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1979B -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1979B
CN105231979B CN201510677385.XA CN201510677385A CN105231979B CN 105231979 B CN105231979 B CN 105231979B CN 201510677385 A CN201510677385 A CN 201510677385A CN 105231979 B CN105231979 B CN 105231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epitheca
endoscope
sheath
interio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73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1979A (zh
Inventor
胡善云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E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ang Ho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ang Hong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ang Ho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73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1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1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1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1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及可用于构建其的内窥镜及内外鞘套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内窥镜系统内窥镜、止挡机构及内外鞘套件组,内外鞘套件组包括多套内外鞘套件。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内鞘及套于该内鞘外且可拆卸地套于保护套管外的外鞘,内窥镜在远离插入端位置处设有第一被卡接部,内鞘在远离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被卡接部,通过卡接单元与第一被卡接部及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由于对于同一内窥镜,可装配上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外鞘套件,满足不同领域手术对器械通道的要求,从而可减少内窥镜的配备量,降低设备配备成本及管理成本,且可缩短手术过程中更换器械的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Description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系统,及可用于构建该医用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与内外鞘套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普及,医用内窥镜系统在骨科、脊柱外科、妇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医用内窥镜系统通常由内窥镜,与内窥镜固定连接的内鞘及外鞘构成,外鞘套接于内窥镜及内鞘外,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内窥镜内设有成像光通道。在内窥镜的外壁,内鞘的外壁及外鞘的内壁围成的第一通道内集成了输水通道、照明光通道及抽水通道。照明光通道通常由一束光纤构成,从而将外部光源产生的照明光引进并用于照明术野。
虽然在骨科、脊柱外科、妇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外科等不同领域,内窥镜系统都被设计成能够实施基本相同的功能,但是为了能够向不同领域中的外科医生提供合适的内窥镜系统,医院需要保持大量不同类型的内窥镜系统,不仅成本高,而且不易管理与保养,此外,对于同一病人在同台手术中需要实施多项手术时,手术过程中需要准备多个内窥镜系统,不仅增加了手术成本,而且不便于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灵活的更换内窥镜系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消毒设施及无菌设施与之配套,进一步增加手术成本及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以降低设备成本、管理成本及手术成本,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构建上述内窥镜系统的医用内窥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构建上述内窥镜系统及与上述医用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内外鞘套件。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止挡机构及内外鞘套件组,内外鞘套件组包括若干套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外鞘套件,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内鞘及外鞘,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内窥镜包括保护套管及集成于该保护套管内的进水通道、照明光通道与成像光通道,内窥镜在远离内窥镜系统的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被卡接部;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上曲线与下曲线均朝由上曲线指向下曲线的方向弯曲。保护套管中下曲线所在的外侧壁与外鞘内侧壁相互抵靠,内鞘外侧壁与外鞘内侧壁及保护套管中上曲线所在的外侧壁相互抵靠。内鞘在远离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被卡接部。外鞘可拆卸地套于保护套管外,外鞘的内壁面与内鞘的外壁面及保护套管的外壁面围成出水通道。通过卡接单元与第一被卡接部及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内鞘与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在外鞘安装到位后,止挡机构用于止挡外鞘相对内窥镜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沿外鞘轴向由插入端指向第一被卡接部的方向。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内外鞘套件通过卡接单元与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通过选择内外鞘套件组中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鞘、外鞘及与二者相适应的卡接单元构成的内外鞘套件,从而可实现快速更换器械通道,以适应手术过程中快速更换手术器械的要求,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此外,对于一个手术部门,只需配备少量的内窥镜及具有相应规格内外鞘套件的套件组,就可以应对各领域中手术对不同规格内窥镜系统的需求,从而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及管理成本,进而降低手术成本。
