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6504A -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6504A
CN105226504A CN201510320874.XA CN201510320874A CN105226504A CN 105226504 A CN105226504 A CN 105226504A CN 201510320874 A CN201510320874 A CN 201510320874A CN 105226504 A CN105226504 A CN 105226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icity
anion generator
base
positiv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08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6504B (zh
Inventor
赵飞
赵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208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6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6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6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6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6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设备中的正电导出的方法,其具体为令负离子发生器的正极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再令放电部件与正电消除汇部件相连以便将正电消除,在通过人体导出正电时可以在放电部件之前增加一个缓冲部件以消除人体的放电刺痛感。正电消除汇部件还可以是空气、桌面或市电供电系统的负极或地极或电池的负极等。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负离子技术对空气进行净化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讲属于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净化中多采用负离子空气净化技术,其原理是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后形成带负电的尘粒,在电场中被吸附到正极从而被收集。这一技术以往常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工厂、电站,用于收集烟气中的煤灰和粉尘,在冶金领域中用于收集锡、锌、铅、铝等的氧化物,而现在广泛应用于家居的除尘灭菌产品。
该技术的核心元件是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
现在常见的家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分为便携式及固定式两种,便携式可由人体携带或佩戴使用,而固定式多为体积较大的座式或台式,可放置于桌面、地面或车内使用。
无论是便携式还是固定式的负离子净化器,在运行中均存在需要及时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正电导出或消除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将负离子产生过程中产生的正电消除掉,正负离子会再次相遇并放电,产生一定程度的臭氧,而超标的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不利影响;此外如果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正电导出不及时,会使负离子发生器的运行变得不稳定,极大的降低负离子的生成效果。
对于便携式的空气净化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正电导出方式是将负离子发生器的放电器的正极与可导电的挂绳相连,并由人体通过佩戴挂绳将正电导出,这种方式由于正电直接释放于人体的脖子等部位,可能会令用户产生强烈的电击感,从而降低使用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负离子发生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及时导出和消除的方法,其具有导出正电及时有效、避免产生臭氧、用户佩戴使用没有电击感等优点,进一步地还能增加负离子发生器的净化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正极和负极;
令所述正极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
令所述放电部件与正电消除汇部件相接触从而由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消除正电。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部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部件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外部包围壳上的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框架结构,所述环形部件的截面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常见的几何形。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部件包括一辅助放电板,所述辅助放电板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或位于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包括空气、人体、桌面、地面、供电系统的地极或负极、电池的负极或其他实体。
进一步的,当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为人体时,令所述正极先通过可导电部件与缓冲部件相连;再令所述缓冲部件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件为以下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电阻、电容、电感。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底座,所述底座独立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外部包围壳;
提供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接口;所述底座和所述外部包围壳通过所述结合部中的接口组合在一起;
令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正极通过可导电部件并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为所述底座的外壳的一部分;或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并通过可导电部件与电力系统的负极或地极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正极和负极;
提供一个底座并提供位于底座的正电导出装置;
提供一个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接口,令所述空气净化器通过所述接口与底座相连;所述空气净化器与所述底座可通过所述结合部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也可以与底座分离单独工作;
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外壳上设置一环形结构及辅助导电板;
令所述正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环形结构及辅助导电板相连;
令所述正极通过导线并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底座中的正电导出装置相连;
令所述环形结构及所述辅助导电板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成;
所述环形结构将正电释放于周围的空气中和/或与人体接触时将正电释放于人体;
所述辅助导电板与人体接触时将正电释放于人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中的正电导出装置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与市电系统的负极或地极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正电导出及时有效,避免正负离子再次结合产生臭氧;
2、由于正电及时导出能够提高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的效率;
3、利用人体导出正电时避免令人体产生放电的刺痛感从而提高人的舒适度
4、导出正电的方式灵活多变,能够适应空气净化装置在多种场合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及正电消除部件的组合示意
图2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及正电消除部件的组合示意
图3是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及正电消除部件的组合示意
图4是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及正电消除部件的组合示意
图5是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及正电消除部件的组合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
结合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负离子发生器1,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包括负极2和正极3;
令所述正极3通过可导电的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本实施例中的可导电部件具体为导线,放电部件具体为导电金属片101;
令所述导电金属片101与正电消除汇部件相接触从而由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消除正电,本实施例中的正电消除汇部件具体为市电供电系统的负极或地极。、
结合图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放电部件具体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的外部包围壳上的环形部件102,所述环形部件102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框架结构,所述环形部件102由可以导电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导电的金属、陶瓷、纳米材料等等;所述环形部件的截面为圆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环形部件的截面形状可以随着外部包围壳的形状发生改变,例如金属环形部件10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常见的几何形。
除了所述环形部件102以外,所述放电部件还可以包括一辅助放电板103,所述辅助放电板103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或位于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之上,所述辅助放电板103也由可以导电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可以导电的陶瓷或纳米材料等,所述辅助放电板103作为对所述环形部件102的补充。
本实施里中,所述环形部件102放电的正电消除汇部件包括空气和人体,所述环形部件可以缓慢而持续地将正电释放于周围的空气中,当人体与所述环形部件偶尔接触时(例如由人携带或佩戴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空气净化器时)还可以经由人体集中放电;所述辅助放电板103放电的正电消除汇部件主要为人体,当人体与所述辅助导电板接触时集中放电。
结合图3,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当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为人体时,令所述正极3先通过可导电的部件与缓冲部件相连;再令所述缓冲部件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本实施例中的缓冲部件104具体为电容,其通过导线与接人体导电介质105相连,从而避免正电释放于人体时造成电击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冲部件还可以是电阻、电感等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部件。
结合图4,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还可以是电池106,正极3通过导线与电池106的负极相连将正电导出;除此以外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还可以是桌面、地面或其他实体。
结合图5,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所述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空气净化器4,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负离子发生器1;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包括负极2和正极3;
提供一个底座5并提供位于底座5的正电导出装置6;
提供一个结合部7,所述结合部包括接口,令所述空气净化器4通过所述接口与底座5相连;
所述接口具体来讲可以是USB接口、miniUSB接口、触点式接口等,通过所述接口所述底座5可以为所述空气净化器4供电;
在所述空气净化器4的外壳上设置一环形结构102及辅助导电板103(结合图2);
令所述环形结构102及所述辅助导电板103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成;
令所述正极3通过导线与所述环形结构102及辅助导电板103相连(图5未示出,可以参见图2);
令所述正极3通过导线并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底座5中的正电导出装置6相连;
所述空气净化器4与所述底座5可通过所述结合部7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也可以与底座分离单独工作;
所述环形结构102将正电缓慢释放于周围的空气中;
所述辅助导电板103与人体接触时将正电释放于人体;
所述底座5中的正电导出装置6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与市电系统的负极或地极相连;正电导出装置还可以通过导线与底座5的外壳底部接触,当底座5放置于桌面、床头柜或车内平台时可以借由这些表面将正电导出并消除掉。
所述正电导出装置6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底座5的外壳的一部分,正电导出装置6由可以导电的材料制成。
尽管已经利用与目前认为是本发明的最实用以及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的特性和细节全面地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各种变化和/或改善,包括但不限制于大小,材料,形状,接口形式,功能和操作方式,组装和做出的使用上的改变,这些都不背离在权利要求中诉阐述的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

