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0086A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间断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间断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30086A CN105230086A CN201480028690.XA CN201480028690A CN105230086A CN 105230086 A CN105230086 A CN 105230086A CN 201480028690 A CN201480028690 A CN 201480028690A CN 105230086 A CN105230086 A CN 1052300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x
- base station
- radio bearer
- user terminal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进行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本发明的间断接收方法具有: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包含与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RB组(1)或包含与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RB组(2)的其中一个的步骤;以及将在经由RB组(1)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DRX集(1)、和在经由RB组(2)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DRX集(2)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宏小区重复而配置小小区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间断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被称为LTE-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4G等)中,正在研究在具有半径几百米至几千米左右的相对大的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内,配置具有半径几米至几十米左右的相对小的覆盖范围的小小区(包含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也称为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Network))(例如,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宏小区内配置小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正在研究进行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E-UTRAFurtheradvancementsforE-UTRAphysicallayeraspects”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进行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终端与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和形成小小区的无线基站这双方连接(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存在用户终端的功耗增大,用户终端的电池很快耗尽(drain)的顾虑。
作为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降低方法,已知用户终端以规定周期将接收电路的开关设为断开的间断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但是,在用户终端与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和形成小小区的无线基站这双方连接的情况下(双重连接),存在即使应用以往的间断接收,也不能充分地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间断接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是在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间断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包含与所述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组、或包含与所述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组的其中一个的步骤;以及将在经由所述第一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一参数集、和在经由所述第二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二参数集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的概念图。
图2是间断接收(DRX)控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无线承载和CC的建立关联的说明图。
图4是SRB和多个DRB与全部CC建立关联的情况下的DRX控制的说明图。
图5是应用C/U面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承载和CC的建立关联的说明图。
图6是应用C/U面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RX控制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B组的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DRX集1、2的说明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DRX集1、2的说明图。
图10是按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DRX集1、2的DRX控制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DRX集1、2的通知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图。
图1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宏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1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型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2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双重连接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UE:UserEquipment)与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MeNB:MacroeNodeB)(以下,称为宏基站)、和形成小小区的无线基站(SeNB:SmalleNodeB)(以下,称为小型基站)这双方连接。
具体而言,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对在宏基站(宏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也称为锚载波(AnchorCarrier))、和在小型基站(小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也称为升载波(BoosterCarrier))进行整合(aggregate)的载波聚合(CA)。在此,CA是通过对多个分量载波(CC)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宽频带化。各CC例如是最大20MHz的频带。例如,通过最大整合5个CC,从而能够将被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系统频带放大到最大100MHz。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通过光纤等高速线路(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的CA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内载波聚合(Intra-eNodeBCarrierAggregation,CA)、站点内载波聚合(Intra-siteCarrierAggregation,CA)等。或者,在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通过比光纤低速的低速线路(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的CA也可以被称为eNodeB间载波聚合(Inter-eNodeBCarrierAggregation,CA)、站点间载波聚合(Inter-siteCarrierAggregation,CA)等。以下,设为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通过作为低速线路(非理想回程)的一种的X2接口而连接。