具体的方案为上曲线为上圆弧线,下曲线为下圆弧线;上圆弧线、下圆弧线、照明光通道及成像光通道均关于第一直线对称布置,第一直线过上圆弧线的圆心与下圆弧线的圆心;外鞘的内侧壁、内鞘的外侧壁及保护套管的外侧壁两两之间的相互抵靠处均关于第一直线对称布置。结构对称,便于制造及对外鞘内部管道空间的利用,且整个内窥镜系统的布局合理、紧凑。
优选的方案为内鞘、内窥镜及卡接单元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操作单元,操作单元相对外鞘可绕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便于手术过程中调整内窥镜成像光通道成像位置及手术器械的手术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止挡机构及可更换为横截面尺寸不同的内外鞘套件。其中,内窥镜包括保护套管及集成于保护套管内的进水通道、照明光通道与成像光通道,内窥镜在远离内窥镜系统插入端位置处设有第一被卡接部;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内鞘及套于该内鞘外且可拆卸地套于保护套管外的外鞘,内鞘在远离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被卡接部;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外鞘内壁面与内鞘外壁面及保护套管外壁面围成出水通道;通过卡接单元与第一被卡接部及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在外鞘安装到位后,止挡机构用于止挡外鞘相对内窥镜沿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为沿外鞘的轴向由插入端指向第一被卡接部的方向。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内外鞘套件通过卡接单元与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鞘、外鞘及与二者相适应的卡接单元构成的内外鞘套件,从而可实现快速更换器械通道,以适应手术过程中快速更换手术器械的要求,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此外,对于一个手术部门,只需配备少量的内窥镜及各种规格的内外鞘套件,就可以应对各领域中手术对不同规格内窥镜系统的需求,从而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及管理成本,进而降低手术成本。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上曲线与下曲线均朝由上曲线指向下曲线的方向弯曲。保护套管中下曲线所在的外侧壁与外鞘内侧壁相互抵靠,内鞘的外侧壁与外鞘的内侧壁及保护套管中上曲线所在的外侧壁相互抵靠。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内鞘、内窥镜及卡接单元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相对外鞘可绕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外鞘可拆卸地套于内鞘外;第一被卡接部包括第一限位滑块,第一限位滑块设在内窥镜远离内鞘的一侧上;第二被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滑块,第二限位滑块设在内鞘远离内窥镜的一侧上;卡接单元包括卡套及旋转卡环,卡套设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该敞口位于卡套的一端上,卡套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容纳腔包括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容纳部及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容纳部;内窥镜的插入端及内鞘的插入端穿过容纳腔及导向孔后伸入外鞘的内管道内,外鞘远离插入端端面与卡套的另一端端面相互抵靠构成上述止挡机构;旋转卡环可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地扣装在敞口上,旋转卡环的内侧壁凸起形成第一止挡块与第二止挡块;当旋转卡环旋转至锁紧位置时,第一止挡块用于将第一限位滑块止挡于第一容纳部内,第二止挡块用于将第二限位滑块止挡于第二容纳部内;当旋转卡环旋转至开启位置时,第一限位滑块及第二限位滑块可从容纳腔的敞口处抽出。卡接单元结构简单,且便于内外鞘套件与内窥镜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第一被卡接部包括第一限位滑块,第一限位滑块设在内窥镜远离内鞘的一侧上;第二被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滑块,第二限位滑块设在内鞘远离内窥镜的一侧上;卡接单元包括卡套、第一定位珠、第二定位珠及可沿内鞘的轴向移动地套于卡套外的轴向滑套;卡套设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敞口位于卡套的一端上,卡套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容纳腔包括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容纳部及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容纳部;内窥镜的插入端及内鞘的插入端穿过容纳腔及导向孔后伸入外鞘的内管道内,外鞘远离插入端的端面与卡套的另一端的端面相互抵靠构成止挡机构;第一限位滑块远离内鞘的侧面内凹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第二限位滑块远离内窥镜的侧面内凹形成有与第二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一径向通孔,第二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二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二径向通孔;轴向滑套的内腔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内凹形成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侧壁面构成第一台阶面,轴向滑套内腔的其他侧壁面构成第二台阶面;当轴向滑套沿内鞘的轴向滑动至锁紧位置时,第一定位珠及第二定位珠抵靠在第二台阶面上,部分第一定位珠位于第一容纳部内并嵌于第一定位凹槽内,部分第二定位珠位于第二容纳部内并嵌于第二定位凹槽内;当轴向滑套沿内鞘的轴向滑动至开启位置,且第一定位珠及第二定位珠抵靠第一台阶面时,第一定位珠与第一限位滑块远离内鞘的侧面间隙配合,第二定位珠与第二限位滑块远离内窥镜的侧面间隙配合。卡接单元结构简单,且便于内外鞘套件与内窥镜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医用内窥镜包括保护套管及集成于该保护套管内的进水通道、照明光通道及成像光通道;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上曲线与下曲线均朝由上曲线指向下曲线的方向弯曲,该医用内窥镜上设有第一被卡接部,该第一卡接部用于与医用内窥镜系统内外鞘套件上的卡接单元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医用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内外鞘套件包括内鞘、卡接单元及套于内鞘外的外鞘。