示单元58基于从解码单元50获取的并且由渲染单元55渲染的视频数据[Z]再现视频(步骤S247-3)。
手势转换的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25描述的是上述手势转换的处理。图25是示出手势转换的处理的流程图。分发控制系统2的发送器/接收器31从通信终端5的发送器/接收器51接收手势事件(步骤S301)。
发送器/接收器31参考手势事件中包含的终端类型(步骤S302)。终端类型对应于终端管理表中列出的终端类型(参考图13)。换言之,终端类型是用于识别通信终端5的类型的信息。发送器/接收器31通过终端类型识别通信终端5的类型,由此识别手势事件的类型。
终端类型指示关于例如通信终端5的硬件的信息、通信终端5的OS的信息、以及通信终端5的输入设备的语言的信息。通信终端5的硬件的示例包括笔记本式PC、平板式终端、MFP、投影仪、相机、扬声器和电子黑板。通信终端5的OS是在通信终端5上操作的OS。一般地,当OS不同时,即使通过通信终端5的同一硬件,指示同一操作输入的手势事件也彼此不同。例如,当通信终端5的输入设备是键盘时,该输入设备的语言是用于识别适合于该语言的通信终端5的键盘布置的信息。
发送器/接收器31从终端类型识别通信终端5的手势事件的类型(步骤S303)。
以下描述手势事件的示例。关于通信终端5a(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手势事件指示通过键盘、鼠标等的操作输入。关于通信终端5b(智能电话、平板式终端等),手势事件是通过诸如收聚(pinching)(放大和缩小)、触摸、滚动和碰擦(swiping)这样的屏幕操作所输入的操作。关于通信终端5d(投影仪),例如手势事件是指示由用户在投影平面上所指示的位置的坐标的信息。例如,通信终端5d(投影仪)使用拍摄投影平面的相机来检测坐标。关于通信终端5f(电子黑板),手势事件指示通过电子笔等的输入的操作。
发送器/接收器31根据手势事件的类型转换手势事件的数据格式,并将手势事件转换为浏览器20可以接收的数据格式(步骤S304)。然后,发送器/接收器31将被转换后的手势事件输出至浏览器管理单元22(步骤S305)。
分发控制系统2以这种方式进行手势转换的处理,由此通信终端5仅需要将手势事件发送至分发控制系统2,而与其自身的手势事件是什么数据格式无关。这可以减小通信终端5上的处理负荷。
本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文参照特定示例所描述的,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中,分发控制系统2在云中包括进行渲染的浏览器20、以及进行编码的编码器桥单元30等。浏览器20基于以特定描述语言描述的内容数据生成作为静止图像(声音)数据的帧数据。编码器桥单元30将帧数据转换为可通过通信网络9分发的视频(声音)数据。之后,分发控制系统2将视频(声音)数据分发至通信终端5。结果,通信终端5可以流畅地再现web内容,而无需其浏览器的更新、或者用于更新CPU、OS、RAM等的规格的时间和成本。这消除了丰富的内容增大通信终端5上的负荷的问题。
特别地,浏览器20能够实时通信,并且转换器10进行对由浏览器20所生成的帧数据的实时编码。因此,与DVD播放器选择并分发如在例如视频(声音)数据的按需分发中所见的非实时(即预编码)视频(声音)数据的情况不同,分发控制系统2渲染紧临在被分发之前获取的内容,由此生成帧数据并且然后对它们进行编码。这允许视频(声音)数据的实时分发。
补充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分发系统1包括作为独立系统的终端管理系统7和分发控制系统2。例如,可以通过使得分发控制系统2具有终端管理系统7的功能,将终端管理系统7和分发控制系统2构造为整体系统。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分发控制系统2和终端管理系统7可以由单个计算机来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计算机来实现,在所述多个计算机中,以任何理想单位分割和分配各个部分(功能、部件或存储单元)。
记录上述实施例的程序的、诸如CD-ROM和HDD这样的存储介质可以在国内外被提供为程序产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将静止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数据,并将视频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这减少了通信终端上用于接收内容数据的负荷、以及用于在接收之后在通信终端上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的负荷,由此解决了在通信终端上施加高负荷以响应对内容的丰富化的问题。
虽然已经为了完整和清楚的公开而关于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权利要求书并不因此受限,而是被解释为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完全落入本文所给出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替代构造。

Claims (11)

1.一种分发控制系统,包括:
生成单元,配置为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
转换单元,配置为将所述静止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数据;
发送单元,配置为将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
接收单元,配置为从通信终端接收输入信息;以及
创建单元,配置为创建使得能够根据所述通信终端再现所述视频数据的能力进行转换的转换单元,
其中当所述分发控制系统将与被分发至第一通信终端的视频数据相同的视频数据分发至第二通信终端时、以及当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再现所述视频数据的能力相同的能力时,在由所述分发控制系统除了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分发之外还开始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分发时,所述创建单元配置为使用已经为第一通信终端创建的转换单元,而不为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创建新的转换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能力是至少以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显示分辨率来再现所述视频数据,并且
所述发送单元配置为将由所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输入信息更新的静止图像数据已转换成的视频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
所述输入信息是包括通信终端的显示器上的坐标信息的手势事件,以及
所述生成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坐标信息更新静止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是配置为从内容数据生成静止图像数据的渲染器,并且
所述转换单元是配置为将所述静止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数据的编码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生成单元配置为获取以特定描述语言描述的内容数据并生成所述静止图像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创建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内容数据的数量来创建该数量的转换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生成单元配置为生成通过结合多个内容数据而获得的单个静止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是web浏览器,以及
所述转换单元包括配置为对由所述web浏览器生成的静止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是使得能够实时通信的web浏览器,并且
所述转换单元配置为对由所述web浏览器生成的静止图像数据进行实时编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转换单元配置为对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静止图像数据进行修剪或尺寸调整、以及然后编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转换单元配置为进行修剪、尺寸调整、分割、以及然后编码。
10.一种分发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发控制系统;以及
所述通信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发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终端包括配置为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操作并输出操作数据的操作单元,以及
所述生成单元配置为生成包括从所述操作单元输出的操作数据的所述静止图像数据。
CN201480027542.6A 2013-03-15 2014-03-12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7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4380 2013-03-15
JP2013054380 2013-03-15
JP2013-054437 2013-03-15
JP2013054437 2013-03-15
JP2013206417 2013-10-01
JP2013-206417 2013-10-01
JP2014-004175 2014-01-14
JP2014004175A JP2015092322A (ja) 2013-03-15 2014-01-14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28995A JP6442832B2 (ja) 2013-03-15 2014-02-18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28995 2014-02-18
PCT/JP2014/057429 WO2014142343A1 (en) 2013-03-15 2014-03-12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875A CN105247875A (zh) 2016-01-13
CN105247875B true CN105247875B (zh) 2019-03-08