此外,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在宏小区和小小区中使用同一频率(载波),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载波)。例如,也可以是,在宏小区中,使用800MHz、2GHz等相对低的频率(载波)F1,在小小区中,使用3.5GHz等相对高的频率(载波)F2。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传播特性好的频率F1来确保宽的覆盖范围,通过频率F2来确保高吞吐量。以下,设为在宏小区中使用频率F1,在小小区中使用频率F2。
此外,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正在研究在宏小区中主要进行C面数据(控制数据)的传输,在小小区中进行U面数据(用户数据)的传输(C/U面分离:C/U-planesplit)。
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宏小区中,传输系统信息(SI)、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信令、连接管理(connectionmanagement)、移动性等控制数据。此外,在宏小区中,传输VoIP(网络电话,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等低速(lowrate)/高可靠性(highreliability)的用户数据(延迟允许时间相对短的(实时型)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在小小区中,以卸荷为目的,传输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等大容量的用户数据、延迟允许时间相对长的(尽力服务(BestEffort)型)用户数据。
像这样,在C/U面分离中,由于在宏小区和小小区中传输不同的数据,用户终端能够同时启动各种(diverse)应用。另一方面,在应用C/U面分离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的功耗增大,用户终端的电池很快耗尽的顾虑。
然而,作为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降低技术,存在间断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用户终端在是RRC_CONNECTED(与无线基站确立RRC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下,继续监视下行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以下,称为PDCCH)。因此,通过在RRC_CONNECTED的用户终端中应用间断接收,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
图2是间断接收(DRX)控制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2中,drx开始偏移(drxStartOffset,OFFSET1)是确定DRX周期(DRXCycle)开始的子帧的偏移。在此,DRX周期用于确定将开启期间(ONDuration)和接着该开启期间的休眠期间(SleepDuration)合并的周期。另外,在开启期间中,用户终端成为激活状态,接收PDCCH等下行信号。另一方面,在休眠期间中,用户终端停止PDCCH等下行信号的接收。开启期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On1)是表示1DRX周期中的开启期间的定时器。
在图2中,用户终端若在开启期间中,对于该用户终端的PDCCH的解码成功,则启动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TI)。在此,drx非激活定时器(TI)是表示从PDCCH的解码成功起规定期间的定时器。
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直至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expire)为止,在经过开启期间后也继续激活状态,若drx非激活定时器期满,则开始上述的DRX周期。此外,用户终端直至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为止,若对于该用户终端的PDCCH的解码成功,则再启动drx非激活定时器(TI)。
若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则用户终端开始短DRX周期(ShortDRXCycle,TSC),且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drxShortCycleTimer,TS)。在此,短DRX周期(TSC)是相对短的DRX周期。此外,drx短周期定时器(TS)是表示反复短DRX周期(TSC)的期间的定时器。
若drx短周期定时器(TS)期满,则用户终端结束短DRX周期(TSC),开始长DRX周期(LongDRXCycle,TLC)。长DRX周期(TLC)是比短DRX周期(TSC)长的DRX周期。在图2中,用户终端若在长DRX周期(TLC)的开启期间中,对于该用户终端的PDCCH的解码成功,则启动drx非激活定时器(TI),反复上述的处理。
此外,在进行整合多个CC(在图2中,CC1以及CC2)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对用户终端除了P小区(主小区,PrimaryCell)之外还设定(配置,configure)一个以上S小区(副小区,SecondaryCell)的情况下),对全部CC(全部小区)应用同一DRX控制。
例如,在图2中,若在CC1中开启期间中的PDCCH的解码成功从而drx非激活定时器(TI)被启动,则在CC2中drx非激活定时器(TI)也被启动。此外,若在CC2中开启期间中的PDCCH的解码成功从而drx非激活定时器(TI)被启动,则在CC1中drx非激活定时器(TI)也被启动。像这样,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与一部分的CC中的PDCCH的解码成功连动,剩余的CC也成为激活状态。
但是,在用户终端与宏基站和小型基站这双方连接的情况下(双重连接),如参照图3以及4所说明那样,存在在上述的DRX控制中,不能充分地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顾虑。图3是无线承载和CC的建立关联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RRC消息等C面数据(控制数据)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SignalingRadioBearer)传输。在此,SRB是控制数据用的无线承载。另一方面,此外,VoIP、FTP等U面数据(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无线承载(DRB:DataRadioBearer)传输。在此,DRB是用户数据用的无线承载。DRB也可以按在用户终端中利用的每个应用(协议)而被设定。
例如,在图3中,RRC连接设定后的RRC消息通过SRB1、SRB2传输。在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层中,生成与SRB1、SRB2分别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加密(Ciphering)以及完整性(Integrity)处理。此外,在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层中,生成与SRB1、SRB2分别对应的RLC实体,进行ARQ(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处理。之后,SRB1、SRB2被映射到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1、DCCH2)。在此,DCCH是用于与用户终端发送接收控制数据的逻辑信道。
此外,在图3中,VoIP数据通过DRB1传输,FTP数据通过DRB2传输。在PDCP层中,生成与DRB1、DRB2分别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加密(Ciphering)以及ROHC(鲁棒报头压缩,robustheadercompression)处理。此外,在RLC层中,生成与DRB1、DRB2分别对应的RLC实体,进行ARQ处理。之后,DRB1、DRB2被映射到专用业务信道(DTCH:DedicatedTrafficChannel)(DTCH1、DTCH2)。在此,DTCH是用于与用户终端发送接收用户数据的逻辑信道。
