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6640B -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6640B
CN105236640B CN201510725454.XA CN201510725454A CN105236640B CN 105236640 B CN105236640 B CN 105236640B CN 201510725454 A CN201510725454 A CN 201510725454A CN 105236640 B CN105236640 B CN 105236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carbon
poi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54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6640A (zh
Inventor
唐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254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6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6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6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6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6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包括:碳棒和微滤膜,所述碳棒内混合有口感滤材,所述碳棒与所述复合滤芯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所述微滤膜设置在所述碳棒的下游,所述碳棒和所述微滤膜之间及所述微滤膜和所述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之间均形成有水流通道。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滤芯,在碳棒内设置了口感滤材,在水经过碳棒时可以对水进行处理,由此,不仅可以对水进行过滤,而且还可以提升经过过滤的水的口感。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即该复合滤芯的碳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处理设备的要求逐渐提高,然而,经过滤芯净化后的水的口感不佳,因此,水处理设备处理完成的水还需要经过其它处理,造成使用不方便,另外滤芯的长期使用也容易细菌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滤芯,具有改善水质口感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包括:碳棒,所述碳棒内混合有口感滤材,所述碳棒与所述复合滤芯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和微滤膜,所述微滤膜设置在所述碳棒的下游,所述碳棒和所述微滤膜之间及所述微滤膜和所述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之间均形成有水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在碳棒内设置了口感滤材,在水经过碳棒时可以对水进行处理,由此,不仅可以对水进行过滤,而且还可以提升经过过滤的水的口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微滤膜壳体,所述微滤膜壳体上形成有壳体进水口和壳体出水口,所述微滤膜设在所述微滤膜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进水口和所述壳体出水口隔开,所述碳棒设在所述壳体进水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微滤膜壳体呈圆筒形状且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壳体进水口和所述壳体出水口,所述微滤膜壳体上设有连接所述壳体出水口的周沿并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向伸入所述微滤膜壳体的中心集水管,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壁上设有集水孔,所述微滤膜呈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且设在所述中心集水管外侧并覆盖所述集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微滤膜朝向所述壳体出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微滤膜朝向所述壳体进水口的一端封闭并与所述微滤膜壳体间隔开,且所述微滤膜的周壁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的周壁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微滤膜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两端敞开的筒状;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封盖所述外壳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所述壳体出水口;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封闭所述外壳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所述壳体进水口,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二端盖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棒内形成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的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滤膜壳体呈圆筒形状,且所述碳棒呈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所述过水通道沿所述碳棒的轴线延伸并贯穿所述碳棒的两端,所述碳棒的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相连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微滤膜壳体的方向延伸并由第三端盖封闭。
