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1999B -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31999B CN105231999B CN201510703009.3A CN201510703009A CN105231999B CN 105231999 B CN105231999 B CN 105231999B CN 201510703009 A CN201510703009 A CN 201510703009A CN 105231999 B CN105231999 B CN 1052319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ne
- facial film
- proinflammatory factor
- inflammation
- cpu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辅助装置,本发明的痤疮预测装置,包括收集面膜、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涂敷有吸炎材料层,所述吸炎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上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据分析。该装置能检测痤疮的炎性程度,并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预测粉刺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前胸和背部,临床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严重者伴有囊肿、结节。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雄激素等因素造成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口过度角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局部炎症反应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痤疮患者皮损中虽然粉刺量大,但不形成损容性损坏,然而粉刺一旦发展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可能造成痘痕、痘印、色素、瘢痕等,是痤疮主要的影响美容途径。因此,预判并预防粉刺转变为炎性丘疹、囊肿具有重要意义。
经研究发现,促炎因子IL-1α、TNF-α、IL-8 参与了座疮的发病过程,在痤疮炎性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促炎因子IL-1α、TNF-α、IL-8的数据检测,尤其是对IL-1α的检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患者痤疮皮损中非炎症皮损转变为炎症皮损的程度和过程。由于现有技术还没有预测痤疮皮损中炎性皮损发病程度的检测设备及手段,所以有必要研制一种对上述促炎因子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对痤疮的致病程度进行预测,以便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预测痤疮炎症发病程度的检测设备及手段,而痤疮炎症发病到一定程度直接会影响皮肤的外部形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该装置能检测痤疮的炎性程度,并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预测粉刺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以备做好预防措施和提前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包括收集面膜、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涂敷有吸炎材料层,所述吸炎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互不干扰;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上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据分析,所述CPU单元内预设有与促炎因子浓度值有对应关系的电感应数据库,并在CPU单元内预设痤疮非炎性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对应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达到该浓度值时通过CPU单元发出预警信号。上述的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互不干扰是指每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之间无接触,即在做电感应测试时,各区域内测得的吸炎材料层的电感应数据为该区域内材料的单独数据,不会被其他区域的吸炎材料层干扰电感应数据。
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而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其对应的促炎因子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覆盖在普通的面膜纸或面膜布上组成收集面膜,这样收集面膜上就有了促炎症因子的反应位点,当收集面膜与面部皮肤接触后,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与其对应的面部表面促炎因子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该处碳纳米管管径增大,使对应的分区的碳纳米管导电性降低,电流信号发生可探测到的变化,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本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设计。
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炎性因子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能够将皮肤表面检测部位对应的炎性因子吸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改变对应区域的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并且将收集面膜划分为多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互不干扰,通过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并经电极传感器实时传给CPU单元,CPU单元将实际测得的电感应数据与其内部预存的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关系比较,得出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得到该分区的炎性程度,并通过该分区与面部对应部位可精确定位面部可能发生炎症皮损的区域,进而预测该分区对应的皮肤部位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以备做好预防措施和提前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CPU单元内设置有运算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运算模块分别将实测的电感应数据转化为促炎因子含量,并计算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浓度值达到使痤疮非炎症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浓度值时通过提醒模块发出预警信号。
进一步的,在所述CPU单元中将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对应不同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并进行对应的提示。被检测者可根据促炎因子浓度提示,其可能形成的损容性炎症痤疮皮损等级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得到更合理的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8特异性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促炎因子IL-1α、TNF-α、IL-8在痤疮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尤其是对IL-1α的检测,能够较客观地说明患者痤疮非炎症皮损转变为炎症皮损发病的程度和过程,预测痤疮炎症的发病程度,当检测到皮肤中这些促炎因子浓度增加时时,就可提前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发展成损容性的痤疮炎症皮损。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面膜划分为70-100个相互独立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将收集面膜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与被检测面部一一对应,即可得到面部的细分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状况,精确定位发生炎症皮损的部位,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与CPU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各个区域的促炎因子浓度以及对应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通过显示单元直观反映出被检测患者面部各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并显示对应可能发生的损容性痤疮炎性皮损的等级,给出直观的判断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CPU单元连接有数据接口,通过该数据接口将促炎因子浓度数值传到外部硬件设备显示或存储。外部硬件设备如电脑、手机或其他带显示功能的存储设备,当下一次检测皮肤炎性因子浓度时,便于与历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将上述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用来进行痤疮预测时,其检测步骤如下:
(1)经过试验测试,计算皮肤表面促炎细胞因子含量与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值的对应关系,并预存在CPU单元内;
(2)对待检测人员面部进行清洗,去除干扰因素;
(3)将数据收集面膜放在面部,充分贴合面部后保存5-10分钟;
(4)取下收集面膜,将其放入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内,通过面膜夹持器上设置的电极感应区检测收集面膜各个分区上的电流信号,再通过分别与收集面膜上各个分区相连的电极传感器将收集面膜对应分区的电流信号传至CPU单元内;