此外,在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层中,与SRB1、SRB2对应的DCCH1、DCCH2、和与DRB1、DRB2对应的DTCH1、DTCH2被复用,被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DL-SCH:DownlinkSharedChannel)。在此,DL-SCH是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传输信道。被映射到DL-SCH的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通过CC1-CC3分别被发送。
如图3所示,在SRB1、SRB2、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等级不同的DRB1、DRB2被复用而与CC1-CC3建立关联的情况下,被决定用于频带保证、延迟允许时间等请求条件严苛的无线承载(例如,传输RRC消息的SRB1、SRB2、传输VoIP数据的DRB1等)的DRX集在全部CC1-CC3中被应用。在此,DRX集是用于DRX控制的参数的集合,例如包含图2的drx非激活定时器(TI)、drx短周期定时器(TS)、短DRX周期(TSC)、长DRX周期(TLC)、开启期间定时器(On1)等的设定值。
参照图4,说明在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在全部CC1-CC3中被发送的情况下(参照图3)的DRX控制的一例。图4A是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在CC1中传输的情况下的DRX控制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4A所示,关于CC1中的用户终端应成为激活状态的期间,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分别不同。因此,若看CC1,则仅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都不传输的期间成为用户终端的休眠期间。
如图4B所示,关于CC2、CC3也同样,仅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都不传输的期间成为用户终端的休眠期间。此外,在图4B中,CC1、CC2、CC3的休眠期间分别不同。其结果,接收CC1、CC2、CC3的用户终端持续处于激活状态。
像这样,在SRB和多个DRB与全部CC建立关联的情况下,存在不能确保用户终端中的休眠期间,不能充分地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顾虑。另一方面,在应用C/U面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想将SRB和多个DRB分别与不同的CC建立关联。
图5是应用C/U面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承载和CC的建立关联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在应用C/U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MAC层中,与SRB1、SRB2对应的DCCH1、DCCH2、和与DRB1、DRB2对应的DTCH1、DTCH2不复用,而是通过CC1的DL-SCH发送。此外,与DRB1、DRB2对应的DTCH1、DTCH2不复用,而是通过不同的CC2、CC3的DL-SCH分别被发送。
像这样,在应用C/U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SRB和多个DRB不复用,而是分别通过不同的CC传输。因此,在图5中,与图3不同,能够应用按每个CC不同的DRX控制。
参照图6,在RRC消息、VoIP数据、FTP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CC1-CC3发送的情况下(参照图5)的DRX控制的一例。在该情况下,如图6A所示,在CC1中,传输RRC消息的期间成为是激活状态的期间(以下,称为激活期间),剩余成为休眠期间。此外,在CC2中,传输VoIP数据的期间成为激活期间,剩余成为休眠期间。此外,在CC3中,传输FTP数据的期间成为激活期间,剩余成为休眠期间。
如图6B所示,在各CC中应用不同的DRX控制的情况下,与图4B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休眠期间。另外,每个用户终端的休眠期间根据在用户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RF(无线频率,RadioFrequency)电路)的设置方法而不同。
像这样,在应用C/U分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应用按每个CC不同的DRX控制,从而能够大幅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因此,本发明人们得到对与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和与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设定不同的DRX集,应用不同的DRX控制这样的设想。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中,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包含与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RB组1(第一组)或包含与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RB组2(第二组)的其中一个。此外,在经由RB组1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DRX集1(第一参数集)、和在经由RB组2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DRX集2(第二参数集)从宏基站被发送至用户终端。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进行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CC)1、2、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CC)3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CC数目能够适当变更。此外,宏小区、小小区分别也可以被称为P小区、S小区等。
(RB组的分类)
图7是RB组1、2的一例的说明图。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基于QoS等级而被分类为RB组1或RB组2。如图7所示,QoS等级根据被频带保证的GBR(保证比特率,GuarantedBitRate)、未被频带保证的非GBR(非保证比特率,Non-GuarantedBitRate)等的资源类型、延迟允许时间(分组延迟预算,PacketDelayBudget)等而决定,通过QoS等级识别符(QCI:QosClassIdentifier)而识别。
在图7中,资源类型为GBR的QoS等级1-4的无线承载、和资源类型为非GBR但延迟允许时间为规定的阈值(例如,100ms)以下的QoS等级5、7的无线承载被分类到RB组1。另一方面,资源类型为非GBR且延迟允许时间比规定的阈值(例如,100ms)长的QoS等级6、8、9的无线承载被分类到RB组2。
例如,根据图7,由于传输RRC消息的SRB为QoS等级4,所以被分类到RB组1。此外,由于传输VoIP数据的DRB1为QoS等级7,所以被分类到RB组1。另一方面,由于传输FTP数据的DRB2为QoS等级8或9,所以被分类到RB组2。
此外,被分类到RB组1的SRB与宏小区的CC1建立关联。同样,被分类到RB组1的DRB1与宏小区的CC2建立关联。另一方面,被分类到RB组2的DRB2与小小区的CC3建立关联。由此,RRC消息、VoIP数据等延迟允许时间短且需要高可靠性的数据从宏基站被发送,FTP数据等延迟允许时间中有余量的突发的数据从小型基站被发送。
(DRX集的设定)
被分类到以上那样分类的RB组1、2的无线承载中分别规定不同的DRX集。在此,DRX集是用于间断接收的参数(或参数的设定值)的集合。图8是DRX集1、2的一例的说明图。DRX集1用于经由被分类到RB组1的无线承载(SRB、DRB1)间断接收数据。另一方面,DRX集2用于经由被分类到RB组2的无线承载(DRB2)间断接收数据。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DRX集1也可以包含短DRX周期(第一间断接收周期)的设定值、表示应继续短DRX周期的期间的drx短周期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的设定值、比短DRX周期长的长DRX周期(第二间断接收周期)的设定值、表示短DRX周期或长DRX周期中的开启期间的开启期间定时器(第二定时器)的设定值。
此外,DRX集1也可以包含表示在对于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PDCCH)的解码成功后应继续用户终端的激活状态的期间的drx非激活定时器(第三定时器)的设定值。另外,也可以是若drx非激活定时器期满,则开始短DRX周期。此外,DRX集1也可以包含开启期间定时器或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停止、或指示drx短周期定时器的开始或重新开始的MAC控制要素(MACCE:MacControlElement)。