可选地,所述碳棒包括50到80质量份的活性炭以及5到20质量份的口感滤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中的一种,且所述活性炭的目数在4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口感滤材包括硅藻土、陶瓷泥、沸石以及远红外陶瓷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前述复合滤芯中碳棒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研磨口感滤材,将粘接剂、研磨完成的口感滤材以及颗粒状的活性炭以预定比例混合搅拌并制作成碳棒毛坯,将所述碳棒毛坯烧结并降温后形成碳棒。
进一步地,所述口感滤材的研磨时间在2小时到4小时的范围内,且研磨完成后口感滤材的目数在8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碳棒毛坯包括50到80质量份的活性炭、20到30质量份的粘接剂以及5到20质量份的口感滤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研磨完成的口感滤材以及颗粒状的活性炭以预定比例混合搅拌20分钟到40分钟后,采用机械振动成型碳棒毛坯。
可选地,所述碳棒毛坯的烧结过程包括:将碳棒毛坯移入烧结炉内,在200℃到350℃的高温下并以5℃/min升温烧结30分钟到70分钟,烧结完成后取出并梯度降温冷却形成碳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剖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水流方向。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中碳棒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水处理系统100,
前置滤芯组件1,PP棉活性碳组合滤芯11,
反渗透滤芯2,废水比电磁阀21,
复合滤芯3,进水口301,出水口302,第一翻边303,第二翻边304,过水通道305,第三翻边306,密封圈307,集水孔3010,微滤膜壳体311,外壳3111,第一端盖3112,第二端盖3113,微滤膜312,中心集水管313,碳棒32,第三端盖321,
增压泵4,
进水电磁阀5,
高压开关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3,包括:碳棒32和微滤膜312。
具体而言,参照图1和图2,碳棒32内可以混合有口感滤材,碳棒32与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图中未示出)之间可以形成有水流通道,微滤膜312可以设置在碳棒32的下游(也就是说水流经过碳棒32后再经过微滤膜312),碳棒32和微滤膜312之间以及微滤膜312和复合滤芯3的出水口302之间均可以形成有水流通道。换言之,水流首先经过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进入到碳棒32与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内(即碳棒32的外侧),然后经过碳棒32过滤后进入到碳棒32与微滤膜312之间的水流通道内(即碳棒32的内侧以及微滤膜312的外侧),然后经过微滤膜312过滤后进入微滤膜312与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内(即微滤膜312的内侧)。由此,可以使得水先经过碳棒32过滤后再从进入微滤膜312内进一步过滤,碳棒32内混合有口感滤材,从而可以在满足对水进行过滤的同时增加水的口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3,在碳棒32内设置了口感滤材,在水经过碳棒32时可以对水进行处理,由此,不仅可以对水进行过滤,而且还可以提升经过过滤的水的口感。
另外,本发明的复合滤芯3还可以包括复合滤芯外壳(未示出),复合滤芯外壳是用于连接上游的水处理元件(或水源),且碳棒32和微滤膜312均位于复合滤芯外壳内侧。其中,复合滤芯3的所述进水口形成在复合滤芯外壳上,而所述外壳的出水口用于连接下游的水处理元件(或供水口)。碳棒32和微滤膜312均设置在外壳的内侧,且碳棒32和微滤膜312沿外壳内的水流方向依次布置。
例如将碳棒32和微滤膜312均安装在外壳的内表面上,且碳棒32在外壳内间隔出位于碳棒32两侧且间隔开的水流通道,微滤膜312在外壳内间隔开位于微滤膜312两侧且间隔开的水流通道。下面将对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复合滤芯3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复合滤芯3还包括微滤膜壳体311,微滤膜壳体311上可以形成有壳体进水口301和壳体出水口302,微滤膜312可以设在微滤膜壳体311内并将壳体进水口301和壳体出水口302隔开,碳棒32可以设在壳体进水口301处。可以将碳棒32设置在微滤膜壳体311上,从而避免碳棒32直接连接微滤膜312的问题,方便复合滤芯3的装配。
采用碳棒32和微滤膜312的组合对水进行两次过滤,不仅可以提高对水的过滤效果,而且经过碳棒32过滤后水中的杂质较少,不仅可以方便微滤膜312更好的对水过滤,而且还可以减小经过微滤膜312的杂质,从而延长微滤膜312的使用时间,方便复合滤芯3的使用且可提高复合滤芯3的使用寿命。