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医用内窥镜上设有第一被卡接部,内鞘上设有第二被卡接部,通过卡接单元与第一被卡接部及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内鞘与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内鞘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内窥镜插入部的横向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外鞘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10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锁紧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开启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内窥镜成像光通道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内外鞘套件与内窥镜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内外鞘套件与内窥镜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内窥镜保护套管形状及尺寸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8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锁紧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9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开启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20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2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轴向滑套滑动至锁紧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23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轴向滑套滑动至开启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24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中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7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开启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28是本发明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中卡接单元的旋转卡环旋转至锁紧位置时的状态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各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发明的医用内窥镜系统,由于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采用了本发明医用内窥镜与内外鞘套件,在医用内窥镜系统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对医用内窥镜实施例与内外鞘套件实施例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医用内窥镜系统1由内窥镜11、内鞘12、外鞘13及卡接单元14构成。其中,内鞘12、外鞘13及卡接单元14一起构成本例的内外鞘套件,内窥镜11、内鞘12及卡接单元14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本例的操作单元,多个内外鞘套件过程本例的内外鞘套件组。外鞘13可拆卸地套于内鞘12及内窥镜11的插入部外,且操作单元可绕外鞘13的中心轴线旋转,在手术过程中,外鞘13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使操作单元相对外鞘13绕外鞘13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改变内窥镜11的可视位置,及改变位于内鞘12的器械通道内的手术器械的可操作位置。
内窥镜系统的插入部前端,即插入端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内鞘12的外壁面及内窥镜11的外壁面与外鞘13的内壁面围成内窥镜系统的出水通道151,用于向内窥镜系统外排出液体。
参见图3,内鞘12由圆管121及固定在圆管121外侧上的第一限位滑块122构成,第一限位滑块122构成本例的第一被卡接部,以第一限位滑块122为界,圆管121中长的部分为内鞘12的插入部。圆管121的内管道构成内窥镜系统的器械通道123,用于在手术过程中,如公开号为CN104814789A所公开的集成治疗电极等手术器械从该器械通道123伸入体内进行手术操作。
参见图4,内窥镜11具有插入部111与操作部112。插入部111后端外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限位滑块113,第二限位滑块113构成本例的第二被卡接部。操作部112的基体1120上设有照明光纤接口1123及进水旁接管1122,目镜套筒1121可拆卸地斜接在基体1120的后端部上,目镜套筒1121远离基体1120 的一端为C型接口(C-mount)11210。内窥镜11上形成有由插入部111与基体1120上表面构成的长弧形面110。
参见图5,插入部111由保护套管1111及集成于保护套管1111内的进水通道1112、成像光通道1113与照明光通道1114构成。保护套管1111的横截面外边界具有上圆弧线11111与下圆弧线11112,上圆弧线11111与下圆弧线11112均朝下弯曲,且上圆弧线11111的半径大于下圆弧线11112的半径,上圆弧线11111、下圆弧线11112、进水通道1112、成像光通道1113与照明光通道1114均关于第一直线01对称布置,第一直线01为同时经过上圆弧线11111与下圆弧线11112圆心的直线。成像光通道1113外壁及进水通道1112外壁与保护套管1111内壁间的空间填充光纤构成照明光通道1114,照明光通道1114通过图4所示的照明光纤接口1123与外部光源连通,从而将照明光从插入端的端口投射出,用于照明术野。
参见图6,外鞘13具有管状的插入部131与出水通道用的转接头132,转接头132前端口套接于插入部131后端口外并密封固定连接。插入部131后端部外侧壁上形成有定位环槽1311,转接头132上与定位环槽13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三个螺孔1321,三根定位螺钉133的前端通过螺孔1321后与定位环槽1311相互抵压而将转接头132固定在插入部131的后端上。转接头132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两根出水旁接管1322,出水旁接管1322的出口通过形成于插入部131后端侧壁上的出水孔1312与插入部131的内管道连通,用于使沿如图2所示出水通道151排出的液体排至内窥镜系统之外。