进而,DRX集1也可以包含drx开始偏移、drx重发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等。drx开始偏移是表示DRX周期的开始位置的偏移。drx重发定时器是从通过用户终端指示下行链路的重发起的规定期间。另外,直至drx重发定时器期满为止,继续用户终端的激活状态。
另一方面,DRX集2也可以不包含上述的短DRX周期的设定值、drx短周期定时器的设定值,而是包含长DRX周期的设定值。此外,DRX集2也可以不包含drx非激活定时器,或包含值被设定为“0(零)”的drx非激活定时器。此外,DRX集2也可以包含图9中详细叙述的MACCE。
参照图9,详细叙述DRX集1、2的设定值。如图9所示,DRX集1的各参数与图2相同地被设定。另一方面,DRX集2包含长DRX周期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基于该初始值和最大值由用户终端计算为逐渐变长。具体而言,设定DRX集2的长DRX周期的初始值T1(初始DRX周期)和最大值(最大DRX周期),第i个长DRX周期的设定值通过Ti=min(i*T1,Tmax)算出。
此外,DRX集2的开启期间定时器的设定值ON2也可以被设定得比DRX集1的开启期间定时器的设定值ON1长,以使能够应对突发的数据。另外,如上述那样,DRX集2的drx短周期定时器、drx短周期定时器、drx非激活定时器的设定值也可以是无效(禁用,Disable),也可以是0。
此外,DRX集2的MACCE用于在数据结束的情况下停止用户终端的激活状态。如上述那样,DRX集1的MACCE用于开启期间定时器或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停止、或drx短周期定时器的开始或重新开始。像这样,DRX集2的MACCE也可以与DRX集1的MACCE不同地被使用。
图10是使用了图9所示的DRX集1、2的DRX控制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在按照DRX集1的DRX控制中,用户终端在PDCCH的解码成功后,直至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为止,继续激活状态(成为激活期间)。像这样,在DRX集1中,通过drx非激活定时器(TI)继续规定期间激活状态,从而防止用户终端在刚开始了DRX周期后返回激活状态。
此外,在按照DRX1的DRX控制中,若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则用户终端开始短DRX周期(TSC),且启动drx短周期定时器(TS)。若drx短周期定时器(TSC)期满,则用户终端开始长DRX周期(TLC)。像这样,在DRX集1中,设置2级的DRX周期(短DRX周期(TSC)以及长DRX周期(TLC)),从而防止分组延迟。
另一方面,在按照DRX集2的DRX控制中,若在开启期间(ON2)中数据的解码成功,则用户终端直至接收到MACCE(参照图9)为止,继续激活状态。用户终端若接收到MACCE,则立刻开始长DRX周期。DRX集2被应用于从小型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延迟允许时间比较长且突发的数据)。因此,也可以如DRX集1那样,为了防止分组延迟,不设置drx非激活定时器、短DRX周期。
此外,在按照DRX集2的DRX控制中,长DRX周期(Ti)被设定为每次反复时休眠期间变长。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降低效果。此外,由于DRX集2的开启期间(ON2)与DRX集1的开启期间(ON1)相比被设定得更长,所以适于突发的数据。
(DRX集的通知例)
接着,说明以上那样设定的DRX集的通知例。图11是DRX集的通知例的说明图。在图11中,宏基站(MeNB)和小型基站(SeNB)通过作为非理想回程的X2’-C接口而连接。此外,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是进行用户终端(UE)的移动性管理的装置,通过S1-C接口与宏基站连接。此外,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是对从宏基站或小型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通过S1-U接口与宏基站以及小型基站连接。
此外,在图11中,在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设定信令无线承载(SRB)。通过该SRB,RRC消息从宏基站被传输到用户终端。此外,在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DRB)。通过该DRB,从S-GW经由S1-U接口发送的用户数据(例如,VoIP数据)从宏基站被传输到用户终端。此外,在小型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也设定数据无线承载(DRB)。通过该DRB,从S-GW经由S1-U接口发送的用户数据(例如,FTP数据)从小型基站被传输到用户终端。
此外,在图11中,进行对宏基站(宏小区)的CC和小型基站(小小区)的CC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被分类到RB组1的无线承载(例如,传输上述的SRB、VoIP数据的DRB)与宏基站的CC建立关联。另一方面,被分类到RB组2的无线承载(例如,传输上述的FTP的DRB)与小型基站的CC建立关联。
参照图11A以及图11B,说明在经由RB组1、2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DRX集1、2的通知例。在图11A所示的通知例中,宏基站设定DRX集1以及DRX集2这双方。宏基站将所设定的DRX集1以及DRX集2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另一方面,在图11B所示的通知例中,宏基站设定DRX集1,小型基站设定DRX集2。小型基站将所设定的DRX集2经由X2’-C接口通知给宏基站。宏基站将在该宏基站中设定的DRX集1和在小型基站中设定的DRX集2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另外,DRX集1以及2的通知不限于RRC信令,也可以使用MAC信令等上位层信令、广播信道、系统信息等来进行。此外,虽未图示但DRX集2也可以从小型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
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中,对包含与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RB组1、和包含与小小区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RB组2,分别应用不同的DRX集1、2。其结果,对从宏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RRC消息、VoIP数据等可靠性高且延迟允许时间比较短的数据),按照DRX集1,能够进行不产生分组延迟那样的DRX控制。另一方面,对从小型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FTP数据等延迟允许时间比较长的数据),按照DRX集2,能够应对突发的数据,能够进行提高用户终端的功耗的降低效果的DRX控制。
在此,参照图12-14,将图2所示的DRX控制、和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进行比较,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断接收方法的效果。图12以及图13是表示用于图2所示的DRX控制和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之间的比较的设定条件的图。图14A是表示图2所示的DRX控制和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中的激活期间的比较结果的图。
如图12所示,在图2所示的DRX控制中,考虑FTP数据和VoIP数据这双方,设定FTP数据用的DRX集,以使能够应对更严苛的请求条件。另一方面,在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中,通过RB组2的DRB而传输的FTP数据用的DRX集2与通过RB组1的DRB而传输的VoIP数据用的DRX集1独立地被设定。
像这样,在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中,使用适于从宏基站传输的数据(例如,RRC消息、VoIP数据)的DRX集1和适于从小型基站传输的数据(例如,FTP数据)的DRX集2。因此,如图14A所示,在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中,与图2所示的DRX控制相比,能够减少用户终端的激活时间,能够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