另外,前述的复合滤芯外壳可以设在碳棒32的外面并与微滤膜壳体311相连。
进一步地,参照图2,微滤膜壳体311可以呈圆筒形状且两端分别形成壳体进水口301和壳体出水口302,微滤膜壳体311上可以设有连接壳体出水口302的周沿并沿微滤膜壳体311的轴向伸入微滤膜壳体311的中心集水管313,中心集水管313的壁上可以设有集水孔3010,微滤膜312可以呈沿微滤膜壳体311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且可以设在中心集水管313外侧并覆盖集水孔3010。换言之,经过微滤膜312过滤后的水进入到出水水流通道内并从集水孔3010进入到中心集水管313内,然后从中心集水管313排出,由此,可以方便收集过滤后的纯净水。
进一步地,微滤膜312朝向壳体出水口302的一端(例如,图2中微滤膜312的上端)可以与微滤膜壳体311密封连接,微滤膜312朝向壳体进水口301的一端(例如,图2中微滤膜312的下端)可以封闭并与微滤膜壳体311间隔开,且微滤膜312的周壁可以与微滤膜壳体311的周壁间隔开。由此,可以保证进入中心集水管313的水流量,从而可以保证过滤后的出水量。
具体而言,在水从进水口301进入到微滤膜壳体311后,由于微滤膜312的下端封闭并与微滤膜壳体311间隔开,从进水口301进入到微滤膜壳体311内的水将向微滤膜312的两侧流动,从而进入到微滤膜312的周壁与微滤膜壳体311的周壁之间,然后从微滤膜312的周壁进入微滤膜312进行过滤。这样,可以使得微滤膜312对水的过滤效果均匀,从而可以提高更加纯净的水,而且还避免了从微滤膜312邻近进水口301的一端通过微滤膜312过滤的水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另外,也可以将微滤膜312与中心集水管313贴合或呈较小的间隙,仅需要过滤后的水可以进入到中心集水管313内即可。
基于微滤膜312的结构特征以及为了提高过滤效果,本发明的微滤膜312内形成有出水水流通道,微滤膜312与微滤膜壳体311之间限定出进水水流通道。当然,仅需要微滤膜312可以对进入微滤膜壳体311内的水进行过滤后从出水口302排出即可,对于是否存在进水水流通道和出水水流通道本发明未作限制,例如将微滤膜312填充在整个微滤膜壳体311内。本发明主要以微滤膜312内形成有出水水流通道并与微滤膜壳体311限定出进水水流通道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描述如下。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微滤膜312的内形成有与出水口302连通的出水水流通道,且微滤膜312的与微滤膜壳体311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与进水口301连通的进水水流通道,进水水流通道与储水通道由微滤膜312隔开,具体而言,水从进水口301进入到进水水流通道,经过微滤膜312过滤后进入到出水水流通道内并由出水口302排出。由此,可以以提高过滤效率并改善过滤效果,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满意度。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微滤膜壳体311包括:外壳3111、第一端盖3112和第二端盖3113。具体而言,外壳3111呈筒状,且外壳3111的两端(即图2中外壳3111的上端和下端)敞开。第一端盖3112封盖外壳3111的第一端(即图2中外壳3111的上端),且第一端盖3112上形成壳体出水口302。第二端盖3113封闭外壳3111的第二端(即图2中外壳3111的下端),且第二端盖3113上形成壳体进水口301,碳棒32与第二端盖3113相连。简化了微滤膜壳体311的结构,方便在微滤膜壳体311内放置滤膜312,从而方便复合滤芯3的装配、拆卸以及清洗。
另外,第一端盖3112和第二端盖3113还可以方便复合滤芯3的固定。
优选地,参照图2,第一端盖3112的周沿设有套设在外壳3111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翻边303,第二端盖3113的周沿设有套设在外壳3111的端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二翻边304。从而使第一端盖3112和第二端盖3113与外壳3111连接稳定且密封性能好。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碳棒32内形成有过水通道305,过水通道305的一端(即图2中过水通道305的下端)封闭,且过水通道305的另一端(即图2中过水通道305的上端)与微滤膜壳体311的壳体进水口301连通。也就是说通过碳棒32的侧壁对水过滤,这样可以增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另外,可以将过水通道305设置成盲孔,或者将过水通道305的另一端采用其它结构密封。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微滤膜壳体311可以呈圆筒形状,且碳棒32可以呈沿微滤膜壳体311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过水通道305沿碳棒32的轴线延伸并贯穿碳棒32的两端,碳棒32的一端与微滤膜壳体311相连且另一端向远离微滤膜壳体311的方向(即图2中向下的方向)延伸并由第三端盖321封闭。使得复合滤芯3的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三端盖321的周沿设有套设在碳棒32的外周面上的第三翻边306。