参见图7,卡接单元14由卡套141、旋转卡环142、第一弹簧柱塞1431及第二弹簧柱塞构成,旋转卡环142的下端套接于卡套141的上端外,且旋转卡环142相对卡套141可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卡套141的内部形成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140,容纳腔140具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容纳部1401及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容纳部1402,容纳腔140的敞口位于邻近旋转卡环142的端面上,卡套141远离旋转卡环142的一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40连通的导向孔1410。旋转卡环142与容纳腔140的敞口对应处形成有通孔1420,通孔1420的横截面与容纳腔140的横截面相同,即尺寸与结构均相同,卡环142偏离通孔1420的位置处对称地形成有与弹簧柱塞相匹配的第一螺孔1421与第二螺孔。
参见图8,将内鞘12的圆管121远离第一限位滑块122的侧面抵靠在长圆弧面110上,第一限位滑块122与第二限位滑块113相对地上下布置。
参见图8及图9,将第一弹簧柱塞1431、第二弹簧柱塞1432对应地拧入第一螺孔1421、第二螺孔1422内,使旋转卡环142相对卡套141绕自身轴线旋转,至通孔1420与容纳腔140相对接形成侧壁连续的腔室,内鞘12及内窥镜11的插入端顺序穿过通孔1420、进入容纳腔140并从如图7所示的导向孔1410穿出,直至第一限位滑块122完全位于第一容纳部及第二限位滑块113完全位于第二容纳部内,且二者前端与容纳腔140的底面相互抵靠构成二者继续前行的限位,此时,圆管121及插入部111与如图7所示的导向孔1410间间隙配合,外鞘13可拆卸地套于圆管121及插入部111的保护套管外。圆管121的外壁、插入部111保护套管的外壁及内鞘13插入部的内壁相互抵靠,有效防止插入部111及内鞘12在外鞘13管道内产生晃动。转接头132的后端面与卡套141的前端面相互抵靠,构成外鞘13沿自身轴线向靠近旋转卡环142的方向继续移动的止挡机构。
参见图8及图10,使旋转卡环142相对卡套141绕自身中心轴线逆时针旋转90度,此时,第一弹簧柱塞1431的珠子位于形成第一限位滑块122后端面上的第一定位凹槽1220内,第二弹簧柱塞1432的珠子位于第二限位滑块113的后端面1130上的如图11所示第二定位凹槽1131内,从而将第一限位滑块122与第二限位滑块113限位于容纳腔140内,且弹簧柱塞对二者施加的弹性压力使二者能够更好地保持位置,不易相对卡接单元发生移动。从而完成内外鞘套件14与内窥镜11的组装。
参见图11,使旋转卡环142相对卡套141绕自身轴线顺时针旋转90度,此时弹簧柱塞的珠子位于形成于卡套后端面上的归位凹槽1141内,从而解除弹簧柱塞对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二限位滑块的限位,可将内窥镜11及内鞘12从卡接单元13中拆卸下来,完成拆卸,从而可在内窥镜11上组装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外鞘套件,以快速满足其他手术对器械通道尺寸的需求。
参见图8至图11,在组装及拆卸过程中,弹簧柱塞的珠子进入第一定位凹槽1120、第二定位凹槽1131及归位凹槽1141的过程中,用于使旋转卡环142相对卡套141旋转的扭力会产生显著变化,甚至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从而提示使用者是否定位或归位到位,便于组装与拆卸,使内窥镜11、内鞘12及卡接单元14能够装卸自如地进行固定连接,即反复地组装与拆卸。
参见图12,在成像光学通道中,在物镜组131与图像传感器135之间布置有传像柱132、转向棱镜133及调焦镜组134。
由于不同手术要求采用具有不同器械通道的内外鞘套件,为了能够更换为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要求的内外鞘套件,实现对外鞘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及内鞘、外鞘与内窥镜之间组装紧凑,内窥镜插入部保护套管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的设计过程如下:
要求最小尺寸内外鞘套件为如图13所示的第一内外鞘套件,内鞘圆管1210的外径为4毫米且壁厚均为0.5毫米,外鞘圆管1310的壁厚为0.5毫米;最大尺寸内外鞘套件为如图14所示的第二内外鞘套件,内鞘圆管1211的外径为17毫米且壁厚均为0.5毫米,外鞘圆管1311的壁厚为0.5毫米,且内窥镜插入部参数可为成像光通道的直径为1.8毫米及保护套管的壁厚为0.5毫米。即该内窥镜插入部111的形状及尺寸能够适配于具有直径为3.5毫米至16.5毫米的器械通道的一组内窥镜套件组。
参见图15,为了实现上述设计要求,使圆管1210、1211、1310及1311的圆心位于第一直线01上,且圆管1211的外侧壁与圆管1311的内侧壁之间的抵靠点位于第一直线01上,圆管1210的外侧壁与圆管1310的内侧壁之间的抵靠点也位于第一直线01上,圆管1311的内侧壁与圆管1310的内侧壁相切且切点位于第一直线01上,此时圆管1211与圆管1310的公共部分为图中阴影线部分1110,对阴影线部分1110的两个尖角部分进行导圆角处理得到如图5所示的结构。为了得到具有最紧凑的内窥镜插入部,设计得到如图5所示插入部横截面上圆弧线11111及下圆弧线11112与第一直线01交点之间的距离为2.8毫米,可得出上圆弧形线11111的半径为8.5毫米,下圆弧形线11112的半径为3.4毫米。
从而可得出圆管1310的内径为6.8毫米,圆管 1311的内径为19.8毫米。
对于器械通道直径介于3.5毫米至16.5毫米的内窥镜套件,其设计只需满足外鞘圆管的内径大于下圆弧线11112的直径,内鞘圆管的外径小于上圆弧线11111的直径,且外鞘圆管内径与内鞘圆管外径之差等于2.8毫米即可。
通过在内窥镜11上组装由第一内外鞘套件、第二内外鞘套件及其他尺寸介于两者之间的内外鞘套件组成的内外鞘套件组,使内窥镜系统具有不同的插入部尺寸及器械通道,从而满足不同手术器械对器械通道的要求。可实现在同台手术过程中共用同一内窥镜,对于不同需求时只需更换内外鞘套件,不需要更换光学系统、电学系统及部分水路系统的连接,有效地缩短手术过程中更换器械的时间,及减少不必要的消毒过程,降低可能存在消毒不彻底的危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此外,医院只需配备适量的内窥镜及内外鞘套件组即可,减少监管及设备购买成本。对于卡接单元,只需保持第二容纳部的尺寸不变之外,其它尺寸也随着相应的变化。旋转卡环142上形成第一螺孔1431的周围部分基体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挡块,旋转卡环142上形成第二螺孔1432的周围部分基体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止挡块。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采用光纤替代上述成像光通道内的传像柱及转向棱镜,并略去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归位凹槽、第一弹簧柱塞及第二弹簧柱塞。
参见图16及图17,卡接单元24由卡套241、旋转卡环242及端盖板243构成。旋转卡环242的周向上形成有一长轴沿其周向布置的腰圆孔2421,形成于旋转卡环242上的通孔2420为圆形孔,通孔2420远离外鞘23侧壁凸起形成有第一止挡块2422及第二止挡块2423,腰圆孔2421的左端近旁固定有一旋转把柄2424。
卡套241外形成有一轴肩2410,卡套241上与腰圆孔2421对应的位置处可拆卸地固定有定位把柄2412,邻近端盖板243的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固定端盖板243的螺孔2412。
端盖板243在与螺孔2412对应处形成有与固定孔2431,通过螺钉、固定孔2431及螺孔2412的配合将端盖板243可拆卸地固定在卡套241上,从而将旋转卡环242沿轴向限位于卡套241与端盖板243之间。端盖板243上与内腔240对应位置处形成有一环形孔2430,容纳腔240的敞口位于环形孔2430端口的区域范围内,即环形孔2430的端口完全覆盖了容纳腔240的敞口。