Family

ID=5419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75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7875B (zh) 2013-03-15 2014-03-12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337B2 (zh)
EP (1) EP2974327A4 (zh)
CN (1) CN105247875B (zh)
AU (1) AU2014230423A1 (zh)
WO (1) WO2014142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8215B2 (ja) 2013-03-15 2018-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9043B2 (ja) 2013-03-15 2018-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27937B2 (ja) 2013-09-05 2018-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2015061107A (ja) 2013-09-17 2015-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管理装置、及び配信システム
JP6354764B2 (ja) 2013-09-26 2018-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管理装置、配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96282B2 (en) 2013-09-27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Delivery managing device, terminal, and delivery managing method
US9391200B2 (en) * 2014-06-18 2016-07-1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FinFETs having strained channe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finFETs having strained channels
CN111479164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解码动态分辨率无缝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010A (zh) * 2007-03-15 2009-02-18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网络浏览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67095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服务器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4024B2 (en) 2000-08-07 2004-03-09 Zframe, Inc. Visual content browsing using rasterized representations
JP2004193702A (ja) 2002-12-09 2004-07-08 Kozo Keikaku Engineering Inc ビデオ画像共有システム
US8893207B2 (en) 2002-12-10 2014-11-18 Ol2,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streaming interactive video
US8156176B2 (en) * 2005-04-20 2012-04-10 Say Media, Inc. Browser based multi-clip video editing
US8074248B2 (en) 2005-07-26 2011-12-06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deo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a source image to a televi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046527B2 (ja) 2006-02-14 2012-10-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のサーバ装置及びサーバ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8080421A1 (en) * 2006-12-28 2008-07-10 Telecom Italia S.P.A.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4998021B2 (ja) 2007-03-08 2012-08-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85123B1 (ja) 2007-03-29 2008-05-14 株式会社サピエンス 画像表示更新方法および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並びに描画操作エコーバックスクリプト
JP5030651B2 (ja) 2007-04-17 2012-09-19 任天堂株式会社 描画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描画処理装置
US8127233B2 (en) 2007-09-24 2012-02-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mote user interface updates using difference and motion encoding
US7664862B2 (en) 2008-01-14 2010-0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rowser-based proxy server for custom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applications
US8254704B2 (en) 2008-10-30 2012-08-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mote computing platforms providing high-fidelity display and interactivity for clients
US8289368B2 (en) * 2008-12-15 2012-10-16 Avaya Inc. 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synchronized group switching for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JP2011061385A (ja) 2009-09-08 2011-03-24 Nara Women's Univ 対話的実時間遠隔可視化システム
US8468130B2 (en) * 2010-04-02 2013-06-18 Skyfire Labs, Inc. Assisted hybrid mobile browser
US20120185783A1 (en) * 2011-01-19 2012-07-19 Abel Avell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zero latency browsing
JP6354197B2 (ja) 2013-03-15 2018-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37499B2 (ja) 2013-03-15 2018-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9043B2 (ja) 2013-03-15 2018-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99648A (ja) 2013-03-15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54195B2 (ja) 2013-03-15 2018-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システム、配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98215B2 (ja) 2013-03-15 2018-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6855B2 (ja) 2013-03-15 2018-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3048B2 (ja) 2013-03-15 2018-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信システム、配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793475A1 (en) 2013-03-15 2014-10-22 Ricoh Company, Ltd.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010A (zh) * 2007-03-15 2009-02-18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网络浏览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67095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服务器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42343A1 (en) 2014-09-18
AU2014230423A1 (en) 2015-09-24
CN105247875A (zh) 2016-01-13
EP2974327A4 (en) 2016-03-09
US9723337B2 (en) 2017-08-01
EP2974327A1 (en) 2016-01-20
US20160037193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2798B (zh) 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5247875B (zh)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AU2014230438B2 (en)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053073B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以及分发控制方法
CN104052797B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和分发控制方法
CN104053071B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和分发控制方法
CN104052958B (zh) 分发控制系统和分发系统
CN104053070B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以及分发控制方法
EP2974317B1 (en) Computer system,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202292A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以及分发控制方法
WO2014142342A1 (en)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053072A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以及分发控制方法
CN104053069A (zh) 分发控制系统、分发系统和分发控制方法
CN104469397A (zh) 分配管理设备和分配管理系统
JP2016048898A (ja)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42832B2 (ja)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58959A (ja)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92322A (ja) 配信制御システム、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