可选地,口感滤材可以包括硅藻土、陶瓷泥、沸石以及远红外陶瓷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经由口感滤材进行过滤后可以提升出水口感,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碳棒32可以包括50到80质量份的活性炭以及5到20质量份的口感滤材。上述对碳棒32中活性炭以及口感滤材质量份的描述中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碳棒32中活性炭以及口感滤材质量份配比以出水口感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宜,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活性炭可以为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中的一种,且活性炭的目数可以在4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由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活性炭的目数进行适应性选择,从而可以扩大复合滤芯3的适用范围。
例如,活性炭的目数为40目、50目、100目、200目等,可以提高制作完成的碳棒的过滤效果,而且方便活性炭与口感滤材可以较好的混合。
另外,上述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活性炭的目数的限制,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活性炭的目数也可以为小于40目或大于200目,例如30目、210目等。
另外,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反渗透滤芯2和复合滤芯3。具体而言,前置滤芯组件1用于连接水源。反渗透滤芯2的入口连接前置滤芯组件,反渗透滤芯2的浓缩水出口连接有废水比电磁阀21。复合滤芯3为前述的复合滤芯,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301连通反渗透滤芯2的纯净水出口。本发明采用了前述的复合滤芯3,过滤效果好,且使用周期长。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1与反渗透滤芯2之间串接有增压泵4,前置滤芯组件1包括一个或相互串接的多个PP棉活性碳组合滤芯11。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前述的复合滤芯中碳棒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研磨口感滤材使得口感滤材呈颗粒状或粉末状,将研磨完成的口感滤材和颗粒状的活性炭混合在一起,并添加粘接剂,使将粘接剂、研磨完成的口感滤材以及颗粒状的活性炭以预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搅拌混合在一起的粘接剂、口感滤材以及活性炭,搅拌混合均匀后制作成碳棒毛坯,对碳棒毛坯进行烧结,并在烧结完成后冷却,待冷却完成后即形成所需要的碳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碳棒的制作方法,在碳棒内添加了口感滤材,使得该碳棒不仅具有过滤功能,而且还可以改善水的口感,另外,这种碳棒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碳棒过滤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中的一中,且所述活性炭的目数在4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例如活性炭的目数为40目、50目、100目、200目等。提高制作完成的碳棒的过滤效果,而且方便活性炭与口感滤材可以较好的混合。
另外,上述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活性炭的目数的限制,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活性炭的目数也可以为小于40目或大于200目,例如30目、210目等。
有利地,所述口感滤材的研磨时间在2小时到4小时的范围内,且研磨完成后口感滤材的目数在8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碳棒毛坯包括50到80质量份的活性炭、20到30质量份的粘接剂以及5到20质量份的口感滤材。
有利地,研磨完成的口感滤材以及颗粒状的活性炭以预定比例混合搅拌20分钟到40分钟后,采用机械振动成型碳棒毛坯。可以提高碳棒毛坯的结构强度,以及提高碳棒的过滤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碳棒毛坯的烧结过程包括:将碳棒毛坯移入烧结炉内,在200℃到350℃的高温下并以5℃/min升温烧结30分钟到70分钟,烧结完成后取出并梯度降温冷却形成碳棒。可以使碳棒结构稳定,提高过滤效果。
净水器细菌滋生超标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一直是净水行业焦点问题,本发明采用碳棒复合聚醚砜微滤膜,在去除余氯,有机物,去除异味异色物质,提升水质口感的同时,利用微滤膜截留细菌,保证出水水质爽口甘甜的同时避免二次污染。
在本发明中,水经过碳棒和微滤膜净化除菌后由出水口302流出;复合滤芯3的出水口302出设有一个或多个密封圈307,防止漏水渗水;第一翻边303和第三翻边306起到密封,提供焊接支撑点;外壳3111提供支撑,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未经过碳棒净化的水直接进到微滤膜;微滤膜(例如聚醚砜微滤膜)拦截细菌;第二端盖3113起到连接微滤膜和碳棒,可以利用聚氨酯胶将接微滤膜和碳棒粘结起来;碳棒吸附余氯、异味异色物质,杀菌抑菌,改善水质口感。中心集水管313上均匀排列集水小孔,起到集水,给微滤膜提供支撑的作用;
炭棒由目数为40-200目的颗粒活性炭烧结而成,其中,活性炭为椰壳活性、木质活性炭或煤质活性炭中的一种。炭棒内含有口感滤材,口感滤材的主要成分为硅藻土、陶瓷泥、沸石、瓷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碳棒过程中的碳棒毛坯的组成包括:活性炭(含量为50%-80%)、粘结剂(含量为20%-30%)以及口感滤材(含量为5%-20%)。其中所述的含量为质量百分比(重量百分比)。
口感滤材在球磨机中碾磨2h-4h,粉磨成80目-200目,与活性炭、结剂拌合20分钟-40分钟,拌合均匀后,采用机械震动成型,然后移入烧结炉内在200℃-350℃高温下以5℃/min程序升温烧结30-70min,待炭棒中的粘结剂完全挥发,炭棒达到一定强度,取出模具,梯度降温冷却,形成口感滤材炭棒。该碳棒利用远红外线激活接触的水和空气,产生羟基自由基,利用羟基自由基的氧化性进行杀菌和抑菌,远红外线还可激发水分子团使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口感变得甘甜柔和。