参见图18,通过旋转把柄2424与定位把柄2412的配合驱动旋转卡环242相对卡套241逆时针旋转至定位把柄2412抵靠腰圆孔2421的右端面时,第一止挡块2422抵靠第一限位滑块222的外端面上,第二止挡块2423抵靠第二限位滑块213的外端面上,从而使卡接单元、内窥镜及内鞘固定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19,通过旋转把柄2424与定位把柄2412的配合驱动旋转卡环242相对卡套241顺时针旋转至定位把柄2412抵靠腰圆孔2421的左端面时,第一止挡块2422完全远离第一限位滑块222的外端面,且第二止挡块2423完全远离第二限位滑块213的外端面,从而使卡接单元、内窥镜及内鞘可进行拆卸。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略去第一弹簧柱塞、第二弹簧柱塞及归位凹槽。
参见图20及图21,卡接单元34由卡套341、轴向滑套342、端螺母343、第一定位珠344及第二定位珠345构成,卡套341由基体3411及固定在基体上支撑环3412构成。第一定位凹槽3220形成于第一限位滑块322的上表面上,第二限位滑块313的下端面对应位置处形成第二定位凹槽。卡套341的容纳腔340的侧壁中与第一定位凹槽3220及第二定位凹槽对应处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珠344相配合的第一径向通孔3413及与第二定位珠345相配合的第二径向通孔3414。形成于旋转卡环342上的通孔3420为圆孔。通孔3420邻近端螺母343的一端凸起形成环形内肩台3421,环形内肩台3421的内侧面与基体3411表面相匹配。
参见图22,通孔3420邻近端螺母343的一端内凹形成环状凹槽3422,使得通孔3420具有第一台阶面3423及第二台阶面3424,第二台阶面3424与支撑环3412的外周面相匹配。当轴向滑套342的后端面抵靠端螺母343的右端面时,通孔3420的第一台阶面3423抵压第一定位珠344与第二定位珠345,使二者抵压于第一定位凹槽3413与第二定位凹槽3414内,从而实现内窥镜、内鞘及卡接单元的固定连接。
参见图23,轴向滑套342沿自身轴向由端螺母343指向支撑环3412的方向移动至定位珠位于环形凹槽3422内,此时,第定位珠与定位凹槽相互脱离,可将内窥镜插入部及内鞘从卡接单元上拆卸下来。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略去第一弹簧柱塞、第二弹簧柱塞、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归位凹槽及转接头。
参见图24至图26,第一限位滑块422与第二限位滑块413的横截面为T字形。出水旁接管4322设于外鞘43插入部的后端上。卡套441的前端形成与外鞘43插入部后端相匹配的端口4414,端口4414套接在外鞘43的后端外并与之密封固定连接。
第一容纳部4401与第二容纳部4402也为T型结构。
旋转套环442的通孔4420为圆孔,圆孔4420远离外鞘43的侧壁凸起形成第一止挡块4421及第二止挡块4422。
参见图27,旋转卡环442相对卡套441旋转一定角度,至第一止挡块4421及第二止挡块4422与第一限位滑块422及第二限位滑块413的后端面均不抵靠,此时,可将内窥镜与内鞘从卡接单元上拆卸下来。
参见图28,旋转卡环442相对卡套441沿逆时针旋转90度,使第一止挡块4421第一限位滑块422的后端面相抵靠,第二止挡块4422与第二限位滑块413的后端面相抵靠,从而实现内窥镜、内鞘、外鞘及卡接单元的固定连接。
卡套441与外鞘43固定连接构成止挡外鞘43相对卡接单元44沿轴向移动的止挡机构。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五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第一止挡块及第二止挡块邻近外鞘的侧面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球面凸块,球面凸块与限位滑块的后端面挤压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为内窥镜、内鞘及卡接单元的固定连接提供更好的把持力。
医用内窥镜系统第六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医用内窥镜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略去第一弹簧柱塞、第二弹簧柱塞、归位凹槽及旋转卡环。
第一限位滑块远离内鞘的侧面内凹形成第一定位凹槽,第二限位滑块远离内窥镜的侧面内凹形成第二定位凹槽,卡套与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螺孔,卡套与第一限位滑块及第二限位滑块之间通过弹簧柱塞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通过设计可与同一个内窥镜配合使用且可快速更换为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外鞘套件,从而减少对内窥镜的配备及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更换器械的时间,降低手术成本及提高手术安全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内窥镜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型,根据本发明构思,该月牙型边界上的上曲线与下曲线并不局限为圆弧线,该上曲线与下曲线还可为向下弯曲的连续光滑曲线或由多段直线、光滑曲线顺序连接成的多段型曲线,连续曲线可为抛物线等连续曲线,二者均向同一方向弯曲是指整体趋势为向同一方向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卡接单元只需限制内鞘相对内窥镜不沿内鞘轴向移动及径向移动,并不需要限制内鞘可绕自身中心轴线的旋转。卡接单元及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形状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形状,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为了在更换内外鞘套件过程中,便于内外鞘套件与内窥镜的拆卸及组装,可将内鞘与外鞘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外鞘内径优选为大于等于下圆弧线半径的两倍,内鞘外径优选为小于等于上圆弧线半径的两倍,以提高对外鞘内管道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外鞘内径及内鞘的外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尤其是内鞘的外径可大于上圆弧线半径的两倍,此时,内鞘的外壁与月牙型结构两端部抵靠,可提高内窥镜、外鞘及内鞘配合的稳定性。

Claims (10)

1.医用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内鞘及套于所述内鞘外的外鞘;
所述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包括保护套管及集成于所述保护套管内的进水通道、照明光通道与成像光通道,所述内窥镜在远离所述内窥镜系统的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被卡接部;
所述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所述上曲线与所述下曲线均朝由所述上曲线指向所述下曲线的方向弯曲;