(5) CPU单元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感应数据,并将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与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得出促炎因子浓度,该浓度与损容性炎性痤疮皮损等级对应,并通过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提示痤疮炎性皮损的程度和发生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炎性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能够将检测部位对应的炎性因子吸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改变对应区域的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通过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并经电极传感器实时传给CPU单元,CPU单元将实际测得的电感应数据与其内部预存的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关系比较,得出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得到该分区的炎性程度,并通过该分区与面部对应部位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进而预测该分区对应的皮肤部位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以备做好预防措施和提前治疗;
2、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8特异性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促炎因子IL-1α、TNF-α、IL-8在痤疮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尤其是对IL-1α的检测,能够较客观地说明患者痤疮炎症发病的程度和过程,预测痤疮炎症的发病程度,当检测到皮肤中有了这些促炎因子时,就可提前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发展成皮损性的痤疮炎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收集面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促炎因子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收集面膜,2-吸炎材料层,3-促炎因子检测装置,4-电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该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用于某患者的面部痤疮预测和检测,该患者面部还无明显皮损性伤害,检测目的在于预测面部皮肤炎性状况及可能发生的皮损性炎症,以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包括收集面膜1、促炎因子检测装置3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1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均涂敷有吸炎材料层2,所述吸炎材料层2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2互不干扰;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3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1上的吸炎材料层2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4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4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1的电感应数据分析,所述CPU单元内预设有与促炎因子浓度值有对应关系的电感应数据库,并在CPU单元内预设皮肤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对应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达到该浓度值时通过CPU单元发出预警信号。
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而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其对应的促炎因子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该处碳纳米管管径增大,使对应的分区的碳纳米管导电性降低,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本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设计。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与有促炎因子的面部皮肤接触后,促炎因子与其对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该处碳纳米管管径增大,使对应的碳纳米管导电性降低,从而反应为促炎因子检测装置的电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发生可探测到的变化,并且单一分区碳纳米管阻值变化与局促炎因子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如果面部局部炎症越严重,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越多,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降低越明显。利用这一特性,经过试验对比,得出局促炎因子含量与电感应数据的对应关系,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的电感应数据即可得出促炎因子的含量,预测皮损性炎症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CPU单元内设置有运算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运算模块分别将实测的电感应数据转化为促炎因子含量,并计算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浓度值达到使皮肤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浓度值时通过提醒模块发出预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CPU单元中将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对应不同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并进行对应的提示。被检测者可根据促炎因子造成的皮损性伤害等级,对皮肤炎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得到更合理的治疗。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8特异性抗体。促炎因子IL-1α、TNF-α、IL-8在痤疮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尤其是对IL-1α的检测,能够较客观地说明患者痤疮炎症发病的程度和过程,预测痤疮炎症的发病程度,当检测到皮肤中有了这些促炎因子时,就可提前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发展成皮损性的痤疮炎症。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面膜1划分为90个相互独立的吸炎材料层2分布区。将收集面膜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与被检测面部一一对应,即可得到面部的细分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状况,精确定位发生炎症的皮肤部位,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样的,如图4所示,促炎因子检测装置3的面膜夹持器为两片与收集面膜形状相适配的片状结构,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1对应地设置有90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感应区,每个电极感应区都对应配置有电极传感器,用于将收集面膜上该区域的电感应数据传给CPU单元。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与CPU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各个区域的促炎因子浓度以及对应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通过显示单元直观反映出被检测患者面部各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并显示对应的皮损性伤害等级,给出直观的判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CPU单元连接有数据接口,通过该数据接口将促炎因子浓度数值传到外部硬件设备显示或存储。本实施例外部硬件设备采用电脑,当下一次检测皮肤炎性因子浓度时,便于与历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
本实施例中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检测方法为,其检测步骤如下:
(1) 经过试验测试,计算皮肤表面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与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值的对应关系,并预存在CPU单元内;
(2)对待检测人员面部进行清洗,去除干扰因素;
(3)将数据收集面膜放在面部,充分贴合面部后保存5-10分钟;
(4)取下收集面膜,将其放入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内,通过面膜夹持器上设置的电极感应区检测收集面膜各个分区上的电流信号,再通过分别与收集面膜上各个分区相连的电极传感器将收集面膜对应分区的电流信号传至CPU单元内;
(5) CPU单元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感应数据,并将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与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得出促炎因子浓度,该浓度与损容性炎性痤疮皮损等级对应,并通过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提示痤疮炎性皮损的程度和发生几率。
综上,本实施例的痤疮检测装置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炎性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能够将检测部位对应的炎性因子吸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改变对应区域的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通过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并经电极传感器实时传给CPU单元,CPU单元将实际测得的电感应数据与其内部预存的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关系比较,得出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得到该分区的炎性程度,并通过该分区与面部对应部位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进而预测该分区对应的皮肤部位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以备做好预防措施和提前治疗。
Claims (7)