滤芯由碳棒和聚醚砜微滤膜组成,通过结合端口连接,水经过下端的碳棒净化后再进入上端微滤膜,通过抑菌拦菌双重除菌作用杜绝水系统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复合滤芯3具有调节口感的作用,其特点在于包含活性炭碳棒和微滤膜,具备吸附异味异色物资,调节口感,利用远红外线和微滤膜起到双重除菌作用。本口感复合滤芯包含口感滤材,口感滤材为硅藻土、沸石、陶瓷泥和远红外陶瓷粉中一种或几种,经反渗透净化后的水流经该口感滤材,水分子由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水质变得甘甜,爽口。
本口感复合滤芯利用远红外线激发空气和水分子,生成具备强氧降解化性的羟基自由基,通过电子转移、加成和脱氢方式与生物体内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发生作用,是生物细胞坏死和突变,从而起到杀菌抑菌作用。
本口感复合滤芯经高温烧结后,粘结剂不存在残留,除余氯、异色异味物质能力更加优秀,并且滤芯通量大,不容易堵塞,寿命有效延长,解决了以往炭棒通量小,易堵塞问题。
采用活性炭,硅藻土、陶瓷泥及远红外陶瓷粉制成口感碳棒滤芯,再复合孔径为0.22-1微米的聚醚砜微滤膜,该滤芯具备超大的比表面积,可吸附分解水中余氯及异色异味物质,利用远红外线激发周围空气和水产生氧化降解作用的羟基自由基,起到杀菌抑菌作用,从源头上抑止细菌滋生,远红外线还可激发水分子,使水由大分子团变成更容易渗透、扩散,吸收的活性小分子水,还原了大自然山泉水甘甜爽口本质,末端再利用微滤膜进行细菌拦截,起到双重除菌作用,彻底解决净水器细菌超标问题。
此口感复合滤芯主要应用在净水器、还可应用在净饮机中,改善反渗透类净水器的水质口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棒,所述碳棒内混合有口感滤材,所述碳棒与所述复合滤芯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和
微滤膜,所述微滤膜设置在所述碳棒的下游,所述碳棒和所述微滤膜之间及所述微滤膜和所述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之间均形成有水流通道;
还包括微滤膜壳体,所述微滤膜壳体上形成有壳体进水口和壳体出水口,所述微滤膜设在所述微滤膜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进水口和所述壳体出水口隔开,所述碳棒设在所述壳体进水口处;
所述微滤膜壳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呈两端敞开的筒状;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封盖所述外壳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所述壳体出水口;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封闭所述外壳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所述壳体进水口,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二端盖相连;
微滤膜内形成有出水水流通道,微滤膜与微滤膜壳体之间限定出进水水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膜壳体呈圆筒形状且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壳体进水口和所述壳体出水口,所述微滤膜壳体上设有连接所述壳体出水口的周沿并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向伸入所述微滤膜壳体的中心集水管,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壁上设有集水孔,所述微滤膜呈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且设在所述中心集水管外侧并覆盖所述集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膜朝向所述壳体出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微滤膜朝向所述壳体进水口的一端封闭并与所述微滤膜壳体间隔开,且所述微滤膜的周壁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的周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内形成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的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膜壳体呈圆筒形状,且所述碳棒呈沿所述微滤膜壳体的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所述过水通道沿所述碳棒的轴线延伸并贯穿所述碳棒的两端,所述碳棒的一端与所述微滤膜壳体相连,所述碳棒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微滤膜壳体的方向延伸并由第三端盖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感滤材包括硅藻土、陶瓷泥、沸石以及远红外陶瓷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包括50到80质量份的活性炭以及5到20质量份的口感滤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中的一种,且所述活性炭的目数在40目到200目的范围内。