内外鞘套件组,所述内外鞘套件组包括若干套具有不同横截面尺寸的内外鞘套件,所述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所述内鞘及所述外鞘,所述保护套管中所述下曲线所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鞘的内侧壁相互抵靠,所述内鞘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鞘的内侧壁及所述保护套管中所述上曲线所在的外侧壁相互抵靠;
所述内鞘在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被卡接部;
所述外鞘可拆卸地套于所述保护套管外,所述外鞘的内壁面与所述内鞘的外壁面及所述保护套管的外壁面围成出水通道;
通过所述卡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及所述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所述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止挡机构,在所述外鞘安装到位后,所述止挡机构用于止挡所述外鞘相对所述内窥镜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外鞘的轴向由所述插入端指向所述第一被卡接部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曲线为上圆弧线,所述下曲线为下圆弧线;
所述上圆弧线、所述下圆弧线、所述照明光通道及所述成像光通道均关于第一直线对称布置,所述上圆弧线的圆心与所述下圆弧线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
所述外鞘的内侧壁、所述内鞘的外侧壁及所述保护套管的外侧壁两两之间的相互抵靠处均关于所述第一直线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鞘、所述内窥镜及所述卡接单元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相对所述外鞘可绕所述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
4.医用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内鞘及套于所述内鞘外的外鞘;
所述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包括保护套管及集成于所述保护套管内的进水通道、照明光通道与成像光通道,所述内窥镜在远离所述内窥镜系统的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被卡接部;
可更换为横截面尺寸不同的内外鞘套件,所述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所述内鞘及所述外鞘,所述内鞘在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被卡接部;
所述外鞘可拆卸地套于所述保护套管外,所述外鞘的内壁面与所述内鞘的外壁面及所述保护套管的外壁面围成出水通道;
通过所述卡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及所述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所述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止挡机构,在所述外鞘安装到位后,所述止挡机构用于止挡所述外鞘相对所述内窥镜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外鞘的轴向由所述插入端指向所述第一被卡接部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所述上曲线与所述下曲线均朝由所述上曲线指向所述下曲线的方向弯曲;
所述保护套管中所述下曲线所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鞘的内侧壁相互抵靠,所述内鞘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鞘的内侧壁及所述保护套管中所述上曲线所在的外侧壁相互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鞘、所述内窥镜及所述卡接单元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相对所述外鞘可绕所述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鞘可拆卸地套于所述内鞘外;
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包括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设在所述内窥镜远离所述内鞘的一侧上;
所述第二被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限位滑块设在所述内鞘远离所述内窥镜的一侧上;
所述卡接单元包括卡套及旋转卡环;
所述卡套设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卡套的一端上,所述卡套的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
所述容纳腔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容纳部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容纳部;
所述内窥镜的插入端及所述内鞘的插入端穿过所述容纳腔及所述导向孔后伸入所述外鞘的内管道内,所述外鞘远离插入端的端面与所述卡套的另一端的端面相互抵靠构成所述止挡机构;
所述旋转卡环可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地扣装在所述敞口上,所述旋转卡环的内侧壁凸起形成第一止挡块与第二止挡块;
当所述旋转卡环旋转至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限位滑块止挡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所述第二止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限位滑块止挡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
当所述旋转卡环旋转至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及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可从所述敞口处抽出。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医用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包括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设在所述内窥镜远离所述内鞘的一侧上;
所述第二被卡接部包括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限位滑块设在所述内鞘远离所述内窥镜的一侧上;
所述卡接单元包括卡套、第一定位珠、第二定位珠及可沿所述内鞘的轴向移动地套于所述卡套外的轴向滑套;
所述卡套设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卡套的一端上,所述卡套的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
所述容纳腔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容纳部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容纳部;
所述内窥镜的插入端及所述内鞘的插入端穿过所述容纳腔及所述导向孔后伸入所述外鞘的内管道内,所述外鞘远离插入端的端面与所述卡套的另一端的端面相互抵靠构成所述止挡机构;