此外,在图14B中,在图9以及10所示的DRX控制中,示出使用了CQI触发的DRX控制、和没有使用CQI触发的DRX控制中的激活期间的比较结果。在此,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QualityIndicator)是表示在用户终端中测定的信道质量的识别符。CQI触发是指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QI而进行DRX控制。如图14B所示,在使用CQI触发的情况下,与不使用CQI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户终端的激活时间,能够降低用户终端的功耗。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的间断接收方法。
图1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宏基站11、和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小区C2的小型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另外,宏小区C1(宏基站11)、小小区C2(小型基站12)、用户终端20的数目不限于图15所示。
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构成为能够与宏基站11和/或小型基站12进行无线通信。此外,用户终端20对在各小小区C2中使用的分量载波(以下,称为CC)进行整合(载波聚合),能够与多个小型基站12进行通信。或者,用户终端20对在宏小区C1、小小区C2中分别使用的CC进行整合,能够与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12进行通信。另外,通过载波聚合而整合的CC数目例如最大为5,但不限于此。
在用户终端20和宏基站11之间,使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的载波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小型基站12之间,使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的载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宏基站11和小型基站12中使用同一频带。
此外,宏基站11和各小型基站12也可以通过X2(或X2-C)接口等相对低速的线路(非理想回程)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光纤等相对高速(低延迟)的线路(理想回程)来连接,也可以进行无线连接。此外,在小型基站12间,也可以通过X2(或X2-C)接口等相对低速的线路(非理想回程)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光纤等相对高速的线路(理想回程)来连接,也可以进行无线连接。
宏基站11以及各小型基站12分别与核心网络30连接。在核心网络30中,设置MME(移动性管理实体)、S-GW(服务网关)、P-GW(分组网关,Packet-GateWay)等核心网络装置。在核心网络30中设置的MME是进行用户终端20的移动性管理的装置,也可以通过C面的接口(例如,S1-C接口)与宏基站11连接。
此外,在核心网络30中设置的S-GW是对从宏基站11或小型基站12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也可以通过U面的接口(例如,S1-U接口)与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12连接。
此外,宏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集中节点、发送点、发送接收点等。小型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RadioHead)、微基站、发送点、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是与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对应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EPDCCH: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上位层控制信息。通过PDCCH、EPDCCH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上位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
参照图16以及17,说明无线基站10(包含宏基站11、小型基站12)、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16是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图17是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
如图16所示,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在下行链路中,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在核心网络30中设置的S-GW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包含参考信号、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预编码而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通过各发送接收单元103频率变换而变换到基带信号,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信号,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频率变换,并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Hybrid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接着,参照图18-图20,详细叙述宏基站11、小型基站12、用户终端20的详细功能结构。图18所示的宏基站11以及图19所示的小型基站12的功能结构主要由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构成。此外,图20所示的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主要由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构成。
图1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宏基站11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8所示,宏基站11具备分类单元301、DRX集设定单元302(设定单元)、信令无线承载(SRB)处理单元303、数据无线承载(DRB)处理单元304。
分类单元301将在用户终端20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RB组1或RB组2的其中一个。在此,RB组1包含与宏小区C1(宏基站11)的分量载波(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另一方面,RB组2包含与小小区C2(小型基站12)的CC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
具体而言,分类单元301如参照图7所说明那样,基于QoS等级(例如,是否是GBR、延迟允许时间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对在用户终端20中设定的无线承载进行分类。例如,分类单元301将传输RRC消息的SRB、传输VoIP数据的DRB分类到RB组1。另一方面,分类单元301将传输FTP数据的DRB分类到RB组2。
DRX集设定单元302设定RB组1用的DRX集1以及RB组2用的DRX集2。在此,DRX集1是在经由RB组1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参数的集合。此外,DRX集2是在经由RB组2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参数的集合。
具体而言,DRX集设定单元302如参照图8-10所说明那样,设定DRX集1、2。此外,DRX集设定单元302也可以基于SRB处理单元303、DRB处理单元304中的处理状况(例如,数据量等),设定DRX集1。此外,DRX集设定单元302也可以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取得小型基站12的DRB处理单元402中的处理状况,设定DRX集2。或者,DRX集设定单元302也可以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接收在小型基站12中设定的DRX集2。
此外,DRX集设定单元302将DRX集1、2经由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至用户终端20。例如,DRX集1以及2也可以通过RRC信令等上位层信令而发送至用户终端20。或者,DRX集1以及2也可以使用物理广播信道等而发送至用户终端20。