CN201510725454.XA 2015-10-29 2015-10-29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236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5454.XA CN105236640B (zh) 2015-10-29 2015-10-29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5454.XA CN105236640B (zh) 2015-10-29 2015-10-29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6640A CN105236640A (zh) 2016-01-13
CN105236640B true CN105236640B (zh) 2018-09-11

Family

ID=5503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5454.XA Active CN105236640B (zh) 2015-10-29 2015-10-29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6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939A (zh) * 2016-01-25 2016-06-22 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常压管道式净水机及其包装方法
CN106045092A (zh) * 2016-07-19 2016-10-26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器及其后置活性炭滤芯
CN107986466A (zh) * 2016-10-26 2018-05-0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用于净水器的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WO2018161439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系统
CN108569784B (zh) * 2017-03-07 2023-09-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
CN108545868A (zh) * 2018-06-29 2018-09-18 杭州帝凡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纯水电阻率的滤芯组件
CN110734156A (zh) * 2019-11-22 2020-01-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111777212B (zh) * 2020-07-24 2022-06-14 安徽恒宇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效复合滤膜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15475599A (zh) * 2021-08-02 2022-12-16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矿化炭棒制作设备以及矿化炭棒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4295B2 (ja) * 1987-11-18 1997-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家庭用濾過器
JP2000288314A (ja) * 1999-04-02 2000-10-17 Osaka Gas Co Ltd 浄水フィルター
CN203683246U (zh) * 2013-11-28 2014-07-02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进二出冲洗式外压净水器及其烧结炭复合滤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6640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6640B (zh) 复合滤芯和碳棒的制作方法
CN103908827B (zh) 高效率净水滤芯
CN215208936U (zh) 一种滤芯及应用其的单级净水器与多级净水器
CN205368017U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
CN105329973B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1799152U (zh) 一种颗粒活性炭复合滤芯
JPS63287593A (ja) ストロ−型清水器
CN1131174C (zh) 利用军用水壶从劣质水源中制取饮用水的药片和滤芯
CN205635234U (zh) 水处理装置
CN202136921U (zh) 滤水器
CN201433113Y (zh) 远红外线放射机能水陶瓷球水质净化装置
CN204588913U (zh) 一种双膜双磁化净水过滤装置
JPS637353Y2 (zh)
CN216761104U (zh) 一种带抗菌作用的多功能滤芯
CN101973647A (zh) 滤芯分离式直饮水壶
CN207002461U (zh) 竹炭复合纤维
CN211226769U (zh) 一种净水杯用的复合滤芯
CN111320250A (zh) 滤材、滤材总成、滤水装置、净水系统及生物用水组成
CN205420018U (zh) 一种可拆卸活性炭净水器滤芯
TWI720695B (zh) 濾材、濾水裝置、淨水系統及生物用水組成
CN104787917B (zh) 家用一体化水过滤器
CN219567740U (zh) 一种水处理净化滤芯
KR102489718B1 (ko) 막 여과방식 멤브레인 필터 장치
CN201506727U (zh) 麦饭石保健饮水机
CN209740838U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滤芯及其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