所述第一限位滑块远离所述内鞘的侧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滑块远离所述内窥镜的侧面内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凹槽;
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珠相配合的第二径向通孔;
所述轴向滑套的内腔远离插入端的端部内凹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面构成第一台阶面,所述轴向滑套的内腔的其他侧壁面构成第二台阶面;
当所述轴向滑套沿所述内鞘的轴向滑动至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珠及所述第二定位珠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部分所述第一定位珠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并嵌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内,部分所述第二定位珠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并嵌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内;
当所述轴向滑套沿所述内鞘的轴向滑动至开启位置,且所述第一定位珠及所述第二定位珠抵靠所述第一台阶面时,所述第一定位珠与所述第一限位滑块远离所述内鞘的侧面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珠与所述第二限位滑块远离所述内窥镜的侧面间隙配合。
9.医用内窥镜,包括照明光通道及成像光通道;
其特征在于:
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界包括上曲线与下曲线,所述上曲线与所述下曲线均朝由所述上曲线指向所述下曲线的方向弯曲;
所述医用内窥镜上设有用于与内外鞘套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卡接部;
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所述照明光通道及所述成像光通道集成于所述保护套管内;
所述内外鞘套件包括卡接单元、内鞘及可拆卸地套于所述内鞘与所述医用内窥镜的插入部外的外鞘,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内鞘相对所述外鞘可绕所述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
所述内鞘上设有第二被卡接部;
通过所述卡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及所述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所述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10.内外鞘套件,用于与医用内窥镜配合使用,包括内鞘及套于所述内鞘外的外鞘;
所述内鞘的内管道为器械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用内窥镜上设有第一被卡接部;
所述内鞘上设有第二被卡接部;
卡接单元,通过所述卡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及所述第二被卡接部的卡接配合,所述内鞘与所述内窥镜装卸自如地固定连接;
所述外鞘可拆卸地套于所述内鞘与所述医用内窥镜的插入部外,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内鞘相对所述外鞘可绕所述外鞘的中心轴线旋转。
CN201510677385.XA 2015-10-19 2015-10-19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105231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7385.XA CN105231979B (zh) 2015-10-19 2015-10-19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7385.XA CN105231979B (zh) 2015-10-19 2015-10-19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1979A CN105231979A (zh) 2016-01-13
CN105231979B true CN105231979B (zh) 2017-06-06

Family

ID=5503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7385.XA Active CN105231979B (zh) 2015-10-19 2015-10-19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1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6038B (zh) * 2016-01-20 2018-04-10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工作鞘组件及接插件
CN106388757B (zh) * 2016-10-08 2018-03-20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硬质电子内窥镜
CN106923778B (zh) * 2017-04-25 2018-09-18 湖北迪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硬质内窥镜套管镜头及镜头对准方法
CN107174186B (zh) * 2017-05-18 2024-04-19 上海雷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电子内窥镜及微创手术辅助工具
CN107157431A (zh) * 2017-06-01 2017-09-15 江苏科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超细异型神经内窥镜系统
CN107693128B (zh) * 2017-10-16 2024-03-22 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支架及其操作方法
CN107822580A (zh) * 2017-10-20 2018-03-23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蜂巢结构的先端头部、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54159A (zh) * 2017-11-29 2018-03-30 域鑫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应用于医用水刀的内窥镜组件
CN111712174A (zh) * 2018-02-15 2020-09-25 柯惠Lp公司 用于刚性内窥镜的护套组合件
CN110393501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上海宇度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通道全能宫腔镜
CN109009452B (zh) * 2018-06-22 2021-09-03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从操作设备、连接机构、动力机构及操作臂
CN110123245B (zh) * 2019-06-04 2024-03-29 深圳市先赞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