SRB处理单元303进行经由RB组1的SRB的控制数据(例如,RRC消息等)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SRB处理单元303也可以进行图5所示的加密(Ciphering)以及完整性(Integrity)处理、ARQ处理、对作为逻辑信道的专用控制信道(DCCH)的映射、DCCH的复用处理、对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映射、与CC的建立关联等。另外,DL-SCH被映射到作为物理信道的PDSCH。
DRB处理单元304进行经由RB组1的DRB的用户数据(例如,VoIP数据等延迟允许时间比较短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DRB处理单元304也可以进行图5所示的加密(Ciphering)以及ROHC处理、ARQ处理、对作为逻辑信道的专用业务信道(DTCH)的映射、对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映射、与CC的建立关联等。另外,DRB与和SRB不同的CC建立关联。
图1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型基站12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9所示,小型基站12具备DRX集设定单元401(设定单元)、数据无线承载(DRB)处理单元402。
DRX集设定单元401设定RB组2用的DRX集2。具体而言,DRX集设定单元401如参照图8-10所说明那样,设定DRX集2。另外,在DRX集2由宏基站11的DRX集设定单元302设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DRX集设定单元401。此外,虽未图示,但DRX集设定单元302也可以将DRX集2经由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至用户终端20。
DRB处理单元402进行经由RB组1的DRB的用户数据(例如,FTP数据等延迟允许时间比较长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DRB处理单元304也可以进行图5所示的加密(Ciphering)以及ROHC处理、ARQ处理、对作为逻辑信道的专用业务信道(DTCH)的映射、对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映射、与CC的建立关联等。
图2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0所示,用户终端20具备第一通信单元501、第二通信单元502、DRX控制单元503(控制单元)。
第一通信单元501使用宏小区C1(宏基站11)的CC,进行经由RB组1的无线承载的通信。具体而言,第一通信单元501具备信令无线承载(SRB)处理单元501a、数据无线承载(DRB)处理单元501b。
SRB处理单元501a进行经由RB组1的SRB的控制数据(例如,RRC消息等)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SRB处理单元501a也可以进行从PDSCH向DL-SCH的解映射、从DL-SCH向DCCH的解映射、ARQ处理、解码处理等。此外,SRB处理单元501a按照DRX控制单元503的控制,对经由RB组1的SRB的控制数据进行间断接收。
DRB处理单元501b进行经由RB组1的DRB的用户数据(例如,VoIP数据等)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DRB处理单元501b也可以进行从PDSCH向DL-SCH的解映射、从DL-SCH向DTCH的解映射、ARQ处理、报头复原、解码处理等。此外,DRB处理单元501b按照DRX控制单元503的控制,对经由RB组1的DRB的用户数据进行间断接收。
第二通信单元502使用小小区C1(小型基站12)的CC,进行经由RB组2的无线承载的通信。具体而言,第二通信单元502具备数据无线承载(DRB)处理单元502a。
DRB处理单元502a进行经由RB组2的DRB的用户数据(例如,FTP数据等)的发送接收处理。例如,DRB处理单元502a也可以进行从PDSCH向DL-SCH的解映射、从DL-SCH向DTCH的解映射、ARQ处理、报头复原、解码处理等。此外,DRB处理单元502a按照DRX控制单元503的控制,对经由RB组2的DRB的用户数据进行间断接收。
DRX控制单元503按照DRX集1对第一通信单元501的间断接收进行控制,按照DRX集2对第二通信单元502的间断接收进行控制。DRX集1、2如上述那样,从宏基站11通过RRC信令等上位层信令被通知,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被输入至DRX控制单元503。
具体而言,DRX控制单元503按照DRX集1对第一通信单元501的开启期间、激活期间、休眠期间进行控制。例如,DRX控制单元503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在PDCCH的解码成功后,直至drx非激活定时器(TI)期满为止,继续第一通信单元501的激活期间。此外,若rx-InactivityTimer(TI)期满,则DRX控制单元503按照短DRX周期(TSC)对第一通信单元501的开启期间和休眠期间进行控制。此外,若drx短周期定时器(TSC)期满,则DRX控制单元503按照长DRX周期(TLC)对第一通信单元501的开启期间和休眠期间进行控制。
此外,DRX控制单元503按照DRX集2对第二通信单元502的开启期间、激活期间、休眠期间进行控制。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若开启期间(ON2)中数据的解码成功,则DRX控制单元503直至接收到MACCE为止,继续第二通信单元502的激活期间。此外,也可以是若接收到MACCE,则DRX控制单元503立刻按照长DRX周期对第二通信单元502的开启期间和休眠期间进行控制。
另外,在用户终端20中设置的接收电路(RF电路)也可以在第一通信单元501、第二通信单元502中分别设置。在第一通信单元501、第二通信单元502的各个中设置不同的接收电路的情况下,能够按照DRX集1、DRX集2进行独立的DRX控制。因此,能够提高DRX控制所导致的功耗的降低效果。另外,接收电路(RF电路)的设置方法不限于上述,例如也可以在每个CC、或在SRB处理单元501a、DRB处理单元501b、DRB处理单元502a的各个中设置。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设为对无线承载的RB组1或RB组2的分类在宏基站11中进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小型基站12中进行,也可以在对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12进行控制的核心网络装置中进行。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以及范围地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3年5月17日申请的特愿2013-105642。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基站,在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形成所述宏小区,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类单元,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包含与所述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组、或包含与所述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组的其中一个;以及
发送单元,将在经由所述第一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一参数集、和在经由所述第二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二参数集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设定单元,设定所述第一参数集和所述第二参数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设定单元,设定所述第一参数集;以及
接收单元,从形成所述小小区的无线基站接收在该无线基站中设定的所述第二参数集。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集包含:第一间断接收周期的设定值、表示应继续所述第一间断接收周期的期间的第一定时器的设定值、比所述第一间断接收周期长的第二间断接收周期的设定值,
所述第二参数集包含所述第二间断接收周期的初始值以及最大值,所述第二间断接收周期基于所述初始值以及所述最大值被计算为逐渐变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集包含表示所述第二间断接收周期中的开启期间的第二定时器的设定值,
所述第二参数集包含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一参数集长的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设定值。
6.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集包含表示在对于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解码成功后应继续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状态的期间的第三定时器的设定值,