Claims (11)

1.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正极和负极;
令所述正极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
令所述放电部件与正电消除汇部件相接触从而由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消除正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部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部件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外部包围壳上的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框架结构,所述环形部件的截面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常见的几何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部件包括一辅助放电板,所述辅助放电板构成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或位于所述外部包围壳的一部分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包括空气、人体、桌面、地面、供电系统的地极或负极、电池的负极或其他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正电消除汇部件为人体时,令所述正极先通过可导电部件与缓冲部件相连;再令所述缓冲部件通过可导电部件与放电部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为以下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电阻、电容、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底座,所述底座独立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在的外部包围壳;
提供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接口;所述底座和所述外部包围壳通过所述结合部中的接口组合在一起;
令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正极通过可导电部件并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为所述底座的外壳的一部分;或所述底座中的放电部件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并通过可导电部件与电力系统的负极或地极相连。
10.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正极和负极;
提供一个底座并提供位于底座的正电导出装置;
提供一个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接口,令所述空气净化器通过所述接口与底座相连;所述空气净化器与所述底座可通过所述结合部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也可以与底座分离单独工作;
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外壳上设置一环形结构及辅助导电板;
令所述正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环形结构及辅助导电板相连;
令所述正极通过导线并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底座中的正电导出装置相连;
令所述环形结构及所述辅助导电板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成;
所述环形结构将正电释放于周围的空气中和/或与人体接触时将正电释放于人体;
所述辅助导电板与人体接触时将正电释放于人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的正电导出装置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或与市电系统的负极或地极相连。
CN201510320874.XA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Active CN105226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0874.XA CN105226504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0874.XA CN105226504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6504A true CN105226504A (zh) 2016-01-06
CN105226504B CN105226504B (zh) 2019-12-10

Family

ID=5499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0874.XA Active CN105226504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6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8122A (zh) * 2019-12-18 2020-10-02 李珍 一种带负离子的厨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554A (zh) * 2003-10-10 2004-04-28 周明非 项链式负离子发生器
CN101609962A (zh) * 2008-06-20 2009-12-23 李文庆 一种负离子气体发生装置
CN204361486U (zh) * 2015-01-26 2015-05-27 江门市国新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零臭氧负离子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554A (zh) * 2003-10-10 2004-04-28 周明非 项链式负离子发生器
CN101609962A (zh) * 2008-06-20 2009-12-23 李文庆 一种负离子气体发生装置
CN204361486U (zh) * 2015-01-26 2015-05-27 江门市国新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零臭氧负离子发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8122A (zh) * 2019-12-18 2020-10-02 李珍 一种带负离子的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6504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9815B (zh) 极选磁致小粒径负离子发生器
CN203083037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4808804A (zh) 一种电磁感应静电除尘键盘
CN103631034A (zh) 一种具有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穿戴式智能设备
CN105226504A (zh) 一种消除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电的方法
CN201699315U (zh) 大功率负离子物质流发生器
CN202721338U (zh) 一种利用压电变压器升压的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
CN202384640U (zh)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CN202024412U (zh) 一种具有加热除尘功能的净化装置
CN208174004U (zh) 多用途正负离子发生器
CN105709377A (zh) 发电篮球
CN104027887B (zh) 适用于中频电疗仪的电源供给电路
CN207939405U (zh) 一种除烟除尘高压包设备
CN203508209U (zh) 用于空气净化器上的静电吸尘装置
CN204554606U (zh) 空气净化路灯
CN203132003U (zh) 空气杀菌及洁净装置
CN208936428U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的中央空调温控器
CN204638355U (zh) 一种静电除尘窗
CN102496855A (zh)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CN104411079B (zh) 一种静电消除的培训柜
CN207136821U (zh) 一种手动式清理吸尘装置
CN203862389U (zh) 一种以光伏发电为供电源可净化空气的电话亭
CN207368350U (zh) 负离子插座
CN203124935U (zh) 一种电焊机
CN207055680U (zh) 中频高压除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road No. 26, room 318, room 3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Zhongguancun East Road, No. 1, building, floor 8, CG05-277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OCLEAN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