CN110151103A (zh) * 2019-06-20 2019-08-23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宫腔镜的镜桥结构
CN110101354A (zh) * 2019-06-20 2019-08-09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妇科手术时的硬性一体式宫腔镜
CN110101357A (zh) * 2019-06-20 2019-08-09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宫腔镜的插入结构
CN110432854B (zh) * 2019-08-07 2020-08-18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异形外工作管的可高压灌注的手术内窥镜
CN111921070B (zh) * 2020-08-31 2022-08-09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进鞘扩张管与输尿管鞘的组合结构
CN113485006B (zh) * 2021-06-15 2022-10-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s型内窥镜气动控制结构
CN113893010B (zh) * 2021-09-09 2023-04-14 李汉忠 电动旋转等离子电切镜
CN117017170B (zh) * 2023-10-09 2024-02-13 英姿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组件及宫腔内窥镜
CN117599225A (zh) * 2024-01-24 2024-02-27 浙江华诺康科技有限公司 镜鞘式消毒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0166A (en) * 1993-03-11 1995-10-24 Olympus Optical, Ltd. Endoscope of an endoscope cover system wherein, at the time of the maximum curvature, a fluid tube path will be curved as twisted so as to move to the side on which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will become larger
US5483951A (en) * 1994-02-25 1996-01-16 Vision-Sciences, Inc. Working channels for a disposable sheath for an endoscope
CN2285630Y (zh) * 1996-11-01 1998-07-08 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输尿管肾镜
CN102319089B (zh) * 2011-09-24 2013-04-03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一次性内窥镜镜鞘
CN103381087B (zh) * 2013-07-29 2015-07-15 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鞘
CN203539322U (zh) * 2013-09-25 2014-04-16 武汉优都易科技有限公司 尿道膀胱软镜组件
CN104545781A (zh) * 2015-01-27 2015-04-29 吴雨 椎间孔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1979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1979B (zh) 医用内窥镜、内外鞘套件及医用内窥镜系统
JP4109662B2 (ja) 内視鏡
US9681796B2 (en) Interface for viewing video from cameras on a surg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
US20180055502A1 (en) Surg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
US11331090B2 (en) Surg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07249863B2 (en) Optical assembly for medical imaging devices
JPH0221041Y2 (zh)
WO20130099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tereoscopic 3d visualization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2d endoscopes
CN110475498A (zh) 内窥镜
US20140066703A1 (en) Stereoscopic system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visualization
EP2082682A2 (en) Operating anoscope for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WO2018165365A2 (en) Surg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3898254U (zh) 一种微创检查或手术使用的移动窥镜系统
CN107811603A (zh) 宫腔镜
CN103263246A (zh) 经皮经肝胆道镜系统
US20140066704A1 (en) Stereoscopic method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visualization
CN209450494U (zh) 一种内窥镜装置
EP3772322B1 (en) Proximal lock adapter for a scope
CN109171611A (zh) 内窥镜装置
CN113317747A (zh) 矢量镜头转向器及包括该矢量镜头转向器的内窥镜
CN101243990B (zh) 三通道胆道内镜
AU2018231239B2 (en) Surg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3092831A1 (zh) 一种脊柱椎间融合内窥镜结构
CN201123831Y (zh) 三通道胆道内镜
CN102551649A (zh) 一种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519000 unit 5, floor 5, No.2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center, No.1 Software Park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WEISH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unit 5, 3rd floor, No.5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center, No.1 Software Park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NGHONG (ZHUHAI)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