所述第二参数集不包含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设定值、或包含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设定值“0”。
7.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参数集包含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状态的停止的控制要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无线承载包含:信令无线承载(SRB)、为GBR(保证比特率)或延迟允许时间比规定的阈值短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所述第二组的无线承载包含:为非GBR且延迟允许时间比规定的阈值长的数据无线承载(DRB)。
9.一种用户终端,在进行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从形成所述宏小区的无线基站接收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以及
间断接收控制单元,按照所述第一参数集对经由第一组的无线承载的数据的间断接收进行控制,按照所述第二参数集对经由第二组的无线承载的数据的间断接收进行控制,
与所述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被分类到所述第一组,与所述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被分类到所述第二组。
10.一种间断接收方法,用于对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和小小区的分量载波进行整合而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无线承载分类为包含与所述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组、或包含与所述小小区的分量载波建立关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组的其中一个的步骤;以及
将在经由所述第一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一参数集、和在经由所述第二组的无线承载间断接收数据中使用的第二参数集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05642A JP6091995B2 (ja) | 2013-05-17 | 2013-05-17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間欠受信方法 |
JP2013-105642 | 2013-05-17 | ||
PCT/JP2014/060949 WO2014185213A1 (ja) | 2013-05-17 | 2014-04-17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間欠受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30086A true CN105230086A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189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8690.XA Pending CN105230086A (zh) | 2013-05-17 | 2014-04-17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间断接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74155A1 (zh) |
EP (1) | EP2999274A4 (zh) |
JP (1) | JP6091995B2 (zh) |
CN (1) | CN105230086A (zh) |
WO (1) | WO201418521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1081A (zh) * | 2018-07-24 | 2018-12-18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NB-IoT终端设备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 |
WO2019029265A1 (zh) * | 2017-08-08 | 2019-02-1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115101A (zh) * | 2016-12-22 | 2019-08-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016461A4 (en) * | 2013-06-26 | 2017-06-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US10075988B2 (en) | 2014-01-06 | 2018-09-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alignment techniques for dual-connectivity architectures |
US10477482B2 (en) * | 2014-05-13 | 2019-11-12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ling on-off state of a cel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264481B2 (en) * | 2015-03-19 | 2019-04-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power operation modes of a user equipment (UE) communic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
US10455611B2 (en) * | 2015-09-16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WO2021176396A1 (en) | 2020-03-05 | 2021-09-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power savings using groups of cells, and network node thereof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1556A (zh) * | 2010-06-13 | 2011-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以及载波聚合中启动测量任务的方法 |
US20120201162A1 (en) * | 2009-10-28 | 2012-08-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30021929A1 (en) * | 2011-07-12 | 2013-01-24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mobile termina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
US20130114562A1 (en) * | 2010-07-16 | 2013-05-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07221A2 (ko) * | 2009-03-16 | 2010-09-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36348B (zh) * | 2009-09-30 | 2014-0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不连续接收配置方法及系统 |
US20110171924A1 (en) * | 2010-01-12 | 2011-07-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elective Support and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Services in Home Cells |