1.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面膜、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涂敷有吸炎材料层,所述吸炎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互不干扰;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上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据分析,所述CPU单元内预设有与促炎因子浓度值有对应关系的电感应数据库,并在CPU单元内预设痤疮皮损由非炎性粉刺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对应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达到该浓度值时通过CPU单元发出预警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单元内设置有运算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运算模块分别将实测的电感应数据转化为促炎因子含量,并计算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浓度值达到使非炎症痤疮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浓度值时通过提醒模块发出预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PU单元中将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对应不同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并进行对应的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8特异性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面膜划分为70-100个相互独立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CPU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各个区域的促炎因子浓度以及对应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单元连接有数据接口,通过该数据接口将促炎因子浓度数值传到外部硬件设备显示或存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3009.3A CN105231999B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3009.3A CN105231999B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31999A CN105231999A (zh) | 2016-01-13 |
CN105231999B true CN105231999B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503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03009.3A Active CN105231999B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319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9236A (zh) * | 2017-03-21 | 2018-10-09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浴室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浴室镜 |
CN108888239A (zh) * | 2018-05-17 | 2018-11-27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监测咽炎的柔性薄膜电极装置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08863U (zh) * | 2012-02-06 | 2012-09-05 | 宜昌市伍家岗区怡康皮肤病研究所 | 一种用于皮肤斑贴试验的装置 |
CN102706939A (zh) * | 2012-03-20 | 2012-10-03 | 温州大学 | 一种直接检测il-6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应用 |
CN104622464A (zh) * | 2013-11-11 | 2015-05-20 | 克利夫兰医药聚合物有限公司 | 多功能纳米复合传感器和传感系统以及用于监测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
CN104770971A (zh) * | 2015-03-26 | 2015-07-15 | 淮南圣丹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带有检测功能的智能面膜器 |
CN104939806A (zh) * | 2008-05-20 | 2015-09-30 | 大学健康网络 | 用于基于荧光的成像和监测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03560B2 (en) * | 2012-01-26 | 2017-03-28 |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 Flexible electrode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sodium ion concentration in sweat |
US10583037B2 (en) * | 2013-01-23 | 2020-03-10 | Transqtronics, Llc. | Heating device using exothermic chemical reaction |
-
2015
- 2015-10-26 CN CN201510703009.3A patent/CN1052319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39806A (zh) * | 2008-05-20 | 2015-09-30 | 大学健康网络 | 用于基于荧光的成像和监测的装置和方法 |
CN202408863U (zh) * | 2012-02-06 | 2012-09-05 | 宜昌市伍家岗区怡康皮肤病研究所 | 一种用于皮肤斑贴试验的装置 |
CN102706939A (zh) * | 2012-03-20 | 2012-10-03 | 温州大学 | 一种直接检测il-6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应用 |
CN104622464A (zh) * | 2013-11-11 | 2015-05-20 | 克利夫兰医药聚合物有限公司 | 多功能纳米复合传感器和传感系统以及用于监测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
CN104770971A (zh) * | 2015-03-26 | 2015-07-15 | 淮南圣丹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带有检测功能的智能面膜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31999A (zh)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763080T3 (es) | Procedimiento, aparato y terminal móvil para determinar la existencia de material extraño en la superficie de un sensor de huellas dactilares | |
JP2005525163A5 (zh) | ||
WO2017122178A1 (en) | Paper based electronics platform | |
CN105231999B (zh) | 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 | |
CN108120728A (zh) | 电池的x射线检查装置 | |
US20160058381A1 (en) | Bio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bio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 |
US10076262B2 (en) | Localized physiologic status from luminosity around fingertip or toe | |
JP2015502541A5 (zh) | ||
Ching et al. |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use of bioimpedance in the screening of squamous tongue cancer | |
CN105874401A (zh) | 键盘接近感测 | |
JP2010172543A (ja) | 経皮水分蒸散量を推定する方法及び皮膚バリア機能評価装置 | |
CN106338596A (zh) | 一种健康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ang et al. |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omputer extracted image features 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f the precancerous cervix | |
Du et al. |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can precisely discriminate human breast carcinoma from benign tumors | |
JP2019502931A5 (zh) | ||
US8950240B2 (en) | Acetone gas sensor apparatus | |
CN105555188A (zh) | 诊断恶性肺肿瘤的方法 | |
Moghadas et al. | Passive microwave resonant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deep tissue injuries | |
JP2009223462A (ja) | 個人認証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る個人認証方法 | |
Wang et al. | Prospective study on combination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and ultrasound in estimating risk of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 |
Torres et al. | Instrument to measure temperature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in the foot sole to assess the health of the diabetic foot | |
Kushwah et al. | Development of normative data of electro photonic imaging technique for healthy population in India: A normative study | |
JP2021193364A (ja) | 濡れ検知センサー、濡れ報知装置及び濡れ検知方法 | |
Cheng et al. | Towards wearable capacitive sensing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 |
Vasudeva et al. | Colloseum to estimat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us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ith colposcopy-A one year stud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