CN105357773B (zh) * | 2011-07-15 | 2020-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9369960B2 (en) * | 2011-09-08 | 2016-06-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on based on switch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N104126281B (zh) * | 2012-01-11 | 2018-06-15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站间载波聚合的辅小区准备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30229931A1 (en) * | 2012-03-02 | 2013-09-0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s of managing terminal performed i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US20150131535A1 (en) * | 2012-12-14 | 2015-05-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lb) | Nod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uxiliary Bearers |
US9444745B2 (en) * | 2013-03-08 | 2016-09-13 | Blackberry Limited | Sending data rate information to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
-
2013
- 2013-05-17 JP JP2013105642A patent/JP60919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4-17 EP EP14797154.3A patent/EP299927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4-17 CN CN201480028690.XA patent/CN1052300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4-17 US US14/890,431 patent/US201601741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4-17 WO PCT/JP2014/060949 patent/WO20141852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01162A1 (en) * | 2009-10-28 | 2012-08-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281556A (zh) * | 2010-06-13 | 2011-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以及载波聚合中启动测量任务的方法 |
US20130114562A1 (en) * | 2010-07-16 | 2013-05-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30021929A1 (en) * | 2011-07-12 | 2013-01-24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mobile termina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ENESAS MOBILE EUROPE: "Protocol architect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1BIS R2-131174》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5101A (zh) * | 2016-12-22 | 2019-08-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19029265A1 (zh) * | 2017-08-08 | 2019-02-1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228938B2 (en) | 2017-08-08 | 2022-01-18 |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network-side device,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N109041081A (zh) * | 2018-07-24 | 2018-12-18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NB-IoT终端设备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 |
CN109041081B (zh) * | 2018-07-24 | 2021-09-03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NB-IoT终端设备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99274A1 (en) | 2016-03-23 |
JP2014229950A (ja) | 2014-12-08 |
WO2014185213A1 (ja) | 2014-11-20 |
JP6091995B2 (ja) | 2017-03-08 |
US20160174155A1 (en) | 2016-06-16 |
EP2999274A4 (en) | 2016-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10250B2 (en) | Long term evolu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
US20230041909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45464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041310B1 (en) | Methods of handling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US20200052826A1 (en) |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230086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间断接收方法 | |
US10764870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dual connectivity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KR20190143782A (ko) |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비활성화 모드 단말의 이중 접속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9444605B2 (en) | Base station | |
JP2024038312A (ja) |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マルチテクノロジ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アーキテクチャ | |
US10039055B2 (en) |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uring DR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JP2018530242A (ja) | 端末機及び端末機の通信方法 | |
KR102659723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5125716A1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
US1187718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19192458A1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WO2014059663A1 (zh) | 切换方法和设备 | |
WO2014117335A1 (zh) | 上行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EP2822211B1 (en) | 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KR20140137277A (ko) | 무선자원 재설정/재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WO2022021136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7320031A (zh) |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7596690A (zh) | 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